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2课时)(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从汉至魏四百余年,文体的三次流变 即流派特征: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 文体三变。 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於情理 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
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
5、西晋: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 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6、东晋: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於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 莫不寄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 ,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 气。
1、战国: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 导清源於前。
2、西汉:
贾谊、相如振芳尘於后,英辞润金石, 高义薄云天。
自兹以降,情志愈广。
3、东汉:
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 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 亦多矣。 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 ,久无嗣响。
4、建安:
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 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耶? 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意义和影响:
沈约的四声声律论,促进古体诗向 近体诗的过渡,为唐代近体诗格律的形 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沈 约
《宋书· 谢灵运传论》
1、诗歌的发生
史家论诗歌发展
2、诗歌的发展
3、诗歌的声律
一、诗歌的发生
情志是诗歌创作的根源 1、今文《尚书·尧典》:诗言志 2、《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
《宋书· 谢灵运传论》: 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 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於中,则歌咏 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 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 气怀灵,理或无异。歌咏所兴,宜自生 民始也。
创作本体论:(突出先天性) 民之灵气、 五常之德 ↓ ↓
先天的灵气、精气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德性 ↑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典论·论文》
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志动於中,则歌咏外发
先天的情志 → 心动而歌咏
六义所因,四始攸系(《诗经》)
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二、诗歌的发展
概述从战国到晋宋的诗史纲要,并对 诗歌流变因革,流派特征作简要评述。
7、刘宋: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 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 秀,垂范后昆。
总之,第二部分概述从战国至刘宋 之间诗赋的演变及风格特征,强调情文 互用,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文质统一, 文质并茂。
三、诗歌的声律
永明体
沈约最早将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
《四声谱》
诗歌声律变化的基本规律:平仄相对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 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 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刘勰《文心雕龙· 声律》篇进一步发展沈 约的声律论:
凡声有飞沈,响有双叠。双声 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沈则响 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 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锺嵘源自文库诗品序》批评沈约的声律论:
第九章 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论》
沈约:(441— 513),吴兴武康(今浙 江德清)人,字休文。 梁武帝时封建昌县侯, 谥为“隐”,后世称为 “沈隐侯” 。齐时为 “竟陵八友”之一 ,齐 梁文坛领袖。著有《晋 书》、《宋书》、《齐 纪》、《梁武纪》、 《迩言》、《谥例》、 《宋文章志》、《四声 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