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学习目标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2)运用想象力,理解作者童年的奇特发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产生期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的理解和记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文章结构,总结作者的表达手法。

(2)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探讨与思考:(1)学生合作探讨童年的奇特发现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

四、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奥秘、恍然大悟、神气活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2.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个发现?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c.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学习课文中的细节描写: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对人物心情和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4. 情感教育:a.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c.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只有不断观察、思考、想象,才能有所发现。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推荐与科学探索相关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科学奥秘》等。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

童年的发现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的发现》,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教育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勇于追求梦想,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通过插叙的写作方法,丰富文章内容。

3. 感悟作者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年的发现》文本。

2. 相关科学知识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童年的发现》。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有趣发现?这些发现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精讲细读,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如“高傲的酒窝”、“脚趾的来历”等,并讨论这些发现对作者的影响。

4.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童年时的有趣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5. 拓展延伸,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梦想,以及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勇于追求梦想,培养创新精神。

6.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童年时光、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感悟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发现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童年的发现》的教案

《童年的发现》的教案

《童年的发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和对科学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勇于探索和发现。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和对科学的热爱。

4. 小组讨论:讨论作者的童年发现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影响。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篇关于自己发现的作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解析,了解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和对科学的热爱。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和对科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经历中发现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生字词和语法。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童年的有趣发现,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运用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和对科学的热爱。

5. 小组讨论:讨论作者的童年发现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观的影响。

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教案: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发现童年时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反思过去的经历和成长。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内容:1.童年回忆: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让他们回忆起一些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

2.成长反思:学生通过观看自己童年的照片和家庭录像,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3.童年游戏:学生参与一些经典的童年游戏,如跳绳、踢毽子、玩沙子等,体验童年的乐趣。

4.童年故事:学生听取老师讲述一些童年故事,培养他们对童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引入童年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兴趣。

2.童年回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演讲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

3.成长反思:学生观看自己童年的照片和家庭录像,并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4.童年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经典的童年游戏,让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

5.童年故事:老师讲述一些童年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我成功的使学生发现了童年时期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回忆童年的过程,学生体验到了童年的乐趣,并对童年充满了热爱和向往之情。

2.教学内容:通过分享童年回忆、观看照片和录像、参与童年游戏、听取童年故事,我全面地涉及了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童年的重要性。

3.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观看、参与和听取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从各个方面了解童年的重要性。

4.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发现了童年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回忆起了一些有意义的、有趣的事情,思考了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他们体验到了童年的乐趣,对童年充满了热爱和向往之情。

5.教学改进: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童年回忆的表达比较难以理解,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引导。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1.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合作学习。

2.教学难点:2.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童年的热爱。

2.2运用课文中的素材,进行创造性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课题:“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分享有趣的发现。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组内互读。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点评。

4.理解课文内容4.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5.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发现和感悟。

5.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多媒体辅助教学6.1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2学生观察、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8.课后作业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发现。

8.2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课后作业的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胚、胎、盈、悯、赋、蛮、殖、岂、履、绞、汁、塌”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之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3、教学用具课件4、标签鄂教版教学过程释题激趣创设语境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2、出示课题。

3、师质疑: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胚胎、轻盈、怜悯、天赋、繁殖、草履虫、绞尽脑汁、塌了。

(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胚”读第一声,“岂”读第三声。

②“草履虫”的“履”和“覆盖”的“覆”区分开。

③“盈”字中间的“又”不要忘记写,“赋”字的钩上面不要多写一撇。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盈”“履”。

(4)齐读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勾画下来。

CAI: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整理的童年的发现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发现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发现和发现过程,感悟作者的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作者求知若渴、勇于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伴随着驱逐和迫害”这个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进化方面的资料和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要同学们搜集有关人类进化的资料或者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简单介绍作者。

二、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喜欢的词语。

2、检查生字读音。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划分为哪几部分?依据是什么?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意思?哪部分是课文主要内容?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依据是先概括叙述,然后具体叙述,最后总结。

第一部分概括叙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

第三部分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三、理解感悟1、自由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部分),思考:(1)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

(2)作者的发现分为几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梦中飞行——为什么会飞行——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和作者大胆的猜想。

)2、再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1)作者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产生过哪些问题?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一读,看看这些问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作者有怎样的表现和内心活动?画出有关语句,仔细读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生交流。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胚、祸、患”等生字词,理解“澄澈、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童年时的发现以及发现过程中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体会作者童年时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2、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看看他有怎样的发现。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思考:课文围绕“童年的发现”写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是怎样发现的?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发现的过程。

总结: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他先是在梦中飞行,引发了对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的思考。

然后通过向老师请教,查阅相关书籍,不断探索,最终得出了结论。

2、作者在发现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如:“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自豪)“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小学教师必备:童年的发现教案分享

小学教师必备:童年的发现教案分享

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案的编写是很重要的一环节。

因为教案可以慢慢地积累教学经验,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保障。

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教师必备的教案——童年的发现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小学生。

一、教学目标1.认识普通生活场景中的普通物品或生物。

2.结合童年乐趣,通过探究、观察、发现、分享,增强情感体验与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注意与动手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1.目标学生:小学一年级学生。

2.教学内容:通过童年回忆,发现身边常见的物品和生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学情特点:小学一年级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未能完全建立,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且好奇心强,思维灵活,学习能力强,需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过程1.童年回忆: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听取学生对于童年的印象。

2.物品发现:教师让学生将童年回忆印象深刻的物品一一列举,并介绍物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场合。

3.物品观察:教师让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选择的物品,并一起观察分析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绘制物品的简单草图。

4.物品分享:教师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选择的物品,并分享自己对物品的认识和观察经验。

5.生物发现:教师权威讲解生物的分类和特性,让学生列举童年中印象最深的生物,并介绍生物的习性和生长环境。

6.生物观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观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生物的细胞和结构。

7.生物分享:教师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选择的生物,并分享自己对生物的认识和观察经验。

8.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回顾本次教学活动带来的收获和启示。

四、教学评价1.学生观察草图和展示表现。

2.学生分享内容和观点说明。

3.课堂答题和小测验。

4.教师日志记录和教学回顾。

五、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需要注重多样性,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枯燥无味的教材,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开发,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追寻美的乐趣,实现自主学习。

《童年的发现》教学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

(2)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特点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和体会亲情、友情的珍贵。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

(2)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应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讨论问题清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的生活,分享童年的美好回忆。

(2)引入课文《童年的发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概括童年的特点和价值。

(2)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2)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童年的发现》。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

3. 思考并回答讨论问题清单中的问题,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寻找答案。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和感受童年生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朗读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童年的发现》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并能熟练拼写,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四、课前准备上网收集人类生命进化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便于课堂教学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4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

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

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二)、带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8分钟)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 ī)、困窘(jiǒng)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16篇)

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16篇)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16篇)第八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积累】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拓展与延伸】寻找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谈一谈自己“童年的发现”。

【重、难点突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以题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提示:可能会提出“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即发现的过程)”、“结果如何”几个问题。

好,我们就按上面的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二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课上交流。

提示: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和不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

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3、附课文句子理解举例: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的发现》,使学生了解作者童年时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 学会欣赏和评价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童年的发现》中作者对科学探索的热爱和执着。

2. 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童年经历传达的对科学的热情和追求。

2. 学会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者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影响。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科学实验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运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童年的发现》原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教学卡片:用于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4. 讨论话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发现》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童年的发现》原文,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3. 内容解析:分析文中的科学实验和发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4. 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童年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相关问题,评估学生对《童年的发现》的理解程度。

3. 情感共鸣:通过分享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程度。

4. 拓展活动: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收集有关童年生活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课文主题。

2.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童年的发现》文本及配套练习。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4.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材料。

5. 相关资料:关于童年生活、科学发现的故事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科学发现。

3. 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培养合作精神。

4.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配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3篇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他发现了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重点强调“澄”的读音,借助图片了解“草履虫”。

三、精读课文,品读体验1、默读第1、2自然段,找出作者童年时发现了什么?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2)、齐读1、2自然段(3)、交流写作方法。

2、“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自由读,指名读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师: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2)请教老师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的理解和朗读。

3. 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和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童年气息。

(2)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组词。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提到的童年趣事,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写一段话。

5. 总结与反思:(1)老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珍惜童年时光,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分享童年趣事方面表现积极,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培养珍视亲情、友谊和成长过程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热爱科学的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家长辅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包括对文章大意的掌握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体会。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能否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培养学生对童年的怀念和珍视。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

三、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童年的发现》。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童年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与童年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观察生活,写一篇关于童年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测试:通过默写或口头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
生猜测
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
——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
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
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
——理解“ 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自由读,指名读
——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幻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
(2)请教老师
——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
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
(1)、我( )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2)“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的问。

(3)“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
——本文中在能分清说话人身份情况下,作者舍弃了这些提示语,我们除了体会出他们的好奇外,还体会出他们怎样的的心情?(迫切,着急)
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

评价
——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
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若渴刨根问底的精神。

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又是怎样做的?
(3.)痴迷研究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
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
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若渴执着探索)
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
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找出本段具体描述我的发现的句子。

(齐读)读到费奥多罗夫的这个发现,我们不禁感叹:————————!为了这个发现我思
考的情形是什么样的?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

什么意思?你能用换词法来解释下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

从哪里体会出作者绞尽脑汁?梅花香至苦寒来,所以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自豪)谁来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
小结:结合板书,你看:作者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请教老师——痴迷研究——发现规律,通过学习作者发现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有善于幻想,有追根究底及求知若渴的精神。

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三、拓展延伸: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比如: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发明了蒸汽机。

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发明!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

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富于幻想
怎样发现?请教老师勤学好问
痴迷研究执着探索
发现规律大胆想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