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一、图书介绍《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由美国德鲁克著作,朱雁斌翻译;2009年9月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印刷出版。
本书将把丰富的思想营养呈献给那些希望管理好自己的组织的管理工作者,以及渴望经营好自己的事业与人生的知识工作者。
二、作者介绍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德鲁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
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
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
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
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三、推荐理由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
但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
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推向不正确的轨道。
《21世纪的管理挑战》集中体现了德鲁克先生的“前瞻性和超前思维”。
他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观察世界的超凡能力、深入浅出的分析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本书只涉及明天的“热点”问题,即关键性的、决定性的、生死攸关的和明天肯定会成为主要挑战的问题。
正是在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给出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六个震撼人心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管理主题。
四、读书心得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社会科学对事实有其自成一套的基本假设。
这套假设构成了这门学科的范式,即一般公认的理论。
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假设与现实相差太远,阻碍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1真心觉得大师的高度是我所不能企及的,他看问题的角度之广泛,思考之深刻是我有认真在读也没有认识到的。
或许是自己阅历不足,亦或是自己思考不够,总之自己是没看懂(至少是理解的不够深刻)为什么二十一世纪会产生这些挑战。
直到老师一语点破,深刻体会到了“听君一席语,胜读十年书。
”原来那些自己读起来干巴巴的文字背后,居然有那么深层次的含义。
本书一共提到三种劳动力,体力劳动者,知识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
那么想要知道知道为什么会面临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挑战就要搞清楚三种劳动者有哪些区别,比如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是可以标准化的,动作是可以分解的,他们的工作过程及结果也是可视化的,那就可以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法来管理。
但知识工作者不一样,他们是靠脑力劳动,这个过程是不可视化的,因为我们无法看到他们在思考些什么,那显然再用之前的管理方法已不再合适,因此就不能再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共性管理,而要个性化管理,因为就算把知识工作者强行呆在办公室或工作岗位,他们也未必就一定在工作。
这样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德鲁克要否决之前的假设:“一个公司应该或必须采用一种适当的管理人的方式。
”而提出新的范式:“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还有就是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是体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结合体,他们既需要掌握理论基础,又需要动手操作,比如说医生。
他们这种劳动形式也注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而关于自我管理,为什么德鲁克要提出自我管理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挑战呢?是因为个人都是生活在组织中,所以只有管理好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把自己放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给组织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吗?或许有吧。
是因为现在人们的普遍寿命要高于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人们要居安思危提前找到自己的第二兴趣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准备吗?也或许有吧。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自我管理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之自我管理-- 《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彼得.德鲁克说过:“本书真正关注的是:-------我们社会的未来。
”我们生活在意义深远的转型期,我们需要从自我管理、管理的新模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6个方面来深刻分析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因此,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决定本书的理论来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分析1、我的优势我是一个认真仔细的人,充满热情和新思想,乐观、自然、富有创造性和自信,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和对可能性的强烈感受。
勤奋而负有责任感,做事深思熟虑、坚持到底,信守承若并值得信赖。
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注意他人的感受并极力使他们快乐,对人和善、心情平静,对细节较为敏感,有实际的判断力,能将大把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积极主动性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适应性强,能被别人接受,能接纳别人,关心人。
同时具有魅力、充满生机。
待人热情、彬彬有礼,具有出色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喜欢保持一种广泛的人际关系。
2、做事能力积极主动做事,有领导组织能力。
善于倾听他人想法,乐观向上,努力学习,拼搏奋斗,不怕挫折,敢于挑战。
我的价值观是:世界是公平的,机会是平等的,凡事都应该你自己去奋斗拼搏,才会成功。
3、我的贡献在决定我应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时,我们需要权衡三个因素:一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做什么?二我如何利用我的优势,我做事的方式方,我做出这样贡献的目的是什么?三要产生不同凡向的影响,我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4、对关系负责无论组织的成员或自由工作者,大多数人都与他人共事。
因此,管理自己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为你的关系负责。
关系的责任,可从两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先要认识,每个人都是与你一样的个体,所以你必须了解共事者的长处、做事方法与价值观。
听起来很容易,然而认真听进去的人却很少。
第二个部分,是要负起沟通的责任。
在思考了"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等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问:"谁必须知道这些?谁的工作必须依赖我?我的工作又必须依赖谁?"同时让他们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组织的基础不再是权力,而是信赖。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最近读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书主要介绍了21世纪头几十年间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将会出现的几个主要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将给管理理论与实践带来的深刻的影响。
他的分析与预测为新世纪下的管理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变革空前而彻底,现在的管理学思想仍然沿用20世纪的那些基本假设,很少有人去注意它们是不是“事实”。
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时了。
如果用不正确的假设去制定战略,那将不可避免地把组织个向不正确的轨道。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德鲁克的前瞻性与超前思维,作者以90岁高龄来分析21世纪管理的挑战,他的高瞻远瞩与开阔的思维不得不让我们佩服。
在本书中,德鲁克颠覆了人们对管理的传统看法。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都不知不觉地认为奠定了管理原理和管理实务的两套假设都是真实的,因此从来都没有去怀疑否定。
但事实上,范式在不断地变化,尤其当知识劳动者越来越多占据劳动大军的时候,过去的那些管理理论显然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最终的和全新的管理范式: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也正如作者所说,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因此在决策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许多的原则,例如创造未来、放弃昨天,有组织的改进、挖掘成功的机会。
最后一章“自我管理”我认为是值得所有人读的,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管理者,“像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功成名就的源泉。
但是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
他们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现在,即使资质平庸的普通人也将需要学会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不仅仅是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它对我们的人生都很有帮助,如此,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复习课程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
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
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第三章讲的是有关变革的内容。
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的变革与挑战的书,作者德鲁克用事业理论中的方法,通过与20世纪管理的实践相比较,提出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者在21世纪所面临的挑战,充分体现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第一章中,德鲁克从管理学的基本假设入手,引出当时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的两套关于管理事实的假设。
从这两套假设的内容阐述了这些假设不符合现实,以至于成为阻碍管理理论发展的障碍,提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
在管理理论上,德鲁克利用美国早期的经济现象论证管理并非是企业管理,因而管理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管理人也不是管理“雇员”,这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第一个观点出错,后面两个观点也会受它的影响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这章书中,作者重新定义了管理,体现了一种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这不仅是发展管理学所需要的,也是我们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种品质。
第二章作者开始谈作出战略的新的必然趋势,包括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和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这5个趋势。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是作者提出的“退休”的另一个含义,在现在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只想到了让老人延迟退休,却很少有尝试过德鲁克所说的这种新型雇佣关系,让老龄人“提前退休”,这里的“提前退休”并不是指停止工作,而是指劳动者不再从事全职工作,或整年都在组织中任职,他们一次只工作几个月。
我认为这是当今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另一个是20世纪保持发展势头的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这4个部门,说明了尽管是资本主义经济,政府对其可支配收入的分配影响也是重大的,因而在管理的战略中应该要首先考虑政府。
《21世纪的管理挑战》印象最深的体会
学会经营自己——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印象最深的体会14级经管3班苏齐豪“前瞻性和超前思维”,是我对这本蕴含浓厚德鲁克思想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的最深感想。
经得起时间的考研,这些思想也经得起推敲,得到了检验。
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德鲁克也给出了六个关键性的管理主题,而我对其中“自我管理”部分非常感兴趣。
越来越多在工作职场上的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学习发挥自己所长,在长达50年的工作生涯中,要学习保持心思的敏锐和活泼,以及当在何时改变所作的事、如何改变。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我也需要这种思想来为今后职场的工作积淀。
文中有许多方法来引导我如何学会“经营自己”,这里我列举我最深的几个体会。
1)阅读者,还是倾听者?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善于倾听,一种是善于阅读:阅读者善于接受书面信息,倾听着善于听别人讲话,你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和你的上司是什么样的人。
2)我如何学习?有的人需要写下来才能记住,有的人需要说出来才能记得住,有的人喜欢在争论中学习。
根据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正是一个人日后有所成就的关键,不能这样学习的人,注定成绩平庸。
同时我们需要明白自己适合哪种工作环境?究竟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较能发挥,并有所成就?3)我的价值观是什么?在一个机构里,组织的价值观如果与个人价值观不相容,这个人注定要遭遇挫折与失败。
当长处与价值观相冲突的时候,价值观至上。
3.我归属何处?知道自己的长处、做事的方式、价值观,才能理解自己,也才能有把握地承诺一个机会,担任某项任务。
知道何去何从的人,即使资质平凡,也能有杰出表现。
4.我的贡献是什么?这与我的长处相合吗?这是我想做的吗?我觉得这会有挑战和报酬吗?应该贡献什么?我可以在何处和如何发挥影响力?找到这个答案,必须先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成效必须具有困难度与挑战性,也必须具有“延伸性(stretching)”,同时成效也必须是能力可及的。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笔记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笔记2.企业应该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或者至少必须具有一种这样的组织形式。
3.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结构。
4.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5.组织不是绝对的,它是提高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效率的工具。
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是与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时间执行特定的任务相匹配的。
6.组织实际上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守:①组织必须是透明的。
②在某些方面,组织里必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的权力,在面临“危机”时必须有人站出来掌控全局。
7.企业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不同的人。
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管理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而且相同类型的劳动者的管理方法需要因时制宜。
8.管理不是“管理”人。
管理是领导人。
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9.每一个行业有一种独特的技术与之相对应,每一种最终用途有一种特定且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对应。
10.只有独一无二的需求,而满足需求的方式不是惟一的。
11.任何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最终用途都不是任何产品或服务所特有的。
12.管理层的出发点不再是其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甚至也不是产品或服务的已知市场和最终用途。
出发点应该落在客户认定有价值的方面。
13.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应该才是管理政策的基础。
14.组织内部是管理的领域。
管理不仅要关注成本,而且要关注行动。
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在外部反映出来。
15.管理的责任是通过协调组织的资源,在组织外取得成效。
16.全新的管理范式: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17.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theory of the business),即一套自己的假设,涉及组织的业务、组织的目标、规定目标的方法、组织的客户、客户的价值和客户的需要。
战略将经营之道转化为绩效。
它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取得预期的成效。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范文
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范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上大学了,这个充满热血激情的年纪,总喜欢一些古语激励自己,总喜欢用梦想腾飞未来。
然而,一切希望的产生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彼得·德鲁克先生也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一)知2011年4月青大德鲁克纳新结束之后,我第一次用反馈的方式正视自己的工作。
一方面,这是我的工作,我有必要了解它,而且必须做好。
另一方面,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也许这不是一种好习惯,但这的确刺激着我了解别人、交换思维。
反馈的效果很明显,当我们看到大家的建议后,满满的都是感动和骄傲,因为这就是未来。
自此,德鲁克的每次活动结束,都会填写活动反馈表格,根据反馈总结。
我们总说,认知自己、超越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回馈分析法对自己非常有利,通过反馈,知道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才能说:我最擅长……我的工作方法是……我的价值观是……我想专注的贡献是……我所期待的结果是……,明白我所期待的结果后,才能有方向、才可以试着超越自我。
(二)行未来,未知。
……但我们总要去做。
每每听长辈们说起大学生,通常会讲到“懒”。
不读书、不洗衣服、宅宿舍、没有任何的人生规划、从不想为未来预做准备、无使命可言、走一步是一步、顺其自然,却妄想着能有一个“都非凡境、洵是仙居”的大学校园。
也许很多人是这样的.性情,但更多的人是没有意识到,没有任何事情来自虚无,任何事情都可以想,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做。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德鲁克先生没有劝大家改变自己,因为成功的机会很小。
运用你擅长的工作方式,尝试你能达到的高度。
不去尝试一下,你怎么知道没有惊喜呢?(三)未来记得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哈工大演讲时说:“有一对老夫妇,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一起看电视,然后睡觉,日复一日……”。
他提醒在座的大学生,毕业后做好迎接平淡的准备。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韩贝贝对我而言,读书是为了解答自己遇到的一些困惑,以及拓展自己的视野。
最初决定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是源于我对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时,对于企业所面临环境挑战的困惑,没想到的是,这本德鲁克先生在1999年出版的书籍,带给我我这个身处于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学生,在视野方面的巨大冲击和启发。
启发一:对管理假设的重新认识在第一章中,德鲁克先生提醒我们要重视假设,重视管理的新范式。
我们所熟知的管理学知识,都一定的管理假设,而这种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新的变化。
书中列出六中变化:1、恰当的组织形式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组织必须是透明的;二是在某些方面,组织里必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的权力。
2、一种恰当的管理人的方式是,管理不是“管理”人,二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3、技术和最终用户并不是是一成不变和已知的。
技术和最终用户都不是管理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们存在着局限性,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应该才是管理政策的基础。
4、管理的范围不是法律决定的。
新的假设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应该包含整个流程,应该关注整个经济链的效益和绩效。
5、管理的范围不是政治决定的。
国家疆界主要作为约束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时间的不是政治,而是经营方式。
6、管理不仅是对内部的管理。
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
启发二:对战略发展趋势的重新认识本书第二章谈到未来战略发展新的必然趋势,有这么五点: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
这章有几个地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他提出20世纪有4个部门在收入分配中保持发展势头:政府,卫生保健,教育,休闲。
二是提出20世纪最后30年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和最兴旺的行业不是信息产业,而是金融服务业。
读书笔记
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公管人力资源刘琼11110089013此次读彼得·德鲁克大师的书,使我受益匪浅。
他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宽广的视野,敏锐的判断,以及那批判的精神,都深深为我所折服。
深邃的思想,在他的陛下变得浅显易懂,不知不觉中,思维被他牵引,激发我的思维,可以说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书不厚,但我学到了很多。
我看的这本书,是09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共6各方面的问题。
全书讲述了很多与管理相关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但他并没有明确的告诉你应该怎样做,他试着引导我们的思维,激发我们思考,“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等等,他教会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问,学会试着自己去独立思考。
同时,几乎每说明一个问题,后面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实例加以解释。
这样读起来不会觉得乏味,感觉有趣多了,同时也通俗易懂。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是彼得·德鲁克以21世纪这个时代为背景,凭借其对过去的认识和思考,现在的分析,预测管理的未来。
他的言语极具说服力。
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管理的时效性,再加上作者极具质疑和批判精神神,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开篇作者就纠正了许多旧的范式,有些甚至本身就是错误的。
思想的转变是首要的,我很认同这一点。
德鲁克先从管理学中那些被人们认定为真理的假设说起,几乎否定了这些假设,但也并非全盘否定,也有肯定其在特定时间里的功效。
譬如,管理并非单指企业管理,他以管理的历史为插入点,指出管理对各种组织而言只是一种特定而特别的工具,不同组织的管理存在差异,但主要是应用上的。
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组织,相反一个企业需要几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并行。
也就是说,组织必须成为管理的工具,而不是权力等级的载体。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摘要:这些挑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
它们各不相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与今天普遍接受的和认为成功的事情格格不入,并且截然不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意义深远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变革,甚至比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或大萧条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结构性调整更为彻底……当我们面对新的现实及其要求时,20世纪行之有效的政策不再灵验,组织和个人的观念需要更新。
关键词:挑战转型变革自我管理正文:在管理思想史的历史长河中,德鲁克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曾经有老师说:“任何一个领域,如果评选一名绝对的权威人士,都会存在争议。
而只有管理学界不存在,这名权威就是彼得德鲁克。
”也有管理专家对说:“这本书是德鲁克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当时他虽然已经90高龄,但是却是他所有著作中逻辑最严密,最清晰的一部。
”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被人们称为大师,怀着敬仰,我打开了这本书。
21世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
显然,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向传统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德鲁克正是在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给出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六个震撼人心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管理主题。
什么是关于“管理的新范式”呢?它是从管理的最基本支撑基石进行审视,从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发展和变迁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叙述,对传统的管理学假设进行审视,使得我们可以跳出当前的束缚,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
同理,不少人对“专家观点”会产生质疑,“专家”往往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有很多既定假设前提并隐含这些前提是科学的是对的,实际上任何专家观点都绝对不能代表真理。
对于管理也是一样,对于知识、经验、模式的学习更多应当是作为知识积累,而只有在组织之中才能得到验证的管理科学,特别对于实践而言只有永远的创新,而不能有理所当然的范式和标准。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1鲁克定义的“管理者”并不仅限于ceo、cfo、cto等,任何一个经过协调资源创造绩效的人都是管理者。
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以知识工人的身份出现。
因此,我们发现信息挑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和自我管理形成了以下思想体系: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知识工作者;在信息时代,每个知识工作者和管理者都应该参与到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来,决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科学有效的决策将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效率;在生产之外,知识工作者还将面临人生这个伟大事业的管理——“像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深谙自我管理之道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成功的源泉。
但是他们毕竟是凤毛麟角。
他们及其非凡的才能和成就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
现在,即使使资历平平的普通人也需要学会管理自己。
事实上,作为一个管理者,我读这本书有点困难和消化不良。
正是这种感觉让我想再有一次品尝的机会。
21世纪管理挑战读后感2阅读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的时候,我的公司也正在经历变革之路上,书中通过6个方面深刻分析了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自我管理。
就如我们公司所面临的挑战,管理层对管理存在的误区,认为管理只是对内部的;也对变革中和创新没有深入思考过,从而无法客观的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特别是在对待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
公司曾经因为抓住了互联网第一波的风口得到了发展,但是团队一直固守原来的观念以至于看不到大环境已经改变,导致公司一度处在危险边缘。
就如德鲁克说的,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
作为管理者要随时做到放弃昨天,时刻问自己我能为组织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才能突破困境的迷雾通过现在创造未来。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很少读纸质版的书籍了,这次有幸进入公司“潜才计划”让我再次拿起书,利用业余时间认真仔细阅读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也让我联系到公司目前也是处于这样的转型时期,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在变,都是在探寻新的发展之路,思路决定出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触角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说的是要重新审视管理学所基于的事实假设;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谈到了21世纪的五种必然趋势;第三章《变革的引导者》,在彼得看来,应对变革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成为变革的引导者;第四、五、六章分别谈到“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自我管理”。
一、自我在组织中的作用与贡献。
在这些内容中,我觉得从自身可以改变的是做为企业的知识工作者,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要问自己几个问题:1.我的优势是什么?2.我如何做事?3.我如何学习?4.我是否能与人融洽共事?5.我的价值观是什么?6.我定位哪里?7.我能贡献什么?8.我的未来是什么?通过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发现自已的优势,改善或者归避自己的不足,本次去总公司参加潜才培训,其中一个老师讲木桶原理不但可以改变短板,还可以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到极至,一个人改变很难,但如果可以发挥个体的特长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会让个人获得成就感。
总之,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把自我管理上升到一个应对21世纪管理挑战的地位,提倡每个知识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提炼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幸福进化。
当组织中所有的知识工作者都提升了,距离这个组织的提升还远吗?二、信息时代的信息获取和管理。
现在是信息时代,离开了网络我们就和盲人、聋人一样,这样的时代我们要如果做?德鲁克认为,信息时代关键在于整理和利用信息:如果我们不整理信息,信息仍旧只是数据,对于我们没有太多的意义。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第一篇:《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一、图书介绍:书名:《21世纪的管理挑战》作者:彼得˙德鲁克(美)朱雁斌译出版信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二、作者介绍: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
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三、读书感悟:本书共分为六章,分别阐述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新的必然趋势、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效率以及自我管理共六个方面的问题。
个人理解是,本书写于世纪交替之际,亦是社会变革之际,此变革既包括政治上的,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新的政治格局形成;也包括经济上的全球化大潮势不可挡,一体化逐步加强。
因此,值此风云变幻之际,此书也以变为核心,如何应对变,如何变,如何走到变的前面,以一个展望未来的姿态进行其观点的阐述,不可谓不高瞻远瞩,具有时代眼光。
首先,第一章,作者对管理的新范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首当其冲的是管理的定义。
管理,不再仅仅是企业管理,而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比如非营利性机构,.这一点,正如他所说,是对年代错误的一个纠正。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进行新的更正革新的观点也相继提出,如管理不再有唯一正确的组织形式;术和最终使用者不再是固定的;理的范围必须重新定义,应当涵盖全过程;管理已经超越国家疆界的范围;管理并不只限于内部管理等等,这些观点的提出,是对旧的管理思想的新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在进入新纪元之际重新审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意义。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最近开始阅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这本书,记录其中一些有意思的话。
管理的新范式1管理不是“管理”人2管理是领导人3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4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完全不能控制的战略:新的必然趋势1五种必然的趋势:(1)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1⃣️ 人口将左右发达国家的政治生活2⃣️ 政府的不稳定将是家常便饭3⃣️ 退休延迟4⃣️ 所有发达国家,工作者的生产率将迅速提高5⃣️ 幼龄教育行业将发展和高端化(2)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1⃣️政府/卫生保健/教育/休闲将保持发展2⃣️ 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行业(3)定义绩效1⃣️ 企业生命周期(4)全球竞争力1⃣️ 战略目标(5)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日趋分化1⃣️不要做任何与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2⃣️ 外汇风险变革的引导者1变革的原则1⃣️ 放弃昨天是第一个原则,有组织地放弃昨天2⃣️ 有组织地改进3⃣️挖掘成功经验2创造变革6-12个月的“机会窗口”3试点现在/未来两套方案4变革与连续性1⃣️ 信息工作2⃣️ 激励制度5创造未来1⃣️ 世界观的变化2⃣️ 风险信息挑战1学会谦虚2整理信息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1知识工作着的生产率1⃣️ 任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组织希望你应该作出什么贡献?什么事情妨碍你完成任务?你应该放弃那些事情?2⃣️ 质量是什么?2视知识工作者为固定资产3技术人员1⃣️ 发达国家获得真正和持久的竞争优势的顶梁柱2⃣️ 美国的社区学院体制4系统化的知识工作5公司管理自我管理1我是谁?我的优势是什么?我如何工作?1⃣️ 集中精力发挥你的优势2⃣️ 努力增强你的优势3⃣️ 哪里存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4⃣️ 改掉坏习惯5⃣️ 什么是不要做的事情6⃣️ 在改进弱点上,尽可能少浪费精力7⃣️ 做好事情8⃣️ 价值观是最终的检验标准2我属于哪里?抓住机会的准备3我能做出什么贡献?1⃣️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什么?2⃣️ 我如何利用我的优势、做事的方式、价值观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做出这样的贡献的目的是什么?3⃣️ 要产生不同凡响的影响,我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4承担维系人际关系的责任1⃣️ 了解与我们共事的人和我们依靠的人,利用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读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
读《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有感第一章谈的是管理的新范式。
作为初学者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是如此的幸运并且不幸;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更新的年代,我们涉及的管理思想,范式都已经是最新的了,而且为现代所认同。
不幸的是我们总感觉是被动的接收,类似历史一样的管理知识。
说实话没有看第一章我根本不知道原先有人提出假设: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还有很多现在已经不适用的假设。
我只想说:提出假设远比证实其正确与否难得多。
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假设现在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就否认这个假设在当时的年代带来多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假设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就是"真理"。
第一章我摘抄了四句话。
1最高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接班人选择的问题。
2非客户占70%以上,更应该值得企业的关注。
3企业关系靠经济利益维护而不是法律。
4效绩定义的考量因素。
管理不是管人,而是使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拥有一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因为他们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领导变革和创造的先锋。
高层管理者(领导者)接班人选择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
是采用官僚组织的程序?还是采用竞争程序?哪一种更有利?目前我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
非客户所占数目之多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保持自己现有的竞争优势,同时不断开发新产品。
当然这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现实状况之上的。
经济利益维护的关系最有力。
换句话说:你和别的企业签订合约,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有利可图。
最后的一纸合约不过是"最终产物"只要经济利益关系破除,违背合约的例子也还是有的。
最后谈谈效绩定义。
一般定义只是在现有的成果上进行分析,而不考虑(很少考虑)为什么有那么多非成功品?产品好坏最有评价权是客户,他们的反映才是我们衡量效绩的重点。
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衡量他们的效绩仅仅是"成本分析法",不关注数据以外那些难以衡量的东西。
或许他们也想关注,也想衡量,只是时间和水平不允许。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意义:德鲁克在这一章否定了一下几个假设:1、管理是企业管理2、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3、企业应该采取,或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4、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和已知的5、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6、管理是对内部的管理7、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是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所以按照他的说法,现在这些假设应该改为:1、管理是一种工具,不单指企业管理2、企业应该针对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3、企业应该具有不止一种管理人的方式(变革型领导)4、技术和最终用户是变化的和未知的(蓝海战略)5、管理的范围应该包括法律内和法律外的6、外部也需要管理7、组织是跨国境的最后他总结就是管理应该是以绩效为导向的,而绩效是外部反映的,所以我们作为管理者不能整天光盯着组织内部那点事,任何可能对绩效产生影响的东西无论在内外部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那作为学生呢,我觉得第一个挑战让我认识到绩效是最重要的,要结果导向。
我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以此来应对管理的变化。
行动: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就是要学习,而且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学习方法,同时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概念,既然已经知道第一个挑战的核心就是管理科学的范式是不断在变化的,那么我作为一个立志成为领导的人就应该保持心智的开放性,不断地学习来适应变化。
所以我觉得我应该采取的行动就是尽量的多学习。
学习管理的知识,学习其他人文学科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博识一些。
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意义:在这一章中德鲁克指出了五种未来的新趋势:1、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出生率2、全球竞争力3、定义绩效4、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5、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的显得越来越不协调那么阅读了这一章以后,我的感觉就是德鲁克真是非常的有先见之明啊,他说的这几个趋势都对了。
对于我目前的意义呢,我感觉就是在理解一些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有一些背景知识,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后感工作之余,花了两周的时间,看完了德鲁克著写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
开始翻阅时,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引荐,试着去读一下,但是翻看几页之后,便被其内内容所吸引,尤其是书中论述的几个话题,尤其是“自我管理”这一论述,深思一下,发现在如今的社会,当下的环境,尤为适宜。
在读“自我管理”中,基于知识工作者这个最小管理单位,本章为个人管理提供了很多指南。
就我个人体会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方面: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从外部世界(组织)的角度审视自我,从而明确自己的优势、定位、未来。
这一点也许对我们中国人尤其需要用心内省,因为儒家和共产主义由内而外极度自恋的思维模式给我们的思想束缚实在太多太沉,更多通过具体环境、具体案例、具体情境就事论事的讨论并以共识、共享、共赢为方案目标,也许能对我们的思维劣根性的改良提供帮助。
德鲁克的建议也许是改良国民劣根性的一把钥匙。
价值观:价值观给出了为什么存在社会差异的答案。
也许算是我们对未来进行求索的指南针了。
尤其参照董事长所著《中南人生观》与《中南人才观》两篇文章,两相对应,使我认识到:我们大多数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和磨难,我们确实还很青涩不成熟,这些是我们的弱势。
而我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树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磨练自身,发扬我们的强势,填补我们的弱势。
在公司中,我们要经得住一些挫折耐得住寂寞,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而迷惑,目光要放长远,一时的职位和待遇不代表一生的职位和待遇,我们要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把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好好把握公司为我们创造的“双百领军人物”的培养等等机遇,在中南这个平台上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职业规划和终身学习:个人的工作寿命超过组织的寿命,因此,自我管理必须考虑“下半生”以及“并行不悖的事业”。
就给我个人的启示来讲,我尚为年轻,参加工作2年,争取在5年之内实现公司的培养,成功上任项目经理,并且在40岁实现具备终生以知识为技能的职业能力,到年迈苍苍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学习的动力。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21世纪对管理的挑战》一书是国际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1999年出版的一本最新著作,该书瞻望了未来对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仅供参考。
21世纪管理的挑战读后感篇一:自我管理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必须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怎样活着,怎样更好的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自己应该怎样做以及自己活着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有一天自己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记住自己。
当然对于不同的人群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角度、思考深度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农民或者工人他可能只会想自己活着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让自己的家庭更好的存在。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必须认真工作;但如果对于一个在组织里贡献自己脑力与智慧的知识工作者,他的思考可能更加深刻,也必须更加深刻。
而对于以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以及经过思考而做出的选择及行动究其本质就是一个人自我管理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管理自己,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了解自己是谁(为什么要活着),了解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行为准则,了解自己通过正确的方法和辛勤的努力之后能够给这个社会贡献什么。
“自己是谁”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简单无聊的话题,实则不然,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都只是停留在我叫XXX的阶段,以为姓名就足以说明一切。
然而他忽略了姓名只是一个代码,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一名知识工作者,必须能够彻底的弄清楚这个问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去剖析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如:在家庭中的角色、在组织中的角色等,其次就这些角色进行细分,然后给每一个细分的角色赋予一定的权重。
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哪些角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重要的,哪些角色是可有可无,不太重要的。
最后,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尝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进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论文题目:《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课程名称管理热点研究考查学期14 /15学年小学期考查方式课程论文学号**********姓名彭洋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李智俊《21世纪的管理挑战》读书笔记前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时代在变,可是它哪些方面在变,这些变化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却不甚了解。
这本《21世纪的管理挑战》,让我惊讶的是它可以把如此宏大的话题讲得清晰而又醍醐灌顶。
在书中,德鲁克认为21世纪最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变化不是在经济领域,也不是技术领域,而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变化。
包括越来越低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上的变化,对绩效的认识,竞争全球化与政治分裂的不协调。
这些变化可能使得现在处于高度增长的行业逐渐走向衰退,而一些细微的现象也可能暗示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作者认为,企业管理不仅仅是关于内部的管理,而是对外部机会和威胁的管理,任何组织的绩效都只能在外部反映过来。
因此,革新是一种必然。
但是,作者有一句非常鼓励人心的话:“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它也遵循很多原则”。
作者介绍彼得-德鲁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奠基人。
德鲁克著述颇丰,计有15部管理学著作,13部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问题著作,2部小说,1部自传。
他的著作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畅销于世界各地。
他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他带来了20多个名誉博士学位。
作为管理学界的“智叟”,德鲁克年逾九旬而不辍耕耘,目前仍执教于加州克莱蒙特研究院,并不断解深刻的著述。
代表作有《管理的实践》,《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公司的概念》、《有效的管理者》、《后资本主义社会》、《旁观者》、《剧变时代的管理》等。
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社会科学对事实有其自成一套的基本假设。
这套假设构成了这门学科的范式,即一般公认的理论。
然而事实证明现在很多假设与现实相差太远,阻碍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
2.所谓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是不存在的,每个组织形式都有独特优势、局限性和特定的应用方式。
3.组织需要遵守的原则:组织必须是透明的;组织里必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的权力,在面临“危机”时必须有人站出来掌控全局;在组织中,一个人只应有一个“领导”;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
4.管理不是“管理”人,是领导人。
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5.技术和最终用途都不是管理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
它们存在着局限性。
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客户的价值观和决策应该才是管理政策的基础。
这些基础日益成为制定管理政策和战略的出发点。
6.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日益需要以新的假设为基础,即管理的范围不再以法律范围所决定。
7.国家疆界主要作为约束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决定管理实践的不是政治,而是经营方式。
8.管理的责任是通过协调组织的资源,在组织外取得成效。
9.最终的和全新的管理范式: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的,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组织无法控制的。
德鲁克通过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以往的很多管理学公认的理论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
我们惟有保持朝前看,面向未来、面向共同的方向来进行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才不至于迷失在管理丛林之中。
第二章战略——新的必然趋势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经营之道,战略可以帮助组织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取得预期的成效并对其进行检验。
德鲁克认为新世纪战略的制定应以以下五种趋势为基础,即:发达国家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上的变化;定义绩效;全球竞争力;经济上的全球化与政治上的分裂显得越来越不协调。
1.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也会在经济和商业上带来深远的影响。
任何战略都必须以人口统计数字为出发点,战略就是投入今天的资源实现明天的希望,这也是战略的真正意义所在。
2.率先成功地吸引和留住达到传统退休年龄的知识工作者,并帮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的组织将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
3.企业和行业应当关注客户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它是所有经济信息的基础。
可分配收入在分配趋势上的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制定战略上,这种变化是最重要的。
4.战略越来越需要以绩效的新定义为基础(平衡企业的短期结果和长期繁荣,适合知识工作者的特点)。
5.所有组织都必须将全球竞争力视为一项战略目标。
任何一个机构(不只是企业),必须以世界上顶尖同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6.在一个全球性结构改变和不确定的时代,拟定策略要依据的最后一项基础,就是经济实体和政治实体越来越不一致。
企业要牢记的准则是:不要做任何与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除非目标企业符合本公司的经营之道和总体发展战略,否则不要采用参股企业的方式,特别是不要采用收购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或发展业务。
7.最后的启示:在制定战略时必须考虑这样的假设,即汇率将继续保持波动和起伏不定。
这也暗示,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学会管理外汇风险。
本章给了我们一个全球的视野。
高屋建瓴地从社会的变化中,抓住了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可以建立战略的基础。
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在全球化的大坐标上,才会有相对坚定和正确的认识和选择。
第三章变革的引导者我们无法左右变革。
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
管理层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组织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
变革的引导者视变革为机会。
他们主动寻找变革,知道如何发现恰当的变革良机,了解如何在组织内部和外部发挥变革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未来的原则;系统化地寻求和预见变革的方法。
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推行变革的恰当方式。
在变革与连续性之间达成平衡。
1.整个组织要遵循的第一个变革原则应是有组织地放弃昨天。
在迅速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方法”比“变革的内容”更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放弃什么内容”和“放弃什么方式”需要有系统地进行。
2.变革的引导者要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有组织地改进。
持续不断地改进最终带来根本性的变革,使得整个组织脱胎换骨。
3.变革的引导者需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是挖掘成功经验。
挖掘自身的成功经验和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是成功实施变革的首要机会,通常也是最好的机会。
不断的发掘成功,到某一个程度,这些小小的脚步,就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根本的变革,也就是带来一个真正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4.变革的引导者要遵循的最后一个原则是系统化的创新原则,即创造变革的原则。
系统化的创新的原则有助于组织形成成为变革的引导者的观念,使整个组织将变革作为机会来看待。
5.变革的三种陷阱:不符合战略现实的创新机会;混淆“新奇”与“创新”之间的界限;混淆具体的动作与行动计划之间的界限。
要避免落入这些陷阱,或在万一陷进这些陷阱时摆脱困境的方法只有一个:有组织地推广变革,即试点。
6 .预算是企业决心创造未来和走在变革前面的承诺。
变革的引导者需要两套预算:一套跟随商业周期变动的营业收支预算,维持现有业务需要;一套稳定的未来预算,包括发掘成功经验需要的费用。
7. 变革和持续是同一件事的两极,但不是相互对立。
一个组织越接近变革的引导者,它就必须对内对外都建立持续性,并且需要在快速变革和持续性上取得平衡。
要在变革和持续之间保持平衡,需要不断地改进资讯,这种平衡一定要在报酬、认知和奖赏上建立起来。
面对动态变化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唯一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则是努力创造未来。
努力创造未来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然而,它的风险比被动地接受未来小得多。
第四章信息挑战信息技术是近年来谈论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
新兴的信息革命正方兴未艾,它肯定会席卷社会中的所有组织,并且“信息技术”将从“技术”向“信息”转变。
他可能会引发很多新的行业,并在一些不可预料的部门发挥它的长处。
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
然而要创造财富,企业需要哪些信息呢?如何取得这些信息呢?1 .从成本会计到绩效控制,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成本会计法,继而采用作业成本法(ABC)。
传统的成本会计法制计算做事的成本,作业成本法还记录不做事的成本。
后者不仅可以更好的地控制成本,而且日趋具有控制效益的功能。
2.从法律实体到经济虚构,企业主管不仅需要掌握及管理特定经济圈内的成本,甚至还要掌握并管理该经济圈内的所有事务,特别是企业策略与产品规划。
3.企业的任务,在于创造财富,而不在于去控制成本。
要创造财富,企业需要运用四套诊断工具:基础信息、生产率信息、能力信息、资源分配信息。
这些工具构成管理人员在管理当前企业时所需的工具箱。
4.信息是联系同事组织的纽带。
管理人员必须在合适的时候向合适的人提供合适的信息,将本部门创造的知识传递到需要这些信息的人手中。
这样能够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作用,也是着眼于贡献的要求。
管理人员要经常问自己以下问题。
1)我应该向谁提供信息,以什么样的形式,在多长的期限内。
2)我们还要问自己,为了更好的完成本部门工作,我们应该需要什么信息,这些信息谁来提供,以什么形式提供。
5.对信息要进行整理,对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提炼不同的信息。
整理信息的方法:关键事件;异常的事件;阈值现象。
6.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管理,为了充分掌握信息,人们需要走出去。
依赖报表,汇报常常会上当,并丧失敏感。
第五章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21世纪的职业和很多工作的工作性质,都将知识工作者推上了舞台的前沿。
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将是的知识工作者和知识工作者生产率。
怎样管理能像20世纪大幅提高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一样来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所有管理者面临的一个话题。
1. 体力工作者生产率的原则泰勒:观察-分析-记录-淘汰-研究-重新逻辑排列-设计所需工具2. 怎样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六个主要因素决定。
1)任务是什么,这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最关键的问题。
你的任务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有所贡献?在你执行任务上有什么阻碍应该被排除?2) 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产率,同时要有自主性。
3)不断的创新,必须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
4)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及持续不断的教导。
5)不只是量的问题,质也一样重要。
6)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产。
知识工作者掌握生产资料,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是巨大的固定资产并且可以带走的。
因此组织对他们的依赖程度大(组织要将知识工作者的知识尽量的转化为企业的知识)。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归根结底就是知识工作者工作的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这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
如果知识工作者的工作缺乏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
第六章自我管理越来越多在工作职场上的人,需要学习“经营、管理自己”,他们要懂得将自己放在最能有所贡献的地方,并学习发挥自己所长,在长达50年的工作生涯中,要学习保持心思的敏锐和活泼,以及当在何时改变所作的事、如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