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详细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图片
关于《呐喊》
它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共 收小说14篇。所以取名“呐喊”,鲁迅说是因不能 忘怀当初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故以作文发出“呐 喊”,借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 不惮于前驱”。
关于《彷徨》
《彷徨》是继《呐喊》之后鲁迅先生的又一部短 篇小说集,收有1924年—1925年所写的11篇小说。 其中《祝福》、《孤独者》、《伤逝》、《离婚》 是代表作。反封建仍是小说的主导,从艺术方面看, 《彷徨》更成熟。
沦为乞丐 问有无灵魂 到鲁家做工 讲阿毛的故事 别人嘲笑她的伤疤 捐了门槛之后
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反映祥林 嫂是一步步被封建思想和礼教逼入绝境的
描写语言
(1)自述阿毛之死 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 (3)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人物
• 1.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 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 3.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 拒绝后作者对其第三次肖像描写是 怎样的?从中反映出什么? • 4.将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与前 三次比较,体会其对刻画人物和表 现主题的作用?
神态、动作描写
两次祭祀
• 第一次,讪讪,疑惑地走开。 • 第二次,坦然地去拿酒地缩了手杯和筷子
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变作灰黑,失神
的站着。精神为之崩溃
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 抗争过吗? 行为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 封建孝道和妇道 婆婆安排的命运
为了自己有人的权利 对神权的反叛
怀疑灵魂——问
关于《祝福》
• 《祝福》发表于1924 年,是《彷徨》的第 一篇。故事表现的是 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 的黑暗现实,它以祥 林嫂的生活遭遇,揭 示了封建思想观念和 礼教对广大农民尤其 是妇女的愚弄、摧残。
返 回
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 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 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 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 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 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 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 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 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 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 显然是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个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 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正如他 在《彷徨》前面的题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
鲁四老爷
(讨厌 骂“谬种”)
鲁镇的人们
( 鄙薄 厌烦 嘲笑)
婆 大
婆 伯


(严厉 抢 逼改嫁)
(迷信 吓人)
卫老婆子
(惟利是图)
(收屋 赶出家门)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元凶?
在被卖改嫁时,祥林嫂挣扎过;为了 能在祝福前做祭祀的活,摆脱灵魂上的迷 信枷锁,争取做人的权利,她倾其所有到 土地庙捐门槛;面对柳妈等鲁镇人的种种 讥讽、侮辱与伤害,她无声地抗议。但是, 在封建社会,祥林嫂找不到她的位置,为 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所不容。正是以礼教 为指南的鲁四老爷和深受这种思想文化毒 害的鲁镇人,把一个善良、勤劳、朴实、 顽强的劳动妇女推向地狱。
谁是杀死祥林嫂的元凶?
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 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 祥林嫂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 和时代的悲剧;残害祥林嫂的人,不是某个具体 的人,而是封建礼教思想。大家都不是凶手,又 都是凶手。大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礼教 的卫道士。小说表现的是一出“礼教吃人”的悲 剧。 许寿裳先生说:“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 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环境(社会与自然)
• • • • • • • 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二、是渲染气氛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 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映衬人物的心情 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环境(社会与自然)
• • • • 社会环境 ——鲁镇 封闭 迷信 人情冷漠
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笼罩下封闭落后 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一个缩 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冷漠无 情。
• •
封建思想: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 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 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 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 ,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 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 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 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 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 ,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 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封建思想:


2、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 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纲,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 ,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 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 ,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 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 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封建礼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封建等级制度,根据儒家思想制定的,以三 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封建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 。

小说通过对祥林嫂悲剧人 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 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 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劳动 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 而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和封建迷 信的吃人本质。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
•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 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 切相关; •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 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 化了小说的主题。
环境(社会与自然)
• • • • 自然环境 1.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 祝福景象 2.烘托了“我”当时的反感 四场飞雪 “没有春天”
祥林嫂: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 • • • • • 1.二十六七岁之前,与祥林结婚 2.二十六七岁春天,没了丈夫,冬初逃到鲁镇 3.二十七八岁开春,被卖改嫁,年底生阿毛(1岁) 4.二十八九岁开春。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5.二十九三十岁开春。阿毛三岁 6.三十三十一岁春快完时,儿子被狼衔去,祥林嫂再 到鲁镇 • 7.三十一二岁秋,捐门槛,冬至祭祀仍不让碰祭品 • 8.三十二三岁,突然老去,沦为乞丐 • 9.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鲁迅简介 小说常识 理清思路 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
讨 论
鲁迅简介
鲁 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 《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主将。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 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 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封建思想:
3、妇女的三从四德。 •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 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 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 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 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 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 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 束。
形象“鲁四老爷”
身份: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典型。
政治: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的 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 思想: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难点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遭遇各 是什么态度?在文中找出有关 人物,读其言,观其行。
“鲁镇”环境下的祥林嫂

封建思想:
• •
4、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 的一个方面。血缘制也是封建秩序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鲁四老爷对 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 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 是最小的角色。
祥林嫂悲剧形成的主观原因:
①贞节观 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 却深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响。可 见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多么深重 ,不仅在鲁四老爷这样保守的乡绅头 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 层。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 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世人认为祥林 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 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
她的反抗是在封建礼教规范下的产物, 是遵循旧礼教从一而终道德规范。捐与问 ,是迷信与否定迷信的矛盾心理的反应。
形象“我”
“我”是一个什 么身份的人? 一个基本摆脱了传统道 德观念束缚的具有进步 思想的知识分子。
如何理解“我” 软弱性 对祥林嫂的回答 “说不清”? 我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同情弱者,但面对黑暗现实无能为力 ,潜意识里甚至想逃避现实矛盾,精 神道德有不足之处。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小 说 三 要 素
序幕
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返 回
情节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设置悬念,引人阅读。 渲染悲剧气氛,利于突现主题。
返 回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 些变化,从中反映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 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 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 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②迷信思想 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 。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 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 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怕 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 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 摆脱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 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主题:
概括祥林嫂形象
• 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 • 勤劳、善良、质朴、顽强, 生活要求低 • 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 被鄙视,深受封建礼教思 想毒害,以至于被社会吞 噬的人物形象。
返 回
“要极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 好是画他的眼睛。”
直着眼
顺着眼
瞪着眼
眼珠间或一轮
眼睛忽然发光 顺着眼 直着眼 瞪着眼 眼光分外有神
返 回
祥林嫂在捐过门槛插手祝福却遭 拒绝后第三次肖像描写
肖像:脸色同时变作灰黑,只是失神的站 着……也总是惴惴的,而且很胆怯……呆坐着, 直是一个偶人。 眼睛:窈陷下去 不让祝福,失神,精神上再受打击。
返 回
祥林嫂临终前的肖像描写
肖像:年前的花白头发,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 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放佛是木刻 似的; 眼睛:眼珠间或一轮 动作: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 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 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乞讨无路,陷于绝境;精神麻木,濒于死亡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状态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 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 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 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 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