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人世界狐鬼神世界的和谐与冲突

合集下载

《聊斋》人狐恋的故事形态学研究

《聊斋》人狐恋的故事形态学研究

《聊斋》人狐恋的故事形态学研究《聊斋》人狐恋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著名的鬼怪故事之一,讲述了人与狐狸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也被多次改编成文学作品、戏剧和电影。

本文将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聊斋》人狐恋的故事进行研究,探讨其故事结构、情节发展和主题内涵。

故事结构分析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聊斋》人狐恋的故事具有典型的三幕式结构。

第一幕是故事的开端,主要是人狐两个主要角色的相遇和初次交往。

第二幕是故事的发展,主要是人狐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第三幕是故事的结局,主要是人和狐的爱情注定不能终成眷属,最终以悲剧结局告终。

第一幕中,故事的开端是男主角与女主角相遇的场景,通常是男主角偶然间发现了女主角的真实身份,如狐狸精、狐狸仙等,故事开始从此展开。

在《聊斋》人狐恋的故事中,男主角许宁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白狐,这一幕揭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第二幕中,故事的发展是人狐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男主角与女主角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又因为女主角的真实身份和人狐之间的差异引起了种种矛盾和冲突。

在《聊斋》人狐恋的故事中,女主角白素贞化身为人形,和男主角许宁相爱,但最终因为狐狸本性难改,逃不过命运的安排。

第三幕中,故事的结局是以悲剧告终。

人狐之间的爱情注定不能终成眷属,最终导致了悲剧性的结局。

在《聊斋》人狐恋的故事中,白素贞最终被迫回归狐狸身份,与许宁之间的爱情以悲剧收场。

情节发展分析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聊斋》人狐恋的故事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

故事中的情节发展不断上升和下降,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冲突和心理碰撞,最终达到悲剧性的高潮。

主题内涵分析从主题内涵的角度来看,《聊斋》人狐恋的故事涉及了多个深刻的主题,如爱情与命运、人性与狐性、真实与虚幻等。

这些主题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使得故事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

爱情与命运是《聊斋》人狐恋的故事中最主要的主题之一。

故事中展现了人狐之间跨越种族、性别、身份等障碍的爱情,同时也表现了命运的残酷和无情。

论《聊斋志异》中的“异境”

论《聊斋志异》中的“异境”

论《聊斋志异》中的“异境”《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小说集,共收录了四十多篇短篇小说,以神怪为主题,讲述了各种奇幻的故事。

其中不少小说刻画了神怪世界的异境,构建了一个鬼神妖怪的异世界,本文将从“人与鬼神相处”、“离奇古怪的场景”、“幻境与梦境”、“时空扭曲”四个方面来探讨《聊斋志异》中的“异境”。

人与鬼神相处:《牡丹亭》中的梦幻花境是经典的例子。

在梦中,执迷不悟的潘金莲被借绣像仙子的神力救出,来到一个美丽的花世界,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意中人唐伯虎。

然而,这个禁地里却有一门禁忌,一旦违背就会不幸。

潘金莲在梦中不断追求唐伯虎,最终离开了这个异境,醒来后她却无法从梦境中醒来,只好自杀了。

从中可以看出,《聊斋志异》中的异境不仅美丽、神秘,也十分危险。

人越是贪心好色,越是容易迷失在异境中。

离奇古怪的场景:《镜花缘》中的“镜花水月”场景极为神秘。

在这个异境中,阴阳两界交汇,人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它的美德不在于美丽,而在于它的不可描述。

唐伯虎在幻境中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那个女子只是一个影子。

这个场景与现实并不相同,它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

《镜花缘》中的此类场景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它让人看到了另外一种不同的世界。

幻境与梦境:《聊斋志异》中很多场景是发生在梦境或幻境之中,界限十分模糊。

《莺莺传》中的“梦塔”场景中,莺莺进入塔中,不断地陶醉于梦中的美景中,她与唐伯虎相识,相恋,然而这并非现实的事情,当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唐伯虎所爱上。

梦境中的场景更多地是一个人无意识的表达,它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因而它也更有可能引导人们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呼应人们内心的需求和欲望。

时空扭曲:《聊斋志异》中的异境虽然充满奇幻的感觉,但它毕竟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时间和空间中。

然而,在某些小说中,这个稳定的时间和空间似乎被扭曲了。

比如《画皮》中的情节便是如此。

《聊斋志异》探索人性与鬼怪的边界

《聊斋志异》探索人性与鬼怪的边界

《聊斋志异》探索人性与鬼怪的边界提起《聊斋志异》,多数人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那些光怪陆离的鬼怪形象和奇幻迷离的故事情节。

然而,这部作品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在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与鬼怪边界的独特探索。

《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并非单纯的恐怖存在,它们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性特征。

有的鬼怪善良、正直,有着比人类更高尚的品德;有的鬼怪狡猾、邪恶,尽显人性中的丑陋一面。

这种对鬼怪的人性化塑造,打破了我们对于鬼怪的固有认知,让我们重新思考人性与鬼怪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比如,在《聂小倩》这个故事中,聂小倩原本是被恶鬼驱使害人的女鬼,但在与书生宁采臣的接触中,被他的正直善良所打动,从而心生爱意,决定改邪归正。

小倩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即便是身处黑暗的鬼怪,也有着向往光明、追求真善美的内心。

这不禁让人反思,所谓的人性,是否只存在于人类之中?而那些被视为邪恶的鬼怪,是否就完全没有了善良的可能?再看《画皮》中的恶鬼,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披上美丽的人皮,欺骗并残害无辜之人。

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性中的贪婪、狡诈和凶残。

它提醒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隐藏在美丽外表下的邪恶之心,或许比直观的鬼怪更加可怕。

因为我们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在的危险。

从这些故事中不难发现,《聊斋志异》通过鬼怪的形象,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放大并呈现出来。

它让我们明白,人性的复杂并非简单地能用人类或鬼怪的身份来划分。

一个人的善恶,取决于其内心的选择和行为,而不是其外在的形态或身份。

同时,《聊斋志异》也探讨了人性在面对鬼怪时的种种表现。

在许多故事中,人类面对鬼怪时的恐惧、贪婪、勇敢、善良等情感和行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些人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或者荣华富贵,不惜与鬼怪勾结,出卖自己的灵魂,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种贪婪和短视,让他们在面对诱惑时失去了人性的底线。

而另一些人,在面对鬼怪的威胁时,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善良本心,勇敢地与之抗争。

聊斋志异玄幻与现实的交融

聊斋志异玄幻与现实的交融

聊斋志异玄幻与现实的交融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写的一部以神鬼妖怪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之一。

作品中的故事充满了玄幻的色彩,细腻地描绘了妖魔鬼怪与人类世界的交织。

然而,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一本神魔小说集,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思考,并通过玄幻的形式传递出深刻的现实意义。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多以人与妖魔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善恶、欲望的冲突以及道德观念的较量。

可以说,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玄幻的背景下,却通过妖魔与人的互动,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比如《牡丹亭》中的李靖与杜丽娘,他们的爱情故事揭示了人类欲望与道德的冲突,以及社会伦理规范对人性的束缚。

在这个故事中,蒲松龄通过玄幻的手法,将现实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点巧妙地渗透进小说中,让人读来既有奇幻的刺激,又能领悟到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聊斋志异的玄幻元素并非单纯的虚构,而是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超越和批判的象征。

它既是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反叛,也是对神话故事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

在聊斋志异中,许多故事都以普通人与妖魔的交往为主题,通过表现妖魔的哀怨、痛苦和渴望,折射出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

这种玄幻元素的运用,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更是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让人从中感受到现实社会的冷暖与荒诞。

同时,聊斋志异也让人们思考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边界。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有时候甚至感到束手无策。

而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却给了我们一种奇妙的解脱方式,让我们在虚构的世界中找到对抗现实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这种行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边界,让人们在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无限的可能性和希望。

总之,聊斋志异的玄幻与现实的交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通过玄幻的形式,蒲松龄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善恶、现实社会的问题以及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关系。

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一部神魔小说集,更是一本揭示现实意义的文学巨著。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

《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一、创作的抒情表意性。

(一)贴近社会人生:大部分篇章里,与狐鬼花妖发生交往的是文人,发生的事情与文人生活境遇相关或在其所关注的社会领域内,表现出既宽广又集中的视角。

(二)蒲笔下的狐鬼故事大多由他个人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半生苦乐,表现着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因此《聊》是言志抒情的。

二、科举失意的心态。

(一)这个特点以写科举失意、嘲讽考官的篇章最明显。

如《叶生》抒其科场失意之悲愤,同其词《大江东去·寄王如水》《水调歌头·饮李希梅斋中》一致。

(二)批判科举弊端,特别是考官的昏庸,如《司文郎》《贾奉雉》。

三、落寞生活中的梦幻:《聊》众多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多是蒲落寞生活中生发出的幻影。

(一)情节较单纯者,如《绿衣女》《连琐》《香玉》可认为是他长期处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将自遣寂寞的诗意转化为幻想故事。

(二)一些故事中狐鬼花妖的出现不只让书生解除了寂寞,还使书生得到鼓励,事业上获得上进,为之编织出种种理想的梦,如《爱奴》《凤仙》。

四、现实伦理与精神超越:狐鬼花妖形象可不受伦理道德约束,蒲借这种自由写出众多冲破男女大防的女性,也写出为道德理性所禁忌的情爱,这除作为现实的补偿对照外,还蕴含对两X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精神和谐,如《白秋练》《娇娜》。

五、刺贪刺虐和道德理想。

(一)刺贪刺虐,如《席方平》《续黄粱》《公孙夏》《促织》等。

(二)讥刺丑陋现象、颂扬美好德行。

1.大约由于立意在于劝诫,这类篇章多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笔,且以现实伦理道德观念作为美刺原则;当讥刺失德现象的时候笔锋犀利;树立道德楷模的时候,如《张诚》《曾有于》却失之迂阔。

2.《珊瑚》《邵女》等精心塑造现实妇女的典型,但有落后的一面。

3.实际感受突破传统道德观念,对人生的某些问题有独特的思索,如《乔女》。

4.写社会交往的《田七郎》表现对“义”的思考、质疑,可称之为思想觉醒。

六、由于非做于一时,内容复杂,思想境界不一,崇高与庸俗并存。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和谐思想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和谐思想

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和谐思想浅谈《聊斋志异》中的和谐思想作者:李辅子摘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一书共有短篇小说520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像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作者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身中和协调,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的和谐思想,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勾勒出了一幅和谐社会的画卷。

关键词聊斋志异和谐思想Abstract The "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 referred to as the "ghost", the name "ghost fox biography", is China's Qing Dynasty famous novelist Pu Songling wrote a short story in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The book has a total of 520 short stories. The theme is very wide, very rich in content, with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ork successfully created many typical characters of art, vivid images, bizarre plot twists and turns, structure layout clever, concise, delicate description, is the peak of Chinese classical short stories. The romanticism creation technique, personified things, socialization will flower Fox and the nether world,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elf and coordination,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the author places the longing for a better life, sketched a pictur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picture.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Liaozhai harmoniousthought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人世迥异而又趋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

鬼怪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鬼怪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鬼怪与人类的和谐共处鬼怪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文学作品中,鬼怪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鬼怪作为超自然存在的代表,常常与人类产生冲突与矛盾。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鬼怪和人类也可以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鬼怪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某些时候是如何实现和谐共处的。

首先,鬼怪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传说中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鬼怪被描绘为拥有超自然力量和智慧的存在。

他们有时会以各种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帮助或者伤害人类。

这种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敬畏以及对未知的渴望。

然而,鬼怪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敌对和矛盾的。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鬼怪被描绘为具有感情和善良的存在,他们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帮助。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管乐仙”和《封神演义》中的“夜叉”都是鬼怪形象的代表。

他们与人类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共同面对世上的困难和挑战。

这种关系展现了鬼怪与人类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无法证实鬼怪的存在,但是鬼怪的形象在许多文化中仍然存在。

诸如中国的鬼节、日本的鬼神信仰、西方的万圣节等习俗和民间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人们对鬼怪的想象。

这些习俗和故事的延续,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精神寄托,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力量和未知世界的探索。

鬼怪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还可以在电影、动漫、文学等艺术形式中找到。

以近年热播的韩剧《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为例,该剧以浪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鬼怪和人类之间的感情纠葛,讲述了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和谐共处。

这种通过艺术形式表达的和谐共处,使人们对于超自然存在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产生深思。

虽然我们很难定义鬼怪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但是无论是在传统文化、虚构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鬼怪与人类的和谐共处是可能存在的。

通过文学作品的描绘、传统习俗的延续以及艺术作品的创作,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理解鬼怪与人类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依存。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

《聊斋》中人狐相恋故事模式精神分析《聊斋》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民间故事集,其中的人狐相恋故事模式是其中一个经典的情节。

这种故事模式在揭示人性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欲望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在《聊斋》中,人狐相恋的故事经常出现,这些故事中,人与狐的相恋往往是秘密的、不被社会所认同的。

精神分析学认为,这种关系暗示着人性中隐藏的欲望和冲动。

狐狸在东方文化中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生物,与欲望和魅力有关。

而人类与动物的相恋则暗示着欲望的释放和冲动的追求。

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人类内心深处对禁忌欲望的探索和满足,同时也是人类对原始冲动的表达。

聊斋故事中的人狐相恋,往往涉及到一个普通人与一只具有人类形态的狐狸之间的爱情。

狐狸通常会使用妖术迷惑人类,进而与其产生感情。

这种关系显示了人性中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狐狸以其美丽的外貌和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人类,而人类则被狐狸的美丽所迷倒。

这种爱情关系经常被视为一种忠诚和真诚的爱情,并对人类世界的虚伪、利己主义产生了批判。

然而,在这种关系之中,一方往往被另一方的力量所迷惑。

狐狸往往是用妖术和迷幻的魅力来迷惑人类,使其失去理性判断能力。

而人类往往为了满足欲望而无视狐狸背后的真实本质。

这种关系暗示着人性对于欲望的追逐和为了欲望而舍弃理智的倾向。

聊斋故事中的人狐相恋,不仅仅是对欲望和冲动的探索,也是对人类道德观念的思考。

故事中的人类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往往不被社会所认同,甚至被视为禁忌和邪恶。

这暗示了人类社会对于与传统道德观念相悖的爱情关系的排斥和压制。

这种关系引发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质疑,同时也反映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体系的挑战。

总的来说,《聊斋》中的人狐相恋故事模式反映了蒲松龄对人性欲望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这种故事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和冲动,同时也反映了对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

这些故事通过狐狸与人类之间禁忌爱情的展开,探索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道德规范的质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26,No .12010年1月Jo urnal o f G ansu L ianhe U niv ersity (So cial Science s )Jan .2010【收稿日期】2009-06-20【作者简介】何亮(1980-),女,湖南益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说研究。

《聊斋志异》中人世界、狐鬼神世界的和谐与冲突何 亮(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人世迥异而又趋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

他通过对狐、鬼、怪、神仙世界与人类世界和谐与冲突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向往的理想世界的范型,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不平,也体现了他为弱小者利益呼喊的心声。

【关键词】聊斋志异;人世界;狐鬼神世界;和谐;冲突【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7X (2010)04-0047-04Discussion on the Harmony and C onflict between the Human Worldand Foxes ,Ghosts &Immortals World in Strange Tales f rom a Lonely StudioH E Liang(Schoo l o f Literature ,So uth China N or mal U niver sity ,Guangz hou 510006,China )A bstract :Pu Song -ling has given us a ve ry differ ent but converg ent dead fox ,g ho st ,immo r tal wo rld f rom human wo rld .T hro ug h describing the ha rmony and co nf lict between the fo xes ,g hosts and immo rtals wo rld and human wo rld ,he po r -trayed the hands of his ow n y earning for the par adig m of the idea l w o rld ,ex pressed his resentment a nd injustice of the real wo rld ,,and also reflected his voice for the inte rests o f the small and the w eak people .Key words :Str ange T ales f rom a Lonely Studio ;human w o rld ;fo x ,gho st and immo rtals 'wo rld ;ha rmony ;conflic t 金圣叹曾说:“天下莫易于认鬼,而莫难于说虎。

无他,鬼无伦次,虎有性情也。

说鬼到说不来处,可意为补接;若说虎到说不来时,真是大段著力不得”。

(《第五才子书》第二十二回评语)冯镇栾则针锋相对地反驳:“予谓不然。

说鬼亦要有伦次,说鬼亦要有性情。

谚语有之:说谎亦须说得圆,此即性情伦次之谓也。

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恰在人意愿中。

”蒲松龄寓幻想于现实,用一枝生花妙笔,将迥异于人世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与人世界浑然融为一体,“虚中有实,实处生虚”,虚需实实,摇曳生姿。

慧黠多情的狐,有异于常人的神秘力量和法术外,但比人世间的女子更具有女性的柔美;与人为善的神仙,外形让人不敢恭维,狰狞的面目令人不寒而栗,但性情温和,比人 世间的男子更有正气;知恩图报的鬼,昼伏夜出,害怕白天,与常人不同,但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世界,也有人在现实世界同样的烦恼、困惑.......人世界与狐、鬼、怪、神仙世界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可以通过联系的纽带相互交流沟通。

蒲松龄通过对人世界与异人世界和谐、冲突的阐释,寄托了他向往理想世界的范型,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恨、不平,也寄托了他为和自己一样在八股考试中汲汲于功名士子呼喊的心声。

一、人世界与狐鬼神世界的冲突人世界之外是否存在着另一个与人世不同的世界?人的生、老、病、死为何因?人死后归向何处?……远古时候,人们就对自己的生存之谜进行了幻想和探索。

屈原在《天问》中,采用问难的方式,一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上天下地,古往今来,天道人事,包罗万象。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及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蒲松龄受中华民族浪漫、奇幻文化的影响,继承庄骚、楚辞寓现实于幻想的创作传统,驰想天外,构建了一个迥异于人世界的狐、鬼、怪、神仙世界,并通过描述这两个世界—47—的冲突来体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人生、社会理想。

(一)人与狐的冲突在《聊斋志异》中,“狐”在蒲松龄的笔下,惹是生非,兴妖作怪的只是极少数,且这类作品,一般的说,题旨不在于写狐的可怖可憎,而在表达人们战胜邪恶、驱除祸害的胆略。

《捉狐》中的孙翁,遇狐虽“着足足痿,足股股软”,他并没有惧怕,而是“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颈。

”狐虽狡猾,在人智勇前也只得杳然而逃。

在写人与狐冲突的故事中,比较典型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贾儿》。

贾儿之母数祟于狐,而其父又在外,聪慧、勇敢的贾儿于狐来之际,“隐刀于怀,以瓢覆灯,伺母呓语,急启灯,杜门声喊,久之无异,乃离门扬言,诈作欲搜状。

剡有一物,如猩,突奔门隙,急击之。

仅断其尾,约二寸许,湿血犹滴。

”与狐的争斗,贾儿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最精彩的高潮部分是贾儿伪装为狐狸,瞒着家人,用将毒药置于酒中的策略智斗狐精,“两狐毙于亭上,一狐死于草中,喙津津尚有血出,酒瓶犹在,持而摇之,未尽也。

”这时的父亲才知是儿子所为。

贾儿还告知父亲,“此物最灵,一泄,则彼知之。

”贾儿镇定、有胆略,取得胜利、踌躇意满的形象跃然纸上。

《狐入瓶》、《焦螟》、《董生》等都是写人与狐冲突的故事,无不妙趣盎然,将人的智慧、力量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人与鬼的冲突我们往往谈鬼色变,令人憎恶的面目,丑陋的外形倒是其次,最令人战栗的还是鬼可致人死于非命。

《聊斋志异》中的不少篇章就写了鬼祟人的故事。

《咬鬼》中的某翁,夏日昼寝时见一女鬼,“颜色黄肿,眉目蹙蹙然,神情可畏”,某翁面不改色心不跳,而是“伪睡以观其变”,毫不惊惧。

女鬼近翁时,“翁窘急中,思得计;待嗅至颐颊,当即因而啮之。

”急中生智,采用了用牙咬这一招。

办法虽然拙劣,但却很有效果,女子负痛,飘忽遁去。

鬼原来也只不过是纸老虎,稍微抵抗就可以将之驱除。

最凶残,对人类威胁最大的鬼是《画皮》中的女鬼。

王生早行时,遇一女郎,“乃二八殊丽”,贪色的王生不问由来便将其安置于家中,就是妻子、道士屡劝也无法消除他对女鬼美丽外表的迷恋。

在一次偶然当中,这位二八姝丽原形毕露,“面翠色,齿蟾骣于锯,铺人皮于塌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上,遂化为女子。

”批上人皮的狞鬼,摇身一变为美女,掩盖丑陋的外表和心灵,迷惑世间人。

细思之,人世间何乏披着善良外衣,心狠手辣的人?郭沫若同志生前曾经为蒲松龄的故居题过一副对联:“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蒲松龄用讽刺的笔墨,将天下贪心、好色、衣冠楚楚的坏人嘲笑殆尽。

鬼虽恶,但敌不过道士的法术;鬼再善于幻化,也掩盖不住恶、吃人的本质;鬼再厉害,也敌不过正气。

王生因妻的忠诚而复活,道士将恶鬼捉入了瓶中,再也不能危害人间了。

人与鬼的战斗中又一次体现了人力量的强大。

(三)人与怪的冲突《山魈》中的怪,“面似老鸦皮色;目光闪闪,绕室四顾;张巨口如盆,齿疏疏长三寸许;舌动喉鸣,刺喇之声,响彻四壁。

“蒲松龄逞神思而施以人化”(〈鲁迅全集〉第七卷第二百四十二页),将人世间所无的山怪,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觉得比真实的更真实。

山怪的步步进逼,公“于是“抽枕下刀而斫之,中腹,作石缶声。

”公的反抗出乎鬼的意料,伸巨手攫公,“公少缩”,情急之中也能应付自如,不失镇定。

鬼只能“攫得衾,摔之,忿忿而去。

”害人不成,又不甘心离开,只好通过弄碎被子泄愤而去。

《海公子》中的张生在被蛇怪缠身的危急情况下,“忽忆腰中佩荷囊内有毒狐药,因以二指夹出,破裹堆掌中,又侧领自顾其掌,令血滴药上,顷刻盈把。

蛇果就掌吸饮,饮未及尽即毙”;《张老相公》中的张老相公嫁女抵金山渡江时,因家人烧食膳腥引来鼋怪,“吞舟坏人”,张老相公在僧的影响下,“招铁工,起炉山,冶赤铁重百余斤,审知其所常伏处,使二三健男子,以大钳举投之......则鼋死,已浮身水上矣。

”既为家人报了仇,也替百姓除了害。

魏晋南北朝以来,神仙道教思想在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

无论是在生前还是在死后,成为神仙许多人的愿望,是人生的最高期盼。

神仙世界和谐、安宁,那里没有纷争,战乱,也没有人世间的烦恼、痛苦,神仙们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一个迥异于人世的极乐世界。

所以在《聊斋志异》当中,很少出现人与神仙冲突的故事,体现了蒲松龄思想观念中浓厚的道教思想。

蒲松龄在对人与鬼、狐、怪、神仙冲突的描述中,虽用幻化笔墨,但故事中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形象忘其为鬼、狐、怪,觉得他们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人的情感、生活,不是异类,也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

冯镇栾在《读聊斋杂说》中说:“试观聊斋观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历物之性—48—情说之。

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恰在人意愿中。

”蒲松龄运用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法,将绘画“模形写神”的技巧融入其中,“写到神情飘没处,更天真象有真魂。

”《聊斋志异》当中,描写人与怪冲突的篇目极少,主要写人与狐、鬼的冲突,特别是在《席方平》当中,将人与鬼世界的冲突渲染到极致。

这篇思想深刻,艺术完整。

她通过席方平为申父冤到冥府和城郡司、冥王作斗争的故事,托之鬼神,实指现实,揭露了封建官吏与豪绅地主狼狈为奸,纳贿枉法,封建官府上下勾结,官官相护,残暴地压迫人民的腐朽本质,赞扬了席方平孝义、意志坚定。

万劫不移的顽强反抗精神,以虚构的一场阴间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唤起人们对现实反抗的意识。

主题思想深刻,矛盾尖锐集中,人物性格突出。

蒲松龄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当时文网严密,“文字狱”对士人打击迫害的阴云笼罩,使得蒲松龄不得不用曲笔,借狐、鬼、怪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他在《聊斋志异》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人与狐、怪的冲突,世界上是人世间冲突的幻化而已。

二、人世界与狐鬼神世界的和谐蒲松龄仕途坎坷,在八股考试中也是连连败北,贤惠的妻子,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乖巧的儿子,加上自己出世坐馆时得到友人的关照,文学创作上也受到大文豪施闰章等人的赏识,所以身上有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的他,在政治黑暗,仕途失意的情况下,并没有让他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