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大分子蛋白质含量较少的场所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②和④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肺炎患者可能由于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B.CO 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故人应摄入碱性食物以维持血浆pHD.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下列关于人的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B.其中含有蛋白质、DNA等物质C.其细胞核又叫细胞体D.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需多个神经元参与4.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有很多,下列不属于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的是()A.支持和保护神经元B.营养和修复神经元C.产生神经纤维D.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5.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阻断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变化影响更大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自主神经系统6.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
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缺氧25min内,神经细胞的K +外流受到抑制B.缺氧处理20min后,细胞内外电位差逐渐变小C.缺氧时细胞内ATP逐渐减少,影响跨膜转运离子,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改变D.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7.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c为刺激部位,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高中生物必修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讲解及巩固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B.③中二氧化碳浓度常低于②
C.①可以与②④进行相互转化
D.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4.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5.(2015 江苏高考)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要点诠释】 (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血液并不全是细胞外液。血浆(液体成分)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血浆蛋白等。血细胞(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 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 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 进入血管成为血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3)内环境【高清课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7:53~15:17
【答案】B
【解析】体液中的缓冲成分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这样,当体液中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
多的时候,缓冲体系都要发挥作用,把溶液调至中性,维持体液酸碱度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A、C、D 三个选
项也说明了无机盐的功能,但不是对题干中既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又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的解释。
【变式二】
1
内环境是细胞内液。因此内环境是相对人体外界环境而言的,相对于细胞来说是外环境。但人的呼吸道、肺泡腔、 消化道、泪腺、输卵管、输尿管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气体或液体都应视为外部环境。也就是说体内的 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的液体。
(3)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 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课时作业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
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
A项,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正确;B项,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正确;C项,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确;D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错误。
答案:D2.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淋巴B.血浆和组织液C.淋巴和组织液D.细胞内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组织细胞在内环境中的分布。
毛细血管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其管壁细胞内侧接触的内环境是血浆,外侧接触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项错的原因是细胞赖以生活的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不是细胞内液。
答案:B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A4.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与呼吸道交换气体只需通过毛细血管壁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气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解析:血浆与呼吸道交换气体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等大分子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内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这一过程还需机体一些系统、器官协助完成。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1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液①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 2等物质B .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 .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 的剧烈变化D .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 .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3.2012年11月18日,广州举行了首届马拉松赛,如图为比赛的选手。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 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 .降低、CO 2、Na 2CO 3B .降低、乳酸、NaHCO 3C .升高、CO 2、H 2CO 3D .升高、乳酸、NaHCO 3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5.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如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A.①→②B.③→④C.②→①D.④→③2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7.下图1表示信息在神经细胞中的传递规律,图2是图1中某结构的放大图。
对其中的认识有误的是( )A .结构①是树突,结构②也可能是树突的膜B .结构④中所含物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 .X 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后,出现Na +内流D .结构③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8.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 .糖尿病多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 .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 .糖尿病病人的尿多,是因为糖尿病病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低9.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专题三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化问题及穿膜计算
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换的原因及物质进出细胞途径及穿膜计算问题答题必备:一.物质交换过程中物质含量变换的原因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细血管动1.一般的组织器官中(除肺和消化器官外)O2脉端的含量大于静脉端的含量;而代谢废物(如CO等)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含量小于静脉端的2含量。
2.肺.3.小肠4.尿素二.物质进出细胞途径及穿膜计算问题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都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这些结构时要穿过2层细胞膜。
(注:不考虑物质通过细胞间隙进出的情况)(1)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要经过毛细血管壁,至少要穿越1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如图甲)。
(2)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穿越肺泡壁或小肠绒毛壁等(1层上皮细胞),还要穿越毛细血管壁(1层上皮细胞),即至少要穿越4层细胞膜,才能进入血浆中(如图乙)。
2.养料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所示。
(注:不考虑物质通过细胞间隙进出的情况)(1)养料(如葡萄糖)①转移途径:肠腔→小肠绒毛壁细胞→小肠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②相关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③穿膜层数:进出小肠绒毛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7层。
(2)02转移途径: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血液循环→组织处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②相关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③穿膜层数: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9层;若被利用,加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
(3)CO2①转移途径:组织细胞→组织液→组织处毛细血管→血液循环→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②相关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③穿膜层数:穿出线粒体(2层)+穿出组织细胞(1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9层。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液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A 【解析】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O2、CO2、胰岛素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答案】D 【解析】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B错误;唾液腺分泌唾液到口腔,口腔是外界环境,C错误。
4.(2021·湖北适应性考试)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且理化性质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A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是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故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加,D正确。
(完整版)内环境及稳态习题及答案
内环境及稳态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雪天室外作业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不断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皆存在于内环境中,通过参与特异性免疫维持内环境稳态D.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成分的稳定和理化性质的恒定即稳态,其稳态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会受到威胁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4.下列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是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有几项正确①淋巴细胞只存在于D中②葡糖糖分解只发生在C中③A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水肿④胰岛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A.1项 B.2项 C.3项 D.4项6.下列成分不是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有()①二氧化碳②胰液③乳酸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⑤血红蛋白⑥唾液淀粉酶⑦淀粉⑧原尿⑨脱氧核糖核酸⑩皮脂A.②④⑥⑦⑧⑩ B.②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②⑤⑥⑧⑨⑩ D.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7.下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为人体内的液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葡萄糖的转移途径是:④→③→②B.①中含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红蛋白C.反应“谷氨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丙氨酸”可发生在④中D.抗体主要在①合成8.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9.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肯定不是生物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A.H+、乳酸、乳酸钠、Ca2+、碳酸氢钠B.解旋酶、呼吸氧化酶、酪氨酸酶、ATP合成酶C.CO2、K+、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D.氨基酸、抗体、淋巴因子、肾上腺素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有几项()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3 B.4 C.5 D.61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的形成有许多器官、系统参与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12.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 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 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答案】C【解析】解: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组织液和淋巴中也有少量的抗体,C正确;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①处的液体会增加,D错误。
故选:C。
分析题图可知,①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是血浆。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分析题图货物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解:由于血浆的无机盐浓度是0.9%,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故选: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B. 含有尿素、激素等化学成分C. 组织液和淋巴可以相互渗透D. 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有影响【答案】C【解析】解:A、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A正确;B、尿素等物质由组织细胞经过细胞代谢后释放到组织液中,激素是由分泌细胞直接释放到体液中的,因此内环境中会有这些物质,B正确;C、组织液的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不能形成组织液,为单向的,C错误;D、血浆渗透压取决于其中的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D正确。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习题含答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A.泪液、尿液和组织液均属于细胞外液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蛋白质C.尿酸、氨基酸、胃液中的盐酸均可在细胞外液中找到D.淋巴回流形成血浆,所以二者的成分和含量完全相同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①抗体与抗原结合 ②消化道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⑦HIV 的增殖 ⑧甲状腺激素的运输A.①②④⑥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⑦⑧D.①④⑥⑧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内环境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相关体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过咸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B.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①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②③④等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人体在剧烈变化的外界环境中总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4.人体血浆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成分Na + K + Cl - Mg 2+ Fe 2+ 3HCO - 24HPO - 含量(%) 0.38 0.02 0.36 0.003 5 0.000 1 0.17 0.01A.血浆的渗透压低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B.3HCO -和24HPO -能维持人体血浆pH 相对稳定C.Na +、K +含量的相对稳定是兴奋产生和传导的基础D.Mg 2+和Fe 2+对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5.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戊、己6种体液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中的O2不可能来自戊B.甲中的代谢废物的浓度一定比乙高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D.丙中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少部分直接来自己细胞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质基质、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共同构成了内环境B. 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C.血液流经肝组织时,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的血糖浓度高于静脉端的血糖浓度D.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才会导致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8.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
专题0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消化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B .组织液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收回血浆C .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D【详解】A 、消化液在消化道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在体内的延伸,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 、组织液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吸收,进入血浆,B 错误;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 错误;D 、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会产生分泌物进入内环境,所以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正确。
故选D 。
2.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图中方框内应该是( )A .内环境B .大脑C .脊髓D .肌肉【答案】A【详解】A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运输氧气、养料和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等,A 正确;B 、大脑是高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错误;C 、脊髓是低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 错误;D 、肌肉中含有肌细胞,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错误。
故选A 。
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①红细胞、①血浆、①细胞内液、①组织液,据图推断下专题0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题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①的成分完全相同,都是一种盐溶液B.葡萄糖由①到达①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①中的氧气到达①至少经过4层膜D.①与①相比,①中含有蛋白质而①中不含蛋白质【答案】C【详解】A、①是血浆,①是组织液,①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A错误;B、葡糖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错误;C、红细胞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红细胞一层膜,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膜,出毛细血管细胞一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共四层膜,C正确;D、细胞内有相关的酶等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外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 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答案】D【详解】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在细胞发生,A错误;B、内环境中多于的H+主要通过缓冲物质结合,形成碳酸盐或磷酸盐以尿的形式排除,肺排出的代谢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B错误;C、Na+、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物质的,C错误;D、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 D正确。
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与解析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练习与解析旧人教选修一、选择题1.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A.组织液B.内环境C.血浆D.淋巴解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B2.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组织液D.血浆、消化道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如下图:同时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这一内容,如对水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液考虑不到,就会漏掉消化道这一来源。
答案:B3.体液是动物体内含有的液体,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根据内环境的定义可知,毛细血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血浆和组织液,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外的液体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C5.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解析:判断此题,首先要弄清楚内环境的概念;其次,要知道血液的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两部分,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细胞是血液的有形部分,浸浴在血浆中。
答案:D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恒温动物能较好地保持内环境的稳态B.变温动物的内环境不可能保持稳态C.高等动物体内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以维持内环境中酸碱度的稳态D.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答案:B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各自器官的协调来维持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维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答案:B8.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A.H2CO3/NaHCO3B.NaHCO3/Na2CO3C.HCl/NaOHD.HNO3/NaNO3解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本基础知识填空及参考答案(人教版)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直接从水中获得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
2.多细胞生物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内环境与细胞内液的转换1.概念:血浆细胞內液内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淋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体液,其中含量较多的是细胞内液,占到2/3 。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氧气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系统进入机体细胞;代谢废物(CO2、尿素等)主要通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系统排出体外。
(P8图)2.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3.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说明生命系统起源于原始海洋,血浆成分: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此外还有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为:前者蛋白质含量更高。
4.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取决与溶液浓度,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浓度越低渗透压越小。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 kPa ,与0.9%的NaCl等渗。
当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因为吸水过多而破裂,放在浓度较高的溶液中,会因为失水过多而死亡。
(2)pH:血浆pH为7.35-7.45,与HCO3- 、HPO42-等离子有关(3)温度:37℃左右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的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D错误。
答案:D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析:“水泡”实为组织水肿,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一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另一部分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
答案:D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A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5.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答案:C6.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年秋高二年级生物十二月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还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参与。
B. 内环境中的成分在不断更新,细胞参与了内环境中的成分更新。
C. A、B、C分别是肺、小肠等、肾,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
D. 图中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若血浆渗透压升高则会导致组织水肿,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可以缓解组织水肿。
2.如图为某器官局部结构模式图,A、B、C是三种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B、C三种成分间的物质内在联系为A B C。
B.人体中A、B、C三种成分总含量低于细胞内液的总含量。
C.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B、C的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D.常规体检对B中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是否正常。
3.为探究血浆是否有缓冲能力,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和0.1mol/L的NaOH溶液,同时用蒸馏水作为对照,结果如图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NaCl含量决定。
B. 血浆调节PH与缓冲物质有关需增设含缓冲液的实验组。
C.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液相比蛋白质含量低,成分相似。
D.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4.随着生理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分子水平的稳态;如基因表达的稳态、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A错。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错。
由内环境进入细胞的是营养物质和氧气,C对。
体内细胞不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内环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和识图能力。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答案】D【解析】人体的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故A正确。
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和尿素都可以存在血浆中,故B正确。
细胞外液中血浆和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能渗透到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故C正确。
小肠壁的肌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吸收葡萄糖,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的反馈调节B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测定内环境的成分可评估癌症的发病风险【答案】AD【解析】稳态需要机体的反馈调节,故A正确。
神经细胞静息时钾离子要外流,故B错误。
下丘脑能分泌激素,但产生感觉的是大脑皮层,故C错误。
测定内环境的成分可以评估癌症的发病风险,癌症时甲胎蛋白含量会增加,故D正确。
因此选A、D。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如图:b流向d,d流向a所以,a为血浆A错误。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微点专练 人教版
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 主要由A液、B液和C液组成 B.B液中一般不含有组织细胞的代谢终 产物 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 示为: D.体液主要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解析 图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中的 代谢废物进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浆,B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6.(2021·江苏徐州高二期中)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 B.尿毒症和在寒冷中的战栗都属于稳态失衡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D.当稳态遭到破坏,可能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减慢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的,A错误;尿毒症属于稳态失衡,而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增加了产 热量,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B错误;在正 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 内,C错误;当稳态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减慢,D正确。
微点专练(一) (时间:15分钟)
1.如图表示的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
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①②③④都属于体液 B.可以相互交换的液体是①和②、②和③ C.④中的液体可以来自① D.②、④的成分与①相似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都属于体液;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 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物质;④淋巴液来自②组织液,不能 来自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液与①血浆之间的组成成分相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8 人体的环境与稳态一、高考要求二、知识结构..三、考点分析本部分容主要包括生物体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以及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过程中的作用等。
重点容是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环境的媒介作用、环境的稳态及生理意义、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了解体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学习稳态生理意义的基础,这部分容比较抽象,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真正理解。
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开展分小组问题探讨、收集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建模等技能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体液的成分及各种细胞外液间的在联系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来辅助教学。
而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容的基础,这部分容可以通过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可以与其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
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容比较好理解,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容,则比较复杂,又是个难点,这部分容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模拟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帮助学生学习。
复习中,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容,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化验单上为什么每种成分都有一个变化围,从而初步认识环境的各种成分是动态变化的。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活动,进入对环境动态变化的探讨。
引导学生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尝试解释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四、典例解析例1.(04·)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环境是( )。
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环境。
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环境的组成,要求具体分析血细胞的环境。
属于应用层次。
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环境的组成,而且要知道血细胞的分布。
例2.(04·全国)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乳酸浓度下降是由于( )。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与Na2HP04反应生成H3PO4解析::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03,H2C03分解会产生水与CO2。
答案:A例3.(04·)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解析:人体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外的有三种: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的间隙,形成组织液。
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液与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
由此可以看出,细胞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D例4.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环境→体外解析: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A例5.(03·)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
A.汗腺B.肾C.大肠D.肺..解析:此题考察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同时能失去水分和无机盐的是A、B、C,而又以肾为最主要。
答案:B例6.(03·)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调节物都是由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围广泛解析:A、B、D容易做出判断,C有一定的迷惑性,它所描述的是激素调节的激素。
答案:B D例7.(05·)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降低新代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在人体皮肤、粘膜和脏中都有分布,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是皮下毛细血管扩,汗腺分泌大量汗液。
答案:C例8.(05·)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泡细胞共同的特征有()(多选)。
A. 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B. 细胞形成较多突起C. 具有分泌功能D. 线粒体较丰富解析]:A项错误,神经细胞是长寿细胞,胰腺细胞已经分化,它们都不会再分裂,胰腺腺细胞的分泌功能很明显,神经细胞也有此功能,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可分泌神经递质,。
[答案] B C D例9.(04·)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解析]在没有抗原刺激时,淋巴细胞由胸腺、骨髓的淋巴器官产生,有了抗原刺激,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分化的生理活动,产生抗体。
[答案] D例10.(0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解析:此题考查考察过敏反应的特点,过敏反应一般不会损伤组织,主要是B细胞分泌的抗体与过敏源发生特异性结合,过敏反应有全身性、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过敏反应。
答案:B例11.(03·)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病。
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亚型,现有多种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可能的原因是()(多选)。
A.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B.抗体在体存留的时间短C.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解析:当注射了疫苗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后,此抗体在体可停留较短的一段时间,抗原停留的时间长些。
免疫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当病毒(抗原)不是原来的类型或发生了变异后,第一次注射的疫苗刺激产生的抗体是不起作用的。
流感病毒是不会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的。
答案:A B C例12.(0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解析:产生抗体的是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致其死亡的是T细胞。
答案:B C随堂练习1.人体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2.直接参与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3.和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呼吸、神经、分泌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D.呼吸、运动、分泌、循环4.人体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5.下列说确的是(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体液6.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7.人体在剧烈运动以后,你预测血浆中的pH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 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C.图中0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环境.9.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是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则是对部分人起作用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10.T细胞和B细胞存在位置表达最完整的是()①淋巴结②脾③扁桃体④血液⑤淋巴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11.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用HLA表示B.常用AIDS表示C.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12.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1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14.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15.(03•)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由4条肽链构成,共有764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16.(04•)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A.胚胎干细胞B.造血干细胞C.胰腺细胞D.肌肉细胞17.(04•)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毛细血管扩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18. (05•)SARS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下列关于SARS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独立生活和复制B.DNA和RNA同时存在C.能在寄主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D.含有简单的细胞器19.(03•)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其依据是()A.B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B.B淋巴细胞只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才能产生抗体C.骨随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D.骨髓瘤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20.(04•)下列属于人体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是()(多选)A. 干扰素B.抗原 C. 白细胞介素D.抗体21.下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人体环境是指;环境指图中的标号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