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成形术30例临床分析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
血管腔内治疗
kalbaugh等前瞻性评估了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 84例患者1年后生活质量结果: • 间歇性跛行患者
一期通畅率、行走能力的维持、生活自理率分别 是78.5%、100%和100%; • 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 1年的一期通畅率、保肢率、运动功能的维持率、 生活自理率分别是35.2%、77.2%、75.8%和92.8% • 所有患者身体机能、疼痛缓解方面均有所改善。 无手术并发症或发生手术死亡。
J Vase Surg.2006,43:1183-1190.
下肢动脉旁路术
La Muraglia等报道2404例股浅动脉闭塞外科旁 路移植术的结果:
• 30 d病死率为2.7% • 并发症发生率为18.7%
移植物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4%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4%
J Vasc Surg. 2009; 50(2):299-304
• 生活质量评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血管成形术住院时间较短,初期花费较少。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结论 严重肢体缺血行血管成形术与旁路术的 临床结果相似。 前者的费用较低,但再干预率较高。
旁路术与血管腔内治疗比较
Kedora等报道了Viabahn支架移植物与股腘动 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对照研究结果:
3. 两者可能共同关注的指标 保肢率、症状改善率、创口愈合情况、手 术病死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下肢动脉旁路术
1998年,Nieoloff等即提出了股浅动脉闭塞性 病变行旁路移植术的理想的评估标准:
①无手术并发症; ②缺血症状缓解; ③创口快速愈合; ④快速恢复到病前状态; ⑤无复发或无需再次外科干预。
表现:肢体疼痛,皮温降低,皮色苍白, 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胆固醇等脂质物质在血管壁内沉积,最终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血液循环受阻。
而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一下详细的介绍。
一、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一根带有球囊的导管,利用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将狭窄部位的血管进行扩张。
该手术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状比较轻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会通过超声引导找到闭塞部位的位置,然后将导管插入血管内,通过逐渐膨胀的球囊来扩张闭塞的血管,使得血流得以恢复通畅。
球囊扩张术的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活,同时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也比较小。
也有一些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容易出现再狭窄的情况,因此有时需要结合支架成形术一同进行治疗。
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介入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闭塞的血管内放置一个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在球囊扩张术后出现再狭窄的情况下。
在手术中,医生会先进行球囊扩张术,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再将支架通过导管放置在狭窄的血管内,使得血管得以恢复通畅。
支架在放置后会逐渐释放出药物,从而减少再狭窄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两种治疗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临床中,这两种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且逐渐成为治疗下肢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通过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9月,治疗后观察最终的治疗效果。
结果:所选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28人治疗成功,10人术后行支架植入,观察患者术后下肢缺血情况,所有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与术前相比较,术后患者ABI、TTS指标均得到改善,组间对应数值存在可比性(P<0.05)。
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成功率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彰显出了更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应用效果前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范畴,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该病症的发生原因主要与动脉硬化的出现有关,在患病期间,患者会出现下肢疼痛、皮温降低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
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伴随着病情的加重,后期可发展为非外伤性下肢截肢,对患者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创伤。
为了控制住疾病的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为主,局部麻醉是手术开展的首要环节,为了减小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具备创面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身体能够较快的康复,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主,均实施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收治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9月,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存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轻度组织损伤、溃疡坏疽等,在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所选患者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性变化血管主包括髂动脉、股动脉、腓动脉、股月国动脉等143条[1]。
部分患者存在患肢麻木、发凉等症状,共30名男性,其余4名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6岁,比较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组间差值不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前,完成各项检查项目,所选用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主要由德国西门子生产,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完成各项操作,检查项目主要包括DSA或CTA。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使用腔内成形术治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腔内成形术对这48例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记录。
结果: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其中有47例患者在手术之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是明显改善,占总数的97.92%。
手术之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消失,静息痛也均有所好转。
患者术前术后踝指数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合理腔内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治疗该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推广使用。
标签:腔内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疗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称LEAO,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动脉管腔闭塞所造成的肢体急慢性缺血。
发病主要群体为老年人群,该类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继发血栓所引发的一种疾病。
在临床治疗上,腔内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最佳治疗方式,不少学者对此治疗方法也有所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析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的4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共36例,女性患者共12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4~80岁,平均年龄为67岁。
其中属于间歇性跛行的患者有28例,属于静息痛的患者共有17例,属于足部溃疡或是坏疽的患者有3例。
1.2方法所有的患者均是使用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在治疗之前,所有的患者都必须接受术前行下肢动脉彩超或者是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让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患者病变的主要位置、长度、钙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远端流出道情况。
患者在入院之后均需要给予依诺肝素用量为0.4mL,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以及口服西洛他唑50rag,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使用前列腺素E1来给予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血管病变,主要由于动脉硬化以及炎症、血栓等因素引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在导管介入治疗中,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一、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介绍1.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球囊导入狭窄部位,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以恢复血管通畅。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复性好等优点,对轻度和中度狭窄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对于长段病变、重度狭窄以及钙化严重的病变效果欠佳。
2.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在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后,再植入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
该方法适用于病变较长、钙化较重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血管通畅度、降低再狭窄率等优点。
二、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中的比较1.临床效果比较对比研究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步行距离、降低再狭窄率等方面优于球囊扩张术。
尤其是针对长段病变、重度狭窄以及钙化严重的患者,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2.并发症比较球囊扩张术相对较简便,操作风险相对较小,但其在长期效果上略逊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
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操作风险和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3.治疗费用比较由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需要植入支架,相比球囊扩张术的治疗费用要高一些。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适应症比较球囊扩张术更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病变,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更适用于重度病变。
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来选择。
三、结论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两种常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治疗方法,二者在临床效果、并发症、治疗费用及适应症等方面各有优劣。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观察
49
2.2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 发症指标状况
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并发症指标状
况比对于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更低,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见表 2。
分组 观察组 对照组
t值 P值
表 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手术用时指标、
术中平均出血量指标、术后恢复行走时间指标(曾依s)
治疗,将对其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均产生严重影 大[5]。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下肢动脉硬
响[3]。临床中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方案,并无法实现 化闭塞症病人,均适合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进
此类患者的理想临床治疗效果。然而传统的手术治 行治疗。目前临床中通常认为出现闭塞或狭窄的长
疗方案多采取旁路转流手术进行治疗,该术式虽然 段患者,仍需要采取旁路流转术进行治疗,而针对病
能够确保患者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然而由于该术 式的手术耗时较长,且术中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
48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10 月 第 9 卷 第 30 期
筝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筝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 效果观察
葛在满 (保山市人民院,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 30 例患者均采取旁路转流手术治疗,观察组 30 例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手术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及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患者(P约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感 染、血栓形成及坏疽等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显著(P约0.05)。结论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血管腔内支架形成术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行走时间,并降低患 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该手术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切开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利用导丝或超声消融导管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结果 45例血管腔内支架均释放成功,踝肱指数由036(±014)增至术后7天.077(±021)(t=2397,P=0021),45例随访6~54个月,平均23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906%(48/53)。
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st enting for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onGANRiuNaJiangShi first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 sichuan nenjiang 641000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clinical value of treating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on(ASO)by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MethodsAfter evaluatingthe stenosis or occlusionby angiography from femoral artery access by percutaneous puncture or incision puncture,Recanalization of the occlusion was done successfullyby ultrasound ablationor guildewire,then PTA and stenting was performed.Results 45 cases(53 legs)of ASO have undergone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The procedures were technically successful in all patients. The mean anklebrachial index (ABI)increased from 036(±014)to077(±021)(t=2397,p=0021)within 7 days after treatment .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654(mean 23)months after operation. Primary patience rate was 906%(48/53).Conclusion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lower extremity arteriosclerotic occlusion.【Key words】arteriosclerotic occlusion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 stents【中图分类号】R54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4402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主要方法[1],疗效确切,远期通畅率较高,但创伤大、并发症多。
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国内外研 究 报 道 , 乙肝 患 者 体 内血 清 的 H s g定 量 BA
已可作抗 病 毒 治 疗 的预 测 因子 , 治疗 过 程 中 , B 在 H . s g 降 幅 度 越 大 , 抗 病 毒 治 疗 越 容 易 成 功 ’ 。 A 下 其
cv [ ] eao,0 15 ( ) 4 9— 5 ai J .JH ptl2 1 ,4 3 : 4 4 4 r
t nso o re t mi reislrsso lea s A O) M eh d 4 ains ( 4 i AS i t flwe xr t atroceo i bi rn ( S . t o s 6p t t 2 nT CⅡ C a d2 nT CⅡ C) i O wa e e y t e n 2i AS wt AS s h a ay e e p cieyf m u e2 0 oJ l 0 8 T ea keba ha id x ABI c muaiep tn yrt a dtep r p rt ecmpia n lzd rs e t l r J n 0 6t uy2 0 . h n l rc il n e ( v o ) u lt ae c ae n ei eai o l — v h o v c t n rt w sa aye f ro eain i ae a n lz da e p rt .Re ut T ep ro eaiec mpiainrt s1 . % ( / 6) T ea ke—ba ha n e f r o t o sl s h eip rt o l t aewa 3 O v c o 6 4 . h n l rc ilid xat e
善 ・
Ye Ha do g. i a
A i i a t y o r n a e u a sumi i Ang o l sy f r Tr a m e f Lo r Ex r m i t ro ce o i l e a . Cln c l S ud f Pe c t n o s Tr n l na i p a t o e t nto we t e t Ar e i s l r ss Ob i r ns y t
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
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选择回顾式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腔内介入治疗方式,比较、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系统研究和调查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患者自身对于手术治疗满意程度也比较高。
结论:在针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当中,腔内治疗手术治疗方式效果更加有效,值得在后续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病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腔内治疗;临床治疗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俨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背景当中,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老年人口数量的提升,而老年人优于自身综合性身体机能的退化,导致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疾病,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近年以来,这一病症在临床中还具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由于国内人口基数比较大,导致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数量在临床中也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当中。
而对于患者来说,由于这一病症的出现,或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下肢发凉、麻木等等现象和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足部溃疡或者是坏疽,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目前针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治疗上主要采取传统血管转流和腔内介入两种手术方案,并且腔内介入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了主流选择,主要原因是腔内治疗具有显著的微创、可重复性等等优势,现行报道如以下所示: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月份收治的50例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动脉旁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腔内介入治疗方式,比较、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评价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研究与评价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均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加血管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结果: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05(48/50);患者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延长或者消失,术后肢体缺血症状改善显著或者消失,静息痛好转,51条患肢皮温显著升高;术后ABI(0.82±0.11)显著高于术前(0.34±0.06),且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即能显著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并能提升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腔内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135-01在临床血管外科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其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存在紧密联系。
目前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即自体血管或者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但其治疗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且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
而随着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时,腔内手术获得了极大的应用[1-2]。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即对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效果做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为50~83岁,平均年龄为(62.12±3.18)岁。
病变肢体:髂动脉病变21条、腘动脉以下膝下病变16条、股腘动脉病变14条。
1.2 方法采取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加血管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指下肢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下肢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甚至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动脉硬化闭塞是造成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
一、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插入一根膨胀球囊,并通过膨胀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从而重新恢复动脉的通畅。
该方法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用手段,其简便、快捷、创伤小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广泛关注。
球囊扩张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膨胀球囊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充气膨胀球囊,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动脉的通畅。
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植入支架的治疗方法,通过支架的植入来保持动脉的通畅。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展开支架以保持动脉的通畅。
在临床实践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常常结合使用,两者互补优势,共同发挥作用。
球囊扩张术可通过扩张闭塞部位来恢复动脉通畅,而支架的植入可以保持动脉的通畅,避免再次闭塞。
这种组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1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减轻,大部分患者的下肢溃疡和坏疽得到了愈合。
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并发症率较低,术后效果稳定。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析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DSA机的全程监测下接受腔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还需接受相应的防感染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行溶栓以及抑制血小板凝聚等,观察治疗成功率。
结果治疗成功率为97.62%,患者的血流不畅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肢静息痛、肢体末端发凉麻木以及严重间歇性跛行也明显好转。
结论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血管的重建率,消除流入与流出通道之间的相互影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其还具有微创、有效、安全、适用范围广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8 to Febr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ll participants accepted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under the monitoring of DSA equip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After surgery,the corresponding anti-infection treatments includinganticoagulation,thrombolysis, and 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were provided.The success rate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as 97.62%.The unsmooth blood flow in patients was improved and other symptoms like rest pain of affected limb,coolness and numbness of extremities,and severe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 not only effectively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but also improves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rate,eliminates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influx and outflux, and reduces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What′s more,it has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effectiveness,safety,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and 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in clinic.[Key word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in lower extremity;Blood vessel;Artery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并且成为临床外科中的主要血管类疾病之一[1]。
211015827_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DOI:10.16662/ki.1674-0742.2022.32.062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分析罗滨,王亮三明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福建三明366000[摘要]目的分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治疗中,采取血管腔内成形术干预的临床价值。
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间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
对照组实施非手术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干预;对比观察在不同治疗方案下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 vs 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
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的A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0、4.834,P<0.05);且观察组1、3个月的间歇性跛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8、6.817,P<0.05)。
治疗,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44、6.579,P<0.05)。
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峰速、血流量以及血管内径分别为(46.88±5.46)cm/s、(35.89±3.45)mL/(s·m2)、(1.35±0.34)mm,优于对照组的(39.35±5.34)cm/s、(27.25±3.60)mL/(s·m2)、(0.83±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5、11.363、7.520,P<0.05)。
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治疗中,采取血管腔内成形术干预效果显著,可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其踝肱指数。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b l o a h t r n o rh s ia.I st o y v ra c n l sso n l/ r c im n e u e AB ) al n c t ee si u o pt 1 twa o k b a in ea ay i n a k e b a hu i d x n mb r( I o
a os— r a m e . Re u t T he uc e d ng o r to w e e m m e i t l f 0 . D if r nc s f A B1 nd p tt e t nt s ls: s c e i pe a i ns r i d a e y o 1 0 fe e e o
疗 后 踝 / 指 数 ( I 、 端皮 肤 温 度 ( TS 及 流 出道 动 脉 造 影 显 影 分 数 ( VC 的 差 异 。下 肢 动 脉 流 出 道 采 用 多 肱 AB ) 趾 T ) OT )
普 勒 血管 超 声 随访 6 月 。 结 果 : 组 患 者 3 个 全 2条 肢 体 采 用 de ep球 囊 P A 治疗 下 肢 动 脉 流 出 道 闭塞 性 硬 化 症 即 T 时成 功 率 为 10 。治 疗 后 第 1个 月 AB 明显 高 于 治 疗 前 ( < 0 0 ) 治 疗 后 第 6 月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I P .5 , P o0)但 T .5 , TS明 显 高 于 治 疗 前 ( < O 0 ) 1 P . 1 ,4条 肢 体 OT VC评 分 明显 高 于 治 疗 前 ( P< 0 0 ) . 1 。多 普 勒 超 声 下 肢 动脉 流 出 道 随访 1 3 6 月 , 闭 塞 率 分 别 为 3 8 、8 4 及 4 . 5 。 结 论 : 用 de 、及 个 再 .5 3. 6 6 1 采 ep球 囊 P A 治 疗 下 T 肢 动脉 流 出道 闭塞 性 硬 化 症 可促 进 动 脉侧 支 血 管 形 成 , 善 血 供 , 高 趾 端 皮 肤 温 度 。 改 提
腔内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巧及临床观察
Th e a v e r a g e a n k l e b r a c h i a l i n d e x( AB I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r a p y wa s( 0 . 8 3± 0 . 1 2 ) a n d( 0 . 3 5 ±0 . 0 7 ) ( P< 0 . 0 5 ) . Th e
痛 好 转 。术 后 踝 / 肱指数( AB I ) ( 0 . 8 3 ±0 . 1 2 ) 与术前( 0 . 3 5 ±0 . 0 7 )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合 理 的 腔 内成 形 术( P T A+ P TA s ) 是 治 疗 下 肢 动 脉 硬 化 闭塞 症 安 全 有 效 的 方 法 。 熟 练 掌握 腔 内成 形 术 是 提 高 手 术 成 功 率 和 维 持 通 畅 率
y o n g,XI ANG Hu a,LI U J u e — s h i ,e t a 1 .De pa r t me n t o f Va s c u l a r[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u r g e r y,Hu n a n Pe o p l e’ s Ho s pi t a l ,
s u r g i c a l s u c c e s s r a t e i s 9 7 . Af t e r t h e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3 8 L i mb s s k i n w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p r o v e d a n d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通过对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球囊扩张术能够有效扩张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但在长期效果上存在一定限制;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避免血管再次狭窄。
在临床效果评价中,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和方法。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球囊扩张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比较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概述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肢间歇性跛行、肢端坏疽等症状。
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用方法。
球囊扩张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内放置球囊,经过高压气体或液体将球囊扩张,使血管腔得以扩张,有效改善血流。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是在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将金属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段内,防止血管再度狭窄。
两种方法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优劣势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2 研究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和缺血症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程度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球囊扩张术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球囊扩张术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部位放置球囊并进行扩张,以恢复血管通畅;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则是在球囊扩张术基础上,进一步植入支架以保持血管通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张建勇;于中丽【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32条肢体.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度(TTS)及流出道动脉造影显影分数(OTVC)的差异.下肢动脉流出道采用多普勒血管超声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患者32条肢体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即时成功率为100%.治疗后第1个月ABI 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14条肢体OTV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流出道随访1、3及6个月,再闭塞率分别为3.85%、38.46%及46.15%.结论: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可促进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改善血供,提高趾端皮肤温度.【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8【总页数】3页(P1002-1004)【关键词】deep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动脉)闭塞性硬化症;下肢动脉流出道【作者】张建勇;于中丽【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4近年来,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往主要应用扩血管、祛聚、前列腺素E制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疗效甚微。
手术旁路转流疗效差,静脉动脉化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效果不确切[1,2]。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deep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32条肢体,结合药物治疗,近期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9-23T07:47:46.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15期作者:马洺远林纲毅刘文亚马灿鑫[导读]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血管成形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汕头市中心医院血管介入科广东汕头 515041)【摘要】目的:观察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实验组(30例: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6%),差异显著(P<0.05)。
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关键词】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图分类号】R6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063-0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患者长期吸烟、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下肢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进而导致下肢远端缺血,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1]。
本次研究为论证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别行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单位时间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n=30例):男、女分别17例、13例,年龄65岁~80岁,平均年龄(74.62±1.52)岁,病程2年~7年,平均病程(3.32±0.3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成形术3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方法:30例均采用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技术,其中25例穿刺健侧的股动脉,5例顺行穿刺患侧股动脉。
血管造影后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路图下利用超滑导丝通过病变血管,使导丝远端进入正常的血管腔内。
在导丝的引导下使用扩张球囊对病变血管行扩张成形术,膝关节以上的病变血管需置入支架,膝关节以下的血管仅需球囊扩张。
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植入血管腔内支架52枚,2例患者使用了球囊扩张成形术。
在置入支架的患者中23例患者同时对膝下血管进行了球囊扩张术。
30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90%(36/40)。
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可重复性强,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内支架置入术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26—02
长期以来,传统的旁路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主要方法,但是手术旁路转流疗效差,静脉动脉化及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效果不确切[1,2]。
手术旁路转流术创伤大、并发症多。
近年来,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内支架置入术因其创伤小、可重复操作,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对30
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和内支架置入术,本文对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共34条患肢,男23例,女7例。
年龄49~77岁,平均64.2岁。
病程1天~9年,平均4.5年。
左侧11例,右侧15例,双侧4例。
30例患者均有患肢冷、麻木、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间歇性跛行距离3 讨论
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的治疗手段,该技术安全有效,同时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的技术特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黄新天等[3]报道pta即时成功率髂动脉为90%~96%,股动脉80%~91.5%,2年通畅率髂动脉为87%,而股动脉为50%~84%。
graziani等[4,5]报道采用球囊pta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获得较好疗效。
球囊扩张闭塞的血管时会对血管内膜的完整性造成破坏,甚至出现动脉斑块脱落、动脉夹层等并发症,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支架置入时也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如覆盖侧支循环、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移位及支架内动脉内膜增生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出现动脉破裂。
血管腔内成型术虽然也有部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是由于手术材
料的不断更新,介入技术的持续改进,使得血管腔内成型术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极低。
血管腔内成型术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势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可重复操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可得到与传统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昌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j]. 临床外科杂志,2006, 14(5):265.
[2] 黄平平,李尚珠,韩明哲,等.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6):308.
[3] 黄新天,蒋米尔,陆民,等. pta及血管内支架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 20(6):347.
[4] graziani l, silvestro a, bertone v, et al. vascular involvement in diabetic subjects with ischemic foot ulcer:a new morphologic categorization of disease severity[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6,11:1016-1024..
[5] graziani l,silvestro a,bertone v,et al.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n patients on chronic dialysis with severe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j].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07, 22(4):114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