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流通经济学 第二讲 从交换、商业、流通到流通产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的产生
一、分工是商品交换(商业)产生的基础
二、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三、商业产生的条件
第一节
分工
商业的产生
商品交换
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 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人
贸易
市场
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相互自愿让 渡商品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一、分工是商品交换(商业)产生的基础
第三节
流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一、流通的中介地位 二、流通产业的职能和作用
流通是商品的运动过程。
广义的流通是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互
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过程,
它使社会生产过程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地运动。
狭义的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
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的矛盾决定流通中介的地 位
1、从一般意义而言
2、从特定条件而言
( 1)在市场经济初期
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决定消费。生产居主导地 位,即所谓“生产什么,经营什么,消费什么”。
生产 交换 消费
主导地位
(2)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消费居主导地位(为导向),消费决定交换,
交换决定生产,生产处于被动地位。
区别 形式
目的 经济活动
Ⅰ W-W
两个交易当事人之间 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交易范围狭小)
Ⅱ W- G- W
为了获得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三个交易当事人之间 进行,突破时空限制 (时间延长)
Ⅲ G-W-G’(G+△G)
获得商品价值增值 交易在生产者、消费 者第三方中介之间进 行
范围
两个交易当事人 两种商品
特殊条件:
——独立的商人和 一定量的货币
生产资料和劳动归不同所有 者占有——私有制产生
商 业 的 发 展
奴隶社会商业 封建社会商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商 业(中国) 资本主义商业 社会主义商业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业: 公有制商业为主体 , 多种所有制商业并存 , 共同 发展 2、社会主义商业
第一节
三个交易当事人 两种商品、一种货币
三个以上交易当事人 多种商品
单一身份 单一职能
交易当事人 性质和活动 职能
双重身份(生产者、交易者) 双重职能(生产、交换)
联系
①都是商品交易 ②后两种都是商品交易的高级形式,都是商品流通
三、商业产生的条件
(一)两个基本条件
1、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成,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一、流通及其中介地位
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
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具有统一性的过程:
生产——交换(流通)——分配——消费
(一)流通中介地位的含义
是指它在社会再生产的连续运行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 中介地位,它是由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所决定的。
商 业 的 起 源 和 发 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商 业 的 起 源
商业的涵义—— 以货币为媒介,以商 人为中介的发达的商 品交换 商业产 生的 条件 两个基本条件
人类社会第三次 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 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 离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业与生产的分离
消费
第二讲 从交换、流通、商业 到流通产业
第一节
商业的产生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 第三节 流通的地位、职能和作用 第四节 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及发展趋势
重点:商业的产生、商业的地位和职能
难点: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未来发展趋势
要掌握的概念:商业、商品交换、社会分工、简单
商品流通、发达商品流通、流通的职能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商业
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萌芽,但还未进入工 场手工业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大举进入,与中国
商业官僚的结合,
中国商业带上了买办性、垄断性、官僚性的特征。
(三)社会主义时期商业走过了曲折过程
1、新中国建立后,单一的公有制商业 2、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三多一少”(多 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多种流通渠道、少环节)的
(一)自然经济条件下商业的有限发展 1、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两个重要历史时期,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2、特点 ——自然性、有限性、依附性
3、抑商政策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是等级制度与商业 的发展相矛盾。 等级制度,即以维持社会人与人的不平等来保持社 会秩序的。 奉行的是自由让渡和等价交换的原则 商品贸易奉行的原则和等级制是格格不入的。
(二)两个特殊条件
1、独立商人的出现 2、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
一、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商业 二、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商业
奴隶社会商业
封建社会商业(美国没有)
半殖地半封建社会商业(中国有)
资本主义社会商业 社会主义商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业,社会主义商业)
二、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流通体制
3、1985年,取消统购和派购制度,进行流通体制改革,商业 企业开展“四放开”和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改革
4、1992年对外开放商业领域以来,中国商业取得的成绩
(1)多元化商业主体已经形成 国有和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 (2)市场发育程度大大提高 商品、人力资源、金融、房地产、技术、市场等 (3)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和基础性地位已经形成 (4)商业(流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5)中国流通产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商业推动了社会分工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原有的生产部门蓬勃发展 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 原属于商业内部的部门独立出去
二、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经历的三个阶段
1、物物交换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简单商品流通)
3、以货币为媒介、以商人为中介的商品交换 (发达商品流通)
(二)三种交换形式的异同
(一)商业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物物交换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以货币为媒介的简单商品 交换,出现了商品的生产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独立的交换部门——商业 商业从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 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层——商人出现
(二)分工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行业分工是产生商品交换的社会基础 地区分工促进了地区间的商品流通 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