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基本策略
1、提升拓展。整合更新城市资源,调整盘活存量用地,重视地下空间利用,更加注重健康、安全、景观等元素和社会和谐,显化提升城市用地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用地规模,合理预留城市建设空间,引导城市用地理性拓展。
2、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土地投资-产出标准,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重整、村镇重建和要素重组,切实提高土地集中、集聚、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456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51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8773.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8781.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1.0%、35.1%、18.3%、5.6%。
其他土地中,水域50572.1公顷,自然保留地12357.5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0.4%、19.6%。
16、《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
17、《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9、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高淳县,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4•【文号】国函〔2024〕136号•【施行日期】2024.09.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36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京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南京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6.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2.5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9.1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

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

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

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

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 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 分钟通达。

“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 ‎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步行8分钟‎ 区中心‎][打造30‎地区 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 ‎设 上建立‎级 设‎体系, 市级 ‎设 集 区‎、市级设‎副中心、地区(新城)级 设 ‎中心、 区(新市镇)级 设 ‎中心、区(村)级 设 ‎中心。

设 上‎,将 ‎服务 ‎制在250‎ 有,小学服务 ‎制在5‎00‎, 中服务 ‎制在1‎000‎。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9•【字号】宁政办发〔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3月19日南京市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按照《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意见》(苏发〔2020〕1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自然资源厅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20〕26号)精神,现就全市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在全市开展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是指以街镇全部或部分行政村(相邻的两个以上完整行政村)为实施单元,以山、水、林、田、湖、草、村全要素为整治对象,全域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的综合性整治活动。

实施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坚持立足农村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性,因地制宜、科学施策、整体推进,形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展开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格局。

原则上到2025年,建成国家试点项目1个(栖霞区),建成省级示范项目5个(原则上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各1个)。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6.26•【字号】宁政发[2013]187号•【施行日期】2013.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规划局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6月26日宁政发〔2013〕18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拟定的《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规划局2013年6月)一、项目背景江北地区是南京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已经获批,其置于全国的战略意义,不仅局限于区域自身的现代化,更多的是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江北地区正是实现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同时,从南京市总体发展战略考虑,城市发展重点即将从主城内的河西新城区向江北新区转移,“十三五”期间将全面启动江北新区的发展,以加快实现城市拥江发展、跨江发展。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江北地区规划,开展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工作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本次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一是由市政府组织编制,各职能部门、相关区政府、功能平台和开发园区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为保证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本次规划要充分发挥专家领衔咨询、政府科学决策制度,借助专家的力量,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就总报告、专题研究、专项规划的各阶段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及成果进行研究、审定。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
设人才公寓。
>>板桥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期规划图
景观体系规划
城镇景观轴线:绿洲东路发展轴、工农河路发展轴、六 号路发展轴。
绿化景观轴线:秦淮新城百里长廊景观轴线、滨江景观 轴、板桥河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节点:莲花湖节点、三山矶公园节点、工农河 公地公园。
>>景观体系规划图 >>公共设施规划图
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规划
中小学用地:规划共安排小学15所,其中新建11所;安排 中学13所,其中新建10所。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目标:南京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钢铁产业集中区。
重点发展产业:软件产业,商贸商务业. 产业空间布局: 以中国软件谷升级跨越区为主体的软件业集聚区; 以梅山钢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聚区; 以莲花湖地区为中心的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以板桥南部工业园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行政办公用地:板桥新城地区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 于国际关系学院周边。
商业金融用地:在莲花湖北侧建立新城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在莲花湖东侧结合莲花湖设置板桥地区 级文化中心。 体育用地:结合莲花湖设置地区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梅山医院,结合新城中心规划 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现状国际关系学院。新建软件大学。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结合莲花湖南社区中心规划新建一 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

《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已经1995年3月10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王武龙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各项建设工程,必须遵守《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条例》及本细则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区、县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做好城市规划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外围城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及重要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或者修订。

调整或者修订工作由原组织编制部门负责。

调整或者修订后的总体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五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或者修订后以及认为必需时,负责组织对分区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或者修订。

分区规划调整的内容应当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修订后的分区规划应当按照原报批程序报批。

第六条市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在认为必需时负责组织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或者修订。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经批准后,原组织编制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三章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第九条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编制的各项城市规划。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言为更好地落实修编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内容,加强规划对各区县发展建设的引导,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各区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规划安排,以指导各区县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玄武区是南京六城区之一,也是主城的核心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玄武湖风光带,是南京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绝佳风貌特色城区。

同时,玄武区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要政府机关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机构所在地,是南京市的行政、文化与经济中心。

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玄武区自身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品质的再提升,这是玄武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规划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立足点。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功能定位南京市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人文绿都标志区;高端产业引领区。

发展策略湖山为心,分片整合,四极提升,全区统筹湖山为心:“一山”、“一水”凸显了玄武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精髓。

分片整合:受制于自然地形阻隔,玄武区应该注重分片组团状的发展,强调各片区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加强各片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04月21日来源:【规划编制进展】 鉴于国务院批准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近期目标已经实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2000年4月6日,市政府批准同意南京市规划局开展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

6月14日,市政府成立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15个区县和25个相关部门。

规划局成立了总体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

本规划由南京市规划局和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联合编制。

2001年7月7日,南京总体规划调整成果通过国内专家组评审通过。

8月30日,建设部建规函[2001]259号认定同意了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

【规划内容介绍】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 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主要规划调整内容:城市性质: 对国务院批准的现行总体规划明确南京城市的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不做调整。

城市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在对南京未来发展的宏观区域背景分析以及南京区域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把南京建设成为: 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国际影响较大的历史文化名城 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城市发展布局: 本次规划调整延续现行总体规划把都市发展区作为南京城市化重点推进的地区和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主要空间,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深化: 1、都市发展区范围稍作调整。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内容提要

南京市总体规划(2007-2030)
1.总规回顾
2.总体发展目标(城市性质、职能、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等)
3.区域合作
4.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城乡人口分布、城乡统筹)
5.都市区(土地利用、中心城区、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
6.综合交通(铁路、公路、航空、货运物流、综合客运枢纽、城市道路、跨江通道、公共交通-轨道及路面、静态交通)
7.名城保护
8.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社区公共设施配套)
9.公共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保障)
10.产业布局(工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商贸业、科技产业)
11.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绿地系统)
12.岸线利用(城市生活岸线、港口产业岸线)
13.市政设施(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环境卫生)
14.综合防灾(防洪、抗震、消防)
15.地下空间
16.总体城市设计
17.规划实施(近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策略)。

南京市总体规划

南京市总体规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市域城镇结构
城镇结构:“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 镇体系。 中心城:由主城、东 山副城、仙林 副城和浦口副城构成。 新城:8个,分别是汤山 、板桥、禄口、滨江、桥林、永阳、淳溪、龙潭。 新市镇:34个,包括竹镇、马集、冶山、程桥、 八百桥、横梁、马鞍、龙袍、葛塘;汤泉、永宁 、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谷里、 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拓塘、和凤、石湫、 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城、 固城、东坝、桠溪。 5.5市域城镇发展策略 北部:主城内京沪铁路以北的部分,该地区结合 下关车站搬迁和纬一路以北土地功能调整,提升 下关—幕燕滨江城市形象。 老城:位于明城墙范 围内的部分,实施以优化功能和提升品质为主的 控制人口和控制建设强度的“双控”策略。 东部 :主城内明城墙以东、京沪铁路以南的部分,该 地区以钟山风景区为主体,文化教育、高品质住 区和风景名胜去协调发展的社区。 南部:主城内 宁芜公路以东、外秦淮河与新秦淮河之间的部分, 该地区加快推进南站周边地区土地在开发,提升南 部地区综合服务功能。 河西:规划河西新城区部分 ,该片区加快中部功能的完善和中心功能提升,有序 推进南部地区的开发建设。 中心城功能:重点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新尧、栖霞镇、栖霞开发区和麒麟地区纳入到 仙林副城,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形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京市重要的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物流产业基地。近期重点加 快南站和禄口机场之间城镇发展轴的建设。 大厂、雄州纳入到江北副城,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形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长三角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京市重要的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物流产业基地。 上坊地区纳入到东山副城,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形成长三角 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京市重要的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物流产业基地。近期重点加快南站和禄口机场之间城镇发展轴的建设。

追寻南京城的脚步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看南京

追寻南京城的脚步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看南京

南唐江宁府图
都城南移,跨淮 立城,包括了秦 淮河两岸经济富 庶旳居民区、商 市区,建造结实 宏伟旳都城,体 现了“造廓以守 民”旳规划思想
隋蒋洲(南京)图
宋建康府(南京)图
元集庆路(南京)图
明城墙皇城及外郭图
庞大旳都城,充分体现 了大一统王朝旳气势。 京城与外郭城垣形态, 顺应山峦湖泊、水系等 地形限制与旧城制约, 是深受管子“城郭不必 中规矩”务实思想旳体 现。宫城部分严格按礼 制体系,布局规整,轴 线对称。宫城轴线与旧 城轴线同步并存,各有 分工
第五个时期:当代化时期
• 建国后,从1950—2023年共进行了深浅不同旳总体 规划7次,为1954年《城市分区计划初步规划草案 》、1957年旳《南京城市初步规划草图(草稿)》 、1960年旳《南京地域区域规划》、1975年旳《南 京城市轮廓规划》、1980年旳《南京市城市总体规 划(1981—2023年)》、1992年旳《南京市城市 总体规划(1991—2023年)》、1998年旳《南京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99—2023年)》
建国早期旳南京城市规划
• “一五”时期,以苏联城市规划旳理论、措施和 布局形式进行规划,采用功能分区理论分七种用 地,追求平面构图形式,此规划过于迁就现状
• “大跃进”时期,1960年编制旳《南京地域区域 规划》是大跃进时代产物,存在“规模过大、占 地过多、原则过高、求新过急”旳“四过”现象
• 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城市建设布局混乱
如今,南京已经成为华东第二大城市,中国科教第三城, 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主要旳政治、军事、科教、 文化、工业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 科技创新中心
回忆南京城变迁
• 1、原始村落 • 2、六朝时期 • 3、南唐突破 • 4、明朝辉煌 • 5、近代《首都计划》 • 6、当代1980年、1992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

南京市龙潭新城总体规划

产业发展引导规划
重点发展物流、能源、电子、制
造四大产业,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
、四个产业组团、两个物流中心”的
产业空间结构。 特色产业园为金箔产业园,规划
产业布局图
结合龙潭老街金箔特色产业,建设金箔产业园,占地约50公顷。四个产业组
团分别为轻工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能源工业园和装备制造工业园
区等。其中轻工制造产业园区依托现有中小企业发展钢材加工、汽车零部件
干路网密度约2.53千米/平方千米。
2、公共交通
发挥公交系统对城市的引导作用,形
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路面公交为辅助,
出租车为补充的公交客运体系,构建集约
低碳绿色交通发展模式。
公共设施规划图
长江中下游综合交通物流基地,先进产业主导的滨江
生态新城
1、以打造国家级南京海港为目标,与镇江港、扬州港组成组
合集装箱港群,拓展近、远洋航运功能,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2、依托公铁水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龙潭物流
基地的建设,打造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生
产性服务和物流产业。
3、利用南京经济开发区东扩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新材料
土地利用规划
2030年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约63.74平方千米。 其中规划居住用地833.5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3.08%, 人均26.05平方米。 公共设施用地204.9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22%。 工业仓储用地2463.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66%。 对外交通用地1181.5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54%。 道路广场用地673.6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57%。 绿地836.0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12%,其中公共绿 地633.86公顷。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一、背景分析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城市中心区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应该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使其成为一个现代化、绿色、宜居的城市核心区。

二、总体规划1.城市布局城市中心区应该形成有机融合的多中心城市布局,合理配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区、文化休闲区、住宅区等。

并采取分区域开发、分阶段建设的方式,实现规划目标。

2.交通规划针对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应该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地铁、电车等。

同时,引导居民减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提倡步行和骑行。

并规划建设交通枢纽,提高交通效率。

3.绿化规划将城市中心区打造成具有丰富绿化景观的宜居区域,增加绿地面积和绿色空间。

在公共区域设置多功能的休闲广场、绿道和街心花园等,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4.城市功能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域合理规划商务办公区、文化艺术区、旅游购物区、科技创新区等功能区,形成多元化的城市功能。

三、重点规划1.历史保护与更新南京作为中国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并进行适度的更新和改造。

要注重保持历史风貌,重塑历史文化氛围。

2.商务办公区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商务办公区,吸引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入驻,发展金融、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

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提升南京市的经济实力。

3.文化艺术区规划规划建设文化艺术区,集中展示和传承南京市的艺术、文化和历史特色。

包括艺术展览馆、剧院、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并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旅游购物区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区,规划建设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

吸引游客,促进消费。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5.科技创新区规划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进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南京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四、其他建议1.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通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都市区发展规划南京市域来自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 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 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 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 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 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 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 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 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 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 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 块
火车南站地区地下空间 布局引导图
奥体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布 局引导图
新街口地区地下空间布局引 导图
本次规划充分发挥 长江岸线资源优势, 加强港口岸线整合, 优化沿江胜利布局, 提升滨江生活休闲 景观功能;支撑国 家综合交通枢纽和 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的城市职能。这次 规划中利用的岸线 总长307.6公里,其 中城市生活与旅游 景观岸线达52.3公 里。
南京名城将形成“一城、二环、 三轴、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 整体保护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空 间特色及环境风貌。 “一城”指南京老城; “二环”指明城墙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三轴”指中山大道、御道街和中华 路3条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故宫、鼓楼—清 凉山3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玄武湖、幕府 山—燕子矶和雨花台—菊花台3个环境 风貌保护区。
都市区规划道路示意图
都市区跨江通道规划图
远景都市区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图
与南京组团布局城市和“山水 城林”地域特色相协调,形成 “一带两廊三环六楔十四射” 都市区绿地结构。 一带:由长江及其洲岛、湿 地和两侧带状绿地构成。 两廊:由滁河、秦淮河及其 两侧湿地和带状绿地构成。 三环:由沿明城墙、绕城公 路、公路二环两侧的环形绿地 构成。 六楔:城镇发展轴之间外围 区域绿地向城镇内部楔入的楔 形绿地。 十四射:由沿主城向外辐射 的高速公路两侧绿地构成
本次新的规划方案中,提 出将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 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发 展,完善城市功能。 地下空间的使用中,坚持 以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利用 为核心,在市级、市级副 中心及地区(新城)中心 和多条轨道交通线网交汇 地区必须设置地下公共空 间,进行规模化综合化发 展。
地下空间布局结构图
按照规划 南京将形成“中 心城—新城—新 市镇”三级城镇 体系,其中中心 城由主城,东山、 仙林和江北3个 副城构成。新城 包括龙潭新城、 汤山新城、禄口 新城、板桥新城、 滨江新城、桥林 新城、永阳新城、 淳溪新城。新市 镇则是指建制镇 和街道所在地的 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中心体系规划图
都市区空间布局结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