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最新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大纲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1.2 学习目标1.3 先修知识要求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 物联网概述2.1.1 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2.1.2 物联网架构与组成要素2.2 传感与感知技术2.2.1 传感技术概述2.2.2 传感器种类与原理2.3 通信技术2.3.1 通信技术概述2.3.2 无线通信技术2.3.3 网络通信技术2.4 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2.4.2 数据存储技术2.4.3 大数据与物联网第三章:物联网应用领域3.1 智慧城市3.1.1 智慧交通3.1.2 智慧安防3.1.3 智能能源管理3.2 智慧农业3.2.1 传感器在农业中的应用 3.2.2 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 3.3 智慧医疗3.3.1 远程医疗3.3.2 健康监测与管理3.3.3 医疗设备智能化3.4 工业物联网3.4.1 智能制造3.4.3 设备监测与维护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安全概述4.1.1 物联网安全威胁4.1.2 物联网安全挑战4.2 物联网安全技术4.2.1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4.2.2 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 4.2.3 安全漏洞与风险评估技术第五章: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5.1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5.2 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5.3 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第六章:实践与案例分析6.1 物联网系统搭建实验6.2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结语课程总结与展望以上为《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大纲,涵盖了物联网技术基础、应用领域、安全与隐私、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践与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关键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和工业物联网等领域。

希望本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物联网知识,培养具备物联网应用开发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全)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全)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物联网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3. 理解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

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5.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的理解。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RFID技术1. 了解RFID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2. 掌握RFID系统的组成和应用。

3. 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优势。

教学内容:1. RFID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被动式RFID、半主动式RFID、主动式RFID。

2. RFID系统的组成:标签、读写器、天线和数据处理系统。

3. RFID技术的应用:物流管理、商品防伪、身份识别等。

4.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优势。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RFID技术的原理、分类、系统组成和应用。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RFID技术的相关知识。

3. 实验演示:演示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RFID技术的实际操作。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三)章节名称:传感器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特性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最新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最新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编码:暂不填写学分: 2.0 总学时:32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0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0 个,其中,必修(0)个,选修(0)个开课单位: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适用专业: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

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1.立德树人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应用成果,明确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念。

通过介绍国家在物联网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介绍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究卓越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意识到我国在一些领域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课件

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课件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课件1、引言1.1 课程简介1.2 物联网概述2、物联网基础知识2.1 物联网定义与特点2.2 物联网架构2.3 物联网通信协议2.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3、物联网传感技术3.1 传感器与执行器3.2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3.3 数据获取与处理3.4 传感应用案例4、物联网通信技术4.1 网络技术及体系结构4.2 无线通信技术4.3 低功耗广域网(LPWAN)4.4 传统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5、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5.1 云计算基础5.2 云平台架构与服务5.3 物联网数据管理5.4 数据分析与应用6、物联网应用领域6.1 智能家居与家庭自动化 6.2 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6.3 工业物联网与智能制造6.4 农业物联网与智慧农业7、物联网标准与法律法规7.1 国内外物联网标准7.2 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7.3 物联网数据保护与隐私附件:附件1:物联网案例分析附件2:物联网应用示例代码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或远程控制的网络系统。

2、传感器(Sensor):将物理量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

3、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4、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通过网络提供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应用服务的一种计算模式。

5、大数据(Big Data):指以海量、高速、多样化、高复杂度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6、智能家居(Smart Home):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与管理。

7、物联网数据保护与隐私(IoT Data Protection and Privacy):涉及对物联网数据的隐私保护、安全存储和合法使用等方面的法律和规范。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课程代码:06132014课程类型:复合/选修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22 实验或实践学时:10 )学分:2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信管,物流,工业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本课程主要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以及介绍在物联网中使用的的基本技术与相关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让学生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掌握一定的物联网技能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物联网概述了解物联网概定义,理解物联网与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异同;掌握物联网的总体架构、特点与关键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物联网的总体架构、特点与关键技术、物联网与传感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异同2.产品电子编码(EP)基础了解电子编码基本概念和标准;理解电子编码的策略与方案;掌握电子编码的基础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电子编码基本概念和标准、电子编码的策略与方案3.物联网技术基础了解物联网的基础技术;理解各种技术的使用范围;掌握这些技术的基础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各种技术的使用范围4.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了解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实例;理解这些应用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好处;掌握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实例、实际应用中如何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方法四、学时分配表五、课外学习要求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以要求同学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及时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六、教学方法考虑到本课程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知识体系,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为:讲课以介绍技术基本概念为主,着重点在技术的运用而不是原理。

课内试验以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为主。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课程编码:授课语言:汉语授课方式:线下课程类别:专业发展课程性质:限选学分:2学时:32-40学时(实验10学时)适用对象:物联网、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先修课程:无开课院系:相关学院相关系部二、课程简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是物联网、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理论,达到万物感知到网络数据传输的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所涉及内容是作为自动化初级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第三次IT科技浪潮的方向。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从物联网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分别进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九个章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深入浅出地掌握物联网中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并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和工程伦理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以此激励同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热情。

课程使用PPT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辅以课后答疑,使学生容易掌握对课程知识。

通过课堂上重点讲授、难点分析、工程案例讨论分析,并有作业辅导和实验指导,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造型构思能力、利用物联网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任务、目标与要求1.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其中包括:物联网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蓝牙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区块链等。

《物联网工程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工程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

主要介绍物联网、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的概念、原理、技术、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和前景。

主要内容包括:物联网体系结构及信息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规范与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联网所涉及的主要核心技术,为以后的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等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掌握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等概念。

教学目标2:通过对各层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以及技术举例,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联网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3: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与内部运行机制,为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4:能够坚守客观、公正、诚信的原则;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合作态度与协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持续钻研以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目标5(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实业报国的理想信念。

3.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三、理论教学表1 理论教学安排四、实验教学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六、建议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1]崔艳荣.物联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2]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韩毅刚,王大鹏,李琪等.物联网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武奇生,惠萌,巨永锋等.物联网工程及应用[M].西安:西t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原理、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

教案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联网技术的定义、体系结构和应用范围。

2. 掌握物联网技术中的传感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和应用平台等核心技术。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方案,并能使用相应的工具和平台进行实施。

4. 了解物联网相关的法律、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并具备相关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担当。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 物联网技术概述1.1 物联网技术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1.3 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2. 物联网技术核心要素2.1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2.2 通信网络技术与应用2.3 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2.4 物联网应用平台与系统3.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应用3.2 智慧城市建设3.3 工业物联网应用3.4 农业物联网应用3.5 物联网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4. 物联网的法律、安全和隐私保护4.1 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介绍4.2 物联网安全威胁及防护措施4.3 物联网数据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案例。

2. 实例分析:举例分析不同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联网相关软硬件平台的实操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物联网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问题。

五、教学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 介绍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

3. 逐一介绍物联网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技术,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

本课程涵盖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实例以及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物联网感知、通信、计算等关键技术;3、熟悉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4、了解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物联网概述(8学时)1.1 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 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技术组成 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物联网感知技术(10学时)2.1 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2.3 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第三章物联网通信技术(12学时)3.1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3.2 物联网通信协议与标准(如IEEE 802.15.4、ZigBee、6LowPAN等) 3.3 物联网定位技术(如GPS、北斗导航系统、Wi-Fi定位等)第四章物联网计算技术(8学时)4.1 云计算基础 4.2 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4.3 物联网智能计算技术(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第五章物联网应用实例(10学时)5.1 智能家居 5.2 智慧城市 5.3 工业物联网 5.4 其他应用领域(如医疗物联网、农业物联网等)第六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6学时)6.1 物联网安全概述 6.2 物联网安全技术(如加密算法、身份认证等) 6.3 物联网隐私保护技术(如数据匿名化、隐私保护协议等)四、教学方法与要求1、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实现;2、以案例驱动教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3、加强实践环节,安排实验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意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材的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场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

3. 通过对物联网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难点: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应用场景的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物联网应用案例课件。

学具:笔记本电脑、手机、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家居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智能家居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联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分析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物联网设备的实际操作,如智能手环的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等。

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遇到的挑战。

六、板书设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连接到网络上,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术。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概念提出阶段、标准化阶段和应用推广阶段。

2. 请列举三个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答案: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

3. 请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

答案: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医疗、智能监测、医疗资源共享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医生可以远程诊断患者的病情,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数据,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全)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全)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3.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1 物联网的定义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2.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2.1 感知层2.2 网络层2.3 应用层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3.1 传感器技术3.2 无线传输技术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组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物联网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3. 计算机和投影仪:演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物联网在日常生活领域的应用7.1 智能家居7.2 智能交通2. 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8.1 智能制造8.2 智能物流3. 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方法9.1 设备接入与控制9.2 数据采集与处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联网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物联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018版)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英文): Th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二、学时及学分总学时数: 40, 其中, 讲授学时: 24, 实验(实践)学时: 16。

学分: 2.5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本科)开设学期: 第5学期四、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物联网、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熟练物联网相关技术理论。

为今后深入学习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作铺垫。

五、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 主要让学生掌握物联网概论、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物联网网络层技术、物联网应用层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

该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物联网的概念, 开阔学术视野, 启发学习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 主要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熟悉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理解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功能, 了解物联网所需环境及面临的挑战;2.掌握感知层的概念、作用, 理解常见传感器的类型、特征, 了解传感器的语音, 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原则。

3.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核心技术及协议, 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4.掌握物联网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了解云计算与大数据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5.了解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了解物联网网络安全威胁趋势的发展。

6.掌握我国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

7.了解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联网概论(共8学时, 其中实验4学时)(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物联网发展与背景;了解物联网的定义;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掌握物联网的特点;掌握物联网相关研究与发展。

2024年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件

2024年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件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件一、引言二、物联网技术概述1.定义与概念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品的智能化,通过给物品嵌入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使其具备感知、处理、通信等功能,从而实现物品与物品、人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

2.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阶段、互联阶段和应用阶段。

感知阶段主要实现物品的智能化,互联阶段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阶段则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3.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用于获取物品的信息,嵌入式计算技术用于处理和分析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用于实现信息的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用于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三、物联网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将家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上,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方式远程控制家中的空调、电视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庭生活。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通过将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连接到网络上,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3.智能医疗智能医疗是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通过将医疗设备和患者信息连接到网络上,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

通过将生产设备、产品和人员等信息连接到网络上,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大规模连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连接到网络上的物品数量将越来越多,形成大规模的物联网系统。

这将带来海量的数据,对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低功耗技术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低功耗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编码:暂不填写学分: 2.0 总学时:32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0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0 个,其中,必修(0)个,选修(0)个开课单位: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适用专业: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

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1.立德树人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应用成果,明确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念。

通过介绍国家在物联网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介绍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究卓越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意识到我国在一些领域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

(对应第2、3、4、5、6、7、8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3。

)课程目标2. 通过讲解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若干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物联网前沿技术和相关应用。

(对应第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7-2。

)课程目标3. 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养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技术,不仅要了解技术的更新,更要关注观念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对应第1、9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8-1。

)课程目标4. 使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

(对应第10章,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3-3。

)3.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毕业要求指标点4-3、7-2、8-1、13-3,具体如下: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物联网概述(支撑课程目标第3条)1.1 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理解)1.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掌握)1.5 物联网的特征(理解)1.6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了解)1.7 各国物联网发展战略或进展(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由来,理解网的定义,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理解物联网的特征,了解物联网的各项关键技术,了解各国物联网的发展战略或者进展。

教学重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难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第2章RFID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2.1 RFID技术概述(了解)2.3 RFID系统的分类(掌握)2.4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2.5 RFID标准(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情况,掌握RFID系统的分类,掌握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了解各项RFID标准。

教学重点: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第3章无线通信系统(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3.1 无线通信系统结构(掌握)3.2 调制与解调技术(理解)3.3 数据传输方式(掌握)3.4 数据通信技术指标(理解)3.5 无线通信系统的多路访问技术(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理解调制与解调技术,掌握数据传输方式,理解数据通信技术指标,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多路访问技术。

教学重点:无线通信系统结构、数据传输方式教学难点:调制与解调技术第4章无线单片机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4.1 无线单片机概述(了解)4.2 无线单片机的结构(掌握)4.4 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概述(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无线单片机的基本情况,掌握无线单片机的结构,理解嵌入式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无线单片机的结构教学难点:无线单片机的结构第5章传感器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5.1传感器的基本知识(理解)5.4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接口(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基本知识、了解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接口。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接口第6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6.1 概述(了解)6.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6.3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掌握)6.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本情况,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制程技术。

教学重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教学难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第7章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7.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了解)7.3 ZigBee技术(理解)7.4 蓝牙技术(理解)7.5 Wi-Fi技术(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情况,理解ZigBee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不足,理解蓝牙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不足,理解Wi-Fi技术的工作原理、优势及不足。

教学重点:ZigBee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教学难点:ZigBee技术第8章远程通信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1条)8.1 通信与远程通信概述(了解)8.2 远程信号的传输(理解)8.3 常见多路复用技术(掌握)8.4 现代远程通信系统(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通信与远程通信的基本情况,理解远程信号的传输,掌握常见多路复用技术,了解现代远程通信系统。

教学重点:常见多路复用技术教学难点:远程信号的传输第9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支撑课程目标第3条)9.1 机器学习(理解)9.2 模式识别(理解)9.3 信息融合(理解)9.4 数据挖掘(理解)9.5 云计算(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理解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信息融合、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概念及其适用的场景。

教学重点:机器学习教学难点:模式识别、信息融合第10章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支撑课程目标第2、4条)10.2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了解)10.3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了解)10.5 物联网在精准灌溉的农业中的应用(了解)10.6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了解)教学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农业精准灌溉以及医疗中的应用情况。

教学重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具中的应用四、学时分配表五、实验项目无实验环节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后作业。

授课过程能够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并借助于江南大学“慕课”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对于重要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技术,设计、研发复杂系统的能力;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察考试形式:作业评定方式:五级制课程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支撑课程目标八、课程资源教材:1. 徐颖秦、彭力、熊伟丽,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1.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7.阅读材料:无九、有关说明先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后续课程:自动化学科前沿课学生自学部分的内容与要求:掌握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是否双语教学:否双语教学的要求与比例:无实践环节的纪律与注意事项:无实践环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无大纲撰写人:大纲审核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编码:暂不填写先修课程:新生研讨课、现代检测技术及仪表后续课程:自动化学科前沿课是否双语:否学分:2.0 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实践学时:0开课单位: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适用专业:自动化课程简介该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般课程;该课程侧重理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整体上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内在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应用。

本课程为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课程资源教材:1. 徐颖秦、彭力、熊伟丽,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参考书目:1. 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7.阅读材料:无撰写人: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