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12种修辞手法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最新十二种修辞方法汇总教案

最新十二种修辞方法汇总教案

十二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一、【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以外,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一)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

初中修辞手法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

2. 能够识别并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新性地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文本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提问: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二、修辞手法的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2. 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以便更亲切、具体地表达。

3. 排比:将同类事物或相似结构的事物进行并列,以便更鲜明、有力地表达。

4.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部分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义。

5. 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便更突出、深刻地表达。

6. 设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思想或情感,以便更引人思考、深入探讨。

7. 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便更加强调、突出观点。

三、修辞手法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修辞手法进行练习。

2. 每组给出一个主题,运用所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各组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总结。

四、修辞手法的运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 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含有修辞手法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组织修辞手法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从古至今,文章的写作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核心,而修辞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文章的精髓。

修辞手法是文章中对言辞、语言、结构等文学元素进行把握、突出表现,以达到高度表达效果的手段,是文学创作的一大基础。

本文就会介绍12种修辞手法,历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同时也应用于答题型作文中,并根据不同类型展示出不同的答题格式。

首先,先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人:将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动物或人物,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性格特征;2.喻:把不同的事物,用明确的相似处来描述和表达;3.用:在文章中引用诗词、名言,凸显自身观点;4.比: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更能展示出各自特点;5.刺:反讽是通过言下之意来强调事物的不足;6.问:在文章中设置一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7.拟:绘画的手法,用清晰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8.用反复:重复另一种言辞、结构,更加紧凑,突出思想;9.调:是指作者利用特定的言辞,来构筑特定场景和气氛;10.义替换:一个同义词取代另一个同义词,更加灵活,使句子更加丰富;11.问:凭借反问手法,达到引读者思考的效果;12.点:破折号、省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除了以上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在后面介绍它们在答题型作文中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描述型作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叙述、描述、表达、形象化等,比如,可以用拟人、比拟等来描述景物,用引用、反复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议论文中,可以运用拟人、讽刺等修辞手法,来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可以用对比、定调等来凸显鲜明的对立,更有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记叙文中,可以用设问、反复及标点等修辞手法,来更好地展示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的思想。

以上三种答题型文章,都可以适当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高文章的表达,增加文章的文采。

此外,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应该契合文章主旨,加以解读和重新构思,以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自己文章更有文采,更能出彩。

小学修辞知识提纲及练习

小学修辞知识提纲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修辞手法复习提纲1、比喻:即打比方。

判断比喻句:主要看句中是不是既有本体,又有喻体,以及联系二者的比喻词。

本体就是本来的事物,喻体就是用来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等。

常见比喻词有:明喻的----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样、像…似的、好似、仿佛…一般、犹如、如、活像等。

暗喻的----是、变成、成为、变为、成了、构成等。

如: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汗珠亮晶晶,洒遍十三陵;一粒汗珠一颗星,星星不如汗珠明。

注意:(1)理解比喻句时,要弄清:用什么比喻什么,或把什么比作什么。

如:把太阳比作火球,用大火球比喻太阳---太阳是本体,火球是喻体。

(2)句中有“像”、“好像”等词语,不一定是比喻句。

如:“这地方我好像到过”,就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两种事物。

如:“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就不是比喻句。

(4)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要能够长出它们的相似点。

(5)两种事物相似点很多,或没有相似点,都不能作比。

如:“这个大厅像个礼堂”,就不是比喻句。

2、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但不出现人。

作用:使文章生动有趣,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3、夸张:把话说得“言过其实”,包括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种。

作用:强调事物特征,表达鲜明感情,给人深刻印象。

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夸张有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的作用。

4、排比: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连成一串而构成。

作用: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感情,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设问:即自问自答。

作用:引起注意,引导思考。

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6、反问:即只问不答,但问中有答,是问句形式,用问号。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通过对比喻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比喻手法。

2. 拟人:讲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

3. 夸张:分析夸张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掌握夸张手法的运用。

4. 排比:讲解排比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气势。

5. 对仗:介绍对仗的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仗手法使句子更加和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反问:解析反问的定义和效果,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反问手法增强语言表达力。

2. 设问:讲解设问的手法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手法进行思考和表达。

3. 对比:分析对比的作用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来突出事物的差异。

4. 借代:介绍借代的概念和用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借代手法进行生动的表达。

5. 反语:解析反语的特点和效果,让学生学会运用反语手法进行幽默或讽刺的表达。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讲解教学文稿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讲解教学文稿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讲解小学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练习: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多重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常见的比喻方法有: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二、用比喻描写景色、景物或事物的作用:三、用比喻描写物体的外形作用:四、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用水把物体一分为二,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比喻。

作用:五、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夸张:对原有事物加以提炼或引申,突出其本质特征。

作用:六、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比喻,使文字简练,节奏和谐,结构严谨,有音乐美。

作用:七、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

作用: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用:九、设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问。

作用:十、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十一、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成两个方面并列出来。

作用:十二、借代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借代。

作用:十三、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

“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具有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突出事物本质。

十四、反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问。

作用: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作用:十七、顶真的定义和作用,掌握顶真。

作用:十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作用:十九、引用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引用。

作用:二十、呼告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呼告。

作用:二十一、分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分类。

作用:二十二、双关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双关。

作用:二十三、反语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语。

作用:二十四、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

作用:二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二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提纲

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提纲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借代,排比,对偶,反复,顶真,互文,用典等。

下面我们详细的解说。

一、比喻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通俗点说,就是打比方,用另外一个事物来比这个事物。

构成比喻的两者间必须是不同性质的事物,且二者间有相似性。

比喻这个修辞格一般要具备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使用比喻往往能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生动传神、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1、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例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

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2、借喻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如李贺赞美端砚的诗句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就是直接用“紫云”喻美丽的端砚石料。

3、暗喻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例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

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

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二、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

修辞手法教案一、引言修辞手法是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技巧和方式,以达到强调、夸张、美化、夸大、感染等表达目的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段。

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表达的艺术性。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在写作和口头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概述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反问、设问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修辞手法。

三、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事物进行相比相似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风拂面“,用“春风”来形容一个人的笑声,使得描述更加生动且容易让人联想到春风的温暖和舒适。

比喻中常用的具体表达方式有“如同”、“好似”等。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运用夸大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使用夸张手法可以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起到强调和烘托的作用。

例如,“我饿得能吃下一个大象”,用夸张手法来强调一个人的饥饿感,让人感受到极度的饥饿程度。

夸张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无比”、“极度”等。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特点和内涵。

例如,“他是人中之龙,我是人中之虫”,通过将两个人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和悬殊,使得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六、排比排比是通过在语句中使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将若干个相对平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排列在一起,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表现手法。

例如,“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爱研究”,通过连续使用“我爱”的排比手法,加强了表达的语气和感染力。

七、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用于强调某一观点或者让读者对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和平吗?”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并引起了读者的思考。

八、设问设问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通过向读者提问来引导思考和表达观点。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共十二种)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修辞手法知识讲解(共十二种)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

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作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类别】(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①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这种叫“博喻”。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初一语文修辞手法提纲

初一语文修辞手法提纲

济宁七中初一语文——修辞知识专题讲解(整理人:窦春辉)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1)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2)构成比喻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非同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③喻体必须为人们所熟悉。

④比喻必须注意感情色彩。

(3)比喻的辨析:有些带有“比喻词”的句子并不是比喻句。

例如:①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同类比较)②这天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测)③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

(表示回忆或想象)④这样的事情很多,像……(表示举例)(4)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再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再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再如:天上张着灰色的幔。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5)比喻修辞的作用:比喻可使深刻的事理变得浅显,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使生疏的事物变成熟悉。

总之,它可以化深为浅,使文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6)比喻的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这六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和拟人。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二、总结:(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自问自答)(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三、比喻句的辨析练习一:请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滑如凝脂。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

()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5、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6、风儿轻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

()让学生说说修辞手法复习时要达到什么要求,师总结出示教学目标练习二: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是()句。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解析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解析

12种修辞手法及作用解析《12 种修辞手法及作用解析》在我们的语言世界中,修辞手法就像是神奇的魔法棒,能让平凡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12 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独特的作用。

第一种:比喻。

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把月亮比作圆盘,形象地描绘出了月亮的形状,让读者一下子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清晰的画面。

比喻的作用在于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第二种: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让小鸟有了人类唱歌的行为,显得十分活泼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拟人可以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三种:夸张。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用“三千尺”极度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夸张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第四种: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条理性。

第五种: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语言简练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第六种: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通过反复“盼望着”,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第七种: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思考。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地12种修辞手法七年级语文试题(三)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2、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4.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对仗)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自问自答。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反诘、诘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例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13、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

如“人家笑我气管炎。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14、.顶真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如:①、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②、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15、.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例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二、3、4单元基础知识复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朗润.()酝酿..()宛.转()抖擞.()黄晕.()澄.清()下颌.()猛犸.()裹.藏()骸.骨()峰峦.()崩.塌()弥.漫()霎.时()贮.蓄()黛.色()澹澹.()匍匐.()发髻.()水藻.)应和.()逸.致()狩.猎()喑.哑()喧嚣.()嗉.囊()窸窣.()劫掠.()篡.夺()静谧.()螽.斯()寥.阔()栖.息()清冽.()海域.()睥睨.()连亘.()窗扉.()倏.忽()飞甍.()肥硕.()梦寐.()竦峙.()预兆.()葱茏..()2、解释下列词语朗润:。

黄晕:。

响晴:。

磅礴:。

枯涸:。

闲情逸致:。

花枝招展:。

轻盈:。

3、翻译下列加点的文言文词语竦峙..:。

恒.不一见:。

相顾..:。

无何..:。

连亘..:。

居然..城郭:。

乌.有:。

裁.如星点:。

或凭..或立:。

肆.:。

依.稀.:。

始悟..:。

4、文学常识填空1、《春》的作者是,字_________,江苏省______市人。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____、民主战士。

本文包括盼春,,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依次给我们描绘了,,,,五幅画面。

2、《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地名)人,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话剧《》。

3、文章的表达方式分为,,,,。

4、曹操,字,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他的诗以________见称。

白居易,字,晚年号。

_______代大诗人。

《天净沙·秋思》是首。

其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山市》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世称“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_________》。

三、读古文:完成题目:(一)、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而出溉汲()吾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不若无闻也。

()4、翻译加线的句子:5、读后的启示:(二)、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1、翻译划线的句子:2、出自本文的成语及意思。

3、本文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