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

合集下载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和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新能源发电系统逐渐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领域。

然而,与传统能源发电系统相比,新能源发电系统存在着一系列的稳定性问题,如波动性、不连续性和可靠性等,这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

因此,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优化成为重要的任务和研究方向。

首先,需要从发电系统的多元化角度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和潮汐能等多种能源类型,这些能源的不同特点决定了系统稳定性的多样性。

例如,光伏能源的发电效率受天气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风能则受风速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新能源发电系统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能源的特点,合理配置不同能源的比例,从而降低系统的不稳定性。

其次,需要重视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系统建模与仿真。

通过建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仿真分析来探索如何提高系统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优化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应对能力。

除了系统建模与仿真,还应该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例如,对能量存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能量存储技术可以将不稳定的能源输出转化为稳定的能量输出,从而提供给系统所需的能量。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电网集成技术的研究。

电网集成技术可以将新能源发电系统与传统能源发电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重视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运维与管理。

新能源发电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还与系统的运营和管理密切相关。

例如,在能源发电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容量和负荷的匹配问题,合理设置发电设备的位置和数量等。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一、稳定性分析的概念和意义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当外界扰动(如负荷变化,短路故障等)发生时,电力系统的设备能够保证正常的运行,不会发生不可逆的系统损坏和严重的电力停电现象。

稳定性的分析和优化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稳定性分析的方法(1)能量分析法能量分析法是通过对发电机转子能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来确定系统稳态运行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同步发电机在稳态运行时,总能量守恒,当总能量不守恒时,就会引起系统的偏离,从而导致电力稳定性的降低。

(2)相平面分析法相平面分析法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稳态模型,以相平面的方式展示稳态点所在位置及其稳定性的情况。

通过对相图的分析可以确定电力系统中的稳态点及其对应的特征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是否存在问题。

(3)大电网动态仿真分析法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网的日益复杂,电力系统模型的非线性程度也日益增加。

大电网动态仿真分析法可以在复杂的电力系统中有效地模拟复杂的电网系统,准确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优化措施。

三、稳定性优化的方法(1)增加备用发电机在电力系统中增加备用发电机,可以使系统的发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突发大负荷时,增加的备用发电机可以迅速转入工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降低系统的电压质量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压降低和波动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降低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电阻,增强电力系统的电压稳态控制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电压质量,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升级现代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

在电力系统的发生故障时,自动化系统可以及时切断故障段进行隔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对于系统的后期的优化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稳定性分析的案例应用在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中,稳定性分析在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优化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优化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目前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加入、负荷不平衡、系统失去控制等。

因此,在电力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中,必须充分考虑稳定性问题,加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优化。

1.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主要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电力负荷和电力网络的互动行为进行建模和分析,找出系统失稳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1 系统稳定性指标电力系统稳定性指标主要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作用下,短时间内能否恢复到运行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稳定性指标通常包括:(1)小扰动稳定性指标:系统极点分布,系统固有频率等。

(2)大扰动稳定性指标:暂态稳定裕度、动态稳定裕度、频率暴跳等。

1.2 稳定性模型电力系统稳定性模型是指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电力负荷和电力网络的互动行为进行数学描述建模,并进行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电机模型:发电机模型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通常选择机电耦合动态模型或机-气耦合动态模型。

(2)逆变桥模型:逆变桥模型是对交流调速电机等负载进行建模,通常分为负载阻抗稳态模型和负载电动力学模型两种。

(3)电力网络模型:电力网络模型是对电力系统进行物理建模描述,可以考虑阻抗模型、功率模型或节点模型。

1.3 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对电力系统稳定性模型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传输能力分析法:适用于分析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可以利用样条插值法、牛顿法等方法求解。

(2)响应面法: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的迭代响应,可以计算出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指标。

(3)感性启发法:通过经验和感性判断,对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稳定性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而电力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容易出现电压振荡或电网崩溃等问题,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稳态或进入到一个新的稳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为了评估电力系统受到干扰时稳态运行能力,通常可分为动态稳定分析和静态稳定分析。

1、动态稳定分析动态稳定分析是指电网受到外界扰动时,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动态稳定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暂态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得到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裕度,来评估电网的稳定性能。

2、静态稳定分析静态稳定分析是指电网在无扰动时的稳态运行能力,通常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节点电压裕度分析、最大负荷能力分析等内容。

静态稳定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潮流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元件参数和外部负荷等信息计算出电网中各节点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各种参数,进而评估电网的稳定性能。

三、电力系统优化控制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策略的优化,对电力系统进行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通常分为发电机控制优化、输电线路控制优化和负荷控制优化。

其中,输电线路控制优化和负荷控制优化比较容易实现,而发电机控制优化则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资金支持。

电力系统优化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人工智能、高级算法等方法,将电力系统的建模、优化和控制集成到一起,一次性满足电力系统的优化、自愈和调度功能,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四、总结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动态稳定分析和静态稳定分析是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暂态稳定分析和潮流计算两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在优化控制方面,通过发电机控制优化、输电线路控制优化和负荷控制优化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然而,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可控性,其大规模并网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一、稳定性分析方法1. 动态稳定性分析动态稳定性是评估电力系统在干扰或故障条件下的稳定性能力。

经典的动态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基于等值系统模型或一种简化模型来进行。

然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这些传统方法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因此,现代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等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2. 静态稳定性分析静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无扰动条件下保持稳定的能力。

传统的静态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潮流灵敏度分析等。

然而,这些方法往往无法有效考虑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

因此,基于概率与统计方法的静态稳定性分析逐渐受到关注。

二、稳定性控制方法1. 无功补偿无功补偿技术是改善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源的间歇性特点,电压稳定性常常面临挑战。

因此,采用电容器、静止补偿器(STATCOM)等无功补偿设备来调节系统电压,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成为必要。

2. 控制策略优化优化控制策略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经验控制等逐渐不能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需求。

因此,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自适应控制等优化控制策略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采用这些方法,可以使系统具备更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3. 储能技术应用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不可控性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在系统中加入储能装置,能够缓解新能源的间歇性特点,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储能等,它们可以被用于平衡系统的供需差异,提供额外的能量支持和调节。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控制电力系统为社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后盾,其稳定性与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优化控制。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入手,逐步探讨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方法。

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遭受外部或内部扰动时,能够保持稳态或适时地恢复到稳态的能力。

稳态是指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参数(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始终维持在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稳定性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电力系统如果不稳定,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甚至是全网崩溃,造成严重后果。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首先需要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

该模型一般包括发电机模型、负载模型、线路模型等因素。

通过模型,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且可以进行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涉及静态稳定性分析和动态稳定性分析两个方面。

静态稳定性分析着重研究系统在平衡状态下的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分析则是研究系统在发生扰动后的动态过程,包括暂态稳定、振荡稳定和稳定控制方法。

二、电力系统的优化控制针对电力系统中遇到的稳定性问题,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控制方法。

当前,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调频控制调频控制是指通过适当调节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大小,来调整电力系统的频率。

当系统负荷出现波动时,调频控制可以很好地保持系统的频率稳定。

2.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电压波动时,通过适当的控制手段保持系统电压恒定。

电力系统中经常会出现电压偏差,如果电压偏差太大,会导致电力设备的损坏或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需要对电压进行控制。

3.功率控制功率控制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通过适当调整功率的分配,实现电力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功率调节可以解决电力系统中功率平衡问题,同时也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4.柔性交流输电控制柔性交流输电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电力系统中的直流电压,来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电力系统优化与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优化与稳定性分析

电力系统优化与稳定性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对电力供应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优化和稳定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系统稳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电力系统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调度和配置,使电力系统运行在最经济、最高效的状态下。

电力系统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调度策略、优化输电线路的布置和配置、优化负荷的调度等。

其中,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和降低燃料消耗来实现。

优化输电线路的布置和配置可以通过优化输电线路的路径和容量分配来实现。

优化负荷的调度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负荷供需平衡和减少负荷峰值来实现。

通过以上的优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面临各种外界扰动和内部变化时,维持其运行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稳定性包括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等方面。

其中,动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瞬时故障或突发负荷变动时,恢复到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静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对于小干扰的响应能力。

暂态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故障发生时,保持周围联系的能力。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增加发电机组的容量和数量、增加输电线路的容量、优化调度策略等。

通过增加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避免电力系统的不稳定运行,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优化和稳定性分析,可以借助一些优化和分析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模拟仿真、数学建模和优化算法等。

模拟仿真是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来预测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数学建模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电力系统的特性和运行规律,从而分析电力系统的优化问题和稳定性问题。

优化算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求解电力系统的最优解或稳定解。

这些方法可以为电力系统的优化和稳定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新能源电力系统正在迅速发展。

新能源电力系统通常由风力、太阳能、水力或地热等不同形式的能源组成,能够提供环保、高效、可再生的电力。

但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不可预测性和波动性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构成了挑战。

因此,研究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稳定性问题1.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能源来源是不稳定的,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收集量、质量和可用性都有所不同。

因此,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输出也难以保持稳定。

例如,电力网某一时段风能充足,电网的电力供应将以风能为主,如果突然不设防蒸发掉,那么电力缺口将会非常大。

2.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预测性由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天气、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因素会影响其能源输出并影响电网负载,因此难以精确预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输出。

这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供求关系变得不可预测,从而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方法1. 多元化的能源来源提供多个能源来源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波动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等不同的能源,可以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能源供应更加稳定。

2. 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实现高效的电力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变化的能源输出情况。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需求的预测,以便预测电力缺口,根据缺口大小,自动调节电力系统中的不同能源的供应量。

3. 能源存储技术能源存储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波动性问题。

比如,通过使用水库等储能设施存储水力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随时可用于电力严重不足时,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 电力市场机制建立有效的电力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激励企业使用再生能源,将其电力注入电网中,从而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并推动其稳定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的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的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的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功能,从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与小扰动稳定性的分析两方面,对系统的整体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水平,减轻火力发电等对资源的浪费与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小扰动稳定前言风力发电与水利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的两种主要形式,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在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以及小扰动稳定性的提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1 新能源电力系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资源以及环境等造成了影响。

为解决化石能源发电所面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风力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成为了当前电力领域所关注的重点[1]。

新能源电力系统,即以风力、地热等新能源为主要发电能源而建立的电力系统,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具有电压等级低、容量小等特点,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波动性。

对新能源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之能够在小扰动环境下,保持稳定性,是提高系统应用水平的关键,对我国电力领域而言,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课题[2]。

2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2.1 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及优化方式以风电系统为例,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一种,其发电效果,受风速以及风向的变化等因素影响严重,在上述环境下,对风力的预测十分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点预测、区间预测,以及场景预测的方法,对电力功率加以预测。

以场景预测(图1[3])为例,该预测方法,要求将风速以及风向变化等因素,转化成为确定的场景,在发现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功率的预测,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2.2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为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调度能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对其进行优化调度十分必要,可以采用建立虚拟发电厂的方法,完成优化调度过程。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力系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对于生产、生活和国家安全乃至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至关重要。

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是电力系统一项非常关键的指标,对于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资源完整利用率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而进行恢复时,系统内各个环节之间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某一环节的波动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分析主要包括故障分析、暂态分析和稳态分析。

故障分析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被迫从正常状态下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故障分析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路故障,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故障向电力系统周边扩散。

暂态分析是指在电力系统受到短时间外部冲击(如雷击等)之后,系统能否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振荡等指标。

暂态分析主要通过计算电力系统的传输及负荷特性,来确定电力系统的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临界状态和保护措施。

稳态分析是指确定电力系统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的电力负荷和电力产量平衡情况。

稳态分析主要关注于电力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频率等,并进行相应的压降、电力损耗等因素的分析。

二、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优化电力系统的优化目标是为了实现最小的系统损耗和最大的电力输出。

电力系统的优化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优化,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最优调度,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

长期优化以年为单位,主要目标是确定电力系统的投资和发展计划。

优化方案主要包括电网扩建、升级和更新电力设施等。

中期优化以月为单位,主要目标是确定电力系统的生产和生活负荷预测、电力资源分配、电力机组开关状态等。

优化方案主要包括电力机组参数的调整、发电计划的调整等。

短期优化以日为单位,主要目标是实现电力生产的最大效益,优化方案主要包括电力机组的启停和电力负荷的分配,并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和监测,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控策略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控策略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调控策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为了当今的热点议题。

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

首先,需要明确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能够维持稳定的频率和电压,并最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能力。

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从而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

首先,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电规模较小。

传统电力系统主要由大型火力发电厂提供稳定的基础电力,而新能源电力系统则主要依靠分散式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如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

这导致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电力输出较为不稳定,频率和电压波动较大,对系统稳定性提出了挑战。

其次,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较高。

由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发电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这将导致系统的能量供给不稳定,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较多。

传统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较少,同时,送电距离较远,输电损耗较大。

而新能源电力系统采用分布式发电方式,其输电线路较多,送电距离相对较近,输电损耗较少。

然而,这也导致了系统的电流波动较大,增加了输电线路的负荷,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控策略。

以下是几个可行的调控策略。

首先,建立合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技术规范,这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互联互通性,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

同时,标准化的技术规范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其次,采用智能化的监测与控制系统。

智能化的监测与控制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系统的运行数据,通过算法进行优化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通过智能化的电网管理系统,对输电线路进行动态优化,合理分配电力流量,减少输电线路的负荷,从而降低系统的电流波动。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一、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燃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具有资源丰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受到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新能源电力系统是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相结合,构建起来的一个全新的能源系统。

新能源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对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

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问题1.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不足。

新能源电力系统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功率波动,影响电网的稳定性。

2. 控制系统不完善。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控制系统对于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考虑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3. 传统电网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协调问题。

新能源电力系统与传统电网的协调运行,需要更加精细的调度和控制方式。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加强对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找到系统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2. 完善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适应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的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3. 加强新能源电力系统与传统电网的协调。

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和传统电网之间的协调运行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互补。

4. 发展储能技术。

加大对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波动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5. 加强科研和产业合作。

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促进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的发展。

四、总结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是当前能源领域的热点问题,只有加强对系统的分析和改进,完善控制系统设计,加强新能源电力系统与传统电网的协调,发展储能技术,并加强科研和产业合作,才能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能源依赖程度的降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已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难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结构新能源电力系统由多个新能源电源和传统能源电源组成,其中新能源电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传统能源电源包括化石能源和核能源。

这种多源电力系统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能源电源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新能源的多样化使得系统的稳定性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新能源电力系统也受到能源传输和储存方式的限制。

在多源电力的情况下,优选的能源传输与储存方式需要统筹考虑。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1. 风速和光照度的随机性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发电的时候会受到环境的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速和光照度波动不定,因此发电效率也是不确定的,这就为新能源电力系统带来了稳定性领域的挑战。

2. 发电负载的变化随着用户的用电需求变化,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载也会随之变化,导致系统负载的不稳定性,影响供电质量。

3. 电力质量的保障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使用的许多发电装置由于工作原理的特殊性质会对电力质量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潮流变化和电压波动。

三、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通过系统分析的角度来进行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主要方法包括基础理论、仿真技术和试验验证。

1. 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分析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的某些特殊现象,如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并网电域分布、电磁干扰等。

理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识别系统中的瓶颈及技术难点。

2. 仿真技术仿真技术通常被认为是了解系统行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通过仿真,我们可以确定系统在不同负载或环境参数下的性能,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制定决策,以实现系统最佳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新能源逐渐成为了人们探索的方向。

新能源电力系统因其清洁、可再生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由于新能源的不确定性和非稳定性,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能源的不可控制性,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不可预测性,使得系统在供能和调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是新能源的间歇性,即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段内,新能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电力。

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着一系列的稳定性问题。

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面,首先需要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新能源的特性和系统的运行参数等,预测系统的运行状态。

然后,可以采用各种评估指标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情况,如频率偏差、电压稳定性和振荡状况等。

在稳定性控制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能量储存技术,通过储存部分电能来应对新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

目前常见的能量储存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和超级电容储存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新能源供应不足或过剩时提供能量的平衡。

另外,还可以采用灵活的电力调度策略来优化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调度方案,可以使得新能源的供应和电力需求之间达到平衡。

例如,可以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进行组合使用,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保护和安全措施,以防止系统发生故障和意外情况。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电力系统保护装置和控制系统来监测和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和电力故障等。

综上所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采用储能技术和灵活的电力调度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发生扰动或故障时,能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在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控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波动性。

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能和太阳能,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会导致电力输出的波动性增加。

当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时,电力系统可能面临突然的负荷增加或减少。

这将导致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波动,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波动性的挑战,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

利用智能电网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度可再生能源的输出,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例如,通过预测天气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变化,调度者可以提前调整其他发电机组的负荷,以平衡系统的供需关系。

另一种增强稳定性的方法是加强电力系统的储能能力。

储能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的过剩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供电。

这样可以平衡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目前,常用的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抽水蓄能和氢储能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储能技术将在新能源发电场景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此外,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还需要考虑网络的弹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和用户组成。

当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时,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增加输电线路的容量,优化网络拓扑,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弹性。

同时,通过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和故障自愈技术,及时检测并修复网络故障,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新能源发电场景下的电力系统稳定性还需要考虑可再生能源之间的互补性。

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多种形式。

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以提高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风能较强的时段,可以减少其他可再生能源的输出,将更多的电力转化为风能发电。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性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性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性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电力逐渐替代传统能源电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然而,与此同时,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稳定性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分析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稳定性研究的进展。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问题1. 储能问题由于新能源电力的特点是间歇性和不可预见性,储能技术是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供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蓄电池、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等。

2. 灵活性问题传统能源电力系统主要由化石燃料发电机组组成,具有迅速启动、停机和调节负荷的灵活性。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由于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的特性,发电机组的启动和停机时间较长,而且难以准确预测,这就对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大规模接入问题随着新能源电力的迅速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着大规模接入的问题。

由于新能源电力的能源来源地域性和分散性,它们的规模和接入方式也较为复杂。

如何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与传统能源电力系统之间的平稳过渡和纵向融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进展1. 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新能源电力系统协调运行和稳定性分析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彭玉良等学者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评估方法。

2. 动态控制策略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多电源及其不确定性、多种类型的负荷和储能设备的复杂性等因素使系统变得难以控制。

对此,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动态响应技术和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动态控制策略,大大提高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 多模型优化技术多模型优化技术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多模型优化技术将多种模型组合在一起,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研究机构在多模型优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调度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调度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调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电力在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调度已经成为电力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指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评估电力系统在各种外部和内部干扰下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能。

稳定性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电力系统调度的重要基础。

稳定性分析主要是分析电力系统在外部和内部扰动下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能。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法、频域法、离散域法和能量函数法等。

其中,时间域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组,得到电力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进而进行稳定性评估。

稳定性分析常见的指标有振荡极限、稳态稳定界限、动态稳定界限和动态稳定时间等。

振荡极限是指系统在一定的电力负荷下出现的最大振荡幅值,其取决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器(PSS)的参数设置和控制策略。

稳态稳定界限是指系统在满足一定的电力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稳定界限是指系统在发生外部或内部变化时,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动态稳定时间是指系统从扰动到达最终稳态时,所需的时间。

稳定性分析结果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以下方面的决策支持:制定稳定控制策略、定位系统的薄弱环节、解决电力网络运行问题和制定停电计划等。

二、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是指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负荷进行优化和调度。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目标是:最大化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内容:1、电力系统在线调度在线调度是指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网络的运行状态和负荷需求,实时进行计算,以最优化的方式控制电力系统的输电、发电和负荷等操作。

2、电力系统计划调度计划调度是指在预先制定的一段时间内,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负荷等操作进行规划和安排,以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电力系统作为最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之一,其稳定性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定义、分析和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

首先,电力系统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各种扰动下维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扰动因素包括天气、负载波动、设备故障等。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来预测系统的响应和评估系统的性能。

稳定性分析通常包括潮流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和电磁暂态稳定性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系统发生崩溃或事故。

其次,为了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

电力系统优化是指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电力系统优化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负荷需求、发电容量、输电线路等。

通过合理调整发电机组的出力,使系统的供需平衡,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优化输电线路的布局和参数,可以降低输电损耗和电压降低,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优化,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具。

例如,潮流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潮流计算方法来实现,动态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模拟系统的动态响应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现代的优化算法和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也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除了稳定性分析和优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

首先,需要加强电力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其次,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监控和控制,及时调整发电和输电参数,以应对负载波动和突发事件。

此外,还需要加强能源的多样化供应,减少对单一能源的过度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析与优化是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稳定性分析,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系统的崩溃和事故。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 段青熙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 段青熙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段青熙摘要:风力发电与水利发电,属于新能源发电的两种主要形式,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在资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以及小扰动稳定性的提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1 电力系统的概述及小扰动稳定性的概述1.1 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辅助系统按规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组成的,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并输送到电力用户的一个复杂的、可控的统一系统。

传统电力系统的能量来源通常为一次能源,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能源系统逐渐被取代,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新能源电力系统已经逐渐被应用于生活中。

传统电力系统的优势在于其发电空间模式较稳定,可以进行存储,可对电力系统的双侧进行调控;而可再生资源电力系统无法进行存储,由于其主要的发电能源为再生能源,因此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且调控性较差。

因此,为弥补可再生能源调控性的缺陷,新能源电力系统逐渐出现并开始被应用,从而促进了可再生资源的应用。

1.2 小扰动稳定性的概述电力系统运行于某一稳态运行方式时,系统经受小扰动后,能恢复到受扰动前状态,或接近扰动前可接受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根据性质的不同,小扰动稳定可分为小扰动功角稳定和小扰动电压稳定。

其主要特征是可以用线性化的方法来研究。

2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方法2.1 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方法新能源电力系统友好型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能源形势来讲,能够提供更高的电力输出,有效地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新能源通过各项科学分析,依据历史数据以及天文气象等信息,利用数据分析解读可控手段和方法,因此,新能源的分析预测已经成为了调控的重要手段。

对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分析预测主要是针对其功率进行控制。

当前功率预测可以分为3个等级:日、小时、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
摘要: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负荷的波动、系统元件参数的变化、线路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等。

尤其是风力发电新能源的接入,由于风速、风向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其作为一种扰动注入电力系统会对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互联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随机扰动
也愈加频繁,都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运行;小扰动稳定
1、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分析动态
伴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源得快速发展,一方面,电力系统的结构、潮
流等将会发生重大改变,对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
新能源电源自身的波动性、随机性以及相关联的电力电子变化装置,均使得新能
源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新能源
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做了大量研究。

2、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
2.1确定性分析方法
2.1.1特征值分析法
首先建立电力系统的模型,然后在平衡点处作线性化处理,并用状态方程形
式表示电力系统的线性模型,得到系统的状态矩阵求出其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和特
征向量,进而依照前面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判据判断出小干扰作用下电力系统的
稳定性。

它是以线性系统理论与李亚普诺夫第一定理为理论依据,难点在于建立
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且当系统规模庞大时状态矩阵大且不易求取,要求状态
矩阵非奇异。

特征值分析法可用于系统振荡模式和阻尼特性的研究、阻尼控制器
安装地点确定和参数优化及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等方面。

2.1.2时域分析法
时域仿真分析属于直接法,首先建立电力系统各个元件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到
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适当的仿真算法求出电力系统在小干扰作用随时
间变化的轨迹曲线,可直观反映出系统的稳定性。

此方法积分速度慢,计算时间
长计算工作量大,适用于任何电力系统动态模型。

如果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元件数
学模型足够准确,并且选取适当的仿真算法对系统进行时域仿真,那么可得到系
统运行的真实曲线。

2.1.3 频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法是在频域或复域内进行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首先确定在
小干扰作用下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然后建立起系统频域数学模型得到系统的
频率特性,判断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或在复域内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求出传递函
数的极点,根据其极点分布利用稳定性分析原理以多变量Nyquist稳定准则来判
断系统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可用于电力系统的鲁棒稳
定性分析。

2.2 概率性分析方法
由于间歇性电源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增加了大量随机干扰,但确定性方法不
能客观反映系统各种小干扰的本质及小扰动后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整体水平。

电力
系统小扰动概率稳定分析方法从统计角度根据主要随机因素的统计特征来确定系
统小扰动作用下系统稳定性的概率特性。

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性的主要随机
因素包括元件参数、负荷水平、发电方式、系统结构等。

概率性分析方法一般分
为解析法和蒙特卡罗法两大类。

2.3小干扰稳定裕度分析方法
2.3.1直接法
直接法先构建电力系统的拓展模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系统崩溃点参数,从而得到系统的稳定裕度。

直接法需要计算系统崩溃点,计算工作量大,非线性系统初值的选择会影响计算结果,选择不当会使算法发散或收到到无意义的物理解。

因此,实际研究中大多以蒙特卡洛法为主。

2.3.2能量函数法
能量函数法通过采用Lyapunov方法直接估算动态系统稳定,可避免直接法的大量计算。

系统运行中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很多,要考虑选取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的特征,来构造适当的能量函数计算出状态空间中的能量势阱,得到能量势阱的边界从而估计系统受到小干扰后的稳定域,表明系统当前运行点与系统发生失稳点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判断系统的稳定度量。

2.3.3分岔理论
分岔理论是分析非线性问题的理论方法,主要研究系统因参数改变引起解的结构和稳定性的变化过程。

假设电力系统动态方程表示如下:
其中x表示状态向量,υ表示参数向量。

若(x0,υ0)为动态方程的一个解,则在参数向量υ0作用下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由于系统受到扰动作用,参数向量发生变化,则方程的平衡点数目会发生变化,系统的稳定状态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引起系统失稳,此过程称为分岔,这些产生系统稳定性发生变化的临界参数所对应的平衡点称为分岔点。

分岔理论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静态分岔指平衡点的数目和稳定性随参数变化而变化,如鞍节分岔SNB。

鞍节分岔指参数达到分岔点时,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和不稳定平衡点重合;如果参数再增大系统的平衡点消失,电压崩溃系统处于失稳状态,此时雅可比矩阵有一个零特征值。

若分岔参数取恒功率负荷时,SNB点对应PU或QU曲线的拐点,系统传输功率达到最大值。

动态分岔是从系统结构参数来界定稳定性,如果系统结构不稳定,任何一个小干扰都会破坏系统的轨线拓扑。

动态分岔分为局部分岔和整体分岔两类。

局部分岔又称平衡点分岔,由于平衡点类型改变而导致结构变化,典型的有霍普夫分岔Hopf、闭轨分岔等非双曲平衡点。

霍普夫分岔系统处于平衡点,如果出现干扰系统呈现周期振荡或者振幅不断加大而导致最终失稳,霍普夫分岔点的雅可比矩阵特征值位于虚轴上。

结语
随着多种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小干扰作用到电力系统中影响其运行稳定性。

本文从小干扰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域的分析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小干扰稳定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小扰动稳定分析大都运用特征值分析法,需要建立电力系统数学模型,而电力系统元件庞杂,建立较为精确的系统模型实属不易,可将智能方法引入到小干扰稳定性分析中。

另外特征值分析大中型电力系统数学模型都要选择合适的降阶方法进行降维处理。

现有的小扰动系统稳定研究大都使用离线分析的方法,开展在线小扰动稳定性分析也是以后进一步研究小干扰稳定性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谷玉宝,宋墩文,李月乔.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综述[J].智能电网,2016(01):45-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