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04af52bceb19e8b9f6baa2.png)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分析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对比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情况。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结果①两组意外拔管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
②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人工气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意外拔管及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的价值。
标签: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保证危重症患者呼吸道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人工气道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意外拔管和呼吸机相关肺炎[1]。
集束化护理为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有学者[2]将集束化护理运用于人工气道患者后,发现患者在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方面明显降低。
因此本文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2015年我院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为脑卒中、重度脑外伤、脑肿瘤术后、COPD、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性别分别为(54.9±8.2岁、21.6±5.9、男性25例,女性25例)、(55.1±9.1岁、22.3±6.2、男性29例,女性21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无差异。
1.2常规护理固定导管、保持气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输液、帮助患者服用药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日记录患者护理情况,保持呼吸机稳定等。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https://img.taocdn.com/s3/m/cf5bfd2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7.png)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一、集束化护理的定义集束化护理即是对人工气道进行一系列有序的操作,包括每日集中清洁护理、集中寻找和纠正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进行适当的位置改变和体位转换,以及进行定期评估和记录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并降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集束化护理的目的1.提高通气效果:通过集束化护理,可以定期清除气道内部积聚的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塞,提高通气效果。
2.预防感染:人工气道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集束化护理包括每日清洁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3.减少并发症:定期评估和记录人工气道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集束化护理的实施方法1.每日清洁护理:每日对人工气道进行清洁,包括吸痰、气道湿化、人工气道周围皮肤清洁等操作,以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
2.寻找和纠正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评估,观察气道有无阻塞、漏气、脱位等情况,并及时纠正。
3.营养支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包括通过胃管或肠内营养途径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4.适当的体位转换:对于长期插管患者,进行体位转换可以减少气道积液和分泌物的滞留,有助于气道的清洁。
5.定期评估和记录:定期对人工气道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包括人工气道的尺寸、深度、阻力以及气囊封堵情况等。
四、集束化护理的效果1.减少感染:通过每日清洁护理和定期评估,可以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
2.降低气道阻塞: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异物,保持气道通畅,降低气道阻塞的风险。
3.提高通气效果:保持气道畅通,有助于提高通气效果,减少呼吸负荷。
4.预防并发症:通过定期评估和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通过每日清洁护理、寻找和纠正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营养支持、体位转换以及定期评估和记录等手段,维持人工气道的通畅,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b81dcadd3383c4ba4cd23a.png)
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
量为200-300mL/d -
31
3、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 湿交换
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
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
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它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
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
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
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刘海燕
-
1
概念一: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 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 立的气体通道。
-
2
-
3
-
4
-
5
-
6
概念二: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 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组护理干预 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 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
15
-
16
2、理想的气囊压力
理想的气囊压力(25cmH2O左右) 阻断漏气 防止压迫性损伤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时既可
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
-
30
输液管滴入法:与静脉输液大致相同,气管插 管患者置入长度约15-18cm,气管切开患者置入 长度约5-8cm,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以0.2-0.4 ml /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
微量泵推注法:痰量少且稀薄的患者,速度可 调至4-8 ml/h;对于痰量多且稠的患者速度为 8-20 ml/h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65af27a1ed9ad51f01df28c.png)
留物, 护工作详细记录。呼吸治疗师每天 2 次利用机械辅助排除 痰液 , 每次 时间控制为 1 0 mi n 。 1 . 2 . 3 固定呼吸机管路 。 支架和呼吸机管道固定 连接部分 应该靠 近呼吸机方 向 , 同时保 留适 当活动空间 , 以便 患者进行
头部活动时不会 出现脱落。 呼吸治疗师和护理人 员分别对 患者
I C U监 护观察 的时间增 加 , 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死 亡概 率。尤
其是肺部感染会 大大延长患者通气 时间 , 增加住院花费 。而集 束化护理模式 能够有效降低 患者住院费用 ,有利 于疾病恢复 。
研究 中组成集 束化护理小组 , 在对 医护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后制
定 出具体措施 , 在进 行护理干预前 , 集束 化护理小组利 用动态 观察 的方 式 , 充分掌 握了患者存在 的危险 因素 , 通过 和患者及 家属有效沟通 、管理患者体 位等措施 使非计划拔管 概率 降低 。 集束化护理模 式是一种综合性的主动预防对策 , 在临床护理工
观地定位。查看气囊气压 , 保持气压在 2 5 ~ 3 0 e m H : 0之间[ 2 1 , 防
1 9 . 0 5 %, 研 究组非计划拔 管率 显著低于 比较 组 , 差 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1 2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比较
止患者误 吸和对气管黏膜造成损害 。三是对患者进行评估 , 评
究对 象, 随机分 为研 究组与 比较组 , 对 比 2组 患者非计划拔 管
率。 其 中比较组给予常规 护理模 式, 行 导管固定、 维持 气道 畅通
和严格无茵护理操 作等。研 究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模 式 , 护理人 员对机械 通气设备 、 气管插管及 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道等基 本情 况进行风 险评 定 , 并结合 患者特征 完善基础 护理 , 固定呼 吸机管路 , 并对患者做 镇静 约束 。 术前进行访视 与健康教育。 结 果 研 究组非拔 管率为 7 . 9 3 %,比较组非拔管率为 1 9 . 0 5 %, 研 究组 非计 划拔 管 率显著 低 于 比较 组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O . 0 5 ) 。 结论 集束化 护理模式在预 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 划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e6b180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02
03
04
记录格式: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便于阅读和查找
记录时间:及时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方法: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录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谢谢
DESIGN WORKS KEEP
调整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气道阻塞
监测患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清洁消毒呼吸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培训与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
2
1
4
5
6
护理记录技巧
记录内容: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
202X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临床表现
02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3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4
常见护理措施
05
常见护理技巧
06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病因分类
01
机械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正确操作插管: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将插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插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拔管技巧: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后,按照拔管指征和操作流程进行拔管,防止拔管后气道损伤和呼吸困难。
01
02
03
04
05
06
呼吸机使用技巧
正确安装呼吸机:确保各部件连接正确,避免漏气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2.0](https://img.taocdn.com/s3/m/a98c4c5d3186bceb19e8bbd0.png)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五、人工气囊的管理
目的;
1、施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 2、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空隙流入下呼 吸道。 3、防止吸入全麻药从麻醉通气系统外逸,维持麻醉的 平稳。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为集束化护理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询证
基础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临床疾患。 疾病和预防中心(CDC),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
业人员学会(APIC),改进医疗服务研究所(IHI)和美国 重症监护护士协会(AACN)开发了以实证为基础的集束 化护理以减少VAP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护理人员的管理 手卫生 床头抬高 口腔护理 人工气囊的管理 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内分泌物的吸引 胸部物理治疗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一、护理人员的集束化管理 1、需要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2、制定相关的一些指引 3、建立技术操作规范 4、建立相关的制度 5、加强质控 6、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二、手卫生 1、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接触患者要带手套,接触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八、胸部物理疗法 1、翻身扣背
每2小时翻身一次,采用左右侧位45度交替进行,翻身时 配合胸部扣背,促使粘附气管壁痰移动,利于痰液排出。 2、机械辅助排痰 3、体位引流
使病变部位放在高位, 引流支气管开口方向 朝下,促使分泌物 引流。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九、人工气道的护理 1、预防非计划拔管
人工气道的集束化护理
六、气道的湿化 气道湿化不足可导致: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c9fefee009581b6bd9eba6.png)
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掌握滴入量,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适当调整速度。
护理中注意事项
冷凝液作为污染源,不应该被引流 回湿化罐或进入患者气道
•人工鼻不必每天更换,对某些患者 ,可1周更换一次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八——人工气道内分泌物吸引 吸痰原则: • 无菌、无创、快速、有效。
吸痰时机:
适时、按需吸痰
出现下列情况时可确定病人吸痰: • ①病人出现呛咳,有痰液的回动。 • ②上机病人在排除管路扭曲等各种因素外,气道 压力增高,峰压报警。 • ③双肺听诊时有痰鸣音存在。 • ④SPO2下降(肺功能正常时SPO2大于95%,老 年肺病时,SPO2大于88%)
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经鼻插管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②不适于急救 ③不便于口腔护理 ③易发生出血、鼻骨折 ④可引起牙齿、口腔出血 ④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 等
勤洗手
人工气道集束化方案三——抬高床头
• 美国胸科学会、加拿大重症监护试验中心及疾病控制与预 防中心均推荐:
• 1、抬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VAP,尤其利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 ,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
• 2、抬高床头可以减少胃肠道返流,改善呼吸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VAP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
• 湿化满意 临床表现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导管内无痰 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患者 安静。 • 湿化过度 临床表现为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 音多;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 性紫绀、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 湿化不足 临床表现为痰液粘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 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 吸闲难、烦躁、紫绀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ddf40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73.png)
护理经验234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张晓园山西省肿瘤医院重症监护室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科室近2年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及时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研究分析人工气道的建立主要是为确保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用来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式,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采用的抢救手段,然而在人工气道期间,由于上呼吸道屏障功能的丧失,极易引起肺部感染或意外拔管等事件发生。
针对ICU气道护理,临床上提出了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集束化护理主要就是集合一系列经过临床证实的有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来处理问题,其护理模式更为规范化、科学化[1]。
本次研究主要为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在人工气道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选择我院ICU科室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的90例患者为对象。
所有患者皆建立人工气道,且机械通气时间在48h以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其中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2岁。
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进行。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如下集束化护理:1.2.1 口腔护理人工气道大多属于危重症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被外界细菌感染,加上人工气道建立属于入侵性操作,操作时容易将细菌带入气管深处,为此做好口腔护理是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的保障。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147fccbc5da50e2524d7fe2.png)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3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为ICU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导管护理、口腔护理等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现象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ICU即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是临床上必要的一种抢救措施,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但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措施,可能会出现感染等不良现象,又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1]。
为了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研究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男14例,女7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1.5±3.6)岁;观察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52.3±4.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置入导管,保持导管通畅;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人工气道患者需要置入的导管大多数是在口腔和鼻腔,因此患者就会出现说话障碍,难以和人正常交流,长期下去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会提前将一些患者的需求(如口干、冷、热、头痛等)制成图文并茂的卡片,方便患者指出。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16ec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c.png)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的人工气道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式。
结果:人工气道管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管理前发生人工气道堵塞发生率5.00%,集束化护理管理后明显降低(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结论:危重症患者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分布感染发生率。
缩短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集束化护理;应用分析引言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发展,集束化护理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中。
这一护理理念最初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集束化方案已经得到临床正式,可以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肺部功能,与单独执行精细化管理,对患者的生命延长更具积极意义。
在执行护理过程中,需要选择专业性高的护理人员。
在具体护理实施中,注重细节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确保每个元素的具体实施,使护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护理项目操作,使护理工作规范[4-8]。
科学,保证人工气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的人工气道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1]。
1.2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需强化ICU病房管理,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做好气道湿化、吸痰、口腔卫生等方面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给予营养支持。
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做好人工气道湿化工作。
需将湿化器水温维持在32至35摄氏度之间,气体适度需控制在60%至70%之间。
②采用合适的固定方法:(1)气管插管可选择防水胶布、寸带、导管固定器等,对存在高风险的患者可采用多重固定。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fda4d0633d4b14e84246823.png)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人工气道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6%,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76%,V AP发生率为8.25%,也低于对照组的14.63%,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6.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标签: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人工气道是指通過鼻腔或口腔或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它是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气道堵塞的重要措施[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维持人工气道期间,往往会发生意外拔管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
我科自2014年初将集束化护理引入人工气道的管理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气管插管患者68例,气管切开29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25例,脑血管意外44例,心肺复苏后12例,多发复合伤10例,其它6例。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2f526bcc22bcd127ff0cac.png)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分析在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获得性感染疾病,其指的是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接受48h机械通气且至拔管后48h发生的肺炎[1]。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临床上VAP发生率约为6‰~52‰,发病率较高,其既会将患者上机时间延长,还会导致其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2]。
而通过对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可对VAP予以有效预防[3]。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8年1月~6月ICU收治的24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即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6月我院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
其中,对照组男75例,女45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5.4±2.5)岁;观察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26~95岁,平均年龄(64.1±21.8)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行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为:(1)抬高床头。
即采取半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条件下,将床头抬高30°~45°,为促进痰液引流,可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
(2)加强口腔护理。
每日行口腔护理4~6次,即采用氯己定溶液漱口。
(3)严格无菌操作。
即医护人员需在进行六步洗手后,才能与患者接触,且接触后也需洗手,也可佩戴无菌手套完成护理操作。
(4)负压吸引。
即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为<150mmHg,以便将声门下至插管气囊间存在的分泌物有效清除。
对气囊压力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PRTEX进行监测,使其保持在25~30cmH2O。
监测频率为4小时一次,而在变化体位、吸痰以及鼻饲前后30min左右需及时监测。
(5)加强管理呼吸机管路。
即定时排空集水瓶,并使其处于环路最低位,对管路中冷凝水予以及时清除,以防其倒流。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单昆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单昆](https://img.taocdn.com/s3/m/04ebf94571fe910ef02df84e.png)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单昆关键词:集束化护理;ICU;人工气道;干预效果为保障危重症患者呼吸道功能通畅,建立人工气道是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必要的抢救手段,但伴随着人工气道维持过程,由于患者上呼吸道屏障功能减弱或丧失,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或意外脱管、延长ICU驻留时间等事件也较易发生[1,2]。
因此,需要一项高效科学的护理方案来减少并发症和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集束化护理又称捆绑式干预,是指通过集成的若干项可循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处理难治性疾病的干预方式,常用于危重症的护理,其每项护理措施均经临床证实,共同实施更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3]。
2001年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首先提出了集束化护理的概念[4],之后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相继开展,我国近年来关于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的研究报告逐渐发表,现将关于ICU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的主要概念及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ICU人工气道患者集束化护理的方案概要1.1体位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应首选半坐卧位,避免患者发生由于仰卧位导致的吸入性肺炎;通过调整床头的适当高度,可避免胃内容物反流,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5]。
1.2气管导管管理:对实施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了解插入深度,防止出现导管移位现象。
而对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进行敷料更换,保持敷料的干燥、清洁,并打死结防止导管的脱出[5]。
1.3口腔护理:人工气道患者一旦发生口腔感染,则易将口腔内的定植菌误吸或被气管导管引入下呼吸道,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
所以,加强ICU患者口腔护理、使用杀菌效果较好的清洗液以减少口腔微生物定植,成为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5]。
1.4吸痰和湿化气道护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当患者有烦躁、呼吸困难、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或血氧饱和度降低症状时,则需进行辅助吸痰护理。
同时应保持气道湿化,根据患者痰液性质和量控制调节湿化量[5]。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2de2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d76d1ed3169a4517723a3f5.png)
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管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生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人工气道;重症监护;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162-02人工气道是为了防止气道堵塞保证患者正常呼吸而通过鼻腔或口腔直接在上呼吸道置入导管而形成的气体通道[1]。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在危重病抢救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置入人工气道期间,意外拔管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指针对治疗难度较大的患者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
我院自2015年初将这一理念引入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便利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52.9±8.2)岁;其中68例气管插管,29例气管切开;25例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44例原发病为脑血管意外,12例原发病为心肺复苏,另有10例多发复合伤以及6例其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气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囊
管
气囊压力过高过低引起的并发症?
理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气囊的作用
气管解剖
主气管直径 成人:1.6-2.0cm 儿童:0.6-1.0cm
气囊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低容高压气囊 ()
高容低压气囊
()
气囊的作用
密闭固定气道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充气时轻捏充气手柄,以防气囊压力过大 放气时轻按放气阀,以防气囊放气过多
气囊监测注意事项
定时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充气要缓慢 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
力,保证局部组织血供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反复吸痰后应测压(100例临床观察发现,吸痰
前后气囊压力差值为(3.69±3.54)2O)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何谓人工气道
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 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何谓集束化护理?
指运用循证护理,将目前已证实有 效的一系列护理措施集合在一起,使 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包括哪些内容?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分泌物吸引 预防肺内感染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理想的气囊压力——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间的漏气, 又可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即为保持有效 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相应的气囊容积为最 小封闭容积()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 25~302O时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 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食管瘘, 以及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最小闭合技术
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 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注气 听漏气声 再抽气 (0.25-0.5) 再听漏气声 再 注气(0.25-0.5) 听不到漏气声为 止
气囊压力表测压
利用气囊测压 表可以科学的为 机械通气病人气 囊充气、放气, 保证了护理工作 的准确性
气囊测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气囊压力的大小与气道吸气峰压二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 在吸气峰压超过302O时, 应该对气囊压力进行测量。
气囊监测注意事项
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 降、呼吸机气道低压报警或低潮气量报警时, 应重新检查气囊压力
呼吸机持续低压报警,在气管插管处可听到漏 气声或者用注射器从气囊内无限抽出气体时, 可能为气囊破裂,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进行处理
气囊压力过高过低的并发症
气囊压力过高并发症
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
气囊压力过高并发症
当气囊内压超过302O时气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 达402O时可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性损伤
气囊压力过高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50.42O, 15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 部分基膜剥离
指南推荐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人 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使用带有侧孔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可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以清除声门下 至插管气囊之间的分泌物,又不损伤声带
经鼻置1 根引流管于气囊上部,每30 ~ 60 冲洗抽吸1 次,需注意的是冲洗前 一定要调节气囊压力,防止误吸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200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19( 2) : 66.
内容3:人工气道湿化
痰液稀薄吸不净
怎么办?
痰液粘稠吸不出
人工气道湿化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湿度和温度 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吸引
加热湿化器
湿 化
雾化吸入
方
气道内滴入
法
人工鼻
加热湿化器
温度设置 32-37℃ (以维持支气管纤毛运动的最佳状态) 相对湿度 95100% 湿化液 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注射用水 湿化量 24小时不少于250
注意事项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导管深度和外露长度,.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剂 更换胶布固定部位,避免皮肤损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
提醒:
评估插管深度、记录 胶布浸湿情况存在 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时2人操作
内容2:气囊管理
压力达1002O,15内基膜开始分离
气囊压力过高
正常气管粘膜
气管粘膜溃疡
气囊压力过高
气管食管瘘( )的表现: 进食呛咳 剧烈胸痛 呼吸困难 肺部感染 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
气管后壁的膜性 结构缺少前侧壁 软骨结构的支撑 ,压迫后易出现 黏膜损伤,发生 人工气道最严重 的并发症——气 管食管瘘
气囊压力不足的并发症
气囊压力应<252O或保持在18.4-22.12O才能将气管黏膜 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不同体位时气囊压力不同
压力由低到高依次为: 半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半卧位时压力最小为(23.0±7.6)2O 右侧卧位时压力 最高为(28.0 ±9.9)2O
不同体位时气囊压力为什么不同?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常规气囊压力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常规的Q4h测量气囊压力能满足临床需要吗 目前有研究:气囊压力应适时监测,而非定时
气囊监测方法
气囊压力测定一般常用的方法有: 手捏气囊感觉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平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后壁产生的压力较大 左侧卧位时对气管左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 右侧卧位时对气管右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 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相对较小且
呈相对均匀分布,所测气囊压力最小
吞咽反射对气囊压力影响
首次气囊校准4h后有吞咽反射的患者气囊 压力明显低于无吞咽反射的患者
机理:无吞咽反射时气囊压力保持常压, 保持漏气处于低水平状态,吞咽时气囊压 力相对增高,导致漏气速度较常压时加快
内容1:人工气道气道固定
人工气道的固定 ()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多种方法)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经口插管需要1-2个牙垫,选择的 牙垫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
(口腔护理时)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 长度并做标记
用1条1.5宽约15长的稠胶布先 将插管与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宽约30长的稠胶布分别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