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来自西南地区的居民,我亲身经历了2024年的干旱,这是一段让我深感触动和思考的经历。
在这____字的文章中,我将回顾这段经历,并分享我对干旱的心得体会。
首先,2024年的干旱给西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缺水导致农田干涸,农作物凋零,农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
水源枯竭,城市供水紧张,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经常断水成为常态。
草场干黄,牲畜饲料短缺,畜牧业遭受了重创。
干旱还导致河流干涸,湖泊蒸发,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我深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脆弱性和互动性。
我们过去过度开发水资源,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以至于如今干旱肆虐。
这种对自然的不尊重和侵占最终导致了自然的报复。
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其次,干旱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我们逐渐摒弃了洗澡淋浴,利用洗脸水洗衣,收集雨水浇花等方法来节约用水。
我个人也开始更加节约用水,将浇水的时间调整到夜晚,减少水的蒸发损失。
从干旱中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滴水,不再将水资源当做理所当然的存在。
再次,干旱也带给我们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和对逆境的坚韧。
在干旱期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大面积凋零。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坚韧的植物仍然能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顽强不屈,灵魂的力量。
同时,人们也变得更加坚韧不拔,寻找各种应对干旱的方法和措施。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等,逐渐让我们走出了干旱的困境。
干旱让我们明白,逆境并非是束缚,而是激发潜力,磨砺意志的机遇。
同时,干旱也凸显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在干旱期间,许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加大了对受灾地区的援助力度,帮助农民脱离困境。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
相互之间的患难与共,温暖了受灾地区人民的心,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2024年关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2024年对于中国西南地区来说是一个困难的一年,因为持续的旱灾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我深刻体会到了旱灾对于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保护水资源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首先,西南旱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由于缺水,许多地区的居民面临生活用水紧缺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被迫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用水。
我清楚记得,我们家每天只能用几桶水做饭、洗漱和洗衣服,每个人只有一块干净的毛巾来擦干身体。
这样的生活非常艰难,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获取水资源,这使得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陷入困境。
此外,旱灾还对西南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西南地区的农业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由于旱灾,大量农作物歉收,农民损失了大量的经济收入。
同时,水资源短缺也导致许多农民无法正常灌溉,农田干旱,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难。
此外,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如养殖、渔业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产量减少,就业机会减少,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面对旱灾的考验,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过去的时光里,由于我们的不重视和滥用,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而这次旱灾更加让我意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水源,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鼓励居民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此外,适应气候变化也是应对旱灾的重要手段。
气候变化是导致旱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采取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
首先,要加强气候监测与预警,及时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为应对旱灾做好准备。
其次,要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无土栽培等农业模式,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建设基础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如修建水库、引水渠等。
适应气候变化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自去年年底以来,西南大部分地区面临干旱少雨的灾害,给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农作物生长收到严重损害,春耕面临严重威胁,农民生活用水比较紧张,这一切都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这次大旱让我想到了三个问题:
一方面,这场大旱对我们农村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敲响了警钟。
尽管这是一场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是如何震灾、未雨绸缪确实我们平时的基本功课。
能否做到未雨绸缪关系到我们所受到灾害的程度和战胜灾害的信心。
现实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还相当落后,没有做好基本功课。
到灾害来临了再去修水道,但是早已失去救灾的关键时期。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思考的是,要加大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基本抗灾能力的建设,当前正直我们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也采取了一揽子救市计划,四万亿投资中有多少是用来建设农村基本公共设施,是考验我们党智慧和勇气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多次自然灾害,如03年非典,09年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等,我们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可以说是不断成熟的,尤其是非典后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但是这次旱灾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自然灾害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政府要不断总结经验、定时开展各项社会公共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把工作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给人们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西南旱灾给予的启示——环境保护重于泰山
---------------------------------------------------------------范文最新推荐------------------------------------------------------ 西南旱灾给予的启示——环境保护重于泰山你会喝从泥潭里取来的昏黄的水吗?你看见过深十八米的古井干旱见底吗?你会心疼一位高龄92岁的老人,背着25公斤的水箱从五里外取水吗?你会相信复苏的春天里,本该绿油油的稻田,却是枯黄一片,失去生机吗?或许,这一切只有西南五省的居民才能够深刻的体验到。
近三个月来,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让这块地区顿时成为了“灰色地带”:到处是干涸的池塘,到处是见底的古井,到处是枯死的庄稼,这是个没有绿色发芽的春天,万物寂静。
水,成为最宝贵的财富,成为当地人们最渴望得到的礼物。
干旱灾区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寻找饮用水:他们会用水桶从十里外的山洞里取水,不怕艰辛,尽管每天都要如此;他们会全家上阵,排队二十四小时,只为等到政府送来的供给水;他们会全家供用一盆水洗脸,可以将脏衣服放在阳光下晒,然后接着穿……这一切让人无法释怀,千言万绪,只会汇聚一种思想:环境保护重于泰山。
尽管关于西南大旱的主要原因,媒体众说纷纭,但“西南生态的破坏是导致此次干旱的原因之一”,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认可。
相关媒体报道,“此时的云南非彼时的云南”,橡胶、桉树和烟草等植物的大量种植,严重的使当地生态遭到破坏。
热带植物园的专家马友鑫认为:“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表明,大规模的橡胶种植已经影响了这个地方的1 / 5气候,10年内平均温度升高了零点四到零点五度。
”而用于造纸工业的原料桉树,其纸业公司为了建立庞大的木材储备,圈下了大片的山地和林地。
此外,水利设施基础薄弱,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调配水资源的能力不足,地下水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利用。
最重要的一点,当地一些人员对环保理念尚存欠缺,从而在面对突然的大旱面前,不得不仓皇面对,深陷窘境。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收 稿 日期 :0 0—0 21 8—3 O
1 . % ; 食产 量 86 3万 t 占全 国 的 1 . % 。 12 粮 7 , 64
2 干旱基本情况
2 1 干旱 季 节 性 分 布 .
地貌 复杂 多样 , 以高 原 山地 为 主 , 、 ( 地 ) 嵌其 谷 坝 盆 镶
中 , 中山地 、 陵 约 占总 面积 的 9 % , 地 、 其 丘 2 谷 盆地 仅
1 2 社 会 经 济 .
西 南 5省 ( 、 ) 地级 行 政 区 6 区 市 辖 1个 、 县级 行 政 区 5 9个 。2 0 4 0 8年 区域 内总人 口 2 2 5 l7万 人 , 占全 国
水平 的 6 % ; 地面 积约 18 0万 h 其 中农 田有 效 0 耕 5 m,
灌溉 面 积 6 1 5 万 h 分 别 占 全 国 的 1 . % 和 5. m , 52
河流具 有 河谷深 切 、 降大 、 量 丰 富 、 沙 量 低 和 岩 比 水 含 溶地 区地 下伏 流普遍 发 育 的特点 。 区域 内水 资 源总 量 丰富, 季节 性变 化大 , 当地水 资源 总 量 83 7亿 m , 4 占 全 国的 2 . % 。区域 内水 能资 源 富 集 , 能 资源 理论 94 水 蕴藏 量约 3 1 k 占全 国的 4 % , . 亿 W, 4 可用 于 经济 开 发 的装 机 容 量 约 2 5亿 k , 发 电 量 约 9 1 . W 年 . 9万 亿
2024年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2024年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2024年西南旱情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严重的干旱灾害,给西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在西南地区亲身经历了这场干旱,深刻地感受到了干旱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对干旱背后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首先,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
我所在的地区是农业发展比较集中的地带,干旱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限,大面积的农田受灾。
由于缺水,许多农民无法正常灌溉,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
这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供应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其次,干旱对水资源利用带来了重大挑战。
在干旱期间,水资源供应十分紧缺,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都缺乏足够的水源保障。
这导致了供水紧张、水价上涨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同时,水资源的短缺也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干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所在的地区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干旱导致湿地干涸、植被枯萎、生物物种减少等情况,生态系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对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等产业带来了冲击。
与此同时,干旱背后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是气候变化问题。
科学家已经表明,气候变暖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气候变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使得干旱灾害成为一种常态。
其次是水资源管理问题。
我所在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且存在部分地区过度开发的情况,这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另外,我所在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这也导致了干旱影响的不平衡性。
最后是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足,灌溉设施老化等问题,使得农田灌溉能力不足,面对干旱的抗旱能力较弱。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认为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划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权和水资源保护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源地的环境。
西南干旱之心得体会
西南干旱之心得体会今年我国西南的干旱至今未有缓解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长时刻大范围的干旱?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本来算是厄尔尼诺年(疑惑能够查下,地理术语),再加上最近太平洋东部水温持续较高,导致中国西南浮现高压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这是今年西南地区特旱的特殊原因。
而云南本身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季本来算是干季,加上山脉阻挡,湿气难以进入。
还有一点算是,云南是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很快,因此历来基本上缺水的省份。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们将无法生存,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
可是,当我们从来没有为水担忧过的时候,还在毫无克制地用着水时,他们却在渴望着能有一滴水,哪怕一滴都好。
有时候能寻到浑浊的小水坑对他们来说就差不多是惊喜了。
我们总是觉得水是取之别尽、用之别竭的,事实上,我国人均水量是远远别够的。
在这一次的灾害里,给我们的别不过启发,更是再次给我们每个人敲了警钟。
我们别能再白费资源,否则有一天会殃及后代。
西南遭干旱,如今有不少志愿者都在帮助着他们,而我们呢?身为同胞,我们是别是也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兴许我们没有方法到现场帮助他们,但是我们能够从周围的小事做起。
要未雨绸缪,别要等到来临的时候才去节省,要知道,那是没实用的。
关于发生的灾害,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觉得要紧应由从以下方面来预防和解决类似咨询题:一、气象部门气象部门应加强对各种灾难的预告,特别是可以造成巨大妨碍的特大灾难。
干旱、洪水、风暴等等,这些基本上气候系统的自然组成部分。
尽管,这是自然现象,我们无能无力,但是,我们能够依照自然规律做好应急预备,气象部门应健全应急机制,做好预报工作,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平稳进展和人民日常日子的正常进行。
二、政府部门政府应加大关注民生,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相关灾难。
比如采取限时限量分片区供水,保证各片区供水,保证人们的日子用水。
灾难发生后,广西发紧急通知:全力抗旱,确保饮水安全和生产需要,各有关部门要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作为抗旱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要保证灾区群众有水喝,二要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三要保证学校和孤寡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等群体有人送水供水。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西南旱灾引发的思考
自去年年底以来,西南大部分地区面临干旱少雨的灾难,给当地百姓的生产、日子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农作物生长收到严峻伤害,春耕面临严峻威胁,农民日子用水比较紧张,这一切都牵动着我们每一具人的心。
这次大旱让我想到了三个咨询题:
一方面,这场大旱对我们农村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敲响了警钟。
虽然这是一场自然灾难,是我们无法预料的,但是怎么震灾、未雨绸缪真的我们平时的基本功课。
能否做到未雨绸缪关系到我们所受到灾难的程度和战胜灾难的信心。
现实的状况我们能够看出我们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还相当降后,没有做好基本功课。
到灾难来临了再去修水道,但是早已失去救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件情况我们能够考虑的是,要加大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基本抗灾能力的建设,当前正直我们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间,也采取了一揽子救市打算,四万亿投资中有多少是用来建设农村基本公共设施,是考验我们党智慧和勇气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建设。
纵观近几年的进展历程,我们记忆了多次自然灾难,如03年非典,09年雨雪冰冻灾难以及四川大地震等,我们关于这些自然灾难的应对措施能够说是别断成熟的,尤其是非典后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别断健全和完善。
但是这次旱灾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自然灾难的多样性、别确定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政府要别断总结经验、定时开展各项社会公共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工作,把工作做到平时、防患于未然,给人们一具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西南旱灾总结汇报
西南旱灾总结汇报西南地区近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这场旱灾给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这份汇报中,我将对西南旱灾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应对旱灾的建议。
1. 旱灾背景西南地区旱灾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不足。
今年的降水量明显偏低,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旱情。
旱灾给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受灾情况西南地区多个省市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
农作物受灾面积广泛,森林和草原火灾频发,城市和乡村的供水紧张。
不仅如此,旱灾还导致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3. 影响分析旱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缺水导致农作物干旱枯萎,大量庄稼无法收获,致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同时,旱灾还引发了部分农民和畜牧户的生活困境,他们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旱灾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林火频繁,大片森林毁灭,生物多样性丧失。
长期缺水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恶化。
4. 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旱灾,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4.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能够提前预测和警报旱情的发生。
这样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灾害损失。
4.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对水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
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推动人们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同时加大对农田的灌溉工作,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4.3 实施生态修复和防火措施加强对森林和草原的治理和保护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
同时,推动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以恢复受灾地区的生态平衡。
4.4 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援助力度在旱灾期间,重点关注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基本保障。
加大对农民和畜牧户的援助力度,确保他们基本生活的持续和稳定。
5. 启示与展望西南旱灾的发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灾害。
总体来说,西南旱灾给地方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但也促使我们认识到了应对旱灾的重要性。
2024年有感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
2024年有感于西南旱灾的心得体会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2024年。
这一年,西南地区遭遇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给当地的农田、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也深感这场旱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今年的西南旱灾再次提醒我们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旱灾来临的时候,无情的太阳曝晒着大地,没有一丝一毫的水分可供作物生长。
这种自然灾害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自然资源,而应该开展节约用水和优化农作物品种的研究,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旱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旱灾的危害。
其次,今年的旱灾使我对农民的辛劳和农村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旱灾期间,我与家人一同前往西南地区,帮助当地的农民抢修灌溉设施、重新规划农田布局等。
当我看到他们日夜劳作,为了保证农作物生长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
他们是家乡的默默奉献者,是为农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中坚力量。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民的收入和生产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使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三,今年的旱灾使我对水资源管理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旱灾来临时,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几乎耗尽,许多人的生活几乎陷入停顿。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更加注重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利用功能的最大化。
此外,在今年的旱灾中,我还看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情。
当地人们众志成城,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很多志愿者组织纷纷前往灾区提供后勤支援和物资援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困境。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力量。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更加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为灾区的恢复和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今年的旱灾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
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态度。
西南地区的旱情
西南地区的旱情从2008至2012连续四年冬春持续干旱,使得西南地区的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水危机感。
从出租车到许多公共建筑物及一些宣传栏上,随处可见关于节约用水的标语。
尤其是居于深山的农人们更是深受干旱焦渴的煎熬。
从农田缺水导致庄稼减产到颗粒无收,甚至“因为用水受到限制,很多农户不仅收不到春粮,而且还不得不放弃种植夏粮。
”无情的干旱天气不仅使人们了失去了收获的信心,还剥夺了播种的希望。
西南地区近几年究竟干旱到何种程度?为何如此干旱?面对如此旱情,当地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因对?我们可以通过几幅场景和几组数据来了解西南地区(以云南为最)愈来愈重的旱情,旱情直击1.水库水塘干涸见底,大面积农田了无生气,越来越多的村民喝水难,很多地方正受到缺水的严重困扰。
天降大雨,成为当地老百姓最为期盼的事情。
2.2月底本该是云南小春作物即将收获的时节,然而大理州祥云县的乡村里却看不到收获的作物,广阔的田野上只有枯萎的豌豆、绝收的大麦,甚至直接撂荒的土地。
不仅是粮食,人的饮水也日益艰难。
本应在旱季支持村民用水的水库不少降到了最低水位,有的甚至直接干涸见底,水库底部可以直接行走,干裂的地缝能伸进两个手指,尺子测量的深度有8厘米。
3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老百姓自家备用的水窖也都干了,盘旋狭窄的山路还加重了送水取水的难度,送水车更没法进。
”吕厚山荃说,不少村民感觉今年干旱的日子比2010大旱时期还要艰难。
浅析西南特大干旱的成因如此大旱,除了天灾的原因,人类的行为是否也应当负有一定的责任?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
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
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
但是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西部的环境却在慢慢的被破坏。
这次干旱的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做出简单分析:浅析西南五省特大干旱的成因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水库见底……2009年秋季以来,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与应对策略
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与应对策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日益加剧。
干旱给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是缓解干旱影响的关键一环。
西南地区的水资源十分有限,而干旱只会进一步削弱该地区的水源。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利用制度,加强节水意识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等。
此外,还应该推广并严格执行水资源的配额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其次,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应对干旱化的重要举措。
由于西南地区的干旱化,传统耕作方式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
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广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
这包括发展雨养式农业、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等,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外,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也是关键所在。
通过建立完善的干旱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地下水位、水库水位、降水量等关键信息,可以及时预警干旱的蔓延趋势。
同时,还需要建立干旱预警指标体系,准确判断干旱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除了加强水资源管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外,西南地区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利工程来应对干旱化。
例如,可以加强水库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效调节季节性的水资源供应;在一些缺水地区,可以采取水源调度、引水等方式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种降低对表面水依赖的可行方案。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是解决干旱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干旱化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加大对干旱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抗旱技术和设备的效能和可靠性。
同时,培养专业的水资源管理和干旱防治人才,加强干旱相关科学和技术的人员队伍建设,为西南地区的干旱化问题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对西南旱灾的思考及建议
量相对丰富,但是对于供给生活与农 死,石漠化进一步恶化,使得原先治
田建设的水资源开发工程仍是很不够 理所得的效果,遭受沉重的打击。
的。
二、实施以工代赈,大力促进水
所以,目前开发西南地区的水资 资源开发工程
源战略仍应是:水资源为西南开发的
这次旱灾深刻地表明,西南地
制约因素;水资源是西南经济发展的 区水资源开发工程是薄弱的,几个月
三、利用岩溶发育特征合理调蓄 水资源
除了利用洞穴系统之外,有些 高处洼地,土层薄脊,也可以堵塞落 水洞形成地表蓄水湖、塘。云南个旧
所在小盆地,就是上世纪50年代中暴 雨使落水洞堵塞而为洪水淹没,后来 进行处理,成为可控的湖水,解决矿 山及城市生活水源。贵州威宁草海, 原先也是天然暴雨堵塞落水洞后形成 的,后来为发展耕地却又让水从落水 洞排走,大大降低水资源储集量,并 影响生态。在岩溶地区,也可选择适 宜地段进行工程处理,在地下兴建地 下水库。
今后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的 几个建议
一、大力加强不同部门的协作 要使西南地区更好更多地开发水 资源,必须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才 能减轻灾害,满足人民生活及工农业 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有关水资源管 理,可以由水利部门统一负责,但必 须发挥多部门的能动性。 二、建立探测洞穴的专业队伍
云南干旱,无处逃生的鱼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37 中国减灾
环境及防治石漠化三项一体来考虑, 受到破坏。因此,山区城镇,都应有
是非常正确的。不能将西南丰富的水 安全的备用水源。
资源变成优势,以保障生态环境和进
四、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
行石漠化防治,那样就不可能收到效 以中小型为主
果。这次旱灾,很多地带的树林枯
西南旱灾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西南旱灾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摘要西南干旱使当地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阐述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了旱灾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南旱灾;农业;影响;原因;对策近年来,我国频频遭受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对西南旱灾的损失结果分析,笔者充分认识到旱灾对我国农业的危害性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旱灾所带来的损失。
1西南旱灾对农业的影响自2009年9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等省、市、自治区遭遇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气象干旱,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100年一遇。
截至2010年3月23日,西南5个省耕地受旱面积643.6万hm2,作物受旱473.13万hm2, 1 805万人、1 017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旱灾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人畜饮水困难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
云南省742万人饮水困难,缺粮人数也达700多万人;贵州省受灾总人口1 728万人,有557万人、26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口粮救济的人数为312.9万人;广西有218.12万人、111.1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需要送水才能解决生活饮水的人数为31.86万人,其中百色市18.89万人,河池市12.97万人;四川省受灾人数828.8万人,184.9万人饮水困难,全省138.2万人需救济;重庆有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西南干旱地区的人民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面临着重大的生存危机,政府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解决受灾地区群众目前的饮水困难。
1.2农业减产严重冬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绝收或大幅减产,春播、春种难以进行,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备耕和生产受到影响。
据有关数据显示,云南旱区逾200万hm2农作物受灾,小春作物基本绝收。
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产量将下降50%,甘蔗将减产20%;贵州省的农作物受旱面积82.97万hm2,约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其中重旱28.95万hm2,干枯11.83万hm2;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75.092万hm2,其中轻旱48.92万hm2,重旱23.90万hm2,干枯2.27万hm2;水田缺水15.18万hm2,旱地缺墒33.88万hm2,因旱灾而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66亿元;四川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1.1万hm2,成灾面积24.8万hm2,绝收面积5.7万hm2;重庆市农作物受害18万hm2,其中重旱4.33万hm2、干枯6 000 hm2、水田缺水15.33万hm2、旱地缺墒10万hm2,42万头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西南特大干旱的启示与对策
西南特大干旱的启示与对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马建华【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与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区域概况1.1自然地理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西南五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介于东经91°21′~112°04′、北纬20°54′~34°19′之间,总面积136.4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4.2%。
区域内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程以1000~2000m为主;广西盆地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高程在1000m以下。
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坝(盆地)镶嵌其中,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谷地、盆地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
区域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3%、41%。
区域内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km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38条,主要分属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广西南部有部分小河流直接流入北部湾。
区域内河流具有河谷深切、比降大、水量丰富、含沙量低和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的特点。
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当地水资源总量8347亿m3,占全国的29.4%。
区域内水能资源富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1亿kw,占全国的44%,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5亿kw、年发电量约9.19万亿kw·h,分别占全国的61%、68%。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地和水电基地。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40多种矿产中大部分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利用价值高等特征。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马建华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10(041)024
【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总页数】6页(P7-12)
【作者】马建华
【作者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16
【相关文献】
1.四川特大干旱灾害成因与减灾对策 [J], 吴书明;杨洪钧;彭商志
2.吉林省特大干旱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及其对策 [J], 刁淑珍;史桂珍;王艳男
3.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异常干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J], 蔡朋程
4.西南地区煤矿瓦斯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黄长国;罗国辉;康建宁;董洪凯
5.新世纪我国发生特大干旱灾害对粮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J], 张世法;苏逸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24期2010年12月 人 民 长 江Y a n g t z e R i v e rV o l .41,N o .24D e c .,2010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24-0007-06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马建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关 键 词: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对策措施;水利工程;西南地区中图法分类号:P 426.61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8-30作者简介:马建华,男,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工作。
1 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西南5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介于东经91°21′~112°04′、北纬20°54′~34°19′之间,总面积136.4万k m 2,占全国总面积的14.2%。
区域内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程以1000~2000m 为主;广西盆地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高程在1000m 以下。
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坝(盆地)镶嵌其中,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谷地、盆地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
区域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3%和41%。
区域内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k m 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38条,主要分属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广西南部有部分小河流直接流入北部湾。
区域内河流具有河谷深切、比降大、水量丰富、含沙量低和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的特点。
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当地水资源总量8347亿m 3,占全国的29.4%。
区域内水能资源富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1亿k W ,占全国的44%,可用于经济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k W ,年发电量约9.19万亿k W·h ,分别占全国的61%和68%。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地和水电基地。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40多种矿产中大部分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利用价值高等特征。
西南5省(区、市)有我国“第二林区”和“绿色宝库”之称,现有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7.6%,是我国重要的林产基地。
该地区还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宝库,物种繁多、区系复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区域内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分别占全国的7/10和2/3,许多为特有或具世界保护意义的动植物。
1.2 社会经济西南5省(区、市)辖地级行政区61个、县级行政区549个。
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2512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平均人口密度183人/k m 2,城镇化率33.5%;地区生产总值33499亿元,占全国的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32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耕地面积约1850万h m 2,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51.5万h m 2,分别占全国的15.2%和11.2%;粮食产量8673万t ,占全国的16.4%。
2 干旱基本情况2.1 干旱季节性分布干旱季节性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因降水量、 人 民 长 江2010年 前期土壤含水量等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而造成作物缺水,出现季节性干旱的特性。
由于西南5省(区、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与降水年内分配不相适应,农业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
历史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本区域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夏旱和秋旱,其中贵州干旱类型主要是夏旱,其次是春旱和秋旱;云南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其次是夏旱、秋旱、冬旱和春夏连旱;广西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夏旱较少;四川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和夏旱;重庆干旱类型主要为夏旱和夏秋连旱。
2.2 历史干旱灾害情况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建国后干旱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干旱灾害从古至今都是西南5省(区、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极其严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更为突出。
历史上本区域干旱总体呈现“每年有旱情,三至六年一中旱,七至十年一大旱”的特点。
建国后1950~2007年58a的干旱灾害统计资料显示,本区域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5~10a就会出现一次。
据1990~2007年18a干旱灾害统计资料,本区域多年平均因旱减产粮食114万t,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19亿元。
2.3 近年特大干旱灾害情况西南5省(区、市)近年来连续发生了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两次特大干旱,较大面积的旱灾给本区域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了极大困难。
2006~2007年,四川、重庆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受灾人口突破6800万人;因旱造成1537万人、163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超过233万h m2;造成较大的粮食减产和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009~2010年,西南5省(区、市)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秋、冬、春连旱,尤以贵州、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更为严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
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5100万人;因旱造成2148万人、2773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625万h m2;造成较大的粮食减产和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由于干旱缺水,还造成经济林和天然植被大面积枯死,因旱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2.4 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根据全国抗旱规划的有关成果,可依据旱灾损失调整统计资料,按因旱粮食损失率和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两个指标反映西南5省(区、市)各县级行政区的干旱灾害等级。
由于农业干旱损失在各类干旱损失中所占比重最大,影响最直接,因此可采用因旱粮食损失率L(%)(指因旱粮食损失量占正常年份粮食产量的百分比)指标来近似代替农业受旱严重程度,从而间接反映整个旱灾的严重程度。
因旱粮食损失率L≥5%的县为易旱县,其中L≥20%的县为严重旱灾县,L在10%~20%之间的县为中度旱灾县,L在5%~10%之间的县为轻度及以下旱灾县。
发生过一次以上因旱粮食损失率L≥40%的县为特旱县。
因旱饮水困难是指由于干旱造成城乡居民临时性的饮水困难(长期饮水困难的不属于此范围),可采用多年平均因旱饮水困难人口R(万人)来反映因旱饮水困难的严重程度。
多年平均因旱饮水困难人口R≥1万人的县为人饮困难县,其中R≥5万人的县为重度人饮困难县,R在1~5万人之间的县为中度人饮困难县。
根据上述方法和标准,综合西南5省(区、市)因旱粮食损失率、饮水困难人口和特大干旱典型年旱灾情况分析,本区域549个县级行政区中,中度旱灾和严重旱灾的易旱县有331个,占60.3%;特旱县有224个,占40.8%;人饮困难县348个,占63.4%,详见表1。
表1 西南5省(区、市)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情况个省份县级行政区易旱县严重旱灾中度旱灾小计轻度及以下旱灾特旱县人饮困难县1~5万人5万人以上小计贵州88170711767443579云南129296695341147921100广西111044446534232750四川1810105105576592988重庆400161624392231合计549303013311972242141343483 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与启示3.1 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1]3.1.1 极端异常气候从气候角度来讲,我国干旱分常年性干旱气候和季候性干旱气候。
西南5省(区、市)大部分地区属季候性干旱气候区,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严重干旱,但如果气候异常就会造成严重干旱,且干旱范围、时间和程度会随着气候异常程度加重而严重,时段降雨量越少、气温越高,干旱越严重。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和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8 第24期 马建华: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5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7至9成,其中云南和贵州时段平均降雨量为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少;而同期该区域气温较多年同期总体偏高,其中云南时段平均气温较多年同期偏高1.5℃以上,是1950年以来同期最高,贵州时段平均气温是1950年以来同期的第3高值。
因此,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该区域降雨量之少、气温之高均为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前几位,实属极端异常气候事件,是特大干旱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
3.1.2 社会经济环境脆弱西南5省(区、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834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322m3/人,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7倍,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61万m3/k m2,是全国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的2.03倍,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
这样的地区发生特大干旱灾害,除出现极端异常气候这一直接原因外,其社会经济环境脆弱是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河谷深切、坡耕地多、居住分散,抵御特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天生不足。
西南5省(区、市)大部分河流河谷深切、田高水低,且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绝大部分无条件灌溉,基本为“望天田”;人高水低,且居住分散,广大山区农村居民人畜饮水主要依赖山泉、小河沟和集雨小山塘、小水窖,供水保证程度极低。
因此,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在面对极端异常气候发生时显得十分脆弱。
(2)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广布,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西南5省(区、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8m m,但由于从东到西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加之地域辽阔、地势高亢、山峦重叠,气候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均十分显著,降雨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黔中、滇中、滇东高原和川东盆地降雨量相对较少;受季风影响,该区域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的70%~90%都集中在5~10月,其余月份降雨很少。
由于该区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地面高程由1000~2000m左右快速下降至1000m以下,地形坡度很大,由此造成大部分河流比降较大,加之岩溶地貌广布,地表很难留住水,水渗透到地下,也很容易流走。
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较大困难。
(3)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