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第4章噬菌体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PPT文档

最新第4章噬菌体第5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6章细菌的耐药性-PPT文档
在原先对药物敏感的细菌群体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 的耐药性,这是获得耐药性与固有耐药性的重要区别。
获得耐药性大多由质粒介导,但亦可 由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 素的耐药。
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有三个因素:药 物使用的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和 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
2.获得耐药性基因突变类型
定位于细菌染色体、质粒或转座子上 基本结构:两端为保守末端,中间为可变
区,含一个或多个基因盒 整合子含有3个功能元件:重组位点;整合
酶基因;启动子 通过转座子或接合性质粒,使多种耐药基
因在细菌中进行水平传播
五、噬菌体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一、突 变
突变是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遗传型变异
❖自发突变
F质粒(fertility factor, 致育因子)
❖ 接触:细胞质沟通 ❖ 转移:F质粒进入F-菌,1分钟完成 ❖ 复制:F-菌转为F+菌
高频重组菌株 (high frequency recombinant Hfr):
F质粒与染色体整合,具有结合和转移功能,
细菌染色体转移频率高,称之Hfr 。
1.细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多粘菌素和杆菌肽。
2.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及头孢菌素, 现在多用其半合成产物。
3.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 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 的主要来源。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 最多。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 素、红霉素、两性霉素B等。
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根据对病原菌的作用靶位,将抗生素的作用 机制分为四类(表6-1)。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影响胞浆膜通透性(多粘菌素) 3.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 4.抑制核酸代谢:叶酸代谢;核酸合成(喹诺酮 、磺胺类)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避免双重效应
双重效应是指研究结果既有预期的治疗或预防效果,又 有未预期的副作用。在噬菌体研究中,应尽量避免双重 效应,确保研究结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噬菌体研究的法规要求
遵守法规
进行噬菌体研究必须遵守国家和 国际的相关法规,包括伦理审查 、知识产权保护、生物安全和数 据保护等法规。
伦理审查
知识产权保护
05
噬菌体的实验室检测与鉴 定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噬菌体的分离
通常采用细菌培养物作为噬菌体侵染源,通过细菌裂解后释放噬菌体颗粒,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噬菌体 。
噬菌体的纯化
采用如凝胶电泳、速率沉降等方法去除其他细菌成分,获得纯化的噬菌体颗粒。
噬菌体的形态学观察与鉴定
光学显微镜观察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到裂解的细菌和释放的噬菌体颗粒。
抗菌谱广
噬菌体可以感染多种细菌 ,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 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治疗 作用。
噬菌体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设计
多项临床试验采用噬菌体治疗大肠杆菌感染,设计严谨的科 学试验,以评估噬菌体的疗效和安全性。
试验结果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具有一定 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大肠杆菌的感染途径
食物和水污染
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是主要感染途径。
接触感染
与感染者或携带者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物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大肠杆菌的毒素种类与作用
01
02
03Biblioteka 肠毒素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热稳定 的可溶性毒素,作用于肠 上皮细胞,诱导肠液过度 分泌和腹泻。
细胞毒素
作用于宿主细胞表面,破 坏细胞膜和细胞器,导致 细胞死亡。

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PPT

噬菌体及其研究进展PPT
噬菌体及其应用
Contents
1
噬菌体简介
2
噬菌体应用技术简介
3
噬菌体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4
前景及展望
1、噬菌体简介
❖ 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 真菌、螺旋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及放线菌等微生 物的病毒,属非细胞微生 物。
❖ 特性: ▪ 个体微小,需用电镜观察,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化学组成
❖ 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为2-200kb,某些噬菌体基因 组中还含有异常碱基。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DNA噬菌体 少数为环状单链 多数为线状单链 RNA噬菌体 少数为线状双链
❖ 按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告噬菌体已经能够成功检测许多菌种,如
E.coli,Salmonella.spp 等 。
简介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的快速检测技术
对于细菌来说,发光机理可用下式表述:
F M N H 2+ R C H O + O 2 → F M N + H 2O + R C O O H + h ν(490nm)
❖ 在每格中央用灭菌的毛细滴管滴上O-I噬菌体, 待溶液干 后置37 ℃ 6-8 h 培养或过夜, 观察噬菌体裂解情况。
❖ 发现被O-I 噬菌体裂解的菌株, 马上挑取噬斑周围菌苔直 接做沙门氏菌A- F 多价血清凝集试验, 凝集阳性者即可 初步报告结果, 然后转种克氏双糖铁管作进一步鉴定分型。
简例
测定辐射剂量
鉴定细菌分型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04
噬菌体的检测与防治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
噬菌斑法
在细菌培养物上加病毒液,培养后观察透明圈, 透明圈越大表示病毒活性越强。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噬菌体抗原,以确定其存在 和种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PCR、基因测序等,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 析,准确快速地检测噬菌体。
噬菌体的防治策略
加强卫生管理
分布
噬菌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土壤、动物肠道等,同时也在人类生产活 动中广泛存在,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
噬菌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致病性
某些噬菌体可导致人类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在医院环境中,噬菌体还 可导致医院感染。
治疗与预防
烈性噬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 械等的监管,可有效预防噬菌体感染。
为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可以包含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为医学生的研究提 供参考和借鉴,例如在研究新型病毒或者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知识 和技术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课件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治疗手段,例如在 面对新型病毒或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防控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 服务临床实践。
THANKS
生物技术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方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 抗体药物等。
02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与感染机制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
吸附
噬菌体识别并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 。
侵入
通过酶解或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
增殖
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核酸复制、蛋白 质合成及组装。

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培训课件

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培训课件
溶菌性周期和溶原性周期(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8版)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二)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 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
噬菌体结构模式图(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8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virulent 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 积内的噬菌体数量。
噬斑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概念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temperate or lysogenic phage):存在溶菌性周期及溶原性周期的噬菌体。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点难点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可以感染细菌,并在细菌内部进行自我复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
噬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真菌的影响
噬菌体还可以感染一些真菌,如酵母菌,并在真菌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最 终导致真菌裂解。
噬菌体与高等生物的相互关系
噬菌体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中存在许多有益的噬菌体,可以调节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对人体健康产生 积极影响。
02
噬菌体的应用
在医学中的应用
噬菌体疗法
利用噬菌体裂解细菌,从而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噬菌体展示技术
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将外源基因表达产物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用于制 备疫苗、抗体等生物药物。
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噬菌体扩增技术
利用噬菌体扩增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为基因克隆提供足够的模板。
噬菌体检测技术
噬菌体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抗菌治疗
利用噬菌体对耐药性细菌进行抗菌治疗,特别是 针对医院感染和动物疾病中的耐药性细菌。
预防传染病
利用噬菌体对细菌进行预防性接种,以控制传染 病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安全
利用噬菌体对生物安全相关的细菌进行检测、预 警和防治,保障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噬菌体与人类健康
人体内的噬菌体
人体正常菌群
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 依存,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
噬菌体的种类和分布
噬菌体是一类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主要分为烈性和温和噬菌体,人体内的噬菌 体主要分布在肠道、皮肤、呼吸道等部位。
噬菌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利用噬菌体特异性结合和感染的特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环 境监测和食品检测等领域。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噬菌体分类
根据感染特性,噬菌体可划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根据形态,噬菌体可 分为蝌蚪形、微球形、丝形等。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
吸附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结合,通过尾部 刺突进入细胞内部。
释放
噬菌体破坏宿主细胞壁,释放出成熟的噬 菌体颗粒。
注入
通过尾部管道将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
装配
将新合成的核酸和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的噬 菌体。
培训更多的大肠杆菌噬菌…
推动大肠杆菌噬菌体在科研和医疗领域的发展, 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THANK YOU.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可以裂解大肠 杆菌,从而降低肠道内的细菌数量,减轻病情。
噬菌体还可以作为疫苗,通过提前感染大肠杆菌,激发机体 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
大肠杆菌噬菌体的防治策略
加强水、食品等环境监 测
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发现大肠杆菌感染者 及时隔离治疗。
利用大肠杆菌噬菌体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防治肠道感染和疾病。
未来大肠杆菌噬菌体防治的前景
开发高效的大肠杆菌噬菌…
针对不同的肠道感染症状,设计和优化有效的大 肠杆菌噬菌体治疗方案。
加强大肠杆菌噬菌体与抗…
结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耐药性细菌 感染。
优化大肠杆菌噬菌体生产…
确保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稳定性和活性,提高其在 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噬菌体应用广泛
01
在食品工业、大肠杆菌污染。
噬菌体分离鉴定
02
分离自不同环境中的噬菌体在防治大肠杆菌污染方面具有不同
的特性和效果。
噬菌体检测方法
03
随着技术的发展,检测噬菌体的方法越来越简便和快速,有助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分子进化分析
研究噬菌体的分子进化,探讨其 进化和分类的关系。
生物信息学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噬菌体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进行分析,
揭示其结构和功能。
计算机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拟噬菌体的感染和 复制过程,深入研究其生物学机 制。
数据挖掘和分析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寻找噬菌体 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和 基因,为药物设计和治疗提供参考 。
01
02
03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生素滥用,细菌耐 药性问题日益严重,而噬 菌体有望为解决这一问题 提供新思路。
生物安全性
噬菌体作为生物制剂,其 生物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评 估和研究。
法规与伦理问题
噬菌体疗法的相关法规和 伦理问题也需要进一步探 讨。
对人类的贡献
疾病治疗
通过研究噬菌体,我们可 以发现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提高人类生命质量。
感染症状
噬菌体感染可引起发热、咳嗽、 呕吐等症状。
传播途径
噬菌体可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传 播。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噬菌体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疾病 ,如肺炎、肠道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样本,进行噬菌 体分离培养及鉴定,以确诊感
染。
治疗
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 需采用噬菌体疗法。
03
噬菌体基因组与复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构成
噬菌体基因组为DNA双链,通常包含多个基因,其中包括复 制、转录、翻译等必要基因。
基因组功能
噬菌体基因组编码其生命周期所需的各类蛋白,包括外壳蛋 白、复制酶、转录酶、翻译器等。
复制与表达
复制过程
噬菌体通过吸附至敏感宿主细胞表面,注入自身DNA,利用宿主细胞代谢和 能量系统进行自身DNA的复制和表达。

噬菌体病毒微生物学习成果汇报培训讲座课件PPT模板

噬菌体病毒微生物学习成果汇报培训讲座课件PPT模板

“侵入”
就作文教学而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 和自信 心,养 成良好 的写作 习惯; 为学生 提供广 阔的写 作空间 ,减少 对写作 的束缚 ,发展 个性, 培养创 新精神 ;注重 语言能 力和思 维能力 同步发 展。
噬菌体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 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 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 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 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微生物学
课堂汇报
噬菌体病毒 就作文教学而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就作文教学而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 和自信 心,养 成良好 的写作 习惯; 为学生 提供广 阔的写 作空间 ,减少 对写作 的束缚 ,发展 个性, 培养创 新精神 ;注重 语言能 力和思 维能力 同步发 展。
食品发酵噬菌体污染 当受噬菌体感染,发酵速度缓慢、产气减少、发酵 液对流也不旺盛,甚至菌数减少,逐渐使发酵停止。
三、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
细菌鉴定和分型
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种、型特异性,即一种噬 菌 体只能裂解和它相应的该种细菌的某一型
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疾病治疗中可使用噬菌体来裂解细菌,特别是有些细菌对 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相应噬菌体来治疗 就作文教学而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④D型,ssDNA,球状,无尾,大顶衣壳粒
⑤E型,ssRNA,球状,无尾,小顶衣壳粒
⑥F型,ssDNA,丝状,五头尾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感染的防治
加强监测
加强对环境中噬菌体污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 取有效措施。
免疫预防
通过免疫接种预防噬菌体感染,例如针对某些病 原性噬菌体开发疫苗。
抗生素治疗
对于严重的噬菌体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 疗。
03
噬菌体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 作用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噬菌体对细菌的益处
噬菌体可以作为细菌的“天敌”,控制细菌的数量和生长, 减少疾病的发生。
分类
噬菌体根据形态和结构主要分为蝌蚪形噬菌体、微球形噬菌 体和丝形噬菌体等。
结构和生命活动
结构
噬菌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其中核酸为遗传物质,蛋白质为外壳,具有保 护和吸附作用。
生命周期
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会经历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和释放等阶段,其 中吸附是关键步骤。
发现和历史
发现
噬菌体最早于1915年由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特沃特发现,并由F·W·赫尔希和 M·W·蔡斯等人进行了证实和研究。
噬菌体可以感染和破坏寄生生物细胞,减轻寄生生物对机体的损伤。
噬菌体对寄生生物的促进生长作用
噬菌体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而促进寄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04
噬菌体对环境的影响
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存活
分布广泛
噬菌体在各种生境中广泛分布,包括污水处理厂、食品加工 厂、农场、自然水域等。
存活条件
噬菌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受到温度、pH值、紫外线、化学消毒 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噬菌体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影响细菌种群
噬菌体可以感染多种细菌,影响细菌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
促进生态平衡
适当数量的噬菌体可以控制细菌数量,避免细菌过度繁殖,有利于维护生态 平衡。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课件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课件

•24
(左右臂连接)
(三段自身连接) (插入片段)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
•25
(三)体外包装
λ噬菌体DNA体外重组后,一般必须经 过体外包装,然后以噬菌体感染的方式将
重组DNA导入E.coli细胞内。这是因为以感
染方式导入细胞的频率可达 106~108/μgDNA,而以转染(translation) 的方式导入的频率仅为103~105/ μgDNA。
特点是功能相近的基因在基 因组中聚集在一起。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
•12
λ噬菌体
组成特点:
双链线状DNA分子,
全长50kb,
含65个基因,
在其分子两端各含有12
个碱基的互补单链,是天
然的粘性末端,被称为
COS位点。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
•13
λ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的溶菌性生长和溶源性生长
溶菌性生长(lytic pathway)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借助其2个COS位点互补成环,在宿
主菌体内连续复制,合成大量基因产物,进而装配成噬菌体 颗粒,裂解宿主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又可感染其他细菌。 溶源性生长(lysogenic pathway)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将自身DNA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中 去,与之一起复制,并遗传给子代细胞,宿主细胞不被裂解 。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
•14
噬菌体
•41
•基因工程载体噬菌体载体
•42
Phage M13 replication in the host cell: Nicked by gene 2 protein
RNA pol +
RF DNA polIII
±
+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 染,通过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 ,破坏细菌的生存能力。
此外,噬菌体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 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
噬菌体可以作为生物农药,通过与病原菌结 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此外,噬菌体在环境治理方面也具有潜在的 应用价值,例如用于净化污水和降解有机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蛋白质外壳决定噬 菌体的特异性,可 以识别、结合并侵 入宿主细胞。
尾部
由尾鞘、尾管和尾板组成。
尾鞘和尾管共同形成噬菌体的尾部,尾板则帮助噬菌体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
尾部与头部之间通过颈部相连。
噬菌体的基因组
噬菌体的基因组通常由DNA或 RNA组成,其大小和复杂性因
噬菌体种类而异。
噬菌体的基因组编码了其生命 周期和复制策略所需的所有基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2023-10-30
contents
目录
• 噬菌体概述 • 噬菌体的结构与组成 •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 噬菌体的应用与前景 • 相关词汇解释
01
噬菌体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噬菌体是一种病毒,只能感染细 菌和其它微生物。
结构简单,由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 组成。
装配与释放
装配
噬菌体使用宿主细胞的机制来装配其蛋白质外壳和基因组。
释放
一旦噬菌体组装完毕,它就会裂解宿主细胞并释放出新的噬 菌体颗粒。
04
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 作用
噬菌体对宿主的影响
01
02
03
裂解性感染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增殖,最终导致宿主细胞 裂解死亡。
溶原性感染

噬菌体PPT课件

噬菌体PPT课件

Infection of host cell by T2 phage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抗原性
噬菌体具有抗 原性,能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抑制相 应噬菌体感染细菌 。但对已吸附或进 入宿主菌的噬菌体 不起作用。
抵抗力
大于一般细菌
抵抗乙醚、氯仿和乙醇
75℃ 30min或更久才能 被灭活 耐受低温和冰冻 但对紫外和X射线敏感, 一般经紫外照射 10~15min即失去活性。
噬菌体与细菌的关系
裂解作用
增殖方式:复制 增殖过程: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和释放
吸附和穿入
有尾噬菌体通过尾刺或尾丝特异地 吸附在敏感细菌表面的相应受体上(是Pr 或多糖),两者接触后,噬菌体尾板上 的少量水解酶溶解宿主细胞壁肽聚糖形 成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将头部中核酸 经尾鞘小孔注入细菌细胞内,Pr外壳留在 菌体外。
溶源作用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 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 DNA 能随细菌 DNA 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而传代。这种随 细菌分裂而传代的状态称为溶源状态。能 形成溶源状态的噬菌体称温和性噬菌体。 整合在 DNA 上的噬菌体基因称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
prophage: 整合在细菌基 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依据: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培 养方便,生长迅速,遗传和变异易于控制 和辨认。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若在某一标本中检出某种噬菌体数 量较多,表明有相应的细菌存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 体、溶源性细菌 二、问题: 1、简述两种不同噬菌体的生活史。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现象
毒性噬菌体感染敏感菌后可出现溶菌 现象,如果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成半透明的菌悬液,感染后,便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中,若用适量噬菌体和宿主 菌液混合后接种培养,培养基表面可有透 亮的溶菌空斑出现。一个空斑系由一个噬 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细菌后形成的,称为 噬斑.

第四章--噬菌体-PPT幻灯片

第四章--噬菌体-PPT幻灯片

溶原状态
l 十分稳定,能经历许多代 l 在某些条件如紫外线、X线、致癌剂、突变剂等作
用下,可中断溶原状态进入溶菌性状态,这称为前 噬菌体的诱导与切离,发生率为10-2-10-5。 l 极少数溶原性细菌中的前噬菌体离开细菌基因组后, 不进入溶菌性周期,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之为“治 愈”。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l 只要细菌有特异性受体,不论死活噬菌体都能吸附, 但噬菌体不能进入死亡的宿主菌。
穿入
l 有尾噬菌体吸附宿主后,借助尾部末端含有的 一种类似溶菌酶的物质,在细菌细胞壁上溶一 小孔,然后通过尾鞘的收缩,将头部DNA注入 细菌体内,而蛋白衣壳留在菌细胞外。
l 无尾噬菌体与丝形噬菌体可以脱壳的方式进入 细菌细胞内。
溶原周期
l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l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基因与 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 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T4 bacteriophages infecting E.coli.
噬菌体噬菌体的复制来自2.化学组成l 蛋白质
© 构成噬菌体的头部的衣壳及尾部,包括尾髓、尾鞘、尾板、 尾刺和尾丝,起着保护核酸的作用,并决定噬菌体外形和 表面特征。
l 核酸-遗传物质
© 基因组大小2-200Kb © 核酸为DNA或RNA,大多数噬菌体的DNA为双链DNA,但一些
微小DNA噬菌体的DNA为环状单链。多数RNA噬菌体的RNA为 线状单链,少数为线状双链,且分成几个节段。 © 某些噬菌体的基因组含有异常碱基,如大肠埃希菌T2噬菌 体无胞嘧啶,而代以5-羟甲基胞嘧啶与糖基化的5-羟甲基 胞嘧啶;某些枯草芽胞杆菌噬菌体无胸腺嘧啶,而代以尿 嘧啶、 5-羟甲基尿嘧啶。因宿主细胞内没有这些碱基,可 成为噬菌体DNA的天然标记。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大肠杆菌的噬菌体培训课件
体外包装原理: λ噬菌体的头部和尾部的装配是分开进行的。
•头部基因发生了突变的噬菌体只能形成尾部和
头部蛋白所需的蛋白因子;
•尾部基因发生了突变的噬菌体则只能形成头部和
尾部蛋白所需的蛋白因子。
将这两种突变型的噬菌体的提取物混合起来, 便能够在体外装配成有生物活性的噬菌体颗粒。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野生型λ-DNA上缺少合适的选择标记,因此加 装选择标记是λ-DNA克隆载体构建的重要内容。
选择标记主要有两类: 免疫功能类标记 颜色反应类标记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免疫功能失活标记 (cI筛选)
加装选择标记cI基因 cI基因编码一种阻止λ-噬菌体进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或甲基化酶处理必 需区内的酶识别序列使其失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灭活某些与裂解周期有关的基因
将无义突变引入噬菌体裂解周期所需的基因, 如将头部包装蛋白基因的CAG突变成UAG。这些 噬菌体只能在具有特异校正基因编码产物的菌株内 繁殖。
➢DNA重组技术一般需要噬菌体处于溶源状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λ噬菌体DNA的整合与删除:
➢ 噬菌体基因组可以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上, 成为原噬菌体。
➢ 适当条件下,原噬菌体又可以脱离寄主染色体, 重新变成独立的复制子,这种过程叫做原噬菌体 的删除作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课件噬菌体遗传与变异.ppt

课件噬菌体遗传与变异.ppt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抗原性 抵抗力:比细菌强
噬菌体
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
–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 –耐药质粒(R质粒):编码细菌耐药性
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细菌毒力因子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大肠埃希菌的大
肠菌素 –代谢质粒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基因载体
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
是指基因组中能够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片段。 转位(transposition):转位因子能从染色体 或质粒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在另一个位置。 转位因子的转位行为,能使DNA发生插入突变和 广泛的基因重排。 包括: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抑制基因转录 ✓ 阻遏蛋白 ✓ 辅阻遏物
促进基因转录
细菌的变异机制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的突变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
–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的过 程称为基因转移。
重组(rebination)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称为重组,使 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某些性状。
IS Resistance Gene(s) IS
Tn
转座子的特征
转座子 Tn1 Tn2 Tn3
Tn4 Tn5 Tn6 Tn7 Tn9 Tn10 Tn551 Tn971 Tn168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 性,多为蝌蚪状; 2. 噬菌体包括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其中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而温和噬菌体有两个周期:溶菌性周期和溶原性周期; 3. 对于温和噬菌体来说,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 性状发生改变,称做溶原性转换,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 4. 通常用噬斑形成单位(PFU)来作为表示噬菌体数量的 方法。
(一)类型
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1.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 裂解细菌。 2.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或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存在溶菌性 周期及溶原性周期的噬菌体。
(二)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
溶菌性周期和溶原性周期(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8版)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二)溶原性转换 (lysogenic conversion)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 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
噬菌体结构模式图(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8版)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rulent 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版)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内的增殖过程 (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包括吸附、 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等四 个阶段。
噬箘体吸附细菌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噬菌体复制过程 (选自黄敏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第四版配套光盘)
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 积内的噬菌体数量。
噬斑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形态与结构
噬菌体有三种基本形态, 即蝌蚪形、微球形和细杆形。大多数噬菌体 呈蝌蚪形。
结构: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大多数DNA噬菌体的DNA为 线状双链; 噬菌体具有抗原性; 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
蝌蚪形噬菌体(李凡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 第8版)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噬斑(plaque)
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接种培养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透亮的溶 菌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的。
(四)噬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 PFU )
(一)概念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 (temperate or lysogenic phage):存在溶菌性周期及溶原性周期的噬菌体。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点难点
掌握 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一、噬菌体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感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二)特点
(1)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3)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4)噬菌体分布极广。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溶原性转换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2.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3.基因工程的工具 4.用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
熟悉 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及其应用。
了解 噬菌体数量的测定方法(噬斑形成单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bacteriophage
本文• 档医所学提微供生的物信息学仅(供第参9考版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