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河渠书
【学习导引】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感到陌生。

除却此点,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文本卡片】
一、人物名片
1.李冰——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也称“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

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

3.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

秦始皇元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耗费秦国国力,勿使伐韩。

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

工程进行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此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收到了改良土壤的效用。

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二、背景资料
古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统一规划与修建全国范围的灌溉系统。

《河渠书》的阐述也符合这一原理。

“洪水猛兽”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洪水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对洪水的恐惧。

正因如此,大禹治水才受到中华民族的推崇乃至世界人民的赞扬。

从远古到秦汉这一漫长时期,人们一直从事着治水修渠的工作。

司马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写成了《河渠书》一文。

瓠子堵口是西汉时黄河上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

元光三年(公元前132),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

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

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十万人堵塞,未成功。

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此后黄河泛滥23年。

直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才派汲仁、郭昌率数万人再次堵口。

汉武帝亲临现场,并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参加堵口劳动,工程十分艰巨。

堵口采用的方法,有人解释为桩柴平堵法。

堵口需要薪柴,砍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园竹林。

汉武帝还作《瓠子歌》记述了决口造成的巨大灾难、堵口工程的艰巨性和堵口的措施。

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房宫作纪念。

三、文体知识
“书”是《史记》的五种体例之一,它分门别类地记述了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史记》共有“八书”,依次为《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

【积累运用】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
同____;______
(2)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
同____;______
(3)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同____;______
(4)九川既疏,九泽既洒
同____;__________
(5)百姓飨其利
同____;______
(6)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
同____;______
(7)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
同____;__________
(8)其奉邑食鄃
同____;______
(9)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
同____;________
(10)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
同____;______
(11)北渡污兮浚流难
同____;________
(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
同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播.为九河,同为逆.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诚.得水,可令亩十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子既临河决,悼.动之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东窥.
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数⎩⎪⎨⎪⎧
难以行平地,数.为败: 以有亿计,然莫足数.也: 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 数.岁,河移徙: (2)更⎩⎪⎨⎪⎧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岁百余万石,更.
砥柱之限: (3)登⎩⎪⎨⎪⎧ 舜登.用: 岁因以数不登.:
(4)稍⎩⎪⎨⎪⎧ 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
也尤甚:________ (2)其明年..
,旱,干封少雨:______ (3)异时..
关东漕粟从渭中上:________ (4)是时郑当时为大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

(1)此损漕省卒,而益肥.
关中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齐人水工徐伯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河三百余里,径.
,易漕,度可令三月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溉田.
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全文共14节,按照时间先后,记叙从大禹治水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讲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史。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

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考察过的江淮河洛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句话:“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和关切。

二、问题探究
1.“水之为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请结合文章,说说有哪些“人为”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利害”二字是此“书”的关键,说说文中是如何阐发
这一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拓展】
有人认为:礼乐增减,律历改易,兵法权谋,山川鬼神,天和人的关系,趁其衰败适时实行变革,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八书的根本原因,请你结合本篇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从而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讫(如《春秋》为编年史)、以地域为划分(如《国语》为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世家和列传的重要性。

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都有纪、传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

严格地说,《史记》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综合体史书。

一、文本素材
1.顺应自然规律
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孟子说:“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大禹治水时总结了其父鲧以“堵”的方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采取疏浚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取得成功。

就是因为大禹顺应了自然规律,导溪水而入江河,导江河而入大海,才使洪水不再四处泛滥;让龙蛇入渊,鸟兽上山,穴居、巢居的老百姓回到便于种植庄稼的地方安居乐业,促进了农业生产,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指南本材料适用于以“人与自然”“和谐”“感悟大自然”“环境”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唯有遵循自然的规律,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才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所有不遵循自然的规律而破坏自然的行径都是错误的,想要征服自然也是徒劳的。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经典素材
一根手指
美国华盛顿的一家报纸曾经刊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叫蕾迪·格兰特的家庭主妇,患了麻痹症,全身都不能动弹。

经过一段时间的委靡之后,蕾迪·格兰特想:“我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也许哪儿会有适合我做的工作。

”她还有一根手指可以活动——这是她身上唯一能活动的地方。

用这根手指可以做什么工作呢?她仔细想了想,然后用这根手指拨通了电话局的电话,对电话局负责人说:“我想当一名接线员。


蕾迪·格兰特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一名接线员:她不但拥有美丽动听的嗓音,还可以利用唯一能活动的手指将对方的电话转接到任何一个地方。

最终,她成功地成为电话局的一名职员,并且在那儿工作了16年,才光荣地从岗位上退了下来。

素材运用一个人对生活的渴望程度,与身体无关。

健全的人渴望美好的生活,身体残障的人也渴望美好的生活。

当蕾迪·格兰特用一根手指传播电流,接通人世间的温情时,你的心中是否也会涌动着对未来的期望,对生命的感动?
话题拓展感动、一己之力、大与小、生命的价值
答案
积累运用
1.(1)菑灾灾害(2)道导疏导(3)厮斯分开(4)洒酾分流,疏导(5)飨享享受(6)罢疲疲惫(7)并傍依靠,沿着(8)奉俸俸禄(9)已以以上(上)(10)阏淤淤泥(11)污纡纡曲回转(12)佗他其他
2.(1)分布,分散;相向迎受(2)治理;延续,延伸(3)收成不好(4)往往(5)如果(6)年成,收成(7)怜惜(8)考察
3.(1)屡次/计算/技艺/几(2)另外/经历(过)(3)进用/丰收(4)微小/逐渐,渐
4.(1)中原地区(2)第二年(3)往常(从前)(4)汉代朝廷官名,为大司农的简称,九卿之一,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

5.(1)使……肥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用表测量,名词用作动词(3)道直少曲折,名词作形容词(4)使……变成田地,名词的使动用法
6.(1)禹以为黄河上游地势高,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上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岸,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2)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
(3)江河决口都是上天的事,不容易用人力强加堵塞,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

7.(1)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2)阴阳割昏晓决眦入归鸟
文本研读
二、1.(1)豪门的阻挠,如武安侯田蚡出于私利,请皇帝把黄河决口之事不必放在心上。

(2)气数迷信思想的干扰,把黄河决口问题看做是天意。

(3)汉武帝治黄过度耗费人力财力。

2.《河渠书》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在叙述中,作者强调了水对人类的危害,同时也用大量笔墨叙述人们治理水患的经过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最后,以太史公评论的方式为全书结论:“甚哉,水之为利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