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型课程开设指南
拓展课程设置方案
拓展课程设置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面对日益紧张的学科竞争环境和孩子们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如何拓展学校的课程设置,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能力培养,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建议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的科学实验课程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在拓展课程设置中,应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如手工制作、木工课程等。
这样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可以加入一些社交技能培养课程,如礼仪课、沟通技巧培训等。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开设体育健身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时间安排给体育健身课程。
这样的课程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
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拓展课程设置中,应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开设音乐欣赏课、合唱团、舞蹈社团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情绪管理课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有效应对压力和困扰。
八、推行现代信息技术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应推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设置。
增加计算机编程、网络安全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
九、加强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加强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工服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发展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参与能力。
十、关注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在拓展课程设置中,应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教育。
拓展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拓展课程实施方案模板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拓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拓展课程实施方案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课程设置。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拓展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2)注重课程的前瞻性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展现个性和才华。
3. 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2)鼓励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促进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更新。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课程计划。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需求,制定拓展课程的具体计划;(2)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和资源。
2. 教师培训。
(1)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提高教师的拓展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2)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相学习。
3. 学生选拔。
(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拓展课程的学生选拔;(2)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展现个性和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意识。
五、评估机制。
1. 制定评估标准。
(1)明确拓展课程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表现等;(2)建立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定期评估。
(1)定期对拓展课程进行评估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优化课程;(2)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估,提供课程改进建议和意见。
拓展课教学思路设计方案
一、课程名称:拓展课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课程内容:1. 素质教育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2. 实践能力课程:如科技创新、文化艺术、体育竞技等;3. 综合素养课程:如阅读与写作、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等。
四、教学思路: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具体教学方案:(一)素质教育课程1.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心理素质;2. 安全教育:结合校园生活,开展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法制教育:邀请法制讲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实践能力课程1. 科技创新: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2. 文化艺术: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如歌唱、舞蹈、书法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3. 体育竞技: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综合素质课程1. 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2. 演讲与口才: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3. 人际交往: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2.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 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七、课程特色:1.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兴趣和特长;2.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 强化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
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
第二章拓展型课程实施范围拓展型课程是指在学校正式课程基础上组织的开放式、多元化、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
拓展型课程主要包括文体艺术、实践技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环境保护等内容。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拓展型课程。
第三章拓展型课程设置1. 拓展型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避免过分倾向某一特长,应体现多元化、综合性和平等性原则。
2. 拓展型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文体艺术、实践技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环境保护等模块,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模块以满足学生需求。
3. 各模块的课程安排应合理,避免课时过长或者过短,保证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第四章拓展型课程实施1.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拓展型课程实施机制,包括教师培训、学生选拔、课程安排等,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 教师在教授拓展型课程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
3. 学生在参与拓展型课程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课程,积极参与课程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五章拓展型课程评价1.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拓展型课程评价机制,包括课程内容评价、教学方法评价、学生表现评价等,以评价每个课程的有效性。
2.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表现、社会实践等,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学校要根据评价结果对拓展型课程做出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符合学生需求,达到预期目标。
第六章拓展型课程管理1.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2.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拓展型课程建设,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课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指导和管理,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方案引言拓展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校实施拓展课程的方案,并提出建议。
1. 确定拓展课程的目标拓展课程应有明确的目标,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其兴趣爱好、提升其学科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设定相关目标。
2. 选取合适的拓展课程内容拓展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学科拓展、国际交流、社会实践、艺术体验等方面,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取合适的课程内容。
3. 设计拓展课程的教学方法拓展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项目制学习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等特邀人员来开展一些特色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加强拓展课程的师资力量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吸纳来自外部的教育专家和行业人士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丰富师资队伍。
5. 制定拓展课程的评价机制为了确保拓展课程的质量,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6. 提供多样化的拓展课程选择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拓展课程选择,包括课程种类、课程难度、课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化。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7.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机构合作,开展一些有益的社区拓展课程,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研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8. 创造良好的拓展课程环境学校应创造良好的拓展课程环境,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支持。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拓展课程中心或实验室,购置相关器材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9. 建立拓展课程的推广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拓展课程的推广平台,通过宣传、展示等方式推广拓展课程。
最新-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方针我院设立的开拓型课程内容要以"推动全体同学人格特质的全面的发展、学员独特的发展趋势和同学在原来基本里的可持续的终生发展趋势"这一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具体指导,遵照我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战略方针。
从深层、深度广度2个层面扩宽学员的知识层面,使学员生动有趣地学习培训,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院依据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将扩展型课程内容做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健全学员认知策略、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自我约束和挑选自学能力的主要承载。
融合院校具体,积极主动开发设计,给予引导,持续推进,勤奋产生有益于学员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养成的新式课程设置,推动学员个性化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学习的能力,推动教学方式的改进。
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开展学习的过程,提倡学员按兴趣爱好选修课与在教师指导下选课紧密结合的方法,推动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选择,逐步完善自主选择的思想意识及工作能力。
重视院校和老师参加课题研究,提高院校开发设计和基本建设课程内容的工作能力三、教学目标坚持不懈我国教育政策,在确保学员生命质量的情况下,推动其个性化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造就归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明天。
1、扩展学员加重对当然、社会发展、自己的了解和体会;扩展学员的基础知识,发展趋势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性格专长和个人爱好,推动学员多元化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扩宽基本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产生表述、沟通交流和协作的功能。
4、培育学习积极性和喜好,逐步完善优良的个性化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产生诚实守信观念、公民意识。
5、以执行扩展型课程内容为突破口,发掘学校资源,产生特点,增进大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课程结构1、保存院校传统项目,并开发设计一些新型项目,尽可能考虑学生们的要求。
2、有选择地应用《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包》,丰富多彩扩展型学科的具体内容。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方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日益丰富。
传统的学科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拓展课程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校拓展课程的设置方案。
一、培养学生兴趣拓展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设置各类拓展课程,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类课程,以及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课程,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的拓展课程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学科知识,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课程,如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实践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强化实践教学拓展课程的设置要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进行实践指导,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课程。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也能更好地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
四、跨学科融合在拓展课程的设置中,跨学科融合也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开设一些综合性的拓展课程,如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等。
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师资培养拓展课程的设置也需要关注师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对拓展课程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开展拓展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拓展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七、与社会资源对接学校的拓展课程还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对接。
学校拓展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开发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校本课程之外,学校需要开发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本文将提出一份学校拓展课程开发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确定拓展课程的目标拓展课程的目标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选择适合的课程类型为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学校可以开设不同类型的拓展课程。
例如,音乐、绘画、舞蹈、手工等艺术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科学实验、电脑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户外探险、旅行、体育运动等活动类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四、设计详细的课程内容每个拓展课程应该有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程活动。
例如,在艺术类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和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五、制定灵活的学习计划拓展课程应该有灵活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学生的不同时间安排和学习节奏。
学校可以在放学后或周末开设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时间,参与感兴趣的活动。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课程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七、鼓励多元评价拓展课程的评价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
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览、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拓展课程的成功与否也与师生关系的良好程度有关。
教师应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九、加强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一些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中去。
学校拓展课程开设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开设方案在学校教育中,除了传统的学科课程外,拓展课程的开设也十分重要。
拓展课程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思维。
针对学校拓展课程的开设方案,我将从选课方式、课程内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回答。
一、选课方式:拓展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选课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
可以开设线上选课系统,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同时,也可以设立选课指导小组,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规划和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课程内容:拓展课程应涵盖多个领域,多方面延伸学生的知识面。
可以开设艺术、体育、科技、创业等各类拓展课程,让学生在不同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艺术方面可以有绘画、音乐、舞蹈等课程,体育方面可以有足球、篮球、游泳等课程,科技方面可以有编程、机器人等课程,创业方面可以开设简单商务知识和创业技巧的课程。
三、师资力量:拓展课程需要具备丰富的师资力量。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拓展课程教学能力。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行业人员来校授课,引入外部资源提升课程的专业性,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
四、课程计划与学业安排的衔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业安排,合理安排拓展课程。
可以统一规划,将拓展课程与正课程进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
例如,可以将艺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进行艺术创作,提升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五、课程评估:拓展课程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可以引入项目制评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并根据他们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可以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开设金融知识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等。
通过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学生拓展课程开设
学生拓展课程开设现如今,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人们对于学生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学校应该拓展课程开设,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一、拓展课程的意义拓展课程是指在传统学科之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性,拓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它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学生拓展课程的需求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传统学科的知识,更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拓展课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在拓展课程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提升综合素质:拓展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
3.发展特长技能:学生可以通过拓展课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生拓展课程的开设方向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校应该在拓展课程的开设上有所侧重。
以下是几个可以考虑的开设方向:1.关注文体艺术:开设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达能力。
2.关注运动健康:开设体育锻炼、健康养生等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关注科技创新:开设科学实验、创客、编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
四、学校开设拓展课程的挑战与对策学校在开设拓展课程时会面临一些挑战,如课程安排、师资队伍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困难,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拓展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的平衡。
2.增加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其拓展课程教学能力,并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
3.充分利用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邀请专业人士、行业专家进行辅导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拓展课程的实施效果通过拓展课程的开设,可以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效果:1.学术能力提升: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术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拓展课程方案
(3)实践性选修课程:设置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性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素质拓展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等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职业技能课程:结合社会需求,设置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5.鼓励教师开展课程研发,推动课程创新,丰富课程体系。
6.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开发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举办各类讲座、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保障措施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课程改革工作。
2.制定相关政策,为课程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拓展课程方案
第1篇
拓展课程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体系正逐步向多元化、开放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拓展课程方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方案目标
1.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课程体系
1.必修课程:
(1)公共必修课程:依据国家教育部门规定,设置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2)专业必修课程: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
2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实施方案
1.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明确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确保课程质量。
拓展型课程实施计划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行方案上海师范大学隶属外国语中学一、开设背景依据“推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良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联合,为学生供给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
经议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行制定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术: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别规律,形成批评性思想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合适自己发展的课程,拥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己的兴趣喜好或专长并使其获得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专长和优秀的个性质量,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课活动的安排鉴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解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领域课程拓展型课程周课时备注人文教育领域文学赏识基础、我手写我心、文化1部分学生大散文赏识、走进经典、走进文化......名家、小说赏识、诗歌赏识、应用文写作练习、现代文解析,古诗文鉴赏、语文写作训练数理逻辑领域数学建模训练、身旁的物理现象、数学拓展、物理拓展、化学拓展语言训练领域英语口语(外籍教师任教)、科普英语、英语比赛、英语阅读训练、英语报刊阅读、英语语法训练、英美荧屏时间自然和社会科学领地理环保小卫士、研究历史之谜、域关注社会热门、网站建设、简略机器人的制作、化学和生活、生活与健康美育、体育领域书法、绘画、剪纸、钢琴、集邮、声乐、合唱、舞蹈、乒乓球队、足球队、篮球队综合实践领域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讲坛、模拟联合国、争辩社、动漫社、足球社、篮球社、文学社、乐器社、化学实验社、英语沙龙、舞蹈团)1-2部分学生1部分学生1部分学生1-2部分学生1-2部分学生此中,“文学赏识、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修养的落实,表现学校正人文知识的重视。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实施方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校拓展课程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拓展课程是指在学校正式课程之外的、由学校组织和管理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为宗旨的课程。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拓展课程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拓展课程的设置。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合理设置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体育健身、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士来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如名人讲座、行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注重拓展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
这些老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外部专家和名师来指导和辅导拓展课程,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三、资源保障。
学校在实施拓展课程时,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
校内资源可以包括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图书馆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拓展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而社会资源可以包括社会实践基地、企业合作伙伴、专业机构等,这些资源可以为拓展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课程资源库、网络平台等方式,为拓展课程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支持。
四、评价机制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拓展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测评、作品展示、实践报告等多种形式。
通过评价机制的建设,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管理和运行。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拓展课程管理体系,明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资源保障、评价机制等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和具体措施,确保拓展课程的顺利运行。
拓展课程开展计划
拓展课程开展计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校制定了一项拓展课程开展计划。
一、课程目标拓展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跨学科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课程,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拓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素养。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1.科学与探索在科学与探索课程中,学生可以参与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活动,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2.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参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并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音乐、舞蹈等艺术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3.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教育。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同时,学生还会接受营养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己的身心健康。
4.社会与公民教育社会与公民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了解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改革的方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意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安排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学校决定将拓展课程纳入日常学习计划中,每周设置一定的时间进行开展。
这样可以确保拓展课程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在空余时间自己进行课程拓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场所。
四、师资培训为了保证拓展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将组织师资培训。
老师们将参加各类培训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这样可以确保老师们能够有效地开展拓展课程,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资源建设为了支持拓展课程的开展,学校决定投入一定的经费和资源。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计划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计划一、概述学校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除了传授基础学科知识外,还应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为此,学校拓展课程设置计划应运而生,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其多元化的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引入拓展课程学校拓展课程不仅包括传统学科的深入学习,更应囊括各类拓展课程,如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课程。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这些拓展课程,跳出传统教育的限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三、艺术课程的拓展通过引入艺术课程,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个性塑造。
四、体育课程的拓展学校拓展课程中的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活习惯。
通过参与各类体育运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意志力和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
五、科技课程的拓展科技课程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编程、机器人技术等科技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社会实践课程的拓展学校还可以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实际问题。
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七、心理健康课程的拓展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情绪,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增强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八、社交技能课程的拓展学校可以引入社交技能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合作意识。
社交技能课程的设置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领导才能。
九、语言学习课程的拓展学校还可以拓展语言学习课程,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外语或方言。
通过学习语言,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研究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研究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研究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学会观察和思考、探究和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研究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交往、合作,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增强扶植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推进二期课改的实施,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精于探究的教学主干,使学校拓展型课程扶植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程原则: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拿手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4、时期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吻适时期发展的需要,使用最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当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革,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增强与信息手艺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5、综合性:增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正视学科内知识的的相互渗入渗出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入渗出;正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正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道理的认识和把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学校素质拓展课程开发方案
学校素质拓展课程开发方案一、背景介绍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人格素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需要开发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二、理论支持1.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2. 终生学习理念:学校素质拓展课程应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
3. 个体差异理论: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素质拓展课程,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
三、目标设定1. 发展学科能力:拓展课程应该加强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综合素养:拓展课程应该涵盖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身心健康。
3. 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展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四、课程内容1. 创新创业: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2. 艺术与文化: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表达能力。
3. 体育健康:开设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4.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科技创造:开设编程、机器人等科技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技创造能力。
6. 外语学习:开设英语、日语等外语课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7. 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方法。
8. 环境保护: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
五、课程安排1. 弹性的安排:拓展课程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时间,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灵活选择课程。
2. 模块化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
拓展课程如何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如何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随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学生们对于学校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学科课程无法满足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拓展课程应运而生。
拓展课程旨在通过提供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探讨拓展课程如何开设丰富多样的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一、了解学生需求与兴趣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
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交流活动等方式,学校可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技能以及他们希望学习的领域。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拓展课程。
二、多元化课程设置拓展课程应该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涵盖各个领域和层次。
学校可以开设艺术类、体育类、科学类等丰富多样的拓展课程,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类拓展课程,为喜欢创作和表现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同时,开设篮球、足球、游泳等体育类拓展课程,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划分不同的拓展课程。
举例来说,开设初级编程、中级编程和高级编程等层次的计算机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并帮助他们在该领域中有所突破。
三、拓展课程与现实社会结合为了加强拓展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学校可以将拓展课程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
通过实地考察、社区服务、行业导师等方式,让学生从真实的社会环境获得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比如,开设社区志愿者拓展课程,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区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拓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学校应当鼓励学生的自主参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一系列提供的拓展课程中自行选择。
这种自主选择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拓展课程项目策划、宣传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拓展课程设置方案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学校拓展课程设置方案的必要性、拓展课程的种类与内容、课程设置的原则、教师的角色和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必要性学校拓展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培养综合素养。
传统课程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拓展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充实知识的同时,具备更全面的素养。
二、种类与内容拓展课程的种类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置。
例如,可以设置艺术类拓展课程,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也可以设置体育类拓展课程,如足球、篮球、游泳等;此外,还可以设置科技类、社会实践类等不同类型的拓展课程。
拓展课程的内容应与传统课程相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多个领域都能有所突破。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学校拓展课程设置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立足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设置。
其次,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既不能过于难以理解,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学生学业水平。
同时,还需要注重课程的连贯性,保持拓展课程与传统课程的衔接,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发展。
四、教师的角色拓展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拓展课程选择,并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估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培训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拓展课程的发展。
六、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拓展课程的质量,学校应进行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可以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教学观摩和评估工作坊等多种方式进行。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拓展课程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型课程开设指南第一章、新一轮课程改革简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了解世界和我国课改的整体状况,非常有益于我们们解决在实施拓展型课程的诸多方面的问题。
21世纪的世界,将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将是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际间关系更加密切的发展时代;将是一个变动急剧,充满竞争与挑战,也充满机遇与希望的社会。
因此,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可以预见,在下一世纪,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才能解决新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面对新时代更多元的世界文化,也需要一种具有团队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人;他必须懂得和他人相处,他要独立自主而不随波逐流,他能察省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而加以发扬和克服;他会欣赏美的事物而有健康的身心;他还具备创造思维、批判反省以适应变迁的能力。
因而他是一个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社会新人。
这就是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
显然,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
而教育改革又当以课程改革为要,因为,课程安排设计是否恰当,能否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之需要,提供学生最适切合理的学习内容,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影响到教育活动实施的成败,因此,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之一。
当前,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
大体说来,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一)强调课程的人性化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它强调课程改革的实施,应精减课程、减少教学时数、改变教学型态等,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
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
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
如日本、南朝鲜等国均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
美国所提倡的所谓"个别处方学习",则是强调依据学生个别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二)力求课程的生活化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调。
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爆炸及知识技术的迅速推陈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的能力。
正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中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森林。
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未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课程的生活化正是这一发展潮流的产物。
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提高学生对周边社会及生活环境的认识,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认为教育活动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应只是单一形式的训练或机械记忆,课程内容也不应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杂乱无章的对实际生活毫无助益的零碎知识。
所以,强调学习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成为课程生活化之要旨。
(三)注重课程的整合化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
它要求每一阶段的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或每一年级的教育课程一贯性的纵的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或衔接上的不良,也要求同一阶段同年级各科课程内容的横的联系,使课程的架构周延完整,对内容难易多寡相称合理,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同时,随着文理科相互渗透日益深入,边缘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也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合,注重通才教育,使学生具备文理科知识学习的基本能力;此外,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也在整合之列,提倡两者要相互兼顾,不能偏废。
因为正式课程或显性课程虽是可预期的计划性学习,但是,若能兼顾没有预期而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的学习,则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四)采行课程的弹性化所谓课程的弹性化是针对以往课程的单一化与僵化的缺失而提出来的。
它主张课程的实施要留有伸缩余地,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学的机会。
事实上,以一种僵化刻板的课程实施于所有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身上,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行不通的,这有违教育原理,因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是今天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原则。
在此原则下,欧美出现了所谓"变通学校"、"开放学校"、"自由学校"和"教育公园"等具有弹性的教育环境设施,此类学校在学制、课表及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伸缩性,在教学方式和学业成绩评定方面也采取多元化标准,以便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日本也有"空白课程"的安排,其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程,选择补充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目前,世界各国在课程的改革中都避免课程单一化及形式化、僵化的缺失,而力求达到弹性化、有效化的目标。
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表明:新型意义上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具有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今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历程简介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一直采用苏联的课程管理模式,即由中央对全国课程教材进行一级管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中小学课程只有单一的学科课程,课程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在以学术性课程为主,实用性课程、适应地方需要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课程薄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生活。
必修课过多,对学生要求过于统一,缺乏弹性。
各类学科的比例不够合理,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比较薄弱,社会科学类的学科比较薄弱。
课程门类过多,课时总量偏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这种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与复杂多样的国情不相适应,同时也无法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旧的课程结构无法完成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艰巨任务。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两类,是建国以来课程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但地方安排课程所占比例很小,留给各地的课程管理的空间仍然十分有限。
1993年,原国家教委着手研究制订与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并于1996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这个计划从1997年秋季起在江西、山西、天津三地开始试验,计划试验三年。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它们各自的比例为90.1%和9.9% 。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必修学科是每个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计12门,占高中总课时的62.4%;限定选修学科是学生在学习必修学科的基础上,侧重接受升学预备教育或接受就业预备教育所必须进一步学习的课程,占总课时的12.2%~18.7%;任意选修学科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和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能力而设置的,占总课时的9.0%~15.5% 。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科技、艺术等活动,其中科技、艺术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活动课程。
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列出,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本课程计划中的12门学科课程(包括必修和限选)由国家教委统一规定基本课时数,颁布学科教学大纲,并规划、组织编写和审查教材;各地根据课程计划的精神,按照实际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参照《课程安排示例表》,制订本省实施的高中课程计划,提出有关任意选修学科及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执行;学校应根据国家教委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必修学科和限选学科做出具体安排,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