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

合集下载

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内结石或胆汁淤积引起的感染。

胆囊炎的发生与胆囊内胆汁的化学成分异常有关,下面详细介绍引起胆囊炎最常见原因的细节。

1.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结石是由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等物质沉积在胆囊内形成的固体颗粒,一旦结石引起胆囊腔内积聚胆汁,会导致局部炎症和感染。

结石通常形成于胆囊内壁的脱落上皮细胞或胆固醇超饱和的胆汁中,影响胆汁正常流动,容易导致胆汁淤积,进而促进炎症的发生。

2. 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是由于胆囊排空受阻引起的,包括胆管扩张、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使得胆囊充满胆汁并长时间积聚,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胆汁淤积还可能导致胆汁酸浓度升高,进一步刺激胆囊黏膜,促使炎症产生。

3. 感染:感染是导致胆囊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数情况下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特别是肠道常见的一些细菌。

胆囊受到感染后,炎症反应会引起胆囊壁的充血、水肿和组织坏死,进一步加剧胆囊炎症的严重程度。

感染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包括胆道感染、肝内胆道感染、肠道细菌上行感染等。

4. 胆囊壁缺血:胆囊壁缺血是导致胆囊炎发生的一种因素。

胆囊壁缺血可能由于局部的供血不足,也可能是与全身性疾病或长期严重疾病所导致的循环障碍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胆囊壁缺血会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囊粘膜易受损,从而促进胆囊炎发生。

5.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例如,长期过度饮食引起的肥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疾病,以及慢性胆囊疾病(如慢性胆囊增生、胆囊息肉等)都可能增加胆囊炎的风险。

综上所述,引起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胆囊结石和胆汁淤积。

结石导致胆汁淤积和炎症,并促进感染的发生;胆汁淤积阻碍胆汁正常排出,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感染、胆囊壁缺血以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胆囊炎的发生。

了解这些常见原因有助于预防和识别胆囊炎,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对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以及医疗条件等因素。

在治疗胆囊炎时,我们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针对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的介绍。

首先,对于轻度胆囊炎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痉药和胆汁酸药物等。

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解痉药可以缓解胆囊痉挛带来的疼痛,而胆汁酸药物则可以帮助患者排出胆固醇结晶,缓解炎症。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

其次,对于一些中度胆囊炎患者,可以考虑行胆囊穿刺术。

胆囊穿刺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胆囊并抽出其中的胆汁,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这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对于一些不能立即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手术并不能根治胆囊炎,患者在手术后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最后,对于重度胆囊炎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胆囊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胆囊炎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手术将患者的胆囊切除,可以有效地根治胆囊炎,并避免疾病的复发。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胆囊切除手术已经变得非常安全和常规化,患者术后的恢复也相对较快。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减轻胆囊的负担,缓解炎症。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针对胆囊炎的治疗方法需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定期复查,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胆囊炎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胆囊炎诊疗指南:胆囊炎概述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的炎症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1.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常在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 恶心、呕吐、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区压痛及Murphy征阳性(患者深吸气时,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呼吸暂停)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和胆道酶: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积液以及胆囊结石。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囊炎的程度,检查是否有胆囊穿孔或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ERCP(经内镜胆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炎和胆总管结石。

治疗1. 保守治疗:- 非重症患者:休息、禁食、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和抗恶心药物;- 重症患者:进一步住院观察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梗阻,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开腹胆囊切除:适用于特殊情况,如炎症严重、合并腹腔感染等。

3. 并发症处理:- 胆囊穿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修补胆囊壁;- 胆囊周围脓肿:引流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随访与预防1.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胆道影像学;- 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总管结石形成等。

2. 预防:- 提倡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并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便于医生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胆囊炎治疗方案

胆囊炎治疗方案

胆囊炎治疗方案胆囊炎是指胆囊壁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胆囊炎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胆囊炎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胆囊炎治疗方案的首要选择,可以通过抗生素和止痛药来缓解炎症和疼痛。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杀灭引起炎症的细菌。

止痛药常用的有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类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胆囊炎治疗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减轻炎症和症状。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辛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刺激胆囊和加重炎症。

同时,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可以促进胆囊的排泄功能,有助于炎症的缓解。

3. 小手术治疗对于复杂或严重的胆囊炎,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小手术治疗。

常见的小手术包括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和胆囊造瘘术。

经皮肝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皮肤上穿刺,将引流管插入胆囊中,以排除胆囊内积液。

胆囊造瘘术是将胆囊与胆管相连,使胆汁能够直接排出,减轻胆囊的负担。

4.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最彻底的胆囊炎治疗方法。

胆囊切除手术可以通过传统的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被广泛应用于胆囊炎的治疗。

在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小手术治疗和胆囊切除术等方法的应用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来确定,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诊并随时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胆囊炎确诊标准

胆囊炎确诊标准

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常常由胆结石引起。

胆囊炎的确诊通常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和一些影像学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胆囊炎确诊标准:
1. 临床症状:
-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可伴随食物摄入而加重,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部。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

2. 体征检查:
-医生会进行腹部体征检查,包括触诊、叩诊等,以寻找腹痛的部位和腹部的异常体征。

3.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包括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的升高可能提示有炎症的存在。

4.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用于胆囊炎诊断的影像学方法。

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胆囊和是否存在胆结石,以及是否有胆囊壁增厚等炎症的征象。

5. CT扫描:
-胆囊炎的确诊中,有时需要进行腹部CT扫描,以更全面地评估胆囊炎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复杂病例或合并其他腹部问题的患者。

6. 胆道造影: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进行胆道造影,通过X射线检查胆道的情况,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

7. 其他辅助检查:
-在一些疑难或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其他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胆道成像(MRCP)等。

确诊胆囊炎通常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

如果怀疑患有胆囊炎,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

胆囊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病因与治疗方法胆囊是人体中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之一,但有时会受到胆囊炎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胆囊炎的病因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

一、胆囊炎的病因1. 胆结石引发:胆结石是导致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当胆道中存在结晶体积过大的胆汁组分时,就会形成结石。

这些结石可能堵塞胆囊管道,导致感染和发展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

2. 细菌感染:细菌也是引起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的常见原因。

绝大多数情况下,细菌进入胆囊通过血液循环传播。

继而在感染过程中导致了局部并逐渐加剧的发展。

3. 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脂肪含量食物容易引起慢性胆囊炎。

高脂饮食会增加肝脏合成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和胆固醇,导致胆汁的浓缩和胆囊收缩不畅。

4. 胰腺疾病:一些患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容易患上胆囊炎。

比如患有胰腺炎或感染的人可能会产生酶分泌不足,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感染并最终导致胆囊炎。

5. 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异常可能是引起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因素。

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肝内外系感染。

这些感染可进一步影响到胆汁排出和消化过程。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早期阶段的急性胆囊炎,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减轻相关的症状。

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

2. 胆管引流术:对于复杂或难以控制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药物治疗不起作用时,可采取胆管引流术。

这个手术通过插管来直接引导胆汁排出,帮助缓解感染和炎症。

3. 手术切除: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或有较大胆囊结石的患者,常规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手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是一种常见且相对低风险的手术方法,通常可以彻底解决患者的问题。

4. 草药治疗:一些草药被认为可以缓解胆囊炎的相关症状,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例如黄连、金钱草、桑白皮等中草药常被用来补充传统治疗方案。

5. 饮食调整:对于已经诊断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整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

建议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和过度加工的食物。

胆囊炎注意事项

胆囊炎注意事项

胆囊炎注意事项
胆囊炎是指胆囊壁的感染和炎症。

胆囊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积聚和浓缩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以下是胆囊炎注意事项:
1. 饮食调理:胆囊炎患者要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葱姜蒜等。

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2. 注意饮水:胆囊炎患者要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稀释胆汁,减轻胆囊的刺激和炎症。

3. 适当休息:胆囊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有助于身体康复。

4. 注意卫生: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勤洗手,避免其他感染的机会。

5. 合理服药:胆囊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同时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耐药性。

6. 排便规律:胆囊炎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因为便秘会增加胆汁的浓度,刺激胆囊,加重炎症。

7. 避免过度节食:胆囊炎患者要避免过度节食或长期低热量饮
食,这样会导致胆汁积聚不畅,增加胆囊发炎的风险。

8. 定期复查:胆囊炎患者要按时复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控制疾病。

9. 停止酗酒:酒精会刺激胆囊,加重炎症,所以胆囊炎患者要停止酗酒或限制饮酒。

10. 保持好心情:胆囊炎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与疾病抗争,克服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康复。

总之,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保持个人卫生、合理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并促进康复。

胆囊炎护理PPT课件

胆囊炎护理PPT课件
利胆药
如熊去氧胆酸等,可促进胆汁分泌 和胆囊排空,有助于炎症消退。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胆囊坏疽穿孔、合并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应及 时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等。
禁忌证
对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等,应谨慎选择手术治 疗。
MRI检查
MRI检查对于胆囊炎的诊 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可发现胆囊壁水肿 、胆囊周围渗出等病变。
04
治疗原则及方案选择
药物治疗策略
抗生素
胆囊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 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通常 选择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青
常出现胆绞痛,需要使 用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 等缓解疼痛。
地域差异
胆囊炎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可能与饮食习惯、生 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对人体健康影响
症状表现
胆囊炎患者可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导致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长期影响
慢性胆囊炎患者长期受炎症刺激,可导致胆囊壁增厚、胆囊萎缩等病变,进而影响胆囊功能。
其他诱发因素
01
02
03
饮食因素
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 ,易诱发胆囊炎。
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肥胖、吸烟等 不良生活习惯,可增加胆 囊炎发病风险。
其他疾病因素
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可影响胆汁成分和胆囊 功能,增加胆囊炎发病风 险。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分析
腹痛
胆囊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疼 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性 质可为持续性钝痛、胀痛或绞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胁痛、胆胀二、西医病名:胆囊炎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急性胆囊炎可归于“胁痛”范畴,慢性胆囊炎归属于“胆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内科学、第八版内科学中没有胆囊炎的章节,第八版《外科学》);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年,上海)。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①症状:以右上腹急性疼痛为主,常伴发热、恶心、呕吐等症。

②体征:查体可见右上腹压痛,同时伴有反跳痛、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③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④超声检查:胆囊壁体积增大(胆囊横径≥4cm),胆囊壁水肿,胆囊壁增厚(≥3mm)或毛糙。

慢性胆囊炎的诊断①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区放射。

腹痛发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②可伴消化不良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或无右上腹压痛。

③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和(或) CCK-HIDA 评估为胆囊低喷射指数(<35%)。

④须与急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肝脓肿、急性心肌梗死等可能出现右上腹痛的疾病相鉴别。

(二)疾病分期1.病类诊断可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按结石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2.影像诊断腹部平片价值不大,阳性检出率不足20%;B型超声检查诊断胆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应作为首选常规检查。

超声内镜对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B超阴性的胆总管末端结石可以选用;胆道放射核素显像对证实或排除急性胆囊炎有较大价值;CT/MRCP检查:CT能良好的显示胆囊壁增厚及可能的结石,并能评估胆囊的营养不良性钙化,且有助于排出其它需要鉴别的疾病。

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肝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MRI 均优于CT,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

此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可发现超声和CT不易检出的胆囊和胆总管的小结石;肝胆管CCK-HIDA(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cholecystokinin-stimulated scintigraphy,CCK-HIDA):CCK-HIDA 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碍,对怀疑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者,可用 CCK-HIDA 评估胆囊动力学改变,阳性表现为胆汁充盈缓慢、喷射指数降低( 普通人群喷射指数为70%,<35%即为低喷射指数),且对注射胆囊收缩素低反应。

3.辨证分型急性胆囊炎可分为2个证型(1)胆腑郁热证主症:①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②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身目黄染;⑤持续低热;⑥小便短赤;⑦大便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滑数。

(2)热毒炽盛证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③小便短赤;④烦躁不安。

舌脉: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②脉弦数。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3.2慢性胆囊炎可分为7个证型(1)肝胆气滞证主症:①右胁胀痛;②心烦易怒。

次症:①厌油腻;②时有恶心;③饭后呕吐;④脘腹满闷;⑤嗳气。

舌脉: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②脉弦。

(2)肝胆湿热证主症:①胁肋胀痛;②晨起口苦;③口干欲饮。

次症:①身目发黄;②身重困倦;③脘腹胀满;④咽喉干涩;⑤小便短黄;⑥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弦滑数。

(3)胆热脾寒证主症:①胁肋胀痛;②恶寒喜暖。

次症:①口干不欲饮;②晨起口苦;③恶心欲呕;④腹部胀满;⑤大便溏泄;⑥肢体疼痛,遇寒加重。

舌脉:①舌质淡红,苔薄白腻;②脉弦滑。

(4)气滞血瘀证主症:①右胁胀痛或刺痛;②胸部满闷;③喜善太息。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咽喉干涩;③右胁疼痛夜间加重;④大便不爽或秘结。

舌脉:①舌质紫暗,苔厚腻;②脉弦或弦涩。

(5)肝郁脾虚证主症:①右胁胀痛;②腹痛欲泻。

次症:①体倦乏力;②腹部胀满;③大便溏薄;④喜善太息;⑤情志不舒加重;⑥纳食减少。

舌脉:①舌质淡胖,苔白;②脉弦或弦细。

(6)肝阴不足证主症:①右胁部隐痛;②两目干涩。

次症:①头晕目眩;②心烦易怒;③肢体困倦;④纳食减少;⑤失眠多梦。

舌脉:①舌质红,苔少;②脉弦细。

(7)脾胃气虚证主症:①右胁隐痛;②体倦乏力。

次症:①胃脘胀闷;②纳食减少;③肢体困倦。

舌脉:①舌质淡白,苔薄白;②脉缓无力。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①+另1项主症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四、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一般认为胆囊功能好、胆总管下端无狭窄的肝外和肝内胆管结石以及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均可用中药排石或溶石,胆石以直径不超过10mm为宜,结合EST排石效果更佳。

1.辨证论治1.1 急性胆囊炎的分型论治(1)胆腑郁热证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利胆。

主方:大柴胡汤(《伤寒论》)。

药物: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加减:身目黄染者,加茵陈、栀子;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炒酸枣仁;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壮热者,可加石膏、蒲公英、虎杖。

(2)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主方:茵陈蒿汤(《伤寒论》)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药物:茵陈、栀子、大黄、黄连、黄柏、黄芩。

加减:小便黄赤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芒硝;身目黄染重者,加金钱草。

1.2慢性胆囊炎的分型论治(1)肝胆气滞证治法:疏肝利胆,理气解郁。

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药物: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元胡索、郁金、木香;腹部胀满者,加厚朴、草豆蔻;口苦心烦,加黄芩、栀子;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炒莱菔子;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

(2)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通腑。

主方: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或大柴胡汤(《伤寒论》)。

药物: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加减:伴胆石者,加鸡内金、金钱草、海金沙;小便黄赤者,加滑石、通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牡丹皮。

(3)胆热脾寒证治法:疏利肝胆,温脾通阳。

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

药物: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炙甘草。

加减:腹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久泄,完谷不化者,加补骨脂、赤石脂;恶心呕吐甚者,加姜半夏、姜竹茹。

(4)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利胆止痛。

主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加减:胁痛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口苦者,加龙胆草、黄芩;脘腹胀甚者,加厚朴、木香。

(5)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健脾,柔肝利胆。

主方: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

加减:右胁胀痛者,加郁金、川楝子、青皮;急躁易怒者,加香附、钩藤;腹胀明显者,加郁金、石菖蒲。

(6)肝阴不足证治法:养阴柔肝,清热利胆。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药物: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柏子仁、夜交藤、炒酸枣仁;急躁易怒者,加栀子、青皮珍珠母;右胁胀痛者,加佛手、香橼;头目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

(7)脾胃气虚证治法:理气和中,健脾和胃。

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炙甘草。

加减:脘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槟榔;纳食减少者,加神曲、鸡内金。

2.中成药治疗2.1消炎利胆片清热,祛湿,利胆。

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肝胆湿热证。

2.2胆胃康胶囊舒肝利胆,清热利湿。

用于肝胆湿热证所致的胁痛、黄胆以及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见上述症状者。

2.3胆宁片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用于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证。

2.4胆石利通片理气解郁,化瘀散结,利胆排石。

用于胆石病气滞型。

2.5鸡骨草胶囊舒肝利胆,清热解毒。

用于胆囊炎肝胆湿热证。

2.6金胆片利胆消炎。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道感染。

2.7胆舒胶囊舒肝解郁,利胆溶石。

用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

2.8胆炎康胶囊清热利湿,排石止痛。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以及胆囊手术后综合征肝胆湿热蕴结证。

2.9舒胆片清热化湿,利胆排石,行气止痛。

用于胆囊炎、胆道感染、胆石症肝胆湿热证。

2.10利胆片舒肝止痛,清热利湿。

用于胆道疾患肝胆湿热证。

2.11胆康胶囊舒肝利胆,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

(二)、非药物治疗1.针灸疗法常用穴:阳陵泉、胆囊穴、肩井、日月、丘墟、太冲。

采用捻转强刺激手法,每隔3~5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时间为20~30min。

也可采用电刺激辨证配穴:肝郁气滞者加太冲,疏肝理气;瘀血阻络者加膈俞,化瘀止痛;肝胆湿热者加行间,疏泄肝胆;肝阴不足者加肝俞、肾俞,补益肝肾。

2.耳穴疗法常用穴:胰胆、十二指肠、耳背肝区、耳迷根、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

操作方法一般采用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常规消毒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日按4~6遍,每次每穴按压1min。

注意事项: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d/次,2侧交替使用。

换贴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5个疗程。

3.药物贴敷疗法胆囊区(右上腹压痛点)外敷药物(栀子10g,大黄10g,冰片1g,乳香6g,芒硝10g,研粉,调匀成糊状),纱布覆盖,每天更换1次,5d为1个疗程。

4.穴位埋线疗法常用穴:鸠尾、中脘、胆囊穴、胆俞、胃俞、足三里、阳陵泉。

操作方法一般1个月埋线1次,病情重者20d1次,5次为1疗程。

5.梅花针疗法处方:阿是穴、背腧穴、夹脊穴。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中度叩击,以皮肤红润少量出血为度。

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

6.穴位注射取穴: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

方法:取1~2穴,每穴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5毫升,或当归液(或红花液)1~2毫升,进针得气后,强力快速注入,每日1~2次。

7.灸法(1)处方:阳陵泉、期门、日月、肝俞、胆俞、太冲、足临泣。

发热加大椎、曲池、合谷;绞痛加丘墟、足三里;胸满加膈俞、内关、丰隆。

操作:用灸条在以上穴位处施以雀啄灸,以皮肤潮红为度,每穴施灸10分钟,每日两次,7日为一疗程。

(2)处方:神阙穴。

操作:将食盐研细后经锅炒制,取5~l0克,艾炷数壮,汤匙一把。

治疗时令患者仰卧露腹,将食盐均匀地铺于脐中,厚约 0.3厘米,直径2~3厘米。

上置艾炷一壮,点燃,待烧至刚有温热感时用汤匙压灭其火(注意不宜烧得太过和压得过猛,以防烫伤),脐部会有较明显的烧灼感,向腹中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