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沸水收缩率:一般指将纤维放在100℃的沸水中处理 30min,晾干后的收缩率; 热空气收缩率:一般指用180℃ 、190℃、210℃热空 气为介质处理一定时间(如15min)后的 收缩率; 饱和蒸汽收缩率:一般指用125-130 ℃饱和蒸汽为介质 处理一定时间(如3min)后的收缩率。
合成纤维在不同介质处理下的热收缩率
2) 纤维集合体的密度(体积质量)
λ
δK=0.03-0.06g/cm3时,纤维保暖性最好。
空气
δK
δ
0.1
0.2
保暖性主要取决于纤维中夹持的空气数量和状态。 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 好。一旦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3)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
纤维中分子取向排列越高越多,沿纤维轴向的导热 系数越大,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导热系数越小,存在热 传导的各向异性。 纤维的结晶度越高有序排列的部分越多,连续性越 好,导热系数越大。
燃烧分类:
易燃纤维(快速燃烧,形成火焰):纤维素纤维、腈纶纤维 可燃纤维(缓慢燃烧,离开火焰可延燃):羊毛、蚕丝、锦纶、 涤纶、丙纶、维纶等
难燃纤维(接触燃烧,离开火焰熄灭):氯纶、芳纶
不然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玻璃纤维、PBI纤维等
2、燃烧性能指标
1)极限氧指数(LOI)
定义: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含氧量体积百分数。
1、基本概念 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 (低于软化点温度),并加一定外力强迫 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 就可固 定下来,以后遇到T<Tg时,则纤 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 会有大的变化。这 种特性称之为热塑性。 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 加热处 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 程。(如:蒸纱、熨烫)
II
III
I
Tg
温度(℃ )
分子链段运动被冻结,运动方式是局部振动和键长、键角的 变化。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小,弹性模量高,表现为质 硬而脆,类似玻璃,称为玻璃态。
高弹态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弹态
II III
I
Tf
温度(℃ )
玻璃化转变区:纤维所有物理性质发生突变,链段运动限制被 解除,大分子构象可以发生变化。 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发生链段构象的变化(但整个分子不发生 位移) ,出现高弹变形,类似橡胶的特性。称高弹态
3、提高纤维材料难燃性的途径
阻燃整理(纯棉、化纤) 制造难燃纤维(合成纤维)
4、纺织材料的熔孔性
熔孔性:纺织材料织物在接触到烟灰的火星、电焊火花、砂 轮火花等热体时,可能在织物上形成孔洞叫熔孔性。 1、热塑性合成纤维: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火花或其他热体 ---熔融, 熔体向四周收缩在织物上形成孔洞(合成纤维吸湿性小,导热 性强) 2、天然纤维、粘胶纤维---不软化、不熔融、温度过高时即分解 或燃烧。
4、常用保暖性指标
1)绝热率
纤维集合体隔绝热量传递保持体温的性能。
Q0 Q1 T 100% Q0
式中:Q0——包覆试样前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 Q1——包覆试样后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 2)保暖率 在保持热体恒温条件下,无试样包裹时消耗的电功率与 有试样包裹时消耗的电功率之差占无试样包裹时消耗的 电功率之比。
异形纤维、卷曲纤维有利于降低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
3、导热系数对纤维的加工和使用的影响 导热系数对纤维加工的影响
对纤维进行热加工时,导热系数大小影响纤维热作用的 传递和热处理的效果
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降低W%; 选用λ低的纤维;
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纤维结构
二、导热系数λ
2,两个平行表面之间温差 材料厚度为 1m ,面积为 1m 1、定义: 为1℃时,1s通过材料传导的热量焦尔数 。
Qd T t S
λ↓,导热性下降,绝热 性、保暖性增强 。
d Q T1
S
T2
(T2>T1)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
纤维种类 λ(W· m/m2· ℃) 纤维种类 λ(W· m/m2· ℃)
4、影响热定型效果的因素 温度 定型温度应大于玻璃化温度,低于软化点和熔点。温度 愈高,定型效果愈显著,但T不能太高,否则会使织物手 感粗糙,甚至引起纤维损伤。 时间 温度高,定型时间可短些;温度低,定型时间可长些。 张力 定张力定型、无张力定型 冷却速度 要求较快冷却,可使新结构快速固定,可获得较好手感 的织物。 定型介质 干热定形----热风处理,金属表面接触加热。 湿热定形----湿法定型,汽蒸定型,过热蒸汽定型 。
3)热阻
R
1
4)服装克罗值(CLO)
在室温21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50%,气流为 10cm/s(无风)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能保 持舒适状态,此时所穿衣服的热阻为1克罗值。
三、热作用时纤维性状——热力学三态
1、非晶态高聚物热机械曲线 在一定拉伸力作用下纤维的变形或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玻 璃 态
热作用下纤维外观形态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纤维的热收缩。
纤维的热收缩
定义:材料受热作用而产生收缩的现象。 原因 :初生纤维拉伸,纤维中残留有应力,因受玻璃态约
束未能缩回,当纤维受热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纤维中的约 束减弱,从而产生收缩。
评价指标:
热收缩率:是指加热后纤维缩短的长度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使用不同介质的收缩率
3、吸湿性强弱影响防止材料的抗熔性。棉、毛等天然纤维抗熔 性较好,腈纶与毛相似。涤纶和锦纶抗熔性差。
第二节 光学性质
一、光在纤维中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入射光
空气(介质1)
主反射
次反射
纤维(介质2) 空气(介质1)
主透射
次透射
层状结构
二、光泽 光泽:与光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有关。
反射光: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仍是平行光。 漫反射:平行光射向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4)纤维排列方向
α
纤维层 方向
导热系数λ
热辐射方向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纤维排列方向角α
纤维平行于热辐射方向排列导热能力强
5)纤维的形态
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维持静止空气使导热系数下降 形态导致纤维间接触面积减少使导热系数下降 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直通孔隙的减少使导热系数下降 细度↓ ,导热系数↓;中空度↑,导热系数↓
收 缩 率 %
锦纶6
锦纶66
涤纶
-沸水收缩率
-热空气收缩率
- 饱和蒸汽收缩率
影响因素: 温度——T↑,热收缩率↑ 介质——水、空气、蒸汽 利弊: 利用不同的纤维收缩率,混纺可改善纱线结构。 长丝或合纤纱热收缩率不同,产生易吊经、吊纬、裙 子皱。 使用时也要注意热收缩问题。
五、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形
粘流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流态 III
I
II
温度(℃ )
粘弹转变区:大分子链段产生相互滑移,纤维表现流动性。 大分子链段产生相互滑移,变形能力显著增加,产生不可 逆变形,聚合物完全变为粘性流体,称为粘流态。
3、热转变温度
表
(1)玻璃化温度:从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2)粘流温度:由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 (3)软化温度:在一指定的应力及条件下,高聚 物 达到一定变形时的温度。 (4)熔点温度: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 (5)分解温度:纤维发生化学分解时的温度。
第六章
第一节
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纤维的热学性质
一、比热容
1、定义 质量为1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C m t
纺织材料的比热为:锦纶66 C=2.05 J/g.℃。 玻璃纤维C=0.67 J/g.℃。 水:C=4.18 J/g.℃,干空气C=1.01 J/g.℃。
热塑性
热定形
2、 热定形的机理 最初结构的松散;新结构的重建;新结构的固化 。 3、影响热定形效果的因素:
定形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较高,热定型时间可以缩短, 温度较低时,热定型时间较长。 定形张力:松弛热定型、张力热定型 4、热定形的方法 干热定形----热风处理,金属表面接触加热。 湿热定形----湿法定型,汽蒸定型,过热蒸汽定型 。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 弹 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 流 态
lgE
玻 璃 态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 弹 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 流 态
温度(℃ )
温度(℃ )
曲线上有两个斜率突变区—玻璃化转变区、粘弹转变区。 呈现三种不同的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两种转变和三种力学状态 玻璃态
玻 璃 态
散射:纤维表层因光子的多次碰撞而散射出的光线。
影响光泽的主要因素: 纵向形态 层状结构 截面形状。
1、纤维的纵向形态:
表面凹凸情况和粗细均匀程度 表面平滑,粗细均匀,漫反射少,光泽强,表面粗糙不平,反 射光不同角度反射,光泽暗。 例:无卷曲的化纤;丝光棉
2、纤维的层状结构
受到光线照射时,各层均发生折射与反射,各层界面上反 射出来反射光强度不同,在纤维表面上形成一散射层,反射光 中既有光源的色又有物体的色,光泽虽强,但有层次,不耀眼。
入射光 正反射光 内部反射光
层状结构纤维的光泽
3、纤维横断面形状:
三角形截面纤维: 正反射光属镜面反射,但由于三角形的特点,还可能在纤维内 部的棱边上产生全反射,然后再从另外棱边上透射出去,这样, 在产生全反射的棱边处光泽就弱,而其他棱边处的光泽就强, 有闪光效果。 圆形截面纤维:如图
从正反射光看,属于漫反射,但光线在任一界面上入射角,都 和光线进入纤维后折射角相等,不能形成全反射。透光能力强, 平行光射入,圆形截面的纤维如同一凸透镜,透射光也不再是 平行光,而会相互汇聚,有集中的趋向,光线轨迹重叠性大, 结果使纤维的总反射光不一定最强,但观感明亮,容易形成 “极光”的观感。
LOI= VO2 VO2 VN 2 100%
LOI大,难燃;LOI小,易燃 LOI≥35,不燃 LOI=20~26,可燃 LOI=26~34,难燃 LOI≤20,易燃
2)点燃温度、燃烧时间和燃烧温度
点燃温度:纤维产生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燃烧时间:纤维放入燃烧环境中,从放入到燃烧所需时间。 燃烧温度:材料燃烧时的火焰区中的最高温度值。
四、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耐热性:纺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 叫耐热性。 图
热稳定性:纤维在热的作用下结构形态和组成 的稳定性。
1、质量与组成的稳定性
裂解:高分子主链的断裂,导致分子量下降,材料的机械 性能恶化。
2、结构的稳定性
热作用下,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度下降,取 向度下降。
3、形态的稳定性(热收缩)
二、影响纤维比热容的主要因素
水分 纤维的比热容与纤维回潮率有关,随纤维回 潮率增加而增大。
C 0 CW W C 1W
温度
在回潮率一定时,温度增加,纤维的比热容 增大。 1、纤维大分子的取向排列导致比热容增大 2、纤维结晶形式和结晶度对比热容有影响 3、比热容对应的是分子热运动所需的能量。 分子热运动受材料的结构及分子的排列影响
棉
羊毛 蚕丝 粘纤
0.071-0.073
0.052-0.055 0.050-0.055 0.055-0.071
涤纶
腈纶 丙纶 氯纶 ★空气 ★水
0.084
0.051 0.221-0.302 0.042
醋纤
锦纶
0.050
0.244-0.337
0.026
0.697
2、影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的因素
1)环境温湿度影响 温度 : T↑,λ↑ 随温度增加,纤维分子的热运动频率加大,使热量传 递能力提高。 湿度: RH ↑,W ↑, λ↑,保暖性↓ 纤维吸湿和放湿过程的热效应对纤维的保暖性有影响
六、燃烧性能
1、几种常见纤维来自百度文库燃烧特征
纤维名称 纤维素纤维 蛋白质纤维 涤纶 锦纶 腈纶 维纶 丙纶 氯纶 接近火焰 不熔不缩 收缩 收缩熔融 收缩熔融 收缩、微熔 发焦 收缩熔融 缓慢收缩 收缩 在火焰中 迅速燃烧 渐渐燃烧 先熔后燃, 有液体滴下 先熔后燃, 有液体滴下 熔融燃烧有 发光小火花 燃烧 熔融燃烧 熔融燃烧有 黑烟 离开火焰 继续燃烧 不易延燃 能延燃 能延燃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不能延燃 燃烧后残渣 灰白色灰 松脆黑灰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松脆黑色硬 块 黄褐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燃烧时气味 烧纸味 烧毛发味 特殊芳香味 氨臭味 有辣味 特殊甜味 沥青味 氯化氢臭味
合成纤维在不同介质处理下的热收缩率
2) 纤维集合体的密度(体积质量)
λ
δK=0.03-0.06g/cm3时,纤维保暖性最好。
空气
δK
δ
0.1
0.2
保暖性主要取决于纤维中夹持的空气数量和状态。 纤维层中夹持的静止空气越多,则纤维层的绝热性越 好。一旦夹持的空气流动,保暖性将大大降低。
3)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
纤维中分子取向排列越高越多,沿纤维轴向的导热 系数越大,垂直于纤维轴向的导热系数越小,存在热 传导的各向异性。 纤维的结晶度越高有序排列的部分越多,连续性越 好,导热系数越大。
燃烧分类:
易燃纤维(快速燃烧,形成火焰):纤维素纤维、腈纶纤维 可燃纤维(缓慢燃烧,离开火焰可延燃):羊毛、蚕丝、锦纶、 涤纶、丙纶、维纶等
难燃纤维(接触燃烧,离开火焰熄灭):氯纶、芳纶
不然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石棉、玻璃纤维、PBI纤维等
2、燃烧性能指标
1)极限氧指数(LOI)
定义: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 含氧量体积百分数。
1、基本概念 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 (低于软化点温度),并加一定外力强迫 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 就可固 定下来,以后遇到T<Tg时,则纤 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 会有大的变化。这 种特性称之为热塑性。 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 加热处 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 程。(如:蒸纱、熨烫)
II
III
I
Tg
温度(℃ )
分子链段运动被冻结,运动方式是局部振动和键长、键角的 变化。纤维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小,弹性模量高,表现为质 硬而脆,类似玻璃,称为玻璃态。
高弹态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弹态
II III
I
Tf
温度(℃ )
玻璃化转变区:纤维所有物理性质发生突变,链段运动限制被 解除,大分子构象可以发生变化。 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发生链段构象的变化(但整个分子不发生 位移) ,出现高弹变形,类似橡胶的特性。称高弹态
3、提高纤维材料难燃性的途径
阻燃整理(纯棉、化纤) 制造难燃纤维(合成纤维)
4、纺织材料的熔孔性
熔孔性:纺织材料织物在接触到烟灰的火星、电焊火花、砂 轮火花等热体时,可能在织物上形成孔洞叫熔孔性。 1、热塑性合成纤维:温度超过其熔点的火花或其他热体 ---熔融, 熔体向四周收缩在织物上形成孔洞(合成纤维吸湿性小,导热 性强) 2、天然纤维、粘胶纤维---不软化、不熔融、温度过高时即分解 或燃烧。
4、常用保暖性指标
1)绝热率
纤维集合体隔绝热量传递保持体温的性能。
Q0 Q1 T 100% Q0
式中:Q0——包覆试样前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 Q1——包覆试样后保持热体恒温所需热量。 2)保暖率 在保持热体恒温条件下,无试样包裹时消耗的电功率与 有试样包裹时消耗的电功率之差占无试样包裹时消耗的 电功率之比。
异形纤维、卷曲纤维有利于降低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
3、导热系数对纤维的加工和使用的影响 导热系数对纤维加工的影响
对纤维进行热加工时,导热系数大小影响纤维热作用的 传递和热处理的效果
增强服装保暖性的途径 尽可能多的储存静止空气; (中空纤维、多衣穿着、不透水) 降低W%; 选用λ低的纤维;
加入陶瓷粉末等材料。
纤维结构
二、导热系数λ
2,两个平行表面之间温差 材料厚度为 1m ,面积为 1m 1、定义: 为1℃时,1s通过材料传导的热量焦尔数 。
Qd T t S
λ↓,导热性下降,绝热 性、保暖性增强 。
d Q T1
S
T2
(T2>T1)
常见纤维的导热系数(在室温20℃时测得)
纤维种类 λ(W· m/m2· ℃) 纤维种类 λ(W· m/m2· ℃)
4、影响热定型效果的因素 温度 定型温度应大于玻璃化温度,低于软化点和熔点。温度 愈高,定型效果愈显著,但T不能太高,否则会使织物手 感粗糙,甚至引起纤维损伤。 时间 温度高,定型时间可短些;温度低,定型时间可长些。 张力 定张力定型、无张力定型 冷却速度 要求较快冷却,可使新结构快速固定,可获得较好手感 的织物。 定型介质 干热定形----热风处理,金属表面接触加热。 湿热定形----湿法定型,汽蒸定型,过热蒸汽定型 。
3)热阻
R
1
4)服装克罗值(CLO)
在室温21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50%,气流为 10cm/s(无风)的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不动,能保 持舒适状态,此时所穿衣服的热阻为1克罗值。
三、热作用时纤维性状——热力学三态
1、非晶态高聚物热机械曲线 在一定拉伸力作用下纤维的变形或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玻 璃 态
热作用下纤维外观形态的稳定性,主要是指纤维的热收缩。
纤维的热收缩
定义:材料受热作用而产生收缩的现象。 原因 :初生纤维拉伸,纤维中残留有应力,因受玻璃态约
束未能缩回,当纤维受热温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纤维中的约 束减弱,从而产生收缩。
评价指标:
热收缩率:是指加热后纤维缩短的长度占原来长度的百分率。
使用不同介质的收缩率
3、吸湿性强弱影响防止材料的抗熔性。棉、毛等天然纤维抗熔 性较好,腈纶与毛相似。涤纶和锦纶抗熔性差。
第二节 光学性质
一、光在纤维中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入射光
空气(介质1)
主反射
次反射
纤维(介质2) 空气(介质1)
主透射
次透射
层状结构
二、光泽 光泽:与光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有关。
反射光: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仍是平行光。 漫反射:平行光射向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射向各个方向。
4)纤维排列方向
α
纤维层 方向
导热系数λ
热辐射方向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纤维排列方向角α
纤维平行于热辐射方向排列导热能力强
5)纤维的形态
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维持静止空气使导热系数下降 形态导致纤维间接触面积减少使导热系数下降 形态导致纤维集合体中直通孔隙的减少使导热系数下降 细度↓ ,导热系数↓;中空度↑,导热系数↓
收 缩 率 %
锦纶6
锦纶66
涤纶
-沸水收缩率
-热空气收缩率
- 饱和蒸汽收缩率
影响因素: 温度——T↑,热收缩率↑ 介质——水、空气、蒸汽 利弊: 利用不同的纤维收缩率,混纺可改善纱线结构。 长丝或合纤纱热收缩率不同,产生易吊经、吊纬、裙 子皱。 使用时也要注意热收缩问题。
五、纤维的热塑性和热定形
粘流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流态 III
I
II
温度(℃ )
粘弹转变区:大分子链段产生相互滑移,纤维表现流动性。 大分子链段产生相互滑移,变形能力显著增加,产生不可 逆变形,聚合物完全变为粘性流体,称为粘流态。
3、热转变温度
表
(1)玻璃化温度:从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2)粘流温度:由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的温度, (3)软化温度:在一指定的应力及条件下,高聚 物 达到一定变形时的温度。 (4)熔点温度: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 (5)分解温度:纤维发生化学分解时的温度。
第六章
第一节
纤维的热学、光学和电学性质
纤维的热学性质
一、比热容
1、定义 质量为1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C m t
纺织材料的比热为:锦纶66 C=2.05 J/g.℃。 玻璃纤维C=0.67 J/g.℃。 水:C=4.18 J/g.℃,干空气C=1.01 J/g.℃。
热塑性
热定形
2、 热定形的机理 最初结构的松散;新结构的重建;新结构的固化 。 3、影响热定形效果的因素:
定形时间: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较高,热定型时间可以缩短, 温度较低时,热定型时间较长。 定形张力:松弛热定型、张力热定型 4、热定形的方法 干热定形----热风处理,金属表面接触加热。 湿热定形----湿法定型,汽蒸定型,过热蒸汽定型 。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 弹 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 流 态
lgE
玻 璃 态
玻 璃 化 转 变 区
高 弹 态
粘 弹 转 变 区
粘 流 态
温度(℃ )
温度(℃ )
曲线上有两个斜率突变区—玻璃化转变区、粘弹转变区。 呈现三种不同的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2、两种转变和三种力学状态 玻璃态
玻 璃 态
散射:纤维表层因光子的多次碰撞而散射出的光线。
影响光泽的主要因素: 纵向形态 层状结构 截面形状。
1、纤维的纵向形态:
表面凹凸情况和粗细均匀程度 表面平滑,粗细均匀,漫反射少,光泽强,表面粗糙不平,反 射光不同角度反射,光泽暗。 例:无卷曲的化纤;丝光棉
2、纤维的层状结构
受到光线照射时,各层均发生折射与反射,各层界面上反 射出来反射光强度不同,在纤维表面上形成一散射层,反射光 中既有光源的色又有物体的色,光泽虽强,但有层次,不耀眼。
入射光 正反射光 内部反射光
层状结构纤维的光泽
3、纤维横断面形状:
三角形截面纤维: 正反射光属镜面反射,但由于三角形的特点,还可能在纤维内 部的棱边上产生全反射,然后再从另外棱边上透射出去,这样, 在产生全反射的棱边处光泽就弱,而其他棱边处的光泽就强, 有闪光效果。 圆形截面纤维:如图
从正反射光看,属于漫反射,但光线在任一界面上入射角,都 和光线进入纤维后折射角相等,不能形成全反射。透光能力强, 平行光射入,圆形截面的纤维如同一凸透镜,透射光也不再是 平行光,而会相互汇聚,有集中的趋向,光线轨迹重叠性大, 结果使纤维的总反射光不一定最强,但观感明亮,容易形成 “极光”的观感。
LOI= VO2 VO2 VN 2 100%
LOI大,难燃;LOI小,易燃 LOI≥35,不燃 LOI=20~26,可燃 LOI=26~34,难燃 LOI≤20,易燃
2)点燃温度、燃烧时间和燃烧温度
点燃温度:纤维产生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燃烧时间:纤维放入燃烧环境中,从放入到燃烧所需时间。 燃烧温度:材料燃烧时的火焰区中的最高温度值。
四、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耐热性:纺织纤维经热作用后力学性能的保持性 叫耐热性。 图
热稳定性:纤维在热的作用下结构形态和组成 的稳定性。
1、质量与组成的稳定性
裂解:高分子主链的断裂,导致分子量下降,材料的机械 性能恶化。
2、结构的稳定性
热作用下,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度下降,取 向度下降。
3、形态的稳定性(热收缩)
二、影响纤维比热容的主要因素
水分 纤维的比热容与纤维回潮率有关,随纤维回 潮率增加而增大。
C 0 CW W C 1W
温度
在回潮率一定时,温度增加,纤维的比热容 增大。 1、纤维大分子的取向排列导致比热容增大 2、纤维结晶形式和结晶度对比热容有影响 3、比热容对应的是分子热运动所需的能量。 分子热运动受材料的结构及分子的排列影响
棉
羊毛 蚕丝 粘纤
0.071-0.073
0.052-0.055 0.050-0.055 0.055-0.071
涤纶
腈纶 丙纶 氯纶 ★空气 ★水
0.084
0.051 0.221-0.302 0.042
醋纤
锦纶
0.050
0.244-0.337
0.026
0.697
2、影响纤维集合体导热系数的因素
1)环境温湿度影响 温度 : T↑,λ↑ 随温度增加,纤维分子的热运动频率加大,使热量传 递能力提高。 湿度: RH ↑,W ↑, λ↑,保暖性↓ 纤维吸湿和放湿过程的热效应对纤维的保暖性有影响
六、燃烧性能
1、几种常见纤维来自百度文库燃烧特征
纤维名称 纤维素纤维 蛋白质纤维 涤纶 锦纶 腈纶 维纶 丙纶 氯纶 接近火焰 不熔不缩 收缩 收缩熔融 收缩熔融 收缩、微熔 发焦 收缩熔融 缓慢收缩 收缩 在火焰中 迅速燃烧 渐渐燃烧 先熔后燃, 有液体滴下 先熔后燃, 有液体滴下 熔融燃烧有 发光小火花 燃烧 熔融燃烧 熔融燃烧有 黑烟 离开火焰 继续燃烧 不易延燃 能延燃 能延燃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继续燃烧 不能延燃 燃烧后残渣 灰白色灰 松脆黑灰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玻璃状黑褐 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松脆黑色硬 块 黄褐色硬球 松脆黑色硬 块 燃烧时气味 烧纸味 烧毛发味 特殊芳香味 氨臭味 有辣味 特殊甜味 沥青味 氯化氢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