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

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为了确保我科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质量,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并结合我院中医药工作现况及体制,特制定本制度:一、培训对象(一)从事中医药工作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
(二)从事中医住院医师工作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具有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的中医主治医师以下级别的工作人员。
(四)从事中医药工作不满三年的其他医务工作者。
二、培训目标经过规范化培训,使培训对象达到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条件所规定的中医主治医师水平。
三、培训年限(一)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培训五年。
(二)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研究生,培训三年。
(三)往届本科毕业生按其毕业年份及临床工作实际水平参加相应年度的培训,不得少于两年。
(四)非本科毕业的中医住院医师,按其取得中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年份及现有知识和能力,比照相应各届本科毕业生的要求确定年限,不得少于三年。
四、培训内容和方法(一)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原则上按二级学科进行培训,参照目前中医科设置情况,现阶段暂设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内科、针灸科等。
(二)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应注重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补缺培训,同时重视医德医风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以及医古文、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
(三)中医药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岗实践训练,主要在科室负责人和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临床实践进行。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科基础培训,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培训时间为三年,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届本科研究生培训时间为两年。
培训对象为参加本学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人员,并且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临床工作训练,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本诊断、治疗技术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习有关的医学理论和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等,巩固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成为能独立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住院医师。
全科医学科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具备良好医德、扎实临床技能、全面知识结构的专业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培养具有较高医学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全科医师,使其具备独立诊断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2. 培养全科医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 提高全科医师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
三、培训对象1. 具有医学专业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在职医师。
2. 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在职医师。
四、培训内容1. 医学基础知识:涵盖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
2. 临床技能培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医嘱开具、病历书写、临床沟通技巧等。
3. 医德医风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4. 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全科医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鼓励开展临床研究。
五、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邀请知名专家授课,提高学员的医学理论水平。
2. 临床实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临床实践,提高学员的临床技能。
3. 案例分析:组织学员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学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4. 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拓宽视野,提高学员的学术水平。
5.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六、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对学员的医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
2. 临床技能考核:对学员的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
3. 医德医风考核:对学员的医德医风进行考核,包括临床实践、病例分析、学术交流等。
4. 综合考核: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包括理论、临床技能、医德医风等方面。
七、培训时间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分为两个阶段:1. 基础阶段:1年,主要进行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培训。
全科医生制度培训计划方案

全科医生制度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标通过全科医生制度培训,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提升他们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全科医生的需求。
二、培训对象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医务人员以及全科医学培训机构的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和技能:全科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五官科等基础医学知识,具备初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2. 临床实践能力:通过临床实践培训,提升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包括疾病诊断、处方用药、医疗器械操作等。
3. 会诊与转诊:培养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生的联系与合作能力,提高会诊转诊的有效性。
4. 医疗卫生管理:使全科医生熟悉国家卫生政策、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纠纷处理等内容,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管理水平。
5. 社区卫生服务:培养全科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理解与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社区卫生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形式,传授医学理论知识。
2. 临床实践:安排全科医生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
3. 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在线教学、远程授课等方式进行培训。
4. 实习培训:将全科医生派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实习,接受现场指导和培训。
五、培训机构1. 医院:利用医院的临床资源、专家学者和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培训。
2. 全科医疗中心:全科医疗中心可以作为全科医生培训的基地,提供相关的临床实践和操作实训。
六、培训考核1. 考试:设置统一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考核学员的医学知识掌握和临床操作能力。
2. 成绩评定:根据考试成绩和实践表现,评定学员的培训成绩。
七、培训周期可以根据不同学员的基础和需求,设置不同的培训周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
八、培训资金1. 政府专项经费:由地方政府专门拨款用于全科医生培训。
(2021年整理)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完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全部内容。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8)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8)二、培训方式 (9)(一) 理论学习 (9)(二)临床轮训 (9)(三)跟师学习 (7)(四)其他 (12)第二章第一阶段培训 (13)一、中医内科 (13)(一) 培训目标 (13)(二) 培训方法 (13)(三)培训内容和要求 (13)(四) 中医内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15)1. 呼吸内科 (15)2. 心血管内科 (18)3. 消化内科 (21)4。
内科急诊 (24)5。
内分泌科 (27)6。
肿瘤科 (30)7. 血液科 (32)8。
肾病科 (34)9。
神经内科 (37)10。
风湿科 (39)二、中医外科 (32)(一) 培训目标 (41)(二)培训方法 (41)(三)内容和要求 (42)(四) 中医外科各专科培训内容和要求 (43)1.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 (43)2。
中医皮肤科 (46)3。
中医肛肠科 (47)三、中医妇科 (38)四、中医儿科 (53)五、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56)(一) 培训目标 (56)(二)培训方法 (56)(三) 内容和要求 (57)1。
针灸科 (57)2. 推拿科 (60)3。
中医康复科 (63)六、中医骨伤科 (65)七、中医五官科(含中医眼科) (68)(一) 培训目标 (68)(二)培训方法 (68)(三) 培训内容与要求 (69)1. 中医耳鼻咽喉科 (69)2. 中医眼科 (72)八、跟师学习 (75)九、辅助科室 (77)(一)培训目标 (77)(二)培训方法 (77)(三) 培训内容和要求 (77)1。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保障措施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定义: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专业本科、大专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定的培训基地中,接受系统、规范的全科医学培训,成为能承担基层全科诊疗工作的医师。
二、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四、培训时间和方式培训时间: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安排决定每批次人员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训内容及要求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含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六、培训管理(一)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二)带教老师由医院统一选拔。
带教医师负责具体指导培训期间住院医师的医德医风培养、医疗文书书写、临床医疗实践、“三基”培训、劳动纪律及各项相关的学术活动。
带教医师应关注培训医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注重培养培训医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三)培训对象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培训大纲和培训细则的要求,接受公共科目、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培训。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勤制度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勤制度
1.培训开始签到、签退,不定时抽查,签到表由医务科负责检查。
2.请假时需写明请假原因。
3.上课时间已到而未到者,即为迟到;未到下课时间而离退者,即为早退;迟到、早退或逃课30分钟和未经准假而不到者,均为旷课。
4.迟到、早退的培训人员,每发现一次扣本人考核分1分。
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者,要追究责任。
5.对旷课者,责成其做出书面检讨;旷课3天以上或累计旷课超过10天的,考核不合格,不予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书。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了提高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的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系统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规范中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市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培训工作规范进行。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院长、协作单位领导)成员:(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事宜,统筹管理培训工作。
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的实施。
各科室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名单组长:(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拟在本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四、培训招录培训对象的招录将根据我院各专业科室的师资力量和住宿容纳能力来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培训以学员自学为主。
跟师学习在专科培训阶段进行。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

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本培训旨在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通过培训,医生能够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适用于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一)培训时间与安排:本培训时间为**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研究,每期2个月。
其中,医院中医科0.5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月。
二)培训形式及要求:本培训采用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医药为社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
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
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基层实践医生根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中医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标准基地实践篇》标准要求执行。
本文介绍了全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的培训要求和考核方法。
全科医生需要完成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并参与健康教育和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助理全科医生需要完成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书写和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参与健康教育和管理家庭病床等工作。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9.28•【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厅(教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教育局,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部直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改革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突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特色,促进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进一步提高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我们组织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地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办法)等,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抓好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和培训标准的贯彻落实。
附件:1.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2.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2023年9月28日。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发[2007]21号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发[2007]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72cffb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正文:----------------------------------------------------------------------------------------------------------------------------------------------------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国中医药发[2007]21号2007年5月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特色优势,规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以下简称“岗位培训”),提高城市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岗位培训的对象是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第三条岗位培训的任务是使培训对象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但未参加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者,均需参加岗位培训,并取得《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的条件之一。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工作。
其主要职能是:(一)研究制定岗位培训政策,提出岗位培训规划;(二)制定并发布《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组织教材编写、师资骨干培训和培训基地建设,制定统一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格式;(三)检查、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岗位培训工作的实施。
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

附件1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动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以下简称“中医规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规培是中医药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
目标是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中医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与技术,能独立、规范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医师,特别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中医全科医生。
第三条中医规培对象为:(一)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中医学类(含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二)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三)其他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中医规培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政策、制度与规范,制订工作规划与计划,指导监督各地工作。
第五条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中医规培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监督。
会同相关部门,依据本地医疗卫生工作对中医临床医师的培养需求和基地培训能力,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并在培训名额分配上向中医全科专业倾斜。
第六条中医规培基地是承担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中医规培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培训任务。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培基地可根据培训需求选择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培养基地,共同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训任务。
第七条相关高等院校应将承担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任务的中医规培基地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学生管理主体责任,在教学条件建设、理论学习、师资培训、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基地的支持力度。
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中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了提高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的基本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更好地系统掌握中医学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规范中医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和《**市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成立医院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保证培训工作规范进行。
组长:(院长)副组长:(分管院长、协作单位领导)成员:(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学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医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事宜,统筹管理培训工作。
各科室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科室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的实施。
各科室培训工作小组组长名单组长:(各临床科室负责人)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拟在本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或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
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为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危重病证诊疗工作的合格中医住院医师四、培训招录培训对象的招录将根据我院各专业科室的师资力量和住宿容纳能力来确定每年的招生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培训采取理论学习、临床培训和跟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培训以学员自学为主。
跟师学习在专科培训阶段进行。
(一)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开展理论学习,内容包含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职业道德、医学伦理、法律法规、人际沟通、中医辨证思维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知识。
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中医类别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目录第一章基地总体要求 (2)一、基本条件 (2)二、教学条件 (3)三、支撑条件 (3)四、组织管理 (3) (3)第二章培训科室要求 (3)一、中医内科基本条件 (3)二、急诊科基本条件 (9)三、中医外科基本条件 (10)四、中医妇科基本条件 (13)五、中医儿科基本条件 (14)六、针灸推拿科基本条件 (14)七、中医康复科基本条件 (15)八、中医骨伤科基本条件 (16)九、中医五官科基本条件 (17)十、中药房基本条件 (19)第一章基地总体要求一、基本条件(一)医院等级及规模1.医院等级为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
2.总床位数≥400张。
3.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专病≥4个。
4.具有同时接纳不少于60人(每年不少于20人)的能力。
(二)必备的医疗设备脑电图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仪、X线摄片机、CT、纤维胃镜、纤维肠镜、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3台)、心脑复苏等急救设备(≥3台)等。
(三)科室设置设置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及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四)医疗工作量年门(急)诊量≥4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80%,平均住院日≤18天。
(五)医疗质量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中医参与治疗率≥90%,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
(六)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医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大专学历并取得中医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带教医师与拟接收培训住院医师比例应达到1:2。
3.中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60%。
二、教学条件(一)具备满足培训要求和培训规模的教学设备,具有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二)有满足培训需求和规模的临床技能培训教室。
(三)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为全面提高全科医师规培学员的中医药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科室研究决定,特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全科医师住培教学小组:
组长:李艳
秘书:中医科教学干事
成员:李明强范为民韩诚正胡怡芳谷绍飞
一、培训内容
1.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
2.中医经典学习:《伤寒论》、《内经》、《温病学》、《金贵要略》等;
3.临床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
二、培训形式
自学、小讲座、带教查房
三、集中培训事项:
小讲座:
1.时间:入科的星期一下午。
2.地点:国医大师工作室、医生办公室。
3.参加人员:全科规培学员。
4.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准时参加,如确有原因不能参加需要向教学干事请假,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无权准假。
教学查房:
1.时间:入科的第一周星期三上午。
2.地点:中医科病房。
3.参加人员:全科规培学员。
4.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准时参加,如确有原因不能参加需要向教学干事请假,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无权准假。
全科医师培训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全科医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全科医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2. 培养全科医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3. 增强全科医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共卫生服务意识;4. 提升全科医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培训对象1.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招收的全科医师;2. 具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愿意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医师;3. 已取得医师资格,但未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
四、培训内容1. 基础医学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等;2. 临床技能: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3. 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等;4. 医德医风:医德规范、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等。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网络课程等方式进行;2. 临床实践:在基地医院进行轮转实习,参与临床诊疗、护理、康复等工作;3. 科研能力培养:开展科研课题,撰写论文,提高科研能力;4. 社区实践: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社区实践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等;2. 考核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3. 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合格者颁发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七、培训管理1. 基地医院应设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2. 基地医院应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明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考核标准等;3. 基地医院应加强对全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4. 基地医院应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国家政策,调整培训计划。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基地医院负责解释。
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大纲

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综合诊疗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诊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合格中医全科医师。
并通过医师直接参加中医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掌握中医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培养基层卫生服务意识,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培训内容分三个部分,即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社区相关科室轮转、全科相关理论学习。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6个月)本部分培训内容主要在中医综合治疗特色浓厚的中医病房或门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完成,包括中医四诊辨证思维、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经典在临床中的应用等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
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科室及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通过强化中医四诊技能、中医经典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着重培养医师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临证思维模式和中医特色诊疗技能,逐步养成临证时善用中医经典理论,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思考问题、辨证论治,形成正确的中医诊治思路,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高中医全科医师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的水平。
掌握:掌握中医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病证结合,辨析疾病本质;掌握中医疾病诊断,命名与分类;掌握中医医案的基本写作方法与技巧,能正确表达中医理、法、方、药过程;掌握常用方剂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中医适宜技术;掌握感冒、肺炎、哮喘、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等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并能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手段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熟悉:熟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重要原文,总结中医经典原文运用于临床实践体会;熟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能综合运用熏洗、敷贴、拔罐、食疗、情志疗法、康复等手段治疗疾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为加强中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训对象:从事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三、培训方法
1、结合我院及受培训地区人员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要求,内容包括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
五、培训管理
(一)成立领导组:
组长:刘春云
副组长:郝进华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人:闫春兰
(二)医院根据下达的培训学员数和轮转计划,具体安排每位培训学员的轮转时间,做好轮训带教的安排实施工作。
- 1 -
(三)培训期间实行培训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培训对象、带教老师及管理人员应及时、准确、详实地将培训过程、培训内容进行登记,并作为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对指导轮转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带教老师,医院及时给予批评纠正,对不称职带教老师将取消其带教资格。
医院将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列入科室的年度考核,并与个人奖金挂钩。
(五)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需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各项培训考核任务。
如有违反,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不予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合格证书。
六、考试考核
(一)培训考核分过程考核、结业考核。
培训过程考核合格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是参加培训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
(二)培训过程考核是对培训医师轮转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分日常考核、临床轮转出科考核、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临床实践指标完成情况、临床综合能力和参加业务学习活动等方面。
(三)统一组织岗位培训结业考核工作。
分结业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结业笔试内容包括医学专业理论、公共科目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