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征税收入

合集下载

盘点企业所得税的那些不征税收入

盘点企业所得税的那些不征税收入

盘点企业所得税的那些不征税收入所谓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一.一般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包括:(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2.对不征税收入的解释:(1)财政性资金①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②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③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2)关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①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②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收费,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③对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并上缴财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于上缴财政的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未上缴财政的部分,不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不征税收入与征税收入的区别

不征税收入与征税收入的区别

不征税收入与征税收入的区别征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的区别税收是国家运行的重要资源,通过征税来获取收入并用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服务。

然而,在税收中存在着征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两种不同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类型的收入,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征税收入的定义与特点征税收入是指国家根据法定税收制度,依法对公民、企事业单位征收的税款。

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质的财政收入,是通过税法规定的金额或比例按照一定期限由纳税人缴纳给国家的。

征税收入具有几个特点:1. 法定性: 征税收入是依据法定的税法进行征收的,必须按照法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缴纳期限缴纳给国家。

2. 强制性: 征税是具有强制性的,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定税法缴纳税款,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其他法律后果。

3. 程序性: 征税有一定的程序,包括纳税申报、税款计算、税务机关的审核与征收等环节。

二、不征税收入的定义与特点不征税收入是指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的情况下,个人或单位所取得的收入,在特定条件下被豁免或减免税款的一种情况。

不征税收入的特点如下:1. 豁免性: 生成不征税收入的主体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免除或减免税款。

2. 特定条件: 不征税收入所享受的减免或豁免优惠是有条件的,纳税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方可享受此项优惠。

3. 目的明确: 不征税收入通常是为了某种明确的目的而设立,例如为了扶持某个特定的产业或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三、征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的区别1. 定义区别:征税收入是指依法征收的税款,而不征税收入则是在特定条件下不需要缴纳税款的收入。

2. 形式区别:征税收入是以缴纳税款的形式给国家,通过税收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不征税收入则是通过减免或豁免税款的方式达到特定目的。

3. 依据区别:征税收入依据的是税法的法律依据,而不征税收入则依据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免税条件。

4. 范围区别:征税收入适用于所有纳税人,而不征税收入只适用于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或单位。

不征税、免税和零税率的区别

不征税、免税和零税率的区别

不征税、免税和零税率的区别
一、概念上的区别
1. 不征税,是指发生的行为不在该税种规定的征税范围内,即属于征税范围以外的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不征税收入”不属于税收优惠政策范畴。

2. 免税是指属于该税种的征税范围,但是根据税法相关优惠政策规定,对这些项目免予缴纳税款。

3. 零税率是指应税行为适用0税率。

0税率是目前最优惠的增值税优惠政策,销售端不缴纳增值税,同时还可以申请退还进项增值税。

一般适用于外贸企业以及生产企业出口货物。

二、开票上的区别
1. 纳税人取得不征税收入,一般是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的,特殊情况可以开具“不征税”普通发票。

2. 发生应税销售行为适用免税规定的,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另有规定除外。

纳税人按照规定享受免税优惠时,开具发票的时候,应当再税率或者征收率栏次填写“免税”字样。

3. 纳税人销售货物和服务适用零税率,不是税收优惠,是法定征税行为。

在开具发票时,可以选择税率为“0%”进行开具。

三、进项税额抵扣上的区别
1. 不征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
对应的成本费用不允许税前扣除。

2、免税收入
免税收入对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但对应的成本可以税前扣除。

3、零税率
零税率在计算缴纳增值税时,销项税额按照0%的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摘要:一、什么是不征税收入二、不征税收入的种类三、不征税收入的调减情况说明四、不征税收入的意义和作用五、结论正文:一、什么是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这类收入在税收政策上享有免税待遇,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不征税收入的种类不征税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财政拨款:指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指依照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程中收取的费用。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指根据国务院决定或法规规定,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三、不征税收入的调减情况说明在实际操作中,不征税收入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出现调减情况。

例如,某企业取得的不征税收入用于购买生产经营设备,这部分收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不得扣除。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征税收入逐步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也会相应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对不征税收入进行调减,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四、不征税收入的意义和作用不征税收入政策在税收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减轻企业负担:不征税收入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不征税收入政策可以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有助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保障财政收入:不征税收入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有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不征税收入的账务如何处理

不征税收入的账务如何处理

不征税收入的账务如何处理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不征税收入不同于免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收益;免税收入是纳税人的应税收入总额的组成部分,只是在特定时期或者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

不征税收入包括:(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的账务处理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不征税收入的三种类型: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由于企业涉及财政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的项目多种多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针对某类具体项目的收入能否界定为不征税收入一直是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热点。

纳税人应分清应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的区别,从而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

一是国家投资和专项借款不属于应税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财政拨款,是指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由财政拨付的国家投资和政府向企业的贷款资金则没有明确。

《通知》指出,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国家投资,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

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应当是政府借款给企业的行为,付不付息不做明确规定,但本金一定要归还,这是借款与拨款的根本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形式可能是低息或者免息。

投资与借款具体行为与收入无关,也就不是所得税应税收入。

二是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资金可视为不征税收入。

《通知》指出,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人总额中减除。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

不征税收入调减情况说明一、背景介绍不征税收入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个人或企业所得中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的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不征税收入的调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不征税收入调减的情况进行详细探讨。

二、不征税收入调减的原因1.经济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增加税收收入,政府需要对不征税收入进行调减。

2.调整税收结构:在税收政策调整的过程中,政府会根据实际需求对不同类型的不征税收入进行调减,以实现税收结构的优化。

3.防止滥用不征税政策:有些个人或企业可能滥用不征税政策,以获取不应享受的免税待遇。

调减不征税收入可以减少这种滥用现象。

三、不征税收入调减的方式1.调整免税额度: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免税额度的大小,来实现对不征税收入的调减。

一般来说,免税额度的调整与居民收入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有关。

2.缩小免税范围:政府可以缩小不征税收入的范围,将原本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的收入纳入征税范围,从而实现对不征税收入的调减。

3.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对不同行业或特定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减少或取消原本的不征税待遇,以达到调减不征税收入的目的。

四、不征税收入调减的影响1.财政收入增加:通过调减不征税收入,政府可以增加税收收入,从而提高财政收入水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促进税收公平:不征税收入的调减可以减少税收优惠的滥用现象,提高税收的公平性,让纳税人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税收责任。

3.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不征税收入的调减可能会减少其经济利益,增加税收负担。

因此,在进行不征税收入调减时,需要平衡税收收入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五、不征税收入调减的应对策略1.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和教育,让纳税人充分了解不征税收入调减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税收意识。

2.减少税收负担:政府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等,以缓解不征税收入调减带来的经济压力。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不征税收入”-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不征税收入”-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会计实务类价值文档首发!新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不征税收入”-财税法规解读获奖文档
不征税收入是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中新创设的一个概念,是指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
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我国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其主要目的是对非经营活动或非营利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从应税总收入中排除。

目前,我国组织形式多样,除企业外,有的以半政府机构(比如事业单位)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公益慈善组织形式存在,还有其他复杂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等。

这些机构严格讲是不以营利活动为目的的,其收入的形式主要靠财政拨款以及为承担行政性职能所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对这类组织取得的非营利性收入征税没有实际意义。

税法中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概念,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这些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这些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

一、财政拨款
需要具备的条件:一是主体为各级政府,即负有公共管理职责的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二是拨款对象为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关键在于纳入预算管理;三是拨款为财政资金,被列入预算支出的。

同时,考虑到财政拨款界定标准的复杂性,本条专门明确,授权国务院和国务院。

不征税收入和税收优惠的区别

不征税收入和税收优惠的区别

不征税收入和税收优惠的区别不征税收入是指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负有纳税义务并且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

然而自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许多纳税人会认为不征税收入是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这是对不征税收入的一种误解。

下面普道咨询从三点来讲解不征税收入和税收优惠的区别:一、不征税收入在《企业所得税法》首次被提出时是与免税收入并列出现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明确“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从本质上讲,不征税收入是相对于应税收入而言的,而免税收入则是从属于应税收入的。

二、不征税收入有明确的范围,与税收优惠中的免税收入有明显的界限。

《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一)财政拨款;(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释义的解释,不征税收入项目的具体界定为:财政拨款是指财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经过预算程序对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直接拨付的经费。

企业实际收到的财政拨款中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等,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属于政府补助的范畴,计入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科目,除企业取得的所得税返还(退税)和出口退税的增值税进项外,一般作为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

税法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界定为不征税收入,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组织或机构一般是承担行政性职能或从事公共事务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作为应税收入的主体;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一般通过财政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封闭运行,对其征税没有实际意义。

税法设置“其他不征税收入”这一兜底条款,主要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非营利性组织可能会取得一些新的不征税收入。

其他不征税收入的界定权属于国务院。

不征税收入详解

不征税收入详解

不征税收入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首次在我国法律上确立了“不征税收入”概念,这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一大制度创新。

但是,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本身比较原则,不征税收入的相关具体问题,仍有待在配套法规中予以进一步界定和明确。

一、对不征税收入的非税性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内容来看,财政拨款是指政府在履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时,按年度预算安排的资金拨款,比如对农业、教育、医疗、环保、科技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可表现为财政补助、专项财政补贴等。

企业、事业单位等主体如果获得相应的财政拨款,不管是从获取目的还是从资金性质等角度分析,该项收入都具有突出的公益性。

按照可税性原理,如果一项收益具有非营利性或公益性,就不应该对其征税,因此不应对财政拨款征税。

从政府角度而言,如果对财政支出的拨款征税又转为财政收入,就如同左手送出去的钱右手又拿回一部分,是对财政资金的循环征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而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一方面两者或具有非营利性,或具有公益性,从而不具可税性;另一方面两者都属财政性资金,都是国家财政收入,基于征税者不对自己征税的原理,两者也不具可税性。

需要补充的是,这里对财政拨款进行的可税性分析,前提是政府以无偿资助形式投入到企业。

如果政府以资本金的形式投入企业,则应计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也不存在纳税问题。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相关财政拨款作为不征税收入的规定,是针对会计处理将相关财政补助作为一种递延收益而进行确认,这也是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之一。

如何正确理解不征税收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如何正确理解不征税收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经与企业约谈发现,笔者发现产生错误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政府补 助对应的支出混杂在成本、费用中,不容易看出来,而政府补助收入、 不征税收入调增、调减都有单独行次列示,有的企业在一开始填表时都 填对了,但申报表表面给企业的印象是政府补助 100万元(附表一(1) 第 24行)-不征税收入 100万元(附表三第 14行)+支出调增 100万 元(附表三第 38行)=100(万元),然后企业误以为自己填错了,删除 附表一(1)第 24行金额,这样申报表变成:不征税收入-100万元(附 表三第 14行)+支出调增 100万元(附表三第 38行)=0(万元)。另 一种是企业误把不征税收入当成一种税收优惠,认为既然收入不征税, 那么肯定会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不计入收入总额。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取得不征税收入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零,并不 (1)《收入明 细表》第 24行“政府补助收入”填入 100万元,再在附表二《成本费用 明细表》相应行次填入 100万元,最后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 14行“不征税收入”调减 100万元,第 38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 成的费用”调增 100万元。
但税务机关经常在不征税收入专项检查中发现企业容易犯这样的错 误,即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政府补助对应的支出 100万元 已在相关成本费用中体现,企业一般会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 14行调减 100万元,第 38行调增 100万元,而政府补助 100万元却没有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何正确理解不征税收入【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 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征管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项原则,仍然 值得探讨。

各类免税收入情况说明

各类免税收入情况说明

各类免税收入情况说明免税收入是指在税法规定下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根据税法的规定,有以下几类免税收入情况:一、工资薪金所得1.基本免税收入:根据国家规定,工薪阶层的收入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基本免税额,超过基本免税额的部分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2.职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费、子女教育费和大病医疗费:根据国家规定,职业技术人员在参加职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支付子女教育费用和大病医疗费用时,可享受一定的免税待遇并在一定额度内扣除。

二、个体工商户营业收入1.优惠政策对税收减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免税、减免税或者减半征收等形式减少创新个体工商户的税负。

其中有一些免税额度,利润在这个范围内的企业不用缴税。

2.规模以上企业,也就是全省年税收在20万以上的企业还需要交地方所得税,按照每季度10%的税费提取比例进行提取,如果亏损或者未产生利润都是不用提取的。

企业做了出口业务,并且申请退税的,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免税待遇。

三、劳务报酬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可以选择采用综合征税还是按劳动所得提取。

根据规定,劳务报酬所得超过收入减除费用的20%后,可以享受按劳动所得应纳税额计算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四、财产租赁所得个人出租房屋、土地等财产所得的租金收入,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免税优惠政策。

目前,免税额度为每月800元。

五、财产转让所得根据国家规定,个人进行房地产和其他财产的转让所得,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免税或减税优惠政策。

比如房地产的免税额度为5年以上的住房按契税的3%来支付,这也就代表着你不需要再支付个人所得税,看似简单可实际很多的人并不知道这个政策。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目前,个人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都可以按照规定享受免税或减税优惠政策。

其中,利息所得享受800元的免税额度,超过部分按20%的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

七、其他各类免税收入情况根据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出台的各类规定和政策,还有一些特定情况下的免税收入。

第85讲_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人工成本

第85讲_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人工成本

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免税收入(1)接受捐赠的收入;(2)除《企业所得税法》第7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3)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4)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免税收入:支出可以抵扣取得免税收入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

对比: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所形成的资产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历年真题】(2016年多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取得的下列收入中,属于不征税收入的有()。

A.营业外收入B.财政拨款C.国债利息收入D.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答案】BD【历年真题】(2010年多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收入中,不属于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的有()。

A.财政拨款B.国债利息C.物资及现金溢余D.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答案】ACD【历年真题】(2012年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中,属于不征税收入范围的是()。

A.财政拨款B.租金收入C.产品销售收入D.国债利息收入【答案】A【历年真题】(2014年多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取得的下列收入,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有()。

A.转让股权的收入B.接受捐赠的收入C.取得的财政拨款D.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答案】AB【历年真题】(2015年单选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的是()。

【历年真题】(2016年判断题)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培训费用在计算当年的企业所【历年真题】(2014年单选题)某公司2013年度支出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1000万元,按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150万元,为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80万元,为公司高管缴纳商业保险费30万元。

2021《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2021《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

2021《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一单元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解释】(1)不征税收入,是指从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不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组成部分的收入,不应列为征收范围的收入。

(2)免税收入,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如国债利息收入),免税收入是应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

【提示】(1)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均属于企业所得税所称的“收入总额”,在采用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纳税调减。

(2)企业的不征税收入对应的费用、折旧、摊销一般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免税收入对应的费用、折旧、摊销一般可以税前扣除。

视同销售收入 10. 视同销售收入除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收入确认时间收入类型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采取预收款方式的确认时间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发出商品时确认购买方接受商品以及安装和检验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货物收入完毕时确认;但是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发出商品时确认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收入的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日期确认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应付相关款项的日租金收入期确认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接受捐赠收入认: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7.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解释】指企业提供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涉及的会计科目】其他业务收入。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不征税收入的涉税处理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不征税收入的涉税处理

汇算清缴中不征税收入的涉税处理企业所得税政策中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是由于某种特殊事项获取的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法律明确规定不予征税的项目。

目前,不征税收入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主要涉及以下文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

《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包括三类:一是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财政拨款;二是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三是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性资金。

财税〔2008〕151号文件明确,企业取得的国家投资、使用后返还本金、财税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为不征税收入;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及国务院和省级政府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收取并上缴财政的作为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对应的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财税〔2009〕87号文件明确,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一是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二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是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根据上述政策,在纳税申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对不征税收入及支出的纳税处理与一般企业不同;2.不征税收入纳税调减的同时应相应调增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支出;3.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明确不征税收入的同时也规定了国债利息、符合条件的投资收益、非营利组织等免税收入内容,并废止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9〕65号)文件,其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取得的财政部拨款等9项免税收入及免税收入对应支出不得税前扣除等政策也随之变化。

不征税收入不同于免税收入的案例分析

不征税收入不同于免税收入的案例分析

不征税收入不同于免税收入的案例分析税收是国家从居民和企业取得财务收入的一种形式,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在税收制度中,免税和不征税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与减免税款有关,但其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概念和区别进行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收制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的概念和独特之处。

不征税收入是指某种类型的收入在纳税时可以不计入应纳税收入范围,即可以免除相应的税款。

而免税收入则是指某些特定类型的收入根本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相关的案例。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的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案例一:住房租金收入的税务处理小明是一位房地产投资者,他购买了一套公寓用于出租。

每年,他从这套公寓中收到一定的租金。

根据税务法规定,个人从房屋出租中获得的租金属于应纳税收入范围。

然而,税务政策规定,对于个人住房租金收入,可以享受不征税的政策。

这意味着小明的租金收入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免除缴税。

在这个案例中,不征税收入适用于住房租金收入。

小明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免除一部分租金收入的缴税义务。

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小明的租金收入免税。

只有在特定条件下,他才能享受不征税的优惠,超过额度的部分仍然需要缴纳相应的税款。

案例二:免税收入的退役军人补贴张军是一位退役军人,根据政府的退役士兵福利政策,他享有一定数量的免税收入。

这些免税收入包括退休金、残疾补贴等。

在这个案例中,张军获得的退休金和残疾补贴是属于免税收入的。

免税收入是一种不需要缴纳任何税款的收入形式。

相比之下,不征税收入适用于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一定额度的税款。

虽然张军的收入免税,但根据税法规定,他的其他收入可能需要根据相关法规缴纳相应的税款。

案例三:免税收入的社会公益奖学金李华是一名大学生,他获得了一笔社会公益奖学金。

这笔奖学金的放款机构规定,奖学金金额不计入李华的应纳税收入范围,即可以免除相应的税款。

不征税账务处理流程

不征税账务处理流程

不征税账务处理流程一、什么是不征税收入。

不征税收入呢,就像是那种被税务爸爸特殊对待的收入。

比如说政府给的一些财政拨款,这些钱啊,不是让企业随便花着玩还得交税的,是有特定用途的,而且不用征税。

再比如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这些在账务处理上都有自己的小规矩。

二、不征税收入的确认。

1. 对于财政拨款,企业得拿到明确的文件。

就像你收到礼物得知道是谁送的、为啥送一样。

这个文件得表明这笔钱是财政给的,而且是有特定用途的,是专款专用的那种。

如果没有这个文件,那可不能随便就当成不征税收入哦。

2.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呢,得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并且要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只有这样,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在账务上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

三、账务处理的具体流程。

1. 收到不征税收入的时候。

- 假如是财政拨款,我们要借记“银行存款”,这就像是把钱放进了企业的小钱包里,然后贷记“递延收益”。

这个“递延收益”可有意思了,它就像是一个暂时存放这笔特殊收入的小盒子,先放在这儿,等用到这笔钱的时候再慢慢处理。

- 如果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政府性基金上缴后又返还的那种不征税收入,收到的时候也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

不过这里的“营业外收入”是那种特殊的不征税的营业外收入哦。

2. 使用不征税收入的时候。

- 对于之前记到“递延收益”里的财政拨款,当用于购建长期资产的时候,比如盖个厂房或者买个大型设备,要把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这个厂房盖了好几个月,每个月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

就像每个月从那个小盒子里拿出一点钱,放到企业的盈利里,但这个盈利是不用交税的哦。

- 当用这笔钱用于费用化支出的时候,比如用财政拨款发了一些专门项目的人员工资,那就要直接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一次性把这笔不征税收入对应的收益给确认了。

四、相关的注意事项。

1. 台账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什么是不征税收入
什么是不征税收入
例1:企业2012年取得政府补助100万元(企业盈利,适用税率25%,下同),不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当年全部支出。

则2012年该政府补助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100=0(万元)。

例2:企业2012年取得政府补助100万元,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当年全部支出。

则2012年该政府补助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政府补助)-100(成本费用)-100(不征税收入调
减)+100(支出调增)=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取得不征税收入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零,并不能为企业带来任何收益。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写的过程为:先在附表一(1)《收入明细表》第24行“政府补助收入”填入100万元,再在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相应行次填入100万元,最后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4行“不征税收入”调减100万元,第38行“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调增100万元。

但税务机关经常在不征税收入专项检查中发现企业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即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政府补助对应的支出100万元已在相关成本费用中体现,企业一般会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4行调减100万元,第38行调增100万元,而政府补助100万元却没有计入收入总额。

这样处理是不正确的。

税务机关会要求调增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补缴企业所得税100×25%=25(万元)并加收滞纳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