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高考语文:文言虚词
2012文言文
七、(2012江苏卷)5.B 益:动词,扩充,增强。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 6.D ①讲的是涣少时的事,还未为官;②是说涣 鄙视王蒙正怙势骄横,体现的是涣为人性格,不 能体现为官公正;④说的是涣爱惜人才。 7.C C项中“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 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 为符县,公杖之”。 8.(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 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 (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 好多了。 (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 误就可以了。
十、(2012天津卷) 9.A “意”应该是“意料、料想”的意思。 10.B A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 “用来”,第二个“以”为介词“用”。B项 的两个“之”都是助词。C项的第一个“于” 为介词,“到、在”,第二个“于”为介词, 表被动。D项的第一个“其”为副词,“大 概”,第二个“其”为代词,事物。 11.B 12.D 应该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 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 就”。
9.C
四、(2012全国大纲卷) 8.A 结合语境来,冒:不顾、顶着 9.D 10.C 11.(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 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 领设防。 (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 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五、(2012广东卷) 5.C 根据上下文语境,举,兴起,发动。 6.A A项第一个“为”均是动词,成为;B项第一 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 洲阻水;C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 “所”是所字结构,不译;D项第一个“以”是连 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7.D ①表现陶澍政治操守;②表现陶澍应对水灾 所采用的策略;⑤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8.C 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 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 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 非陶澍。
2012全国各地高考文言虚词试题集锦课件
广东卷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D A. 出为川东道 结为婚姻 B. 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C. 灾民赖之无失所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D. 澍毅然以身任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 兴工 〘解析〙D项都是介词“用” A.项、动词,担任/动词。 B.结构助词,的/代词,沙洲阻水; C.名词,住所/所字结构,不译;
(浙江卷)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 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 C.前一个代词,译为“自己“,后一个是副词,表商 量的语气,译为“还是”; 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
安徽卷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遂发愤以卒 填淤则舟楫不通
A
木欣欣以向荣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既为方伯所知
C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秦王为赵王击缶
〘解析〙A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B.前者为连词,表承接,那么;后者为连词,表转折,却。 C.项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是介词,从。 D.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第二个“为”,介词, 替。
C.代词,他的/代词,那、那些
D. 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湖南卷)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A.遗善为闾里传 为仲卿母所遣 B.其惧人之拒我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 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终身其行斯言乎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解析〗D.表期望的语气词/第二代词, “他们” A.两个“为”均表被动,介词. B.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C.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言文解析
【原文】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搡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平。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逐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待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
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鲖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答案】A【分析】躬:亲自。
2012年高考作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2012年高考作文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经典文言虚词解析
2012高考语文专项训练经典文言虚词解析十、为wéi wèi【本义】古代的人们驱赶大象帮助劳作——劳作、制作、做。
【成语举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得已而为之——见义勇为——胡作非为【成语例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经典文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彭端淑《为学》)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引申义】1.运用智力管理国家也是一种劳作——治理(国家)【成语例释】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
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
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经典文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2.运用大象等畜力可以做人力无法做到的重任——动词,可译为“充当、担任、作为、成为”【成语举例】并为一谈——转危为安——反客为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例释】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化险为夷:险,险阻;夷,平坦。
化危险为平安。
比喻转危为安。
【经典文言】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注意:为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经典文言】①斩木为(充当)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作为)家,崤函为宫。
(《过秦论》)③卒相与欢,为(成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冰,水为(形成)之,而寒于水。
(《劝学》)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
(《过秦论》)3.只有勤奋劳作的人才有——作为、作用【成语例释】大有作为:作为:做出成绩。
能够极大地发挥作用,作一番贡献。
【经典文言】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大家都认为勤奋的人才能有作为——认为、是、算作【成语举例】互为表里——互为因果——何足为奇——不以为奇——不以为然【成语例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文言虚词例析及备考提要
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文言虚词例析及备考提要《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并明确常见文言虚词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于、则、者、之”。
考查能力等级层次为B。
2012年的 1 7套高考试题中,既有专门设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也有把文言虚词暗含在翻译题中进行考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上海卷以问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查,即指出虚词(之)在句中的用法。
综观2012年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情况,共考了其中的13个,加之北京卷的“然”总共14个,例析如下,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以例1. 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课标卷第7题①)例2.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大纲卷第11题②)例3.何以为报∕妻卧草中以号(北京卷第7题D项)例4.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天津卷第10题A项)例5.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江苏卷第8题①)例6. 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江苏卷第8题②)例7. 遂发愤以卒∕木欣欣以向荣(安徽卷第5题A项)例8. 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福建卷第5题①)例9. 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江西卷第11题A项)例10.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山东卷第10题C项)例11.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湖南卷第6题C项)例12. 澍毅然以身任∕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广东卷第6题D项)例13.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广东卷第9题②)例14.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川卷第9题C项)解析:例1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用来”;例2中的“以”是介词,相当于“把”;例3中的“以”,前者为介词,译为“用”,后者是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与之间,相当于“而”,表修饰;例4中的“以”,前者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用来”,后者为介词,译为“用”;例5中的“以”是介词,相当于“把”;例6中的“以”为“介词,表示凭借……的身份”;例7中的“以”均是连词,用在状语和中心与之间,相当于“而”,表修饰;例8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用来”;例9中的“以”,前者为介词,译为“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例10中的“以”,均为介词,前者表示方式,译为“用”,后者表示原因,译为“因为”;例11中的“以”均为介词,可译为“用”;例12中的“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例13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译为“用来”;例14中的“以”均是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2012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乃、其、为、以、因、而、乎、乃、若、所、焉、也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韩愈短文两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表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如: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而初中教材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而"都作连次,大抵是以下几种情况A.表示并列,递进或承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并且","而且","就""然后",其中表示并列关系是,一般不必翻译.1.舌一吐而(不必翻译)二虫尽为所吞2.学而(然后)时习之3.温故而(然后)知新4.任重而(并且)道远5.有一言而(连词)可以终身行之者乎6.堕而(并且)折其髀7.此不为远者小而(就)近者大乎8.濯清涟而(并且)不妖9.启窗而(来)观10.中峨冠而(而且)多髯者11.随波而(不必翻译)逝12.溯迎而(并且)上13.余强饮三大杯而(然后)别14.执策而(然后)临15.潭西南而(表递进)16.而(而且)年又最高17.得之心而(而且)寓只酒也18.佳木秀而(而且)繁阴19.泉香而(表并列)酒洌20.人知从太守而(表承接)21.泉而(表承接)茗者22。
2013和2012全国高考文言虚词汇总和详解.
2013和2012全国高考文言虚词汇总和详解高考非常重视常见文言虚词的考查。
2013年和2012年全国高考16份试题中有9份试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2013年涉及的文言虚词有15个,2012年涉及的文言虚词有10个,且其中很多词反复考查。
下面,把2013年和2012年全国高考考过的文言虚词按考查率进行汇总和详解,希望对2014年的备考有些帮助。
2013年全国高考文言虚词汇总和详解而(6次,考查率67%)【2013高考回眸】安徽卷第5题B项:将相欲移兵而.诛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前句,目的连词,来;后句/转折连词,却。
广东卷第6题C 项: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湖南卷第6题A项: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山东卷第10题C 项:可挈尊罍而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前句,表修饰关系;后句,表转折关系。
上海卷第10题C 项:布衣草履而牧羊/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天津卷第10题D 项: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烟光凝而.暮山紫。
前句,表转折关系;后句,表并列关系。
以(5次,考查率56%)北京卷第7题A项:以.百玩之具罗于席/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前句,介词,把”;后句介词,“用、凭借”。
广东卷第6题A项: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
前句,把;后句因为。
湖南卷第6题BA项:.我聊以.忘忧耳/如惠语以.让单于。
前句,介词,用;后句,连词,来。
四川卷第9题B 项:历历可据以.行/使工以.药淬之。
B.前句,凭借;后句,用,拿。
天津卷第10题A 项: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前句,连词,表目的,用来;后句,介词,因为。
之(4次,考查率44%)北京卷第7题D 项:彬之.总师也/上临哭之.恸。
前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后句,在谓语和补语之间,得(或代词,他)。
历年高考试题考过文言虚词分类整理
高考已考文言虚词以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013年天津卷因为,介词《游褒禅山记》2.如惠语以让单于2013年湖南卷来,表目的,连词《苏武》3.使工以药淬之2013年四川卷用,介词《荆轲》4.但以刘日薄西山2012年四川卷因为,连词《陈情表》5.樊哙侧其盾以撞2012年江西卷表修饰,连词《鸿门宴》6.空以身膏草野2012年湖南卷用,介词《苏武》7.木欣欣以向荣2012年安徽卷表修饰,连词《归去来兮辞》8.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012年浙江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9.但以刘日薄西山2012年山东卷因为,连词《陈情表》10.使工以药淬之2012年天津卷用,介词《荆轲》11.醉则更相枕以卧2011年浙江卷表修饰,连词12.农人告余以春及2011年安徽卷把,介词《归去来兮辞》13.作师说以贻之2011年江西卷来,表目的,连词《师说》14.掭以尖草,不出2011年四川卷用,介词《促织》15.斧斤以时入山林2010年天津卷按照,介词《寡人之于国也》16.以勇气闻于诸侯2010年山东卷凭借,介词《廉蔺列传》17.以吾一日长乎尔2010年上海卷因为,连词《论语侍坐章》1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乃魏之私人2010年四川卷凭,介词《五人墓碑记》19.洎牧以谗诛2009年山东卷因为,介词《六国论》20.而告以成功2009年上海卷把,介词《伶官传序》21.问征夫以前路2009年四川卷用、拿,介词《归去来兮辞》22.木欣欣以向荣2009年湖南卷表修饰,连词《归去来兮辞》23.几以捕系死2009年浙江卷因为,介词《指南录后序》24.洎牧以谗诛2008年天津卷因为,介词《六国论》25.秦亦不以城予赵2008年福建卷把,介词《廉蔺列传》26.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8年安徽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2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008年湖南卷因为,介词《兰亭集序》28.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2007年重庆卷因而,连词《屈原列传》29.以其无礼于晋2007年福建卷因为,连词《烛之武退秦师》30.梅以曲为美2007年浙江卷把,介词《病梅馆记》31.王尝语庄子以好乐2007年江西卷把,拿,介词《庄暴见孟子》32.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2007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五人墓碑记》33.不赂者以赂者丧2007年山东卷因为,介词《六国论》34.秦亦不以城予赵2006年天津卷把,介词《廉蔺列传》35.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2006年湖南卷用,拿,介词《伶官传序》36.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6年山东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37.遂自投汨罗以死2006年江西卷表承接,连词《屈原列传》38.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2006年安徽卷凭,介词《廉蔺列传》39.仆以口语遇遭此祸2006年四川卷因为,介词《报任安书》40.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06年广东卷用,拿,介词《齐桓晋文之事》41.焉用亡郑以陪邻2006年江苏卷来,表目的,连词《烛之武退秦师》42.王好战,请以战喻2006年江苏卷用,介词《寡人之于国也》43.不然,籍何以至此2006年江苏卷因为,介词《鸿门宴》44.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2006年江苏卷表承接,连词《五人墓碑记》45.王尝语庄子以好乐2005年全三卷把,介词《庄暴见孟子》4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005年北京卷表并列,连词《游褒禅山记》47.将以衅钟2005年辽宁卷用,介词《齐桓晋文之事》4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005年浙江卷来,目的连词《过秦论》49.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2005年福建卷因为,连词《虎丘记》5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致富2005年湖北卷因为,介词《促织》5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2005年广东卷因为,介词《齐桓晋文之事》52.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2005年重庆卷把,介词《病梅馆记》53.既自以心为形役2005年山东卷让,介词《归去来兮辞》5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005年江西卷因为,介词《陈情表》55.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2004年全一卷表修饰,连词《齐桓晋文之事》56.以此知之,故欲往2004年全二卷凭借,介词《廉蔺列传》5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2004年全卷四因为,介词《廉蔺列传》5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2004年天津卷用,拿,介词《六国论》59.以金笼进上2004年浙江卷用,介词《促织》60.敢以烦执事2004年湖南卷用,拿,介词《烛之武退秦师》61.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2004年江苏卷因为,连词《廉蔺列传》62.敢以烦执事2004年京春卷用,介词《烛之武退秦师》63.还军霸上,以待大王之来2003年全国卷来,目的连词《鸿门宴》64.斧斤以时入山林2003年北京卷按照,介词《寡人之于国也》65.险以远,则至者少2003年京春卷表并列,连词《游褒禅山记》66.今以钟磬置水中2002年全国卷把,介词《石钟山记》67.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2002年京春卷因为,连词《屈原列传》68.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002年北京卷表结果,连词《六国论》69.穷予毕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001年全国卷来,目的连词《病梅馆记》70.天将以酬长厚者2001年京春卷用,介词《促织》7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000年上海卷因为,介词《岳阳楼记》72.今以钟磬置水中2000年上海卷把,介词《石钟山记》7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000年上海卷并且,连词《游褒禅山记》74.刿问曰:何以战2000年上海卷凭借,介词《曹刿论战》75.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1999年全国卷来,连词《出师表》而1.烟光凝而暮山紫2013年天津卷表承接,连词《滕王阁序》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013年安徽卷却,表转折,连词《鸿门宴》3.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013年山东卷却,表转折,连词《六国论》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013年湖南卷却,表转折,连词《寡人之于过也》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12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赤壁赋》6.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012年浙江卷却,表转折,连词《始得西山宴游记》7.我腾跃而上2012年山东卷表修饰,连词《逍遥游》8.朝济而夕设版焉2011年山东卷表转折,连词《烛之武退秦师》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011年江西卷却,表转折,连词《鸿门宴》10.吾尝终日而思矣2011年四川卷表修饰,连词《劝学》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10年天津卷表承接,连词《廉蔺列传》12.爽籁发而清风生2010年湖南卷表承接,连词《滕王阁序》13.倚歌而和之2010年浙江卷表修饰,连词《赤壁赋》14.拔剑切而啖之2010年江西卷表顺承,连词《鸿门宴》15.恍惊起而长嗟2010年上海卷表顺承,连词《梦游天姥吟留别》16.信而见疑2009年山东卷却,表转折,连词《屈原列传》17.涵淡澎湃而为此也2009年上海卷因而,连词《石钟山记》18.人非生而知之者2009年四川卷表承接,连词《师说》19.弃甲曳兵而走2009年安徽卷表修饰,连词《寡人之于过也》20.不患贫而患不安2009年浙江卷却,转折连词《季氏将伐颛臾》2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2009年天津卷表顺承,连词《廉蔺列传》22.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2008年天津卷表转折,连词《廉蔺列传》2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2008年福建卷表顺承,连词《过秦论》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007年天津卷表顺承,连词《五人墓碑记》25.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007年江西卷却,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26.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2007年安徽卷却,表转折,连词《愚溪诗序》2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07年山东卷表递进,连词《劝学》28.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2006年重庆卷却,表转折,连词《触龙说赵太后》29.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2006年湖南卷并列连词《屈原列传》30.宁赴长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2006年浙江卷表承接,连词《屈原列传》31.某所,而母立于兹2006年辽宁卷你的,代词《项脊轩志》32.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2006年山东卷表转折,连词《祭十二郎文》33.拔剑撞而破之2006年四川卷表顺承,连词《鸿门宴》34.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2005年天津卷表修饰,连词《孟子见梁襄王》35.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2005年福建卷却,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36.而奉行者即以为定例2005年湖被卷表转折,连词《促织》37.古者富贵而名摩灭2005年广东卷表转折,连词《报任安书》38.位尊而无功2005年重庆卷表转折,连词《触龙说赵太后》39.太守归而宾客从也2004年全一卷表顺承,连词《醉翁亭记》40.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2004年全二卷表顺承,连词《齐桓晋文之事》4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04年浙江卷表递进,连词《劝学》42.吾尝终日而思矣2004年湖南卷表修饰,连词《劝学》43.外连衡而斗诸侯2004年江苏卷表顺承,连词《过秦论》44.子路拱而立2003年北京卷表修饰,连词《荷蓧丈人》4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001年京春卷表顺承,连词《鱼我所欲也》之1.恐年岁之不吾与2013年浙江卷取独,结构助词《离骚》2.吾得兄事之2013年湖南卷他,代词《鸿门宴》3.徒慕君之高义也2013年四川卷的,结构助词《廉蔺列传》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2012年江西卷的,结构助词《荷蓧丈人》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012年湖南卷取独,结构助词《兰亭集序》6.不坠青云之志2012年天津卷的,结构助词《滕王阁序》7.此亡秦之续耳2011年山东卷的,结构助词《鸿门宴》8.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011年安徽卷取独,结构助词《烛之武退秦师》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10年湖南卷这样的事,代词《齐桓晋文之事》10.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010年山东卷取独,结构助词《劝学》1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010年江西卷这,代词《廉蔺列传》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010年上海卷取独,结构助词《鸿门宴》13.非曰能之,愿学焉2009年江西卷这样,代词《论语侍坐章》14.不知东方之既白2009年浙江卷取独,结构助词《赤壁赋》1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008年天津卷取独,结构助词《齐桓晋文之事》1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008年福建卷无义,结构助词《游褒禅山记》17.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008年安徽卷取独,结构助词《齐桓晋文之事》18.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2007年天津卷这件事,代词《烛之武退秦师》19.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2007年湖南卷取独,助词《齐桓晋文之事》20.石之铿然有声者2007年江西卷定后标志,助词《石钟山记》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007年山东卷取独,结构助词《师说》2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006年福建卷取独,助词《谏太宗十思疏》23.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2006年江西卷他,代词《触龙说赵太后》2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006年安徽卷取独,结构助词《师说》25.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2005年全三卷取独,结构助词《廉蔺列传》2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005年北京卷宾前标志,助词《信陵君窃符救赵》27.甚矣,汝之不惠2005年天津卷取独,结构助词《愚公移山》2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2005年辽宁卷取独,结构助词《逍遥游》29.四海之大,有几人与2005年浙江卷定后标志,助词《五人墓碑记>》30.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2005年湖北卷的,结构助词《促织》31.或异二者之为2004年全国三卷的,结构助词《岳阳楼记》3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2004年全过四卷补足音节,助词《项脊轩志》33.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2004年重庆卷宾前标志,助词《勾践灭吴》3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004年江苏卷取独,结构助词《鸿门宴》3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004广东卷取独,结构助词《邹忌讽齐王纳谏》3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2004北京春招宾前标志,助词《信陵君》37.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2003年北京卷的,结构助词《石钟山记》38.宋何罪之有2002年北京卷宾前标志,助词《公输》其1.余嘉其能行古道2013年四川卷他,代词《师说》2.吾其无意于人世矣2012年四川卷大概,语气副词《祭十二郎文》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2012年江西卷难道,语气助词《崤之战》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2012年湖南卷它,代词《逍遥游》5.吾其还也2012年浙江卷还是,语气副词《烛之武退秦师》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12年天津卷那,代词《赤壁赋》7.则或咎其欲出者2011年湖南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8.秦王恐其破璧2011年湖南卷他,代词《廉蔺列传》9.吾令人望其气2011年湖南卷他,代词《鸿门宴》10.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11年湖南卷千万,语气词《伶官传序》1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11年四川卷千万,语气词《伶官传序》12.天之苍苍,其正色耶2010年浙江卷还是,连词《逍遥游》13.其皆出于此乎2010年山东卷大概,语气副词《师说》1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9年上海卷他们,代词《师说》15.吾其还也2009年湖南卷还是,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16.其孰能讥之乎2009年安徽卷难道,语气词《游褒禅山记》1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009年天津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1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008年浙江卷语气词,无义《游褒禅山记》19.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2008年湖南卷他,代词《六国论》20.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2007年湖南卷自己,代词《报任安书》21.于乱石间择其一二而扣之2007年安徽卷其中,代词《石钟山记》2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07年四川卷千万,语气副词《伶官传序》2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006年天津卷千万,语气副词《伶官传序》24.其妻曰:君美甚2006年重庆卷他,代词《邹忌讽齐王纳谏》25.其孰能讥之乎2006年福浙卷难道,语气词《游褒禅山记》26.则齐国其庶几乎2006年安徽卷大概,语气副词《庄暴见孟子》27.秦有余力而制其弊2005年全三卷他,代词《过秦论》28.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005年重庆卷它,代词《逍遥游》29.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2005年山东卷那,代词《屈原列传》30.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004年天津卷他,代词《屈原列传》31.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004年浙江卷那,代词《游褒禅山记》32.其孰能讥之乎2004年湖南卷难道,语气副词《游褒禅山记》33.其意常在沛公也2004年福建卷他,代词《鸿门宴》34.樊哙侧其盾以撞2004年广东卷他的,代词《鸿门宴》35.秦贪,负其强2003年北京卷他的,代词《廉蔺列传》乃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2013年天津卷于是,就,连词《廉蔺列传》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安徽卷竟然,副词《师说》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山东卷竟然,副词《师说》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13年湖南卷竟然,副词《师说》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11年安徽卷竟然,连词《桃花源记》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010年四川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7.良乃入,具高沛公2009年江西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8.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为务2009年四川卷竟,却,连词《报任安书》9.精思附会,十年乃成2009年天津卷才,副词《张衡传》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8年浙江卷竟然,副词《师说》1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07年四川卷竟然,副词《桃花源记》12.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2006年天津卷于是,就,连词《信陵君窃符救赵》13.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2006年辽宁卷于是就,副词《信陵君窃符救赵》1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006年四川卷竟然,连词《石钟山记》15.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2006年广东卷才,副词《触龙说赵太后》1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2005年山东卷这样,代词《齐桓晋文之事》17.设九宾礼于廷,乃敢上璧2004年全三卷才,副词《廉蔺列传》18.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2004年天津卷就,副词《烛之武退秦师》1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4年重庆卷竟然,副词《师说》20.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2004年湖北卷于是就,连词《勾践灭吴》21.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2004年辽宁卷才,副词《报任安书》2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004年福建卷竟然,副词《师说》2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2004年江苏卷才,副词《触龙说赵太后》2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001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为1.为击破沛公军2013年天津卷替,给,介词《鸿门宴》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012年四川卷被,介词《六国论》3.为仲卿母所遣2012年湖南卷被,介词《孔雀东南飞》4.秦王为赵王击缶2012年安徽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5.为击破沛公军2012年山东卷替,给,介词《鸿门宴》6.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011年江西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2010年天津卷成为,动词《阿房宫赋》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009年上海卷是,动词《鸿门宴》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009年江西卷疑问语气词《逍遥游》10.君为我呼入2009年浙江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1.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008年上海卷《项脊轩志》12.为君翻作琵琶行2008年上海卷给,替,介词《琵琶行》13.君为我呼入2007年福建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4.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7年四川卷给,替,介词《鸿门宴》1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2006年天津卷作为,动词《五人墓碑记》16.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006年重庆卷被,介词《过秦论》17.于是为长安君曰车百乘2006年山东卷给,替,介词《触龙说赵太后》18.秦王为赵王击缶2006年广东卷给,替,介词《廉蔺列传》19.吾属今为之虏矣2005年辽宁卷表被动,介词《鸿门宴》2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2005年江苏卷给,替,介词《五人墓碑记》2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2005年江苏卷成为,动词《季氏将伐颛臾》2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005年江苏卷因为,连词《齐桓晋文之事》23.重为乡党所笑2005年江苏卷被,介词《报任安书》2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005年福建卷被,介词《伶官传序》2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4年全二卷给,替,介词《鸿门宴》26.慎勿为妇死2004年全三卷为了,介词《孔雀东南飞》2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004年北京卷被,介词《过秦论》28.如姬为公子泣2004年辽宁卷对,向,介词《信陵君窃符救赵》29.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2003年全国卷被,介词《伶官传序》30.谁为大王为此计者2001年京春卷给,替,介词《鸿门宴》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2013年浙江卷将,副词《鸿门宴》2.且贰于楚也2013年四川卷并且,连词《烛之武退秦师》3.不出,火且尽2012年江西卷将要,副词《游褒禅山记》4.且庸人尚羞之2011年天津卷况且,连词《廉蔺列传》5.若属皆且为所虏2010年湖南卷将要,副词《鸿门宴》6.不出,火且尽2010年四川卷将要,副词《游褒禅山记》7.若属皆且为所虏2009年山东卷将要,副词《鸿门宴》8.臣死且不避2007年浙江卷尚且,连词《鸿门宴》9.臣死且不避2006年福建卷尚且,连词《鸿门宴》10.且放白鹿青崖间2005年浙江卷暂且,副词《梦游天姥吟留别》1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005年广东卷表转折,连词《滕王阁序》12.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005年江西卷将,副词《信陵君窃符救赵》13.若属皆且为所虏2004年全四卷将要,副词《鸿门宴》14.若属皆且为所虏2004年重庆卷将要,副词《鸿门宴》15.臣死且不避2004年湖北卷尚且,连词《鸿门宴》16.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2004年福建卷将,副词《鸿门宴》也1.野马也,尘埃也2013年浙江卷表停顿,语气词《逍遥游》2.风之积也不厚2011年天津卷表停顿,语气词《逍遥游》3.翳桑之饿人也2010年湖南卷表判断,语气词《》4.邻之厚,君之薄也2006年浙江卷表判断,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5.西伯,伯也,拘于羑里2005年江西卷表判断,语气词《报任安书》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004年湖北卷表停顿,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因1.伺者因此觉知2013年安徽卷根据,凭借,介词《张衡传》2.不如因善遇之2013年山东卷趁机,副词《鸿门宴》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2011年浙江卷于是就,副词《琵琶行》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11年安徽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2010年天津卷于是,就,副词《苏武》6.相如因持璧却立2009年四川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7.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009年北京卷于是就,副词《鸿门宴》8.不如因而厚遇之2008年北京卷趁机,介词《廉蔺列传》9.不如因而厚遇之2008年湖南卷趁机,介词《廉蔺列传》10.相如因持璧却立2007年福建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1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6年辽宁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1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6年广东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13.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05年全三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14.相如因持璧却立2005年江西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1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2004年全一卷就,副词《廉蔺列传》16.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04年全二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1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4年北京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18.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2003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孔雀东南飞》19.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2003年京春卷凭借,介词《毛遂自荐》20.因留怀王以求割地2002年北京卷于是就,副词《屈原列传》21.相如因持璧却立2001年全国卷于是就,副词《廉蔺列传》2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000年全国卷通过,经由,介词《廉蔺列传》所1.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2013年安徽卷助词,所字结构《垓下之战》2.或因寄所托2012年浙江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3.公之逮所由使也2011年浙江卷助词,所字结构《五人墓碑记》4.将以求吾所大欲也2009年江西卷助词,所字结构《齐桓晋文之事》5.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009年北京卷与为连用,表被动《屈原列传》6.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2008年天津卷……的原因,名词《廉蔺列传》7.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008年北京卷与为连用,表被动《屈原列传》8.若属皆且为所虏2008年安徽卷与为连用,表被动《鸿门宴》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2007年重庆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10.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2005年湖北卷助词,所字结构《促织》11.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2004年天津卷助词,所字结构《兰亭集序》12.以若所为,求若所欲2004年重庆卷助词,所字结构《齐桓晋文之事》13.山峦为晴雪所洗2004年福建卷与为连用,表被动《满井游记》1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2004年京春卷原因,名词《信陵君窃符救赵》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3年浙江卷却,表转折《师说》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2年安徽卷却,表转折《师说》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11年天津卷却,表转折《师说》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11年山东卷就,连词《师说》5.他植者则不然2010年上海卷却,连词《芙蕖》6.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007年天津卷就,连词《师说》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007年湖南卷却,表转折《师说》8.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007年安徽卷可是,表转折《陈情表》9.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2006年重庆卷就,副词《勾践灭吴》10.无以,则王乎2006年辽宁卷那么,连词《齐桓晋文之事》1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005年浙江卷那么,连词《寡人之于国也》12.此则国人之罪也2004年广东卷是,表判断《勾践灭吴》13.公使阳处父追之,则在舟中矣2001年京春卷表顺承,连词《崤之战》于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013年山东卷比,介词《陈情表》2.月出于东山之上2012年安徽卷从,介词《赤壁赋》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12年天津卷被,介词《廉蔺列传》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11年天津卷在,介词《赤壁赋》5.室西连于中闺2011年浙江卷和,介词《项脊轩志》6.故燕王欲结于君2011年山东卷和,介词《廉蔺列传》7.以勇气闻于诸侯2011年江西卷在,介词《廉蔺列传》8.且贰于楚也2010年浙江卷对于,表介进对象《烛之武退秦师》9.当其欣于所遇2010年山东卷对于,介词《兰亭集序》10.不求闻达于诸侯2010年江西卷在,介词《出师表》1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009年湖南卷对,介词《五人墓碑记》12.赵尝五战于秦2009年天津卷和,介词《六国论》1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2008年浙江卷被,介词《愚溪诗序》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2007年天津卷向,介词《齐桓晋文之事》15.徘徊于斗牛之间2007年重庆卷在,介词《赤壁赋》16.师不必贤于弟子2007年福建卷比,介词《师说》17.故燕王欲结于君2007年湖南卷和,介词《廉蔺列传》18.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007年江西卷被,介词《屈原列传》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006年浙江卷被,介词《廉蔺列传》2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006年安徽卷在,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21.室西连于中闺2006年四川卷和,介词《项脊轩志》2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005年天津卷到,介词《寡人之于国也》。
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A.读音分别为xiù,shàn,guǎng/kuàng;B.读音分别为zhuò,lì,tà;C.读音分别为yè,chēn/chēng,jié;D.读音分别为xù,yuè,bèng/bǐ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
2.【答案】C【解析】A.精粹;B.赔礼道歉;D.元宵节。
【考点】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答案】D【解析】“融化”特指固体(如冰、雪等)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的过程;“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
从人际关系角度来讲,“沟通”是指思想方面的贯穿,“勾通”则是行为方面的贯穿。
如果是情感方面的需要,那就用“沟通”;如果是利益方面的需要,则用“勾通”。
题目中显然指的是思想情感上的相通。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喧闹”侧重指场面喧哗吵闹。
题目中指场面,用“喧闹”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4.【答案】D【解析】A.“巧舌如簧”是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含贬义,结合语境看,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B.“瓜田李下”一般用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本句误用此词来形容田园生活。
C.“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此处望文生义。
D.“奔走呼号”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也指引起人们的注意。
【考点】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5.【答案】C【解析】A.“切忌不要”重复,属于双重否定误用;B.“解决……发生”,搭配不当;D,句子有歧义,不负责任的对象是在野党的指责行为还是财务大臣公开谈及的行为,表述不明。
【考点】正确辨析病句。
二6.【答案】B【解析】B项内容可以在第一、二段中找到;A项文中是“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C 项“西汉时”应为“东汉中期后”,“已深受”应为“更加受到”;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错,应为魏晋时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含山东、广东省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情况)十.以山东省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至2012年8年的高考中,7次考查了“以”(只有2011年没有考查),是考查最多的虚词;广东省于2005——2009、2011考查该字的意义和用法。
是广东省八年高考中考查次数最多(6次)的虚词。
1.介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工具,拿,用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凭借,凭,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所处置的对象,把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介词,表时间、处所,于,在,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表原因,因为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荆轲刺秦王》)介词,表原因,因为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介词,表依据,依照,按照,根据2.连词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又,而且,并且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连词,表承接关系,而,或省去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连词,表目的关系,来,用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连词,表修饰关系,而3.助词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语助词,表时间、方位、范围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语助词,表时间、方位、范围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语助词,调整音节4.动词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动词,以为,认为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动词,用,任用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井陉之战》)动词,率领5.名词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名词,缘由,原因6.通假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通假,通“已”,已经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通假,通“已”,停止7.高考实例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05山东高考)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05山东高考)连词,来/介词,让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06山东高考)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06年东高考)介词,凭/介词,因为以母忧去职(07年山东高考)不赂者以赂者丧(07年山东高考)均为介词,因为群扶以归(08年山东高考)欲割颈以塞责耶(08年山东高考)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表目的为鼓以与百姓为戍(09年山东高考)洎牧以谗诛(09年山东高考)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
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3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资 料
补
解并分辨出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充
自
3.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
主 学
习
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
导 航
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 核
心
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
点 快
训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
自
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主
学
习
A.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导 航
B.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核
心
C.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考 点
探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五人墓碑记》)
对 点
快
考查。
训
相 关 资 料 补 充
(2012 年山东卷)(原文详见第一节[考题体验]题一)
自
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学 习
导
A.以 我为 腾华 跃而 而. .少 上实
航
核 心
考
点
B.卒为.不击为破.宗沛亲公求军位
探 究
课
后
对
点
C.欲但以以..代刘吴日汉薄为西大山司马
后
急得额头渗出汗水。忽听身后有人吟道:“好似珍珠倒卷帘。”
对 点
快
县官回头见此人器宇轩昂,似曾相识,脱口道:“此人莫非苏东坡?”那人答: 训
2012年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中学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2012届高考文言虚词[1].
(3)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 ①得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
为“莫非”“莫不是”。 ②否则:“不是这样,就……”的意思。 ③何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
深的副词,译为“多么”。 ④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恐
怕”,与“乎”构成反问语气。
以上双音节虚词虽在历届高考 中未设题考查,但在文言阅读 考查材料中时有出现。掌握它 们,有助于理解文意。
考 点 透视窗
2.这里的“常见”就是指《考试大纲》 规定的18个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 点 透视窗
3.“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 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的 “在文中的用法”强调的是“在 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 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 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
“之”“而”“以”“因”
“与”“其”“则”等的用法。
考 点 透视窗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 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 有读懂虚词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 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 用法。主要注意三点:
1.这里的“理解”就是指能根 据上下文解释某个文言虚词的用 法。
石油 沈括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 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 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 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 ②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 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 尘。” (选自《梦溪笔谈》)
2012届高考文言虚词[1]
“之”“而”“以”“因” “与”“其”“则”等的用法。
考 点 透视窗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 是指能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 有读懂虚词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 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个虚词具有哪些 用法。主要注意三点:
1. 这里的“理解”就是指能根
据上下文解释某个文言虚词的用
法。
以上双音节虚词虽在历届高考 中未设题考查,但在文言阅读 考查材料中时有出现。掌握它 们,有助于理解文意。
文言虚词的作用:
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 “者”“所”“之”等); 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 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词); 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
1.下列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于水际 水际:水边 、 B.颇似淳漆 淳漆:清漆 C.松山大半皆童矣 童:儿童 D.旋卓穹庐学塞人 旋:很快、不久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 ①试扫其煤以为墨。( ) ②遂大为之。( ) ③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 ) ④自余始为之。( ) 1.C(童:没有草木的山。) 2.①做②制造③是④利 用
(你) 余知而无最也。 (并列、不译) 故其国富而兵强。 (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却) (于是) 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
★连词:格式为“修饰语+而+中心词”
如:⑴ 人立而啼。
⑵ 吾恂恂而起。
而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 记》)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 钟山记》)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山东高考课内文言文虚词整理(精华)
文言文虚词突破◆《考纲》中的18个虚词:之乎者也,其乃何焉,且若所为,因而则与,于以。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因于与焉也以则者之◆高考情报近年山东卷文言虚词考查了“以、其、乃、与”(2005年),“为、者、而、以”(2006年),“而、与、之、以”(2007年),“焉、何、而、以”(2008年),“者、而、以、且”(2009年),“之、于、以、其”(2010年),“于、而、则、之”(2011年),2012年是“而、为、以、乎”。
可见“以(7次)、而(6次)、之(3次)、与(2次)、者(2次)、于(2次)、为(2次)、其(2次)”等虚词是反复考查的。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4.夫晋,何厌之有?5.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6.发图,图穷而匕首见7.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鸿门宴》1.为击破沛公军!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7.不然,籍何以至此?8.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吾属今为之虏矣必修二《兰亭集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当其欣于所遇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不能喻之于怀《赤壁赋》未考过虚词《游褒禅山记》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2.不出,火且尽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5.其孰能讥之乎?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1.弃甲曳兵而走2.斧斤以时入山林3.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2-2014高考虚词整理
2012--2014年高考虚词整理而:以为华而少实(2012山东)连词,表转折我腾跃而上(2012山东)连词,表修饰然言出而.罪至(2012年浙江)连词,表顺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2012年浙江)连词,表转折玺书至而.母适病死(2012年四川)连词,但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2012年四川),连词,表承接将相欲移兵而.诛王(2013年安徽卷)连词,表承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2013年安徽卷)连词,表转折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2013年广东卷)连词,表承接咏悉宽其罚而.遣之(2013年广东卷)连词,表承接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2013年湖南卷)连词,表转折涂有饿殍而.不知发(2013年湖南卷)连词,表转折可挈尊罍而.饮(2013年山东卷)连词,表方式或状态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013年山东卷)连词,表转折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2013年天津)转折,但,却烟光凝而暮山紫(2013年天津)连词,表并列,可不译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2014年天津)表因果,因而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014年天津)表转折,但是去而.人爱思之(2014安徽卷)表转折,却临清流而.赋诗(2014安徽卷)表顺承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2014江西)表顺承庄宗受而.藏之于庙(2014江西)表顺承随人而.问章句(2014浙江)连词,表状态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2014浙江)连词表转折乎:兴皆固让,安乎里巷(2012山东)介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君(2012山东)介词,比客鸡义勇超乎.群( 2014江西)介词,相当于“于”,“在”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14江西) 助词,表停顿何:汝何故疏我(2013年北京)疑问代词,什么吾何功哉(2013年北京)疑问代词,什么乃:尉佗乃.蹶然起坐(2013年安徽卷)副词,于是今其智乃.反不能急(2013年安徽、湖南、山东卷)副词,竟然乃.以上客礼之(2013年湖南卷)副词,于是今乃.以‘看松’名庵(2013年山东卷)副词,竟然,反而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二中2012年高考二轮总复习《瀚海导航》练习文言虚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鄢①之役,晋伐郑,荆救之。
栾武子将上军,范文子将下军。
栾武子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称.晋之.德,诸侯皆叛,国可以少安。
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
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诸臣之内相与,必将辑睦。
今我战又胜荆与郑,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不夺诸大夫田,则焉取以.益此?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将与几人?战若不胜,则晋国之福也;战若胜,乱地之秩.者也,其产将害大,盍姑无战乎!”栾武子曰:“昔韩之役,惠公不复舍;邲之役,三军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复命:晋国固有大耻三。
今我任晋国之政,不毁晋耻,又以违蛮、夷重之,虽有后患,非吾所知也。
”范文子曰:“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晋国故有大耻,与其君臣不相听②以为诸侯笑也,盍姑以违蛮、夷为耻乎。
”栾武子不听,遂与荆人战于鄢陵,大胜之。
于是乎君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大其私昵,杀三郄③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于是乎国人不蠲④,遂弒诸.翼,葬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
厉公之所以死者,唯无德而功烈多,服者众也。
(选自《国语·晋语》)[注]①鄢:鄢陵,郑地。
②不相听:谓惠公不与庆郑相听以陨于韩,先縠不与林父相听以败于邲,先轸不与襄公相听以亡于箕。
③三郄:晋大夫,郄锜、郄犨、郄至合称“三郄”。
④不蠲(juān):不满意厉公所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晋之德称:适合B.大其私.昵而益妇人田私:私自C.乱地之秩.者也秩:秩序D.纳.其室以分妇人纳:夺取【解析】选B。
B项,“私”,动作名。
近臣,与昵构成联合词组,充当宾语。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吾君将伐智而.多力,怠教而重敛B.称晋之.德,诸侯皆叛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C.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则焉取以.益此D.杀三郄而尸诸.朝遂弒诸.翼【解析】选D。
D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
A项,前句中“而”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后句中为连词,表并列关系。
B项,前句中的“之”为助词;后句中的“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C项,前句中的“诸”为介词,意为“把”;后句中为连词,相当于“而”。
【参考译文】在鄢陵战役中,晋国讨伐郑国,楚国发兵来救。
栾武子统帅上军,范文子统帅下军。
栾武子想出战,范文子不同意,说:“我听说,只有德行纯厚的人能够享受大福,没有德行而归服的人众多,肯定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衡量晋国的德行,如果诸侯都背叛了,国内才可以稍微获得安宁。
正因为有些诸侯归附我们,所以搞得纷纷扰扰,这些诸侯,是祸乱的根源。
况且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没有外患,必有内忧,我们何不姑且撇开楚国和郑国,把它们作为外患呢!大臣之间相处,肯定会和睦。
如今我们攻打并且战胜了楚国和郑国,那么我们的国君就将会夸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赋税,增加宠臣俸禄,多赐爱妾田地,那么不夺取诸大夫的田地,又能从哪里获取而赏赐给宠臣、爱妾们呢?大臣们肯交出田地而白白引退的人,能有几个呢?如果仗没打胜,那是晋国的福气;如果打胜了,那么分配土地的常规就要被打乱了,这将产生变乱危害大臣,何不姑且别打呢。
”栾武子回答道:“以前在韩原之战时,惠公被俘不能回国;在邲之战中,三军溃不成军;在箕之战时,先轸不能生还复命。
这是晋国原先的三大耻辱。
现在我主持晋国的大政,不能为晋国洗雪耻辱,反倒再避开蛮夷楚国来加重耻辱,即使有后患,我也顾不了那么远了。
”范文子说:“选择福没有不拣重的,选择祸没有不拣轻的,福不能要轻的,祸不能要重的,晋国本来有奇耻大辱,与其君臣不相一致而失败被诸侯们耻笑,何不姑且选择躲避蛮夷楚国这个耻辱呢。
”栾武子不听范文子的意见,就与楚国在鄢陵交战,大获全胜。
于是这样一来,国君夸耀自己的智慧和武功,疏忽教化而加重赋税,增加宠臣的俸禄,杀了三郄并陈尸于朝,收取了他们的妻妾,将财宝分给爱妻。
这样国人都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于是在翼城杀了他,埋葬在翼城的东门外,只用一车四马陪葬。
晋厉公之所以死,就是因为他没有德行而战功多,归服的诸侯众多的缘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居三年,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
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去之魏,弗受,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而故名。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C.则何不归.十五都归:回归,回到D.弗受,遂内.秦内:通“纳”,接纳,收容【解析】选A。
B项,“捐”应为“舍弃、抛弃”之意,“捐宾客”,意谓“去世”。
C项,“归”应为“归还”之意。
D项,“内”应为“送回”之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法.太子法:依法处治B.乡邑大治.治:安定、太平C.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望:埋怨、怨望D.夏、殷不易.礼而亡易:交换【解析】选D。
D项,“易”,改变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卫鞅为左庶长天子以.生人付公理B.为筑城阙宫庭于.咸阳郑伯克段于.鄢C.岂其.微哉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D.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解析】选B。
B项,两句中的“于”,都表示“在”的意思。
A项,前句中的“于”是“让……担任”的意思;后句中的“于”是“把”的意思。
C项,前句表示“还”的意思;后句表示“如果”的意思。
D项,前句中的“为”表示“称作”的意思;后句中的“为”表示“替、给”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卒定变法之.令君尚将贪商、於之.富B.则何.不归十五都何.竟日默默在此C.亡可翘足而.待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D.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解析】选C。
C项,前句中的“而”为顺承连词;后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
A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
B项,都是疑问代词(一说副词),“为”是“为什么”的意思。
D项,都是代词,“……的人”。
【参考译文】秦孝公起用卫鞅后,想采用他的建议变更法度,但又顾忌国人非议自己。
卫鞅说:“治理国家不必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
所以商汤、周武不遵循陈规而称王统一了天下,夏桀、殷纣不革新旧礼却亡了国。
背离古制的人不应该受到非议,而遵循旧礼行事的人也不值得称赞。
”孝公说:“讲得好。
”便任用卫鞅担任左庶长,终于制订出变法的条令。
新法令在国民中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百姓中来到京师诉说新法令不方便的人可以用千来统计。
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法令,卫鞅说:“新法令之所以得不到很好的推行,就是因为有来自上层的人在违犯它。
”于是准备依法处治太子。
因顾忌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对他施刑,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将太子的师傅公孙贾处以黥刑。
第二天,秦国百姓都迅速地奉行新法令了。
施行了新法令十年以后,秦国的百姓走在路上不会去拾取别人遗失的东西,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乡镇和都市秩序井然。
秦国百姓中一些当初说新法令不好的人又有前来称赞新法令好的。
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造修筑了城阙宫廷,就把国都从雍地迁到了咸阳。
卫鞅把若干小的村落、市镇合并起来组建为县,设臵县令、县丞来管理,一共设臵了三十一个县。
而后又挖开原有的田路疆界,建立新的田亩制度,来使赋税公平。
新法实行了四年,公子虔又触犯了法令,被卫鞅处以割鼻之刑。
五年后,秦国强盛起来,周天子赏赐祭祀过的肉给秦孝公,诸侯们也纷纷前来祝贺。
秦王把商、於两地十五座城邑也封赏给卫鞅,称他为“商君”。
商君担任秦相十年,秦国宗室的皇亲贵戚中有很多怨恨他的人。
有位叫赵良的人来会见商君,提醒他说:“你现在的危险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那么你为何不归还秦王赏赐给你的十五座城邑,隐居到边远的地方去浇灌田园呢,你可以不时地劝告一下秦王要重用隐居山林的贤士,收养无依靠的老人,抚养无父兄的孤儿,推介有功劳的人,尊重有德行的人,这样你就可能得到一些平安,而你如果还要贪恋商、於封地的富庶,醉心秦国的教令,积聚百姓的怨恨,那么秦王一旦去世不再当政了,秦国想要收捕你的人,难道还会少吗?你的败亡之期抬抬脚就会到来!”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诫。
五个月后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
公子虔的党徒便告发商君想要谋反,朝廷于是派遣刑吏捕捉商君。
商君出逃到关下,准备住进一家客店。
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颁布的法令规定,凡留宿没有凭证的客人就是违法犯罪。
”于是商君只好离开秦境去投奔魏国,可是魏国不愿接受他,就将商君又送回到秦国。
商君重回秦国之后,就逃到了自己的封地商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