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段的文本材料。
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特点与小学生有所不同,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或者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言语、诗歌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思维能力。
可以提问一些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文本材料,并进行讨论和合作。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共同解决问题和思考。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或者进行一些小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导他们改进和提高。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段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将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更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探究性阅读是指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灵感和乐趣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阅读呢?要注重选材。
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文本至关重要。
文本的选取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或是一些具有反思意义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情感,并激发思考。
还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阅读引导。
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一些问题,如人物、情节、主题等等,让学生在阅读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撮合事实,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文本中的疑点或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要注重阅读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他们在小组中学习合作、讨论、交流,互相拓展思路,增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的感悟和收获,增强对阅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要注重评价反馳。
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馳。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引导和规范。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摘要】讲解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并提出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前准备;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研究性教学要充分尊重文本。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文本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而逐步形成的。
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中学阅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但是,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不灵通的少数民族山区中学对新大纲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范畴都不够了解;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对新课改不够透彻;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乡土情况不够了解。
导致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那么,如何对边远农村中学进行阅读教学呢?下面浅谈一下关于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1. 现状长期以来,边远少数民族山区中学阅读教学最大的失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推行素质教育。
然而,边远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测评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导致大部分语文老师对语文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使安排了一定的阅读形式,也是走过场,根本不求实效。
(2)忽视课外阅读指导。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课外书藉的认识不够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弄懂书本知识,完成相关练习即可。
(3)忽视指导方法许多语文教师无休止地分析课文起来条理清楚,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但是对指导学生阅读缺少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
就知识来说,却不提出哪些属于理解,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属于深入体会。
特别是文章的抑扬顿挫、节奏、表情和韵律等都不提出,有些教师只是授人以鱼,根本不授人的渔。
(4)忽视阅读主体(学生)当前,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着一种盲目性和随意性。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摘要:阅读教学课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尤其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意义。
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片面理解,课堂中只有探究活动而没有阅读活动,学生是高兴了,但效率却降低了。
甚至有的学生连课文都没有阅读就参与讨论,讨论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际效果。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还得让学生多读。
但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
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论述,期望以此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方法,更是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课文,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声情并茂的阅读文章,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语感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着重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探究,并制定有效的策略加以引导是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的一大课题。
本文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就目前来说,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新时期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相关教学工作者对阅读不重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都有较大的功利性,就是让学生背诵相关的课文和古诗词或者是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来满足考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就导致课堂教学不重视阅读,没有真正的在课堂当中突出阅读的地位,久而久之阅读教学在课堂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这种不重视阅读教学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不佳[1]。
1.2 无声的阅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学工作者也充分意识到了在语文教学当中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是无声的、小声的,没有展现出阅读的魅力。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通过指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提醒学生目的性阅读,明确任务要求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目的性阅读,明确任务要求,告知学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或者需要回答哪些问题。
在学生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文章内容,发现文章中的问题,梳理整个文章主题或者中心思想,进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将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某个时期,有趣而引人入胜的情境,或者为学生讲解故事性的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文章的深层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引导学生阅读,就近解答问题在学生学习中存在很多难点,有时候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就近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以我们身边的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难点,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评价文章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具备对文章的审美和评价能力。
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甚至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发展。
5.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示范一些阅读技巧,帮助学生模仿。
教师可以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解决思路向学生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阅读技巧。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以上的策略,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地实现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语文教学在提倡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
探究性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有独立思考、自主探求的能力,而不仅仅是passively接受文本信息。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构建认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和探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研究不同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和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
研究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探究性阅读的定义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的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注文本中的表面信息,更注重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和解构。
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式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从而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探究性阅读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式阅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理解和记忆文本内容,更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
探究性阅读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来阅读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不再是passively接受信息,而是actively构建知识、积极思考,并通过实践和练习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而探究性阅读则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通过阅读理解,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进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口头朗读、剧本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让学生愿意去接受和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
二、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快乐。
主题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在进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如快速阅读、扫读、略读、精读等方法。
还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内容、总结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工具书籍等辅助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探索,通过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也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注重任务型阅读教学在进行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时,可以注重任务型阅读教学,即通过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实践所学的知识。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是人类的语言文字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而探究性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探究性阅读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分析材料、比较和总结,从而达到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和对文本背后的深层来龙去脉的阅读方式。
探究性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信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材料、思考保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1. 主动性强: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独立提问、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深度思考:探究性阅读强调对文本内容的深层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等方式,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发现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传承。
3. 培养能力: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 导入引导:在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者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通过提问、小故事引导、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
2. 材料选择: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因素,精心挑选一些富有内涵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启发、思考和提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探究式学习成为了当前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而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探究性阅读更是其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呢?探究性阅读,顾名思义,即通过阅读,以探究、发现、理解、掌握知识为目的,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探究的快感?其中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力和思维力。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掌握每个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掌握的阅读技能,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和探究性问题。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文本、补充材料、网络资源等各种渠道,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阅读文章,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设计出具有思维导向和问题导向的阅读任务,如提问式导读、主题研究、信息核查等,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其次,在探究式阅读环节中,教师要适当降低学生的获得信息的难度,并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选取自己感兴趣、能够掌握的知识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从中获得信息,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提炼文本信息,拓展阅读材料,通过与同学交流,加深思考,并通过多媒体工具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式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互相之间进行分享,拓展阅读领域,并且形成一种合作的、共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探究性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阅读兴趣点、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独立思考、有创新精神的体系化人才。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
考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以下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
读的一些浅谈。
探究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需要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会更主动地去阅读,并且会对所读内容产生浓厚的
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性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不仅仅通过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涉猎更广泛的文学作品、资料和实际案例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
通过广泛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世界,对社会生活有更深入
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性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独立阅读和探究,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
计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时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通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探究性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探究性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和
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写作中能够更加丰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和模仿,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作水平。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觉醒,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探究性阅读是基于对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实现知识与思维的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
一、探究性阅读的基本概念探究性阅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时进行思考,探究阅读材料的内涵和意义,通过阅读实现知识和思维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探究性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点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新知识,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的研究和练习,实现知识与思维的协调发展。
二、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揭示人生的真谛,提高人的思维质量和智力水平。
2、让学生有阅读、理解、记忆、表述、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材料内涵,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通过探究性阅读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让他们自己掌握知识,自己搞懂规律。
探究性阅读是一个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阅读为基础。
即教师之前提前阅读教材内容,清楚地把握篇章的目的和意图,意图时间,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2、以思考为重点。
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能力,遵循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效认知和理解材料的内容。
3、以探究为目标。
即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探究问题的本质,总结实质,实现知识与思维的统一。
1、提问法。
教师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究性学习模式逐渐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新趋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读懂文章的提出疑问、探索问题、积极思考、进行讨论,最终达到深入理解和写作的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本文将从阅读环境准备、导入、实施过程、评价和反思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环境的准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开展探究性阅读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提出各种疑问和观点。
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各个领域的文章,以便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有更多的自由度。
教师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
只有在一个富有激情和乐趣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性阅读中去。
二、导入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引导学生主题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对于探究性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探究。
通过提出“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冲突?”等问题,来唤起学生的思考。
在导入环节,也可以引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阅读前就对文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把探究性阅读引入到教学中。
三、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观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负责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少地插手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性阅读是一种以探究性思维为核心的阅读方式,旨在通过读者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发掘文本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性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通过文本产生思考探究性阅读的核心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地发现、分析、综合和评价文本信息,并产生解读文本的思考和创新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问题导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形象?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比喻有何意义?2.同步导读: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文。
在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担任导读员,依次主导讲解、解读和讨论、提出问题,并逐步产生解读文本的思考。
3.课堂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回答问题、讨论、提问和解释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与探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探究性阅读的教学策略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针对性教学策略:1.差异化教学: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图像化的展现方式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文本;对于掌握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问题或者拓展性活动。
2.分层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和兴趣分层教学,比如选择简单课文来做热身训练,然后再逐步展开难度更大的课文阅读。
3.个性化教学:针对性教学还可以将个人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引入阅读教学,在学生阅读问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灵敏度给予反馈,输出一些提示或者观点。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为目标。
因此,教师可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该让学生逐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在试卷教学和熟悉阅读格式、了解不同文体的基础上,逐步提升阅读速度。
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
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 营造阅读鉴赏小说的特定氛围,追求作品主体和阅读主体的开放性。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这就为解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唤阅读期待,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掀起一个“读三国,品人物”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通读一遍《三国演义》,并且利用中午、自修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检索,与家长探讨,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准备好课前提问,并以《我眼中的曹操》或《我眼中的刘备》为题写好自学读后感。
这样的课前教学准备,其实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前很多学生对于阅读作业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一种厌倦感。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科普知识等。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活动。
设置一些阅读游戏,编写一些有趣的阅读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课文内容等。
这样可以增加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分享。
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进行分享,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有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
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活动。
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构建一些个性化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有目标性地进行阅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们分享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加强文本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加强对于文本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预习 -> 阅读 -> 总结 -> 回归”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浅析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开展
浅析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开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迎来了新的时代,伴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脚步,初中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是指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给初中的语文教育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有效的激发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过去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初中生的求知需求。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将提升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为重点研究方向,革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弥补过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缺陷。
研究性阅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自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关键性内容并提出问题,事后通过整理归纳相关阅读材料,进而分析总结,将分析结果搬到课堂当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研究性阅读是以阅读为基础,根据相关信息的指导围绕阅读内容的关键性信息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标签: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一、如何在初中有效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阅读教学(一)充分调动初中生研究性阅读的积极性,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逐渐成熟,身体的巨大变化导致初中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波动,逆反心理在初中时期表现的最为明显,尤其是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沉重的课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但是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增加阅读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授学生研究性阅读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索,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阅读方式。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参与,自主思考,调动已有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是探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文章中有没有什么生词不认识?应该如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文章中给你什么启示?你又在文章中找到哪些证据?”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到这些修辞手法吗?”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阅读中探究和发现。
二、构建探究性阅读的学习环境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创设合适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前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提问、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词典,掌握词义的推测方法;教导学生如何利用上下文理解生词,培养学生的语境推测能力;教导学生如何运用泛读和精读的方法,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主题;教导学生如何利用问题和回答的方式进行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性阅读是指使用一系列策略,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过程。
也就是说,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懂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挖掘出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让他们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让学生参与阅读过程,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个人的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探究性阅读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达到个性化发展的效果。
1.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
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材料和研究方向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能力的材料,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探究。
2.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迈向新境界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探究性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设立有目的的问题,就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策略。
3.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发现文章中的本质问题和内在关系。
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创设探究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实验、观察、调查等探究性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评价指标,如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被调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到位、探究性阅读对学生的学业进步是否起到帮助等。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探究性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探究性阅读的定义和意义入手,详细探讨了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包括方法、技巧、思维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等方面。
结合实际案例,本文还对如何评价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强调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意义,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方法、技巧、思维能力、兴趣、评价、效果、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语文水平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工具,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丰富情感体验、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文字之美,增强审美情趣。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语文教学还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希望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探究性阅读的定义和意义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分析和吸收,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达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析。
这种阅读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促使其独立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初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
作者:张泽芬
来源:《现代教育创新》2013年第06期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它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良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
若以这种理念来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仍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诸如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这种千课一面的程式化教学,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剖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其中作品是媒介,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作者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者则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读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思想观点、生活经验直接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触发。
当然,这里的阅读所指的是自然状态下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依靠个体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社会阅历来完成的,而教学状态下的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的群体阅读活动,除上述三者之外,还涉及到阅读场景(特定时空、特定氛围)第四要素。
阅读场景对阅读主体(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对文本的情景再现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这一影响首先来自教师,来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课堂调控能力;其次来自学生,来自生生间的互动。
由于课堂阅读处于一种群体的交流之中,更易激化情绪,诱发灵感,有利于阅读主体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
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后者是手段,是方法,是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营造阅读鉴赏小说的特定氛围,追求作品主体和阅读主体的开放性
《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这就为解读课文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召唤阅读期待,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掀起一个“读三国,品人
物”的读书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通读一遍《三国演义》,并且利用中午、自修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剧以其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无声的语言符号被演化为活生生的场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自然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检索,与家长探讨,查阅历史资料,准备好课前提问,并以《我眼中的曹操》或《我眼中的刘备》为题写好自学读后感。
这样的课前教学准备,其实质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通过资料的占有、分析、推理、论证,通过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嫁接,自己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通过协作互动,思想交锋,追求阅读主体的审美独创性
阅读教学是以作品为媒介的,由于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存在某种程度的“意义不确定性”、“意义空白”,而阅读自身又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带有个体浓重的思想倾向,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给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提供了研究的可能。
为此在本堂课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着力引导学生深入作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研究、捕捉语言文字符号后面潜在的有价值的意义,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联系前后事件,体味关键性语句;第二,抓住矛盾冲突,对比观照人物;第三,填补阅读空白,把握人物心态。
并把这三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组合的形式加以呈现,问题组合一:刘备一进曹府,曹操为何劈脸就问在家做的好大事?一听此话,刘备为何吓得面如土色?至后园,曹操为何又言:“玄德学圃不易?”问题组合二:刘备在回答曹操的试探时,为什么连用:“可为英雄?”的探询语气,而曹操则直接否定“非英雄也。
”从两者不同的语气中,试着分析各自不同的心态特征。
在曹操步步紧逼的情形下,刘备明知处境危险,为何偏偏不说曹操是英雄?问题组合三:曹操识破英雄,刘备匙落地,你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刘备拾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吗?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笑中有哪些深义,试分析曹操此时此刻的心态。
这三组问题不是教师一人设计的,而是教师紧扣上述三种学习方法,在汇总学生的课前提问后加以筛选、整理、组合起来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争论、想象、探究。
在思考争鸣中学生对曹操这一人物提出颇具创造性的见解。
学生认为多疑猜忌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点,但在本章回中这恰恰体现出作为一名政治家应具有的政治敏感,否则曹操何以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力挫群雄,逐鹿中原;曹操锋芒毕露,傲视一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种王者霸气非曹孟德莫属,敢说敢作乃真英雄也;曹操固然老辣多疑,但也不乏天真,轻信的一面,刘备一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就轻巧加掩饰,瞒天过海,当然他的天真、轻信往往是过于自负造成的,“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是曹公的致命弱点;更有学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曹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治国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小说作家明显存在尊刘贬曹的倾向。
不同思想交锋、碰撞,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学生的灵智,学生的情绪处于高度亢奋状态,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求异、求新的思想不由自主地迸射出来。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审美意识的阅读教学跳出了传统阅读教学的窠臼,避免了鉴赏人物时简单化、绝对化、脸谱化的倾向,培养了学生以辨证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人物,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以上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些粗浅的体会。
通过这次教学尝试,我们进一步意识到:第一,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应注重课前的学习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应尽可能把媒体选择、使用、控制的权力交给学生,以利学生广收各种有效信息资源,拓展视野。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当学生的思维处于胶着状态时,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以协作的态度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通过巧妙的点、拨、导、引,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
第三,研究性阅读教学应充分尊重文本。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的同时,应及时纠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脱离文本,不切实际的穿凿附会倾向。
总之,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带来了教与学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将为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