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

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

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新电商拼多多案例研究摘要:人工智能重构了商业模式匹配性,但其过程机理仍不甚清晰。

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在零售电商个性化推荐的具体应用情境,从人货匹配的研究视角出发,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理论基础,依据商业模式画布和零售业本质构造出针对零售电商企业“人”“货”“场”的模块划分,并通过对新电商拼多多的案例研究,归纳出人工智能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的机理。

研究表明,伴随匹配逻辑由商品主导逻辑向服务主导逻辑的转变,人工智能通过对“人”的中心化、社群化和场景化的协同性重构刻画用户特征,通过对“货”的在线化、精准化和情感化的协同性重构丰富产品属性,基于人工智能对“人”和“货”的重构,“场”突出了多元化场景下用户特征与产品属性的精准对接,使得人货匹配路径由“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其特征差异表现为匹配方式由“物以类聚”转变为“人以群分”,匹配程度由“千人一面”转变为“一人千面”。

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人工智能重构商业模式匹配性的“黑箱”,为零售电商企业进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导。

关键词: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匹配性,人货匹配,服务主导逻辑,拼多多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指计算机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和算力,模拟人类系统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进而替代人类更高效地完成特定工作的技术。

得益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及软硬件资源的积累和提升,人工智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且逐渐成熟至满足商业化条件①。

深度学习②是当前人工智能商业化进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器学习方式,它能够基于用户特征和产品属性等关键信息的提取实现营销场景的个性化预测、推荐和匹配。

例如,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利用其领先的分布式AI 技术,实现了商品消费环节基于人人以及人机交互的智能推荐,类似的情境还有淘宝的“猜你喜欢”,以及今日头条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制造业营销策略重构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制造业营销策略重构

P I ON E E R I N G WI T H S C I E N C E& T E C H NOL OG Y MON T H L Y N O . 3 2 0 1 3 3 3
基 于服 务 主导逻 辑 的制 造 业营销 策略重 构
n a n t l o g i c ) 理论 . 并于2 0 0 8年 进 一 步完 善 在服务 主导 逻辑理 论系 统
.... .
环节 将产 品
转 移 给终 端 客户 .产 品

价值毁灭
价值增 加
交换价值
mo t i o n ) . 但 是这 种 关注 于企 业 内部
优 化 与 重 组 的 战 略 忽 视 了来 自消 费 者 的个性 诉 求 和 忠诚 度 培 养 . 使 得 客 观 上 割 裂 了企 业 的 服 务 与 产
导逻 辑到服 务 主导逻 辑是 企 业必 须转 变的 经营思 想 . 笔 者从 服务 主 导逻 辑 的视 角分析 传 统制造
企 业应该 采取 的 营销 策略
关键 词 : 商品 主导逻 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 务 主导逻 辑 : 营销 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 F 4 2 5 文 献标识 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6. i s s n . 1 6 6 5 — 2 2 7 2 . 2 0 1 3 . 0 3 . 0 1 2
过 市 场 的 价值 交 换 . 商 品 转移 到 消
费者 的 手 中 . 通过 消 费 者 的使 用 该 商 品 满 足 自身 的某 种 需 求 从 而 销
毁 了该 商 品 的价值 ( 见图 1 ) 。在 这 个 转 移 过程 中 . 有 形 的 商 品 的物 权 转 移 是 主要 内容 . 产 品 的销 售 是 由 企业生产 “ 推动 的” 。 产 品 的研 发 、 设 计 由核 心 企 业 预测 市 场需 求 . 主 导 供 应 链 中 其 他 企 业 完 成 产 品 的 生产 . 而 服 务 环节 与 顾 企交 互 作 用 是一种 “ 辅助的” 、 “ 附 带 的 ”的 过 程 。在整 体 消 费 网络 中 , 消 费 者 处 在一 种被 动接 受 的层次 L a u t e r b O 1 3 " 1 对 应传 统 的 4 P提

产品逻辑 服务逻辑

产品逻辑 服务逻辑

产品逻辑服务逻辑
产品逻辑
1、指的是一个产品对所支撑的业务过程的抽象,是一个产品从数据维度对功能模块的分割。

各模块接收的外部数据,维护的内部数据,
2、比如订单模块内部维护的:订单ID、订单状态、交易双方ID 即用户的索引值、订单时间、金额和该模块提供能的服务能力,该模块可提供各内部数据的查询服务。

服务逻辑:
1、主导逻辑是指注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其他供应和价值链协作者之间,在不断的互动过程中共同创造价值。

2、在服务主导逻辑范式下,顾客成为价值共创者,并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结果,企业不再把顾客简单视为营销对象,而是将顾客看作主控资源,顾客可以对企业营销过程、消费过程和交付过程作出贡献。

服务主导逻辑(S-D Logic)评说

服务主导逻辑(S-D Logic)评说

服务主导逻辑(S-D Logic)评说
杨衍江
【期刊名称】《肇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3)6
【摘要】服务主导逻辑思想强调或再次重申了消费者(顾客)在网路经济时代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运用价值共创观点从另一个视角指出了价值实现过程中顾客可能对价值实现程度的深刻影响,阐述了操作性资源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主张企业在学习中成长等许多对于管理实践颇具指导作用的观点。

服务主导逻辑思想中也存在着概念运用不够严谨和对传统学术观点的一些误解。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杨衍江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相关文献】
1.商品主导逻辑与服务主导逻辑对比研究——基于顾客价值
2.国外顾客抱怨模型研究述评——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
3.产品服务供应链研究: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
4.从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能力重构视角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5.技术创新在经济交换逻辑演进中的作用——基于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的演进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价值共创研究述评:内涵、演进与形成机制

价值共创研究述评:内涵、演进与形成机制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6, 5(1), 1-10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6 in Hans. /journal/ssem/10.12677/ssem.2016.51001A Critical Review on Value Co-Creation:Connotations, Evolution and MechanismsYazhong Yuan, Guanjing Hu*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Received: Dec. 15th, 2015; accepted: Jan. 9th, 2016; published: Jan. 12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s a new pattern of value creation, value co-cre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been carrying on it from many perspectives. From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re, however, the concept of value co-creation is still vague, the research content is complex and the definition is not clear, its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have not yet formed a general consensu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connotation of value co-creation is explained first, and its status and function from three types of dominant logic are combed. Second, three types of research para-digms on value co-creation are analysed comparatively,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value co-creation is presented. Finally, we propose th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y summari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KeywordsValue Co-Creation, Goods-Dominant Logic, Service-Dominant Logic, Customer-Dominant Logic,Formation Mechanisms价值共创研究述评:内涵、演进与形成机制袁亚忠,胡观景*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广州*通讯作者。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刘林青,雷昊,谭力文2010-11-24摘要:苹果公司向顾客提供的究竟是商品还是服务?将商品与服务明确区分在工经济时代是比较容易的,背后体现的是商品主导逻辑;但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种区分变得相当困难。

越来越多的公司像苹果公司那样提供的既不是纯商品也不是纯务,而是将两者组合的“解决方案”。

新的基于使用价值的服务主导逻辑正在兴起并逐渐代传统的基于交换价值的商品主导逻辑,用来指导企业的战略和行动。

[关键词]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关键词:苹果公司,商品主导,服务主导,解决方案--以苹果公司为例一、引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目前看法不一,众多版本背后的一个讨论焦点是制造与服务之争。

一方观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为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互为支撑;进而引申出既要发展制造业领域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发展服务业领域里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另一方观点则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既应包括诸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又应有以电信业、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

双方争论背后隐含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出可以明确地区分为商品(Goods)或服务(Services)。

这种商品和服务的区分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比较容易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区分却变得相当困难,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产业而言。

同样是服装产业,在中国比比皆是传统的服装制造工厂,而在美国则几乎没有工厂的身影,看到的则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从事设计、营销和配送等“服务活动”。

长期立足于通讯设备制造的华为公司,在海外的主要收入来源却是向客户提供工程总承包这种“服务”。

刚刚推出iphone4手机的苹果公司向顾客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如果是产品,公司愿做售价仅199美元远不及成本的赔本买卖吗?如果提供的是服务,为何又让乔布斯亲自上阵推销新一代的手机?实际上,明确区分商品与服务的背后体现的是商品主导逻辑(GoodDominantLogic),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的假设和模型基础上。

服务主导逻辑产生原因、核心观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服务主导逻辑产生原因、核心观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服务主导逻辑产生原因、核心观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 Dominant Logic, SDL)的产生原因、核心观点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服务主导逻辑,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视角,已经在营销、管理、战略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首先将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详细探讨其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原因,进一步阐述其核心观点和理论框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推动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主导逻辑的发展历程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 Dominant Logic, SDL)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开始注意到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区别,并开始探讨服务经济的新特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服务主导逻辑也逐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服务主导逻辑的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关注服务的特性和本质,强调服务与产品的不同,并开始提出服务主导逻辑的初步框架。

他们指出,服务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这种过程涉及到提供者、接收者和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互动和共创的过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服务主导逻辑逐渐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学者们开始探讨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包括价值共创、服务主导的市场逻辑等。

他们认为,服务不仅仅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更是一种价值的共创过程,消费者在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服务提供者共同创造价值。

近年来,服务主导逻辑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学者们开始关注数字化和服务化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影响,探讨如何在新的经济形态下应用和发展服务主导逻辑。

他们提出,数字化和服务化使得服务的提供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服务主导逻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持续壮大,服务主导逻辑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服务主导逻辑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

服务主导逻辑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

第33卷第2期2021年4月研究与发展管理R&D MANAGEMENT Vol.33No.2Apr.2021服务主导逻辑: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简兆权,秦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510641)摘要:服务主导逻辑经过多年的演化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基础重建式的理论体系。

为了服务主导逻辑的研究不偏离其作为“超越逻辑”的初衷,本文结合“what it is not ”表述方法,对服务主导逻辑理论体系中所包含的核心概念进行思辨,归纳出“服务”认识狭隘化、“价值”理解片面化两类偏离初衷的原因。

本文完善了以参与者、资源、服务、价值、制度5个核心概念为骨架的服务主导逻辑理论框架。

为了促进服务主导逻辑的相关研究从“定性分析”阶段迈向“定量分析”阶段,本文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11个基本前提,提出了服务主导逻辑基础模型,阐释基本原理,明确计量思路,为服务主导逻辑的进一步演化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服务主导逻辑;商品主导逻辑;核心概念;使用价值;基础模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 -dominant logic ,S -D logic )是当今服务管理学界高度关注的新思维。

虽然“服务主导逻辑”这个名词在2004年才正式进入学者们的视线[1],但是其真正含义始终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无形”作用。

从2004年至今,服务主导逻辑经过演化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基础重建式的理论体系。

形成该理论体系所经历的阶段包括:①提出服务主导逻辑概念[1];②讨论和阐释关于服务主导逻辑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扩展理论[2-4];③关于服务主导逻辑的讨论进入深水区,研究越来越重视概念本身及其之间的哲学关系[5-7];④增加制度概念,进而完善基本前提,开始提炼出公理[8-11]。

随着服务主导逻辑的不断演化和发展,VARGO 和LUSCH [1-2,9]以及其他很多学者在认识和理解核心概念及其适用范围和语言表述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

服务主导逻辑MBA2015

服务主导逻辑MBA2015

Vargo S L, Lusch ,2004,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8
营销观念的演进
-1950 Matter in Motion To Market
Management of Customers & Markets
1950-2010 Market To
市场(Market)
管理营销组合 (Manage Marketing Mix)
什么是服务主导逻辑(S-D Logic)
商品主导逻辑与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服务 (Service) 价值 (Value) 系统 (System)
商品主导逻辑
商品和服务(Goods 和 Services) 交易(Transaction) 价值增资(Value-added) 交换价值(Value-in-Exchange) 价格(Price) 供应链(Supply Chain)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6
篇数 18 17 15 13 12 12 10 10 9 8 7 6 6 5 5 5 4
比例 7.56% 7.14% 6.30% 5.46% 5.04% 5.04% 4.20% 4.20% 3.78% 3.36% 2.94% 2.52% 2.52% 2.10% 2.10% 2.10% 1.68%
思想学派发展史及其对营销理论的影响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和体验(Servicing 和 Experiencing) 关系和合作(Relationships & Collaboration) 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 情境价值(Value-in-Context)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ng) 价值创造网络(Value-creation Network) 对 称 的 信 息 流 ( Symmetric Information Flows)

平台型企业演进史:阶段与路径、挑战与应对

平台型企业演进史:阶段与路径、挑战与应对

平台型企业演进史:阶段与路径、挑战与应对刘书博: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加鹏: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55平台型企业的“新玩法”与传统企业相比,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在价值创造主体和价值创造逻辑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价值创造主体由单一的线性价值链向复杂非线性的价值网转变。

平台型企业具有多个价值创造主体,如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其他资源方,这些主体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形成了复杂的价值网络。

平台能够向不同的主体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整合主体之间的资源和关系,将供需双方进行匹配、促成交易,从而创造价值。

例如,我们在平台买一本书,并不是像线下书店一样交钱拿书,而是平台将我们和书店进行匹配,此外平台还为交易的达成匹配支付服务方、物流方和保险方(如运费险)等。

价值创造逻辑由“产品主导逻辑”变为“服务主导逻辑”,甚至朝着“服务生态系统逻辑”演化。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平台企业在资源调配方面突破了物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完成跨区域资源的协同整合。

此外,平台型企业能够动态分析供给和需求数据,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松散耦合的平台网络同时向多个价值创造主体进行差异化赋能。

同时,平台型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动态匹配供需数据,快速应对环境波动,大幅提高了组织韧性。

例如,网约车平台企业实时监测用户下单信息,当某个区域、时段的订单量快速增加时,平台一方面会调集更多车辆满足该区域、时段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调整价格的方式应对用户需求变化。

平台型企业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平台型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快速演化,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兴起。

亚马逊和易趣(eBay)是早期的线上平台,它们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交易市场。

平台型企业常采用双边市场战略平衡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创造双方互动的价值,包括吸引优质的商家和消费者,提高平台的信誉和口碑,促进平台上的交易和互动。

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服务主导逻辑是一种通过以顾客为中心的方式来构建和发展业务的理念和战略。

在服务主导逻辑中,企业将顾客需求和价值视为最重要的驱动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

服务主导逻辑认为,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而是更加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创造卓越的顾客体验。

企业应该将服务作为核心战略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通过服务主导逻辑,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建立与顾客的紧密联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企业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创新,以及与顾客的互动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并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

服务主导逻辑在现代市场中愈发重要,特别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

顾客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企业能够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解决方案。

服务主导逻辑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精准营销,提高销售量和顾客满意度。

本文将从定义服务主导逻辑开始,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通过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全面分析,我们将总结出其核心观点,并探讨对企业的启示。

最后,我们将展望服务主导逻辑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阐述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这一部分中,将对服务主导逻辑进行简要介绍,概述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将详细讨论服务主导逻辑的定义、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在2.1节中,将给出对服务主导逻辑的定义,明确其含义和内涵。

在2.2节中,将探讨服务主导逻辑的重要性,解释为何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并给出实例进行支撑。

在2.3节中,将深入探讨服务主导逻辑的实施方法,包括如何在企业中建立和推行服务主导逻辑,以及具体的步骤和策略。

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本文所阐述的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

在3.1节中,将对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并强调它对企业的意义和作用。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逻辑下重工制造企业价值共创模式研究1 绪论1.1 研究背景由于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重工业产品的收益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顾客需求变得复杂多样,顾客对产品的关注范围已经超越了诸如外观、质量等本身属性。

为了应对复杂变化的商业环境,迫使重工制造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发掘除产品优势以外的获利空间。

重工制造企业应将关注焦点转移到服务领域,将制造和服务并重发展,并将服务看成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外许多的优秀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企业,从制造产品逐渐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最终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成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成为这些制造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Vargo和Lusch发表的关于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的论文引发了国际范围内对服务问题的讨论,Vargo和Lusch认为顾客是价值的合作创造者。

学者们普遍认为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和一种市场提供物,还是一种价值创造。

顾客价值内生于产品,发生在产品的制造过程,即交换价值。

传统的价值创造是公司在企业内部创造价值,然后在市场上与顾客进行价值交换。

现在,价值必须有由公司与顾客联合起来创造,顾客参与到公司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等环节中。

在传统系统内,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完全由公司决定,公司是通过推断来决定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价值。

在传统的系统里,顾客这一角色与价值创造几乎毫无关系,顾客只是被动地交换产品使用价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管理者已经找到了一些办法,切割出部分工作,交给公司的顾客来完成,共同参与价值创造,同时与公司分享共创价值的增值。

根据Prahalad的观点,与价值共同创造变化趋势相关联的是,过去的以企业或产品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观正在转变为以经验为中心的共同创造价值观。

允许每一名顾客与公司合作、分享经验、价值共同创造,实现高质量的交互融合,正是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源泉的关键。

产品虽为人造,但随之创造出来的还有一种给顾客独特的体验。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主导逻辑

服务主导逻辑服务逻辑下重工制造企业价值共创模式研究1绪论1.1研究背景由于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重工业产品的收益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顾客需求变得复杂多样,顾客对产品的关注范围已经超越了诸如外观、质量等本身属性。

为了应对复杂变化的商业环境,迫使重工制造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发掘除产品优势以外的获利空间。

重工制造企业应将关注焦点转移到服务领域,将制造和服务并重发展,并将服务看成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外许多的优秀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企业,从制造产品逐渐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最终成为产品和服务的成套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成为这些制造企业的利润增长点。

Vargo和Lusch发表的关于服务主导逻辑 (service-dominant )的论文引发了国际范围内对服务问题的讨论,Vargo和Lusch认为顾客是价值的合作创造者。

学者们普遍认为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活动和一种市场提供物,还是一种价值创造。

顾客价值内生于产品,发生在产品的制造过程,即交换价值。

传统的价值创造是公司在企业内部创造价值,然后在市场上与顾客进行价值交换。

现在,价值必须有由公司与顾客联合起来创造,顾客参与到公司的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等环节中。

在传统系统内,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完全由公司决定,公司是通过推断来决定顾客需要什么样的价值。

在传统的系统里,顾客这一角色与价值创造几乎毫无关系,顾客只是被动地交换产品使用价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管理者已经找到了一些办法,切割出部分工作,交给公司的顾客来完成,共同参与价值创造,同时与公司分享共创价值的增值。

根据Prahalad的观点,与价值共同创造变化趋势相关联的是,过去的以企业或产品为中心的价值创造观正在转变为以经验为中心的共同创造价值观。

允许每一名顾客与公司合作、分享经验、价值共同创造,实现高质量的交互融合,正是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新源泉的关键。

产品虽为人造,但随之创造出来的还有一种给顾客独特的体验。

从“授人以渔”到“授人以鱼”:杭氧的服务化转型之路

从“授人以渔”到“授人以鱼”:杭氧的服务化转型之路

从“授人以渔”到“授人以鱼”:杭氧的服务化转型之路李靖华刘树龙汪加林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述授人以物不如授之以方法的道理。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在实践界出现了“授人以渔,不如授人鱼”的相悖现象。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氧)是我国第一台国产制氧机(又称为空分设备)的研制者,是我国空分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

杭氧积极探索发展道路,从向用户销售制氧机转变为为用户提供制气服务,实现了从授人以渔到授人以鱼的服务化转型。

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杭氧的技术研发起步于1953年对前苏联产制氧车仿制。

初代杭氧人通过攻坚克难,于1956年试车成功,填补了我国制氧机生产的空白。

制氧机是大型成套设备,技术十分复杂,在1978年,当时全国所有1,000m3/h以上的国产空分设备因产量达不到要求、技术水平低和成套性差的共性问题,陷入了“信任危机”,用户纷纷要求从国外进口。

为此,杭氧一方面以本溪钢铁厂10,000m3/h空分设备为试点,进行技术改造,使多数设备达到性能指标;另一方面,提出行业规划设想:行业各厂组建联合体,加强技术合作,提高成套水平和能力。

表1杭氧技术研发大事记然而从前苏联引进的空分设备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前沿技术水平。

1978年,杭氧与德国林德公司(以制氧机发明人卡尔·林德教授命名)达成合作,引进林德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并在消化吸收中不断自主创新。

1979年,杭氧向林德公司出口自行设计研制的板翅式翅片冲床技术及设备,实现了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工业专有技术。

2012-2017年,在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上,杭氧与林德公司同台竞技,各负责六套100,000m3/h空分成套设备的研制安装工作。

2018年,杭氧为神华宁煤提供的大型空分设备在央视《大国重器》精彩亮相。

随后,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联合鉴定,杭氧的空分设备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從产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在信息经济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下,产品与服务的关系已变得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甚至很难分辨企业向市场提供的究竟是商品还是服务。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

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交互设计已经成为当今产品和服务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交互设计的演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各类交互提供了更加直观、高效、个性化的体验。

本文将通过分析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转变对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在早期,交互设计主要基于物理逻辑进行。

物理逻辑强调的是一种直观的、基于物质世界的交互方式,注重的是用户与物品的物理属性之间的交互。

例如,按钮、滑块、触摸屏等物理控件的设计,以及鼠标、键盘等输入设备的应用,都是基于物理逻辑的交互设计。

这种设计思路使人们能够通过直接操作物理控件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物理逻辑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交互需求。

在此背景下,行为逻辑逐渐成为交互设计的核心指导原则。

行为逻辑强调的是一种基于人类行为的交互方式,的是用户在完成任务时的行为特点、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

它不仅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方式,还产品如何影响和优化用户的行为。

与物理逻辑相比,行为逻辑更加强调认知负荷、同步、约束等核心原则和方法。

认知负荷是指在设计交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认知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降低用户在交互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同步则是指在多用户或多设备之间实现协同工作时,需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一致性。

约束则是指在交互设计中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限制,以引导用户按照预定路径完成任务。

以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为例,该系统的交互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逻辑。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界面布局、简化操作步骤、提供可视化反馈等方式,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

同时,需要实现各设备之间的实时同步,以便用户能够随时了解家庭环境的各项信息。

还需要设定一定的行为约束,如只有在授权用户在场时才能进行操作,以保障家庭安全。

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的转变,反映了交互设计不断进化和发展的历程。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一、商品主导逻辑的特征传统上,商品主导逻辑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一种物质商品的逻辑思维方式。

在这种逻辑下,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环节是企业运营的关键。

企业通过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质量和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苹果公司就是通过其创新的产品和强大的营销策略成功地实践了商品主导逻辑。

苹果公司以其知名的iPhone、iPad、Mac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一直是苹果公司所注重的关键点。

同时,苹果公司也注重对产品的销售和宣传。

其以简洁、时尚的设计和独特的用户界面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近年来,随着各个行业的日益竞争激烈,商品主导逻辑的优势逐渐消失。

二、服务主导逻辑的兴起服务主导逻辑是指企业将服务提供和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服务的创新和提升来实现差异化竞争。

在这种逻辑下,企业不仅仅提供物质商品,更注重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作为一个以创新闻名的公司,苹果逐渐意识到物质商品本身的竞争优势日渐式微,开始积极转型服务主导逻辑。

三、苹果公司的服务主导转型1.个性化定制服务苹果通过推出iCloud、iTunes Match等服务,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这些服务不仅提供数据的备份和存储,还能够将数据同步到各个苹果设备中,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云服务实现跨设备的体验,并随时随地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和文件。

2.软件更新和技术支持在早期,苹果公司推出了操作系统的升级和软件更新,不仅改进了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还解决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此外,苹果还提供了全天候的在线和电话技术支持,帮助用户解决遇到的问题。

这些服务的提供进一步增强了用户的忠诚度并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零售店和售后服务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众多的零售店,为用户提供了产品的展示、试用和购买的场所。

揭密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

揭密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

揭密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摘要: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而苹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在IT行业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创新了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那么本文就是从“商业模式创新”这个角度去解读了“苹果”这个伟大的公司,且在此基础了揭示了苹果公司模式创新的内在逻辑,为我们更好地读懂苹果公司的成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键词:苹果公司乔布斯商业模式一、商业模式马克•约翰逊、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和孔翰宁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如何重塑商业模式》一文中,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如下:商业模式就是如何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的系统。

并指出商业模式是由客户价值主张、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四个紧密相关的要素构成。

看来商业模式注重强调企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且包含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那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理论界可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是企业毕竟是以赢利为根本目标,所以商业模式是一种赚钱的商业逻辑这种说法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大,那么问题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源泉在于哪?什么是赚钱的核心竞争优势,据相关文献考证,在于企业对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有效整合,具体而言就是对价值链活动或价值结点,以及对价值链上活动所涉及的全体利益方之间关系的有效整合,最终提高公司在为顾客提供价值方面的能力。

二、苹果公司的成长史基于个人电脑开始赢得电脑市场上更多份额的商业背景下,于1976年3月,沃兹尼克和乔布兹合伙创建了苹果公司。

为了占有市场更大份额,公司在市场销售渠道、资金和策略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在市场方面,他们找到固定的公司为苹果公司作广告,维持多年,且一直事后付款;在资金方面,使用风险投资人的资金,大型金融企业对新鲜技术的内在保守主义为小型创业企业开辟了巨大的新机遇,这些企业开始之初就创造了新的系统。

而苹果公司正是在个人电脑领域给风险投资机构信心。

1980 年,苹果公司第一次公开招股上市,集资上亿美元;在销售渠道和策略方面,苹果公司与多个独立零售店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供应链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刘林青,雷昊,谭力文2010-11-24摘要:苹果公司向顾客提供的究竟是商品还是服务?将商品与服务明确区分在工经济时代是比较容易的,背后体现的是商品主导逻辑;但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种区分变得相当困难。

越来越多的公司像苹果公司那样提供的既不是纯商品也不是纯务,而是将两者组合的“解决方案”。

新的基于使用价值的服务主导逻辑正在兴起并逐渐代传统的基于交换价值的商品主导逻辑,用来指导企业的战略和行动。

[关键词]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关键词:苹果公司,商品主导,服务主导,解决方案--以苹果公司为例一、引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目前看法不一,众多版本背后的一个讨论焦点是制造与服务之争。

一方观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为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互为支撑;进而引申出既要发展制造业领域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发展服务业领域里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

另一方观点则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既应包括诸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又应有以电信业、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

双方争论背后隐含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产出可以明确地区分为商品(Goods)或服务(Services)。

这种商品和服务的区分在工业经济时代是比较容易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区分却变得相当困难,无论是对企业而言还是对产业而言。

同样是服装产业,在中国比比皆是传统的服装制造工厂,而在美国则几乎没有工厂的身影,看到的则是耐克和阿迪达斯从事设计、营销和配送等“服务活动”。

长期立足于通讯设备制造的华为公司,在海外的主要收入来源却是向客户提供工程总承包这种“服务”。

刚刚推出iphone4手机的苹果公司向顾客提供的是商品还是服务?如果是产品,公司愿做售价仅199美元远不及成本的赔本买卖吗?如果提供的是服务,为何又让乔布斯亲自上阵推销新一代的手机?实际上,明确区分商品与服务的背后体现的是商品主导逻辑(GoodDominantLogic),是建立在工业经济的假设和模型基础上。

因能源应用上的技术性突破而产生的工业革命,使工厂系统成为经济世界的基本单元,也使得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基本理念深入到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区别商品与服务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但在新经济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像华为和苹果公司那样提供的既不是纯商品也不是纯服务,而是将两者结合以“解决方案”(Solutions)的方式提供给顾客(Hilletal.,2002)。

此时,区分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用新的服务主导逻辑(ServiceDominantLogic)取代传统商品主导逻辑来理解经济交换和价值创造,指导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产业的培育(VargoandLusch,2004)。

二、交换价值、价值链与商品主导逻辑商品主导逻辑扎根于新古典经济学,又可标签为“新古典经济传统”(Hunt,2000)、“制造逻辑”(Normann,2001)。

经济交换是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价值创造是经济交换的中心目标和核心过程。

对价值的讨论可以追溯很远,亚里士多德最先区别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但接下来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更多地强调经济交换的使用价值,认为交换的基础扎根于消费者的需要。

在创造经济学和研究市场交换过程中,亚当·斯密再次引发了对价值和价值创造的讨论(亚当·斯密,1981)。

亚当·斯密承认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很快放弃使用价值而将焦点转向交换价值。

因为他认为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一切商品的价值通常不是按劳动估定的;以一种商品所能购买的另一种商品来估算其交换价值,比以商品所能购买的劳动量来估定其交换价值,较为自然。

亚当·斯密聚焦名义价值和有形交换实际上是对过去广泛接受的使用价值的背离。

虽然亚当·斯密后来被认为是经济思想之父,但这不是他当时的目标所在。

他的目标是整合和拓展先前已有的观点,构建国家财富创造的规范经济学模型。

因此,亚当·斯密实际上并没有关注交易的所有过程和目的,而是仅仅关注该时期对英国财富有贡献的那一部分。

由于国际旅行的限制和通讯技术的缺乏,国家财富的主要资源是通过剩余有形商品的生产和出口,这也契合了前面对交换价值的关注。

对斯密而言,国家财富的关键推动者是那些“生产性”(Productive)的活动,即创造那些可以出口交换的、剩余有形产出的活动;其他活动(如仆人的工作)虽然对个人和国家的幸福是必要的和有用的,但按有形和出口标准而言是非生产性的(No-productive),因而不是关注的重点。

接下来,Say(1821)提出修正效用概念,被看做事物的一种嵌入属性。

这样使用价值对交换价值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因为使用价值已经被转化为有交换价值代表的一种嵌入属性。

这种修订的效用概念标志着经济哲学向基于牛顿主义传统的经济科学转变。

产品嵌入效用,并用价格来代表,成为边际效用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由此,商品主导逻辑也就成为所有商业相关学科的主导范式,包括管理、营销、生产、信息技术等。

今天众所周知的股份公司是工业时代早期的发明,但最成功的商业机构当属那些汽车制造企业(Normann,2001)。

正如“汽车改变整个世界”那样,汽车制造企业是这一时代的“发动机”(PrimeMovers),他们不仅设定其他企业必须遵守的规则;而且他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这个商业风景。

总而言之,整个工业时代的特点可以用福特主义的隐喻来概括,汽车装配线也被认为是主导20世纪管理概念的拱心石(Remirez,1999)。

这也就不奇怪将产业价值生产用“价值链”术语来概念化。

传统的价值链主要用来描述发生在一个企业里的所有价值增值活动,即将一项产品或服务从提出概念与设计,经过不同阶段的加工,制成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直到消费者使用后的最终处置的整个过程(Porter,1985)。

现在的价值链概念越来越向产业层面拓展,又称产业价值链,指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或服务所需的一系列跨越企业边界的价值增值活动(李海舰,魏恒,2007);不仅如此,当这些跨企业边界价值增值活动超越国家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时,就演变成了全球价值链。

如图1所示,在价值链的隐喻下,原料在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移动着,价值创造不仅仅是前后相继的,而且隐含着价值是“增值”的,这也是商品主导逻辑的核心所在(Normann,2001)。

该逻辑“分”的特征非常明显,具体如下:图1:商品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创造1.在商品主导逻辑下商品处于中心位置,而服务被认为是“次优”产出在亚当·斯密等的影响下,新古典经济学对价值的关注从中世纪哲学家的使用价值转向交换价值上,交换的标的--单位产出(UnitofOutput)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出于对国家财富源泉的考虑,这种单位产出应该是“生产性的”,是有形的,生产过程中没有顾客介入,标准化的,可以被储存直至销售。

而其他的非生产性产出虽然对个人和国家的幸福是必要的和有用的,但不能对国家财富积累产生贡献。

随着历史的推移,“生产性产出”和“非生产性产出”的区别被转变为今天的“商品对服务”的区别(Vargo,Lush,2004)。

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里,“生产性”商品自然处于中心位置,而“非生产性”的服务则被定义为不是商品的产出,并具有如下特征:无形性(Intangibil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不可分离性(Inseprablity)和不可存储性(Perishabilty),简称服务的IIHP特性(Zeithamletal.,1985)。

这种将服务作为商品残余的定义实际上是将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且是一种次优或低等商品。

目前大部分国家对经济分类经常使用的三部门模型充分反映了上述特点。

三部门模型是20世纪30-40年代由Fisher(1935)等人发展起来的,基本思路是: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将产业制造品从自然抽取物中区别出来作为第二产业,最后将既不属于自然抽取物也不符合产业制造品的就被扔到“第三产业”中。

这个现在通常被看做是“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2.在商品主导逻辑下企业作为价值创造者成为主角,而顾客是价值的毁灭者在新古典经济世界里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工业革命诞生的现代企业正是分工化的劳动者的集合,也自然成为整个经济生活的主角。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关键性资源的重心从自然资源、谈判优先权和地理位置转移到对生产技术和支撑它的资本的掌握;手工生产转变为以标准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Normann,2001)。

牛顿思维范式下,通过生产过程使产品的某些属性增加或扩大,劳动也转为某种顾客需要的“效用”嵌入到商品上,实现了价值的增值。

在那个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税务系统(如增值税)充分反映了这一点(Ramirez,1999)。

以汽车为例,一个制造企业用金属、塑料、橡胶和其他配件构造一个汽车。

这些材料的原始形式如金属和其他元件是不能用作运输的,但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将原始材料转化为顾客需要的一些效用(用作运输)而将价值嵌入到汽车上。

因此,在商品主导逻辑下只有企业才是价值的创造者,而价值是企业以商品的形式创造的。

当然这种有价值的商品必须拿到市场去交换以实现价值从生产者到顾客的传递;与此同时,价值也通过公平交换而被衡量,即等于购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orter,1985)。

因此,在商品主导逻辑下,最终顾客与企业有着明显区别,是整个价值链系统制造出来的商品的接收者,位于价值创造活动之外(如图1所示)。

不仅如此,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还是将它称做消费者(Consumer)。

根据剑桥简明词典,中古英语中的“Consume”源自拉丁文的“Consumere”,意思有杀死、毁坏;浪费和挥霍;用光,特别指吃光和喝光;占用,花费和浪费时间(Ramirez,1999)。

因此,商品主导逻辑下顾客更被看做是价值的毁灭者和消费者。

换言之,原材料经过价值链被逐渐生产成商品的过程中,价值在不断增加;但是在通过市场交换商品转移到顾客手中后,顾客却在使用商品满足其某种需要的过程中销毁价值。

从这种意义上讲,最终顾客是无法对国民财富增长做出贡献的,因此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是盈余的有形资源和商品(Vargo,Lusch,2004)。

三、使用价值、价值共创与服务主导逻辑如上所述,在商品主导逻辑的经济世界里,商品处于主导地位而服务是从属的。

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那些既不属于制造业也不属于农业、通常被称之为服务的部门提供的就业超过了制造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