成本分析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会计初级成本知识点总结

会计初级成本知识点总结

会计初级成本知识点总结一、成本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实际支付的、可计量的费用。

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

二、成本的分类1. 根据发生环境的不同,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

生产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经营成本是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2. 根据与产品相关联的程度,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相关联的成本,例如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

3. 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成本可以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期间内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租金、折旧费用。

三、成本的计算1. 直接材料成本的计算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直接相关联的原材料费用,其计算公式为:直接材料成本 = 期初原材料库存 + 购入原材料 - 期末原材料库存。

2. 直接人工成本的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是与产品直接相关联的人工费用,其计算公式为:直接人工成本 = 常规工资+ 加班工资 + 福利费用。

3. 制造费用的计算制造费用是直接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费用,包括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生产设备折旧费用、车间管理费用等。

其计算公式为:制造费用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间接费用。

4. 经营成本的计算经营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其计算公式为:经营成本 =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四、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的过程。

成本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设立成本控制系统设立成本控制系统是为了监测和分析成本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成本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合理核算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成本会计知识点众多,涉及到成本的分类、计算、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成本的分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阶段,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费用,如木材、石材等。

2. 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用。

3. 制造费用:包括制造产品所产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4. 销售费用:包括推销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等。

5.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6. 财务费用:指企业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商业银行服务费等。

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

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1. 实际成本计算法: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成本的情况。

2. 标准成本计算法:将成本因素预先确定为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变动较小的情况。

3. 预定成本计算法:根据经验和预测,预先确定产品的成本,并按照预定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较为稳定的情况。

三、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成本的构成、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方案。

成本分析方法有:1. 差额分析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边际成本分析法:以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为基础,分析产品生产量的扩大和减少对利润的影响,帮助企业决策。

3. 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分析基础知识

成本分析基础知识

成本目录成本定义:什么是成本?成本的经济性质成本的构成内容成本的不同涵义成本的分类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编辑本段]成本定义:成本:拼音:cheng ben 英语:cost总成本:英语:total cost1、CCA中国成本协会发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体系术语》标准中第2.1.2条中对成本术语的定义是:——为过程增值和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

注:应付出的资源代价:是指应该付出,但目前还未付出,而且迟早要付出的资源代价。

注:资源代价是总合的概念。

注:资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质。

在一个组织中资源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注:术语“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词,如:用“多、少”或“高、低”来修饰。

注:这里的成本是广义的概念,不是狭义的概念。

2、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3、《成本与管理会计》(第11版)中对成本下的定义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弃的资源。

成本(cost)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成本也称生产费用。

[编辑本段]什么是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

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成本属于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

即成本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生产中生产要素耗费的货币表现;2.成本具有补偿的性质。

它是为了保证企业再生产而应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3.成本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牺牲。

它作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可以是多种资源的价值牺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资源价值牺牲;甚至从更广的含义看,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在经营决策中所用的机会成本就有这种含义。

一建项目管理必考知识点精讲第2章-第5部分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一建项目管理必考知识点精讲第2章-第5部分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一建项目管理必考知识点精讲第2章-第5部分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目录1Z202050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知识点一: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 (1)知识点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4)知识点三: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8)知识点四:成本项目的分析方法 (12)知识点六:成本考核的依据和方法 (16)1Z202050 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分值分布】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知识点一: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据施工成本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

1.会计核算(1)会计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

(2)由于会计记录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据。

2.业务核算(1)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

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核算已经完成的项目,而且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

(2)它的特点是对个别的经济业务进行单项核算。

(3)业务核算的目的,在于迅速取得资料,以便在经济活动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统计核算(1)统计核算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和业务核算资料,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客观现状的大量数据,按统计方法加以系统整理,以发现其规律性。

(2)它的计量尺度比会计宽,可以用货币计算,也可以用实物或劳动量计量。

(3)它不仅能提供绝对数指标,还能提供相对数和平均数指标,可以计算当前的实际水平,还可以确定变动速度以预测发展的趋势。

【例题】针对各种技术措施、新工艺等项目,既可以核算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的,取得的效果也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以确定该项目经济活动是否有经济效果的核算方法是()。

A.会计核算B.业务核算C.统计核算D.成本核算答案:B解析:业务核算的范围比会计、统计核算要广。

会计和统计核算一般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业务核算不但可以核算已经完成的项目,而且可以对尚未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企业成本的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等方面。

下面将从成本的定义、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方面总结成本管理会计的知识点。

一、成本的定义和分类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费用,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费用,如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二、成本计算方法1.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作业或订单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

2.批量成本法:将成本按产品批次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相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

3.过程成本法:将成本按生产过程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连续、产品或服务相对单一的情况。

4.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来评估成本控制和效益。

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明确各项成本的预期目标和限额。

2.成本分析: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成本比较: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或不同产品的成本,找出成本差异,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

4.成本控制措施: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

四、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是指企业在面临不同选择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差异成本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确定最优方案。

2.限制因素分析:考虑限制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找出最大化利润或效益的决策方案。

3.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4.风险分析:考虑风险对决策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可控且效益较高的决策方案。

总结:成本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企业管理中,成本会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决策和实施战略。

本文将总结和整理一些与成本会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成本是指为生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支出。

它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例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而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例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

此外,成本还可以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根据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

2. 成本流成本流是指成本在企业内部不同环节中的传递和分配过程。

它可以分为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三个阶段。

原材料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的原材料的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期间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之外发生的与经营关系密切的费用。

3. 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三种。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个别产品或订单,它将成本按照作业的特点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订单。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过程,它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或生产环节。

标准成本法是基于预定工序和成本标准,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4. 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成本的计划、实际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

成本预测的目的是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估计未来的成本,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的详细解剖和分析,以了解成本的构成和成本的行为规律。

成本决策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选择成本效益最大的方案。

5. 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是用于记录和分析企业的成本信息的系统。

它可以分为作业成本系统和加权平均成本系统两种。

作业成本系统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个别产品或订单,它通过制定作业成本表,记录和分析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

成本分析概述

成本分析概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
总结词
有助于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VS
详细描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 成本控制目标,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 成本的差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 效,从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
标准成本分析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适用范围有限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标准成本分析法适用于企业有充分的生产数据和标准成本 的场景,对于一些新兴行业或企业可能不太适用。
数据采集方法
根据数据类型和来源,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如 调查、实地观察、财务报告等。
数据质量保证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异常数据进行核实和 处理。
整理数据
数据清洗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重复、错误 或不完整的数据。
数据分类和编码
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码规则进行整理, 以便于后续的分析。
新的分析方法可能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 够自动化处理大量数据,提高成本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应用领域的拓展
成本分析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管理, 未来还将拓展到供应链管理、客户关 系管理等领域。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成本分析的应 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帮助企业实现 全面的成本控制和优化。
THANKS FOR WATCHING
06
成本分析的未来发展趋 势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成本构 成和优化成本结构。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将在成本分析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企业提供更精准、全面的成本分析支持。
分析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可能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成本结构和经 营环境,未来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一、成本会计概述1. 定义: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记录、分析、分配、计算和解释与生产和其他业务活动相关的成本信息。

2. 目的: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定价策略和利润分析。

3. 功能:成本会计的功能包括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管理。

二、成本分类1. 按性质分类:- 直接成本: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

- 间接成本:不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2. 按行为分类:- 变动成本: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生产量变化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 混合成本:同时具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特性的成本。

3. 按成本归属分类:- 生产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 期间成本:与特定会计期间相关,不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三、成本计算方法1. 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适用于单件生产或小批量生产,每个作业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

2. 过程成本法(Process Costing):适用于大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将成本按生产过程或部门进行归集。

3.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通过设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控制和管理成本。

4. 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ing):只将直接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将间接成本视为期间成本。

四、成本控制与管理1. 预算编制:通过成本预测和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2. 成本-体积-利润分析(CVP分析):分析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盈利点。

3. 价值工程: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4. 经济批量订购(EOQ):确定最优的订购批量,以最小化订购成本和持有成本。

五、成本报表与分析1. 成本报表:包括成本明细表、成本计算表和成本分析表。

2. 成本分析: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成本驱动因素,评估成本效益。

会计学成本分析与控制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成本分析与控制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成本分析与控制知识点总结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会计学中的成本分析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重要领域的关键知识点。

一、成本的基本概念成本,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而付出的各种资源的价值。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能够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比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以生产一部手机为例,手机的屏幕、电池等零部件以及直接参与生产的工人工资,都属于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则不能直接追溯到特定产品或服务,需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例如工厂的水电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二、成本分析的方法1、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研究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确定保本点(即企业收支平衡的业务量),帮助企业了解在不同业务量水平下的利润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2、成本习性分析成本按照习性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比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则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如原材料成本、计件工资等。

混合成本既有固定部分又有变动部分,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分解。

3、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系列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核算,更准确地分配间接成本,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三、成本控制的原则1、全面控制原则成本控制要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不能有遗漏。

2、经济效益原则成本控制不是单纯地降低成本,而是要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成本控制工作。

4、目标管理原则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进行考核和奖惩。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中,生产者行为与成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控制成本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知识点的总结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一、生产者行为的基本概念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是指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其目标通常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需要考虑投入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如,假设一家面包店的生产函数为 Q = 2L 05L²(其中 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动力投入)。

当投入 4 个单位的劳动力时,产量 Q =2×4 05×4²= 4 个单位的面包。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短期生产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长期生产则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可以变动的时期。

以一家农场为例,如果短期内无法增加土地面积,但可以增加劳动力和化肥等投入,这就是短期生产。

而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划和筹备,可以扩大土地面积,同时调整其他投入要素,这就属于长期生产。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即随着一种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出现递减的趋势。

比如,一个工人在一块土地上劳作,最初增加工人会显著提高产量,但当工人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工人,每个新增工人带来的产量增加量会逐渐减少。

四、成本的概念与分类成本是生产者为了生产而付出的代价。

固定成本(FC)是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等。

可变成本(VC)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工资等。

总成本(TC)=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AC)=总成本/产量,边际成本(MC)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五、例题分析例题 1: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 TC = 10 + 2Q + 05Q²,求当产量为 5 时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2023培训理论知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计算和分析-2-(1)

2023培训理论知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计算和分析-2-(1)

2023培训理论知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计算和分析-2-(1)企业物流成本构成、计算与分析1 物流成本内涵及计算对象1.1 物流成本内涵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1.2 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以物流成本项目、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三个维度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1.2.1 成本项目类别物流成本成本项目类别物流成本指以物流成本项目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详细包括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

其中,物流功能成本指在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成本。

存货相关成本指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1.2.2 范围类别物流成本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指以物流活动的范围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详细包括供给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不同阶段所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

1.2.3 形态类别物流成本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指以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详细包括托付物流成本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

其中,企业自营物流成本其支付形态详细包括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普通经费和特殊经费。

2 物流成本构成2.1 物流成本项目构成按成本项目划分,物流成本由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构成。

其中物流功能成本包括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存货相关成本包括企业在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存货保险成本。

详细内容如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构成表(表1)所示:2.2 物流成本范围构成按物流成本产生的范围划分,物流成本由供给物流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以及废弃物流成本构成。

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知识点总结

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知识点总结

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知识点总结1、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甲方和乙方应具备签订本合同的合法资格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合同标的本合同的标的为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的知识点总结,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21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2 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23 成本效益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24 成本效益分析中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技巧。

25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评估和决策依据。

3、权利义务3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311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准确、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知识点总结。

312 甲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乙方支付相应的报酬。

313 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资料。

3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321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按时支付报酬。

322 乙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要求,认真、负责地完成成本效益分析技巧知识点的总结工作。

323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知识点总结具有准确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且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324 乙方应保守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和其他机密信息。

4、违约责任4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逾期超过X天的,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已完成工作的报酬及相应的违约金。

4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和要求完成知识点总结,应在甲方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修改和完善。

若乙方经修改仍不符合要求,甲方有权扣除部分或全部报酬,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部分报酬。

43 若乙方提供的知识点总结存在抄袭、侵权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由此给甲方造成的全部损失,并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X%的违约金。

44 若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应向对方支付合同总金额X%的违约金,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

成本分析总结

成本分析总结

成本分析总结在商业领域中,成本分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成本的管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的控制利润和把握市场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成本分析的一些关键要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这些知识来优化企业运营。

成本分析的类型成本分析一般可以分成两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指的是企业的基本开支,例如租金、员工工资与保险等。

这些开支的高低不取决于业务量或其他因素。

相比之下,变动成本更像是一笔可控制的花费。

它随着业务量和负载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业务量的减少而减少。

成本分析的优点成本分析的最大优点是,它能够帮助企业掌握经营状况。

对不同类型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中的短板和优势。

这样,企业就能更好地制定预算,调整运营策略,从而提高公司的利润率。

成本分析的应用场景成本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在一些企业中,采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决策;在另一些企业中,成本分析被用作衡量不同部门绩效的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利用成本分析来做出战略性决策和业务扩展计划。

成本分析的局限成本分析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银弹。

例如,成本分析通常基于过去的数据和历史趋势,这使得它在预测未来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同时,成本分析无法涵盖所有的开支和支出,尤其是一些难以计算的专业技术或其他方面的投资。

成本分析的实现为了成功地实施成本分析,一些业内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找到一个合适的工具。

成本分析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所以企业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工具,简化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2. 引入一些新概念和方法。

例如,利用基于活动的成本法,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项目中,以更精确地计算每个项目的利润。

3. 小心进行成本削减。

虽然成本削减可以带来效益,但是企业需要谨慎处理这个问题。

过度的成本削减可能会影响到员工满意度、生产质量和客户服务等方面。

4. 与各个部门合作。

成本分析需要各个部门合作,共同制定策略和方法。

业务活动成本基础知识点

业务活动成本基础知识点

业务活动成本基础知识点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了解和掌握业务活动成本的基础知识点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业务活动成本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本管理。

1. 成本的定义和分类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产品和服务所支付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控制成本和不可控制成本等。

- 直接成本:与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或直接人工成本。

- 间接成本:与多个产品或服务共享的成本,无法直接追踪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 可变成本:随着产品或服务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的成本。

- 固定成本:无论产品或服务产量的数量如何变化,都保持不变的成本。

- 可控制成本:可以通过管理决策来影响和控制的成本。

- 不可控制成本:无法通过管理决策来直接影响和控制的成本。

了解成本的不同分类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分析和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2. 成本分配方法在实际经营中,企业需要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

成本分配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成本的性质和分配的合理性。

- 比例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数量或产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间接成本。

- 标准成本法:根据事先设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产量或销售数量的差异,计算出相应的间接成本。

- 市场价格法:根据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确定其分配的间接成本。

- 回报法: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利润或贡献度,分配相应的间接成本。

选择合适的成本分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 成本控制技术成本控制技术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成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本控制技术。

- 标准成本控制: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发现和分析成本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 变动成本分析: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分析各项业务活动对成本的影响,以便合理决策。

财务会计与变动成本管理知识分析

财务会计与变动成本管理知识分析
(2)当某期存货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 收益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3)当某期存货量与上期相同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 收益等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税前收益。
15
五、变动成本法的评价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 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 包括全部非生产成本。
8
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举例
甲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7年开始投产,当年生产量500件,销售量300 件,期末存货量200件,销售单价为100元/件。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 =22*300=6 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存货量 =32*200=6 400元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 =32*300=9 600元
11
4.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确定损 益因按照贡献式损益程 序计量,首先用销售收 入补偿本期实现的销售 产品的变动成本,从而 确定贡献毛益,然后再 用贡献边际补偿固定成 本来确定当期税前利润。
完全成本法则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 域或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7
2.产品成本以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有变动成本构成,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 固定性管理费用、固定性财务费用、变动性销售 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变动性财务费用构成。

成本分析及其应用

成本分析及其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规模经济与学习效应的区别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A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B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C
第五节 成本函数的估计
短期成本函数的估计
规模经济的估计
短期成本函数的估计
主要难点在于可变成本的估计 较符合理论原理的函数形式为三次成本函数 VC(q)=bq+cq2+dq3 相应的有 AVC(q)=b+cq+dq2 MC(q)=b+2cq+3dq2
01
LAC
02
E
03
企业生产规模的选择
不同行业的规模经济特性不同,且随着技术进步而改变 部分行业的最低有效规模: 轿车生产:30万辆/年 火力发电:100~120万千瓦 钢铁生产:800~1000万吨/年 乙烯: 60万吨/年
信息产品成本结构第一个特征,就是绝大部分生产成本沉淀在提供第一份产品上;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固定成本很高,但是可变成本很小,因而复制产品的边际成本很小。由于边际成本很小,一个厂商提供的信息产品数量越多,平均成本越低。 因而,信息产品生产具有很强规模经济。这与很多传统行业和产品不同。木器加工业固定成本较低,可变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飞机、汽车固定投入很大,可变成本也很可观。互联网服务提供的信息产品,对于一定时期的实际需要来说几乎没有“生产能力“限制:一个厂商能够提供第一份信息产品,也比较容易提供100万甚至更多份产品。 ——成本结构与“盗版现象”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的联系。
几个基本概念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学习曲线
202X
第五章 成本分析及其应用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01.
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考试知识点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考试知识点

【教材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教材例8-13】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计算如表8-11所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例题•单选题】在标准成本管理中,成本总差异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其计算公式是()。

A.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B.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预算产量下实际成本C.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预算产量下标准成本D.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标准产量下的标准成本【答案】A【解析】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公式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P实Q实-P标Q标价差=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量差=(实际数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Q实-Q标)P标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产量下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1)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2)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教材例8-14】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5元/千克,用量标准为3千克/件。

假定企业本月投产A产品8000件,领用甲材料320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40元/千克。

【补充要求】(1)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差异;(2)计算材料用量差异;(3)计算材料价格差异。

【解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40×32000-45×3×8000=200000(元)(超支)(2)材料用量差异=45×(32000-8000×3)=360000(元)(超支)(3)材料价格差异=(40-45)×32000=-160000(元)(节约)。

成本分析基础知识

成本分析基础知识

成本分析基础知识成本分析是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所需成本的过程。

它是管理会计的一部分,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并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什么是成本?成本是指为生产或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的直接生产相关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劳动力成本。

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相关的间接费用,如工厂设备维护费用和管理人员工资。

成本分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受生产数量或销售额影响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工资。

变动成本是随生产数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直接劳动力成本。

此外,成本还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相关的成本,并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特定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需要通过成本分配方法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服务。

成本计算方法1. 分配法分配法是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

常用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人工成本比例法、直接人工小时费率法和直接劳动力成本比例法。

这些方法根据产品或服务所占直接人工成本或直接劳动力的比例来分配间接成本。

2. 阶段法阶段法将成本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成本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每个阶段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通过计算每个阶段的总成本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阶段法通常用于多阶段生产过程中。

3. 重要性分析法重要性分析法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重要性和价值来分配成本。

较重要的产品或服务将分配更多的成本,较不重要的产品或服务将分配较少的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企业为高价值产品或服务提供足够的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

成本分析的应用成本分析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包括定价决策、产品开发决策和生产决策等。

通过对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成本会计必考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必考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必考知识点总结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核算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学习和复习成本会计的人士提供帮助。

一、成本的分类和构成成本是企业为生产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是由若干个成本元素构成的。

常见的成本元素有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原材料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格和相关费用;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员工工资和相关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能源费用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二、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各个成本元素进行计算和分配,得出产品的成本。

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有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的成本仅仅分配到直接成本上,忽略了间接成本的影响。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成本透明度高,但会忽略一些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导致成本的不准确。

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的成本除了直接成本之外,还包括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分配基数来分配间接成本,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会增加成本计算的复杂度。

标准成本法是在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标准成本进行计算。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管理预期确定的产品成本,它可以用来比较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三、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将计算出来的成本进行登记、汇总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企业提供有关成本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报告。

常见的核算方法有作业成本法、批量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成本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将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便于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分析概述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变动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

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成本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

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

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

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

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

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

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

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

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

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

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

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

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

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

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

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

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实际指标N1=A1×B1×C1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计划指标 N0=A0×B0×C0-----------(1)第一次替代N2=A1×B0×C0-----------(2)第二次替代N3=A1×B1×C0-----------(3)实际指标 N1=A1×B1×C1-----------(4)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

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

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

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

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相关比率法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

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

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构成比率法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

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动态比率法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产品成本分析一、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可分别按产品别分析和按成本项目分析。

1。

按产品别分析按产品别分析是指按每种产品的成本所进行的分析。

在按产品别进行分析时,应计算如下几个指标,即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每种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成本降低额=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实际成本-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2。

按成本项目分析按成本项目分析是指将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全部商品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与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实际产量计划总成本相比较,计算每个成本项目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对总成本的影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成本项目实际成该成本项目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量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 = 实际成本 - 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实际成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该成本项目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成本某成本项目降低额该成本项目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额对总成本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按实际产量计算的全部商品产品计划成本二,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所谓可比产品是指企业过去生产过并且有着完整的成本资料的产品。

计算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检查企业成本降低工作的成绩,由于具有可比性,因而,考核其降低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可比产品成本分析包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变动的原因两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