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优质教学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山坡羊·潼关怀古》篇一一、教学目标:1、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2、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步骤: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在慷慨悲愤的音乐声中,给同学们营造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引出叹世、怀古这一散曲流行的题材,进而导出新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电脑课件出示“古潼关地形图”,要求学生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设题目的:缩短学生与潼关的空间距离)明确: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课前热身(1)、自由读课文(使学生排除朗读疑难,为理解文意作铺垫。
)(2)、正音峦(luán) 踌(chóu )蹰(chú )阙(què)兴(xīng)(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听录音范读课文。
再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确朗读时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文意,让学生自主品读和翻译课文,并随机抽查提问。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
前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四单元《元曲》章节,详细内容为《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的解析和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
2. 掌握元曲的基本知识,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背景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
重点:诗歌内容的解析,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解析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背景,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文学地位,带领学生朗读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句的意义,探讨作者的创作情感。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元曲的特点,分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如韵律、对仗等。
5.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元曲为例,指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陌生的元曲,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作者:张养浩3. 背景介绍:潼关古战场,历史沧桑4. 诗歌解析:诗句意义,创作情感5. 艺术特色:元曲特点,韵律、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艺术特色,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元曲的基本知识和诗歌鉴赏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元曲作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一次元曲鉴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背景的理解2. 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背景的理解1. 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古代关中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历史上许多战役在此发生。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意。
(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古代历史知识的把握。
2. 对诗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文中的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语气和情感。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举一反三,让学生欣赏其他杜甫的诗作,或同类题材的诗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朗读、背诵和实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古诗学习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选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山坡羊·潼关怀古》。
该诗通过对潼关古战场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领悟诗文内涵,感受诗文所传达的情感,掌握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二、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2. 过程和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理解诗文的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反思意识,增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掌握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领会诗文所传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潼关古战场为何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战场?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式;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5. 练习:学生朗读诗文,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6. 背诵:学生背诵诗文,教师进行点评;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1)潼关古战场:图片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潼关古战场的历史地位;(2)诗文内容:列出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抄写《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文,并标出自己认为难懂的词汇和句式;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情况,标出并解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汇和句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结合诗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潼关古战场的历史背景,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精选
《山坡羊潼关怀古》精品教案 (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内容包括:全词的朗读与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及句式,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并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战争图,让学生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
2. 朗读:让学生集体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详细解析诗句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讲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4. 例题讲解:分析诗词中的典型句子,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讲解句子结构和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6. 分析:对比分析作者同期作品,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重点词汇:兴、亡、百姓、苦3. 重点句式:主谓结构、对仗句4.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并分析其寓意。
2. 答案:国家兴起时,百姓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国家灭亡时,百姓依然承受着苦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内容。
课后反思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拓展延伸可让学生选取其他历史题材的诗词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七)对比鉴赏《山坡羊·骊山怀古》相同点:古迹绘景抒怀不同点:从不同角度对当朝统治者进行批判和警醒。
《山坡羊·潼关怀古》从百姓的角度批判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山坡羊·骊山怀古》从统治者的角度揭露封建统治者无论赢输,最终都逃脱不了回归泥土的命运。
(八)知人论世―—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联系作者生平,小结作者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
)(九)推荐阅读张养浩以《山坡羊》曲牌名创作的七首小令。
结合学过的两首曲,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化用诗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丁鹤威《化鹤歌》“城郭犹是人民非”。
通过对比写出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用典: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情感:表明态度与决心,饿死殉国的爱国之情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正气【思想情感分析】在诗中,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呢?爱国、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诗人情感:被俘远行,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现实的孤独、哀痛和悲伤;以及大义凛然的民族正气,宁死不改坚定信念的爱国之情。
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gē)舂.谷(chōng)狗窦.(dǒu)B.阑.干(lán)兜鍪.(móu)锦衾.(jīn)C.宫阙.(quē)冢累.累(lěi)寥.落(liáo)D.踌躇.(chú)羌.笛(qiāng)狐裘.(qiú)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坐断..东南战未休(占据)B.瀚海..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C.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D.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指史册)3.【新独家原创】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诗歌欣赏》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详细内容为诗歌的背景、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背景;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山坡羊·潼关怀古》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介绍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标注生僻字词,查阅资料了解注释。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诗歌的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
(2)解析修辞手法:对仗、拟人、夸张等。
5. 随堂练习(1)学生仿写一首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
(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关爱民生,提升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山坡羊·潼关怀古》2. 内容:(1)作者:张养浩(2)背景:元朝,潼关古道(3)韵律:对仗、拟人、夸张(4)意境:怀古忧今,关注民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答案:(1)见课文。
(2)作者通过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三、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4、写作背景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
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常常触动行径者的怀古之情。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么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四、文本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
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诗意和历史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生通过研究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对于唤起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文文本。
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笔记本和文具。
3.2 教学环境教室设置舒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教学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和音响。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和意义。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4 写作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可以选择写一篇关于《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5.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背诵和写作作业的质量。
5.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教师可以选择其他描述潼关的古诗文,如杜甫的《潼关吏》等,与《山坡羊潼关怀古》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达方式。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咏史抒怀诗。
该诗通过描写潼关的古迹,叙述了悠久历史和沧桑岁月中的壮美景色,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文化自信。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诵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意义;(2)熟练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3)学习诗歌的基本韵脚和格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师生互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性理解诗歌;(3)让学生了解古代城关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情感;(2)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美感和人文价值;(3)教育学生珍视历史文化遗产,积极追寻文化发展的足迹。
三、教学流程1.前期准备(10分钟)(1)呈现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学习内容;(2)开展导入活动,介绍唐代潼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潼关的重要性;(3)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2.教学过程(35分钟)(1)韵律讲解:介绍五言绝句的韵律特点;(2)韵脚讲解: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平仄和押韵;(3)重要句式讲解: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重要句式;(4)理解诗歌:自由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引导学生以情感和经验来理解诗歌。
3.思考探究(10分钟)(1)分组讨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和特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推动情感交流和思考。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山坡羊潼关怀古》,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本课主要内容不仅局限于诗歌的字面意思,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背景、作者情感,以及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具体包括诗文的朗读、词汇解析、句式结构分析、意象探讨、情感主旨归纳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学生能够领会诗文所表达的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文的背诵、字词理解、句式分析。
难点:诗文深层情感的把握、历史背景与诗文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课本、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想象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歌朗读(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分角色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3. 词汇解析(10分钟)解析诗中的生僻词汇,如“山坡羊”、“潼关”等,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4. 句式分析(10分钟)分析诗中的对仗句、排比句等句式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美感。
5. 意象探讨(10分钟)讨论诗中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6. 情感主旨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归纳诗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体现诗歌的结构、关键词汇、情感主旨,以及历史背景的关联。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框架。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诵。
2.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对诗中“潼关”这一历史地点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与诗文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考虑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诗歌。
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历史背景。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兴趣。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珍惜和平,努力奋斗。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歌所表达的历史情感和哲理。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涉及的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把握。
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入诗歌主题。
简要介绍诗人杨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意境。
学生查找诗歌中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解读诗歌所表达的历史情感和哲理。
3.4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诗歌翻译和创作,尝试运用similar metaphors 和symbols。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古文阅读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4.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诗歌翻译和创作的质量。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诗歌文本《山坡羊-潼关怀古》。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字典、辞典等参考书籍。
5.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课件。
课堂录音设备(可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学生齐读或个人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意象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
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张养浩古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诗选自教材第三章“宋元文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 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以及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和艺术特色分析。
教学重点:诗句意境描绘和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张养浩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诗人及诗作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感受诗中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中景象描绘、历史哲理和艺术特色。
a. 景象描绘: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表现潼关壮丽景色;b. 历史哲理: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历史变迁中百姓苦难;c. 艺术特色: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诗人深沉忧国忧民情怀。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修辞手法及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潼关景色,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内容:a. 景象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b. 历史哲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c. 艺术特色:对比、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景象描绘和历史哲理,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首诗理解。
2. 答案要点:a. 景象描绘:壮丽潼关景色,激发诗人对历史思考;b. 历史哲理:百姓在历史变迁中苦难,表达诗人忧国忧民情怀;c.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历史哲理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a. 阅读张养浩其他诗作,解其诗歌特点;b. 解古代诗人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c. 比较分析其他诗人关于潼关诗作,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分析并欣赏本诗的意境和韵律美。
3. 了解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4.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意境和韵律美的分析。
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全文。
2. 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 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
4. 投影仪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潼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潼关产生兴趣。
2. 朗读课文(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讲解词语(10分钟)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分析诗歌意境(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探讨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5分钟)介绍张养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6. 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5分钟)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提醒学生关注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意境和韵律美的短文。
3. 调查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0分钟)提供其他描写潼关的古诗或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
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
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
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1.师:板书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生:家。
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居然之家,安居乐业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
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3.师板书“村居”。
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
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
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师板书“词”。
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杨洪基及《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
第二章:诗句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重要诗句。
引导学生通过诗句解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重要诗句,如“黄河泛滥,江山已换旧颜容”等。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重要诗句。
学生通过诗句解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并背诵诗句。
第三章:历史背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介绍《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黄巢起义、李自成等。
分析历史背景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并尝试创作类似诗歌。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诗歌。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技巧。
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诗歌,分享并互相评价。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深入了解杨洪基的诗歌作品。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伟大的人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人道主义情怀教学重点: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知人论世,借了解张养浩,解读文本中的情感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阅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旧知导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齐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元代另一位散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品《山坡羊。
潼关怀古》2、题解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潼关,指出了地点。
怀古,一般为缅怀古迹,有感而发,融写景、抒情、议论与一体。
二、作者、背景介绍三、初读课文,正音节奏四、师生互动,细品回读1、归纳、赏析。
板书总结。
描写雄浑气势抒情所见所感议论无限同情2、合理想象,扩写练习。
提示:写景部分:山峰,波涛,山河潼关路……叙事部分:可以补充:时间、地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事件等等议论部分:诗人想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议论。
?心情如何?五、唱读课文,神采飞扬《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运用诗词欣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讲述《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潼关的历史地位和关隘作用,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2 诗文内容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坡羊”、“潼关”、“黄河”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解读诗中的典故和比喻,如“七雄”、“汉祖”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地图展示潼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对潼关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作者杨炯和他的创作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诗文内容。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词和难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诗文的特点和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回答,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背诵与默写学生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检查记忆和发音。
学生默写诗文,检查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词欣赏学生选择一首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交流和讨论。
5.2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潼关为背景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潼关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
语文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
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4. 能够运用诗文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把握。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诗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分析和欣赏诗文。
三、教学准备1. 诗文的文本和译文。
2.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美。
2. 简介诗人张养浩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背景。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纠正发音和读音错误。
三、内容理解(10分钟)1.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 教师讲解诗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重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学生朗读和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诗文。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四、欣赏和创意写作(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学生运用诗文中的句子和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精选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案 (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代诗词三首》中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本诗描述了作者途径潼关时,怀古感慨,对历史上朝代的兴衰进行反思,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感悟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大江东去》歌曲,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豪情壮志。
(2)展示潼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诗句内容。
(2)学生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句意思,分析诗歌的意境。
4.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5.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义。
6. 随堂练习(1)默写诗句。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
7.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2. 板书生字词和诗句。
3. 板书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熟读课文,背诵诗句。
(2)示例: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描绘了潼关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坡羊.潼关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元朝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中的小令,大家说,这个题目中,“山坡羊”是…..生(齐答):曲牌名。
师:“潼关怀古”是……生(齐答):小令的题目…..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1、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2、通过师生探讨,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通过课外拓展,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师: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小令的作者,张养浩。
在元代词坛上,张养浩这个名字并不突出,他不是一个多么有名气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值得我们去认识的诗人。
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在预习中对张养浩有了多少了解。
生1: 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生2:张养浩还写过一首《山坡羊》,叫《骊山怀古》。
师:这位同学真是爱读书,见多识广。
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张养浩的故事。
(课件展示)张养浩做过官,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人正直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来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
几年后辞职归隐,屡召不赴。
听到这里大家觉得张养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1:不喜欢当官。
生1:很有个性,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不去。
师: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的人,却在天历二年(1329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又出来当官了!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给了张养浩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是。
只因为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
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途经潼关。
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小令。
本节课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展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二、品读鉴赏体会心绪三、品析古诗概括感情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多媒体展示【活动】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我想请咱们班的女生来给我推荐一位咱们班发音最标准的男生把这首小令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推荐)生1(朗读):……师:怪不得女生推荐你,原来你吐字这么清晰,声音也这么好听。
美中不足的是,仅仅是读得对,读得还不够好。
怎样能读得更好呢?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每个句子内部的停顿,听起来就有吟诗的感觉了。
结合ppt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遍,注意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师:让我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再来把这首小令读一下。
大家一起读出节奏,读出吟诗的感觉生(按照节奏齐读): ……师:这一次大家不但读对了,也读得更好了。
朗朗上口,很有吟诗的感觉了。
但老师觉得,大家现在是在用嘴巴读,没有用心读。
所以,大家的朗读里,缺少诗情诗味。
什么事诗情诗味呢?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师们是怎么读诗的。
(播放范读录音)师:这一首《山坡羊》听完,大家都不约而同沉默了,是不是觉得我们周遭的空气都忽然变得凝重了呢?为什么这个朗读给我们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因为,诵读诗歌除了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着的作者情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那下面,我们就共同透过文本,去理解诗意,去和古人进行一次情感与思想的交流。
师:下面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自由讨论 2分钟)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
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
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
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师: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家能以表达方式为依据为这首小令分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第一层描写(写景):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抒情: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议论: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那么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多媒体展示二、品读鉴赏体会心绪其实,反复读过几遍后,我们不难体会,张养浩写这首小令的心情。
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呢?生:伤心。
师:张养浩为什么会伤心?让我们一起走近潼关,这个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那一天,张养浩在潼关看到了什么?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师:古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一词达意,一字传神,下面大家在小组互相说说,你觉得这几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潼关的地形险要。
生2:聚,化动为静,把原本静止的群山写出来动态,仿佛群山要聚集在一起,共同守卫潼关。
生3: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黄河之水咆哮奔腾,仿佛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在激荡,间接写出了人的心情不平静。
师:“聚”“怒”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生:雄伟,险要,有气势。
师:怎样在朗读中读出潼关雄伟险要的气势呢?大家朗读时把重音放在关键词上试试。
生1(范读): ……生2(范读):……师:这样一读,潼关的风景还真的如在眼前了。
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雄关,肯定要激情澎湃,被祖国大好河山而倾倒。
可这里,这里却是触动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我们来考察一下潼关的地形。
文中那句话写到了潼关的地势特征呢?生:“山河表里潼关路”,意思是说,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
师:好一条潼关路。
(播放ppt图片)华山,像一道天然的城墙,守护着潼关,这样的城墙,谁能攻破;黄河,像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保护着潼关,这样的护城河,谁能闯过?而这样一个“山河表里”的潼关,谁最想占领?。
生: 统治者们。
师:事实上,潼关,在历史上也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
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和战争有着必然的联系。
也正因为联想想到历朝历代百害无一利的战争,所以潼关这个地方才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那么,诗人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潼关呢,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诗人神态的句子?生:望西都,意踌躇。
师:谁能描绘一下,当时诗人的神态?生1:诗人远远地望向西都,神色凝重,良久,深深叹了口气。
生2:诗人站在潼关,手搭凉棚向西都望去,他的目光深邃,脸上却有着说不出的悲悯。
师:描绘地真好!我们一起来想象,张养浩在潼关勒马驻足,目光渐渐锁定了一个地方,“西都”。
面对“西都”他又想到了什么?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师:同学们,读到这两句,引发了你哪些思绪呢?你想到了哪些情景?大家先看一组图片师:资料链接:西都指的是长安,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六朝古都,它该经历何等的繁荣和昌盛。
我们就以汉代都城为例,请看汉代长安西南的一个建筑。
(多媒体演示图片)师:汉九年(前198年),未央宫基本建成。
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
内有宫殿楼阁无数。
未央宫总面积相当于将近7个故宫大小。
这仅仅是一个汉代,往前数有周朝有秦朝,往后数有魏晋有隋唐。
长安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每个朝代的无限繁华,却也承担衰败灭亡。
诗人张养浩途径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切换图片)生(不由自主读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师:作为六朝的古都,昔日的繁华、昌盛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灰飞烟灭,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的衰败,哀鸿遍野的凄凉。
这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让人能想象出战争的惨烈图景,而这些都是作者无限伤感的原因。
板书:遥望长安,深沉感慨。
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味着什么?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抚今追昔,历史拨动了张养浩伤心之弦。
我们要怎样读出诗人伤心的感情呢?生1: ……师:这位同学重音把握地很好。
如果把语速再放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2:……师:这位同学读得又好很多。
语调深沉,语速适当,节奏读得鲜明。
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张养浩是在为历朝历代灰飞烟灭地物质财富而伤心呢?生: 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小令的末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是在为百姓伤心。
师:大家觉得两句诗该怎样理解呢?兴,是指一朝兴起,亡,是指一朝灭亡,为什么无论兴亡,苦的都是百姓呢?生1: 一个朝代灭亡,必然伴随着战争,而战争中老百姓必然要受苦。
师:大家能想到百姓受的哪些苦呢?生2:比如男子要打仗,战死沙场,田地荒芜,官兵奴役百姓。
师:大家对战争颇有感受啊。
那么为什么一朝兴起,百姓也苦呢?(这里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启发)大家想想,宫阙万间,盖宫阙的材料从何而来呢,盖宫阙的人又会是谁?生3:一个朝代兴起,新的统治之往往要给自己盖宫殿,老百姓不服兵役又得服徭役。
生4:恐怕不止服徭役,还有承担很多苛捐杂税。
生5:还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师:大家说得很对。
一朝灭亡,伴随着战争,百姓颠沛流离,怎能不苦?一朝兴起,统治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苦的依然是百姓。
这最后两句诗,就像诗人沉重的叹息。
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老百姓的什么情感?生:无限同情。
师:我们怎么读出这种同情的感情呢?生1:……师:这位同学用叹息的口气,读得很到位。
生2: ……师:这位同学把兴亡二字加以对比,读得也很不错。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读一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像刚才的范读录音一样,读出感情,读出诗人的心情。
师生齐读全诗板书:剖析兴衰,揭示真理(悲愤)这首小令,由潼关之地的景象,引出怀古之情,而最后情系百姓,才是它真正的弦外之音。
怀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往往都是这样借题发挥,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隐藏在文字背后。
下面我们进入三个环节多媒体展示三、品析古诗概括感情谁能概括一下这首小令的主题?生1: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潼关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2:这首小令借由潼关风景的险峻气势,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师:两位同学概括地都很不错。
张养浩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忧国忧民师:上课前老师就说,张养浩不是一个多么杰出的诗人,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一起来看,他这次赈灾之行,还发生了什么故事。
(多媒体演示补充资料,指定学生朗读)生:“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
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 “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病死任上。
百姓哀之如哀父母。
”师:张养浩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