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6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

6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桃花心木》教案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信的机会。)
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法
教学过程
主备
辅备
第 一 课 时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
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板书设计

2021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内附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2021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内附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部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本单元重点:(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主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1、草原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材分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

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教学重、难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含两课时)
1.反复读,将诗读通顺、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2.诵读古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壮美的景色?
3.小组合作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美景。
(1)诵读《宿建德江》,首先勾画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了解事物的特点,想一想:诗人泊舟建德江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抓住“云”“雨”“风”“水”等景物,欣赏诗中描写的奇异景色。
主要作品《念奴娇》《水调歌头》《赤壁赋》。
(3)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文学成就: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为主。
代表作品:《清平乐》《破阵子》。
(4)对这几位诗人词人你还有哪些了解,对他们的作品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诵读吧。
3.同学们,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诗词,欣赏壮丽的景观吧。
二、学习生字
教案序号:课题:3.古诗词三首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会写3个生字;会写“翻墨、白雨、社林”等词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读懂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诗词赏读
1.赏析《宿建德江》。
出示诗句: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何景?
预设:日暮之时,建德江景。
(2)泊:停船靠岸。
(3)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引申: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预设:诗人孟浩然愁从何来?(离家思乡离愁客居等)

部编版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2020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

3《古诗词三首》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2.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

(教师)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

(用时:4分钟) 1.出示诗词名句,接上下句。

2.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些写景的词句旨在表达情感,并非单纯的写景。

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写景的诗词,让我们走进诗词中的景,感受作者的情。

3.板书课题,释题:《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与老师进行诗词名句对句练习。

2.认真听老师讲解写景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3.结合书中注释说说诗题的意思。

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岸休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1.进行接上下句的词句练习,教师要选择写景的句子2.对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时间。

3.提示学生借助注释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提出自读要求:自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读流利。

3.通过看插图,查找工具书,尝试说说两首诗词的大概意思。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情况。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中小块陆地。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强调本课要求掌握的3个生字的读音。

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两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自由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读流利。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鲁教版(新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鲁教版(新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班级六年级班学科英语备课时间2014 备课教师课题:Period Two(Section A 1a,1b,4a)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识别和掌握八个人名。

2.学会早上见面打招呼的用语。

3.词汇:Alice, Bob, Cindy, Dale, Eric,Frank, Grace, Helen4.句型:Hello! Good morning!教材分析(重难点):Difficulties: 八个人名的掌握教学方法: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有关八个人物的卡片2.多媒体视频音频3.相对应的课件和知识点4.课上需要用的道具等。

学情分析:Unit 1是该教材的第一单元,又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单元,总体内容不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做好一个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没基础的同学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感觉到英语不难又很有趣;让有基础的同学更进一步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流程:Step1. Presentation.Show a picture of a girl and give the name under the picture, teach Cindy. In the same way teach the other seven names.Step2.GameShow the pictures of these eight childre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Let the Ss tell thenames of these children.Step3. Work on 4a.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names they hear.Step4. Presentation.Show a picture with Frank and a cock, let Ss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answer is : Good morning. Then help them to say: Good morning, Eric.Step5. Work on 1a.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s only listen.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Ss repeat.Step6. Work on 1b.Ss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T movesaround the classroom when Ss are practicing.Give them some help if needed.Ask Ss to practice greeting each other. They can use their Chinese names if they wish. Encourage them to use their English namesif they can. Ask them to practice using all the different greetings taught in Activity 1a.课堂小结:1.学生学习气氛很好,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很到位,在字母发音书写以及记忆方面很有提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学校:年级:六年级时间:单元主题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本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目标1.会写24个生字,会写3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

4.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教学准备集体备课教学设计、PPT。

课时安排《草原》2课时;《丁香结》2课时;《古诗词三首》3课时《花之歌》1课时;《习作“变形记”》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六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课题1草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1课《草原》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课题古诗词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诗词。

2.了解诗词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还有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

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教学()分钟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

学会正确读写。

2.认识诗歌的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2】孟浩然,唐代诗人。

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山的那里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山的那里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在山的那里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明白得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2.深切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包括的人一辈子哲理。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谈出自己关于诗歌内容的明白得与熟悉,提升自己的思想熟悉,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4.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教学重点:在朗诵训练中体味琢磨语言。

教学难点:对无数座山的明白得。

课前预备:让学生预习《在山的那里》诗歌内容;查字典解决“读一读、写一写”和注释中的问题;让学生写“在生活中碰到困难自己是如何处置的”练笔。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每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异的“妄图”,对以后,都有烈火的企盼与遐思。

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小孩,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方式,给咱们又会带来什么启发呢?今天,咱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里》,和山里的小孩一路,去探访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诗歌朗诵”,并提出朗诵注意事项。

学生认真听读。

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拍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情感,咱们要通过朗诵来体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取得有利的人一辈子启发,帮忙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1.训练朗诵。

范读。

山那里究竟是什么呢?让咱们一路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学生齐读。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情感地齐声朗诵课文。

学生自评。

教师提示:欣赏诗歌必然要放声朗诵,而朗诵不仅要正确流畅,关键还要有情感,如此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形成共鸣,取得美的享受和有利的人一辈子启发。

下面咱们就先来一路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请大伙儿试探如此几个问题:(教师出示试探题)1)在山的那里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归纳诗歌两部份的内容。

3)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情感?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一辈子理想。

(评析:通过朗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及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3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编排了三首古诗词。

《宿建德江》通过描写夜宿江边沙洲,旷野里孤月相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忧愁,对故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通过描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西湖奇特的景色和作者对自然变化的赞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围绕“夜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抒发了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诗词内容。

但是,学生对诗词的感受力不是很强,怎样让学生走近作者,感受诗词中的深刻内涵,使其与诗词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在“用情感悟”上下功夫。

学习古诗词,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课文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悟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理解,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词的大意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评读、悟读,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了解诗词的内容,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积极主动积累诗句。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词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备课(表格式)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说话练习
二、导入
三、新知探究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读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
(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傲然”、“不断地左冲右撞”形象感受出“游侠”的形象,再通过生动的朗读表达出来。
想象:这只游侠在高过他身体数十倍的茂盛的丛林中“左冲右撞”,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在树丛中走过路吗?
看来,这只游侠要在丛林中走出一条路,还真就不容易!文中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的不容易?(终于)
这只游侠,不顾一切地往前冲,究竟是为了干什么呢?读读后面的课文,能不能找到答案?
3、按照作者游历的过程,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起。
第二段:第2—9自然段:叙写了奇异游历的全过程。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表达作者对草虫村落的依恋。
(三)、质疑问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课题:1、山中访友(1)
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复备
一、说话练习
二、导入

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1单元课时集备教案

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1单元课时集备教案

☆☆☆☆☆
有哪些相 似之处。
获取信息时,
似之处? 教师适时评价、补充。
愿意沟通分
2. 教师出示更多相似的灭绝生物与
享交流。
当今生物,指导学生找一找它们的相
☆☆☆☆☆
似之处。
教师总结:灭绝的生物与当今某些生
物在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相似之
处,说明现在的生物与远古生物有一
定的联系,由此可以推断古今生物是
频。
类似的现象
在老师及同
3.学生观察、记录, 学 的 帮 助 下
交流汇报。
基本上小组
在探究过程
中运用了科
学方法,观察
分析问题的
角度科学合
理,记录较清
晰详实。
☆☆☆☆☆
课后践行 课下查阅资料;除了体貌特征,我们还可能遗传父母的哪些特点?
板书设计
2、像和不像

遗传
不像
变异
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活动评析
学生分组观察几张 在 老 师 和 同 妈妈和孩子的照片, 学 帮 助 下 学 游戏导入 教 师 课 前 搜 集 学 生 和 妈 妈 照 根据妈妈和孩子的 生 能 分 辨 出 片,玩游戏:帮同学找妈妈。 面部特征来猜一猜 哪对是母子, 谁和谁是母子关系。 并 能 简 单 说
观察动物 代个体之间外形特征的异同。 片中的异同。
物亲代与子
的后代和 教师出示猪和狗的家族图片,
代之间的异
亲代的异 引导学生观察。
同点。

2.教师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
☆☆☆☆☆
生从豬和狗的后代与亲代、后 2. 学生交流其他动 在 老 师 及 同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2.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

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内容。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野天树江月人
六月二十
七日望湖远处大自然的热爱楼醉书卷地风
近处水如天
明月清风
西江月•夜明月清风
行黄沙鹊惊蝉鸣喜丰收,爱田园
道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峰回路转。

六年级语文第1单元课时备课

六年级语文第1单元课时备课
课前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出示图片,揭题导入
简介索溪峪: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
3草虫的村落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
六年级
册数
上册
页码
7——9
撰写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教案与反思金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教案与反思金品

3古诗词三首本课由三首极富画面感的古诗词组成。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刻画了秋江暮色,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述了西湖雨中奇景,将一场来去匆匆的夏雨写得十分生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的景物总是透射着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心境。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仕途失意,在羁旅途中写下的。

诗的前两句为叙事,后两句为写景,全诗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进行抒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诗中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几幅图画,“翻墨”“跳珠”等词语总是充满着动态和新鲜感,精准地描写出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有声有色、构思巧妙而又信手拈来、不着痕迹,令西湖盛夏时节暴雨忽来忽去的奇丽景色如在眼前。

这种大开大合的笔墨与作者豪放的胸襟融为一体,尽显豪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

这首词语言质朴,构思巧妙,选取乡间常见的景物,通过精巧的组合,描绘出了恬静自然、优美如画的乡村月夜图。

简单的文字尽显恬静和野趣,透着淡淡的愉悦,于平淡中见洒脱。

1.会写本课3个生字,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由所读的作品想开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由所读的作品想开去,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1.字词教学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试讲一讲句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班级六年级班学科英语备课时间2014 备课教师课题:Period Three( Section A 4b, 4c, Section B 1,2a,2b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学会不同时段打招呼的用语。

2.学习熟识朋友见面的问候语和应答。

Language points:句型: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How are you?--I’m fine, thanks. How are you?--I’m OK.教材分析(重难点):用英文名字来跟朋友打招呼问候。

教学方法:1.以趣激学:采用做游戏和猜谜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以放促学:开放地处理教材,插入大量有趣的图片、增加多种趣味活动,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搜集的图文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3.以任务导学:以话题为纲,以任务为主线,以合作交际为方式,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1.有关八个人物的卡片2.多媒体视频音频3.相对应的课件和知识点4.课上需要用的道具等。

学情分析:Unit 1是该教材的第一单元,又是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单元,总体内容不多,也不是很难,关键是做好一个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多样化的、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没基础的同学克服心里的畏难情绪,感觉到英语不难又很有趣;让有基础的同学更进一步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流程:Step1. PresentationUsing the pictures on the slide to teach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Step2. Work on 4b.Play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let Ss onlylisten. Play the tape again. This timeSs putthe correct number of each conversation inthe box.Step3. Work on 4cSs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Step4. PresentationLook at the picture and present the dialogue:--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Step5. Work on Section B 1First listen and then read after the tape. Ss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pairs.Step6. Work on Section B 2a—2b.1.look at the slide and choose anEnglish name for themselves.Write their names on a card.2.In groups of four or five, practicethe dialogue in 2b with their English names.课堂小结:1.学生学习气氛很好,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很到位,在字母发音书写以及记忆方面很有提升。

2.老师在本节课上多元化的运用了多媒体以及其他游戏比赛等项目,较好的做到了引导者的作用!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穿插练习人名的发音,多增加练习人名的对话,练习日常用语,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班级六年级一班学科英语备课时间2012.10.15备课教师胡波课题: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 I'm going to the cinema.”并能对其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进行替换操练。

2.能够听、说、认读动词短语: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read a magazine.3.能够听、说、读、写时间短语:next week,this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并能够听、说、认读时间短语:tomorrow,tonight.4.能够在Pair work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材分析(重难点):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读、写Let's learn部分的四会短语;并能替换going to do句型中的动词和时间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表述。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也是四会词汇的听、说、读、写以及对be going to do句型了解和替换操练。

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情景教学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动词短语卡片,如:take a trip,go to the cinema等。

2.教师准备Let's start部分的教学挂图。

3.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学情分析:1十一假期过后学生基本适应教学,基本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英语水平在逐步提升。

3在音标教学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涉及以及对一二单元的复习巩固。

教学流程:1.热身(Warm-up)(1)教师课前放本单元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学生初步感知be to do句型。

(2)师生进行日常会话,可将重点放在动词短语的问答上,如:2.预习(Preview)(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课程表,说“Look! We have so many classes in a指着Monday说:“What classes do we have on Mondays?'’帮助学生一起说“On Mondays,we have English,Chinese,math.…”再请学生回答其他几个的课安排。

(2)教师出示当天的日历,师生进行问答(3)“演一演、猜一猜”活动教师准备好动词短语卡片,如:play spots,go hiking,dO morning exercises.‘the cinema,take a trip,read a magazine等以及相关道具,如电影票、杂志、背包、太阳帽等。

生抽出一张卡片,根据上面的图片或文字,用动作表现出来,其他学生猜什么短语。

当有学生抽到新短语read a magazine时,教师可引他借助杂志来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由此可能会猜:read a book,教师借机引入新词magazine。

教师可将take a trip留到最后自己表演,借助背包、太阳帽产生可能会猜出是go hiking,教师说:“No,I'm going to take atrip.,’引出新短语take atrip。

教师可设立“最佳表演奖”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也可设立;‘心有灵犀奖”来鼓励学生踊跃竞猜。

(4)教师放课文的录音,学生静听一遍后跟读,(教师可对‘I’m going to the cinema.”加以解释,语法规则见教学参考资料库。

)随后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引导他们主动替换对话中的时间和动词短语,进行更为广泛的操练。

Pair work教师出示Pair work部分的表格,说:Look!Here are some activities that are good foryou.Please decide when you are going to do themand tell your partner.Pay attention:You can do themin two weeks.学生先在表格中填人时间短语,然后进行结对操练。

教师请几组学生演示对话。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学生抄写本课时的四会词汇。

(2)学生以表格形式安排自己第二天的活动并向朋友或家人介绍。

(3)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Do?”(4)学生做本部分活动手册的配套练习。

课堂小结: 1.对生词的学习掌握2.了解日常将来时间的表达方式3.学生互相提问练习句型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掌控有所提高。

2.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步提升。

3.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体较有好转。

4.课堂教学中要更加利用好小组教学与小组帮扶的理念。

谷里中学教师课时备课班级六年级一班学科英语备课时间2012.10.17备课教师胡波课题: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the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2.能在Group work部分合理安排周末的旅游项目。

3.能够完成Let's try部分听录音判断对错的练习。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教材分析(重难点):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准确、自如地运用(并会书写)be going to do句型描述自己的活动计划与他人进行交流。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the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weekend.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情景教学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张简明地图,图中标有ZOO,theme park,cinema,school,bookstore,post office,pet shop 等场所。

2.教师准备一张当地的简明旅游图。

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准备当地的简明旅游图。

4.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学情分析:1随着第三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教学,基本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英语水平在逐步提升。

3在音标教学方面给予了足够的涉及以及对一二单元的复习巩固。

教学流程:1.热身(Warm-up)(1) 教师课前放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2)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表格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一天的活动安排.2.预习\Preview Let' try教师说:“The National Day is coming.I have a friend in Shanghai.What is she goingto do?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教师可分三次放录音,并根据学生的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