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思路共28页文档
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
区域协同背景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思路研究刘亮【摘要】科技创新已逐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众多企业通过合作实现技术革新,从竞争走向竞合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区域协同合作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需要在当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和协同发展的力度.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现状、形势和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目前在科技创新合作和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从总体思路、功能定位、保障机制和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和解决思路.【期刊名称】《上海经济》【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7页(P75-81)【关键词】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创新协同;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思路【作者】刘亮【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 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目前,科学技术正成为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日趋融合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
而我国也正面临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随着我国逐渐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以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
由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众多企业通过合作实现技术革新,从竞争走向竞合,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优化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科技创新要素最集中、区域协同合作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需要在当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借助自身的科技创新集群优势、产业链整合优势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优势,在国内的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中率先突破,形成垂范。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7.19•【字号】教办科技〔2024〕231号•【施行日期】2024.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申报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通知教办科技〔2024〕231号各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教科技〔2020〕203号)精神,为做好2025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创新团队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请条件和领域1.申请的创新团队须符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九条、第十条和第十一条所列各项基本条件,团队成员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
对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2.申请的团队带头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申请的团队带头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受聘副高级(含)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
4.现任校级领导干部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承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专项未结项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申报;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建设期内的团队骨干成员(团队成员排名前5者),不得作为团队带头人和研究骨干申报。
5.申请团队原则上应是学校校级创新团队且学校能够支持建设经费,并注重与团队所在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相结合。
6. 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推进校企研发中心建设,本计划优先支持依托校企研发中心建设的科研团队。
7.按照如下10个领域归口申报:数理、化学化工、农业生物、能源、信息、人口健康、资源环境、材料、先进制造、管理。
重点支持围绕我省培育的“7+28+N”产业链群,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总7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校科〔2012〕9号关于印发《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的通知学校各单位:《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已于6月25日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2太原理工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实施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参照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组织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工作的通知》,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推荐申报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评审认定的核心与重点内容。
结合我省实际和我校实情,为做好“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组长:张文栋常务副组长:郭敏泰副组长:许并社、吕明、李晋平、梁丽萍成员:校长办公室、计财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国资处、国际合作处、招生与就业处、211办、产业管理办公室、校友办公室等部门负责3人,各相关院、所、中心负责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负责人,省部级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
职责: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保障措施、新机制新体制论证等重大事项决策,按教育部实施方案要求决定聘请专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评审专家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设在科技处。
二、总体目标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行业领域以及地方重点发展规划,发挥我校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有地域相对优势学科的特色及潜能,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
培育组建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方向体现战略性和前瞻性,重点放在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创新,加快我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我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我省乃至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气工程学院“十四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电气工程学院“十四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IJH)室建设现状(一)实验室状况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总面积为4337平方米,实验设备资产总计为1849.48万元。
实验室构架为4个大实验室,包含29个分室。
四大实验室分别是电力工程实验室、电气技术实验室、电信技术实验室、CDIO创新实验室;其中电力工程实验室包含动态模拟电厂等10个分室,主要为强电类实践教学提供所需条件,电气技术实验室包含电力电子室等11个分室,主要为控制类实践教学提供所需条件,电信技术实验室包含现代电信技术室等8个分室,主要为弱电类实践教学提供所需条件。
目前本部门实验室有专职管理人员5人、兼职管理人员2人。
(二)实验室建设电气工程学院一直以来就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从2003年起,陆续获得省财政资助实验室建设项目13个,其中有11项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如“自动测控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电信技术实验室”、“现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实训室”等等,1项为XX省示范实践教学基地:电力工程实训基地,1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建设项目:“柔性电力技术研究与创新平台电气工程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新批准)3个本科专业,还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供用电技术、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等5个专科专业。
“十四五”期间计划申报一个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同时供用电技术、风力发电设备及电网自动化等专科专业根据专业动态调整的需要已陆续停止招生。
上述实验室基本满足电气工程学院各专业目前已开设课程教学需要。
但要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标准需要,还需一定投入;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后续开出部分课程的需要;要满足自动化专业及规划中的信息工程专业需要,还需较大投入;若要满足相关学科科研需要,仍需大量投入。
多主体人才培养_高校协同创新的应有之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育学院王智勇[摘要]高校协同创新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在协同创新的视野中,当前高校积极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应该突出多主体人才培养。
多主体人才培养对于解决现有人才培养的相关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多主体人才培养2011 年,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协同创新”理念,强调要以协同创新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
随后启动实施的“2011 计划”,则明确提出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推进高校内涵发展。
以高校推进协同创新为契机,着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应该突出多主体人才培养。
一、多主体人才培养的内涵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被视为人才培养的唯一主体。
但在协同创新视野中,这种看法应该加以改变。
协同创新,从国家战略高度意在突出国家科技创新三大主体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以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满足国家重点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协同创新意味着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主体间壁垒的破除和力量的整合。
因此,就高校办学而言,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开放办学,即面对社会需求,以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吸纳科研院所、企业等参与到高校的具体办学实践中。
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并取得了诸多具体的实践成果,但也囿于理念、资源等各方面的束缚和限制,依然面临着诸多困惑与难题。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多主体人才培养,能够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思路、新尝试。
多主体人才培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多主体办学。
办学主体指的是举办教育的主体,例如政府、企业或者个人。
这种意义上,高校有公立、私立或公办、民办之分。
近年来,随着大批民办高校的涌现,我国高等教育多主体办学的格局日益呈现。
应该说,这是我国解决“穷国办大教育”问题的一个必然选择。
企业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建设思路
企业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建设思路1、概述某集团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28日,下设子公司一、子公司二、子公司三、子公司四四家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业、农业、基础设施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物业、租赁服务业、教育业、文化艺术业的投资咨询、投资管理及策划;基础设施工程、填海造陆工程、土方工程、工程项目建设、开发及项目代建;教育信息咨询;从事广告业务;农业科学研究;企业资产管理。
某集团公司作为新区上级的平台企业,公司承担的主要职能有:作为新区城镇化建设平台,统筹推进新区城镇化项目建设任务;按照新区上级要求,公司负责新区范围内土地整理、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域开发以及核心区城市建设;负责制定并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合理调配公司资源和资金使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运行,推动其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增值运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某集团公司实行“五统一”的一体化管控模式,即主营业务统一运作,在不影响现有项目主体独立运行的条件下,统筹推动城镇化建设;财务收支统一控制,合并财务报表,防范财务风险,规范资金运作;企业资产统一监管造册,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及时性;人力资源统一调配,充分调动现有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引进关键岗位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制度规范统一标准,使企业经济效益和各项管理在同行业中达到领先水平。
随着某集团公司及下设四家公司的发展,公司规模逐渐壮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业务日益繁多,如何有效的对总公司及下设公司的业务实施管控,成为了某集团公司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前,某集团公司已建设OA系统、财务系统,实现对公司文件流转、资金的管理,但尚未建立一体化信息化平台,无法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公司业务管理及更好的支撑公司发展理念实施,通过建设某集团公司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落实公司管理战略、理念,保障转型升级、提升某集团公司管理、运营水平。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9.12•【字号】鲁科字〔2019〕93号•【施行日期】2019.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鲁科字〔2019〕93号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大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部署,进一步加强我省创新平台建设,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省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19年9月12日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山东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产业,推进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建设思路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省重大需求,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省技术创新中心与产业和区域创新发展有机融合,围绕产业链建立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辐射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
(二)建设原则需求导向,聚焦关键。
面向省重大区域战略和“卡脖子”领域技术创新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和主动引导,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制约,形成技术创新持续供给能力,推动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科学布局,突出特色。
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特色,以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为重点,优先发展,率先突破,带动其他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格局。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技[2014]2号【发布部门】教育部财政部【发布日期】2014.04.05【实施日期】2014.04.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技[201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现将《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11协同创新中心政策支持意见》《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各地方、高校及相关部门要依据上述文件,认真做好协同创新中心的规划、组织和培育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部署,围绕国家、行业以及区域的重大需求,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针对当前高校改革整体性和系统性推进的要求,发挥高校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落实各方面的政策支持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积极联合国内外优势力量,广泛汇聚创新要素与资源,深入推动机制体制改革,努力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部财政部2014年4月5日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支撑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更加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
为了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教育部、财政部组织认定并给予支持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和领域布局,更有针对性地引导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与组建,经“2011计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及教学的体系共21页PPT资料
(三)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技术研究院
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
二、协同创新中心情况介绍
IC基地
➢ 广州IC基地快速发展得到国家工信部、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等高度重视,省市区各级领导,包括广东省纪委书记黄先耀、 副省长陈云贤、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等 领导视察了广州IC基地并对建设工作予以肯定。
1
4
机电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6
6
有 3+1 有 3+1 有 3+1
深圳华中数控有 限公司
陈新度
机电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2
2
有 3+1
二、协同创新中心情况介绍
(一)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 2019协同创新计划项目“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 心”
(二)广东华南设计创新园
以国家IC基地为例,组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电路系统人才培 养班。
全校 学生
选 拔
通识教育课程+专 业基础课程体系
万频 万频
自动化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自动化
3
8
有 3+1 有 3+1
8
顺德苇源电机有 黄开胜
限公司
万频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1 有 3+1
苏州凯蒂亚半导 体制造设备有限
公司
杨杰、 成思源
10 佛山市金天皓科 陈新度
技有限公司 刘建群
机电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微电方向)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
嵌入式 控制技 术中心
川信职院“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推广
川信职院“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推广作者:谢宇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谢宇(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元628040)摘要:川信职院“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依托智翔集团(上海)、长虹集团、联想集团、广元市经信委、四川拓普职业技术学院,川信智翔软件学院,以川信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几千名学生和对应专业上百名专业教师、企业上百名技术精英为人力支撑,致力于广元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元市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协同创新;信息;软件;移动应用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234-02作者简介:谢宇(1982-),男(汉族),四川德阳人,硕士,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软件技术应用。
《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产业规模在中西部保持第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四川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计划以成都、绵阳为核心区域,辐射带动德阳、广元、乐山、遂宁、内江等地,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性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等行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双轮驱动,建设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为此,广元市于2012年启动了智慧广元建设。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适时成立了“移动应用研发”协同创新中心。
中心所处的广元市是“5·12”地震灾后重建地区。
通过几年的建设,建筑、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基本结束,目前正进入软实力建设时期。
广元依托本土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营运商,引入了长虹、九州等电子信息企业,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该项目主要带动的产业如下。
协同创新及管理思考28页PPT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协同创新及管理思考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作者: 谢蕾蕾
作者机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出版物刊名: 中国高校科技
页码: 28-2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协同创新中心 创新链 体制机制创新
摘要: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