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一株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株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现代微生物学研究对于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作为一类重要的乳酸菌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该研究旨在分离及鉴定一株发酵乳杆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首先,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16S rRNA PCR扩增特定的核酸序列,从空肠菌群中鉴定出一株特定的发酵乳杆菌,该菌株经过系统发育及形态学特征鉴定后,确定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其次,研究人员利用各种培养基,对该发酵乳杆菌进行了系统性的耐咸强度测定,运用培养基中甘油、葡萄糖及乳酸等物质,研究其在低温和高温的生长特性。
此外,使用特定的抗性染料查看该菌株的抗紫外线特性并进行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最后,利用独特的稀释液,进行发酵乳杆菌抗药性研究,考察其在耐酸、耐热及抗药性方面的特性,并继续研究其在抗菌剂中的抗菌机理。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耐受性良好,可以较好地适应高温和较高的环境盐度,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在抗药性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表现。
这些研究结果为培养和应用发酵乳杆菌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为研究发酵乳杆菌更多用途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一株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总结,希望可以为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发酵乳杆菌,从而更好地应用发酵乳杆菌提供一些参考。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种被发现,其中发酵乳杆菌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分离及鉴定一株发酵乳杆菌,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使用16S rRNA PCR扩增技术,成功从空肠菌群分离出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并鉴定了其系统发育特征及形态学特性。
经过系统的培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测定,该发酵乳杆菌可以较好地在低温、高温和较高的环境盐度环境下生长,具备较高的抗紫外线能力,在抗药性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表现。
一株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噬菌体P27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摘 要:本试验旨在分离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裂解性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比对分析。
以实验室保存的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为宿主菌,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场粪便、污水及奶牛饮用水中分离纯化裂解性噬菌体。
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其裂解能力、最佳MOI 、一步生长曲线的变化、热稳定性、酸碱耐受性等,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本试验中分离纯化出了1株裂解性噬菌体。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27其头部长约76.2 nm ,尾长约153.1 nm ,为常见的肌尾噬菌体,将其命名为vB_SMC_P27(简称P27)。
P27最佳MOI 为10℃、60℃下50 min 活性丧失;在pH4.0~12.0时,噬菌体P27活性未有明显下降;裂解量约为156 PFU/cell ,潜伏期约为15 min ,爆发期约为140 min 。
其对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的裂解率为33.33%(6/18)。
P27裂解效果较好,增殖迅速,在生产中具有防治奶牛乳房炎源耐药链球菌的潜力。
关键词:链球菌;裂解性噬菌体;奶牛乳房炎;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6-0028-07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treptococcus Bacteriophage p27 from CowMastitis CasesWANG Huixiang 1,2, WU Ziwen 1,2, LIN Jinru 1,2, LIANG Yan 1,2, QU Yonggang 1,2, YI Peng 1,2,YU Jiahui 1,2, LIANG Chengzhe 1,2(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AnimalDisease,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Corps, Shihezi 832003, China)收稿日期:2021-06-30基金项目:兵团第十二师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计划(SRS2022013);兵团第十二师重点领域科技攻关计划(SRS2022013)作者简介:王辉翔,男,本科,动物医学专业通信作者:屈勇刚,E-mail:*******************.cn;梁晏,E-mail:****************一株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噬菌体P27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王辉翔1,2,吴子文1,2,林津如1,2,梁 晏1,2,屈勇刚1,2,易 鹏1,2,俞佳辉1,2,梁成哲1,2(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832003;2.动物疾病防控兵团重点实验室,石河子832003)2023,31(6):28-34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solate the lytic phages from dairy cows of Streptococcus mastitis, and to conduct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Using laboratory-preserved bacteria from Streptococcus mastitis cases, the lytic phage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 ed from feces, sewage and drinking water of dairy cows in Shihezi, Xinjiang. The double-layer agar plat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ysis capacity, MOI, change of one-step growth curve, thermal stability, acid-base tolerance, etc . In this experiment, a lytic phage P27 was isolated and purifi ed.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und that P27 had a head of about 76.2 nm and a tail of about 153.1 nm. It was a common myophage and named as vB_SMC_P27 (referred to as P27). The best MOI of P27 was 10℃, and its activity lost at 60℃ for 50 min. However, the phage P27 did not decrease its activity signifi cantly at pH4.0~12.0. Other features of the phage P27 included the cracking amount of about 156 PFU/cell, the incubation period for about 15 min and the burst period for about 140 min. In addition,· 29 ·王辉翔等:一株奶牛乳房炎源链球菌噬菌体P27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第31卷第6期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又称奶牛乳腺炎,为奶牛乳房内实质、间质的炎症,对乳品质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株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株发酵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近年来,发酵乳杆菌醇在乳制品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此类菌株的生物学研究,所以针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尚未尽善尽美。
因此,为了更好地应用发酵乳杆菌,研究室对一株发酵乳杆菌(菌株编号B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我们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分离分析,以鉴定该菌株的致病潜力和繁殖能力。
经过测定和鉴定,确认B1菌株系柠檬酸乳杆菌。
接着,我们使用革兰氏染色法鉴定它具有、抗性药物为青霉素。
接下来,我们实验室对B1菌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以及脂质和多糖组成的分析。
首先,我们使用Illumina HiSeq2500二代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B1菌株基因组全长2.71 Mb,包含2,59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接着,我们利用liquid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技术对B1菌株的脂质和多糖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B1菌株的脂质组成主要为三酰甘油脂和磷脂,而多糖组成主要为霉多糖。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B1菌株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发酵乳杆菌,其基因组大小较小,抗性药物为青霉素,并具有对脂质和多糖有较高合成能力,这些特性有助于该菌株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一株发酵乳杆菌(菌株编号B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一株被证实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发酵乳杆菌。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该类菌株,期望能够实现更加全面有效的利用,从而发挥它在乳制品行业中的价值。
近年来,发酵乳杆菌醇在乳制品行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没有针对该类菌株的生物学研究,所以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菌株。
为了有效利用发酵乳杆菌,本研究对一株发酵乳杆菌(菌株编号B1)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分离鉴定、基因组测序、脂质和多糖组成的分析。
经过分离鉴定,该菌株系柠檬酸乳杆菌,具有青霉素的抗性;经过基因组测序,B1菌株的基因组全长2.71 Mb,包含2,59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1株鲤鱼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22,49(7):2805-2811C h i n aA n i m a lH u s b a n d r y &V e t e r i n a r y Me d i c i n e 1株鲤鱼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杨泽敏1,2,李 双1,2,金正雨1,2,廖义潇1,2,杨 颖1,2,3,文 明1,2,3(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阳550025;2.贵州省动物疫病与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3.贵州省动物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25)摘 要:ʌ目的ɔ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㊂ʌ方法ɔ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 R S 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r R N A 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㊁产酸能力㊁耐酸㊁耐胆盐㊁抑菌特性㊁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㊂ʌ结果ɔ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 Y 001,该分离株在M R S 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㊁表面光滑㊁边缘整齐㊁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㊁无芽孢㊁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h 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h 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h p H 迅速下降,培养16h 的菌液p H 达3.8;在p H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㊁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m m ;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㊁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 F U 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㊂ʌ结论ɔ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 Y 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㊂关键词:鲤鱼;植物乳杆菌;分离鉴定;生物特性中图分类号:S 816.73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6431/j.c n k i .1671-7236.2022.07.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收稿日期:2021-12-13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6]77号)联系方式:杨泽敏,E -m a i l :2827613260@q q .c o m ㊂通信作者杨颖,E -m a i l :y a n g _y i n g510@163.c o m ;文明,E -m a i l :a s .m w e n @g z u .e d u .c n I s o l a t i o n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B i o l o g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S t r a i n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 f r o mC a r pY A N GZ e m i n 1,2,L I S h u a n g 1,2,J I NZ h e n g y u 1,2,L I A OY i x i a o 1,2,Y A N GYi n g 1,2,3,W E N M i n g1,2,3(1.C o l l e g e o f A n i m a lS c i e n c e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550025,C h i n a ;2.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i a l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n i m a lD i s e a s e s a n dV e t e r i n a r y P u b l i cH e a l t h ,G u i y a n g 550025,C h i n a ;3.G u i z h o u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o f An i m a l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P r o d u c t s ,G u i y a n g 550025,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ʌO b j e c t i v e ɔT h e a i mo f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t os c r e e n t h e c y pr i n -d e r i v e d l a c t i c a c i db a c t e r i a w i t he x c e l l e n t p r o b i o t i c sa sc a n d i d a t eb a c t e r i a l s t r a i n sf o ra qu a c u l t u r e p r o b i o t i c s .ʌM e t h o d ɔI n t h i s e x p e r i m e n t ,t h e i n t e s t i n a l c o n t e n t s a n dm u c o u sm e m b r a n e o f c a r p w e r e u s e d a s t h e s o u r c e s o f b a c t e r i a li s o l a t e s .M R S m e d i u m w a s u s e d f o r b a c t e r i a l i s o l a t e s a n d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A f t e r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b y 16Sr R N As e q u e n c i n g ,t h eb i o l o g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i s o l a t e ds t r a i n s ,s u c ha s g r o w t h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a c i dt o l e r a n c e ,b i l es a l tt o l e r a n c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s a f e t y w e r ea n a l yz e d .ʌR e s u l t ɔ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a s t r a i n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l a n t a r u m w a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i s o l a t e d a n dn a m e dY Y 001.O nM R Sm e d i u m ,t h e c o l o n y m o r p h o l o g y o f t h e i s o l a t e ds t r a i nw a s r o u n d ,s m o o t hs u r f a c e ,n e a t e d g e ,m i l k y wh i t e ,中国畜牧兽医49卷G r a m-p o s i t i v e,s p u n-f r e e,b l u n t s h o r t-b a c i l l u s.T h e s t r a i nb e g a n t o g r o w i n l o g a r i t h m i c p h a s e a f t e r 4h,a n d r e a c h e d a s t a b l e p h a s e a f t e r12h.T h e s t r a i nh a das t r o n g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T h e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o n c u r v e s h o w e d t h a t p Hd e c r e a s e d r a p i d l y f r o m0t o12h,a n d p Hr e a c h e d3.8a f t e r 16h c u l t u r e.T h e s t r a i nh a d a c e r t a i n t o l e r a n c e t o a c i d a n db i l e s a l t a t p H3.0a n d0.3%b i l e s a l t. T h e s t r a i n h a d b 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 e f f e c t o n F l a v o b a c t e r i u m c o l u m n a r,A e r o m o n a s v i b r i i a n d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a n dt h eb 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e f f e c to n F l a v o b a c t e r i u mc o l u m n a r w a sv e r y s i g n i f i c a n t,a n d t h ed i a m e t e r o f b a c t e r i o s t a t i c z o n ew a s34.19m m.T h e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e s t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s t r a i n w a s r e s i s t a n tt ok a n a m y c i n,s t r e p t o m y c i na n dv a n c o m y c i n.O n c ead a y f o ro n e w e e k,108C F U i s o l a t e d s t r a i nh a dn o t o x i c e f f e c t o nm i c e a f t e r f e e d i n g.ʌC o n c l u s i o nɔT h e s t r a i nY Y001i s o l a t e d i n t h i s s t u d y h a d e x c e l l e n t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h i c h c o u l db e u s e d a s a c a n d i d a t e s t r a i n f o r a q u a c u l t u r e p r o b i o t i c s,a n d l a i d a f o u n d a t i o n f o r t h e s u b s e q u e n t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p r o b i o t i c s f o r c a r p. K e y w o r d s:c a r p;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l a n t a r u m;i s o l a t i o n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近年来,中国水产养殖集约化发展,许多水产养殖中的疾病仍无有效防治疫苗,加上抗生素滥用,导致水产养殖环境日益恶化[1-3]㊂随着中国全面禁止抗生素类添加剂在饲料中使用,益生菌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备受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4-6]㊂乳酸菌(l a c t i ca c i db a c t e r i a)是指一类能发酵糖类产生有机酸的无芽孢㊁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是应用最早的一种益生菌,具有颉颃有害细菌㊁提高免疫力及提供营养物质等作用,已被应用添加于多种动物饲料中[7-8]㊂已有学者初步揭示了乳酸菌对促鲤鱼生长㊁增强免疫㊁维持肠道菌群平衡㊁抑制病原菌及改善水体环境等作用㊂李利等[9]发现,在鲤鱼饲粮中添加乳酸菌促进了鲤鱼的生长及提高了肠道酶活性㊂桂远明等[10]从鲤鱼肠道内分离干酪乳杆菌制成生物制品对鲤鱼进行饲喂,促进了鲤鱼生长,提高了鲤鱼免疫水平及抗病能力㊂何宇智[11]发现乳酸菌能有效调控水体中氨氮㊁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对改良水质有较好的效果㊂已证实益生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多种益生功能,但在鲤鱼上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㊂因此,本研究拟从鲤鱼肠道内分离鲤源乳酸菌,并对分离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以期筛选到优质鲤源乳酸菌,为后续制备鲤鱼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试验动物及细菌健康鲤鱼购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市场;嗜水气单胞菌㊁维气氏单胞菌均由贵州省动物疫病与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提供;柱状黄杆菌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惠赠㊂体重18~20g的健康昆明小鼠购自贵州医科大学㊂1.1.2主要试剂 S h i e h培养基(江苏绿叶生物有限公司);M R S培养基㊁L B培养基㊁H I B培养基㊁革兰氏染色试剂㊁通用基因组D N A提取试剂盒(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P C R反应试剂(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药敏试纸(温州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1.2方法1.2.1细菌分离与纯化将鲤鱼处死后,进行体表消毒,在超净工作台中剖开鲤鱼腹腔,取出前肠和中肠,纵向剪开肠道,用载玻片刮取肠道内容物及肠道黏膜置于培养皿中,与5m L P B S充分混合,取2m L混合液加入盛有200m L M R S三角锥形瓶中,置于37ħ培养箱24h进行富集培养㊂取1m L 富集液加入9m LP B S中混匀,随后进行倍比稀释,取稀释度为10-6㊁10-7㊁10-8㊁10-9和10-10的富集液进行涂板,挑取菌落形态不一的单个菌落在M R S 平板纯化4代,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㊂1.2.2分离菌16S r R N A鉴定利用细菌基因组D N A提取试剂盒提取上述分离纯化后细菌的D N A,并以此作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进行P C R扩增㊂扩增引物为:27F:5'-A G A G T T T G A T C C T G G C T C A G-3'; 1492R:5'-G G T T A C C T T G T T A C G A C T T-3'㊂P C R反应体系25μL:2ˑT a q M a s t e r M i x12.5μL,上㊁下游引物各1μL,D N A模板1μL,d d H2O9.5μL㊂P C R反应条件:95ħ预变性3m i n;95ħ变性30s, 55ħ退火30s,72ħ延伸90s,共30个循环;72ħ延伸7m i n㊂P C R扩增产物进行1.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 C R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 C B I数据库中进行B L A S T 比对,利用M e g A l i g 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㊂60827期杨泽敏等:1株鲤鱼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1.2.3 分离菌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测定取100μL分离菌培养液接种于200m L M R S培养基中,37ħ恒温培养㊂每隔4h取样,以空白培养基为对照,测定600n m波长下的吸光度(D600n m值),同时测定菌液的p H,以菌液培养时间为横坐标㊁D600n m值和p H为纵坐标分别绘制生长曲线和产酸曲线㊂1.2.4 分离菌耐受试验用盐酸配制p H为3.0㊁2.5和2.0的P B S,用牛胆盐配制浓度为0.3%㊁0.2%和0.1%的胆盐,分别取100μL分离菌培养液接种于10m L上述配制好的溶液中,以未处理的P B S作为对照,置于37ħ培养箱1h后,取菌液涂布平板计数,每组设置3个重复㊂1.2.5分离菌抑菌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分离菌对嗜水气单胞菌㊁维氏气单胞菌㊁柱状黄杆菌的抑制情况㊂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气氏单胞菌置于29ħ恒温培养24h,柱状黄杆菌置于29ħ恒温培养48h,各取100μL分别均匀涂布于L B㊁B H I和s h i e h琼脂培养基上;待平板稍干,放上牛津杯,待测菌液培养24h后8000ˑg离心5m i n,取200μL 上清液加入牛津杯内,同时加入等量M R S空白培养基作对照,置于29ħ培养箱中恒温培养,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大小㊂1.2.6分离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使用0.5麦氏标准比浊管对菌株培养液进行标定并校正,取100μL涂布于M R S琼脂培养基上,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放置于培养基表面,37ħ培养24h,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大小,依据药敏纸片判定标准判定细菌的药物敏感性[12]㊂1.2.7小鼠安全性试验取体重18~20g的昆明种健康小鼠12只,分成2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㊂对照组灌胃P B S,试验组灌胃1m L浓度为1ˑ108C F U/m L的分离菌株,每天一次连续1周,观察记录小鼠的生长情况㊂2结果2.1细菌分离与纯化结果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分离菌在MR S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为圆形㊁表面光滑㊁边缘整齐㊁呈乳白色(图1A);革兰氏染色为阳性㊁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无芽孢(图1B);将该菌株命名为Y Y001㊂图1分离菌菌落形态(A)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图(B,1000ˑ)F i g.1C o l o n y m o r p h o l o g y(A)a n dG r a ms t a i n i n g m i c r o s c o p i c 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t h e i s o l a t e(B,1000ˑ)2.216S r R N A鉴定以Y Y001株的基因组为模板,通用引物P C R扩增出大小约1500b p的条带(图2),与预期大小相符㊂测序结果显示该扩增片段大小为1457b p,经B L A S T对比后,利用M e g A l i g n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Y Y001株与8株植物乳杆菌聚为一簇,且与植物乳杆菌(登录号:MT463427.1)亲缘性关系最近,置信度达100%(图3)㊂综合分离菌的形态学特征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该株分离菌为植物乳杆菌㊂图2Y Y001株16S r R N A基因P C R扩增结果F i g.2P C R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o f16S r R N A g e n e o f Y Y001s t r a i n7082中 国 畜 牧 兽 医49卷图3 基于16S r R N A 基因的系统发育树F i g .3 P h y l o ge n e t i c t r e e b a s e do n16S r R N A g e n e 2.3 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测定由图4可知,Y Y 001株在培养4h 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12h 后进入稳定期,培养20h 后进入衰亡期㊂由图5可知,随着细菌的不断增殖,产酸不断积累,0~12h p H 迅速下降,12~16h p H 下降缓慢,16h 后趋于稳定,最终p H 稳定在3.8㊂图4 Y Y 001株的生长曲线F i g.4 G r o w t h c u r v e o fY Y 001图5 Y Y 001株的产酸曲线F i g.5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o n c u r v e o fY Y 0012.4 耐受试验Y Y 001株分别经p H 3.0㊁2.5和2.0P B S ,0.3%㊁0.2%和0.1%胆盐,以及常规P B S (pH7.0)处理后,活菌数分别为9.1ˑ108㊁2.1ˑ107㊁1.9ˑ107㊁1.78ˑ107㊁3.0ˑ105㊁2.37ˑ106和2.52ˑ106C F U /m L ,菌株在不同p H 和不同胆盐浓度下均具有一定的存活率(图6),说明菌株对酸㊁胆盐环境均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㊂图6 Y Y 001株耐受试验结果F i g.6 T o l e r a n c e t e s t r e s u l t o fY Y 0012.5 抑菌试验由图7可知,Y Y 00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㊁维氏气单胞菌和柱状黄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㊂其中,对柱状黄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34.19m m ;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次之,抑菌圈直径为14.56m m ;对维气氏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最弱,抑菌圈直径为11.77m m ㊂80827期杨泽敏等:1株鲤鱼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①A ,维气氏单胞菌;B ,嗜水气单胞菌;C ,柱状黄杆菌㊂②空白,M R S 肉汤对照①A ,A e r o m o n a s v i b r i i ;B ,A e r o m o n a s h y d r o p h i l a ;C ,F l a v o b a c t e r i u m .②B l a n k ,M R Sb r o t h 图7 Y Y 001株的抑菌特性F i g .7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pe r t i e s o fY Y 0012.6 药物敏感性试验由表1可知,Y Y 001株对四环素㊁红霉素㊁克林霉素和氯霉素表现为敏感;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㊁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表现为耐药㊂表1 Y Y 001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T a b l e 1 R e s u l t s o f d r u g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e s t f o rY Y 001药物D r u gs 判断标准J u d ge m e n t c r i t e r i a /m m RIS抑菌圈直径I Z D /m m 结果R e s u l t s 四环素T e t r a c yc l i n e ɤ1415~18ȡ1925.31S 卡那霉素K a n a m yc i n ɤ1314~17ȡ180R 庆大霉素G e n t a m i c i nɤ1213~14ȡ1513.96I 红霉素E r y t h r o m yc i n ɤ1313~22ȡ2327.18S 万古霉素V a n c o m yc i n ɤ1011~16ȡ170R 氯霉素C h l o r a m p h e n i c o ɤ1213~17ȡ1830.76S 克林霉素C l i nd a m y c i n ɤ1011~15ȡ1616.03S 链霉素S t re p t o m yc i n ɤ1112~14ȡ150RS ,敏感;I ,中介;R ,耐药S ,S e n s i t i v e ;I ,I n t e r m e d i a r y;R ,R e s i s t a n t 2.7 小鼠安全性试验连续灌胃分离菌Y Y 001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均呈现生长状况健康良好,无发病和死亡㊂说明108C F U Y Y 001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㊂3 讨 论近年来,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3]㊂已有大量研究证实,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㊁泥鳅㊁中华鳖㊁草鱼㊁斜带石斑鱼㊁刺身[14-17]等水产养殖业中应用都有较好的效果㊂但目前水产养殖用益生菌大多来自非水生生物,有研究报道宿主源性益生菌具有更好的定植能力,从而促进更优的益生特性[18];曾东[19]已证实从鲤肠道及养殖水体中分离到的益生菌相较其他从陆生动物中分离的益生菌,在鲤鱼肠道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应用性㊂所以本研究从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中分离鲤鱼源性益生菌菌株,以期应用于鲤鱼微生态制剂的研制㊂本研究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在耐酸及胆盐试验中,在不同p H 条件下具有较好的耐受力,在不同浓度的胆盐条件下均具有耐受力,在0.3%胆盐浓度下与对照组相比存活率相对较差㊂菌株耐胆盐能力较差的情况可能是因为鲤鱼属于无胃鱼类,肠道pH 约为中性环境且无胆盐[20],所以对胆盐的耐受力不强㊂9082中国畜牧兽医49卷植物乳杆菌可通过代谢产生有机酸包括乳酸㊁丙酸㊁丁酸和细菌素等有益物质,从而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生长[21-22]㊂张洪玉[23]用植物乳杆菌饲喂斑点叉尾鮰,结果显示,试验组肠道内致病菌的比例显著降低,可减少斑点叉尾鮰肠道疾病暴发的风险㊂本试验中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㊁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抑菌作用,且该菌株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说明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可作为鲤鱼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有望降低鲤鱼肠道疾病的发生㊂近年来,耐药菌不断出现,其携带耐药基因的传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上,而对益生菌的耐药性研究相对较少[24]㊂随着益生菌的不断开发利用,益生菌的耐药性被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指标之一㊂本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四环素㊁红霉素㊁克林霉素和氯霉素表现为敏感,对庆大霉素表现为中度敏感,表明分离株对多数水产常用抗生素敏感;对卡那霉素㊁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这可能与生长环境不同及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性等因素有关,本试验分离菌株的耐药基因是否会传递还需进一步试验进行评估㊂4结论本研究从健康鲤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乳酸菌,通过16S r R N A基因测序比对,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酸杆菌,将其命名为Y Y001㊂该分离株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性能㊁产酸能力强和能有效抑制水产常见致病菌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有望作为水产养殖微生态制剂的益生菌种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WA N K A K M,D AM E R A U T,C O S T A S B,e ta l.I s o l a t i o n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n a t i v e p r o b i o t i c sf o rf i s h f a r m i n g[J].B m cM i c r o b i o l og y,2018,18(1):119.[2] MA R T I N E Z C R U Z P,I B A N E Z A L,MO N R O YH E R MO S I L L O O A,e t a l.U s e o f p r o b i o t i c si na q u a c u l t u r e[J].I S R N M i c r ob i o l o g y,2012,20(12):916845.[3] HA IN V.T h eu s eo f p r o b i o t i c si na q u a c u l t u r e[J].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M i c r o b i o l o g y,2015,119(4):917-935.[4]尹珺伊,刘秋瑾,田秋丰,等.一株干酪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21,48(2):516-524.Y I JY,L I UQJ,T I A NQF,e t a l.I s o l a t i o n,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b i o l o g i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a s t r a i n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c a s e i[J].C h i n a A n i m a l H u s b a nd r y&Ve t e r i n a r yM e d i c i n e,2021,48(2):516-524.(i nC h i n e s e) [5]孙磊,魏宇超,陈宝江.3种益生菌在家兔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养兔,2020,5:17-19.S U N L,W E IY C,C H E N BJ.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r e ek i n d so f p r o b i o t i c si nr a b b i t[J].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R a b b i tF a r m i n g,2020,5:17-19.(i nC h i n e s e) [6]杜艺.丁酸梭菌和丁酸钠对鲤鱼生长和肠道免疫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9.D U Y.E f f e c t so f C l o s t r i d i u mb u t y r i c u m a n ds o d i u mb u t y r a t e o n g r o w t h a n d i n t e s t i n a l i m m u n i t y o fc o m m o n c a r p[D].N a n j i n g:N a n j i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9.(i nC h i n e s e)[7]牛春宇,石琳琳,孙苗,等.组学技术在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3882-3889.N I U C Y,S H IL L,S U N M,e ta l.A p p l i c a t i o no fo m i c sa p p r e a c h e si n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l a c t i ca c i db a c t e r i aa n di t sf u n c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J].C h i n a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2020,47(12):3882-3889.(i nC h i n e s e)[8]吴重德,黄钧,周荣清.调控乳酸菌酸胁迫抗性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4,54(7):721-727.WU C,HU A N GJ,Z H O U R.R e g u l a t i n g a c i ds t r e s sr e s i s t a n c e o fl a c t i c a c i d b a c t e r i a A r e v i e w[J].A c t aM i c r o b i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14,54(7):721-727.(i nC h i n e s e)[9]李利,李泽健.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㊁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饲料,2021,13:80-83.L IL,L I ZJ.E f f e c t so f d i e t a r y l a c t i c 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n g r o w t h p e r f o r m a n c e,b o d y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di n t e s t i n a l e n z y m ea c t i v i t y o fc o m m o nc a r p[J].C h i n aF e e d,2021,13:80-83.(i nC h i n e s e)[10]桂远明,何幽峰,吴垠,等.生态制品(J y10㊁J y31复合制剂)饲料添加剂对提高鲤抗病力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4,6:27-33.G U I Y M,H E Y F,WU Y,e t a l.S t u d y o n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y p r i n u s c a r p i ob y f e e da d d i t i v eo fec o l o g i c a l p r od u c t s(J y10,J y31c o m p o u nd p re p a r a t i o n)[J].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M i c r o e c o l o g y,1994,6:27-33.(i nC h i n e s e) [11]何宇智.使用微生态制剂和玉米糖渣对草鱼养殖中相关指标的影响[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8.H E Y Z.E f f e c t so f p r o b i o t i c sa n dc o r ns u g a rr e l a t e di n d i c a t o r s i n c u l t u r e o f g r a s s c a r p[D].G u a n g z h o u:S o u t h01827期杨泽敏等:1株鲤鱼源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8.(i nC h i n e s e)[12]陈金龙,李书光,张莎莎,等.一株猪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7):74-77.C H E NJL,L ISG,Z HA N GSS,e t a l.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n db i o l o g i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s t r a i n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s u i s[J].C h i n a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V e t e r i n a r yM e d i c i n e,2012,39(7):74-77.(i nC h i n e s e)[13] N A Y A K S K.M u l t i f a c e t e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o f p r o b i o t i cB a c i l l u s s p e c i e s i na q u a c u l t u r ew i t hs p e c i a l r e f e r e n c et o B a c i l l u ss u b t i l i s[J].R e v i e w si n A q u a c u l t u r e,2021,13(2):862-906.[14]杨运楷.复合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及评价[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9.Y A N G Y K.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e v a l u a t i o no fc o m p o u n dp r o b i o t i c s i nt h ec u l t u r eo f L i t o p e n a e u s v a n n a m e i[D].S h a n g h a i:S h a n g h a i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2019.(i nC h i n e s e) [15]管婷婷.泥鳅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洋大学,2016.G U A N T T.S t u d i e so ns e l e c t i o no f p r o b i o t i c sf r o mt h e M i s g u r n u s a n g u i l l i c a u d a t u s a n d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D].D a l i a n:D a l i a n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2016.(i nC h i n e s e)[16]桂琳.复合益生菌对中华鳖㊁草鱼生长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G U I L.E f f e c t s o f c o m p o u n d p r o b i o t i c s o n g r o w t h a n db l o o d i n d e xo f T r i o n y xs i n e n s i s a n d C t e n o p h a r y n g o d o ni d e l l u s[D].C h a n g s h a:H u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15.(i nC h i n e s e)[17]李军亮,杨奇慧,谭北平,等.嗜酸乳杆菌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㊁消化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9,43(5):992-1000.L IJ L,Y A N G Q H,T A N B P,e ta l.E f f e c t so f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a c i d o p h i l u s o n g r o w t h,d i g e s t i v e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J u v e n i l eg r o u p e r[J].A c t a H y d r o b i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2019,43(5):992-1000.(i nC h i n e s e)[18] MA R I E K A K T C HAM P,T E MG O U A J B,Z AM B O U F N,e t a l.I n v i t r o e v a l u a t i o n o ft h ep r o b i o t i ca n d s a f e t y p r o p e r t i e s o fb a c t e r i o c i n o g e n i ca n dn o n-b ac t e r i o c i n o g e n i c l a c t i c a c i db a c t e r i a f r o mt h ei n t e s t i n e so fN i l et i l a p i aa n dc o m m o nc a r p f o rt h e i ru s ea s p r o b i o t i c si n a q u a c u l t u r e[J].P r o b i o t i c sa n dA n t i m i c r o b i a lP r o t e i n s,2018,10(1):98-109.[19]曾东.鲤益生菌的筛选㊁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Z E N G D.T h e s t u d y o f i s o l a t o n,b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me c h a n i s m of p r o b i o t i c s f r o mC y p r i n u s c a r p i o[D].Y a a n:S i c h u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09.(i nC h i n e s e)[20] B O E D E L T J E G,J O N G E J A N S E,S P A N I N G S T,e t a l.Ef f e c t o fg u t p a s s a g e i n f i s ho n th e g e r mi n a t i o ns p e e d o f a q u a t i c a n d r i p a r i a n p l a n t s[J].A q u a t i cB o t a n y,2016,13(2):12-16.[21]杨悦,滑婉月,陈志迪,等.植物乳杆菌L V02抑菌特性及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21,36(1):91-103.Y A N G Y,HU A W Y,C H E N Z D,e ta l.S t u d y o nb ac t e r i o s t a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 L V02a n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f e r m e n t a t i o nm e d i u m[J].F u j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2021,36(1):91-103.(i nC h i n e s e) [22]孔祥丽,吴昕雨,许晓曦.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8):3131-3140.K O N GX L,WU X Y,X U X X.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nm e t a b o l i t e s a n d b a c t e r i o s t a s i sm e c h a n i s m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J].J o u r n a lo f F o o d S a f e t y&Q u a l i t,2021,12(8):3131-3140.(i nC h i n e s e) [23]张洪玉.干酪乳杆菌Y Y L3和植物乳杆菌Y Y L5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㊁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9.Z HA N G H Y.T h e b i o l o g i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c a s e i Y Y L3a n d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p l a n t a r u m Y Y L5a n d t h e i r e f f e c t s o n g r o w t h,i m m u n e r e s p o n s e a n d i n t e s t i n a lm i c r o b i o t a i nc h a n n e lc a t f i s h,I c t a l u r u s p u n c t a t u s[D].S h a n g h a i:S h a n g h a i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2019.(i nC h i n e s e) [24] D A N I A L IM,N I K F A R S,A B D O L L A H I M.A n t i b i o t i cr e s i s t a n c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p r o b i o t i c s[J].E x p e r tO p i n i o no n D r u g M e t a b o l i s m&T o x i c o l o g y,2020,16(12):1207-1215.(责任编辑董晓云)1182。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2. 6 乳酸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分离乳酸菌对质控 菌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见 图 6 和图 7 。经游标卡尺测定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 形成的抑菌圈直径为 16 mm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抑菌圈直径为 14 mm 。所以 ,分离乳酸菌对质控菌 株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 的抑制作用 ,至于起抑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有待于进 一步研究 。
5 Shin D H , Y S Park , Y S Kim. St udy on t he Optimum fermenta2 tion condition for making lactic acid beverage by using mixed vegetable juice[ J ]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3 , 5 ( 13) : 1256~1260 .
·152 · 经验交流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年第 35 卷第 2 期
一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研究
刘文华 ,任慧英 ,邹玲 ,邹明 ,温建新 ,杨朝霞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青岛 266109)
摘要 :利用乳酸菌分离专用培养基 - MRS 培养基从发酵 40 d 的酸菜汁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菌 ,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 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系统的细菌学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结果该菌株被鉴定为乳杆菌属 、植物乳杆菌 。对其进行生长 曲线 、p H 及酸度的测定 ,结果显示分离乳酸菌的对数生长期较长 ;培养以后 p H 下降达到稳定 ;酸度较高的产酸时间为前 20 h 。抑菌试验表明 :该菌株对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由于该菌具有生长快 、产酸量高并具有抑菌活性 等特点 ,因而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优良菌种开发利用 。
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乳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以及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对于开发利用乳杆菌的有益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乳杆菌的分离乳杆菌的分离通常从富含微生物的样品中进行,如发酵食品、动物肠道、环境土壤等。
以从酸奶中分离乳杆菌为例,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酸奶样品。
将样品进行梯度稀释,然后选取适当稀释度的样品涂布在特定的培养基上。
常用的培养基有 MRS 培养基(de Man,Rogosa and Sharpe Medium),这种培养基能够为乳杆菌的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
在培养过程中,通常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 37℃)和厌氧或微需氧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 24 72小时)。
经过培养后,可以观察到培养基上生长出的不同形态的菌落。
乳杆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可能为白色或灰白色。
二、乳杆菌的鉴定1、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乳杆菌的细胞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
乳杆菌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短杆状、长杆状、弯曲杆状等。
2、生理生化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如糖发酵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吲哚试验等。
例如,乳杆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产生乳酸,而过氧化氢酶试验通常为阴性。
3、分子生物学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 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已成为乳杆菌鉴定的常用方法。
提取菌株的基因组DNA,通过 PCR 扩增 16S rRNA 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乳杆菌 16S rRNA 基因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菌株的种属。
三、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1、生长特性乳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pH 值、氧气条件和营养物质。
大多数乳杆菌为兼性厌氧菌或微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在 30 40℃之间,最适 pH 值在 55 65 左右。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苗玉和;刘岩;闫艳丽;郭宇;舒秀伟【摘要】Lactobacillus can replace anti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order to obtaining the candidate strains of probiotics, 5 Lactobacillus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piglets intestine and were analyzed b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pH tolerance, bile -salt resistance, digestive enzyme resistance, etc. One strain named LY7 that can inhibit E. coli, Salmonella,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other bacteria was identified. The strain was defined eventually as Lactobacillus johnsonnii through PCR assay. The bionom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it was as a candidate strain for probioties.%乳酸杆菌制剂可以替代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腹泻。
为获取可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从健康仔猪肠道分离到5株乳酸杆菌,经抑菌试验、生长曲线测定、耐酸、耐胆盐、耐胰酶试验等,筛选到1株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低pH值、高胆盐、胰酶均有一定耐受能力的乳酸杆菌,命名为LY7。
经PCR鉴定,该菌株为约氏乳杆菌。
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青贮饲料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何轶群;雷赵民;吴润;万学瑞;刁小龙;艾文娜【摘要】为筛选优良的青贮饲料添加剂,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青贮饲料中分离乳酸菌,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通过产酸性试验和抑菌试验对分离出来的12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6株乳酸菌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显示,5株为戊糖片球菌,4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发酵乳杆菌,1株为肠系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1株为屎肠球菌;菌株B1-6、B1-7、B2-3、B2-8、B3-1、B5-2的产酸能力和抑菌效果较好;菌株B1-7和B5-2生长最快,8h后进入稳定期,其余菌株14 h后进入稳定期;菌株B1-7在培养温度高于45℃,培养基pH>10和含盐量>0.08g/mL时不再生长,其余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具备青贮潜力,可作为秸秆青贮的生物添加剂做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7页(P177-183)【关键词】乳酸菌;16S rRNA;筛选;生物学特性【作者】何轶群;雷赵民;吴润;万学瑞;刁小龙;艾文娜【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动物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但由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用于生产饲料的原料严重不足,加之对秸秆类植物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养殖业和饲料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发展饲料工业以及加大对秸秆类植物饲料化的转化是目前我国畜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秸秆类粗饲料的加工处理主要有物理加工法、化学加工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以微生物发酵法中的青贮法应用最为广泛。
一株肠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一株肠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许守涛;刘昊忞;储卫华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8(046)008
【摘要】为筛选优良的乳酸菌作为益生菌出发菌株,采用碳酸钙平板法从健康成人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将分离的菌株鉴定为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命名为CPU9601.该菌株具有胆盐耐受性和抗酸能力,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显示出高存活率.分离株对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和苯唑西林具有抗性.CPU9601培养无菌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32664,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PA01有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的唾液乳杆菌CPU9601具有较好的抗菌能力且而良好的耐酸性能,可作为益生菌开发应用.【总页数】4页(P177-180)
【作者】许守涛;刘昊忞;储卫华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系,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系,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系,江苏南京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2
【相关文献】
1.一株水貂源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2.鸡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熊猫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4.熊猫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
5.鸡源唾液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噬菌体分离实验报告

1. 学习噬菌体的分离方法。
2. 掌握噬菌体纯化技术。
3. 了解噬菌体形态和生物特性的观察。
二、实验原理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噬菌体分离实验是通过在含有细菌的培养基上加入噬菌体,观察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从而分离出纯化的噬菌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种、噬菌体培养液、琼脂平板、无菌镊子、无菌滴管等。
2. 对照组:大肠杆菌菌种、无菌水、琼脂平板、无菌镊子、无菌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培养基:将大肠杆菌菌种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18小时。
2. 分离噬菌体:取一定量的噬菌体培养液,加入适量的无菌水进行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加入琼脂平板中,轻轻摇匀。
3. 制备平板: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平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取适量的大肠杆菌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表面。
4. 孵育平板:将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找出裂解斑,即噬菌体感染后的菌落。
6. 纯化噬菌体:用无菌镊子夹取裂解斑边缘的菌落,接种于新的琼脂平板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
7. 观察纯化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若出现单菌落,则表明噬菌体已纯化。
8. 观察噬菌体形态和生物特性:将纯化的噬菌体培养液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观察噬菌体的形态。
同时,进行噬菌体的吸附实验、裂解实验等,了解噬菌体的生物特性。
1. 分离噬菌体:平板上出现裂解斑,表明噬菌体已成功分离。
2. 纯化噬菌体:平板上出现单菌落,表明噬菌体已纯化。
3. 噬菌体形态: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噬菌体呈长圆柱形,具有尾丝。
4. 噬菌体生物特性:吸附实验和裂解实验均表明噬菌体具有感染大肠杆菌的能力。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噬菌体分离实验的关键是裂解斑的观察,裂解斑的出现表明噬菌体已成功分离。
3. 噬菌体纯化过程中,要注意纯化程度的判断,避免杂菌污染。
动物源性乳杆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维普资讯
5 生 长特 性 、
理 0 、2 、4 、l 、3 小时 。于各处理时间取菌悬液,
利用模型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发酵罐 自动 记录发酵过程 p 值的变动情况。将 已初步鉴定 H 为乳酸杆菌的菌种 B 接种于液体 MR FI S培养基 中, 每 2 0毫 升三 角 瓶 装 l0毫 升 液 体 M S 培 5 O R 养基,于 3  ̄恒温箱静置培养 l —2 7 C 8 0小 时,作 用 发 酵 用 种子 基 备 用 。接 种 种 子 基 , 待种 子 基 与
二 、结 果 与讨 论
样,测定发酵液的 O D值 ( 光密度 ) ;以后每隔一
小 时取 发酵 基 l 升,测 定 发酵 液 的 O 0毫 D值 ,绘
制牛长曲线。为观察培养过程 p 值变化规律 , H 首先用 M S 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初始葡萄糖 R 含量 为 3 %, 观察 p H变 化 ; 当发 酵 4 8小 时左 右 后, H值基本稳定, p 然后再补加葡萄糖使之总浓 度 达到 3 左 右, 观 察 细 菌形 态 与 p 变化 情 况 , % H 以及在酸性环境下,B I F 细胞生物活性变化。
新 鲜 发酵 基 混合 均 匀 后 ,立 即取 发 酵液 作 为 0时
倒平皿后作菌落计 数, 从而计算 出细胞的存活率 。 以p H值为 6 0 . 菌悬液作对照 。
8 实验 仪 器与 方法 、
p 值 用上 海 雷 磁 仪器 厂 生产 的酸 度 计 进 行 H 测 试 ; D 值 , 用分 光 光 度 计 测 定, 长 6 0 m。 O 利 波 0n
4 、菌种 初步鉴定 挑取符合要求的单菌落在 MR 固体培养基 S
④进入消化道后不能有效抵抗盐酸、胆酸等
浅谈酸奶发酵过程中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

浅谈酸奶发酵过程中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特性作者:吕宇蓓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26期摘要: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酸奶的功能逐渐被更多的人重视,酸奶的发酵过程是十分严谨的,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极易受到噬菌体的侵染,导致酸奶出现质量问题,所以现阶段急需对噬菌体进行分离和特性研究,在高中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噬菌体的分离方法。
本文主要对酸奶制造过程中噬菌体的分离步骤进行探讨,并分析噬菌体的特有性质。
关键词:酸奶发酵;噬菌体特性1 噬菌体概述为了使我们对噬菌体的特性有初步了解,高中生物课本对噬菌体有详细的介绍,噬菌体是一种能够侵染细菌、真菌以及藻类的病毒,它是不能单独生存的,必须依靠汲取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身能量的供给,在细菌群落和细菌聚集的地方经常有噬菌体的出现。
噬菌体的体积较小,分类方法比较复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也对噬菌体的特性进行了介绍,噬菌体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没有独立完整的细胞结构,只具有一种核酸类型,对细菌和真菌的侵染效果特别明显[1]。
2 酸奶发酵过程中噬菌体的分离步骤2.1.将指示菌种进行活化并过滤为了更准确的探讨噬菌体的特性,应该对酸奶进行噬菌体的检测,故首先要进行检测指示菌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实验中以乳杆菌中噬菌体的分离为例,将作为指示菌株的乳杆菌放置在37℃的培养液培养至少24小时,使菌株保持活性,接着采用0.4μm的纯净过滤膜将酸奶样品进行过滤,将其它会干扰实验的细菌除去,从而能够使得噬菌体的检测结果更加精确[2]。
2.2选用适当培养基使噬菌斑出现在高中课本上对乳杆菌的培养基进行了大致介绍,本次分离实验采用的乳杆菌培养基的形式是固体与半固体相混合,经过活化和过滤的指示菌与样品酸奶的加入比例是1:1000,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到1ml样品酸奶的量较为适宜,在指示菌和培养基的共同作用下,大约24h 后,噬菌斑会出现在培养基中,接下来需要我们对噬菌斑进行观察,达到一定量才能进行下一步实验。
植物乳杆菌噬菌体Lpla的分离鉴定及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

195-202.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118-241.
QI Ruiming, YU Meiling, JIANG Yanping,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hage Lpla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118-241 中图分类号:Q939.94 引文格式: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9)06-0195-08
齐蕊名, 于美玲, 姜艳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乳杆菌噬菌体Lpla的分离鉴定及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J]. 食品科学, 2019, 40(6):
and screening for phage-resistant mutants[J]. Food Science, 2019, 40(6): 195-202.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80118-241.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y a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Lpla belonged to the Siphoviridae family (morphotype
B1). Phage Lpla was highly tolerant to acid and alkali but not to ethanol, heat or UV. The highest adsorption rate of Lpla on the host cell surface was observed at 4 ℃ and the adsorption was improved by the addition of Ca2+ and/or Mg2+. Phage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等多种益⽣功能,⼴泛应⽤于⾷品⼯业、医药⼯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
在发酵⼯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甚⾄导致发酵失败。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富集法从酸菜中分离出两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LpeD和Lpa804,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了⽣物学特性的鉴定。
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具有典型的⼆⼗⾯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均属于尾噬菌体⽬、长尾噬菌体科。
根据宿主范围测定结果,噬菌体Lpa804可感染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PA106和L.plantarum SC),⽽噬菌体LpeD可感染戊糖乳杆菌(L.pentosus KLDS1.0413)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KLDSl.0344)。
⼀步⽣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噬菌体LpeD的潜伏期为15min,裂解期为90min,裂解量为194PFU/cell;噬菌体Lpa804的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21 PFU/cell。
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对热敏感,LpeD 在56℃作⽤2 min全部失活,Lpa804在63℃作⽤2 min全部失活。
噬菌体LpeD 和Lpa804在pH 4-12的环境中较为稳定,显⽰了较强的酸碱耐受性。
紫外线照射并不能使噬菌体LpeD和Lpa804完全灭活,⼆者在紫外线照射20 min后均仍有部分噬菌体颗粒存活。
噬菌体LpeD和Lpa804对⼄醇和异丙醇较敏感,35%⼄醇作⽤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醇作⽤10 min可使Lpa804全部失活。
35%异丙醇作⽤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异丙醇作⽤10 min可使Lpa804全部失活。
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辛国芹;辛国民;徐海燕;武香玉;张志焱;谢全喜【摘要】从泡菜中富集培养分离到12株乳酸茵,经测定发酵液pH值筛选到一株产酸性能较好的菌株PS-9,结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菌株特异性序列分析等手段,确定其分类归属,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 -9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PS -9在pH值2.0环境中的存活率为85.2%,0.4%胆盐浓度环境中存活率为37.2%,对鸡大肠杆菌O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56011的抑菌圈直径均超过18mm.%Twelve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pickles by the enrichment culture method. A strain PS -9 with better acid - forming performance was screened out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pH - value of the fermentation liquor. It was identified a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S -9 had distinct resistance to acid and bile salt, and its survival rate was 85.2% and 37.2% respectively when it was inoculated in the environment of pH 2. 0 and bile salt concentration 0. 4%. The inhibitory zone diameters of this strain to avian Escherichia coli 078 and Staphylococcal sp. C56011 were both more than 18 mm.【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08【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系统发育分析;植物乳杆菌【作者】辛国芹;辛国民;徐海燕;武香玉;张志焱;谢全喜【作者单位】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山东安丘262114;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6乳酸菌是一种安全、优质、高效的益生菌,其有助于胃肠道正常栖居菌的生长和定植,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它微生物种群,能显著地减少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和沙门氏菌在肠道内的定植。
嗜酸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发酵豆乳中生长特性的研究

development.It is considered
as
the third
generation starter for fermented studies
on
milk.With more
and more in—depth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unc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
I
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力旺盛、活菌数高、产酸能力强的发酵菌种,并探索供试菌株在发酵 豆乳中的生长特性,为发酵豆乳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 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3株嗜酸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曲线、产酸能 力、耐胃酸能力、耐胆盐性、抗药性及抑菌能力,选择生物学性状较 优的LA一5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其在MRS液体培养基中37"C培养 14h,活菌数可达4.33×1012cfu/mL;具有较强的耐酸和抗胆盐特性; 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利福平和四环素中毒敏感,对卡那 霉素不敏感;在体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柠檬 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为研制适合发酵豆乳的嗜酸乳杆菌发酵剂,本研究以豆乳为基础 探索嗜酸乳杆菌LA一5的增菌培养基,得到最佳增菌培养基为:lO% 豆浆,1%葡萄糖,8%西红柿汁,5%玉米浸出汁,2%胡萝I-汁,2 %平菇浸出汁。嗜酸乳杆菌LA一5在增菌培养基中培养时,增菌培养 终止时间为10h,此时活菌数可达1.72×109du/mL。 嗜酸乳杆菌LA一5经增菌培养基活化后,按8%接种量接种于发 酵豆乳基质中,37 0C恒温、静置发酵20h后达发酵终点,此时发酵豆 乳pH=3.57,滴定酸度为85.22。T,活菌数为3.62×108cfu/mL。将 发酵豆乳产品转移至40c条件下冷藏30天,pH降至3.45,滴定酸度 升高到94.29。T,嗜酸乳杆菌活菌数减少至7.04×106cfu,mL。
浅析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浅析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作者:宋月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1期摘要:本次试验所使用的图样主要由鸡场周围环境中采集,利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平板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
然后将其作为宿主针对相应的噬菌体进行研究。
通过结果发现我们共分离到4株大肠杆菌,经过鉴定后其在埃希氏大肠杆菌涵盖范围之内。
主要有多面体头部以及尾部共同组成,这是利用负染经电镜观察所取得的结果。
在人工胃液条件的影响下即会死亡,通过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后发现裂解能力相当强。
因此,在鸡舍环境治理中该噬菌体所起到的应用价值就高。
关键词: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畜禽机体以及养殖环境事大肠杆菌分布的主要位置。
致病性以及非致病性是大肠杆菌的两种主要形式。
幼雏畜禽腹泻以及土壤与水体污染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大肠杆菌的影响。
在预防大肠杆菌过程当中我们可通过对幼雏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
物理法与化学法是传统环境消毒所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还会造成二次污染环境的问题出现。
因此,现阶段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实现对靶向特异杀菌以及长期持续作用生物消毒剂的寻找。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菌种与样品E.coli078、E.coli2116、E.coli25922均由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
污水及粪便样品来源于泰安市郊区养鸡基地。
(2)培养基及试剂LB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10g,去离子水1000ml,pH7.0,121℃20min高压灭菌;人工胃液(pH1.2):NaCl2g,HCI(12mol/L)7mL,超净水1000mL,胃蛋白酶3.2g,0.22μm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2.方法(1)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将鸡场采集的样品于EMB平板上反复划线,直至得到大小、形态均一的具金属光泽的单菌落,进行镜检。
进一步采用DNA试剂盒提取菌体DNA,并对其进行16SrDNA序列扩增,所用引物为通用引物。
乳杆菌噬菌体及其裂解机制的研究

乳杆菌噬菌体及其裂解机制的研究一、简述乳杆菌噬菌体(Lactobacillus phage)是一种能够裂解和侵染乳杆菌的病毒。
自19世纪末发现以来,乳杆菌噬菌体的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乳杆菌噬菌体的基因组、结构、裂解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
本文将对乳杆菌噬菌体及其裂解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杆菌噬菌体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乳杆菌噬菌体是一种单链环状DNA病毒,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因组结构。
其基因组由一个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和一个开放阅读框(ORF)组成。
LTR编码病毒的外壳蛋白和糖蛋白,而ORF编码病毒的核酸酶(Nucleolysin),用于裂解被感染的乳杆菌细胞。
乳杆菌噬菌体的裂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入宿主细胞;其次,病毒利用Nucleolysin切割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破坏宿主细胞的翻译系统;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合成新的外壳蛋白和糖蛋白,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并释放到宿主细胞外。
乳杆菌噬菌体的研究对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开发新型抗菌药物以及提高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利用CRISPRCas9等方法对乳杆菌噬菌体的基因组进行了编辑,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乳杆菌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治疗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乳杆菌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并裂解乳杆菌的病毒,其独特的裂解机制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治疗工具。
然而乳杆菌噬菌体的裂解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
因此深入研究乳杆菌噬菌体的裂解机制,对于揭示其在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乳杆菌噬菌体的裂解机制有助于优化其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性能。
通过了解乳杆菌噬菌体的裂解机制,可以为设计更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提供理论依据。
一株广域pH耐受性微小噬菌体αα的分离、纯化及生理学特性分析

一株广域pH耐受性微小噬菌体αα的分离、纯化及生理学特性分析李梦哲;林洪;王静雪;鞠磊【摘要】本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烈性沙门氏菌噬菌体αα.利用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核酸组成,并对其生理学特性进行分析,包括一步生长曲线、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裂解谱、最佳离子浓度和最佳感染复数.结果表明,该烈性噬菌体αα有一个直径为20 nm的头部,无尾部结构,其核酸类型为单链DNA.由此推断,噬菌体αα属于微小噬菌体科.该噬菌体无明显潜伏期,裂解期为60 min,在pH2.10~11.45内和温度40~50℃内效价分别保持在106~ 108和108 pfu/mL左右,最佳感染复数值为10-4,钙镁离子均能促进该噬菌体的液体增殖,其中培养基中含10 mmol/L MgCl2时促进效果最佳,与未添加离子的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5个log.研究结果为噬菌体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15【总页数】7页(P77-82,95)【关键词】微小噬菌体;单链DNA噬菌体;生理学特性【作者】李梦哲;林洪;王静雪;鞠磊【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6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菌,为人畜共患病原菌,是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来源。
沙门氏菌具有2600多种血清型[1],分为6个亚种[2]。
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4种症状,如伤寒、腹泻、菌血症以及慢性无症状携带者[3]。
然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其耐药现象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凸显。
越南对肉制品抗生素残留以及菌株耐药性的调查发现,胡志明市的117份鸡肉、猪肉、牛肉样品中非伤寒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为68.4%,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占52.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乳杆菌作为公认的安全级微生物,具有促消化、抗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益生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程和畜牧业,其中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较为常用。
在发酵工程中,噬菌体的污染可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导致发酵失败。
本研究通过噬菌体富集法从酸菜中分离出两株烈性乳杆菌噬菌体,分别命名为LpeD和Lpa804,并对这两株噬菌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通过电镜观察,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均属于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
根据宿主范围测定结果,噬菌体Lpa804可感染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PA106和L.plantarum SC),而噬菌体LpeD可感染戊糖乳杆菌(L.pentosus KLDS1.0413)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KLDSl.0344)。
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peD的潜伏期为15min,裂解期为90min,裂解量为194PFU/cell;噬菌体Lpa804的潜伏期为30min,裂解期为105 min,裂解量为221 PFU/cell。
理化因素对噬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对热敏感,LpeD 在56℃作用2 min全部失活,Lpa804在63℃作用2 min全部失活。
噬菌体LpeD 和Lpa804在pH 4-12的环境中较为稳定,显示了较强的酸碱耐受性。
紫外线照射并不能使噬菌体LpeD和Lpa804完全灭活,二者在紫外线照射20 min后均仍有部分噬菌体颗粒存活。
噬菌体LpeD和Lpa804对乙醇和异丙醇较敏感,3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乙醇作用10 min可使Lpa804
全部失活。
3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LpeD全部失活,25%异丙醇作用10 min可使
Lpa804全部失活。
通过分析不同理化因素对噬菌体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镁离子对噬菌体LpeD和Lpa804的吸附有促进作用;噬菌体LpeD和Lpa804在
pH4-8时吸附率变化不明显,但pH为9-10的环境可使噬菌体LpeD的吸附率下降20%,使Lpa804吸附率下降15%;与活性宿主菌相比,噬菌体LpeD在热灭活的宿主细胞上的吸附率下降50%,Lpa804下降30%;通过改变温度测定噬菌体的吸附效率,结果显示,温度为25℃时,噬菌体LpeD的吸附效率最高,温度为4℃时,噬菌体Lpa804的吸附效率最高。
通过酶和化学方法处理细胞壁,噬菌体LpeD在经三氯乙酸处理后的细胞壁上吸附率明显下降,噬菌体Lpa804在经溶菌酶处理后的细胞壁上吸附率明显下降,由此推断,Lpa804的吸附受体是肽聚糖,噬菌体LpeD的吸附受体是与肽聚糖类相连的细胞壁聚合物。
此外,本研究对噬菌体LpeD和Lpa804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噬菌体LpeD是第一个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戊糖乳杆菌噬菌体,其基因组全长为145162 bp,GC含量为34.11%,包含182个开放阅读框(ORF)。
噬菌体Lpa804的基因组全长为142567 bp,GC含量为36.62%,包含185个开放阅读框。
两个噬菌体基因组均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DNA复制调节模块、裂解模块、溶源模块和结构蛋白模块。
通过进化分析发现,噬菌体LpeD和Lpa804与植物乳杆菌噬菌体LP65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且经共线性比对分析,LpeD和Lpa804之间相似度为79.68%。
综上,噬菌体LpeD和Lpa804均为新型乳杆菌噬菌体,且两株噬菌体之间同源性较高。
通过分析两株乳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可为防御噬菌体感染以及构建和筛选抗噬菌体菌株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噬菌体全基因组的测序分析
有助于了解乳杆菌噬菌体的多样性,并为噬菌体进行基因表达等遗传操作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