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乡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乡愁。《乡愁》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思念。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可感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情诗。意象独特,构思精巧,形式完美,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品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发挥想像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三、学情分析

优势:

1.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学生,思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厚。

2.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能大体感受到诗人的乡愁。

3.学生结合以前讲过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和感悟本诗。

劣势:

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一种痛入心肺的感受。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合作交流策略

2.以问题研究和学生活动为中心的策略

3.学教并重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

资源准备:1.自制的《乡愁》ppt教案《乡愁》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走近乡愁(播放轻音乐加视频走近余光中)有人说乡愁是一首动听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音乐,走近那永不老去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朗读吟诵—倾听乡愁(播放《乡愁》的配音诵读)

1、首先播放《乡愁》的配音诵读(点击超链接乡愁)

余光中64岁得以还乡,去时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经满头白发。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的配音朗读,感受作者那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提醒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齐读后提示字的读音。(点击下一页)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同学点评,老师最后示范朗读,升华感情。

(三)初读课文—感知乡愁

1、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检查意象新名词的定义。举例《我之固体化》《白玉苦瓜》

3、具体研读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

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联想余光中和他母亲通信时候的画面。

拓展流沙河的语句,深刻体会余光中寄托在邮票上的思念。

再次齐读第一节,将寄托在邮票上的思念深情地读出来。

第二节: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

长大后,乡愁的内容变了,慈母让给了新娘。余光中和他的妻子范我存感情非常深厚,他曾写过一首《咪咪的眼睛》送给妻子。

(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可是余光中和他妻子成婚后两年就到美国讲学,从此生活在异国他乡,这也算是新婚别。所以对妻子的愈演愈烈,再来看一下余光中的其他作品《三生石》:

男女生分读。升华情感,最后齐读第二节。

第三节:

坟墓: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愁又融进了什么呢?(齐读第三节)

指导朗读“后来啊”的颤音朗读。

1958年余光中的母亲去世,余光中年仅30岁,他是个大孝子,有很多悼亡母亲的章句,一起来看《母难日》《招魂的短笛》中的记述。(老师配音读)

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大家再齐读第三节,将那份思念、那份悲伤读到淋漓尽致……

第四节:

海峡:(齐读第四节)如果说与母亲是一种死别的话,那与大陆的分离则是一种痛不欲生的生离。时光之钟来到现在。

诗人21岁离开大陆,64岁得以还乡。最后一节的情感已经由前几节的亲情,爱情,升华到了爱国之情。(板书)这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气上扬。

齐读最后一节

(四)咬文嚼字—赏读乡愁

如此浓烈的故乡之思为何却用“浅浅的”来形容呢?(学生答,老师总结反衬的手法,使情感更浓烈。并引出第一个语言特色:叠词的使用:情思绵长韵味无穷。)

除了叠词的使用之外,诗歌中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讨论结果,老师最后多媒体总结。)

重章叠句. ( 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比喻的修辞. (比喻为四种事物)

时间上循序渐进 . ( 一生一世都在思念)

同学们,乡愁是思念母亲的那张邮票,是夫妻情深的那张船票,是阴阳相隔的那座坟墓,也是连接大陆的那弯海峡。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那浓浓的乡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