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不同思维与文化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批准号:2001065)

收稿日期:2002-04-15

作者简介:王静安(1955-),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02年11月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N ov ,2002第34卷 第6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

V ol.34 N o.6

翻译中的不同思维与文化差异

王静安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异大于同。翻译时要充分认识到造成这一差异的各具特点的文化背景及思

维方式,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深入研究这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各自的规律,以便寻求切实可行的互译对策。

关键词: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英汉互译;差异

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18(2002)0620097205

翻译活动几乎与人类语言的产生一样久远,

为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

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便捷,翻译的桥梁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源远流长,成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排头兵,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及翻译工作者,他们为我国的翻译实践与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三字标准为我国的翻译理论奠定了基础外,傅雷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神似”论、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说”、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译文在和原文竞赛”等翻译原则,无不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出版的翻译教科书一般都采用“忠实、通顺”的四字标准。所谓忠实,即指完整而准确地传达原文

的内容及风格;通顺是指译文必须明白晓畅,合乎规范。这个标准看起来简洁明确,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不仅初学者感到困难,就连资深翻译家在遇到某些词语时也会斟酌再三。严复就

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严复《天演论・译例言》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双语转换过程或结果”,[1](12

)

这一定义看似简单明了,而且又有着明确的翻译标准,可为什么实际操作起来却会步履艰难呢?仅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关键在于这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异大于同。首先是这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相互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没有任何词形变化,其语法关系完全通过词汇、词序、虚词等手段来体现。而英语本属屈折语,但已由综合型演变为大部分屈折脱落的

79・

分析语,其语法关系是通过词的屈折变化、严密的句法结构及词序来体现的。再者,由于英美人和中国人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文化的历史演变及人们的风俗习惯有别,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英美人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因此语言所描述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也大相径庭。”[1](20)

既然英汉互译的根本困难在于这两种语言不尽相同的表达方法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就应该对不同的表述方式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比较,搞清造成这些差异的究竟是因不同的思维定势,还是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时要对英汉语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心中有数。然而,通常在英汉互译教科书中提到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大都只涉及词类的转换、增词、重复、省略、分句与合句、被动语态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对翻译学习者确实有所帮助。其中有些是基于两种语言的不同点而摸索出来的技巧,但却很少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所在。为使译文成为地道、上乘的汉语,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应摆脱过多参照印欧语语法建立起来的汉语语法模式。况且以上所列似乎仅仅涉及翻译的对应技巧,却很少谈到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技巧。结果是书本里讲的头头是道,可初学者掌握起来却往往不得要领。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体系、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导致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贾玉新先生指出:“我们认为,翻译的对比研究只有立足于一个“异”字,才能找到句型转换的途径和手段。”[2](410),我们认为,这个“异”字就是,在进行英汉互译时,首先应分析两种语言在表达方法上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思维、语法及文化上的原因;然后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根据这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各自不同的规律,找出互译对策,使翻译成为译者自觉的行动,而不是盲从。以下试从五个方面谈谈看法:

1.英语有词法变化,汉语没有词法变化。英语是拼音文字,有词法变化;而汉语则是表意文字,无词法变化。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

I had never thought I’d be happy to find myself considered unim portant.But this time I was.以往我从未想过,当我发觉人们认为我无足轻重时,我会感到高兴。但这次情况确是如此。

英语强调语法手段,用动词的过去完成时表示一动作发生在一般过去时所表示的另一动作之前。但译文中如果不加“以往”二字便无法将所想的和真实的情况区别开来,也就无法将英语的确切含义用汉语再现出来。

英语有陈述语气和虚拟语气之分,只要通过动词不同的形态变化就可区分是对过去、现在或将来情况的虚拟。译成汉语时同样需要用词汇手段来体现时间概念。例如:

We w ould have g one to y our birthday party had y ou invited us.如果当初你邀请了我们,我们就会去参加你的生日宴会了。

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思:我们没有参加你的生日宴会是因为当初没有接到邀请。如果少了译文中的“当初”和“了”字,译文的意思就会变为生日宴会还没有开。

2.英语的词义十分宽泛,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而汉语的词义则相对稳定,不像英语那样灵活多变,但汉语中具有细微差别的同义词十分丰富。因此,把英语词语译成汉语时,要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词语,以符合汉语的字词搭配习惯。例如:

The experiment therefore supported the hypothe2 sis.因此,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

support一词有to be in fav our of的意思。在这里译成“证实”,才是它在这一特定的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也才符合汉语词语间的搭配习惯。

英语的一词多义还表现在有许多词是中性的,词义可褒可贬,视上下文而定,如ambition既可作“野心”,又可作“抱负”。而汉语词汇的褒贬意义则比较固定。所以,遇到这类词的汉译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该褒则褒,该贬则贬。例如: John was an aggressive salesman who did his job well.约翰是个积极肯干的推销员,他工作干的很出色。

句中的aggressive在这里显然是褒义,英语意思是vig orously energetic(C ollege Dictionary,Random H ouse),因此不应取其贬义“侵略的”、“咄咄逼人

8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