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规范诊治
风湿确诊金标准
风湿确诊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湿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在初期,风湿病的症状可能比较轻微,容易被忽略,但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导致关节损伤和功能障碍。
及早确诊风湿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风湿病确诊的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确诊标准:一、临床表现1.关节疼痛和肿胀:风湿病的特征性症状是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是对称性的,即两侧相同部位的关节出现问题。
2.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可能会感觉关节活动不灵活,甚至出现僵硬的现象。
3.晨僵:早晨起床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关节僵硬,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
4.皮肤变化:风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红斑、硬皮病等皮肤变化。
5.其他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发热、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多数风湿病患者血清中都能检测到。
2.抗环瓜拉原(ACPA):抗环瓜拉原是一种特异性的风湿性关节炎标志物,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3. C-反应蛋白(CRP)和沉淀素:这两个指标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风湿病患者血清中常常升高。
4.关节穿刺液检查:对于关节炎症患者,关节穿刺液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感染或痛风等其他疾病。
三、影像学检查1.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可以显示骨关节的变化,如骨质疏松、关节腔狭窄、关节变形等。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如骨赘、滑膜增生等。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如骨折、软组织肿瘤等。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确诊风湿病后,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
患者还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作息,以提高康复的效果。
风湿病的确诊金标准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做出的。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1. 引言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
R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
为了提高RA的诊疗水平,我国制定了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新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2. 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RA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临床表现:1. 持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2. 关节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3. 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肺间质病变、眼部病变等。
2.2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3. 血沉(ESR)升高;4. C反应蛋白(CRP)升高;5. 关节液检查:白细胞增多、尿酸盐结晶阴性。
2.3 影像学检查1. 手、足X线片:早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2. 胸部X线片:关注肺间质病变;3. 超声:评估关节炎症、血管翳形成。
3. 疾病活动度评估3.1 疾病活动度评分工具1. 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2. 简化疾病活动度评分(SDAI);3. 临床疾病活动度评分(CDAI)。
3.2 评估时机1. 初诊时;2. 治疗过程中:每3-6个月评估一次;3. 病情稳定后:每6个月评估一次。
4. 治疗原则4.1 治疗目标1. 缓解关节炎症;2. 延缓疾病进展;3. 减少关节损伤;4.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2 治疗方案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炎症;2.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关节损伤;3.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靶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4.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缓解严重关节炎症;5. 传统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等。
4.3 治疗策略1. 早期积极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避免关节损伤;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
常见风湿免疫病诊治ppt课件
编辑版ppt
2
风湿性疾病中,各种原因所致的 关节炎占重要组成部分,但风湿性疾 病不只限于关节炎。
编辑版ppt
3
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 l )很多慢性炎性风湿性疾病包括弥漫性 结缔组织病病因不明,但普遍认为感染仍可
能是重要的发病因素。
( 2 )很多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都 发生于一定的遗传背景人中。遗传与患者的 易感性与疾病表达密切相关。
•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 (COX) 发挥抗炎和止痛作用,其最常见的 副作用是胃肠道损伤。
编辑版ppt
17
• 改变病情药(慢作用药): 来氟米特、甲氨喋呤、 羟氯喹、柳氮磺胺 吡啶、硫唑嘌呤等
• 激素 • 生物制剂
编辑版ppt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 • 育龄期女性好发。 • 病理基础:血管炎
• 一般治疗 • 饮食注意 • 心理、情绪、家庭
编辑版ppt
28
红斑狼疮的治疗
3、药物治疗 (1) 非甾体消炎止痛药 (2) 激素 (3) 抗疟药:羟氯喹 (3)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
藤多甙、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 司等 4.、血浆置换
编辑版ppt
29
狼疮生育问题
• 过去:禁忌 • 现在:完全可以
试验假阳性
11、抗核抗体。
★病人如果达到11条中的4条或4条以上,即能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 疮
编辑版ppt
25
SLE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2、脏器受损程度的评估; 3、初次彻底治疗,使之不再复发; 4、制定观察疗效的指标、活动性指标及脏器功能改
善的指标; 5、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必须个体化,检测药物的毒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本文档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进行总结和阐述。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 至少持续4周的对称性关节炎;2. 至少持续4周的关节肿胀;3. 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4. 关节肿胀至少出现在三个外周关节区。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2. 血沉(ESR)升高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
影像学检查1. 手和足的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等表现;2. 胸部X线片检查排除肺部病变。
治疗原则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1. 甲氨蝶呤(MTX):首选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2. 柳氮磺吡啶(SSZ):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3. 来氟米特(LEF):适用于活动性RA患者;4. 羟氯喹(HCQ):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
生物制剂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NF)、阿达木单抗(ADA)等;2. 针对CD20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RTX);3. 针对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如托珠单抗(TOC)。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炎症,短期使用,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按摩、热敷等,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策略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并及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随访。
风湿免疫科的管理规定
风湿免疫科的管理规定风湿免疫科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专科科室,承担着诊断和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职责。
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1、诊断与治疗规范医生应严格遵循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制定。
对于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室内部讨论或申请多学科会诊,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2、医疗记录医护人员应如实、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方案和随访情况等。
病历书写应规范、清晰,不得随意涂改,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3、医疗质量评估科室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活动,对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
二、医疗安全管理1、感染防控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科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2、医疗风险防范在治疗过程中,充分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对于高风险的治疗方案,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论证,制定应急预案。
3、药物安全管理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剂量要求,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加强对特殊药物(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的管理,确保药物的储存、调配和使用安全。
三、医护人员管理1、资质与培训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证书,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新入职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熟悉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
2、岗位职责明确医护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
医生应负责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病情解释,护士应做好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健康教育。
3、工作纪律医护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得擅自离岗。
工作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患者管理1、就诊流程患者就诊时,应按照挂号、分诊、就诊、检查、治疗的流程进行,确保有序就医。
风湿免疫国家重点专科标准
风湿免疫国家重点专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常见的风湿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风湿免疫科是专门研究和治疗风湿疾病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作为国家重点专科的风湿免疫科,其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以确保对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风湿免疫国家重点专科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临床部分1. 临床设备:风湿免疫科门诊应配备全套风湿免疫相关专业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仪、骨密度仪、生物制品冷藏箱等。
2. 临床人员:每个风湿免疫科团队应至少拥有一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以及若干名住院医师和护士,且医师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
3. 诊疗指南:风湿免疫科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制定符合科学的诊疗流程和方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 诊疗服务:风湿免疫科应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包括初诊、复诊、急诊等各种服务,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5. 诊断技术:风湿免疫科应具备先进的诊断技术,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生物制品治疗等,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6. 多学科协作:风湿免疫科应与其他相关科室进行紧密合作,如心内科、皮肤科、免疫科等,实现多学科协作治疗。
二、科研部分1. 科研团队:风湿免疫科应拥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包括博士、硕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风湿免疫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 科研项目:风湿免疫科应积极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和基金,开展风湿免疫领域的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3. 科研成果:风湿免疫科应努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取得重要突破,为风湿免疫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育部分1. 专科教育:风湿免疫科应加强对内科医生和研究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风湿免疫科的专业水平。
2. 公众教育:风湿免疫科应积极参与公众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风湿病知识,提高公众对风湿病的认识和重视。
3. 学术交流:风湿免疫科应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风湿免疫性疾病规范诊治PPT课件
强直性脊柱炎
总结词
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
详细描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影 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风湿免 疫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腰背 疼痛、僵硬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脊柱和骶髂关节 逐渐融合,导致脊柱强直和 功能受限。
总结词
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详细描述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遗传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患者通常具有HLA-B27阳 性等遗传背景,同时可能受 到感染、外伤等环境因素的 影响。治疗上通常采用非甾 体消炎药、生物制剂等。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反应,但需注意副作用如 胃肠道不适和肾脏损伤。
糖皮质激素
在急性发作期可以控制炎症 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 骨质疏松和感染等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
用于控制疾病进展和预防复 发,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 剂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其他药物
如生物制剂和中药等, 可用于辅助治疗和缓解
病因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病因较为复 杂,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 等多种因素相关,具体机制仍 需进一步研究。
症状
不同类型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症 状表现各异,常见的包括关节 疼痛、肿胀、僵硬、畸形以及 全身性症状如发热、乏力、消 瘦等。
02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
总结词
常见且具有自限性的疾病
总结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01
总结词
全身性、多系统受累
02
03
详细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 、多系统受累的风湿免疫性疾 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 、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 。主要症状包括面部红斑、关 节疼痛、肾功能不全等。
总结词
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简介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关节和其他器官产生炎症反应。
本指南旨在提供风湿性关节炎的诊疗指导,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该病。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1. 关节肿胀和疼痛,持续6周以上。
2. 关节病变呈对称性分布。
3. 血液检查显示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CCP)抗体阳性。
4. 关节超声或X线检查显示关节炎症和破坏。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疾病活动、防止关节损害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策略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疏骨黄酮、免疫调节药物等。
2.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3. 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保持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改善日常功能。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关节损害,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或其他手术干预。
生活方式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以下生活方式建议改善症状和减轻疾病影响: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
2.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3. 应对压力:研究应对压力的方法,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改善疾病状态。
4. 定期随访:定期复诊,与医生及时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风湿性关节炎的诊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该疾病。
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运动康复和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症状和减轻疾病影响。
及时复诊和与医生合作也非常重要。
风湿免疫科皮肌炎患者诊治规范
风湿免疫科皮肌炎患者诊治规范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又称皮肤异色性皮肌炎(poikilodermatomyositis),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是一种主要累及横纹肌,呈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可伴有或不伴有多种皮肤损害,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
一、病因确切病因尚不够清楚,可能为病毒感染,机体免疫异常对自我的异常识别以及血管病变,三者亦可能有相互联系,例如横纹肌纤维的慢性病毒感染可导致肌纤维抗原性的改变,被免疫系统误认为“异己”,从而产生血管炎而发生本病。
(一)免疫学研究鉴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肌肉活检标本示微小血管内有IgG,IgM和C3以及补体膜攻击复合物C56~C9沉积,沉着的程度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Arahata和Engel证实在DM的炎症性病灶中有B细胞的显著增多,提示局部体液效应的增强,但亦有学者认为这些抗体的沉积是肌肉损伤的后果而非其原因,亦有学者发现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在加入横纹肌抗原后其转化率以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较对照组为高,且与其活动度呈正相关,经用糖皮质激素后减低,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组织培养对肌母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其损伤作用可能是释放淋巴毒素或直接黏附和侵入肌纤维。
(二)感觉学说近年来有学者将患者的肌肉和皮损作电镜观察,发现肌细胞核内,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周围的组织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质和核膜内有类似黏病毒或副黏病毒的颗粒。
有报道从11岁女孩病变肌肉中分离出柯萨奇(Coxackie)A9病毒,故提出感染学说,然而在动物实验中至今未能证实,从患者血液中不能测出抗病毒的抗体。
在小儿皮肌炎患者,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抗链球菌“O”值增高,以抗生素合并皮质类固醇治疗可获良效,提出感染变态反应学说。
(三)血管病变学说血管病变特别在儿童型DM曾被描述,任何弥散性血管病变可以产生横纹肌的缺血,从而引起单个纤维的坏死和肌肉的梗死区,在DM/PM特别儿童患者中有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的证据,且有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肌肉内血管中,以及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减少特别在肌束周区二、病理(一)肌肉改变肌肉广泛或部分地受侵犯,肌纤维初期呈肿胀、横纹消失,肌浆透明化,肌纤维膜细胞核增加,肌纤维分离、断裂。
风湿性疾病诊疗规范
---------------------------------------------------------------最新资料推荐------------------------------------------------------风湿性疾病诊疗规范风湿性疾病第一节类风湿关节炎【病史采集】1.关节表现:主要累及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应包括受累关节部位、晨僵、痛与压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除发热、食欲减退、乏力、贫血等周身症状外,伴随关节炎随时皆可出现以下表现:(1)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改变、胸膜炎);(4)心(心包炎、类风湿心脏病);(5)神经系统(脊髓受压、周围神经炎/病);(6)肾(药物性肾损害、淀粉样变);(7)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8) Falty 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伴脾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关节体征:肿胀、压痛、表面温度、畸形、活动度、双手握力;(2)关节外体征:皮下结节以及受累器官的相应体征。
1 /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1)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 C 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滴度、抗核抗体、抗 ENA 抗体;(2)必要时做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 Sa 抗体、抗 RA33抗体等。
2.器械检查:(1)应做手足关节 X 光正位片、胸部 X 光正位片;(2)必要时做心电图、心脏及肝脾 B 超、 CT、 MRI。
3.特殊检查:必要时做关节穿刺滑液检查和类风湿结节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 1.有下述 7 项中的 4 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1)晨僵至少 1 小时, 6 周;(2) 3 个或 3个以上关节肿6 周;(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6 周;(4)关节肿对称性;(5)皮下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 20);(7)手X线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及脱钙。
2023新版《风湿热诊疗规范》更新
2023新版《风湿热诊疗规范》更新风湿热是一种因A组链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GAS)咽部感染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器官。
风湿热反复或严重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一的心脏损害,导致永久性心脏瓣膜损伤和风湿性心脏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人群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少见。
在我国,风湿热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依然落后于其他风湿性疾病。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借鉴了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在2011年《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1](以下简称〃旧版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2023年新版《风湿热诊疗规范》[2](以下简称〃新版指南〃),旨在规范风湿热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让小编一起看看有哪些更新内容值得关注?变化方向一:疑似表现与辅助检查更新新版指南依然将临床表现分为前驱症状与典型表现,但对部分典型表现进行细化或更新。
前驱症状: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常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表现,如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
典型表现: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典型表现,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为主,局部可有红、肿、热、疼痛和压痛,可伴有渗出,但无化脓。
关节疼痛通常在2周内消退(新版指南删除了〃关节痛很少持续1个月以上〃的描述);心脏炎症:表现为运动后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新版指南删除了〃轻症患者亚临床心脏炎的表现〃);环形红斑;皮下结节:为稍硬、无痛性小结节,位于关节伸侧的皮下组织;舞蹈病:常发生于4~7岁儿童(新版指南对鉴别症状进行了精准细化,强调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的舞蹈症相鉴别);其他:多汗(新版指南删除了“多汗几乎见于所有的活动期’2鼻出血、瘀斑、腹痛亦不少见;发生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及蛋白。
风湿免疫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诊治规范
风湿免疫科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诊治规范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叠综合征,具有与其他结缔组织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相类似的表现,但与三者中任何一个又不完全符合,不能归属于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的综合征,因而称为混合结缔组织病。
本病在临床上极少有肾脏损害表现,但在免疫学血清检查有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而且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一、病因(一)免疫因素本病的病因尚无定论,鉴于本病并发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现,故对本病是一种独立疾病还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亚型,尚有争议,但总的说来以自身免疫学说为公认,即可能是在遗传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损坏、退化和变异的成分出现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免疫病理过程。
其理由为:①本病与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系统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现。
②测得敏感而特异的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表皮基底膜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着,免疫荧光学检查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的斑点型抗核抗体。
③抗核抗体几乎全部阳性,而且其他血清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阳性。
④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病变处,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 抗体。
有人发现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种抗淋巴毒抗体(抗淋巴细胞抗体),此抗体本质是IgM,对周围T,B 细胞均有破坏作用,它的活性与周围血液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呈反比,在病情活动期其活性升高,在缓解期则活性降低,有皮肤、神经、食管症状者阳性率高,但与肾脏改变、关节症状无关。
(二)遗传因素分析证明,凡是带有人白细胞抗原-B8(HLA-B8)者,均容易发生混合性胶原病,而且其抑制性T淋巴细胞(T₈细胞)功能低下,有人认为B8可能是免疫反应控制失调的标志,抑制性T淋巴细胞与免疫反应基因控制有关,当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免疫反应基因即失去控制,结果导致体内免疫失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失调),当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低下时,可引起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低下,T:细胞还可抑制自身免疫的反应性,它的功能一旦缺损,就可出现自身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原过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又可随血液循环而到达身体其他脏器,并在那里沉淀和引起组织损伤。
风湿病诊疗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出现强直和畸形、功能受损,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常缓慢起病,低热、乏力、纳差、体重减轻。
2、关节表现⑴手关节炎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手指梭形肿胀。
⑵晨僵持续时间常与病情活动程度一致。
⑶其他关节颈椎、肩、肘、膝、踝、足及颞颌关节均可受累。
⑷关节畸形双手尺侧偏斜,手指天鹅颈畸形、纽扣花畸形,关节变形。
⑸类风湿结节关节背侧韧性结节,多无痛。
⑹关节周围肌腱、滑囊受累,导致神经受压、关节周围囊肿。
3、关节外表现部分患者病情活动时有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轻、中度贫血,ESR、CRP增高。
2、免疫学检查⑴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⑵抗核抗体10%~20%阳性。
⑶类风湿因子70%~80%阳性。
⑷ RA特异性自身抗体抗RA33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抗体(AF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3、滑液检查半透明,黄色,细胞数(3~5)×109/L。
4、其他检查X线检查,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畸形。
B超和MRI可发现早期滑膜炎。
诊断标准表1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RA分类标准条件定义1晨僵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h2≥3个以上关节区医生观察到下列14个区(两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的关节炎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中至少3个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隆起)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有一个关节区肿胀4对称性关节炎左右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5类风湿结节医生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6RF阳性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中RF含量异常(该方法在健康人群中的阳性率<5%)7影像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相上有典型的RA影像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注:以上7条满足4条或4条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RA,条件1-4必须持续至少6周(引自Arthritis Rheum,1988,31:315-324)2009年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了新的RA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即至少1个关节肿痛,并有滑膜炎的证据(临床或超声或MRI);同时排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关节炎,并有典型的常规放射学RA骨破坏的改变,可诊断为RA。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
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最全版)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症。
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如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我国RA患者的患病率约为0.42%,患者总数约为500万人,男女比约为1∶4.二)临床表现我国RA患者出现关节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6.15岁,确诊年龄平均为48.68岁。
RA的病情和病程具有异质性,可以表现为单关节炎至多关节炎。
二、诊断RA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RA的诊断标准包括2010年ACR/EULAR联合制定的RA分类标准和2020年ACR/EULAR联合制定的RA诊断标准。
R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关节炎症,减少关节畸形和残疾率。
三、治疗RA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治疗策略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关节保护、体育锻炼、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
药物治疗包括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其他治疗药物等。
RA的治疗应遵循“早期、个体化、目标化、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四、管理RA的管理包括治疗效果评估、药物安全监测、并发症预防和管理、生活方式干预、心理支持和教育等。
RA的管理应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总之,XXX制定的2021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是根据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的,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RA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关节炎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和疾病负担。
关节炎是RA的典型表现,导致关节肿胀和疼痛,可能会限制活动并导致晨僵长达1小时以上。
RA通常会影响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踝和足趾关节,且呈对称性。
长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如腕关节强直、肘关节伸直受限、掌指关节尺侧偏斜、手指的“天鹅颈”和“纽扣花”畸形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无法自理的生活。
风湿免疫科的管理规范
风湿免疫科的管理规范在医疗领域中,风湿免疫科是一个专门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科室。
这些疾病往往复杂多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健康,风湿免疫科需要一套严格且科学的管理规范。
一、人员管理1、医疗团队组建风湿免疫科的医疗团队应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专业人员。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风湿免疫专业知识,通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护士要熟悉风湿免疫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技师则负责相关检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培训与继续教育科室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研究成果。
同时,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3、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存在不足的人员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
二、医疗质量管理1、诊断规范医生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和流程,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疑难病例,应组织科室内部讨论或邀请相关科室会诊,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医疗记录医护人员应如实、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诊疗过程,包括症状、检查结果、治疗措施、用药情况等。
医疗记录不仅是医疗服务的依据,也是医疗质量评估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证据。
三、患者管理1、就诊流程优化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流程,从挂号、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到随访,每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指引和服务。
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2、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风湿免疫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中医内科学如何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对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诊治方法。
中医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正气不足、外感邪气、痰浊瘀血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当人体正气虚弱时,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
外邪侵袭人体后,留滞经络、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证。
此外,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它们相互胶结,使得病情缠绵难愈。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综合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
例如,关节疼痛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舌苔白腻,脉弦紧,多为风寒湿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多为风湿热痹。
同时,还会考虑患者的体质、情志、生活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内科学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食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如风寒湿痹常用乌头汤、防风汤等;风湿热痹常用白虎加桂枝汤、宣痹汤等;痰瘀痹阻常用双合汤、桃红饮等。
在用药过程中,注重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还会根据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方剂。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和艾灸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肾俞等以扶正固本;风池、风府、大椎等以祛风散寒;曲池、合谷、阴陵泉等以清热利湿。
针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风湿病诊疗规范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风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新型诊疗技术研究着重于发现和验证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更准确、更早期地诊断风湿病,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网络。新型诊疗技术研究通过深入探讨风湿病发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基础。
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新型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验证新型诊疗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风湿病诊疗规范要求对所有新治疗方法进行严谨的临床试验,以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观察性研究的一种,通过对大量患者的长期随访,探索风湿病发病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以及评估新型治疗策略对患者的长期影响。
病理学鉴别
鉴别诊断要点
功能评估
包括关节功能评分、肺功能检查等,反映患者功能状况。
炎症指标
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等,反映炎症程度和活动性。
病情评估量表
包括各种风湿病相关的评估量表,如DAS28、ACR20/50/70等,用于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病情评估指标
04
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原则
风湿病治疗应尽早开始,以防止病情恶化。
病程反复发作
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
常规检查
自身抗体检测
免疫球蛋白检测
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等。
IgG、IgA、IgM等。
03
实验室检查
02
01
观察关节病变情况,如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
X线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发现关节内病变。
CT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发现关节内病变,观察滑膜、韧带和肌腱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危害-5D
残疾
痛苦
- Disability
- Discomfort
死亡
- Death
经济损失 - Dollar lost
药物中毒 - Drug toxicity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分类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 局部疼痛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主要标准 + 任1次要标准,敏感性78. 4%,特异性89. 6%
如有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敏感性增至87. 0%,特异性为86.7%
诊断标准
脊柱关节病的Amor分类标准
腰背夜间疼痛或晨僵(1分) 非对称性少关节炎(2分) 臀部疼痛(单侧1分,双侧2分) 腊肠样指或趾(2分) 足跟痛或肯定的肌腱端炎(2分) 虹膜炎(2分) 关节炎伴发或1月前有急性腹泻(1分)
结缔组织病的共同特征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ANA
ANA 阳性:传统的结缔组织
病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年轻女性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ANA 阴性:系统性血管炎 多系统/器官受损
炎性表现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4 系统性血管炎 3.4.1 polyarteritis-polyarteritis nodosa and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3.4.2 Polymyalgia rheumatica and giant cell arteritis 3.4.3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3.4.4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3.4.5 Churg-Strauss syndrome 3.4.6 Takayasu’s syndrome 3.4.7 Behcet’s syndrome 3.4.8 Kawasaki disease 3.4.9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3.4.10 Panniculitis 3.4.11 Cutaneous vasculitis 3.4.12 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3.4.13 Cryoglobulinemia
*具备4条或4条以上 敏感性94%,特异性89%
ACR/EULAR2009年RA诊断标准
受累关节数 (0-5)
1 2-10 1-3 4-10 >10 中大关节 中大关节 小关节 小关节 小关节 0 1 2 3 5 0 2 3 0 1
血清学抗体检测 (0-3)
RF或抗CCP均阴性 RF或抗CCP至少一项低滴度阳性 RF或抗CCP至少一项高滴度阳性
重视NSAIDs的根除炎症与抗骨化作用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 局部疼痛
结缔组织病
3.1 系统性红斑狼疮 3.2 系统性硬化症 3.3 炎性肌病
3.4 系统性血管炎
3.5 其它 3.5.1 干燥综合征 3.5.2 抗磷脂综合征 3.5.3 药物性狼疮
大血管性血管炎
巨细胞动脉炎(GCA) 大动脉炎 白塞病
中等血管性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川崎病
小血管性血管炎
韦氏肉芽肿(WG) 变应性肉芽肿病(CSS)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紫癜) 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治
生物制剂
依那西普(Etanercept, ETN):
国产:益赛普 25mg IH 2次/周 进口:恩利 25mg IH 2次/周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IFX)
类克: 3-5mg/kg.次 0w/2w/6w~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ADA)
修美乐: 40mg IH 1次/2周
影像学
骶髂关节炎的X线分级
0级,正常(normal)
1级,可疑骶髂关节炎 (suspicious) 2级,轻度骶髂关节炎 (minimal)
3级,中度骶髂关节炎
(moderate)
4级,骶髂关节强直 (anky Nhomakorabeaosis)
AS的骶髂关节MR成像
急性炎症病灶(STIR/钆增强后T1) 骨髓水肿(骨炎) 滑囊炎 滑膜炎 肌腱端炎 慢性炎症病灶(正常T1) 硬化 糜烂 脂肪沉积 骨桥/强直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百年进展
治疗RA策略的转变
2000- 达标控制
药? MTX+生物制剂 控制病情
1990s
MTX+生物制剂 药 改善病情
1980s
早期联合DMARDs
DMARDs单药或联合
慢作用药
1970s 和以前
单药DMARDs 对症 二线药
早期治疗(DMARDs)
发病
MRI / X线证据 (3个月)
脊柱关节病之间的重叠
USpA ReA
急性虹膜炎
AS
IBDA
PsA
其它寡关节 炎、JSpA
脊柱关节病的ESSG分类标准
主要标准:炎性脊柱痛或非对称性、下肢
为主的滑膜炎
次要标准:阳性家族史;银屑病;炎性肠
病;关节炎前1个月内的尿道炎、宫颈炎或 急性腹泻;双臀部交替疼痛;附着点炎; 骶髂关节炎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 局部疼痛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1.1 RA 1.2 JIA 1.2.1 1.2.2 1.2.3
JIA Adult Still’s disease 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1.3 UNCOMMON ARTHROPATHIES 1.3.1 Erythema nodosum 1.3.2 Sarcoidosis with skeletal involvement 1.3.3 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1.3.4 Cancer and miscellaneous arthropathies 1.3.5 Synovial tumors 1.3.6 Foreign body synovitis
2.1.4 Lyme disease and syphilitic arthritis
2.1.5 Rheumatic aspec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nd other immunodeficient states 2.1.6 Acute rheumatic fever
滑膜炎持续时间 (0-1)
<6周 6周
急性期反应物 (0-1)
CRP或ESR均正常 CRP或ESR增高 0 1
6分或以上肯定RA诊断
RA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
• 1956年 • 1964年 • 1979年 • 1989年 RF APF AKA 抗RA33抗体
• 1993年
• 1994年 • 1998年 • 2000年
关节炎伴发或一月前有非淋菌性尿道炎(1分) 有银屑病/龟头炎/炎性肠病(2分)
X线骶髂关节炎双侧>II级, 单侧>III级(3分)
B27阳性或家中有AS,RS,银屑病或虹膜炎(2分) 服非甾类药症状改善,停药后加重(2分)
积分满6分者可诊断为脊柱关节病
Rheum Dis Clin North Am 1995;21:117
晚期
致残
早期
窗口期
达标控制 (Treat-to-Target)
以降低RA患者疾病活动度,达到临床缓解 为目标的更加追求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A中激素的使用
- 最可靠、最有效和最迅速的药物 - 缓解疼痛和晨僵优于NSAIDs - 中大剂量激素并联合DMARDs: 作为桥治疗(bridge therapy)可以更有效 的控制病情
APF和AKA的靶抗原为filaggrin
抗Sa抗体 AFA(抗filaggrin抗体) 抗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早期诊断:MR
早期诊断 :超声
早期诊断 - 核素
RA治疗的不同方案
金字塔方案 下楼梯-桥方案 锯齿方案
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 生物制剂的应用 - “靶向治疗”
RA和其它滑膜病变为主的疾病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 代谢异常和退行性病变 局部疼痛
脊柱关节病及感染相关的风湿病
2.1 感染 2.1.1 Septic arthritis and osteomyelitis 2.1.2 Gonococcal arthritis
2.1.3 Mycobacterial, brucella, fungal and parasitic arthritis
风湿免疫性疾病规范诊治
风湿免疫科 唐开奖
风湿免疫性疾病学概念 风湿免疫性疾病特点 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及规范诊治
风湿免疫性疾病学概念
研究关节、骨骼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
滑囊、肌腱、筋膜、韧带)为主要表现的
一门临床学科
主要症状:红、肿、热、痛(压痛)和功能
障碍
风湿免疫性疾病特点
• 不仅是关节病变,而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纽约标准 (1984年修订)
1. 下腰部疼痛至少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 休息后不消失 2. 腰椎活动受限(矢状面与额状面) 3. 扩胸度较同年龄与性别的正常人减小
肯定AS: 至少1条临床标准 + 3级以上单侧骶髂关节炎或双侧 2级骶髂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