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渗出性胃炎
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与症状表现
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与症状表现引言急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理类型及症状表现的了解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和常见的症状表现。
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炎症型:急性胃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黏膜表面出现炎性细胞浸润。
轻度炎症表现为黏膜充血和水肿,较重的炎症可能导致溃疡形成。
2.凝固型:急性胃炎的凝固型主要是由于黏膜上皮细胞的脱屑,使胃黏膜表面呈现凝固样坏死的特征。
3.减少型:急性胃炎的减少型是由于炎症引起部分胃腺的消失或减少。
这种类型的急性胃炎通常会导致减少的胃酸分泌和胃液产生能力。
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可以有一些常见的特征,包括:1.上腹部疼痛:急性胃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可持续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疼痛可能会在进食后加重,但也可能会在空腹时发作。
2.恶心与呕吐:急性胃炎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呕吐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损或刺激引起的。
3.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患者常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胃灼热感、吃饭困难等。
4.黑便:某些急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黑色的大便,这是由于胃出血引起的。
5.其他症状:急性胃炎还可能导致其他症状,如腹胀、嗳气、烧心等。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胃炎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的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症状。
结论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包括炎症型、凝固型和减少型,其中炎症型是最常见的类型。
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与呕吐、消化不良、黑便等。
这些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正确了解急性胃炎的病理类型和症状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如若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本文所述内容仅为胃炎的一般介绍,并非医疗建议。
如有相关症状,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急性胃炎诊断标准
急性胃炎诊断标准急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 上腹部疼痛,急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常位于胃窦部或上腹中线处,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有时可放射至胸骨后部或腰背部。
2. 恶心和呕吐,急性胃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饭后或饭前。
3. 食欲减退,急性胃炎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或厌食症状。
4. 其他症状,有些患者还可出现腹胀、嗳气、反酸、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二、体征。
1. 上腹部压痛,急性胃炎患者上腹部可出现压痛,常见于胃窦部或上腹中线处。
2. 其他体征,有些患者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反酸、嗳气等不适感。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肝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
3. 胃镜检查,急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可做出急性胃炎的诊断。
1. 临床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2. 体征,上腹部压痛、腹部胀满感、反酸、嗳气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病变。
综上所述,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临床医生在诊断急性胃炎时,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1. 上腹部疼痛,急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疼痛,常位于胃窦部或上腹中线处,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有时可放射至胸骨后部或腰背部。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第31页
• 3)其它原因: DU患者十二指肠分泌碳酸氢 盐显著降低,根除HP后可恢复。因而认为 HP感染降低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从而 造成黏膜屏障消弱是DU发病主要机制。 HP引发GU发病机制普通认为是HP感染引 发胃黏膜屏障功效,胃溃疡好发于 非泌酸
区与泌酸区交界处非泌酸区侧,反应了胃 酸对屏障受损胃黏膜侵蚀作用。
第29页
• 1.幽门螺杆菌(HP) 1) 幽门螺杆菌-胃 泌素-胃酸学说 有研究发觉HP感染DU
患者空腹及餐后胃泌素增高,并见胃黏膜 分泌生长抑素D细胞降低(生长抑素有抑制 G细胞分泌胃泌素作用)成功根除HP后可
使部分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酸分泌恢 复正常。HP经过直接和间接(炎性细胞因 子)作用于G、D细胞和壁细胞,造成胃酸 分泌增加,从而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
第6页
临床表现和诊疗
• 原发病症状, 上腹不适或隐痛或无症状。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 呕血和(或)黑粪。 确诊有赖于急诊胃 镜检验。见弥漫分布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 浅表溃疡为特征急性胃粘膜病变, 普通应激 所致胃粘膜病损以胃体、胃底为主。而 NSAID或乙醇所致则以胃窦为主。强调胃 镜检验在24h –48h内进行。
十二指肠粘膜经常接触有强侵蚀力胃酸和
在酸性环境下被激活,能水解蛋白质胃蛋
白酶,另外还经常受摄入各种有害物质侵
袭,但却能抵抗这些侵袭原因损害,维持
粘膜完整性。因为胃和十二指肠含有防御
修复机制。有三个层面:
①上
皮前粘液和碳酸氢盐
② 上皮
细胞
③ 上皮后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概述
第26页
• 1)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 最表面黏液层 是一道对胃蛋白酶弥散物理屏障,而处于 黏液层与上皮细胞之间碳酸氢盐则是保持 胃液与中性黏膜间高PH梯度缓冲层。 2) 上皮细胞: 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维持上皮前 结构和功效;上皮细胞顶面膜对酸反弥散 起屏障作用;上皮细胞再生速度很快,及 时替换受损而死亡细胞,修复受损部位。
病理-胃炎,溃疡
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高,多器官影响,慢性,急危重症多胃炎gastritis概念胃粘膜炎性病变分类急性;慢性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分类急性刺激性(卡他性)胃炎acute irritated (catarrhal) gastritis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急性腐蚀性胃炎corrosive gastritis急性感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镜下地点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病因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损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灶性或弥漫性;胃黏膜充血水肿,伴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特点:粘膜浅层淋巴细胞核浆细胞浸润;腺体无萎缩;浅层充血水肿,散在小出血点或糜烂特点:1.炎症较为广泛2.腺体发生不同程度萎缩3.临床可又胃酸减少或缺乏,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或触痛,贫血等肉眼:胃黏膜变薄,皱襞减少,消失,色苍白而平滑镜下:腺体萎缩,减少,小或囊性扩张固有层慢性炎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腺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消化性溃疡Chronic peptic ulcer临床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痛,反酸,嗳气同义词:溃疡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溃疡分类:胃溃疡25%;十二指肠溃疡70%;复合性溃疡5%病因及发病机理⏹ 1.粘膜抗消化能力降低:粘液,碳酸氢盐⏹ 2.幽门螺旋菌(Hp): 无Hp无溃疡⏹ 3.胃液消化作用:⏹ 4.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迷走N功能紊乱→胃酸↑⏹ 5.遗传因素概念比较溃疡(ulcer)---累及粘膜上皮缺损深达粘膜下层以下糜烂(erosion)---累及粘膜上皮缺损范围不超过1cm,病变在黏膜肌层以上病理变化(大体)胃溃疡部位:胃小弯,近幽门多见,尤在胃窦部特点: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皱襞集中,直径<2cm。
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平整,深浅不一十二指肠溃疡部位:十二指肠球部,近幽门环的前壁或后壁特点:溃疡较胃溃疡小而浅, 直径<1cm病理变化(镜下)四层结构: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存在: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断裂、小球状增生胃癌(Carcinoma of stomach)➢发生于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一、二位;➢好发于胃窦部小弯侧;➢早期胃癌: 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中晚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环境因素:地理分布,土壤地质,日本、中国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上皮癌组织仅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
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胃炎的症状及表现
胃炎的症状有哪些胃炎的症状及表现胃炎的症状及表现1.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
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
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有嗳气。
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急性胃炎症状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
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
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而由于抗生素广泛应用,急性化脓性胃炎已罕见。
导致急性胃炎的因素很多,有化学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细菌或其毒素引起。
化学刺激主要来自烈酒、浓茶、咖啡、香料及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蚀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所致。
物理刺激如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某线照射,均会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
而进食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导致急性胃炎最常见的一个病因。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
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急性胃炎的治疗可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做针对性处理。
其中急性单纯性胃炎病程较短,具有自限性;其他各型急性胃炎经治疗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病变,但急性腐蚀性胃炎病程严重,后期可出现食管、胃幽门等部位的狭窄。
1.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2.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3.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4.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变质食物史。
慢性胃炎分类分型的历史演变
3.2 内镜分级
1、点状红斑: 2、片状红斑: 3、线状红斑: 4、水肿:
①局限的 ②广泛但分散 ③广泛密集
①分散 ②密集③红斑融合 ①间断的 ②连续的 ③广泛糜烂或出血
①光滑的 ②伴渗出 ③广泛的
3.2 内镜分级
5、平坦或凹陷型糜烂: 6、隆起型糜烂: 7、出血: 8、表面不规则:
①单发 ②多发而局限 ③多发而广泛
1
红斑/渗出性胃炎
镜下有点片状红,黏膜细颗粒状,光泽消失, 伴有点状渗出,有时可见轻度的脆性增加,多 发生于胃窦部,也可以是全胃炎。可以分为轻、 中、重3级。
二 悉尼系统
2
平坦糜烂性胃炎
病变以平坦糜烂为主,主要在胃窦部,也可发 生在全胃。病变可被一层渗出物覆盖,有时沿 着皱襞出现条状糜烂和灶型红斑。可以分为轻、 中、重3级。
一 Schindler分类
一 Schindler分类
Schindler于1947 年通过半屈式内镜所见, 并根据内镜表现与组织学改变进行对比,把胃非 特异性炎症称为慢性胃炎,根据内镜形态学表现 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Biblioteka 一 Schindler分类
浅表性 原发性
萎缩性
(原因不明)
肥厚性
一 Schindler分类
四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类
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 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 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 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病变的分布及范围:胃窦、胃体、全胃。
四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类
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 (点、片状、条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 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 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活检取材:见“病理组织学诊断”项。 内镜胃炎的诊断书写格式:除表明胃炎类型、分 布范围外,对病因也尽可能加以描述。举例说明: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ylori阳性。
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胃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推荐)() ( ) 一、前言胃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
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十分复杂,并未达成统一意见。
自 1985 年 Marshall 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其引起胃炎的致病性已被世界所认同,但除胃镜下经喷洒色素或放大胃镜始可看到一定表现外,不能直接观察到其特有的征象。
现就胃镜对胃炎的诊断、分型以及笔者的意见加以叙述,供同道参考。
左:贲门在食管与胃连接处,淡红色的食管黏膜与橘红色的胃黏膜形成明显的分界线,两者互相交错,构成齿状线。
右:正常胃底黏膜皱襞排列杂乱,与胃体大弯侧皱襞相连接。
可见少量澄清的胃液聚集于胃底。
图 1 正常胃镜图象二、急性胃炎急性胃炎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之间并无明确区别,只不过急性胃炎病变较轻,而 AGML 症状及病变程度更重。
此病于 1968 年由 Katz 及 Siegel 首先提出,内镜所见有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出血性胃炎。
1973 年川井提出这是一组征候群,胃部症状突发,胃镜及 X 线检查见有异常,称为急性胃病变。
病变并不仅限于胃黏膜,可累及深层甚至全层。
1979 年竹本提出定义为急剧突发上腹痛和显性出血,早期内镜检查可见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溃疡。
这一急性改变不仅在胃黏膜出现, 20%-30%还同时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及下行角,称为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AGDML)。
图 2 急性胃黏膜病变:有应激史,发病突然;胃黏膜广泛糜烂、充血、水肿,并可见片状棕褐色出血斑,大量病理粘液附着胃壁。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
看懂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作者:贾树才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06期小莉和她的的闺蜜都有慢性胃炎,看了今年《家庭医学》第3期《明明白白看胃炎》一文后,鉴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是癌前病变的恐惧,同时也想知道自己是哪一类型的慢性胃炎,就拉着闺蜜一起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
不料想,拿到胃镜报告后两人都是一头雾水,不仅报告中那些医学术语一个也看不懂,而且小莉诊断是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闺蜜报告是慢性隆起性胃炎,和自己在杂志上看到的知识怎么都对不上号……患者拿到有关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包括书写规范和不规范的,往往都是一头雾水。
常见诊断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疣状胃炎、红斑性胃炎、隆起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等。
下面,对这些常见慢性胃炎的胃镜报告加以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和分型多数慢性胃炎的基础病变都是炎症反应或萎缩,因此,慢性胃炎主要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
由于人们的习惯难改,现在很多医生仍然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写成慢性浅表性胃炎。
“浅表”只是病变深浅的划分,毕竟不如萎缩和非萎缩更能直观地反映究竟有无萎缩的改变。
慢性胃炎的确诊除了胃镜检查之外,还要结合病理检查(活检标本),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并不能达到100%,一般为60%左右。
当两者不符合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因为病理检查是最权威的。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固有腺体萎缩、减少。
只要病理活检显示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一般要取多块标本,其中只要有一块发现萎缩,就可确诊。
描述基本形态的术语解读胃镜检查是对胃黏膜的镜下直观性检查,主检医生会通过一些医学术语,表述自己通过胃镜看到的胃黏膜情况。
这些医学术语描述了胃黏膜的一些基本形态。
红斑呈现红色的斑,既不高起,也不凹陷。
在桔红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片状、条状或局灶性弥漫性发红的红色充血区,即所谓黏膜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根据充血区与背景区的分布情况,又分为以红相为主或以白相为主。
慢性浅表性胃炎百度百科
慢性浅表性胃炎陈明锴(主任医师)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百科名片慢性浅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
与萎缩性胃炎不同,浅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粘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慢性炎症细胞为主。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胃镜及镜下病理活检。
疾病简介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根据我国2006年所达成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浅表性胃炎”这一诊断已逐渐被淘汰,临床上已开始以“非萎缩性胃炎”代替“浅表性胃炎”的诊断。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如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1]发病原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如下: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其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大多数细菌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而幽门螺杆菌可以释放一种称为尿素酶的酶类,通过产生碱性的NH3进而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在胃黏膜定植。
同时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分泌空各种毒素与相关蛋白,进而引起炎症。
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更是可以作为一种抗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因此长期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粘膜出现慢性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胃炎的发生。
2.物理性损伤:酒精,浓茶,咖啡以及进食硬质粗糙的食物或过冷过热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反复性的物理损伤。
3.化学性损伤:非甾体类消炎药(NSIAD,如阿司匹林)的服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引发粘膜屏障的损害,保护因素减弱进而导致粘膜损伤。
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发胃粘膜血液循环不足。
此外,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也可导致粘膜的损伤。
[2]病理生理胃壁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其中粘膜层则包括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3层,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固有层的炎症,根据炎症程度的不同则,可分为轻度炎症,中度炎症,重度炎症等不同程度。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术语
一、基本用语及定义腔(lumen):在描述内腔时,它的形状、张力、弹性和充气时的扩张度必须被考虑进去。
术语:正常、增大、膨胀、扩大、狭小、收缩、痉挛、狭窄、缩窄、闭塞、阻塞、膜、蹼、环、疝囊、脱垂、变形、压迫。
括约肌:正常、不对称、痉挛(高张性)、运动障碍、狭窄、闭塞。
注:①狭窄指腔或括约肌的永久性狭小。
②缩窄指长度<1cm 的狭窄。
③阻塞腔内的阻塞物引起的腔完全或近完全闭合。
④环一种坚韧的膜围绕着内腔。
⑤蹼细薄、脆弱的膈膜,围绕或缩小内腔,可能是先天或后天的。
蹼环狭窄痉挛食管腔扩大内容物(contents):术语:唾液、汁液、胃液、胰液、胆汁、粪便、粘液、血液、新鲜的、凝固的、脓、结石、胆泥、残留食物、胃肠结石、异物、缝线、金属缝合针、寄生虫。
壁(wall)术语:僵硬、柔软性、蠕动减弱或消失。
逆向蠕动、反流粘膜(mucosa)术语:正常(颜色、光泽、表面、质地、皱襞、分泌物)、苍白、萎缩、颗粒状、红斑、口疮样、溃疡性、粘膜炎症、水肿、白斑、白点。
斑驳失去正常颜色而出现灰色斑状外观,通常为贫血或萎缩的结果、淤血充血、水肿及渗出液的结合;粘膜变为红色、肿大且易脆,而粘液分泌增多、有白色或黄色渗出物的斑点、皱襞增加;看不见血管形态。
梳子状红斑在皱襞脊的红斑点或条纹。
即“西瓜胃”。
点状红斑片状红斑网状红斑条索状红斑糜烂条索状糜烂隆起性糜烂镶嵌蛇皮样改变白斑萎缩渗出颗粒状梳子状红斑(西瓜胃) 白点出血(hemorrhage)术语:出血点血液从粘膜的破口处流出、出血斑点粘膜表面出血,其直径1-5mm、局部性粘膜出血、露出血管、粘膜脆弱。
弥漫性粘膜出血整个器官表面的主要部出血、渗血血液从看起来完整的粘膜中漏出、流血血液从病变处流出、喷血快速的出血呈搏动性的血流。
大量出血极大速度出血,无法立刻评估出血量。
前哨血块任何有颜色的凝血块附着在平整的溃疡基底;状似露出的血管。
咖啡色液点状出血上皮细胞下的毛细血管扩张或组织间出血引起的红点或红斑点。
胃炎的病因与预防
胃炎的病因与预防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那么胃炎的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预防呢,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胃炎的病因1.急性胃炎病因可分为外因性和内因性两大类。
凡经口进入胃内的如细菌、药物、毒素、腐蚀剂等,均属于外因。
凡致病因子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播散至胃壁者,称为内因。
(1)理化因素浓茶、浓咖啡、辛辣食物、烈酒、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等均可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炎症。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某些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不但可以刺激胃黏膜造成损伤,还会影响胃黏膜的修复而加重炎症。
若吞服了某些强腐蚀剂如硝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可导致急性腐蚀性胃炎。
(2)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种致病菌及毒素,如沙门菌、大肠杆菌、嗜盐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和肉毒杆菌毒素等。
进食受到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
化脓菌如α-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或淋巴播散至胃壁,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胃炎。
(3)其他如全身感染、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情绪剧烈波动等应激状态。
胃内异物、胃结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导致本病。
2.慢性胃炎病因(1)生物因素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2)免疫因素部分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壁细胞抗体。
(3)物理因素如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胃黏膜反复损伤,引起慢性胃炎。
(4)化学因素吸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可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同时使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5)其他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相关。
什么是红斑渗出性胃炎简介
什么是红斑渗出性胃炎简介不少人想了解下红斑渗出性胃炎严重吗?红斑渗出性胃炎什么意思?什么是红斑渗出性胃炎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红斑渗出性胃炎z里,欢迎阅读。
什么是红斑渗出性胃炎红斑(渗出)性胃炎是根据胃粘膜的病变来分类的,主要是指胃粘膜有红斑、充血、渗出物等,可以归类为浅表性胃炎,少部分归类为萎缩性胃炎。
可以进行如下的治疗调理: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
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2、避免刺激。
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皮质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钾、铁、碘等药物;并要戒酒戒烟。
3、乐观豁达。
有的医学专家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
所以,精神与心理上的调理很重要。
注意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当然,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有不能完全“不药而愈”的。
中老年人和免疫失衡者易演变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可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中老年人的浅表性胃炎应予以早期治疗。
治疗原则除抗菌外,还应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的药等。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
本病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病因可能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炎消炎药以及酗酒;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抽烟;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如浓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某些药物。
此外尚有年龄因素、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因素等。
慢性胃炎分为以下7型:①红斑/渗出型胃炎;②平坦糜烂型胃炎;③隆起糜烂型胃炎;④萎缩型胃炎;⑤出血型胃炎⑥肠-胃反流性胃炎;⑦皱壁增生型胃炎。
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
消除病因: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
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1.急性胃炎症状急性胃炎是胃黏膜一种自限性的疾病。
它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甚至胃壁(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的急性炎症。
本病的主要病因有细菌和毒素的感染,理化因素的刺激,肌体应激反应及全身疾病的影响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外周性胃炎和急性内周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
临床一般以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
常有饮食不当,酗酒、服刺激性药物等诱因。
随后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
因食物中毒而致病者多伴有急性肠炎,出现脐固疼痛、腹泻、发热、失水、甚至休克。
亦可伴上消化道出血。
多数急性起病。
症状轻重不一。
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喛气、恶心、呕吐、严重者呕吐物略带血性。
由沙门菌或金葡萄及其毒素致病者,常于进食物数小时或24小时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严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多。
X线检查见病变粘膜粗糙、局部压痛、激惹。
内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斑点状出血或糜烂等。
2.慢性胃炎症状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疼痛和饱胀。
与溃疡病相反空腹时比较舒适,饭后不适,可能因容受舒张功能障碍,进食虽不多但觉过饱。
病人常诉“胃弱”或“胃软”。
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
这些症状用抗酸药及解痉药不易缓解。
多数病人诉食欲不振。
此外,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
可以是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
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
出血以黑便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
胃炎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并不一致。
症状与活组织检查不一致的原因有两个可能性:①盲目活组织检查未能取到病变部位,目前纤维胃镜直视下作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已达80%~90%;②症状并非来源于胃,可能由于肝胆系统疾病引起。
另外无症状的“健康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问题,仍应诊断胃炎。
慢性胃炎的分类及内镜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的分类及内镜诊断标准Stahl 于1728年首先提出了慢性胃炎的概念,但由于一直缺乏形态及病理资料,诊断一直都存在争论。
直到内镜,特别是可屈式内镜的出现以及大范围应用,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才开始被提及并进行深入地研究。
慢性胃炎可有多种因素诱发,主要包括慢性酗酒、吸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饮食等环境因素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由于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并且通常内镜表现与病理诊断相关性很差,所以,一直没有满意的、被广泛接受的慢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
现介绍国内外几个影响力较大的慢性胃炎内镜诊断及分型标准。
1 Schindler 分类Schindler 于1947年根据半屈式内镜所见,并与组织学表现进行对比,把胃非特异性炎症改变称为慢性胃炎,根据内镜形态学表现又将慢性胃炎分为原发性慢性胃炎和继发性慢性胃炎。
原因不明者为原发性,同时合并胃溃疡、胃癌及有胃手术史者为继发性。
而将原发性又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型。
此种分类方法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
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该方法较为简洁实用,但存在一些缺点:(1)未对病变程度进行描述,对于病变的比较以及愈合程度无法评价。
(2)红白相间本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内镜表现,而将其定为炎症表现,造成内镜所到之处,无不有炎症存在。
2 1983年全国慢性胃炎座谈会的分类1983年全国慢性胃炎座谈会提出分类建议后,我国应用的分类是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
2.1 慢性浅表性胃炎:镜下黏膜可有以下各种表现中的一种或数种。
2.1.1 水肿:颜色发白,反光增强,胃小区结构明显。
2.1.2 花斑:在橙黄色黏膜背景上出现红色充血区,呈红色片状或红色条状,或较弥漫发红,即所谓花斑或红白相间现象,又可进一步描述为红白相间而以红为主、或红白相间而以白为主(多为萎缩性改变)。
2.1.3 黏膜脆弱:指轻微触碰即发生出血点或出血斑。
2.1.4 渗出:指黏膜上有病理性粘液渗出,常紧紧粘附于黏膜上,用水冲洗不易将其冲掉,用力将其冲掉后,常见黏膜发红或糜烂。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者:付培权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05期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常有饮食不当、酗酒、服刺激性药物等诱因。
随后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
因食物中毒而致病者,多伴有急性肠炎,出现脐周疼痛、腹泻、发热、失水,甚至休克。
亦可伴上消化道出血。
问诊应询问病人疼痛部位、性质、特点,伴随症状,有何诱因。
体检发现上腹部及脐周压痛,肠鸣音亢进,偶可发热,注意有无脱水甚至休克表现。
患者一般病程短,3~5天即可治愈。
核心提示急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①上腹痛: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病人出现剧痛。
②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严重的病人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
③腹泻:伴发肠炎者出现腹泻,随胃部症状好转而停止,可为稀便和水样便。
④脱水:由于反复呕吐和腹泻,失水过多,引起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口渴、尿少等症状,严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发凉。
⑤呕血与便血:少数病人呕吐物中带血丝或呈咖啡色,大便发黑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说明胃黏膜有出血情况。
急性胃炎的诊断问诊和临床表现根据病史,起病急,有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一般可作出急性胃炎诊断。
如有酗酒、严重创伤等病史,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呈间歇性。
如致病的毒性食物明确或食者集体发病,诊断为食物中毒。
多数患者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沙门氏菌属感染者可轻度减少。
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血培养阴性。
胃镜检查急性胃炎胃镜检查为最有价值、安全且可靠的诊断手段。
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程度,见黏膜广泛充血、水肿、渗出、糜烂、斑点状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
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胃黏膜微小结节形成。
同时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
急性胃炎患者可在48小时内作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因,有利于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诊断。
X线钡餐造影多数胃炎病变在黏膜表层,钡餐造影难有阳性发现。
胃炎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胃炎的病因及常见症状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压力过大等多种原因,胃炎这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探讨胃炎的主要病因和常见症状。
一、胃炎的主要病因1. 不良饮食习惯:失去规律性的进餐和偏好辛辣食物、油腻食品以及过量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都可能导致胃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从而引发胃炎。
2. 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引起慢性胃炎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该菌能在胃内寄生并分泌有害物质,损伤胃黏膜导致发生慢性胃炎。
3.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长期或大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可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急性胃炎。
4. 自身免疫反应:某些人因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误认为正常组织是异物而攻击之,导致胃黏膜受损引发自身免疫性胃炎。
5.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使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受到抑制,易诱发或加重胃炎。
二、胃炎的常见症状1. 上腹部不适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感到隐隐的上腹部不适或轻微的腹部饱胀感。
这种不适感通常与进食有关,可能会在饭后几个小时内加剧。
2. 恶心和呕吐:由于胃黏膜受损刺激了呕吐中枢,所以恶心和呕吐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胃炎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饭后不久或胃部不适时。
3. 食欲不振:患者往往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于原本爱吃辛辣和油腻食物的人来说,突然对这些食物失去兴趣可能是一个显著的体验。
4. 胃灼热感和胃酸倒流:有些患者会感到胃灼热和胃酸倒流的现象,这是因为胃黏膜受损使得胃酸分泌过多,而且反流进入食道引起的。
5. 上腹部疼痛:尽管上腹部不适感是主要特征之一,但有时候也会伴随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断性的剧痛。
6. 其他常见表现:包括嗳气、打嗝、口干、口臭、便秘或腹泻等。
三、如何预防和缓解胃炎1. 谨慎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追求辛辣、油腻食物,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急性胃炎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急性胃炎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胃炎是指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通常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
仅有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过程的称为胃病。
根据临床发表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内镜与组织学标准,可分为急性及慢性胃炎,急性胃炎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胃炎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根据病变累及部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炎,全胃炎,根据不同的病因,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应激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
根据病理改变,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我们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或胃病进行介绍,本部分主要介绍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通常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特殊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炎如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
内镜检查以一过性胃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糜烂或浅表溃疡为特点。
病理学以胃黏膜固有层见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为特点。
一、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又称非特异性胃炎、急性浅表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1.理化因素:过冷、过热的食物和饮料,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过于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坏屏障。
2.生物因素:细菌及其毒素。
进食污染细菌或毒素的食物数小时后即可发生胃炎,或同时合并肠炎,即急性胃肠炎。
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嗜盐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常见毒素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肉毒杆菌毒素。
3.其它:胃内异物或胃石、胃区放射治疗均可作为外源性刺激,导致本病。
情绪激动、应激状态、及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也作为内源性刺激而致病。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感染或进食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
一般起病较急,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剧烈的腹部绞痛、厌食、恶心、呕吐,因常伴有肠炎而有腹泻、大便呈水样,严重者可有发热、呕血或便血、脱水、休克、酸中毒等症状。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窦炎42例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窦炎42例
范汉淮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杂志》
【年(卷),期】2005(040)004
【摘要】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窦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笔者运用辨证分型治疗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56-156)
【作者】范汉淮
【作者单位】421002,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6.144.3
【相关文献】
1.辨证分型治疗盘状红斑狼疮36例临床观察 [J], 钟力;高建华;赵树山
2.辨证分型治疗多形性红斑66例疗效观察 [J], 叶飞;汪黔蜀
3.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窦炎及胃溃疡30例 [J], 张素珍
4.活血化瘀与辨证分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J], 吴瑞勤;孙越;朱光斗
5.辨证分型治疗红斑狼疮28例疗效观察 [J], 李元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斑(渗出)性胃炎是根据胃粘膜的病变来分类的,主要是指胃粘膜有红斑、充血、渗出物等,可以归类为浅表性胃炎,少部分归类为萎缩性胃炎。
可以进行如下的治疗调理:
1、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
避免长期摄入粗糙、刺激性食物;避免过热饮料及过咸饮食;做到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防止暴饮暴食。
2、避免刺激。
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如皮质激素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钾、铁、碘等药物;并要戒酒戒烟。
3、乐观豁达。
有的医学专家指出:不少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
所以,精神与心理上的调理很重要。
注意保持乐观豁达情绪,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当然,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有不能完全“不药而愈”的。
中老年人和免疫失衡者易演变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可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中老年人的浅表性胃炎应予以早期治疗。
治疗原则除抗菌外,还应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的药等。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
本病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病因可能是:长期服用非甾体炎消炎药以及酗酒;十二指肠液的反流;抽烟;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或药物,如浓茶、烈酒、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和某些药物。
此外尚有年龄因素、胃粘膜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因素等。
慢性胃炎分为以下7型:
①红斑/渗出型胃炎;②平坦糜烂型胃炎;③隆起糜烂型胃炎;④萎缩型胃炎;⑤出血型胃炎⑥肠-胃反流性胃炎;⑦皱壁增生型胃炎。
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可自行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
消除病因:应去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如戒烟酒,减少食盐摄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过于粗糙、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
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物;以及停服某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鼻腔和咽部慢性感染灶应予以清除、气管炎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者应避免将痰液咽下。
药物治疗:
①保护胃粘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思密达、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及盖胃平等。
②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胃复安或多潘立酮等。
打嗝、腹胀或有返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叮林或西沙必利(普瑞博思)。
③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实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士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粘膜保护剂和制酸剂联合应用。
④制酸剂常用的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碳酸氢钠(小苏打)、氢氧化镁、
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盖胃平等。
⑤上腹疼痛较重者可口服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片或654-2(25-10mg),以减少胃酸分泌和缓解腹痛症状。
由于此类药物具有口干、心悸、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应
慎用或忌用。
还可用助消化药如酵母片、乳酶生、消胀片等。
如有返酸现象也可用抑酸药如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只用一种即可。
防止胆汁反流可服消胆胺以吸附胆汁;有呕血便血者,甲氰米胍口服;萎缩性胃炎腹胀较著者,乳酸菌素片口服或肝胃气痛片口服,并注意不要服制酸剂如胃舒平、小苏打等。
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胃窦部重度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并不是手术的绝对指征,因为手术后的残胃也很容易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和癌变。
萎缩性胃炎癌变率约1%,所以应定期胃镜随访。
尤其对伴有息肉、异型增生者,或有局灶性凹陷或隆起者。
胃粘膜很光滑的轻度萎缩性胃炎,癌变可能性小。
预防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进食、少食多餐、吃容易消化的软食。
避免吃生、冷、硬、粗糙、油腻、含纤维过多的食物。
切忌暴饮暴食。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减轻胃的负担。
应忌饮浓茶、咖啡、酒类等;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洋葱、煮黄豆等。
戒烟,勿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避免长期进食过热、过酸及熏烤的食物。
同时还应避免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
保太松、消炎痛、强的松等。
另外,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