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

一、网络时代和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问题的提出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教育也在发生重大变革,自网络诞生以来,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是,网络正以非同寻常、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改变人类历史和生存方式的新生事物,其“双刃剑”的作用是明显的。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滚滚而来,永不枯竭而又丰富多彩,在完全自由化的“唯我的世界”里,心灵完全释放,道德得以放纵,法律的规则经受着严峻挑战……利用网络,人们可以开眼界、长知识、交朋友,但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也经常见诸报端:①“哈尔滨一名学生在网吧连续上网3天3夜而迷不思归”。②“沉迷网吧14天,大学生成精神病”。

③某城市中的几名小学生因长时间上网疲劳,而导致在回家的路上躺在铁轨上睡着了,情况非常危险。④2002年8月22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某学校网络中心的服务器总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文件丢失、系统重启甚至死机的情况!网络管理中心的陈老师很奇怪,有谁会攻击学校的服务器?追踪的结果更让陈老师惊讶,作案者竟然是本校的两名学生。原来这两个人对“中美黑客大战”很感兴趣,无奈水平不够无法攻击互联网上的美国网站,只好将学校的服务器作为“靶子”进行“黑客”技术演练了。⑤专家调查结果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上网用户中青少年占80%以上,其主要目的是聊天和游戏。随着诸多关于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消极影响和青少年涉网犯罪案件不断被媒体披露,人们开始痛斥网络的种种弊端,甚至一些人将网络形容为“网毒”、“电子罂粟”。

二、培养中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意义

专注游戏、暴力、灰色信息,通宵与网友聊天,给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极大危害,甚至荒废学业。面对着网络冲击波,许多家长和教师采取了堵的办法。比如,家里不买电脑,买电脑也不上网,规定不许学生进入网吧……如此的因噎废食,将学生与网络隔绝开来是完全不必要、不应该也是行不通的。面对网络迅猛发展的形势,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让孩子们能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上行为;通过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提高孩子们的识别能力,左右他们的价值取向,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斗志,砥砺他们的意志,增强孩子们精神上的免疫力,在他们的心灵上种起庄稼,使杂草无处孳生;通过网络德育平台,给孩子们提供健康、有趣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给那些迷失的心灵、困惑的心灵、躁动的心灵送去航标、火把和抚慰。在我们没有能力清除生活中所有陷阱的情况下,让孩子们不落入陷阱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陷阱;

在我们没有能力铲除所有毒草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免于毒害的最好办法是教会他们识别什么是鲜花,什么是毒草;在我们没有能力限制低级趣味的东西进入人们生活的情况下,让孩子们脱离低级趣味的最好办法是给他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高级趣味的东西;在我们没有能力消灭感冒、霍乱等有害细菌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养吾浩然之正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二、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

网络是一个既现代又脆弱的虚拟世界。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信息、通讯和商机,网络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网络成了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成了一些玩世不恭的人戏弄的对象,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和信息技术课堂上贯彻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一些有关上网的话题,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一些他们上网的心态,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一些经常上网的学生进行调查,在进行学生上网心理辅导以前我的问卷调节查结果普遍是:为什么上网?回答是:觉得新鲜,没什么目的。上网时浏览最多的网站是什么?回答是:到哪里是哪里,没固定。在网上花时间最多的是干什么?回答是:听歌,上OICQ,进聊天室与网友聊天。一般什么时候上网?回答是:一有机会就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我收集好之后,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召集这一"网民"

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警惕他们要特别注意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暂时没有法律法规的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它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举例给他们说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少数网站倒卖用户隐私、无聊的"聊天"等方面的事例几乎无时不在发生,在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既充实了课堂,又起到了警惕的作用。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由于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和管理体系来规范、引导因特网的发展和使用,学生作为全球"网民"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大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思想特别活跃而且富于创新,"黑客英雄"出少年,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作用,教育学生不能在网上为所欲为,进入别人的网站搞恶作剧,或者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不要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健康的言论等,总之远离一切有损网络的行为。要让学生知道Internet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组建的一个网络社会,它不是一个公司,它不属于某一个企业,也不属某一个人,它是由许许多多电脑和许许多多热爱网络的人们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每一个有良知的网民都有责任维护和保持这个"社会"正常秩序。

最后我要提出的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再落于传统模式下的教育,而应该注意到网络在德育方面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一)、“引导”与“防护”相结合,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引导”对策是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网上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防护”对策是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

1、学生在网上“游荡”、“迷航”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责任在教师。因此必须在教学上精心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再充当网上“游侠”。我们除了设计好每堂课的任务外,还设计了一些长期任务,有的是请其他学科的老师提供的,有的是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提出来的,还有的是学生提出来的。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编辑成文,在期末时以电子邮件发给老师,再上传到校园网上,并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提倡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可以帮助他们远离网络不文明行为。调查显示,学生在没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上网的情况多表现为聊天、游戏、QQ、在网络上闲逛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提倡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如查找一些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或进入健康的论坛,参与讨论青少年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及自己做网页,建班级网站等。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有效、有益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