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学生管理新模式,培养新型技能人才
企业进校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探索
![企业进校园——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5c26b765acfa1c7aa00cc90.png)
理, 企业 提供设备 、 技术和师资支持 , 以企业 为主组织实训 。 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 这已成为社会共识 。但
是 , 国的职业教育发 展至今 , 我 较突 出的问题正是 出在校企 合作上 : 职业 学校 的理 论教学与企业实 训操作脱 节 , 校企之 间只是停 留在浅层次 的合作上 。 校企合作 中的“ 校热企冷” 现
“ 车间进校 ”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做法 。 深圳宝安职校与企业共建 “ 企业校 区”
当年 5月 , 宝安职校正式组 建“ 企业校 区”在 德 昌电机 、 , 花样年华物业等 4家行业领军企业里设立 了“ 企业校区” 。 在 “ 企业校 区” ,合作企业提供一定数量 的具有技术含 量、 专业优势 的岗位 ; 给予学生“ 同工 同酬 ” 的待遇 ; 为学生组
技 能人 才 的新 模 式 。
【 关键词 】 企业进校 园; 高职院校 ; 校企合作 ; 技 能人 才 ; 高 新模式
教 育部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 学质量的若干 意见》 中明确 指出 , 高等职业教育 作为高等 教育发展 中的一
个类型 , 肩负着培养面 向生产 、 建设 、 服务 和管 理第 一线需要 校企合作难 以深化 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 , 企业的积极性 没
科 技 视 界
职校科技
实践 : 一年级 新生有 2个 月的“ 企业训 ”二 年级学生 有 4个 , 月的“ 企业见习” 三年级学生有 6个月的“ , 顶岗实习” 。
认识到这个 问题后 , 吕静 锋开始思考如何才 能解 决这个
问题 。 0 7年年初 , 20 宝安职校创造性地提 出了与企 业合作 , 在 企业建“ 企业校 区” 的构想 。
象依然存在 。如何解决校企合作 中出现的这些 问题 ?怎样才
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e453e17763231126edb11af.png)
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作者:赵俊铭张伟张立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23期摘要:高职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分。
办好高职医学教育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因地制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以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医学院校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0-02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国家承认学历。
建校20多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名,在校大专生1.4万余人。
目前,学校开设有13个专业(16个方向),拥有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9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常年合作的毕业实习基地107所。
近几年来,学校响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办学定位,立足为基层卫生发展服务科学而准确的定位是一所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长期以来,我们在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定位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1.服务面向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的农村、社区急需大量的医务人员,但本科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又不愿去。
基于此,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充实基层医疗单位,这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河北省省会,省会里有河北医科大学、白求恩军医学校和二十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还有很多医药类本科毕业生宁愿面对就业压力也选择在市内寻求工作岗位,这给我们提供了高质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来源。
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
![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ac97e451312b3169a451a455.png)
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了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原则,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途径,即必须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专业实践教学方向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体系、专业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关键词]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题负责人:韦永恒;课题组成员:农克良、罗显克、韦国善、王晓军、谈艺超。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类型,它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在广西开办的高职教育院校中,除了由中专层次升格为高职院校(含民办高职院校)的学校外,还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其他专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高专院校)。
此外,刚刚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也还开办有高职教育专业,它们共同构成了广西高职教育的主要力量,为广西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主要以广西的高专院校(含由专科学校新升格为本科的院校)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众所周知,高专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在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师资队伍,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要求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高职教育的新发展要求面前,高专院校除了要加强图书资料设备的投入、师资队伍的转型培养之外,当前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彻底转变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弄清楚近几年来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据课题组的调查了解及分析,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人才培养教育观念落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02611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3.png)
—395—《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5期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纵观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走“产教融合”路线,逐步深化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内涵,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出路。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现阶段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整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需求。
教育工作人员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提升我国现有的教育工作质量,确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落实产教融合的办学策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现有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与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高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促进教育机构自身经济发展,并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多边教学渠道,实现自身“多元主体”的转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在教学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当前工作质量,着力于推动教学工作改革,适应当前新时代高职教学工作的转变。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1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各地区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期,智能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产业一线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重大转变。
以前,机电类企业主要需求的是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加工工人,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企业对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7dbc4f7c8d376eeaeaa31fd.png)
Au ., 0 g 2 08
Vo . 6 N0. 12 4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武 汉 商业服 务 学 院为 例
邓 小 妮
( 武汉商业服务学 院 , 湖北武汉 ,3 0 6 4 05 )
摘
要: 培养 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是确保 高职教 育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武汉商业服务学 院在长期 的办学实
模的扩张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 、 优化结构上 , 着力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国家提倡大力 发展服务业, 湖北省也提 出按照市场化、 产业化、 社
会化 的方 向 , 破 性 发 展 服 务 业 。这 对 于 武 汉 商 业 突 服务 学 院而言 , 是 良好 的发展 机遇 , 面 临着严 峻 既 也 的挑 战 。把 握机 遇 、 接挑 战 的关 键 就 是 改 革 人 才 迎
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理论指 导 下 , 为实现 培养 目标 而 有计 划 系统 地 在教 育教学 实践 活 动 中形 成 的 、 有 一定 风 格 与 特 征 的 具 组织样 式 和 运行 方 式 o1可 见 , 才 培 养 模 式 首 先 [ 1 人
个 开放 系统 , 时无 刻 不 在 与 它 的环 境— — 社 会 无
的不同专业 , 其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不同的, 因此人才
具有计划性 、 系统性特征。根据有关研究 , 对模式的
定 性描述 是这 样 的 : 模 式是 一种 重 要 的科 学 操 作 与科 学 思 维 的 方 法 。 它是 为解 决 特 定 的 问题 , 一定 的抽 象 、 在 简化 、
的政 治 、 经济 、 技 文 化 相 互 作 用 , 量 教 育 发 展水 科 衡 平 的标 准 就在 于教 育 的发 展 同经 济社 会的发展 是 否 相互 促进 、 相互 提 高 且 程 度 如何 的 问 题 。人 才 培 养 模 式是 适应 了当地 当时经 济 社 会发展 客 观要 求 的产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4e39a1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9.png)
汇报人:日期:•引言•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目录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引言01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02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03因此,探讨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和方法状•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01021. 培养目标不明确一些高职院校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同时,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教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但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明显不足,如实习实训条件差、实践课程数量少等,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4. 教师素质不高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5.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030405式构建0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市场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53e3d4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3.png)
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论述,论述分为三个方面:背景、特点和发展。
一、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提供更好的教育质量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特点1. 贴近产业需求:高职教育应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就业岗位要求,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将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传统的高职教育更加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
4.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和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三、发展1. 深化课程改革:将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设置,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2. 建立行业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岗位培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高职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量。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和理解。
4.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学科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试论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
![试论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6eb24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0.png)
试论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中对“订单班”的培养及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一、订单班的定义及特点订单班是指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由高职院校面向用人单位的特定需求,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环节,并签订培养合同,开展面向用人单位特定需求的培养和教学活动。
订单班的特点主要包括:一是培养目标明确。
订单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是课程设置灵活。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行业特点,订单班可以灵活设置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是实践环节强化。
订单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与用人单位充分接轨,从而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四是培养模式灵活。
订单班培养模式多样化,可以有企业参与培养、实训基地培养、直通车培养等多种形式。
二、订单班的优势1.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订单班通过与用人单位紧密对接,可以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更合适的技能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订单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实习机会,与用人单位充分接轨,从而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拓宽就业渠道订单班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已经与用人单位产生了联系,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拓宽了就业渠道。
1.教学模式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围绕着老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展开,而订单班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通过引入创客教育、项目式教学等方式,促进订单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2.实验基地建设订单班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对高职院校“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对高职院校“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6a045d65022aaea998f0f1f.png)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科教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 O .29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周济部长在《求是》上曾撰文指出:中国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把实施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
以工学结合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学院自身特点,顺应行业发展需求,聘请了有关行业、企业专家。
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并推进“1+1+1”人才培养模式。
“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想是把握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合理调配教育教学资源,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深入实施“三精”工程,从根本上淡化“三段式”教学方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三个零距离”,体现了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课桌即岗位、学习即素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市场化人才培养理念。
1素质教育(1)现代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认知”,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重视发挥非智力因素(即人格能力)的粘合剂优势。
通过开设一系列素质拓展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质、审美情趣、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合格公民的良好习惯。
(2)通过聘请一些有关行业专家作为我院各专业客座教授给学生做专业讲座或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搞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专业,熟悉行业,增强对未来职业所需能力的认识和对自我的清晰定位,帮助学生正确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合理规划人生蓝图。
(3)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基于智慧酒店时代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基于智慧酒店时代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1bdddc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5.png)
基于智慧酒店时代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深入,智慧酒店时代已经悄然而至。
在这个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智慧酒店时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教育亟需探索的课题。
一、智慧酒店时代的背景智慧酒店时代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酒店的管理、服务和体验进行全方位升级和变革的时代。
在智慧酒店时代,酒店不仅要求提供传统的舒适住宿和优质服务,还需要拥有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和创新的业务模式。
这就对酒店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灵活的思维和更强的创新意识。
二、智慧酒店时代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1.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智慧酒店时代,酒店管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管理知识,还需要涉及到信息技术、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熟悉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商业管理知识。
2.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智慧酒店时代需要酒店管理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3. 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智慧酒店需要具备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熟悉国际酒店管理标准和规范,具备与国际客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智慧酒店时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市场需求和实际岗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1. 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根据智慧酒店时代的需求,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19119f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8.png)
践行“三全育人”,引领全面发展——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路径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三全育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其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这一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走向全面发展的未来。
首先,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这就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从源头到入海,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都是成长的关键期。
因此,我们要构建起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比如,在大一阶段,我们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习惯;在大二阶段,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到了大三阶段,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和就业平台,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职场。
其次,全方位育人则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这就像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峰,既有雄伟壮观的主峰,也有错落有致的侧峰。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状态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
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全员育人则强调教育的广泛性和参与性。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团演出,每一位乐手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要倡导全员育人的理念,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格魅力,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来。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6f5aa49a8956bec0975e31d.png)
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摘要:本文研究了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基于示范性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改革、学制设定、课程体系建构与整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考核、评估体系的制定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解决如何使新的教学理念、体制、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具体应用,着重解决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1.引言人类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制胜法宝。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宽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充实和支撑。
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应用性不仅是继承应用,更是创造性应用。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生的迫切需要。
高职学生除迫切需要在学校学到做人的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外,更渴望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掌握迎接社会竞争的智慧和思维方法,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工作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创新型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
2.1国外研究情况2.1.1 cbe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以能力为基础,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2.1.2“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按工厂模式办学校,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2.1.3“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2.2国内研究情况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的理念构建。
根据能力本位原则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一些学校创建了具有特色的培养模式。
2.2.1“品字形人才培养模式”。
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主要适用于宽口径专业,即将宽口径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公共课模块、职业群基础模块及各专门化方向的方向课模块,三种课程模块构成“品”字形。
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展学术科技型社团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a4a92d5d15abe23482f4dd2.png)
束 缚创 新 的思想 观念 桎梏 和体 制机 制 障碍 , 最 大 限度
解 放 和发展 科技 第一 生产 力 ; 进一 步深 化科技 体 制改
革, 提 高 科 研 院所 和 高 等 学 校 服 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能
力 , 推 动创 新 体 系协 调 发展 ; 进 一 步 完善 人 才 发展 机
团 的一个 重 要 特征 就 是 人 以类 聚 、 兴 趣 驱动 、 以 老 带
2 0 1 2 年7 月 7日召 开 的 全 国科 技 创 新 大 会 强 调 ,
我 国要 实 现 2 0 2 0 年 进入 创 新 型 国家 行 列 的 目标 , 当
务之急, 就 是要进 一 步解放 思想 、 深 化改 革 , 破 除一 切
为一条 值得 探索 的改 革路径 。
一
传 承 团队 的文化 , 在 创新 实践 活动 中将规 定动 作 和 自
选 动作 有机 协调 起来 , 目标 一 致 , 分 工协 作 , 多 学科 交
叉, 相互 交 流 , 传 帮带 。这 既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规 范 行 为 意识 , 团队协 作 精 神 和沟 通 能力 等 , 也 有利 于 促 进 学生 个体 创新 思维 和创 新行 为 的养成 。
3 .有 利 于创 新 性人 才培 养 。在 高 职 院校 , 二 十人 左 右 , 多 则 五六 十 人 。若 形成 创新 氛 围 , 各社 团在 自主学 习 、 科 技创新 、
、
大 力发 展学 术科 技型社 团可促 进人 才培 养 目
标 的 实 现
新 , 很 容 易 形 成特 色 鲜 明 的 团队 文化 。在 团 队 中 , 来 自不 同班级 、 不 同专 业 的学生 , 必须 遵守 团 队的规 范 ,
提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458a1c2add36a32d73758144.png)
提升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水平,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摘要: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规范管理的学生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服务、引导的学生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构建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收到了明显成效。
abstract: to adhere to the students’ work ethic of student-oriented, moral education first, an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closely around the students’developmen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working system of education,management, service and guidance,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highlight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build management struc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results.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74-020 引言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注重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培养出一大批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门人才。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剖析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bbf1af0029bd64783e2c73.png)
育 人 模 式
要 以就业 为 导 向 , 推 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全 面 提 高 高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022f25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c.png)
制2023-11-04•引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目•案例分析与应用•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
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目的与方法02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概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随着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培养目标不明确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持,而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存在短板,如课程设置单一、缺乏跨学科融合、实践环节不足等,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创新意识不足、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内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国外典型的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课程”等,分析其特点、优势和不足。
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梳理国内高职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其经验、问题和挑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8a20c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6.png)
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与产业发展紧密相 连。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重要性
概念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 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并采用相应的培养 方案、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重要性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 级。
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创新
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
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学徒制等,结合本土实 际情况进行改革创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和跨 文化交流能力。
推广国际化证书课程
推广国际化证书课程,如国际注册会计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等,使学生获得国际认可 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灵活、教学方 法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等。
发展趋势
未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同时,还将加强信息技术与教 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VS
技能培训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帮助学生 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就 业竞争力。
03
CATALOGUE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与行业企业合作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委员会
成立由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 合。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836fb3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b.png)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摘要:产业学院作为促进高职院校教育链与创新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相融合的新形式,极大的推进了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及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近年来,高职院校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深入,产业学院应运而生。
建设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新形势下,主动适应新业态、新趋势,进行资源整合和推动高职教育资源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措施。
【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提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等指导思想。
【3】2020年7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现代产业学院要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4】如何更好地发挥产业学院的独特优势、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的有效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意义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元主体的教育平台,是校企紧密融合、利益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不管从治理理念、组织架构还是运行机制的角度都对一般性松散型校企合作模式本质的改进,对解决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合作稳定性差、教学质量不理想、产教融合难以推进等深层次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及区域产业。
同时,由于产业学院是由政、企、校多个教育主体共同办学,其多元化教育体系显著提高了各方面资源整合应有的深度及广度,也极大的提升了各个教育主体相互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了各种资源与各类主体相互间的契合,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链与创新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180dc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b.png)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本身的任务并不是培养大量的博士或硕士,而是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首先,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力人口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需要与时俱进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其次,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具体能力和能力要求。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课程设置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
最后,文章探究了现有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和改进之策。
在现有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科学、实习遭遇问题、学科融合程度低等问题。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理论联系,推进多学科融合,以及优化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高职学生管理新模式,培养新型技能人才摘要:高职院校将学生实习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教育模块,让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就业抢的发展先机,学生管理新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学生管理模式技能
全球化时代,国际上人才标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资历取向、能力取向已向品行取向、素质取向阶段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目的,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1 现代企业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要求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的“准职业人”,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严谨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习惯,优雅的职业礼仪,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实习——探索实习管理新途径
教学实习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学校安排学生到合作的企
业实习一学期。
实习期间由任课教师带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并通过实习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与检验,及时查漏补缺,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
对于教学实习管理新模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对口实习调研,做好教学实习计划。
在实习前招生就业处教师积极跑市场、搞调研,及时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各专业学生寻求安全可靠、技术含量高的对口实习企业或实习单位,为学生实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努力避开企业生产与教学实习的矛盾锋芒,共同研究制定了教学实习计划,保障教学实习工作有序性和目的性。
(2)做好实习指导教师配备和学生岗前培训工作。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组织安排下,根据实习需要及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教师侧重理论知识指导,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侧重实践技能指导。
在学生开展实习前及时组织实习培训会,作为老师要对此次实习的教学计划、目标、实习安排做到心知肚明,以便更好的完成此次教学实习计划;作为学生要明白此次实习要检验何种知识、强化什么技能、达到什么效果。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
为确保了实习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学校制定了《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系列管理制度,如每周坚持开周会,严肃学生纪律,讲解实习情况,评选出本周优秀实习生和上进实习生。
同时,针对实习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双重身份,受
学校和实习单位双重管理,学校指定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不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4)实施量化考核,建立学生管理档案。
为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学校对参加教学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内容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日志》填写、实习总结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做出评价。
考评实行等级制,即“优、良、一般”,成绩记入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并作为学生校内评模选优、就业分配、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5)适时进行实习总结,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在每一次学生实习结束后,邀请学生家长来校组织召开一次总结大会。
通过总结大会,对评选优秀实习生进行表彰,对于不服从管理而中途掉队的学生,视情况做出延缓就业或毕业的处理决定,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实习的效果。
同时根据教学实习情况,学校对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反馈的实习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并通过实习检测理论教学,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采取教学实习模式使得学生的学和实习中的做实现有机的统一,也使得教师的教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3 顶岗实习——完善实习管理服务、抢占就业先机
在抓好教学实习、校办工厂实习、不断强化学生基础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综合素质的培
养。
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职业能力资本,为将来就业抢的发展先机。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做一个“职业人”。
顶岗实习是从“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到“以岗位和企业为中心”重要转变,在空间上看,“岗位”替代了“课堂”,“企业”替代了“学校”;在时间上看,“8小时工作制”替代了“课表作息制”。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平时就十分注重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渗透。
比如学校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等,使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摆正自身位置,培养从点滴做起,从基层干起的创业观念。
(2)建立三方联动管理机制。
学校坚持对学生、家长、企业负责的原则,建立了由企业、学校、家长三方面共同管理的实习管理机制。
在学生实习前,签订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家长、企业与学生三方协议,明确各方责任,对学生实习报酬、劳动安全等方面均进行合理约定,实习过程中三方面相互沟通信息,确保了学生实习的实效性、稳定性,提高了实习单位的满意度。
(3)强化学生实习过程管理。
在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前一两个月,学校会选派专人进驻企业,帮助实习企业做好学生实习稳定工作,如实习指导教师坚持每晚查宿舍,了解学生情况,对不按时归宿的同学
进行批评教育,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用爱管理学生。
另外将学生的实习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于学生,帮助学生提高实习能力。
同时还将实习成绩折算相应学分计入学业成绩。
(4)开设办事处、建立回访制,完善实习跟踪服务。
对于顶岗实习工作,学校杜绝放羊式管理。
在顶岗实习学生多的城市等地,学校开设办事处,以便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时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线,指导学生工作。
并要求各专业部和就业处安排专人对学生顶岗实习实施长期跟踪服务,如重点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可利用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励志教育和安全教育;招生就业处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工作状况、实习报酬、实习安全、工伤保险、企业用工需求等,积极做好协调工作。
由于学校在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细致,赢得了企业的好评和信任,更是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工作态度端正,肯吃苦,技术硬,很多学生都与实习企业签订了就业劳动合同,凭借自己的实力抢占了就业先机,开创学生管理的新模式,培养新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仕武.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5,17.
[2]彭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浅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
研),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