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三章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名词解释

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 竞技体育2 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运动员选材5 运动训练学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 运动成绩2 竞技水平3 竞技能力4 运动能力5 训练水平6 运动员现实训练状态7 运动员目标训练状态8竞技能力结构9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的补偿效应10 运动训练过程11 运动员状态诊断12 竞技状态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2 训练规律3 制胜规律4 三从一大原则5 竞技需要原则6 动机激励原则7有效控制原则8系统训练原则9周期安排原则10适宜负荷原则11区别对待原则12直观教练原则13适时恢复原则14 负荷强度15 负荷量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2运动训练手段3模式训练法4程序训练法5分解训练法6完整训练法7重复训练法8间歇训练法9持续训练法10变换训练法11循环训练法12比赛训练法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体能2 延迟性转换3 力量素质4 相对力量5最大力量6爆发力7力量耐力8快速力量9 动作速度10反应速度11移动速度12耐力素质13柔韧素质14灵敏素质15 速度障碍16运动素质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2技术风格3特长技术4 运动技术评价5动作轨迹6动作速率7动作基本结构8技术组合9 协调能力10 技术环境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竞技战术2 战术意识3战术知识4战术观念5战术指导思想、6 战术形式7 战术行动8 战术配合9 战术风格10 制胜规律11 制胜因素12 个人战术行为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运动智能2 运动员心理能力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2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3 基础训练阶段4 专项提高训练阶段5 最佳竞技训练阶段6 竞技保持训练阶段7 高原现象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大周期2 赛前训练3 赛间训练4 竞技性比赛5 训练性比赛6 适应性比赛7 检查性比赛第十二章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1 基本训练周2 赛前训练周3 比赛周4 恢复周5 训练课的结构特别注意:核心稳定性:又称核心力量,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核心区域,在人体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作用,另外腰—骨盆—髋关节肌群对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运动训练学2(1)(1) (1)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第一节竞技体育引论一、名词解释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
2、第一届夏季运动会与(1896 )年在(希腊雅典)举行。
3、竞技体育的构成包括(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竞技体育管理) 四个组成部分。
4、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集群性)、(公平性)、(公开性) 、(观赏性) 、功利性。
三、判断题1、竞技体育是以创造优异成绩的社会教育活动。
(错是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有选材、训练、竞赛三部分组成。
(错还有竞技体育管理)3、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对)四、简答题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答: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2)推进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3)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4)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5)显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地区)团体的综合实力6)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7)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8)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第二节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名词解释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判断题1、运动训练理论课分为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错还有项群训练理论)2、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错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运动员是训练的主体(错还有教练员)4、运动训练学对你从事的专项训练有直接的指导作用错5、运动训练理论二个层次中,项群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错,三个层次)三、填空题1、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2、依理论所覆盖的领域,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8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8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名词解释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2、竞技体育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
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表象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等六个方面。
5、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6、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表象在: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裂变性;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等六个方面。
7、在运动训练的三个理论层次中,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规律性问题;项群训练理论研究适用于不同项群的规律性问题;专项训练理论研究不同专项的规律性问题。
三、判断题1、运动员从事专项训练的目标是夺取比赛胜利,具有专一性,因此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必然相同。
(错)2、高水平运动员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因为他们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部分都得到了均衡发展。
(错)3、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只有进行大负荷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训练学教案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三)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四)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二)各项群训练特点(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范围表现在哪些方面?试加以说明(五)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六)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七)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训练的特征.(八)技能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九)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点(十)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一)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训练特征(十二)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训练特征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二)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概念及构成因素。
(三)运动状态诊断的作用、基本内容及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竞技需要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学要点(二)动机激励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三)有效控制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四)系统训练原则的概念与理论依据(五)周期安排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训练周期类型(六)适应负荷原则的概念及贯彻此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七)区别对待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八)直观教练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九)适时恢复原则的概念、理论依据及要求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训练方法概念、意义及基本结构(二)训练手段的概念、意义及其基本结构(三)模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征(四)程序训练法的概念、基本结构及特点(五)分解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六)完整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七)重复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八)间歇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九)持续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变换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一)循环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二)比赛训练法的概念、用途及特点(十三)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及其结构,体能训练的意义及其要求(二)身体形态及其训练(三)力量素质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四)速度素质的概念及训练方法、手段(五)耐力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及手段(六)柔韧素质的概念、训练方法与手段(七)灵敏素质的概念、训练手段及衡量的标志第七章运动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概念、原理、动作要素及技术结构(二)影响运动技术的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三)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四)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五)运动技术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标准及指标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的概念、构成及战术能力(二)战术训练方法(三)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及其制定的注意事项(四)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概述及训练的常用方法(二)运动智能的概念及其训练的基本方法、要求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年龄特征及负荷特点(三)基础训练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的年龄、负荷、竞赛特征(五)什么叫运动训练的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加以说明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一)单、双、多周期的安排特点(二)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步骤及计划要点(三)年度训练过程比赛系列的安排及其负荷的动态变化(四)赛前中短期集训计划的结构及其负荷特点(五)试论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第十二章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一)基本训练周的任务、内容、负荷特点(二)赛前训练周、比赛周和恢复周的任务、内容及负荷特点(三)训练课的不同种类及特点(四)训练课的结构及负荷量度(五)试述不同训练小周期的类型和主要任务第十三章运动队伍的管理(一)我国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科学基础(二)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各种关系(三)教练员与运动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四)试述运动队管理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加以说明另:七月七日上午于指定地点补课。
运动训练学复习要点完美版

《运动训练学》复习要点李庆第一章竞技体育概述①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③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4公平性5集群性6观赏性。
5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
⑥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7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8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9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4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5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
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1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3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②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既能获得远大于一个单项运动实践的视野,从一个较高层次上把握几个或几十个运动单项的训练规律,又不会因受其他类属项目不同特点的约束,儿时的一个项群的共有规律无法显现出来)2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使理论的概括面收缩和覆盖面相对扩大,加大了抽象理论的项目直观性、规律准确性、指导有效性)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高教2017版)

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
▪ 形态学因素: ▪ 肌肉体积、肌纤维数量、类型等 ▪ 神经生理学因素: ▪ 神经冲动的频率和强度、肌肉内协调
和肌肉间协调 ▪ 动机心理学因素。
传统力量练习方法示例(1983)P80
离心收缩
定速退让性 练习
变速退让性 练习
动力性练习
▪ 3、体能训练的意志力培养
主要是耐力的训练
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 (一)力量素质概述
▪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工作时克 服阻力的能力。
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力量素质的类型
• 依与运动专项的关系, • 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 • 依与运动员体重的关系, • 可分为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 • 依完成不同体育活动所需力量素质的不
无氧训练之抗阻训练(训练计划的制定执行)
▪ 抗阻训练计划的设计变量:七个步骤 ▪ 需求分析 ▪ 训练动作选择 ▪ 训练频率 ▪ 训练动作顺序 ▪ 训练重量与重复次数 ▪ 训练量 ▪ 间歇时间
1RM百分率与可能的重复次数
▪ 1RM、RM与其的测定 ▪ 负荷以一次最大负荷(one-repetition maxi-
▪ 负荷強度
▪ 速度、远度、高度、难度、单 位时间的负重量。
运动训练学
(2017高教版第二版教材)
教师 李广文 副教授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德州学院
现有2017版新教材的板块设置
▪ 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论 ▪ 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 ▪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体能与技能) ▪ 第四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战术、心理、知识能力) ▪ 第五章:运动员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 第六章:运动训练负荷及其设计与安排 ▪ 第七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 ▪ 第八章:教练员职责与训练行为
运动训练学知识点整理

一、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问答) (一)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 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二)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自于遗传效应、生活效应及训练效应多 元的途径。 (三)运动训练与运动员选材的关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 技能力两个部分。科学的选材出了具有优势的先天性遗传能力的可造之材,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 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使得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的关系。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第一节 项群训练理论总论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即由一般学和专项训练学两个层次所构成。 (二)基本内容:1、各个项群的形成与发展;2、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体能又包含形 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3、各项群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影响比赛结果的基本因素是运动 员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中的发挥、竞赛对手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其在比赛 中的发挥以及运动 竞赛结果的评定这样三个方面。4、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 (三)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
1、运动员在比赛国表现的竞技水平(内因):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 内因。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其中,可测量类和评 分类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基本上是个人竞技能力的表现,通常较少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影 响,而分属得分类和命中类的表现项目以及制胜类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则受着对手竞技表现很 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及答案概要

运动训练学各章单选题总汇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构成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 .运动选材 B. 运动训练 C. 运动竞赛 D. 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 .运动训练 B. 运动选材 C. 运动训练 D. 运动管理(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 竞争性B. 公平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5. 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 教练员B. 运动员C. 裁判员D. 球迷和观众6. 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 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 振奋民族精神C. 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 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4、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A. 运动选材B. 运动训练C. 运动竞赛D. 运动管理5. 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A. 提高运动成绩B. 提高竞技能力C. 参加竞赛D. 增强体制6、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A. 遗传效应B. 生活效应C. 训练效应D. 社会效应(二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4.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A . 主要的竞技能力B . 次要的竞技能力C . 一般的竞技能力D . 超常竞技能力5. 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 . 专一性B . 多元性C . 整体性D . 连续性6.运动员在训练时,训练负荷在什么情况下使机体产生劣变现象?A . 超负荷B . 适宜负荷C . 最大负荷D . 极限负荷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一项群训练理论的概念、基本内容4.下列哪一项不是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 . 各项目的诞生B . 各项群的形成与发展C . 各项群训练竞技能力的分析D . 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5.速度性项目的主要特征是:A . 短时间内有效发挥体能B . 快速发挥力量C . 推迟疲劳出现D . 多用战术 6.运动员在体操和羽毛球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竞技能力是A . 心理B . 技能C . 体能D . 智能(二各项群训练特点4.对抗性项群除了采用适应法训练法以外,还常采用:A . 分解法B . 完整法C . 重复法D . 模拟训练法5. 在体能主导类项目中,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或力量等各种素质,一般不采用那种训练方法?A. 分解法B. 持续法C. 重复法D. 间歇法6、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要求运动员:A. 重视心理训练B. 全攻全守,发展特长C. 战术更为重要D. 大胆进攻(三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4、按竞技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属于变异组合的运动项目是A .游泳 B. 排球 C. 短跑 D. 铅球5、足球属于动作结构中的哪一类?A .固定组合 B. 变异组合 C. 同属多项组合 D. 异属多项组合6、下列哪一个不是单一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A . 举重B . 摔跤C . 跳高D . 跳远(四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是运动训练理论中两个至为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切训练活动都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组织进行,所有运动员参加比赛都力求创造理想的运动成绩。
作为各项工作直接的期望目标,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对于整个运动训练及比赛活动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对训练和比赛效果进行科学诊断的客观标准,也是对训练和比赛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田径、自行车、游泳、速度滑冰、举重、射箭及射击等项目,可运用标定的计量工具予以客观的测量,通过对时间、距离、重量和环数的准确测定评价其竞技水平的高低;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和跳水等项目,由裁判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给予评分来确定该次比赛中各个选手竞技水平的高低;各种球类运动及摔跤、柔道、拳击等双方同场直接对抗性项目,则需要通过对与该专项主导竞技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指标参数的综合评定来反映运动员(队)竞技水平的高低。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例如:球锦标赛决赛的结果是5:3还是3:2并不是最重要的,人们最关心的是谁是比赛的胜利者;自1972年第20届奥运会至1980年第22届奥运会,三届大赛中男子1500米决赛冠军所表现的竞技水平都不高,徘徊在3分36秒~3分39秒17之间(而同期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已从3分32秒1提高到3分31秒36),但这却丝毫无损于奥运会冠军的声誉。
第三章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班级 :院队09级人数:时间:2011年3月 3 日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运动员状态诊断的意义及目标体系的建立;理解竞技能力的构成及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什么?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各运动项目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图3 一1)。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如前所述,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试题汇编.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知识点:(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判断题: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5、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6、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多选题:7、竞技体育由哪几部分构成?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教育学因素8、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有那些?、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C.社会学因 D.教育学因素(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判断题:1、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2、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3、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单选题:4、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5.竞技体育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群体行为?A.教练员B.运动员C.裁判员D.球迷和观众6.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多选题: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A.竞争性 B.规范性 C.公平性 D.观赏性8.为了保证竞技运动中的公平性,要求参加者共同遵循哪两个主要方面的行为规范?A.比赛项目B.比赛规程C.比赛规则D.比赛安排二、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知识点:(一)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及内容判断题:1.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名词解释1、运动成绩2、竞技水平3、竞技能力4、运动能力5、竞技能力结构6、竞技能力非衡结构7、竞技能力结构模型8、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9、竞技状态二、填空题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_____________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_____________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态的综合评定。
2、对运动成绩的综合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也包括运动竞赛的_____________。
3、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_____________在比赛中的表现。
4、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_____________过程中。
6、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7、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是_____________,而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决定运动员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
9、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水平称为_____________。
10、训练水平即反应_____________竞技能力发展程度,也可用于表达_____________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11、根据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
12、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可以为运动员确定竞技能力_____________提供标准的参照系,同时也对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起到远程导向作用。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二)

基
本
部
分
(二)各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与负荷控制
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点:
(1)信号刺激法
固定信号源单一信号的练习
移动信号源单一信号的练习
固定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
移动信号源选择信号的练习
(2)训练要点:
重视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于信号出现的能力
依据不同项目特点给予不同的刺激信号以提高各类信号的反应能力
德州学院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第周第次课人数:
授课内容
第三章: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训练(体能与技能)(第三章、第一次课、总第六次课)
目的任务
了解体能训练以及速度训练的基本理论
重点难点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时间
组织教法与要求
导
入
基
本
部
分
导入:从体能的范畴说起
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
(一)速度素质概述
1.释义
定义: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是人体重要的运动:移动速度是指在运动中,单位时间里运动员身体快速移动的能力。v=s/t
评定:时间
要求:
1.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善于思考;
2.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
3.见习生随堂观摩,做力所能及的练习。
思考问题:
1、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
动速度的关系?
2、速度素质的影响因素?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
时间
借助外部条件的高频率练习(下坡跑、顺风跑、缩短步长等)
短距离折返跑练习
(2)训练要点
1)周期性竞速类
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法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

1、运动成绩指标
2、竞技能力指标
(1)单因素特征模型 (2)多因素特征模型 (3)总体特征模型
3、训练负荷指标
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
先天性 后天性: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等方面的影响称生活 效应通过运动训练所 产生的生物适应叫训 练效应
3、训练负荷诊断
(1)负荷量:练习次数 训练时间 练习距离 负荷重量 (2)负荷强度:练习速度 单次负荷重量 练习密度 难度表现
(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1)竞技水平指标 (2)名次指标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赛评定行为
1、裁判员的道 德 及业务水平 2、成绩的评定 手段 3、竞赛规则
运动成绩 (竞技水平+名次)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一)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 1、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
补偿效应
竞技能力的积木模型
如果从积木堆中去掉2块黄色的小积木,再用一块绿色的小 积木和1块红色的小积木“补偿”到积木堆中,积木堆的体积,即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总体水平仍然保持不变。以此直观地展示竞 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提示我们在运动训练过程中, 注意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能力的竞技价值,通常称之为“扬长”。
比赛发挥
竞 赛 规 则 评 定 手 段
先天性
后天性
竞技状态 训 练 安 排 生 物 节 律 地 理 条 件
比赛条件 设 备 条 件 社 会 条 件
形机协素技战心智 态能调质术术理能
运动训练章节整理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⒈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⒉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⒊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百年回顾:⑴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⑵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⑶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⑷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事⑸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⑹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⒋竞技体育构成:⑴运动员选材选材时,应注意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努力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⑵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途径。
⑶运动竞赛⑷竞技体育管理⒌竞技体育的特点:⑴竞争性⑵规范性⑶公开性⑷公平性⑸集群性⑹观赏性⒍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⑴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⑵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⑶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⑷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⑸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⒎运动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⑴运动训练释义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活动的目的。
其中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通过参加运动竞赛,将已获得的竞技能力转化为运动成绩。
教练员和运动员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题,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
运动员既要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从事训练实践,也应积极配合教练员,与教练员一起积极设计、组织自己的训练活动,并参与对这一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训练管理工作者、科学家、医生等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的名词解释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参加比赛中展现出来的重要指标。
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在特定项目中所获得的个人或团体成绩,它是衡量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的一个客观标准。
竞技能力则是指运动员在具体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战术和心理素质,它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体育竞技中,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
优秀的成绩不仅能体现出运动员的个人实力,还能为个人带来荣誉和认可。
运动成绩通常以单位时间、单位距离或单位量度来评估。
例如,田径运动中的短跑项目通常以百分之一秒为单位进行计时,游泳项目中以毫秒为单位计时,而跳高项目则以厘米为单位测量成绩。
通过不同的计量方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技巧和耐力等关键因素。
然而,仅仅依靠运动成绩来衡量运动员的能力是不全面的。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技术水平、战术意识、体能耐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
技术水平是指运动员在具体项目中所掌握的专业技巧和动作要领。
例如,游泳运动中的蛙泳和蝶泳都要求运动员具备正确的手臂动作、腿部发力和呼吸技巧等。
而战术意识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根据情况做出灵活的战术调整和决策。
体能耐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出色表现所需的身体素质和耐力水平。
心理素质则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压力、困难和逆境时的心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竞技能力对于运动成绩的影响至关重要。
即使一个运动员拥有出色的技术,并能持续保持优异的训练成绩,但在关键的比赛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最终的运动成绩也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培养竞技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压力。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运动员们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准备。
他们将精力投入到针对性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中,以不断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
此外,良好的营养和休息也是保持竞技状态和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
运动训练学(第三章)

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比赛中
夺 冠 后 的 菲 尔 普 斯
美国梦一队全体成员 乔丹与约翰逊击掌相庆
运及 动在 员比 的赛 竞中 技的 实发 力挥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 实力及其发挥是影 响运动成绩的内因, 是最根本的和最重 要的原因。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争夺日趋激烈,各国 选手水平逐渐接近,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 实力决定比赛结果。
(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指向作用(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追踪研究、目标明确实 验)
激励作用(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山田本一)有效的 激发运动训练主体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但是目标必须 切合实际,否则起副作用)
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评定训练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训练状态的构成
竞赛结果的评定手段同样对 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术电 子 计 时 及 高 速 录 像 技
网 球 比 赛 的 “鹰 眼”
运动成绩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技能力 先天性 后天性
比赛发挥
竞技 状态
比赛 条件
形 机 素 技 战 心智 态能质术术理力
训生
练物 安节 排律
气场观 候地众
()
6、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7、相比较而言,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而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受对手影响较大。 8、对于竞技体育比赛的运动成绩,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要超过
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状态。
器
材
设 备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评 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班级 :院队09级人数:时间:2011年3月 3 日教学任务与要求:了解运动员状态诊断的意义及目标体系的建立;理解竞技能力的构成及运动成绩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掌握运动成绩、竞技能力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什么是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什么?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各运动项目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节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一、运动成绩释义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
(一)竞技水平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作竞技水平。
不同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比赛结果的评价方法也不相同。
(二)比赛名次比赛名次是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不论哪一个运动项目,比赛结果都必须要分出名次。
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甚至超过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在世界性大赛中,人们追求的首先是金牌,是胜负和名次。
二、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其中,运动员自身与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都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而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则包含着竞赛规则、评定手段及裁判员的道德与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图3 一1)。
(一)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如前所述,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评定方法。
(二)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受着裁判员行为的影响。
在对抗性的竞赛项目中,同一名运动员在某一轮淘汰赛中与强劲的对手较量时,如果他的对手比他最好的表现还要强的话,尽管他能够表现出比前几轮更高的竞技水平,也很可能遭到失败而被淘汰。
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而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道理,即作为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赛的胜负或名次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取决于对手的竞技水平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
(三)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竞赛评定行为是影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及业务水平、成绩的评定手段和竞赛规则这样三个因素。
第二节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成因素一、竞技能力释义(一)竞技能力的定义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二)竞技能力与两个相似概念含义的异同竞技能力的相似概念有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
这两个概念与竞投能力的内涵及外延都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竞技能力与运动能力含义的异同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因此可以说,运动能力的涵盖面比竞技能力更广,而竞技能力只是运动能力诸多表现中的一种。
2、竞技能力与训练水平含义的异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
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一)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依据运动员竞技能力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方式的具体特性与功能建立的反映竞技能力构成共性的模型,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概括、归纳和抽象。
反映着竞技能力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本质特性。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每名运动员在参照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安排自己的训练计划时,应考虑个体特点,注意保持和发扬个人的优势能力。
刘大庆、田麦久(1997)的研究表明,相对于运用统计方法建立的能够反映优秀运动员总体共同特征的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而言,每一名运动员个体竞技能力的各个构成因素的发展大都呈不均衡状态,这种非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
比较1980 一1996 年我国在不同年度获得男子体操世界冠军称号的8 名选手竞技能力的特长点和薄弱点,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种普遍存在的非衡现象(表3-1)。
第三节运动员状态诊断与训练目标建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分别标志着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是训练阶段的划分、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恢复措施的选用及检查评定的设计等重要内容的基本依据。
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训练状态和训练目标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状态诊断和目标建立的重要意义(一)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通过科学的诊断,可以使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掌握训练过程的进展情况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状况,从而对训练指标的制定、训练周期的划分、阶段任务的确定、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是否适宜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诊断,可以发现训练过程中不同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判定现实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离差的大小,进而为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据此调整训练指标,修订训练计划,加强训练组织,以求实现运动训练过程的最佳化,最终完成实现状态目标的任务。
(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一)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运动员训练状态的构成要素,并不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起始状态还是目标状态,都应该而且可以依相同的结构模式给予描述。
一个完整的起始状态诊断,应该包含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而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也应该相应地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及训练负荷指标。
(图3-2)。
(二)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诊断2、竞技能力诊断3、训练负荷诊断(三)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1、运动成绩指标提高运动成绩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首要目的,也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终极目标。
如前所述,运动成绩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和比赛名次两个方面。
因此,运动成绩指标也可分成竞技水平指标和名次指标两个子目标。
2、竞技能力指标对运动成绩决定因素的分析表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因素的水平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建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的特征模型。
这样,就可以把运动员训练的竞技水平指标分解为分别反映运动员各种能力特征而又彼此紧密联系的一组具体指标,使我们能够更有目的地、有秩序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并可在训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运动员各方面的发展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价,从而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根据模型中所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将运动员竞技水平决定因素的特征模型,分为单因素特征模型、多因素组合特征模型和全面的总体特征模型三种类型。
(1)单因素特征模型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某一个决定因素所建立的特征模型,称为单因素特征模型。
研究者们普遍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例如:张丽茹为95 名17 岁以上的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助跑弹跳高度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在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的弹跳力训练中运用模式训练的初步尝试》,1981)为:Y=39.161-2.749X1+9.51X2+0.167X3+0.409X4其中:X1 为30 米跑的时间X2 为负重全蹲的质量X3 为原地纵跳高度X4 为连续5 次原地纵跳的平均高度董志权以我国男子篮球甲级队队员87 人为测试对象,建立的基础技术训练水平的特征模型(《我国男子篮球甲级队运动员基础技术训练水平的检查与评定》,1981)为:Y=55.897+0.316X1+0.795X2+1.777X3-2.409X4-1.305X5其中:Y 为根据测验成绩预报的运动技术水平Xl 为双脚起跳摸高高度X2 为10 点20 次跳起投篮命中次数X3 为对墙3 米双手胸前传接球20 次的速度X4 为综合运球速度X5 为“Z”字形跑的速度张雄根据对727 名不同级别游泳运动员状态的研究,建立了反映各种泳式运动员配合游成绩与同距离打腿速度及划臂速度的关系的特征模型(《游泳打腿、划臂速度和配合游成绩对应水平表的研制》,1981)如下:其中:Y 为配合游成绩Xl 为打腿速度X2 为划臂速度冯敦寿通过对男(187 人)、女(203 人)少年运动员60 米跑成绩与步幅、步频关系的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快跑速度、步频、步幅对田径速度性项目选材的意义及评价》,1982)如下:男少年(11~18 岁):Y=24.928-7.576X1-1.251X2女少年(10~17 岁):Y=26.466-8.142X1-1.397X2其中:Y 为60 米跑成绩X1 为步幅身高指数(步幅/身高)X2 为步频身高指数(步频X 身高)3、训练负荷指标对应于训练负荷诊断,训练负荷指标也是目标状态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荷指标的实现正是运动员实现其竞技能力指标,进而实现运动成绩指标的基本保证。
训练负荷指标反映着教练员和运动员准备用什么样的决心、付出何等的努力去实现所建立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指标。
从另一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把所建立的运动成绩指标和竞技能力指标进一步分解到各种具体手段的练习负荷中去,落实到一次次的练习之中。
周明于1986 年为女子百米游泳选手庄泳制定的三年训练计划中确定了各年的训练负荷指标(表3-8)。
庄泳多年训练获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功,在1992 年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100 米自由泳的金牌。
课下作业:熟悉本次课内容,从网络资源上获取有关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等方面的资料,进一步加强对运训练理论实践的扩充。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