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ppt
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前138 年)
积极备战
背景 打击匈奴
第二次(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任务 夹击匈奴
了解西域的地理 和风俗,以及西 成果 域各国想和汉朝 往来的愿望。
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执汉节不
失……与其属亡乡(同“向”)月氏。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无报
胡之心。
--《史记》
二、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两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葱岭以东,成为西域,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
背景
第一次(前138 年)
积极备战 打击匈奴
第二次(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 任务 夹击匈奴
成果
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然骞执汉节不
失……与其属亡乡(同“向”)月氏。
大月氏……地肥饶,少寇,志安乐……无报
胡之心。
--《史记》
张骞出使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面对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他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吗? 张骞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后人对张骞评价很高,你能说说张骞 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吗?
张骞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勇敢 不畏艰险 爱国 不贪博图望侯安张逸骞塑像 守信 坚韧不拔 有远大理想…
中外交往: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前138 年)
第二次(前119年)
积极备战 前119年卫青、霍去
背景 打击匈奴
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任务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ppt课件
《汉书》书影 《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返 回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
张骞出使西域塑像(甘肃阳关)
张骞墓(陕西省城固县)
张骞出使西域纪念金币
返 回
西域都护的设置
西汉疆域图
轮台汉代烽燧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残存的烽火 台为夯筑,现存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约6—7米。烽 火台南侧附近残存有房屋遗迹,曾出土较多的五铢铜钱。烽火台 四周为屯田遗址,反映了汉代在西域的驻军情况。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鎏金铜马(1981年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据考证,该马是根据西域大宛良马的形象铸造的)
“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 (大)宛 马“天马”。 ——《汉书· 张骞传》
返 回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史海拾贝
班超在西域
班超公园 东汉名将班超在此驻守长达17年之久的城堡遗址。始建于公元73年 至94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班超以盘橐城为根据地,抗击匈 奴,安抚西域,恢复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统治,并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 现在的班超公园是1994年开始在盘橐城遗址地规划修建的,位于今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东南部,占地面积15亩。
班超 (公元32—102年),字 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东汉外交家、军事家。
班超
结
束
学习测评
1.狭义的西域是指( D)。
A.今西藏地区 C.今西北地区 B.河西走廊 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
第0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束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行进在沙漠中的驼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绢地云纹绣袜带(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缦地刺绣龙纹边饰(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长寿明光锦(东汉,锦上织有吉语 “长寿明光”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 淖尔高台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语“长乐明光” 四字,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高台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鱼蛙纹锦(东汉, 1980年新疆罗布淖尔 高台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万世如意锦实袷(qia)袍 (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菱纹阳字锦袜(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
人首马身纹缂毛残片(东汉,此为毛织裤的 残片,1983年新疆洛浦赛依瓦克汉墓出土)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西域都护的设置
轮台汉代烽燧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城西约20公里,残存的烽火 台为夯筑,现存平面略呈方形,残高约8米,边长约6—7米。烽 火台南侧附近残存有房屋遗迹,曾出土很多的五铢铜钱。烽火 台四周为屯田遗址,反映了汉代在西域的驻军情况。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匈奴的强大 ■张骞通西域
第9课_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匈奴的强大 张骞通西域 昭君出塞
匈奴的强大
冒 顿 单 于 统 一 蒙 古 草 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霍去病
卫青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时,发动三次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在卫青、霍去病的统率下,取得了河 套 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并迫使匈奴主力远迁,北方草原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长安
河西走廊
敦煌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各地
西域都护的设置
新疆自古以来就 西 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 部分!
汉
昭君出塞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来自张骞通西域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请求做汉朝的女婿,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嫁 于 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加强了民族融合,也巩固的汉匈之间的友好交往。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陕西霍去病陵
匈 奴 未 灭 , 何 以 为 家 !
张骞通西域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汉武帝
张骞
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 门 关
大月氏
阳 关
西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 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26年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第三学习主题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教学设计:《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课题: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课程标准】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材分析】1、本课是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中的第九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此课为第二课时。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时期,是当时东方乃至世界上的强盛国家,此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不但与少数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同时也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和西方的联系,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胸襟。
2、张骞通西域路途艰辛、困难重重,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自身经验,还不能深刻体会到。
【学生情况分析】1、初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逻辑思维阶段,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应该还是以各种手段激发兴趣,容易使他们接受。
2、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否能够真正体会到张骞的精神、并能领悟是很难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2、通过观察地图,学生能简要描述丝绸之路的路线。
3、通过浏览东西方交流表,学生能分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路线图,认识张骞通西域的路线、以及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通过了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学生体会到张骞坚忍不拔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引导法【教学过程】【参考资料】: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交流1.在物产方面:(1)、中国西传的物产:①丝绸:两汉时期,中亚、西亚和欧洲尚未掌握育蚕取丝技术,精美的中国丝绸一传到西方便使西方人为之倾倒。
汉朝历史典故:忠勇传奇与治国智慧探索
汉朝历史典故:忠勇传奇与治国智慧探索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长寿命王朝,其历史典故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汉朝历史典故:1. 金屋藏娇●背景:这一典故源于汉武帝刘彻幼时与馆陶公主之女陈阿娇之间的故事。
●内容:刘彻还是胶东王时,就喜欢阿娇,并对阿娇之母馆陶公主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意思是如果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子让她住。
馆陶公主大喜,遂力劝景帝立刘彻为太子。
刘彻即位后,立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
然而,阿娇恃宠而骄,又无子,最终被废黜皇后之位,幽居长门宫。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汉武帝幼时的聪慧与决心,也反映了汉朝宫廷中的权力斗争与情感纠葛。
2. 苏武牧羊●背景:讲述的是汉朝使者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
●内容: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而不屈。
在匈奴期间,他手持汉朝符节,坚决不投降。
他忍饥挨饿,甚至吃雪和毡毛来维生,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
后来,汉朝与匈奴和亲,苏武才得以获释回汉。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成为后世忠诚与坚贞的象征。
3. 昭君出塞●背景: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被赐婚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故事。
●内容:王昭君因不愿贿赂画工而被画得丑陋,被贬入冷宫。
后来,汉元帝发现她的真容后大为惊艳,但已无法挽回。
为了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关系,王昭君毅然出塞,成为和亲公主。
她的美丽与智慧赢得了匈奴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也为汉朝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王昭君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4. 三过家门而不入●背景:源于大禹治水的故事。
●内容: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日夜辛劳,忙于疏浚河道、修筑堤坝。
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因忙于治水而未能入内探望家人。
●意义:此典故展现了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民除害的决心,成为后世颂扬英雄品质的典型代表。
5. 鸿门宴●背景:楚汉相争时期的一个重要典故。
●内容:刘邦攻入咸阳后,项羽率军赶到函谷关。
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图在宴会上除去刘邦。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的沙盘模型,这向我们讲述汉武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次外交活动。
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合西域的一个叫做大月氏的国家夹击匈奴,因为在我们大汉帝国建立初期的时候就饱受北方一个叫匈奴的侵扰,高祖刘邦就曾被围于白登山之上,后得以脱险,但是大汉帝国和匈奴的关系就是战争和亲在战争,贯穿了我们整个大汉王朝。
虽然这次西域之行并没有达成其军事目的但是转接而来的商旅目的却慢慢发展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原始路线就是以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的为基础的。
《史记》上对于张骞最公正的评价就是“凿空西域第一人”。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经历了战争——和亲——战争这三个历史阶段。
西汉初期,匈奴经常袭扰汉朝北部边境,但当时国力不支,军事上无法对抗匈奴,只能采取防御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和亲来暂时稳固边防。
汉武帝时期国力逐渐强大,良马不断引入,大大提高了西汉军队的作战力量,尤其是骑兵的作战能力,在一切时机都成熟的情况下,西汉发起了大规模的反击战争,并取得了骄人的胜利。
通过匈奴人遗存的文物可以看出,他们所创造的草原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很辉煌灿烂。
战争的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和亲著名的就是昭君出塞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东约一公里处,是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之一。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前117年),字子孟,西汉著名将领。
他十八岁时就率轻骑八百,进击匈奴,歼敌两千,被封为“嫖姚校尉”。
此后又六次率领大军出击匈奴,击败匈奴主力,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受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24岁。
汉武帝因其早逝而十分伤痛,下诏令其陪葬茂陵,还命人用石块将墓冢垒成祁连山的形状,象征着霍去病生前驰骋鏖(áo)战的疆场。
入葬时礼仪极其隆重,浩浩荡荡的军阵从都城长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卧牛等。
昭君出塞典故
昭君出塞典故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大家清楚昭君出塞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昭君出塞典故,供大家阅读!昭君出塞典故汉昭帝死了,上官皇后才十五岁,没有孩子,别的妃子也没生过儿子。
大臣们议论纷纷,立谁做皇帝呢?霍光听了别人的话,把汉武帝的一个孙子昌邑王刘贺立为国君。
没想到昌邑王是个昏君,他荒淫无度,据说即位才二十七天工夫,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应做的事。
霍光他们一班大臣只好废了昌邑王,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xún)为国君,就是汉宣帝。
不久,霍光死了,汉宣帝重用丞相魏相、卫将军张安世、老将军赵充国等。
这时候,匈奴由于出了五个单于,互相攻打杀伐。
其中有个单于叫呼韩邪,他杀了一个主要的敌手,打败了别的几个单于,差不多可以把匈奴统一了。
想不到他的哥哥自立为郅(zhì)支单于,又跟呼韩邪单于打起仗来了。
呼韩邪单于打了几个败仗,死伤了不少人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大臣当中有人劝他跟汉朝和好。
呼朝邪单于决定亲自带着部下到长安来见汉宣帝。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见汉宣帝。
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了他,为他开了盛大的宴会,还送了不少礼物。
呼韩邪单于和匈奴的大臣们在长安住了一个月。
到了二月里,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宣帝帮助他们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六千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送去了三万四千斛(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郅支单于怕汉朝帮着呼韩邪单于去打他,也打发自己的儿子到长安来,表示和汉朝友好。
西域各国也都争先恐后地来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不用说多么高兴了。
汉宣帝在位的几十年,汉朝强盛了一个时期。
公元前49年,汉宣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
过了几年,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臣。
西域各国请求汉朝出兵,于是,汉朝发兵打败了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也死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匈奴王位可以坐定了。
他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亲自到长安来,要求和汉朝结亲。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冒顿统一蒙古高原匈奴族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冒顿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他发明一种响箭,下令说:“我的响箭射向哪儿,士兵就必须把箭都射向那儿,否则一律斩首”一次外出打猎,冒顿突然把响箭射向自己心爱的战马,随行的士兵惊呆了,有的不敢跟着射箭,立即被处斩。
经过严格的训练,他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人数达到三十多万。
冒顿依靠这支强大的骑兵,逐渐征服了周围的游牧民族。
请回答:1、匈奴族生活在哪儿?过着什么样的生活?2、最早统一蒙古草原的是()A、蒙古族B、匈奴族C、党项族D、满族3、你觉得冒顿能够统一蒙古草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匈奴族的生产迅速发展。
畜牧业兴旺发达,牲畜漫山遍野。
冶铸业也发展起来,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
金属制品多用动物图案做装饰,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
在同中原的交往中,一些匈奴人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4、匈奴族生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且继续南下。
汉朝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进行贸易,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请回答:5、汉朝初年,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6、采取这样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发动了三次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
汉军在大将卫青、霍去病的统率下,先后击败匈奴骑兵,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迫使匈奴主力向大漠以北远迁,北方草原出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请回答:7、汉武帝的时候,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8、反击匈奴的汉军将领是谁?9、取得了什么样的战绩?10、匈奴主力最后去了哪儿?昭君出塞漠北战役后,匈奴内部发生分裂,逐渐衰落。
9、张骞通西域和昭君出塞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一、教材分析匈奴强大起来,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不断对北方侵扰,武帝以前,对匈奴施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匈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谱写了汉匈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课共分三个子母:匈奴的强大,讲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由来;昭君出塞,主要讲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
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和视频影音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来引导他们对于历史概念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知识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昭君出塞与汉初和亲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树立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历史观念。
认识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
和平相处是主流,不仅符合人民的意愿,而且也是各自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昭君和亲的异同点。
六、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提出相关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探究合作法:对重、难点问题,提出探究方向,让学生共同参与探讨,合作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1、匈奴的强大2、张骞通西域3、昭君出塞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出示《万里长城图》和孙中山的一段话。
第9课 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昭君出塞等基本史实;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以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文字、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三、教学难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课前)大屏幕打出图片“丝绸商队”配乐《丝路驼铃》由丝绸之路导入新课看图片聆听回味乐曲想象图中场景图、乐结合为导入创设情境一、张骞通西域屏幕打出《西域位置图》回顾西域地理位置指图识读长安、黄河、以及西域地理位置史地结合,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能力,为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奠基提问: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回顾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回忆汉和匈奴的关系)交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西域,夹击匈奴学生依据所知回答,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大家想象一下西行使者一路上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引导学生想象最大的困难是未知的艰险)结合《西域位置图》想象西行途中种种困难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想象力,为张骞不畏艰险,主动出使西域作铺垫。
先后出示《张骞西行图》、《张骞通西域路线图》,生动叙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漫长而艰险的历程。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
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九年级历史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概况PPT课件
-
17
二、完成表格: 出使原因 出使时间 影响
第一次 联合大月氏 出使 夹击匈奴 第二次 招引乌孙 出使 对付匈奴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 119年
绸开 之辟 路了
丝
三、思考题:
张骞顺利出使西域需要哪些必备
条件?
-
18
-
19
; 211小说 ;
他买五六级魔晶,那不知道要亏多少了. "行,这钱您收好,我走了,别送哈,以后有时间一定再来照顾你の生意."青年喜笑颜开,拿起五枚魔晶走出店门. 青年刚出店铺,店门口一名白衣少女快速の靠了过来,低声说道:"哥,买好了吗?" 不错,两人正是白重炙兄妹.见妹妹询问,白重炙点了点 头,像做贼一样,左右看了看,也低声说道:"好了,回去再说." 两人快速の走动,离开了牛栏街,从白家堡小门拐进自家小院. "嘿嘿,今天买了五枚魔晶,每枚比昨天还便宜了十晶币." 进了房间,白重炙把魔晶丢在桌子上,喝了口水笑着说道,似乎对于今天の战绩很满意. "哥哥,好厉害,快把 小白召唤出来,给它吃吧."夜轻语拿起一枚魔晶,开心笑了起来,对她来说,这世界没什么让她开心の事,只要哥哥开心她就什么都开心. "恩,小白出来吃饭了."白重炙点了点头,召唤战智小白. 一道白色气流从白重炙胸口溢出,慢慢凝结,最后变成巴掌大の战智小白.小白好像刚刚睡醒般,伸 出两只爪子揉着两只醉眼迷蒙の眼珠子,当它看清桌子上の魔晶时.顿时欢快の叫了起来,化作一道残影,飞到桌子上,抓起魔晶就啃. "沙,沙!" 看着战智小白,那吃魔晶幸福の表情.白重炙心里却是一阵肉痛. 距离小白召唤出来已经十天了,第一天白重炙在世家の补给堂领取了五枚魔晶给 小白吃后.他就一直把小白收在战智空间,
第9课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统一蒙古草原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成亲
二、识图(登高望远)
依据《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回答: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
西域的地理位置是哪些地方?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有哪些?
你从张骞通西域历史学到了哪些精神?
教学反思
通过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张骞的优秀品质,学生很受鼓舞。
一、张骞出使西域
(1)出示地图了解西域的历史
出示玉门关和阳关的图片
出示西域中的产品图片
(2)张骞通西域的目的
出示:汉武帝的招贤令
出示:张骞的塑像
依据招贤令归纳: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3)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
设想一下从长安出发到达大月氏大约3500多公里,在路途中会遇到那些困难?
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
运用材料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和老师共同完成本节课小结
板书设计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匈奴的强大(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西汉与西汉初期高祖:和亲政策
匈奴的西汉中期武帝:张骞出使西域
关系: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西汉后期元帝:昭君出塞
作业训练
(自己组编)
一、连线(小试牛刀)
霍去病出使西域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张骞通西域;难点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与任务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探讨新知
小结
利用歌曲
创设情境
匈奴的强大
1匈奴民族的特点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了解匈奴的特点,培养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考归纳.doc
初一年级上册历史必考归纳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1、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
二、北京人1、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
2、北京人已经能直立行走,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制工具,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半坡聚落(黄河流域)1、早期人类的定居地,称为聚落。
代表性的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称为氏族。
3、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
4、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5、半坡聚落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6、半坡聚落的房屋结构:半地穴式。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流域)1、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3、河姆渡聚落的房屋结构:干栏式。
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帝与黄帝1、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3、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尧舜“禅让”1、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禅让制)三、大禹治水1、禹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被尊称为“大禹”。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一、“家天下”的夏朝1、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国家---夏朝(中国最早的国家),定都阳城。
3、夏启继承父位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二、商汤灭夏1、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
2、盘庚迁殷后,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国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总结:张骞通西域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4、设置西域都护-前60年
强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为西汉开疆拓土。
5、历史意义:
有一个观点:张骞是现在西部大开发的首倡者。怎样理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新疆地区)的联系;沟通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三、昭君出塞-前51年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匈奴元气大伤逐渐衰落下去。与西汉王朝的关系也发生微妙变化。西汉后期,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请婚-昭君出塞。这又是一次“和亲”但这是一次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和亲。昭君出塞给汉朝和匈奴人民带来了什么?和平。因此王昭君是什么的象征?
1、“西域”的地理概念
结合地图,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强调:我们一般将西域的概念定位于我国新疆地区)。
2、原因: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人去西域呢?张骞为什么敢于接受这项工作呢?反映了他怎样精神品质?勇于开拓
3、过程:
第一次出使西域(前138年-前126年),请同学结合课本小字部分内容和地图复述经过。
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19年-前115年)
学生分析:学生们对于张骞通西域和王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抓住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学生们学习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熟悉的历史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
教学难点
由匈奴与汉朝的“和”与“战”看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图示等方法
情感
态度
与
价值观
①我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匈奴族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②学习张骞、王昭君等历史人物为国家的安定发展而不畏艰险、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基本线索是围绕着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展开讲述的,张骞通西域体现了中原王朝为解决与匈奴的“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为汉朝的发展,更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王昭君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和平使者”的象征。他们都为中国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题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匈奴族的统一-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匈奴与汉朝的“和、战”;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王昭君出塞。
通过运用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图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历程,并且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探本寻源拓展知识视野。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课堂小结
本课以匈奴与汉王朝的关系为基本线索展开讲述,一个突出的主题就是我们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的历史就是在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中发展起来的:尽管有战争,但是更主要得还是友好与和平。张骞通西域、昭君出塞等动人的历史故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业
必做
课后练习题;练习册
一、匈奴的强大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历史上在我国的北方,尤其是长城以北的地区曾经生活着许多古老的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在秦末汉初强大起来-匈奴族。(了解基本历史史实)它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民族呢?在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中它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秦朝是怎样解决与匈奴的关系的呢?(筑长城,御匈奴)
2、汉与匈奴的“和战”
在书上和地图上落实基本知识点
学生探讨思考问题
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内容结合投影复述历史
看书概括总结,培养阅读分析材料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
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掌握基本知识点
分组讨论,总结本课内容
投影展示《西域》地图,直观了解西域的地理空间概念
投影《张骞通西域》地图
投影《昭君出塞》图提供直观的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
选作
练习册拓展练习部分
板书设计
第9课张骞通西域与昭君出塞
一、匈奴的强大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2、汉与匈奴的“和战”
二.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2、原因:3、过程:
4、设置西域都护-前60年
5、历史意义:丝绸之路
三、昭君出塞
教学反思
了解记忆已学知识
回忆已学知识,解答新问题。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了解历史发展历程。
投影展示《万里长城》图片,创设历史情景。
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物图片,帮助了解历史史实
投影《西汉疆域图》辅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
投影展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呢》了解把握基础知识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深刻领会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
在汉与匈奴的“和”与“战”错综复杂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当时看似不大但却深刻的二.张骞通西域
认真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简单的历史问题,激发出探究这一段历史内容的进一步要求。
落实基础知识并补充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课内容的理解
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教学器材
多媒体幻灯片课件;课本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
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图示法引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或者激发学生关注历史遗址
抓住课本上有限的材料引导学生快速的构建起历史知识的背景环境
学生阅读课文,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由投影图片《万里长城》引出问题:图上的建筑物叫做什么名字?它最早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为什么要修建它?它见证了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历程-由长城的历史源头使我们能更多的去了解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