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实践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实践有感

楚村中学—王志强

摘要:

初中预备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逐渐从“幻想世界”步入“写实世界”,而绘画技能的脱节令学生的情感无法得到很好地表达,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恰能引起人奇特的想象,进而触动情感。

本文通过对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在色彩课中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色彩想象力及绘画表达能力的现状,找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并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和改善色彩课程对学生绘画中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保护。

关键词:色彩;想象;情感。

正文:

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我看到初中预备年级同学的绘画作品,出现明显的单一和重复,大部分同学选择临摹或者草草涂色来完成,作品缺乏创造力和感染力,究其缘由,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头脑中具备了对物体色彩的概念认识,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情感丰富,不像低年级那样充满幻想,但由于绘画技能的孱弱,无法用写实的方式进行创作,因此老是觉得自己怎么画都不像,心中所想又无处下笔,处在想画又画不好,内心的情感无法应用绘画表达出来的痛苦阶段。如何让同学们的所思所感通过画面和色彩运用得以直观地体现?如何引导同学们从“幻想世界”步入“写实世界”,弥补绘画技能的脱节进而触动情感的表达?

我尝试对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在色彩课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这一阶段学生的视觉感受性正在不断提高,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精确度也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发展已趋向抽象。如果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联系,让形象思维得到充实和改造,既能够达到通过绘画形象表现心中抽象情感的目的,而绘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就能引起人奇特的想象,进而触动情感。不同的色彩对人有不同的视觉刺激,从而引发想象、联系、记忆。

因此我对色彩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对初中预备年级学生在色彩课堂及作品中表现的观察,了解本届学生的色彩想象力及绘画表达能力的现状,找出是

什么因素影响了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并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和改善色彩课程对学生绘画中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保护。

一、绘画情感的“沙漠化”

“一个外国美术教师寻访一所中国学校,她让学生们以圣诞节为题创作一幅画。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画的内容都是圣诞树。这名教师很奇怪,为什么学生思维都一样呢?原来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着一棵圣诞树,孩子们正在照着描。后来她把墙上的圣诞树遮起来,要求大家根据想象创作。让她吃惊的是,这些学生想了半天无从下笔。最后这名教师只好又把遮布取下,学生们这才完成了作业。”

这则事例在我心头生生炸了一响,这些孩子在绘画时如此漠然,没有妙趣的创意、没有情绪的变化,而我的学生中不也有这种状态吗?该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引发情感共鸣,绘画出富有情感的生动作品呢?

比尔特·赫斯在《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一书中写道:“色彩是能够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当色彩表面的印象发展成为深刻的内心体验,造成情或情感震动,像在一个回声里,心灵的别的领域进入共鸣。”运用色彩作为契口,能否让绘画与情感得以连接?介于这一思考,我尝试进行教学设计。

二、直面色彩的“感官”情绪

色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人们运用三原色幻化出斑斓色彩,就如同音乐中七个音阶组合出形式多样的乐曲。绘画和音乐虽通过视觉、听觉等不同的感官作用于人的心灵,却都能唤起读者与听众的情感。于是在《色彩的感受》一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感官的体验引发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最终于色彩表现中激发出共鸣。

新课伊始,我播放了两张冷暖色调的牛排图片,利用不同色彩带来的视觉刺激,引起人的不同感受,成功调动了学生对色彩的兴趣。随后的“聆听”色彩环节,以音乐为切入点,结合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将风琴、大提琴、笛子所发出的不同音色和深蓝、蓝色、浅蓝进行搭配,通过游戏,体验色彩与音乐的联系,感受音阶高低和色彩轻重之间微妙的共性。借此引出“同种色”知识,引导学生在聆听一段格里格的《晨曲》,之后尝试用一种色彩形容,并进行同种色调色练习(调出三个色阶)。

这一环节的小练习涉及到色彩属性中的明度变化,从学生的创作来看,色阶的梯度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学生所挑选的色彩都为中性色和明度较高的暖色,与《晨曲》悠扬清新的风格相匹配,说明同学们基本能把握住色彩的情感,但是无法准确调配出不同明度的色彩,对色彩的表现力较弱。

尔后的“品味”色彩环节,我出示了红绿苹果和不同色彩搭配的图片,询问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用“酸、甜、苦、辣”来描述,并引出类似色的内容,这一环节中,学生准确地表述出了色彩搭配的不同感受,由此可以感受到初中预备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色彩组合所带来的情感变化甚至感官刺激,有一定的理解力,但是如何将这种对色彩的感性理解转化为理性的创作,让作品更富生动的表现力,思索之后,我设计了“为舞蹈布景,渲染气氛”的创作环节,让学生为一舞蹈人物的剪影搭配背景,利用之前学习的同种色和类似色的不同特性,尝试色彩搭配,赋予人物或悲伤、或喜悦的情感。

我认为对色彩的理解和感受是由初步感知进而理性认识色彩涵义,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创作的过程,因此在这几个环节中我尝试调动学生的五官去“感受色彩”,对色彩形成初步感知,而后通过想象及实际创作让这种感觉流淌于纸上,让色彩凝固出抽象的感受。

短短的四十分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同种色和类似色的引出采用不同的感官体验,虽然形式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形式大于内容,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停留在同种色和类似色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内容上。课近尾声时,看到同学们尚待收尾的作品中尝试用同种色表现的并不多,大部分同学局限于颜料盒中固有的颜色进行搭配,对色彩的调配很少,不敢大胆用色表现想法。

面对这一状况,我不禁想:“学生无法将自身感受借由色彩得以抒发,是否对色彩存有“陌生感”?”,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土壤,我们的作品也应该根植于此。”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色彩表现题材,走进生活去感受和体验,藉此获得真实的感受。那么,学生在描绘和表现自身感受是,色彩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媒介,而赋予了强烈主观意识的色彩,也更助于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第二次,我尝试降低难度,以点带面,利用“色相”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