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学案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35 精准翻译语句(2)—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学案35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能够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10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 0 2 1全国甲(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多义实词:纵古今异义词:徜徉虚词:每、小、辄①两个句子,全为叙述性语句。
②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③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古今异义词:故事多义词:许全国乙(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多义实词:忿、信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多义实词:覆视、当、矜、闻2 0 2 0全国Ⅰ(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多义实词:粜、坊、活(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多义实词:浑涵、雄视、鲜全国Ⅱ(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疑难实词:僭、蠹、悚(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多义实词:跋扈、专行、曲虚词:第全国Ⅲ(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多义实词:时疾、染易、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多义实词:疾笃、问、营知识图要活动一准确判断得分点一个句子,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
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信义安所见.乎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屈平既绌.⑥齐与楚从.亲⑦乃令张仪详.去秦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走赵,赵不内.⑩被.发行吟泽畔⑪蹈.其背以出血⑫畔.主背亲⑬与旃.毛并咽之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⑮空自苦亡.人之地⑯因泣下沾衿.⑰与武决.去⑱前以.降及物故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颜色..憔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色彩③形容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④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⑤相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⑥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⑦虚心虚心..欲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⑧成就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⑨亲近兄弟亲近..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⑩丈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岳父⑪实在武等实在..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穷①人穷.则反本②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③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2)间①谗人间.之②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⑤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⑦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阴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登泰山记》)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4)相①数通使相.窥观②虚心欲相.待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④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⑥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吕氏春秋》)⑦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5)素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③送夕阳,迎素.月(《黄冈竹楼记》)皎洁的④昭节俭,示大素.(《班固传》)朴素⑤尸位素.餐白白地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明.道德之广崇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蝉.蜕于浊秽..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舆归营/空以身膏.草野⑨得夜.见汉使/剑.斩虞常已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⑪单于壮.其节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为天下笑③方正之不容也④不凝滞于物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被发行吟泽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见犯乃死,重负国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何以复加/何以汝为见⑪子卿尚复谁为乎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6.文化常识(1)左徒:战国时__________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一、 练习与积累近五年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
(12分)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 āi):欢快。
嗢(w ā)噱(ju 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层。
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16.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
(23分)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学案
育星教育网 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文言文阅读总复习学案江苏南通兴仁中学羌雪霞复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用法;2.顺畅地朗读和翻译文言句子;3.掌握文言阅读题的常规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同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共同回忆,总结归纳,反复训练。
复习过程:一、展示近几年文言文考查要点:1.朗读节奏的把握;2.重要实词、虚词的理解;3、重点句子的翻译;.4.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二、近五年文言文选文题材:06年韩信07年魏文侯08年吴起09年赵普10年蒋士铨三、分类解说各类题的解题方法(一)朗读节奏的解题方法:1.通晓文意;2.找寻规律。
1.朕不与迁官——主语谓语之间应停顿。
2.知我不遭时也———句子没有主语,而宾语较长时,谓语与宾语间应停顿。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应分开读。
4.若夫霪雨霏霏——句首发语词后面应有停顿,如“至”、“至若”、“盖”等。
5.因恸绝良久———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如“且”、“故”、“因”等。
6.而伯乐不常有——“而”字用在分句句首,表转折时,后面应停顿。
归纳:(1)主谓之间必须分;(2)发语词与后面内容必须分;(3)关联词语与后面内容必须分;(4)动词与宾语之间应该分;(5)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以分;(6)介宾短语不能分。
总原则:(1)看懂句子内容;(2)按第一层次划分。
(二)文言实词复习命题透视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以具体释义为主。
1.古字通假现象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
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
高考语文二轮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8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1)
学案8 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学案略语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
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1.(2013·湖北)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答案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2.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答案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问题反思你在做文言断句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略。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36 精准分析概括文意—读细比“狠”,走好“3步”
学案36精准分析概括文意——读细比“狠”,走好“三步”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文体题干(第12题)设题角度命题特点表述选项2021全国甲《契丹盟好》/纪事本末体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曲解人物行为①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每个选项常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
2020全国Ⅲ《王彪之传》/人物传记(2017—2020年高考卷均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C项: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
永曲解人物行为④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弄选人物传记)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混关系等。
⑤最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国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
除芜湖知县。
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
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
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
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
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
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导学案三夯实基础学案4文言句式——根据语法,思考是否有特殊句式和用法
学历案4 文言句式——根据语法,思考是否有特殊句式和用法【命题初探·微观考情】文言句式主要包含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多在文言翻译中考查。
【文言句式·必备知识】掌握八大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分清类别,含有“是”的句子1.“……者,……也”。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者”“者也”。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3.“也”字句。
例: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4.无标志句。
例:①今臣亡国贱俘。
(《陈情表》)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③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5.用“为、乃、则、皆、诚、即、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例: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皆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登泰山记》)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6.“是”为标志。
指示代词,这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表判断汝是.大家子。
(《孔雀东南飞并序》)二、被动句——看清标志词,译成“被”的意思1.有标志的被动句。
“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见”字句见+谓语百姓之不见.保。
(《齐桓晋文之事》) 见+谓语+于遂见.用于小邑。
(《归去来兮辞并序》)“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为……所”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为所”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无标志的被动句。
例:①感斯人言。
(《琵琶行并序》)②而刘夙婴疾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义 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义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考查内容和方式。
(2)掌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3)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提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言语句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现象。
难点: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提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授人以鱼】一、知识整合所谓“常见实词”,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二、考什么?综观近年来高考全国卷,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其中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三、怎么考?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意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成:1.客观选择题。
近几年对常见文言实词理解的考查呈现出课内外密切联系的特点,即分别从语段和课文中选取几个词,让考生判断其含义。
2.主观翻译题。
将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融进了文言翻译题之中进行考查。
【授人以渔】一、一词多义1.解释“引”在各句中的意思,并指出其本意。
意义例句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丁壮者,引弦而战。
《塞翁失马》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宣州环波亭》引吭高歌(成语)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荆轲刺秦王》狼奄至,引首顾曰。
《中山狼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燕引兵东围即墨。
《史记·田单列传》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欧阳修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出师表》引经据典(成语)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引车避匿。
文言文阅读学案
文言文阅读学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和结构,阅读文言文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学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门古老而深奥的语言。
一、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一种文学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和用法: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词义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熟悉和掌握。
2. 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包括古代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用法,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来逐渐理解。
3. 表达方式:文言文善于使用典故、修辞手法等来表达思想和情感,需要通过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来全面理解。
二、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1. 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并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2. 多读经典文言文著作: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包括《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多次阅读,可以逐渐熟悉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3. 初步理解: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对整体意思进行初步理解,不必过于纠结于每个生僻字或句子的解释,而是注重把握整个篇章的主旨和结构。
4. 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为复杂,我们可以对句子进行拆解,分析句子成分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5. 注意典故和修辞手法:文言文善用典故和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留意这些典故和修辞手法,加深对篇章含义的理解。
三、实践与运用1.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反复阅读和解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仿写文言文文章:根据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尝试写一些文言文文章,练习运用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
《课外短小文言文阅读》学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集萃【真题回放】(2010年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 ) (2)实.勉我也。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五易其稿”则表现了 )的态度。
(3分)【小试牛刀】(一)任末好学勤记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合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
②笈(jí):书籍。
③庵: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加点的字①或.依林木之下( )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③负.笈从师( ) ④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2、翻译句子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②常以净衣易之3、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文中那句话能够印证这句话?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任末在学习上的哪些事件?(二)顾炎武苦读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文言文阅读训练:黄宗羲《宋元学案-彭仲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黄宗羲《宋元学案·彭仲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彭仲刚,字子复,平阳人也。
乾、淳之际,永嘉儒者林立,先生遍游其间。
及以进士释褐,主金华簿。
先生之学,不事论说,以实践为宗旨,尤有吏才。
衢州大水,宪司檄下.金华,令先生往覆视。
先生请曰:“衢水高者出屋境杀稼溺人行道共知既再检实矣。
犹往覆视者,防吏之欺,将使民实得食也。
然恐待覆视,而民已死矣。
”宪司感其言,即出米恣所赈。
移临海令,均其民之力役,图县乡之地,几都几保合为一图,而物数其地之所有。
有以图上者,先生曰:“善。
犹有遗。
”其人曰:“无。
”先生指曰:“某地方岭有某某居之,某地有松林水步,今胡.失之?”某人大惊,不知先生何以得之也。
由是整废坠甚多。
先生善听讼,然不自以为明,每谕之曰:“虽讼而直,所屈多矣。
”民爱信之,讼为衰止。
提刑荐其政,召付都堂审察,授两浙运司均斛官。
迁国子监丞,以试进士与知举者忤,罢官。
已而起知全州。
时陈公君举、詹公元善任漕使,首为减月椿钱【注】十三四,先生又减繁费,以烈民力。
然后戢豫借,宽省限,商税止取正钱,带纳者蠲其大半,输租得自概量,吏胥不敢取斛面..。
而择其耆老之有学行者,师长其子弟,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
以外艰归。
凡先生所至,去后无不思者。
绍熙五年,明、越大饥,特令先生为常平提举,盖且向用矣。
是年病卒。
叶水心曰:“子复之为学,以为非同声趋和所能至也,故不敢以意之为是,而独以力之能者试之。
常左经而右律,目验而耳覈,考实以任重,先难以致远。
非其心之所通,虽诚闻之,不苟从也;非其行之所至,虽审知,犹愁置之。
故其材为实材,德为实德,此先生之学之大致也。
”先生不著书,赖有水心之文,得以见其本末..云。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三)[注]月椿钱: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9《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29《齐桓晋文之事》复习任务 1.梳理积累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闻”“舍”“辟”“制”。
2.翻译重点句子。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王说,曰:……“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长者折枝“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刑于寡妻“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盖亦反其本矣a.“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说悦高兴②枝肢肢体③刑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④a.盖盍何不b.反返回到⑤涂途道路⑥罔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⑦颁斑斑白、花白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②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③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④a.否,吾何快于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全文略)。
【乙】谢奕作剡①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④欲放去邪?”遂遣去。
(有删改)【解释】①剡(shàn):地名,剡县。
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④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3)太傅时年七八岁时:当时(4)阿奴欲放去邪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译:(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3.你赞同甲、乙两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赞同。
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放了老翁。
这两个人都尊重、爱护儿童,关心儿童的感受。
4.联系乙文内容,对谢奕这个人进行恰当的评价。
示例: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来惩罚一个老人,并且在老人已经醉得很厉害的情况下还不肯罢手,可见他缺乏仁爱之心;但他最终听从了弟弟谢安的劝告,可见他能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犯了法,谢奕拿含酒精度高的酒罚他喝,甚至到(老人家)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停止。
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身边坐着,劝告说:“哥哥,(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你想要放(他)离开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家)打发离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全文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含答案)
学案39《滕王阁序》《黄冈竹楼记》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青雀黄龙之轴②云销雨霁③所赖君子见机④被鹤氅答案①同“舳”,船②同“消”,消失③同“几”,预兆④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逢迎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②上路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③学士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④猖狂阮籍猖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⑤同志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们惯用的彼此之间的称呼答案①迎接②高高的道路③掌管文学撰述的官④狂放、不拘礼法⑤志同道合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弥①舸舰弥津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③旷日弥久(2)尽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⑤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⑥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屈原列传》)(3)爽①爽籁发而清风生②酌贪泉而觉爽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④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八章》)⑤又爽然自失矣(《屈原列传》)⑥温豪爽有风概(《晋书·桓温传》) 直爽,爽快(4)被①被鹤氅,戴华阳巾②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④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遭受,蒙受(5)比①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④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比拟,认为和……一样答案(1)①满,遍②越,更加③长,久(2)①全部,都②完,没有③穷尽④死、灭⑤极,最⑥竭尽,全部用出(3)①参差②清爽③过失,差错④败坏⑤失意,茫然(4)①同“披”,穿在身上,披在身上②分散,散开③表被动④覆盖(5)①紧挨,靠近②等到,及③比较④比试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目吴会于云间②兰亭已矣,梓泽丘墟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④山原旷其盈视⑤宾主尽东南之美⑥四美具,二难并⑦穷岛屿之萦回⑧徐孺下陈蕃之榻⑨腾蛟起凤⑩窜梁鸿于海曲屈贾谊于长沙襟三江而带五湖宜鼓琴,琴调虚畅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看,望②名词作动词,变为荒丘废墟③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④动词作名词,视野⑤形容词作名词,俊杰⑥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⑦形容词作动词,穷尽,极尽⑧使动用法,使……放下⑨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⑩使动用法,使……逃窜使动用法,使……受委屈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名词作动词,弹奏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纤歌凝而白云遏②怀帝阍而不见③童子何知④奏流水以何惭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宇文新州之懿范⑦皆竹楼之所助也⑧亦谪居之胜概也答案①被动句,无标志词②被动句,无标志词③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知(动词)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疑问代词)、惭(动词)⑤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⑦判断句,标志词:皆⑧判断句,标志词:亦6.文化常识(1)星分翼轸翼轸:__________名。
文言文阅读积累(一)学案
文言文阅读积累(一)顾荣贻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
觉行炙①人有欲炙之色,因辍②己贻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烤肉。
②辍,停下来。
这里有让出的意思。
重点实词摘要分析:居:1、停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居住、安居(自吾氏三世居是乡)3、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尝:曾经(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贻:赠给(尝贻余核舟一)坐:1、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脚跟上,叫做“坐”(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2、座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因犯.....罪(王曰:“何坐?”对曰:“坐盗。
”)请:1、请求,请允许我做某事(请献百金)2、请求,请你做某事(请画地蛇,先成者饮酒)知:1、知道(不可知其源)2、了解、明白(不可谓知类)3、主持,管理(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4、通“智”,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异:1、不同的(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感到......惊奇、奇怪(父异焉,借近旁与之)左右:1、身边的人,待者2、操纵、支配而: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不久,一会儿;表因果和目的以:1、因为2、表目的,相当于“以便”3、用4、把、拿5、凭借、按照6、在.....的时候7、已经8、认为例三、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
秦灭魏,悬金购两人。
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
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
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重点实词摘要分析:皆:都俱:1、一起,在一起(蛟或浮或沉,行数十里,处与之俱)2、全、都(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之:1、代词2、助词3、到.....去,达到(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数:1、计算2、批评,数落见:1、看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拜见,谒见(曹刿请见)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就:1、成就2、接近,靠近及:1、赶得上(偏不当道,皆不及往)2、趁着,等到.....时(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到、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4、如,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欲:将要例四、金壶丹书——《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①。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学案28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1.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
它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演变类型示例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34 精准翻译语句(1)—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学案34精准翻译语句(一)——扣准语境,落实“分点”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掌握翻译的原则和要求。
2.强化翻译中的语境意识。
考情微观(见学案35)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翻译的原则、要求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当然,有一些发语词、助词无法直接译出,则不必译出。
试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原则。
(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报告了单于。
单于更加想让他投降。
就把苏武关在地窖中囚禁起来,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说明: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愈益”,同义复词,只译出一个即可。
②“绝不”,要把“绝”落到实处。
③“饮食”,注意译的顺序:喝的、吃的,而不是吃的、喝的。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们家的人读书很久没有效果,这孩子长大,就值得期待吧!说明:直译时须注意以下三个词语:①“不效”,也可意译为科举上没有成就。
②“儿之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③“乎”,语气助词,可译为“吧”。
2.意译:灵活变通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或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学案26 《劝学》《师说》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26《劝学》《师说》复习任务 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和多义实词“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以为轮“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有槁暴“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②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④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⑥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⑦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圣人之所以..为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⑧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⑨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⑩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⑪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3.多义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文言文阅读训练:黄宗羲《明儒学案吴与弼》(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黄宗羲《明儒学案•吴与弼》(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
父国子司业溥。
八九岁,已负气岸。
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於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於道,遂弃去举子业,谢人事,独处小楼,玩《四书》《五经》、诸儒《语录》,体贴於身心,不下楼者二年。
气质偏於刚忿,至是觉之,随下克之之功。
辛卯,父命还乡授室长江遇风舟将覆先生正襟危坐事定问之日守正以俟耳腕姬不△室,复命於京师而后归。
先生往来,粗衣敝履,人不知其为司成之子也。
居乡,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
陈白沙自广来学。
晨光才辨,先生手自簸毂。
白沙未起,先生大声日:“秀才若为懒情,即他日何从到伊川门下?又何从到孟子门下?“一日刈禾,镰伤厥指,先生负痛日:“何可为物所胜?”竟刈如初。
省郡交荐之,不赴。
太息日:“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
吾庸出为!”天顺初,忠国公石亨汰甚,知为上所疑,门客谢昭效张猾之告蔡京,徵先生以收入望。
亨谋之李文达,文达为早理上之。
遂遣勺小曹隆至崇仁聘之。
先生应召将至,上喜甚,召对文华殿。
上日:“闻高义久矣,特聘卿来,烦辅东宫。
”对日:“臣少贱多病,杜迹山林,本无高行,徒以声闻过情,误尘荐牍,圣明过听,束帛丘园,臣实内愧,力疾谢命,不能供职。
”上日:“宫僚优闲,不必固辞。
”赐文币酒牢,命侍人牛玉送之馆次。
上顾文达日:“人言此老迂,不迂也。
”时文达首以宾师礼运毛。
公卿大夫士承其声名,坐门求见,而流俗多怪,谤议蜂起。
先生三辞不得命,称病骂不起。
乃允之。
其还,人问其故,第日:“欲保性命而已。
”己丑十月十七日卒,年七十有九。
(节选自《明儒学案一崇仁学案》,有删改)【注】①指赵武灵王。
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胡服骑前”的改革,使赵国成为强国。
②兵:兵器。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所选答案的选项。
(3分)父命A还乡授室B长江遇风C舟将覆先生D正襟危坐E事定问F之日守正G以俟耳既婚不H入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伊川,程颐的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学案高三2014-03-25 16:27文言文阅读理解训练学案二、文言文阅读(22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诸葛亮论苏轼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
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
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
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
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衮,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
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
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
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
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
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
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
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
此仁人君子大患也。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
”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选自《苏轼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逞其奸逞:实现B.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取信C.曹、刘之不敌敌:实力相当D.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全:成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B.因衰乘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乃始治兵振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以绝曹氏之手足作《师说》以贻之7.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B.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C.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D. 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8.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这篇文章独辟蹊径,其独特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
第一段开宗明义地指出孔明失败的原因是“仁义诈力杂用”。
B.在第二段中,苏轼认为孔明口头上讲仁义,实际上却是使用诈力,而且他认为孔明和曹操的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C.第三段是说孔明既不能全信义,就应该用智谋,而且提到只有汤、武才能用“大义”,其他的人都不能用。
D.第四段总结全文,指出说空话是毫无实际价值的,而且举了两件事来说明孔明的想法和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4分)(2)宜其屡战而屡却哉!(3分)(3)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共22分,5—8题每题3分,第9题10分)心术(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①,严斥堠②,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
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③而案剑,则乌获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选自《古文观止》)【注】①烽燧:即烽灭,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白天放烟叫“烽”,夜间燃火叫‘‘燧”。
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
②斥堠:古代用来嘹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放哨、嘹望。
③袒裼:tǎn xī,脱去上衣露出身体。
④乌获:古代大力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眨眼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殆:懈怠C.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尝:曾经D.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支:抵御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⑴夫惟义可以怒士⑵云无心以出岫B.⑴怒不尽则有余勇⑵小则获邑,大则得城C.⑴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⑵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D.⑴知理而后可以举兵⑵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以治心(即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需设暴短阴长之奇,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
C.作者认为“无所顾”,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所谓“有所恃”,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
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
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B.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C.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D.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3分)⑵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4分)⑶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3分)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分析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焚驴志 [金]王若虚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
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
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
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
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
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河朔地区大旱,远近的禾苗都枯焦了,人民失去了依靠。
镇阳大帅言说自己心忧农事,督促下属祈求上天下雨很是急切。
即使是祈祷解除灾难的小法术,也没有不做的,但终究都没有效果。
时间一长,一些怪异的、毫无根据的说法就流传开了。
恰逢一户人家有一头才产下的白驴,有人就指着这头驴说:“它就是天旱的缘由啊。
云刚刚兴起聚集,驴就仰起脖子大叫,云就完全散去,一丝也不留。
这头驴不死,走旱怎么会停呢?”一个人胡乱提倡,许多人就随声附和。
镇阳大帅听说了,认为说的很对,就下令赶快牵来,将要用火烧死它。
驴见焚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
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由困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
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白驴托梦给帅府属下的某个人说:“(你们要)烧死我,我冤枉啊!天灾流行,是你们人类自己遭受的灾难,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我很不幸托生不成人类,又很不幸堕为牲畜。
人们骑着我,或让我驮重物或让我驾车,我都听人的命令;驱赶我,呵斥我,用鞭子抽打我,也任由他们施加。
在劳累和羞辱中终了一生,我的本分就是这祥。
可像水旱这一类的事睛,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你们)怎么会想用这种酷刑来处置我?什么人诬陷我,而大帅竟听从了他的话!有些祸是上天造成的,有些祸是由人造成的,人制造的祸患可以自己解决,而上天制造的祸患可以听之任之。
殷朝大旱,就在桑林祈祷,祈祷的话一出口就下了雨;卫国大旱,就有了讨伐邢国的战争,军队一出师就下了雨;汉朝大旱,卜式请求以烹煮的刑罚处置弘羊;唐朝大旱,李中敏请求斩杀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