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摘要: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和改革的问题上,两极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而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制度的变迁中,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强烈要求我国的汇率制度向更有弹性的方向改变。关键字: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改革所谓的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的安排或规定。最基本的两种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此外还有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货币局等其他类型的汇率制度。这些汇率制度各有优劣,应该根据本国经济结构、特定的政策目的、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和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因素选择汇率制度。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固定汇率制。这是因为大国经济较为独立,根据著名的“不可能三角模型”,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大国多为发达国家,资本管制较少,如果实行固定汇率,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大国一般是不愿意为了维持与外国货币的固定汇率而使内政策受到约束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说,大部分国家都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这是因为,大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市场规模相对较国内资本市场缺乏纵深等经济特征,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包括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证券市场间接融资在内的资本流动性极差。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若是选择浮动汇率政策,那么因浮动汇率政策所导致的经济性的汇率波动

是不可能通过资本流动而不将其抵消的,其结果是,整宏观经济将会因汇率的不停波动而失去稳定性。一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的特点可以归纳成以下三大方面:第一个特点是这个世界非常像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只有少数工业化国家具有市场垄断力量,而其余国家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这些工业化国家就像物价操纵者一样,能够影响世界经济和左右国际金融市场;而发展中国家就像被动的物价接受者一样,必须接受现实,尽量适应。另外,近20年以来主要货币之间的名义和实际汇率,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呈现出大幅波动。这无疑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第二个特点是资本流动加剧。80年代以来,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显著增加。这种趋势反映了金融账户自由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促进了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更多的资本流动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越来越国际化。然而,资本流动有收益也有成本,原因是它们受市场情绪和羊群效应的影响。结果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各种汇率风险越来越大。第三个特点是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强。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中GDP 的份额从60年代的30上升到90年代的40,虽然它们从国际贸易中收益匪浅,但是因为净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汇率的波动影响了产出。上述三大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二两极论者的看法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只有自由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包括美元化制度、货币局制度和货币联盟。两极论把其他介于两极之间的汇率制度安排归纳为中间汇率制度,这些中间汇率制度包括

各种形式的盯住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以上分类方法与传统的分类方法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的分类中,固定盯住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制度属于这一类型。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固定盯住汇率制下,政府经常频繁调整汇率,因此,这一制度实际上属于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考察汇率制度的真实作用时,一些学者把这一制度归类为中间汇率制度。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分类中,管理浮动属于浮动汇率制。但近年来,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证明,许多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上属于盯住汇率制度。亚洲国家的汇率制度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多半具有这一性质。因此,一部分学者把管理浮动也列入到中间汇率制度的范围。另一方面,以前属于固定汇率制范围的货币局制,以及近来受到重视的美元化制度和货币联盟构成了新的固定汇率制。因此,对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汇率稳定加上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政策组合是正确选择。也就是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最佳汇率机制。那么,对于我们国家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我国又该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呢?三我国汇率制度现状新中国的汇率制度自诞生以后,几经变迁先后经历过频繁的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年-1952年)、基本保持固定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年-1972年)、盯住一篮子货币(1973年-1980年)、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

page-1993年)。自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汇率机制形成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单一”指人民币实际上只盯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指货币当局

并不承诺明确的汇率目标,而且可以酌情进入外汇市场买卖外汇,其频率和幅度也无需预先界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与中央银行所关注的美元之间的汇率仅有微小变动。加上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外汇市场管制,货币当局可以对外汇供求和汇率水平有决定性影响,保证汇率水平根据整体宏观经济需要保持稳定或者是灵活调整。这种“单一盯住制”的积极作用是帮助稳定了市场预期,进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资本引进以及经济增长。迄今为止,这种汇率制度是相当成功的。但这种汇率制度弊端也是明显的。其一,固定的名义汇率,使人们只能按给定价格进行外汇交易。这种价格可能会丧失其真正的经济意义,阻止了经济向均衡的调整,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其二,应付冲击的能力较弱。冲击发生时,名义汇率固定,那么实际汇率就很难达到均衡。频繁的调整不仅增加了市场对经济的不良预期,而且这种不连续调整比浮动汇率下的连续调整更具破坏作用。其三,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而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经济周期波动与全球经济周期并不同步。所以,货币政策自主权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但货币政策自由度与“固定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存在根本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我们长期依赖于繁琐的资本与外汇管制来缓解货币与汇率两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且不说资本管制的效率成本,也不论资本管制是否完全有效,事实上,我们观察到,当政策当局为了国内目标而减低本币利率时,一旦国内外利差逆转,固定汇率下的黑市套汇和资本外逃压力就开始动摇了固定盯住美元汇率的稳定性,从而在货币政策的指定实施上变得束手束脚。与香港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截然不同,对中国大陆而言,货币政策自主权大大优先于汇率稳定性。四我国汇率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