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第一节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中的教育价值。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是对教育方针的教育目的的放映,每一门课程既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又有具体化的学段目标。
二、课程目标的取向
(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知识本位
2.学生本位
3.社会本位
(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1.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惊喜总结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
2.行为性目标(目标具体、可操作、容易评估,很明确的知道要干什么)
3.生成性目标(和预设相对,简单说就是计划不如变化等)
4.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项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关注学生
在活动中表现出来首创性的反应,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具有独特的、外在的表现过程)
注:对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反思
首先,要不要预先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不明确,教师会根据各自的理解自行制定目标,很难保证各门课程都围绕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来运作,学生难以达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什么形式的课程目标
采取什么形式的课程目标,取决于课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若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行为目标的形式比较有效;若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的目的的形式比较有效;若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表现性目标的形式较为合适。
(三)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3.学科的发展
三、确立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1.明确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4.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第二节课程内容(都重要)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语言、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二、课程内容的特点
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三、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者学科知识
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四、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注重基础性
2.贴近社会生活
3.尊重学生经验
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2.处理好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的关系
3.处理好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六、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宏观上:学生、教师、教材、环境
中观上:范围、连续、序列、整合
微观上:主题的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
七、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二)小学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了解即可)
1.小学语文
2.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