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利用SIMULINK进行制导弹道仿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利用SIMULINK 进行制导弹道仿真 实验目的
利用Simulink 进行仿真建模,通过以鱼雷追踪目标的制导弹道仿真过程,初步掌握系统数学仿真方法。
实验内容
图5 系统的结构框图
其中目标模型为:
cos sin T T T T T T
T T w X V Y V ψψ⎧ψ=⎪=⎨⎪=-⎩ 式中,,,,T T T T W X Y ψ分别为目标弹道偏角、回旋角速度、纵向距离和侧向距离;
假设:当20t <时,(0)0.4T T ψψ==弧度,目标做匀速运动;
当20t ≥时,0.1/T w rad s =,目标开始做回旋运动;
其鱼雷模型为:
5.80.19 3.6192.42515119.84cos sin y r y y r
y w w w w Xe Vm Ye Vm ββδδψψβ⎧=-+-⎪=--⎪⎪=⎪⎨=ψ⎪⎪=-ψ⎪ψ=-⎪⎩
式中,,,,,,,,y w r Vm Xe Ye βδψψ分别为鱼雷的侧滑角、回旋角速度、直舵角、航向角、弹道偏角、速度,地面坐标系中的X 轴和Z 轴坐标。Vm=25m/s 。
鱼雷与目标的相对距离为,,T T X X Xe Y Z Ze ∆=-∆=-。q 为地球视线角,q ηψ
=-为雷体系中的提前角。操舵规律,0.5,10r K K r δηδ=-=≤。终端脱靶量定义为
t f r =鱼雷模型仿真初值为:
(0)(0)(0)(0)(0)(0)0.25/y w r Xe Ze Vm m s βδψ=======。
目标模型仿真初值为:(0)5/,(0)(0)1500,(0)0T T T T V m s X Z m w ====
实验步骤
由图5所示的系统控制结构图可知,该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目标模型,鱼雷模型以及观察模块。
1.根据目标模型和鱼雷模型的数学方程组,调用Simulink 工具箱模块库中的所需模块建立目标模型和鱼雷模型。
2.根据系统结构框图完成整个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如图6 所示。
3.设置各模块的参数,并按照题目给定的初值条件设置好各模块的初值。
4.设置仿真器的参数,这里选择起始时间为0s ,终止时间为100s ,变步长解法器ode45,最大步长为0.05,最小步长自动调整。
5.对已经建立好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运行调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图6 系统仿真模型结构图
图7 目标的弹道曲线
图8 鱼雷追踪曲线为了绘制绘制鱼雷跟踪弹道曲线,运行以下程序代码:plot(xe,ze)
hold on
plot(xt,zt)
图9 鱼雷跟踪弹道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
由上图可以发现利用Simulink 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可以实现鱼雷跟踪目标的功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
与此同时,由图9可以发现鱼雷跟踪目标后还会继续运行,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为了更好的绘制绘制鱼雷跟踪弹道曲线,仿真结构图中结合了stop 模块用来使终端脱靶量即终端时刻所对应的最小距离22tf r x z =∆+∆以给出仿真结束的时间停止仿真。通过反复的调试,观测工作空间tf r 的值发现终端脱靶量不可能为零,最小为3.3左右。将tf r 设置为小于等于3.3时绘制的鱼雷跟踪目标弹道曲线如图10所示。可见数学模型并不能完全深刻的描述出物理模型,所以仿真结果也与实际鱼雷弹道并不完全吻合,但作为一个仿真软件,在其精度允许范围内并不影响其仿真效果和实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图10 鱼雷跟踪弹道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