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53d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c.png)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作用和实现原理;4. 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3 网络通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2.1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型2.2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3. 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3.1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3.2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局域网、蓝牙、移动通信网络3.3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桥4. 网络通信协议4.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4.2 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的特点和作用4.3 ARP协议、ICMP协议、HTTP协议的应用5. 网络工具的使用5.1 Ping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2 Tracert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3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和分析6. 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6.1 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和排查方法6.2 网络配置和连接的操作方法6.3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网络攻击的防范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手把手教学,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网络设备和使用网络工具,培养实际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配置问题。
四、教学过程1. 网络概念及分类1.1 通过例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1.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日常应用场景。
2. 五层网络模型2.1 讲解和演示五层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各层的功能;2.2 利用实例演示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传输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优秀教学案例:认识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连接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优秀教学案例:认识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连接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368c9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8.png)
1.网络基础知识:讲解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协议、IP地址等基本概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
2.网络连接设备:介绍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软件演示,让学生了解这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网络连接策略的制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及拓扑结构,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如TCP/IP、HTTP等。
2.学习网络连接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了解它们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这些设备。
3.掌握网络连接策略的制定方法,包括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学会分析网络连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4.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对其进行提问、评价。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几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
2.网络连接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3.网络连接策略的制定方法,如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网络结构、协议等;二是网络连接设备及其作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三是网络连接策略的制定与优化,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网络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校园网络的拓扑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网络的结构和组成。随后,提出以下问题:“我们的校园网络是如何工作的?它为什么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本章节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选修3教案-1.1 认识计算机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80d7e7691a37f111f0855b89.png)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网络技术应用的第一课,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是知识点比较容易的,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力的运用上及帮助学生学会观注身边的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根据教材的知识链确定从功能—组成—总结—分类,也为下节课不同的连接策略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只是浏览网页、QQ聊天、网上看视频、网上购物等一些网络应用上,甚至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功能很难分清。
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直观的认识,特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中央电视台《互联网时代》纪录片第一集,对互联网的由来和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不再局限在无形之中,并且激发对计算机网络的探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和组成;2、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互联网的发展,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2、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观看《互联网时代》,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Internet的前身,产生的背景条件,为什么后来改名为Internet?二、问题导入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学生回答。
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视频聊天,下载图片,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知的。
老师引导难道计算机网络只有Internet吗?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抛砖引玉举例。
银行ATM机业务、超市收银系统、学校食堂打卡系统等等,这些没有连接因特网,但是也是处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我们先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我们哪些功能讲起。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84ad8d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2.png)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 局域网(LAN)2.2 广域网(WAN)2.3 城域网(MAN)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3.1 总线型拓扑3.2 环型拓扑3.3 星型拓扑3.4 树型拓扑4.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4.1 网络协议4.2 数据传输方式4.3 网络设备4.4 网络互联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图形界面和动态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教材、PPT课件和案例素材。
2. 安排实验室或机房,准备网络设备,搭建实验环境。
3. 设计好问题驱动的教学问题和小组讨论话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作业和实验报告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教案粤教版算机网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教案粤教版算机网](https://img.taocdn.com/s3/m/1ddf7f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a.png)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粤教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4.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5.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网络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
4.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5.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6.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二章:网络拓扑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3. 能够绘制简单的网络拓扑图。
教学内容:1. 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 网络拓扑图的绘制方法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网络实例,引发学生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兴趣。
2. 讲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3. 讲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让学生掌握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4. 讲解网络拓扑图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网络拓扑图。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网络协议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协议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应用。
3. 能够分析网络协议的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定义和分类2. 常见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应用3. 网络协议的特点和重要性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网络通信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网络协议的兴趣。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c7d1d44693daef5ef73d91.png)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篇一:《认识计算机网络通信》教案】课题:认识计算机网络通信崇明县民本中学:王昌教学章节: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网络通信教材分析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如果单纯的从课本知识点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对网络没有整体概念,对于网络硬件、网络的组网方式、以及后面的因特网,tcp/ip网络协议,在不知道网络通信的工作过程的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识记,不能真正明白网络究竟如何通信,它们之间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所以,本节课的开设是想通过尝试性地引入网络通信,试图将相关的知识概念通过网络通信这一主线串联起来,在让学生明白网络通信的实质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关概念、工作原理等,为后续的网络学习提供一个较为典型的网络基础框架结构。
但另一方面又避免为学习技术而陷入较深的技术研究中,所以,本节课设计了两条线索来开展教学,一条“实”线:即“如何连?”,另一条“虚”线:即“如何通信?”。
实线以浅显易懂的组网连接展开,虚线则通过简短的网络通信游戏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网络通信的两种通信方式,并从中了解到网络连接设备以及通信中涉及的重要工作原理等。
学情分析本节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第二节课,在前一节课中,同学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背景、分享了身边所知道的计算机网络和主要功能。
知道了组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网络三要素。
多数同学有接触网络的经历,他们有连接简单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所以本节课以让同学来连接网络为切入口,进而探究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年龄特征出发,为了将原理性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本节课设计了两个通信游戏,用游戏来阐释网络通信复杂的工作过程,将问题简单化,使得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较为典型的网络基础框架结构,从而在后续的网络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完善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常见的网络连接设备:网卡、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知道各设备的功能。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3第一章第1课《初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3第一章第1课《初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https://img.taocdn.com/s3/m/1e958eaea1c7aa00b42acb49.png)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3第一章第1课《初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2、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类和功能3、能过图片和实物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有一个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以思考讨论,增加课堂趣味。
2、自我检测反馈,即时纠正认识误区,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2学情分析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每天都在使用网络,利用网络交流、购物、发表说说、分享照片。
但是这些只是网络的应用,而对于网络的理论,学生就接触的少之又少。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习过程就会有所收获。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类、功能|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师:同学们经常上网,那上网都做什么生:玩QQ,网上购物,玩游戏等。
(从而引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通讯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
)师: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什么组成呢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呢计算机网络由什么功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计算机网络。
2【活动】新课教学1、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网站。
(1分钟))(教师演示:启动IE浏览器—输入网址—进入专题学习站点)活动3【讲授】新课教学2、师生共同学习学生思考探究(1分钟)(本节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教师讲解)。
学生讨论每一个思考问题,并回答。
)<2-1>计算机网络概念(2分钟)计算机网络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思考:两台计算机能不能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2-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3分钟);构成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计算机及辅助设备、通信介质、网络软件。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3e1b8cc1c708a1284a44b6.png)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广教版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科版(2003)3.1《网络的功能与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了解网络的专业定义、分类和功能;了解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及其功能;区分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和C/S)的优缺点。
二、教学难点:掌握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和C/S)的优缺点;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局域网的组建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配置清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节知识以通识了解性内容居多。
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并体会其三大功能;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硬件、软件,理解c/s、b/s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亲身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体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互联的带给生活的便利,并对网络知识有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内容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主要用问卷星的方式,并在答完后根据不同的分值,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评语(即是课堂中会提到的“神秘奖品神秘奖励”)。
本课主要还是立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知识的引导中不断提问、互动,在任务设置上力求简洁乐于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上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知识型的,也有贯穿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实例,为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首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1、教学引入:课本实例以及问题引入:见课件实例页。
2、教学过程:(1)认识网络: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师引导,通过知识卡展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回忆引入环节的问题1,让学生判断,并通过问题2的回忆衔接到网络的分类。
2、网络的种类:(图片、知识卡的展示)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而非联接的计算机的数量。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4837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7.png)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熟悉 TCP/IP 协议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TCP/IP 协议簇。
2、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如何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中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和连接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场景,如在线购物、社交网络、远程办公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网络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网络基础。
2、知识讲解(20 分钟)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向学生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硬件(服务器、客户端、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等)、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和资源(数据、软件、硬件等)。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等。
3、网络拓扑结构(15 分钟)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38d44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png)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引言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结构、协议等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实践,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3. 理解网络拓扑结构与通信方式,包括星型、总线型、环状等拓扑结构,以及单播、广播、多播等通信方式;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与故障排除;5. 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开发,如网络聊天室、简单网页等。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计算机网络概述a.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b.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分别介绍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有所了解。
c.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包括主机、通信链路、交换机等。
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与拓扑结构a.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分别介绍单播、广播和多播的概念与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
b.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将常见的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和环状结构进行比较,指导学生了解各种结构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网络工具a. TCP/IP协议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以及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如IP协议)与传输层协议(如TCP与UDP协议)。
b. HTTP协议基于具体案例,介绍HTTP协议的作用与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Web服务器与浏览器之间的通信过程。
c. 网络工具介绍网络配置与故障排除常用的工具,如ping命令、telnet命令等,引导学生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些工具。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2998b0f90f76c660371a3a.png)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广教版1.1《认识计算机网络》教科版(2003)3.1《网络的功能与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了解网络的专业定义、分类和功能;了解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及其功能;区分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
二、教学难点:掌握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局域网的组建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配置清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本节知识以通识了解性内容居多。
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并体会其三大功能;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硬件、软件,理解c/s、b/s 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亲身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体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互联的带给生活的便利,并对网络知识有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内容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主要用问卷星的方式,并在答完后根据不同的分值,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评语(即是课堂中会提到的“神秘奖品神秘奖励”)。
本课主要还是立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知识的引导中不断提问、互动,在任务设置上力求简洁乐于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上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知识型的,也有贯穿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实例,为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首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1、教学引入:课本实例以及问题引入:见课件实例页。
2、教学过程:(1)认识网络: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师引导,通过知识卡展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回忆引入环节的问题1,让学生判断,并通过问题2 的回忆衔接到网络的分类。
2、网络的种类:(图片、知识卡的展示)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而非联接的计算机的数量。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教案粤教版算机网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教案粤教版算机网](https://img.taocdn.com/s3/m/30723b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a.png)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3. 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5.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基本组成、分类和应用。
2. 难点: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粤教版。
2. 教学PPT:计算机网络相关PPT课件。
3. 网络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4. 网络示意图: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硬件、软件、协议、传输介质等。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TCP/IP、、FTP等。
分析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网络购物、在线教育等。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网络应用和经历。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深入了解一种计算机网络协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新课导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网络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远程办公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_1.1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87bced090c69ec3d4bb759e.png)
《认识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准备】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接触了计算机网络,了解了一些英特网的应用,但是对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在学校使用电脑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了解也是非常少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补差,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
有意识地、逐渐引导学生适应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设计思路】这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部分总体上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构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高中学生对于网络是有一定认识的,但只是一些零散认知,缺少系统的归纳。
"网络的分类"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不在于分类而在于以下3点:一、对2种数据交换方式的理解;二、不同拓扑结构的特点;三、通过学习网络的分类知识,能够简要描述一个实际网络的结构及特点。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讲解和总结。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历史和主要功能(2)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认识常用网络结构及其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典型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网络的分类,能够简要描述一个实际网络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网络的广泛应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概述网络分类,了解各种分类的标准及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能正确对实际的网络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讲解练习结合。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系统极域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网络概念,双机能够容易的实现互连。
那么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计算机网络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a0e0a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1.png)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案概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层次结构和相关协议;3. 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4. 能够构建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并进行故障排除;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 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3. 网络通信原理和技术3.1 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编码方式3.2 路由选择和数据链路控制4. 网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4.1 网络设备的分类和功能4.2 常见的网络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5.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构建和管理5.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组网原理5.2 广域网的搭建和连接6. 网络安全和故障排除6.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6.2 网络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网络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提高实践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4. 课堂互动: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2. 期中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报告和项目考核,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59987e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e.png)
高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网教案粤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和常见网络设备。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3. 常见网络设备及作用4.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5.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原理;常见网络设备及作用。
2. 难点: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设备实物、网络教学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3.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组成部分、软件组成部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讲解常见网络设备及作用: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介绍,使学生熟悉常见网络设备及其作用。
5. 讲解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简要介绍网络协议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应用案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网络应用主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8.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网络设备连接和网络配置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9.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原理、常见网络设备及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2785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8.png)
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高三信息技术课程教案: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应用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网络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与传输方式(2) 互联网应用与服务- 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范围- 常见网络应用程序介绍- 网络安全与数据传输保护(3) 网络管理与维护- 网络管理基本原则与方法- 网络故障排除与修复-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3. 教学步骤(1) 导入与激发兴趣- 引入网络相关话题,如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应用的发展等,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以课件、多媒体等形式,讲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网络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3) 基础梳理与巩固-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和各层次的功能;- 针对网络协议、传输方式等内容,设计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 综合应用与创新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网络应用小项目;- 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应用发展趋势,提出创新想法与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理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反馈。
4. 教学资源准备- 计算机设备、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联网接入工具;- 相关教材、课件、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5. 教学评估方法-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讨论、问题解答等;- 学生课后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估;- 学生对网络应用发展趋势的创新提案。
6.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等领域的最新动态,自主学习并深入探索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前沿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高三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18be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6.png)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教案:高中信息技术课——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一、引言计算机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上,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以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
3. 理解和运用网络协议进行信息传输。
4. 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
5. 能够识别和解决网络故障。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B.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区别与应用C. 互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协议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A. 硬件组成和作用B. 软件组成和作用C.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区别与联系3. 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应用A. TCP/IP协议族B. HTTP、FTP、SMTP等常用协议的作用和应用C. IP地址和端口号的作用和应用4.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A. 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的配置和使用B.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C. 网络文件传输和共享5. 网络故障的识别和解决A. 常见网络故障的表现和原因分析B. 使用网络故障诊断工具进行故障排查C. 常见网络故障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实例,以便学生深入理解。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协议。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和故障排查过程,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应用的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1_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正文
![1.1_认识计算机网络教案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38943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f.png)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概念和分类;(2)了解网络的拓朴结构;2、过程与方法:(1)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2)能利用所学网络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网络的神奇作用,激发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参与网络技术学习的态度。
(2)认识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学习,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了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的定义、三要素难点:网络的拓朴结构【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作好学生工作,让学生明白广东省即将实行全行全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2、明确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体系结构:组网——建网——用网——建网站——作网页二、新课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益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让我们眼花缭乱,因特网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信息爆炸的威力……,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谈谈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重点):(展示课件,讲解)1、学生阅读P2-3并尝试概括三个案例各体现计算机网络的什么功能。
2、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地理上分散、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3、构计算机网络三要素:①两台或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②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
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网络适配器、交换机、网桥、光电转换器等。
③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是网络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的接口。
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请求网络服务。
网络操作系统的任务就是支持局域网络的通信及资源共享。
网络操作系统则承担着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资源管理,支持各用户间的通信。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Net Ware、UNIX等。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一个统一的规则,这个规则成为“网络协议”(Protocol TCP/I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技术应用》(选修三)
广教版1.1《认识计算机网络》
教科版(2003)3.1《网络的功能与构造》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的专业定义、分类和功能;
了解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及其功能;
区分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
二、教学难点:
掌握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B/S 和C/S)的优缺点;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局域网的组建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配置清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本节知识以通识了解性内容居多。
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分类,并体会其三大功能;了解网络应用中常见的硬件、软件,理解c/s、b/s 两种网络软件系统结构的区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任务引领,让学生亲身参与网络技术相关的学习活动,体会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联系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络互联的带给生活的便利,并对网络知识有正确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可能对该内容不是很感兴趣。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主要用问卷星的方式,并在答完后根据不同的分值,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评语(即是课堂中会提到的“神秘奖品神秘奖励”)。
本课主要还是立足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在知识的引导中不断提问、互动,在任务设置上力求简洁乐于完成,在任务的设计上不仅有实际操作的、知识型的,也有贯穿课堂中以及课后的实例,为的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1、教学引入:
课本实例以及问题引入:见课件实例页。
2、教学过程:
(1)认识网络:
提问学生,让学生先说出自己对网络的认识。
教师引导,通过知识卡展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所组
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讯、数据共享及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回忆引入环节的问题1,让学生判断,并通过问题2 的回忆衔接到网络的分类。
2、网络的种类:(图片、知识卡的展示)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而非联接的计算机的数量。
局域网: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十公里,通常是一幢建筑物内、相邻的几幢建筑物之间或者是一个园区的网络。
广域网:覆盖范围通常为数百公里到数千公里,甚至数万公里,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甚至世界几大洲或整个地球。
城域网:覆盖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通常为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的一座城市内。
引导学生体会网络分类的相对性,城域网相对于广域网来说也是局域网。
实例:张伟家对网络的需求,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三大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三个实例小题检验学生记忆是否扎实。
通过之前学习的计算机系统引导网络的构成。
4、网络中的硬件
(1)工作站和服务器:知识卡内容见课件。
(2)传输介质:课件展示实例。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缆、同轴电缆
无线传输介质:红外线、无线电波、卫星
3)通信连接设备:课件展示
作用:确保数据在通过传输介质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候,能够准确到达目标设备。
包括中继器、集线器(又称HUB)、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中继器、集线器:机械地转发数据,像邮政系统中的运输人员,只负
责接收上一站送来的包裹并继续往下传递,不管其他问题。
网桥与交换机:能够判断是否需要转发数据包,像邮递员,接收下自己辖区内的信件并送给收信人,而将非自己管辖的信件退回给邮局。
路由器:能够判断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像邮局里的分检员,根据收信人地址考虑走什么路线,如何运送信件
5、网络的软件:课件展示
(1)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应用软件有两种结构:主要通过实例引导,表格总结。
一种是客户机/服务器(C/S,Client/Server )结构
一种是浏览器/服务器(B/S,Brower/Server)结构。
比较内容C/S 结构B/S 结构
客户端与维护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维护、升级时
服务器和每台客户端都要操作,工作
量较大
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只要使用浏
览器上网就行,维护、升级只要在服
务器上操作就行
对客户端服务器的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都能够处理任务,客
户机要求较高,服务器压力较小
客户端只能完成简单功能,绝大部分
工作有服务器承担,服务器的负担较
重
客户端响
应速度
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有要求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没有要求
适用场合更适合局域网更适合广域网
六、任务驱动:见评测练习以及问卷星十个小题,问卷星评测网址:https://ks.wjx.top/jq/22667352.aspx。
七、课后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了网络的功能,还了解了网络的构成,即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
(见课件知识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