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音乐的美学现状及走向
![浅谈音乐的美学现状及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96247108a6c30c2259019e44.png)
到 翰 林 院 都 在 悉心 追 索 其 功 能 价 值 我 国 已 从 贫侮 中 翻 身 屹 立 在 列 强 之 从 上 到 下 都 在琢
也 显 示 了 华 夏音
笔 者也 有 体 验 有 时 耳 际 萦绕 着 韵 律 的 起 伏 回旋 时
而 是优 美旋 律 片 段 时 而 是交 响 澎 湃 耳 边 或 为柔 声 缠 绵 如 泣 如诉 或 为 铿 锵 有 力锣 鼓 喧 天 。 然 而 并 非所 有 写作 都
浅谈音乐的美学现状及走向
文 \ 张钢
自 古 以 来 人 类 就 与 音 乐 有 了 不 解 之 缘 无 论 是 劳 动
狩猎 还是祭祀 拜 天 或 为 婚 丧 嫁 娶 或 为 决 一 死 战
诗 圣在 酒 醉 之 余 存在
嘴里 念 念 有 词 抑 扬顿 挫 吟 唱 出 许 多 传 应 有 歌 曲
前 国 趋 富 强 民奔 小 康 生 活 日 益 美满
歌 舞 升 平 国 泰 民安 金 色 大 厅 经 常 往返
磨 着 各 自对 音 乐 美 学 的 价 值 观 。 上 边 j 的 拟 定 了 主 旋 律 L
乐 的灿 烂 。 百 姓 们似 乎 有 些 许 信 仰 上 的缺 失 百 花 齐 放 千 紫 万 妍 犹 如 万 花 筒 一 般 l
世佳 篇 。 这 可 与 音 乐 灵感 有 关 .唐 诗也 称 古 歌
你 的心 灵 时时 刻 刻 都 有 音 乐 陪伴 决 不 至 于 万 籁俱 寂 耳
根清 闲f
可 惜 园 记 谱 符号 之 欠 缺 而 逝传 笔者 曾听 父 辈 说 他
们 童 年读 私 塾 时 .老 先 生诵 读 唐 诗 哼 哼 呀 呀抑 扬 顿 挫 犹 如 唱歌 般 其旋 律线 条稍 逊 华丽 然 而 却 很 有特 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bc288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现状目前,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许多传统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演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工作。
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社会发展的变革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的曲目、演奏技艺和乐器制作技艺面临严重的丧失和流失。
二、传统音乐现代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传统音乐的现代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正在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演奏形式,而是更多地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融合,呈现出新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
这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传统音乐的国际化传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传统音乐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中国传统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国际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丰富和提升中国传统音乐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方式得到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传承也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充满了活力和希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试论我国音乐美学发展方向
![试论我国音乐美学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48df8420b307e87100f69666.png)
national music 民族音乐试论我国音乐美学发展方向阮 洁(山西省晋中市,山西 晋中 030600)【摘要】随着国外音乐艺术的发展,音乐界提出了“音乐美学”这一概念。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音乐艺术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
本文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分析了音乐美学的不同层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美学价值与功能;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一、音乐美学教育目的老话常说“教书育人”,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
美学教育也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美学是一门极具价值的学科,在创造或欣赏艺术时,“美”的体验来自精神层面,调节人们的身心,让人们陷入一种自然喜悦享受的状态里。
在自然界,万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寻,都有美感伴随其中,能够启迪心灵,开拓思维。
其中音乐艺术创造出的美更是无法估量的,音乐的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实际意义。
将音乐之美转化为教育的生产力,发挥音乐美学的重要作用,陶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调动学生对美的追求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人格和智力开发起重要辅助作用。
音乐之美是审美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学者和音乐家们从音乐美学中提炼出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价值去教导孩子,使其成为一种模范的音乐美学教育力量。
二、音乐美学的意义音乐美学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与生活指导意义。
追溯人类发展历史,在原始时期,就已经有音乐的存在。
那时期的人们通过简单的敲击创造出简单的音乐旋律,表达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这种最原始的“旋律”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具有听觉享受的声音艺术。
作为情感表达的一种形式,音乐逐渐渗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祭祀、庆典、交际等各种活动都有音乐参与。
音乐艺术的出现发展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音乐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古时,音乐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生产活动的感情,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不同场所出现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情感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eba713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d.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一、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首先需要传承人的才华与责任。
传统音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
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传承人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音乐的热爱与敬畏之心。
年轻一代传承人需要通过继承与学习,将传统音乐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与表演中,从而将传统音乐延续下去。
现代传承需要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发扬光大。
乐器、曲谱、唱腔等传统音乐元素的采集、整理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这需要有专业的机构来对传统音乐进行科学的搜集和记录,推进传统音乐的数字化工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参与到传统音乐的传承中来。
还需要通过举办传统音乐的演出、比赛、展览等形式,扩大传统音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传统音乐。
现代传承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传统音乐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方向。
通过音乐录音、数字化处理以及网络传播等手段,可以让传统音乐更好地与时俱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传统音乐的现代发展趋势在当代社会,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许多新的趋势。
传统音乐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
传统音乐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传统音乐在吸收外来音乐元素的也需要更好地传播和推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这就需要传统音乐的艺术家与学者们深入研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拓展传统音乐的视野和领域,不断推陈出新。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是传统音乐发展的另一大趋势。
现代音乐的元素,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正在成为传统音乐创作与演出中的新亮点。
通过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巧妙的结合,可以为传统音乐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47d0d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0.png)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如何将传统音乐进行现代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前音乐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探讨传统音乐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最高成就和艺术水平。
无论是古乐、民乐、还是戏曲音乐,都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受到社会现实和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逐渐衰落,传承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教育领域,各级学校加强了对传统音乐的教学,开设了古琴、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的课程。
在文化产业领域,政府支持和鼓励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演出,举办各种音乐比赛和艺术节。
在科研领域,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研究,收集整理传统音乐的古谱和典籍,开展古乐、戏曲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除了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许多音乐家和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到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中,他们不断创新,借鉴西方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式,将传统音乐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发展,让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具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市场需求,它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传统音乐也面临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音乐家和专业团体积极参与国际音乐节和比赛,将中国传统音乐推向国际舞台,增强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外音乐家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兴趣,进行研究和演奏,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a1ef9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8.png)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乐器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古筝音乐美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古筝音乐美学的研究历程古筝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新时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相对较慢。
直到新时期的到来,古筝音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新时期,古筝音乐美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音响美、和声美、技巧美、情感美以及创新美。
1.音响美。
古筝的音响美是指古筝所发出的声音在音色、音质和音量等方面的美感。
传统上,古筝被认为是一种“清雅幽深”的乐器,能够产生出富有穿透力和温暖感的音色。
然而,在新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音乐产业的进步,古筝的音响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一些艺术家尝试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和音效处理技术来改变古筝的音色,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音乐的需求。
2.和声美。
和声美是指古筝音乐在和声结构上的美感。
传统上,古筝音乐的和声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和声体系,以及以中国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和声理论。
然而,在新时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古筝音乐的和声美也在不断发展。
一些古筝演奏家尝试融合西方和声元素和其他亚洲音乐的和声技巧,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和声效果。
3.技巧美。
古筝是一种技巧性很高的乐器,因此技巧美在古筝音乐中非常重要。
传统上,古筝演奏的技巧主要包括指法、弹奏上的技巧和演绎技巧等。
在新时期,古筝演奏家开始尝试运用更多的技巧和手法,例如双手指弹和簧击奏等,以使古筝音乐表现更加多样化和富有表现力。
4.情感美。
情感美是指古筝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的美感。
传统上,古筝音乐以其深情、婉约和含蓄的性格而闻名。
然而,在新时期,古筝音乐家开始尝试通过运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技巧和演绎方式,例如动态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和节奏的处理等,来呈现更加丰富和多样的情感美。
5.创新美。
创新美是指古筝音乐创新和创作的美感。
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与探讨论文(共3篇)
![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与探讨论文(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6fd313aaea998fcc220ee1.png)
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与探讨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深析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古筝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筝是一门以演奏为主的音乐艺术,在感觉主导的基础上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古筝音乐美学源自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经过了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性较强。
从古至今,古筝音乐美学始终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
一、古筝音乐美学的起源古筝兴起于“二女争瑟”,到战国时期,受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等因素影响,古筝得以广泛流传,并在向不同区域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
古筝音乐美学滋生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并有一段漫长而有序的发展历程。
最初古筝音乐美学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为土壤开始滋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凡古筝使用者或受众皆属于特定的社会阶层,身上具有这一阶层独特的历史印记,然后这种印记又被植入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的过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到现代,虽然其中的阶级性已经大大减弱,但是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古筝音乐美学受新时期的影响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论怎样发展,古筝音乐始终都是以具体的音乐内容、演奏手法等为基本载体,通过曲谱和技法等共同构成古筝音乐的审美特征。
二、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历程(一)古筝音乐悲情美学发展悲情美学是古筝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古筝艺术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其音乐母题也不断丰富而呈现出多样化,悲情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宣泄出口,逐渐发展成为古筝音乐的主要分支,悲情美学也成为古筝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阶段。
古筝音乐悲情美学所带给人的感受应该用热耳酸心来形容,一切体现悲凉、悲壮、悲伤、悲愤等悲剧美学元素的作品,在古筝曲中所占有的分量是不容小觑的。
深析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
![深析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39bed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b.png)
深析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摘要】古筝音乐美学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影响着现代音乐的变革和创新。
其审美标准不断演变,对演奏者和听众产生深远影响。
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导致了音乐界的启示,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未来,古筝音乐美学将继续引领音乐发展的方向,为音乐艺术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
深入探讨古筝音乐美学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有助于丰富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提高音乐艺术的水平和魅力。
古筝音乐美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更在于为当代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启示,推动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古筝音乐美学、发展、定义、意义、地位、现代音乐、变革、创新、审美标准、演变、影响、演奏者、听众、未来发展、方向、启示、重要性、必要性。
1. 引言1.1 古筝音乐美学的定义古筝音乐美学是指古筝音乐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和美学特点。
它不仅包含对古筝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谱面的审美评价,还包括对古筝演奏技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的美学意义。
古筝音乐美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作品传达出来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触动人心灵,引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古筝音乐美学中,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古筝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古筝音乐美学的定义还包括对古筝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的理解和解读,通过音乐表达对生活、历史、人文情感等方面的认知和感悟。
古筝音乐美学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概念,它涵盖了对古筝音乐作品的各个方面的审美评价和理解,以及对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文化内涵的感知和理解。
深入理解古筝音乐美学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筝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内在价值。
1.2 古筝音乐美学的意义古筝音乐美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古筝音乐的审美规律和美学价值的研究,深化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45db84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8.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们呈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遭遇了困境。
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传统音乐的师承传统面临断代的风险。
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传统音乐的师徒传承方式受到了冲击。
很多传统音乐的老师傅们年事已高,年轻一代学习音乐的热情不高,导致传统音乐的师承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受众范围较窄,很多年轻人更加倾向于当下流行的音乐形式,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大减,这也使传统音乐的传承面临了挑战。
尽管面临着这些困境,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传承并发展着。
传统音乐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形式有机结合,使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了当下的社会环境。
一些音乐家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并加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中更具吸引力。
一些传统音乐的演出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音乐会、音乐节、戏曲演出等,这些形式的创新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音乐在网络平台上的传播也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很多传统音乐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友传播传统音乐,使得传统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这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是一个积极的趋势,通过网络平台,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吸引更多的受众。
政府和各级文化机构对于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力度,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更好的环境。
文化机构可以举办传统音乐的展览、比赛等活动,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8dac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2.png)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古筝这一传统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音乐美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本文将从古筝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音乐创作等方面探讨新时期古筝音乐美学的研究及发展,旨在为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古筝音乐的美学特征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考。
一、古筝演奏技巧与音乐美学古筝这一传统乐器,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传统演奏技巧的基础上,现代演奏家在探索古筝性能和音色的同时,还融合了现代音乐的手法和元素,展现出更加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
1、演奏技巧。
传统的古筝演奏技巧以“四指并用”为主要特点,着重于“钉打、轻拨、拨弦、泛音”等手法的表现,这些手法被演員嫻熟掌握后,能够使古筝产生出多种音色和音乐氛围。
而在新时代,演奏家们在继承传统技巧的基础上,还把握着现代手段,采用了电声技术、多音轨录音等手法,赋予古筝更加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
例如,采取数码音乐软件进行电子音乐处理,使古筝音色呈现出多种效果,如深邃、柔美、明亮、急促等,增强了音乐表现力、感染力和风格独特性。
此外,新时代古筝演奏技巧还表现在对歌曲和曲目中音乐元素的集成和运用。
以流行音乐为例,演奏家们大量运用和弦的演奏技巧,运用乐曲中的重复节奏强化节拍,制造紧张感。
也有演奏家融合贝斯节奏、打击鼓、吉他伴奏等元素,制造出爽快欢快的感觉,更好地诠释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表达。
总之,以传统为基础,将现代音乐元素移植到古筝演奏中,为古筝音乐增添了更多元化多样化。
2、音色表达。
音色是古筝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对于古筝演奏家来说,如何准确表达音色,将音色传达出去是重要的音乐任务之一。
在此,我们可以谈一下古筝音色的表现方式,包括对音色的表达、变化、调控和创造,以及如何通过演奏技巧来体现音色的魅力。
1)音色的表达。
古筝音色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对音色的细微表达,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磨弦、滑弦、截弦等方式细致入微地呈现出不同的音色,即使弹奏琴弦相同,也可以演奏出如东坡杏花岭那样的差异音色。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8b264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3.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情感表达,注重情感的细腻和变化,能够深刻地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意象描绘,通过音乐表达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各种情感,给人以视听的享受。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各地的传统乐器、曲调和节奏各不相同,展现出中国各地的多元文化。
中国传统音乐还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理念,强调和谐、平衡、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当今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和魅力正在得到重新认识和发掘,为其现代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2 现代社会对传统音乐的需求现代社会对传统音乐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依然被人们所喜爱和追捧。
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承担着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达情感的重要使命。
许多人通过欣赏传统音乐来感受历史的底蕴,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传统音乐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成为人们追求心灵寄托和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对传统音乐的需求不仅体现在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喜爱和推崇,也表现在音乐演出、音乐节庆等活动的盛行。
各地举办的传统音乐演出吸引了大批观众,传统音乐表演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传统音乐作为文化遗产,也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其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音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持续增长的趋势。
传统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人们提供了感情共鸣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
2. 正文2.1 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方式一、传统音乐学院及专业课程的设置。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1ab71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2.png)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地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代音乐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力图探讨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特色,包括戏曲、民歌、器乐等多种形式。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一方面,受到流行音乐和国际音乐的影响,传统音乐的受众和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受到电子音乐和数字化媒体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也面临诸多难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面对传统音乐的困境,现代音乐界和文化界纷纷开始关注与支持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一方面,各地政府和文化机构加大了对传统音乐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音乐节、演出活动等形式,推广和传承传统音乐;一些音乐团体和音乐人也在努力创新和改革传统音乐,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在传承方面,现代音乐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统音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一些音乐节和文化活动中,能够看到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这不仅增加了传统音乐的传播范围,也丰富了现代音乐的内涵。
一些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也开始加大对传统音乐的培训和推广力度,培养一批有传统音乐素养的年轻音乐人,为传统音乐的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方面,传统音乐需要与时代接轨,进行一定的现代化改革。
一些音乐人和音乐团体尝试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出了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受到了不少欢迎和好评。
传统音乐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和传播,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也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54ef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f.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音乐形式和特色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
一、历史背景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祭祀和娱乐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宫廷乐队和民间娱乐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的影响。
二、音乐形式中国传统音乐包括了多种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所独享的音乐形式。
它以雅致、庄重为特点,常常用于宫廷仪式和宴会。
宫廷音乐的乐器包括琴、瑟、筝等,演奏技巧高超,曲调优美。
2.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广泛流传的形式之一。
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
民间音乐的乐器种类繁多,如二胡、琵琶、笛子等,曲调欢快、朴实,常常用于庆祝节日和婚庆活动。
3. 戏曲音乐:戏曲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戏曲表演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戏曲音乐的乐器包括锣鼓、板胡、京剧唱腔等,曲调悠扬、富有表现力,常常用于讲述故事和表达情感。
三、特色中国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语言: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强调音乐语言的表现力。
它通过音调、节奏和音色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2. 和谐平衡: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和谐平衡的美学原则。
它追求音乐元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音乐的整体效果和平衡感,给人以舒适和谐的感觉。
3. 古韵悠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它的曲调和旋律常常带有古韵,给人以深沉、悠扬的感觉。
4. 地域特色:中国传统音乐在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特色和风格。
北方音乐注重豪放和雄壮,南方音乐注重细腻和柔美,西南音乐注重奔放和热情,东方音乐注重婉约和含蓄。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现象分析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现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36a3b402d276a200292e3e.png)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现象分析作者:张馨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5期摘要:音乐美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德国,作为独立学科是在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的。
而在我国,音乐美学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经历了萌芽,兴盛和衰败,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对于今天扔具有启迪作用,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也为我们的音乐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现象;音乐教育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一)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而音乐教育也在历史长河下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从萌芽到发展都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远古时期的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很难得出准确结论,但是根据一些考古学家以及历史文献的记载,音乐教育最早应该产生于新时期时代,音乐美学思想在此时似乎还没有出现。
1.萌芽时期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这一时期人们对原始时期的图腾崇拜渐渐失去兴趣,而是逐渐转变为对人们征服大自然的歌颂,有歌颂大禹治水的《大夏》,商汤伐纣的《大蠖》等等一些乐舞。
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是音乐美学思想的萌芽阶段,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把制礼作乐当作国家大事来看待,与此同时发现了音乐具有为统治者服务的功能,因为注重伦理与礼制所以当时流行的音乐美学思想多为“平和”、“德音”等等。
2.百家争鸣时期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是我国产生音乐美学思想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无论音乐还是教育都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盛况。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尽善尽美,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主张礼乐并重;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否定音乐的作用;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子所提出的音乐美是“大音希声”,庄子则认为“天籁”才是音乐中的真正美。
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7e1aa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9.png)
音乐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塑造着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美学价值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教育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两方面进行探讨,分别为音乐教育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音乐教育现状随着社会对音乐素养的不断重视,国内外的音乐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地完善和优化。
在国内,音乐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各级院校中,音乐教育已逐步形成完整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
此外,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大众音乐市场中,音乐表演的需求愈加旺盛,音乐人才也成为社会的宝贵资源。
然而,在音乐教育现状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音乐教育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在许多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音乐教育资源;其次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师资和设施条件的限制,导致很多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 跨学科音乐教育的兴起随着音乐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音乐教育也开始向跨学科教育转化。
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科技、创意和创新元素的引入,音乐教育将不仅仅关注于音乐素养,更多地关注于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互动。
2. 线上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开始向网络平台转化,线上音乐教育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线上音乐教育将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可以为个人和机构提供更便捷、更灵活的学习方案。
3. 个性化音乐教育的落地未来,音乐教育将朝着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方向发展。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音乐教育机构将更加注重挖掘学生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4. 创新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更注重创新和实践。
通过引进新的音乐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探索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a478f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7.png)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第1篇: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力作鉴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音乐已经成为大多数人不可分割的精神基础,并呈现出多元化状态。
由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也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
而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其理解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现代人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并在深刻理解它的同时能够将它继续传承下去?这已经成为了众多音乐学者时下最关注的话题。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的出版,可谓集合了历史、人文与生命科学等方面,以审美的观点全新阐释了中国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近几年学术界中具有较高含金量的音乐欣赏类书籍。
本书作者刘承华,南京人,1953年生于江苏滨海,1982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现为该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等。
他的学术著述:《文化与人格——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2001)、《品玩人生》(1993)等都极具学术价值;并发表美学、音乐、文学、哲学论文70余篇。
而《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也可以说是他这几年研究成果的一个综合性概述,以便音乐爱好者们能够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的美韵。
《中国音乐的神韵》一书,包括两篇序言,前言、内容和后记,其中的前言和后记阐明了作者创作此书的目的,由于长期以来音乐教育总是“将音乐与文化分离,将音乐作为一种科学的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
”“但是,音乐恰恰不是某种标准化的科学产品,不是可以用某种统一的理论模压成形的。
音乐就其本质而言,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总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特定生命形态与生命方式的产物……音乐的最本原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
”[1]因此作者认为对音乐的阐述要从文化入手是现在中国音乐教育和审美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4d285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f.png)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有的艺术风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代传承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未来发展。
现代传承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演奏方式,如京剧、民乐和室内乐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流动的增加,许多传统音乐家和乐器制造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需要加强相关机构和教育机构的支持和培养。
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也需要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相结合。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元化给传统音乐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传统音乐需要与时俱进,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技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传统音乐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交流相结合,发展出新的形式和风格。
传统音乐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创新和国际交流。
创新是促进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引入新的演奏技巧、音乐形式和曲目,可以让传统音乐更具吸引力和现代感。
加强国际交流也是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经验,推动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传统音乐的扶持力度。
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传统音乐的推广和保护,为传统音乐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宣传渠道。
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传承与发展趋势包括加强传承机构和教育机构的支持,与现代社会和文化相结合,注重创新和国际交流,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保护。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传统音乐有望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df9f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d.png)
新时期古筝的音乐美学研究及发展古筝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音色和卓越的表现力,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息息相关。
然而,在新的时期背景下,古筝音乐的美学研究和发展正经历着一场革新和变革。
一、古筝的音乐美学特点古筝以其丰富的音域和多变的音调变化而闻名。
在演奏中,古筝的指法技巧和弦音的控制成为关键。
演奏者通过巧妙的指法和手指滑动,能够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包括明亮、柔和、婉转等不同的表现效果。
同时,古筝具有独特的共鸣特点,使得音色能够持续延续,增加了音乐的续音感。
这些美学特点使得古筝音乐富有个性和魅力。
二、古筝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古筝音乐的美学研究正在经历着一次新的发展。
传统的美学研究注重音调和技巧,强调形而上的音乐体验,而现代的美学研究则更加注重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强调形而下的音乐意义。
目前,古筝音乐的美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声音美学研究。
声音美学研究探讨古筝音乐如何通过音色、音高、音域等声音要素来传递情感和表达意义。
通过分析音乐中的声音结构和声音形态,研究者可以揭示古筝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
2.演奏技巧美学研究。
演奏技巧美学研究探究古筝演奏者如何通过指法、手指滑动和弦音的控制来实现音乐表现。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演奏者的技巧选择和表达方式,探讨古筝音乐的演奏美学。
3.文化美学研究。
文化美学研究将古筝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联繫,探讨古筝音乐在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意义。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美学研究也涉及到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宗教、哲学、文学等。
4.创造美学研究。
创造美学研究关注古筝音乐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古筝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因此,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在新时期古筝音乐的创造力和艺术实践方面,探讨古筝音乐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古筝音乐美学发展的趋势在新的时期背景下,古筝音乐美学的发展正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而传统音乐更是源远流长,蕴含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
但是在新文化和新思想浪潮的冲击下,我国传统音乐如何走出困境、超于自我、继续发展,就成为了众多音乐艺术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音乐美学发展研究一、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在艺术形态上可以分为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以及民间舞蹈五大类。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习惯,对于传统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国传统音乐而言,长期受到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主要是以“中庸”、“淡和”作为审美准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人、天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统一,而且从音乐的实际内容来看,大都涉及到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具有非常浓郁的实用主义态度。
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一)“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在我国传统音乐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平和恬淡”为美是音乐审美的核心要素。
“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和谐”、“平和”。
强调音律的平衡统一,而这一审美特征的产生也与儒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从生命的角度无解释人伦、人际关系。
结合伦理的“中庸之道”反映到传统音乐当中就是“中和之美”,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因此也被称之为礼乐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礼乐思想可以帮助统治者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例如古琴曲《梅花三弄》就是运用五声,通过清澈、跳跃的泛音,恬淡、缓慢的旋律,营造出风荡梅花的清灵境界。
(二)“线”的形态我国传统音乐追求“线”的形态,如同笔墨书法一般具有行云流水之美。
这一审美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尚简、会意、重神的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包括传统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都具有“线”的形态这一基本审美特征。
西汉《乐记》有云“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据,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故歌之言也,长言之也。
”这一点也充分表明了,我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在整体性上,还是音腔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韵律,可以构成一个平面上的关系。
(三)“虚”的意境我国传统音乐“虚”的意境源自于道家思想,相比较儒家思想的人伦道德,道家的思想则更加注重于自然天道,因此“游于虚”就成为了道家思想的审美核心。
虚者,空;灵者,聪明。
虚灵者,宁静荡淡而智慧之意。
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
而这正好符合我国传统道家“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的思想。
“虚”的意境在我国传统音乐中主要体现为“虚灵”,即创造出一种悠远、朦胧、辽阔的意境。
也就是说,巧妙地运用音乐的旋律让听众置身于一种抽象、虚幻的情景当中。
例如传统二胡曲《二泉映月》在旋律上就是由商音上行至角,次第在徽、角音上短暂停留,然后以宫音收尾。
这样一来,整个曲调的节奏舒缓,给人以清净、淡远的感觉,宛如一位饱尝人间冷暖的艺人在泉清月冷的环境中诉说自己的辛酸往事。
二、我国传统音乐的现状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史恰恰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倡导科学、民主,尤其是在思想、文化等领域深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导致包括音乐、医药、服饰以及道德伦理在内的传统文化举步维艰。
直至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基本处于边缘化的生存状态,特别是随着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及乡村电视、唱片的迅速普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纷纷追求时尚的流行艺术,众多传统音乐几乎无人问津,以至于我国目前传统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极其严峻甚至面临濒危的状况。
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现在进行简要分析:(一)外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冲击是我国传统音乐面临的首要问题。
由于西方等外来音乐的大量涌入,给我国传统音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西方的歌剧、交响乐以及美声唱法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且在我国音乐界中占有主导地位,一度被视为是高雅的艺术和身份的象征,而我国本土的传统音乐则处境尴尬,除了《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等传统剧目以外,很多传统音乐、剧种、乐器以及记谱方式都一无所知,设置于一些人将传统音乐误解为低俗、落后的,更是难登大雅之堂。
此外,传统音乐的传承人出现断层,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高。
虽然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当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学生开始和音乐相接处,但是他们所学习的主要是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方乐器,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却是很少关注。
(二)传统音乐自身的局限性传统音乐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至于到后来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遇。
例如作为我国传统说唱音乐形式之一的渔鼓,它曾流行于苍南、平阳、洞头等闽南方言地区,在苍南县则主要流行于灵溪、桥墩、矾山、马站、藻溪、赤溪等区域。
简便的演奏条件和通俗易懂的说唱形式,使渔鼓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边远山区民众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渔鼓音乐的发展遭遇瓶颈,曲目的编排上无法做到推陈出新,再加上老一辈民间艺人的去世,年龄轻些艺人又不愿意继续发展这一传统曲艺文化,只有乡间老人会里还保留着个别老艺人以录音磁带或做成cd片在流传演唱。
再加上新的文化以及流行音乐给传统曲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像渔鼓一类的民间曲艺形式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地方的渔鼓甚至已经濒临灭绝。
中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通过传统音乐可以透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价值观念都是以政治为基础,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传统音乐也会被看作是封建音乐文化的象征,因此会被误解和排斥,这样一来,不仅否定了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其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
实际上,不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民间音乐,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音乐文化的遗存。
在面对被逐渐淡忘、即将消失却又滋养我们许久的天籁之声时,尊重并且保护传统音乐,普及传统音乐知识以及大力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成为了众多音乐艺术家以及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
三、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
在如今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的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已经成为现阶段音乐文化的主导,再加上大量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音乐面对一片片俗乐浪潮的侵袭,中国传统音乐都没有来得及做任何的反抗,便越来越离开早已熟悉的观众。
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更好的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就需要勇于创新,给传统的音乐中融入更多的新样式和新内容。
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一)科学的继承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点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是让其能够延续、发展以及壮大的唯一方式。
所有的优秀民间艺术都具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音乐的传承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流传和继承,而并非文字记录或者是乐谱记录。
老一辈的音乐艺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以及通过表演等形式给继承者并且在其中不断融入创新因素,使得这种流传至今的民间曲艺形式的传承更具特色。
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关键在与对民众知识的挖掘、理解和整理,作者通过查阅有关传统音乐的文献资料发现,从古至今民间音乐艺人确实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继,学有所成。
在这些传统音乐艺人学艺、行艺以及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也更加增添了传统音乐的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欣赏和发扬这种古老而又神圣的传统文化艺术。
在继承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要避免单纯的去复制,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如果仅仅是通过模仿或者改编的方式进行“继承”,而并没有注入新鲜血液,就会使传统音乐变得苍白空洞,缺乏魅力。
因此,我们在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必须深入到传统音乐的核心及其灵魂。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传统文化而言,当它从事一个时代进入到另一个崭新的时代时,它是不会离开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的,并且人类只要处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不管它的民族状况如何,总以它自己的方式反映着时代精神、境界、要求和价值,反映着人类共有的时代特征,表达它的时代内容。
(二)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纵观历史长河,对于不同国家或者民族在其发生历史性转折的过程中,必将会对其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认定,并且会依次为依据对古今文化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构建出符合本国实际国情以及新时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与环境。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就是影响全人类的两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共同特点都是对传统文化上的继承和创新。
同样,我国的传统音乐源于民间要使其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我国传统音乐当中的戏曲,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以昆曲为例,最早产生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具有独特的体系、风格,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
但是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但是经过众多昆曲艺人们的共同努力,在历经艰辛之后,又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除了与昆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有关之外,与艺人们的创新、改革也是密不可分的。
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的技巧,增进戏剧动作的美感和难度,同时增添一些滑稽有趣的情节,用来冲淡典雅的唱词给观众带来的隔阂。
由此可见,传统音乐的创新应该紧跟时代,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
此外,一些文学、音乐界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凭借传统曲艺的基本腔调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借鉴地方戏曲或者民俗小调的旋律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让更多的传统音乐工作者不断涌现出新的创作灵感。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将长期作用与这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继承传统,传统音乐的传承对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当我们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思想和情感世界。
因此,我国只有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已经超越了时空,是联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