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的城市更新_以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规划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
3.3 铁路沿线风貌提升

铁路沿线区域是重要的城市形象展示区,它往往给火车乘客形成第一城市印象,因此铁路沿
图 4 工业仓储配送中心效果图
图 5 站前商务商业区效果图
2014
图 6 购物休闲中心及体育商业中心效果图
图 7 南部生态居住区效果图
线风貌提升是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工作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沿线生态景观的打造和建筑风貌的整治。 3.3.1 生态景观走廊打造
州市北部提出了提升工业物流服务功能的要求。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应强化其作为西部交通 门户的区位优势,推动城市工贸联动和商贸产业发展。 2.1.3 文化突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德州市因河 ( 京杭运河 ) 而兴,因路 ( 京沪铁路 ) 而兴。京沪铁路周边历史文化延续、传 承和复活的关键是把握发展机遇,挖掘各种文化资源,结合古运河文化景区建设,实现现代商贸 文化与运河古商贸文化交相辉映;导入商业休闲、文化旅游、娱乐体验等新的文化功能,展现德 州市的文化魅力。
(3) 文化旅游休闲区。利用区内的苏禄王墓景区,通过宣传,构建异域风情特色文化旅游区, 带动购物、休闲服务业发展。
(4) 站前商务商业区。依托铁路线路和铁路站点,形成以交通、商务、商业为核心的枢纽型 商业商务中心,拉动片区经济发展。
(5) 都市生态居住区。调整、减少片区南部的工业、仓储用地,形成以文体休闲、商业服务、 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综合片区。
基于以上分析,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法律、会计和信 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在城市消费服务功能方面,可利用现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进行业态提升, 导入新型商业、文化和体育等都市综合服务功能。
2.1.2 空间突围—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从空间布局来看,德州市呈现工业聚集区快速发展的趋势,“北工南居”的空间格局也对德
(6) 景观资源:铁路沿线广布防护林和农田,视景开阔,景观基底较好。沿线的河网水系可 发展湿地景观。 1.1.2 问题
德州市的铁路、公路资源虽较丰富,但交通优势与产业关联度不高,未能与城市经济发展 形成良好的互动。铁路沿线产业布局混乱、商贸功能单一、业态低端,阻碍商贸产业功能效应的 发挥。现状生产服务功能发展较滞后,对工业支撑不足。

生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的催化作用,实现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化。
“多点引爆”指为规划区植入不同层级的功能核,形成引领性项目群。
2014
3 多维度的城市更新体系
3.1 功能整合与土地利用 优化
根据基地发展条件和发展 策略,将规划区内的现有功能 区块加以整合与提升,并划分 为生态田园游憩区、工业物流 综合区、文化旅游休闲区、站 前商务商业区和都市生态居住 区五个功能区 ( 图 2)。
通过对铁路周边可视范围内 (10~50 m) 建筑进行综合调研,将其分为村民住宅、城市住宅、 办公楼、厂房、铁路用房及设施五类建筑,并对这五类建筑进行评价,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进 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措施 ( 表 1)。
多维度的城市更新
—以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规划为例
□ 孙 炬
2014
[ 摘 要 ] 铁路两侧区域是诸多城市矛盾集中的地区,该区域的更新应遵循多维度城市更新策略。德州市京 沪铁路两侧区域更新规划以该地区资源与问题分析为基础,从产业提升、功能整合、交通优化、城市风貌与 景观营造等多个维度展开,进行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 [ 关键词 ] 多维度;城市更新;铁路两侧区域;德州市
(1) 生态田园游憩区。利 用现有田园风景和毗邻京杭运 河的有利区位,构建乡土风情 特色旅游区,带动休闲服务业 发展。
图 1 规划结构图
图 2 功能分区图
(2) 工业物流综合区。以物流加工、商贸服务为主要功能,借助天津港和青岛港的港口优势, 依托便捷的道路交通条件,以“陆—港”合作新模式,打造山东省首个“国际陆港”。
根据不同功能区段的特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本区域用地调整:适当增加居住用地与公共设 施用地;适当减少工业与仓储用地,将一些分散的工业、仓储用地适当集中或搬迁;加强铁路沿 线的绿化防护,与古运河风景区规划相衔接;加强用地弹性,适当增加混合用地,保留适当的远 景发展用地。经过土地利用的优化,规划区内的居住用地由原来的 21.2%增加到 30.3%;公共设 施用地由原来的 10.5%增加到 11.7%;工业用地及仓储用地由原来的 23.3%减少到 11.2%;绿地 由原来的 7.1%增加到 15.7% ( 图 3)。 3.2 空间形态控制与引导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占总用地的 21.2%,但是质量较差;同时工业、仓储用 地所占比例较大。不同类型的用地呈现跳跃式分布,存在居住用地、村镇建设用地与工业仓储用 地混杂的现象。
在文化方面,近一个世纪积淀的铁路工业文化价值尚待挖掘和提升;同时,铁路沿线植物景 观单一,绿化较少。沿线建筑风格参差不齐,城市面貌亟待改善。
外在形态往往是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人们对城市形成直观感受的媒介,所以在本 13
规第 划一 设编 计 与 规 划 实 践
图 3 土地利用现状与优化图
次规划中针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提出“三个控制、两个引导、一个加强”的基本思路。
(1)“三个控制”,即天际线控制、尺度控制和界面控制。①天际线控制指以质朴、富有亲
城市形象。
12
2.3 空间结构
︽ 规
在空间上,形成“一线驱动、两带共建、多点引爆”的结构体系 ( 图 1)。“一线驱动”指
划 师
发挥京沪铁路及交通枢纽的外部辐射力,建设德州西部交通服务带、城市景观走廊和生态游憩走
︾ 论
廊。“两带共建”指交通服务带与城市商业文化景观轴的协同发展,实现规划区与周边地区的共
序的色彩体系。
(3)“一个加强”,即加强城市设计在重点地区空间塑造上发挥的作用。除了依据相应规划要
求对整个规划区进行了城市设计研究,还专门划定了工业仓储配送中心、站前商务商业区、南部
14
生态居住区等节点性空间,通过详细的城市设计,深入推敲城市空间,具体打造城市形象,营造
︽ 规
特色城市氛围,并对相应的空间控制措施进行验证性研究 ( 图 4 至图 7)。
(2) 土地资源: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可拆迁改造土地达 690 hm2。 (3) 商业资源:德州市京沪铁路站前为德州老城商业区,商业氛围浓郁。
(4) 工贸资源: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内及其周边分布着德州扒鸡、中储粮、机床厂和黑 马市场等多家企业,工业商贸物流基础较好。
(5) 文化资源:德州市京沪铁路的建设运营书写了德州历史文化的辉煌篇章,它刺激和带动 了德州仓储业、商业及服务业的扩展,促进了德州工业文明的发展。古运河沿规划区西侧流过, 其文化驱动力将促进本区域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物流、公园及铁路编组站;中尺度控制区域,包括各级别公共中心;小尺度控制区域,包括城市
居住区;多元尺度控制区域,包括站前商业服务混合区、苏禄王陵文化区。③界面控制指将规划
区内的城市界面划分为开放界面 ( 田园景观、公园、城市公共中心 ) 和封闭界面 ( 工业、仓储单位、
城市居住区 ) 两种类型,并希望以此来明确、强化城市公共界面的范围。
这部分工作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展开。在纵向层面上,以铁路为轴,延展出一条长 15~50 m 的生态防护廊道,并串联起多个景观与门户节点。防护廊道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次:防护界面、 缓冲界面和城市界面。防护界面指铁路两侧 10~15 m,此段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沿线种植抗污 染、降噪声的乔木和地被植物。缓冲界面位于防护界面外侧,此界面生态防护与景观营造并重, 通过特色植物和水系营造景观,种植抗污染、降噪声的乔木。城市界面临近城市区域,此段以景 观营造为主,景观精细化,形成面向周边城市功能区的观赏性景观界面,植物以疏林草地、开花 灌木和观赏地被为主。在横向层面上,根据现状景观资源和周边城市功能特征,将整个绿带塑造 为金秋郊野、花香都市和生态宜居三个主题景观区段,并通过横向的景观绿带将规划区与其他大 型城市绿地联系起来,构建区域性的景观网络。 3.3.2 建筑风貌改造
(2)“两个引导”,即建筑形象引导和色彩引导。①建筑形象引导指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 ( 住
宅、办公、商业、文化、混合功能 ) 提出相应的形象引导要求,其涵盖内容包括尺度、裙房、入口、
主要立面、屋顶和材料等,以期把相应的引导要求落到实处。②色彩引导指在分析现有不同功能
建筑色彩的基础上,提取典型色彩,确定主色系,充实和完善辅助色彩,形成特色鲜明、协调有
沿线区域的更新改造应从产业提升、功能整合、交通优化、城市风貌与景观营造等多个维度展开,
进行多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本文结合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规划,阐述多维度城市更新策略
的具体实践过程。
1 问题解读
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北起山东省界,南至黄河崖,其两侧平均控制宽度约 500 m ,是总 面积逾 30 km2 的南北向带状区域 。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 , 更新策略的制定受城市产业、综合交通、景观风貌和历
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支配及制约。因此,城市更新规划应由传统的单一维度走向目标更为广泛、
内涵更为丰富、执行更为灵活的综合系统规划。
10
铁路两侧区域是一类较为典型的城市空间,随着城市的扩张,铁路由最初位于城市边缘变为


位于城市之中。由于它对城市空间的割裂,使这类地区成为诸多城市矛盾集中的地区。它的特点
和力的住宅建筑群作为规划区建筑空间背景,以造型简洁、突出的大型城市公共建筑群为活跃元
素,打造片区内的文化、商业、运动休闲中心形象,形成城市制高点,塑造高低起伏、富有韵律
的建筑空间轮廓线。②尺度控制指根据不同功能区块的空间特征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四类尺度控制
区域,形成舒适、多样化的城市空间体验。具体分为大尺度控制区域,包括田园景观、大型仓储
路两侧区域发展的机遇和突围方向。 2.1.1 产业突围—把握需求,重构产业
目前,德州市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第二产业仍是德州市经 济发展的主导。在工业的加速提升过程中,信息、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的地位越来越 重要。同时,快速城市化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将使德州未来都市商贸消费需求强劲增长,消费结 构向高档化、多元化转变,对都市商贸服务提出升级需求。
1.1 资源与问题 1.1.1 资源
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走廊与门户区域,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具有较丰富的交通资源、土地资 源和商业资源,同时在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征。
(1) 交通资源: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在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交会,使其成为德 州西部门户,对整个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角色认知,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的更新发展主要有三个核心诉求:
①经济诉求—实现产业重构,重塑经济活力;②空间诉求—优化、重组空间及环境,强化空
间特色,实现空间突围;③文化诉求—挖掘历史文化价值,重塑城市文化魅力,实现区域复兴
发展。
2 总体发展战略
2.1 发展策略 针对三大核心诉求,从德州城市发展的产业、空间、文化三个宏观视角来寻找德州市京沪铁
划 师
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与周边城市功能区缺乏有效互动;②包含商业、娱乐、办公、居住、工业、
︾ 论
仓储等多种属性,功能多元,用地杂糅;③铁路对城市交通的阻隔明显,使铁路两侧空间交通联

系薄弱;④城市空间被铁路割裂,空间缺乏连续性。由于忽略铁路旅客对城市景观的感受,面向
铁路的城市界面往往成了城市的“背面”,铁路沿线区域也成了城市中的消极空间。因此,铁路
2.2 总体定位
结合德州市的发展趋势和京沪铁路两侧区域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该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为
产业优势明显、文化特色突出、生态宜居的德州西部都市综合服务带。 在产业发展上,提升现有
的城市服务功能,打造“活力德州”;在空间上,强化西部交通门户优势,使其成为“工贸德州”
的重要展示窗口;在文化上,挖掘、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导入新型文化休闲功能,塑造“文化德州”
1.2 角色与诉求
11
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在德州区域大环境下存在三个发展角色:①在经济和产业发展上,
规第 划一
设编
它处于商业、行政等城市核心功能疏解背景下的老城区产业空心区域;②在空间上,它是高铁引
计 与
领德州城市东扩发展背景下的老城区;③在文化发展上,它处于老城历史文化积淀区域,同时也
规 划

面临着城市文化价值的逐步淡化和消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