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作品
威廉·福克纳
人物
康普生先生(杰生)--康普生太太 康普生先生(杰生)--康普生太太 )-- 四个子女: 四个子女: 昆丁- 岁自杀 昆丁-19岁自杀 凯蒂-未婚先孕、沦落风尘, 凯蒂-未婚先孕、沦落风尘,“失 落的天真” 落的天真” 杰生-自私、冷酷、 杰生-自私、冷酷、金钱 班吉(毛莱)- )-白痴 班吉(毛莱)-白痴 小昆丁- 岁私奔离家 小昆丁-17岁私奔离家 迪尔西-威尔许、 迪尔西-威尔许、T.P.、勒斯特 、
另一个标志是照顾班吉的黑人小孩 有3个:威尔许、T.P.和勒斯恃。 个 威尔许、 . .和勒斯恃。 他们照顾班吉的时间分别是1905年 他们照顾班吉的时间分别是 年 以前、 以后和1928。这几段时 以前、1905以后和 以后和 。 间的一些主要事件往往同他们的名 字连在一起。 字连在一起。但这也不一定靠得仟 ,因为并不是每一次场面转换一定 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 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所以最主要 的还是读者必须细心, 的还是读者必须细心,要从每一个 片段本身来确定它属于什么时候和 哪个场面。 哪个场面。
在七点到八点之间, 在七点到八点之间,窗框上的影子落在窗帘上 我又听见表在滴答滴答地响。我躺在那儿, ,我又听见表在滴答滴答地响。我躺在那儿, 看着落在玫瑰色的、 看着落在玫瑰色的、一动不动的窗帘上那条不 吉祥的黑影,听着表的滴答声。 吉祥的黑影,听着表的滴答声。实际上应该说 是表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来。 是表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来。我想不见得有人 有意去听钟表的滴答声的。 有意去听钟表的滴答声的。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你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察觉滴答声, 。你可以很久很久都不察觉滴答声,随着在下 一秒钟里你又听到了那声音, 一秒钟里你又听到了那声音,使你感到虽然你 刚才没有听见,时间却在不间断地、永恒地、 刚才没有听见,时间却在不间断地、永恒地、 越来越有气无力地进行。在那长长的、 越来越有气无力地进行。在那长长的、孤独的 光线里的某个地方, 光线里的某个地方,你可以看见耶稣在彳亍地 前进。那个真正的人子:他没有妹妹。 前进。那个真正的人子:他没有妹妹。拿撒勒 罗马人、弗吉尼亚人,他们没有妹妹, 人、罗马人、弗吉尼亚人,他们没有妹妹,有 一分钟她曾存在过。 一分钟她曾存在过。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
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本文概述《威廉·福克纳作品的后现代叙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索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作品中所蕴含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福克纳,作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邃的主题和丰富的人物塑造,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从后现代叙事的角度切入,对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后现代叙事研究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文本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分析作品在叙事结构、时空观念、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后现代特征。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这些后现代叙事元素得到了充分体现。
例如,他常常运用复杂的叙事结构,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他也善于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以非线性的时间结构和空间跳跃,营造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和氛围;福克纳的语言风格也充满了后现代色彩,他运用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代表作入手,逐一分析其所展现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并通过与其他后现代作家的比较,进一步揭示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福克纳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以期对福克纳的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总结。
二、福克纳作品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契合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后现代叙事理论之间展现出了惊人的契合。
福克纳的作品中,对于现实、历史、记忆、身份等主题的深度探索,以及他在叙事结构、时间处理、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都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核心观点不谋而合。
后现代叙事理论强调叙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以及多元性,而福克纳的作品正是这些特点的集中体现。
他的小说常常打破传统的时间线性,采用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面貌。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
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威廉福克纳代表作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和畸形。
康普生家族曾是一个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当时到了康普生先生的时候,家产只剩下一幢破坏的房子。
康普生先生每天酗酒成性,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态度,在他死后,把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没有母亲应有的温情,反而认为自己在康普生家里吃亏受气。
而昆丁的妹妹凯蒂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昆丁认为,妹妹的所作所为和南方传统淑女形象不符,有辱门楣,因此在妹妹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昆丁投河自尽。
《我弥留之际》也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名叫艾迪的小学教师,在弥留之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运回杰弗生,实现她魂归故里的愿望。
但是她死的时候,正好大雨倾盆,驾着骡子外出的两个儿子被困在路上,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得以返回,并载着他们母亲的尸体上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洪水冲垮桥梁,骡子被淹死等变故,为了护送艾迪的尸体,他们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
讲述萨德本来到杰佛生镇,得到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起了庄园,成为当地最大的庄园主之一。
其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南方庄园经济的迅速崩溃,萨德本的庄园也随之没落,同时故事还掺杂着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在文学史上,福克纳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创作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等等。
他的著作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全球文学发展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福克纳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喧哗与骚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从中探究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1. 小说情节与背景《喧哗与骚动》故事背景设定在南美国南部的一个虚构的县城,主要讲述了居住在这个城镇的一家黑人家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家庭价值观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情节曲折多变,在传达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呈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揭示出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对于家庭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说还通过故事情节呈现了一个落后的南部城镇的生活状态,并对19世纪早期美国的种族歧视和保守主义进行了批判。
2. 文学风格与技巧福克纳的小说风格描绘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生活状况,重点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在不同角色的观点之中,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之情。
另外,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城镇的名字以及一些细节符号,传达了小说中存在的主题和隐含的道德观。
3. 小说主题与价值《喧哗与骚动》主要探讨种族歧视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主人公Thomas Sutpen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划的未来的白人,他用种族歧视和武力征服了一个黑人女子作为妻子,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在其后的生活中,家庭成员的命运却逐渐走向了破碎与绝望。
小说在传达种族歧视是一种错误行为的同时,也展现了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 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福克纳的作品对美国南部地区种族歧视和社会保守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小说通过细微的描写和行文巧妙的结构,表现出南方严峻的现实环境,同时呈现了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
小说发表于1930年代,当时美国的种族主义和压迫行为较为严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这种探讨在后来的美国社会运动中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第二部分,1910年6月2日。 “昆丁的部分” 昆丁:多愁善感,回想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 意,夜幕降临,他走出门去投水自尽。
第三部分,1928年4月6日。 “杰生的部分” 杰生: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唯利是图,他 对这个家族充满仇恨,并把复仇的对象确定 为姐姐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 第四部分,1928年4月8日“迪尔西的部分” 在此部分里,作者用第三人称,试图以一种 冷静和敏锐的目光审视康普生家发生的一切 。
第二,叙事角度的多重变化。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里运用的多重叙事角度是 指他分别从几个不同的人物角度入手、从不 同人物的理解着眼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一种写 作方法,也有评论家把这一手法称作“对位 式结构”。
第三,隐喻和象征的运用。 1、小说有许多地方借用了《圣经》中的典故 或场景。 2、题目本身的寓意: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在 面临灭亡时的失落与绝望。
一生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75个短篇小说 和两本诗集。他于1939年和1949年两次获得 欧· 亨利奖,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 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1955年和1963年两 次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62年,荣获美国文 学艺术院颁发的金质奖章。
美国的南方文学指20世纪出生于美国南 方的作家所创作的,以反映该地区的社 会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南方文学执 意于反映南方落后的病态社会,通过忧 郁、多思的人物形象,倾吐愤世嫉俗的 真言。
凯蒂的堕落彻底摧毁了南方传统的道德观 念,曾有过辉煌昨天的南方传统已经一去不 复返。凯蒂和她的女儿无家可归,这一事实 也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现代人精 神上的失落、空虚和孤独。
代表了人类中正直、善良、乐观、勤奋、 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作者歌 颂她的优秀品质,因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 人类的希望。 “我看见了始,我也看见了终。” ——迪尔西
黑橡树读后感范本
黑橡树读后感范本黑橡树(The Black Oak)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创作的一部小说,是他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The Sound and the Fury)的前传。
这部小说讲述了卡甘家族的起源,揭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贵族家庭的历史、荣耀和衰落。
通过精彩纷呈的人物描写和细腻揭示的历史细节,福克纳展现了一个征服美国大陆西部的家族传奇。
《黑橡树》的风格独特,以非传统的叙事结构和复杂的时间顺序为特点。
故事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回忆录等多种叙事形式交叉呈现,使读者需要耐心地解开线索和拼凑碎片化的故事。
这样的叙事技巧给小说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感和魅力,也让读者被其吸引、陶醉。
小说的主线围绕着卡甘家族展开,以橡树作为象征。
橡树在南方文化中有神圣的地位,被认为象征着力量、长寿和秩序。
黑橡树是历史和家族荣耀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卡甘家族的历史,见证了他们的兴衰和生命的故事。
橡树的寓意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给整个作品增添了一种宏大的气势。
小说的人物形象非常丰满。
卡甘家族的人物各具特色,个性鲜明。
卡甘家族的始祖托马斯·斯特恩斯卡甘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带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和渴望成功的欲望,踏上了寻找财富和权力的征途。
他的传奇故事记录了西部拓荒时期的辉煌和荣耀,也揭示了贪婪和暴力带来的恶果。
卡甘家族的后人们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历史背景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
通过卡甘家族的历史,福克纳描绘了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贵族家庭的辉煌和衰落,也展示了南方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南北战争后,无聊的作家们纷纷将目光转向南方,寻找灵感。
因此,小说中有些部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南方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福克纳将这种历史背景与个人命运、家族遭遇和橡树的象征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庄严而复杂的故事。
《黑橡树》是一部极富挑战性的作品,需要读者有一定的耐心和阅读经验。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
约克纳帕塔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李文俊一福克纳一生著述颇丰。
继《沙多里斯》之后,他出版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与诗集。
批评家们普遍认为,从发表《喧哗与骚功》的1929 年到出版《去吧,摩西》的1942 年,这十三年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作品不但产量高,而且包括了福克纳最重要的七部作品,其中《村子》与五十年代出版的《小镇》、《大宅》一起构成“斯诺普斯”三部曲,需要单独另作介绍。
本文拟集中评介这个时期《村子》之外的六部作品,它们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 1929)、《我弥留之际》(As 1 Lay Dying , 1930)、《圣殿》( Sanctuary , 1931)、《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 1932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 !,1936 )与《去吧,摩西》(Go down , Moses , 1942)。
可以说,它们是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心脏。
了解了它们,也就可以对福克纳的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①] 在题材与主题上与《沙多里斯》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的。
两本小说同样都反映南方世家的没落。
但是两部小说的差别也很大。
在《沙多里斯》里,国际性的大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影响着书中人物的命运。
而在《喧哗与骚动》里,作者则通过人物的内心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追溯蓄奴制度的消极影响。
前者是从外到内的,后者则是由内到外的。
前者是传统的现卖主义的,后者却可以说是心理现实主义的。
我们在同一作家同年发表的两部作品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小说艺术。
至于在思想深度与艺术功力方面,《沙多里斯》更是与《喧哗与骚动》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几乎只能算是习作,后者却已经是才气借溢、深刻反映时代的传世之作。
福克纳似乎在一夜间成熟了。
《喧哗与骚动》这个书名来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的第五幕第五场。
威廉·福克纳
福克纳(l897-1962)小说家。
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
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
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
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
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
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
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
如《老人》(1939)与《熊》(1942)。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内容梗概小说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1928年4月7日班吉部分白痴班吉是南方世家康普生家的小儿子,他最爱溜达的地方是高尔夫球场,那块地本是在他名下的牧场,因为家里要让他的大哥上哈佛大学被变卖了。
他爱听打球的嚷叫开弟(意即球童),弱智的他误以为是叫他心爱的姐姐凯蒂。
童年时凯蒂经常照顾安抚他,她身上的树林般清香对他是安慰剂,但后来姐姐有了男友,他嗅不到那清香了,便大嚎起来。
他还曾下意识地去追逐路过的女学生,二哥杰生给他做了去势手术。
在他毫无逻辑的头脑里,许多发生过的家庭大事绞成一团,构成了一个贵族世家日益衰败的独特图景。
1910年6月2日昆丁部分昆丁是康普生家的长子,在哈佛大学念书。
这天早上他没有去上课,出门去买了两只沉重熨斗,准备带着它投河自尽。
他的绝望直接来自于妹妹凯蒂的不规行为和婚事。
她先是与北方来的推销员幽会,怀孕后又嫁了一个银行家。
昆丁曾试图教训那个推销员,也曾拒绝替未来的妹夫掩盖以前在哈佛大学时的劣迹,劝说妹妹不要嫁这个小人。
他脆弱的心灵无法承受罪恶的现状和暗淡的前景带来的精神压力,决心一死了之。
在信步漫游中,他帮助一个迷路的意大利女孩寻家,被误认为拐带幼女,抓进警局。
后又与傲慢粗暴的同学打了一架。
他洗净伤口,收拾好衣物,给家里留下一封信,准备自杀。
19284月6日杰生部分杰生是康普生家的次子,从小自私冷酷,缺乏爱心。
他觉得家里亏负了自己。
离婚的姐姐把私生女小昆丁寄养在他家,他不但克扣了姐姐寄来的抚养费,还时时找借口在精神上折磨17岁的外甥女。
1928年4月8日迪尔西部分迪尔西是康普生家的黑人女佣,忠诚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服务了几十年。
这天大早起来拾掇柴火,准备早餐。
杰生发现他多年积攒和克扣来的七千美元被小昆丁盗走,气急败坏地请警察帮忙,厌恶他的警长不予理会,他只得自己追踪,无功而返。
迪尔西带着白痴班吉上教堂听牧师布道,深受感动。
研究综述福克纳在我国开始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了1950年的诺
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通常探讨南部人民的道德和社会问题,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世界。
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这本小说以四个不同的口吻,讲述了废弃的南部家庭Compson的故事。
小说通过它不规则的时间线和多层次的叙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它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福克纳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独眼巨人》(The Unvanquished),这是一部关于南方农村生活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男人和他的奴隶一起生活的经历。
福克纳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南方社会的种族和阶级问题,并警示读者需要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福克纳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荒原》(Go Down, Moses)、《罗
斯福家族》(The Reivers)等。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南方社会
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喧哗与骚动》读后感
感谢聆听!!
作家以文为生,但越靠近现代,文学对文字、语言的怀疑 越多。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便以一种游戏式探索, 呈现了现代作家对语言的反思。
《什么是历史》(What is history):里面将历史比作一座远山, 人必选取一个角度去望山,因而无论如何不可得其全貌。但又不可 因此否认山具有一个确定的实体,或因此放弃对山的欣赏。
语言与心智息息相关,一个人的写作或话语风格体现着他 /她灵魂的模样。三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也可以视为三种 看待世界的角度,三种接近事实的方式。那个居于中心的 “事实”,是本书的核心事件,即凯蒂的失贞。凯蒂的形 象在三种叙述中不断变化。她是班吉眼中母性化身的好姐 姐,是昆丁极力保护的脆弱妹妹,是Jason所憎恶的家中耻 辱,是婊子。 然而作为叙述的对象与叙事中心的凯蒂,却 像暴风眼一样在大部分时间中保持了沉默。她的沉默,多 少反衬了几位男性滔滔絮语背后的主观或说自我中心。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 纳最著名的作品,几乎每个 人都对这个名字耳熟能详。 它以四个人物的不同视角将 一个故事讲了四遍,如同一 部交响乐的四个乐章,构筑 了一个立体主义的美国南方 社会,其创作手法之大胆丰 富,足以为一部“创作艺术 教科书”,是现当代文坛罕 见的大手笔。《喧哗与骚动》 被福克纳认作自己“最伟大 的作品”,它也是公认的福 克纳小说中最精美的一部。
• 小说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四个人讲述同一个故事。有智 障弟弟班杰明完全时空错乱的心理活动;有昆汀在自杀 前的种种臆想;有杰森有私利无亲情的所作所为;有黑 人女仆眼中的烦扰家事。这些人以及他们所讲述的故事 中的另外的人,如凯蒂、父亲母亲、毛莱舅舅,他们所 有人似乎都在同时发出声音,急于诉说自己的欲望、困 惑、愠怒和绝望。这些声音就如同现代派交响乐中的那 种乐句,如低吟和嘶吼,倾诉着人在凝滞的时间中的窒 息和苦熬,此起彼伏地充满整部小说的每一页,但没有 一句是和谐和有意义的。
福克纳
菲力浦扬:我们起初本来笑嘻嘻的,对全世 界全人类都有好感。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天真 纯洁简单的男孩子,迫切,充满了希望。但 是我们到外面的世界里,不知道怎么一来, 我们在路上被打倒了,从此以后,我们很难 把自己拼起来,回复原状。
《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
南方的传统是逼压在福克纳心头的存在,难 以抗拒的强烈,不能忍受却又无可逃避。
首先,他采用了多角度的叙述方法,让三兄 弟即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 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 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
《喧哗与骚动》共分四章,前三章分别是 “班吉的部分”、“昆丁的部分”、“杰生 的部分”,都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第四章是 “迪尔西的部分”,以黑人女仆迪尔西为主 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李文俊:
福克纳之所以如此频繁地表现意识流,除了 他认为这样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能更 加接近真实之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
这就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前三章 的叙述者都是心智不健全的人。班吉是个白 痴,他的思想如果有逻辑、有理性反倒是不 真实、不合逻辑的。
“精神分裂就成了失去历史感的一个强烈
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白痴——班吉
班吉所有的思绪都和感觉、嗅觉、饮食、睡 眠和声音的调子有关。过去和现在交融在他 心中,他从不沉思,从不计划——他只会感 受。
1具体性和原初性 按巴雷特在《非理性的人》中的说法, “福克纳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透明的、 密实的和非理性的世界”。
2、用白痴表现的意识流程
福克纳手绘 约克纳帕塔法县地图
四 《喧嚣与骚动》
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书名典出莎士比亚的悲 剧《麦克白》第五幕第 五场麦克白的一段著名 的台词:“人生如痴人 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 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赏析
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赏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菲利普·威廉斯·福克纳写于1930年作品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融合了悲剧、哀思、爱情和时代话题,深受读者喜爱。
小说说述了南方小镇斯威普霍尔特一位名叫艾米丽的老小姐的故事:艾米丽的青春期起先幸福美满,但她的母亲和父亲过早逝世,之后社会环境也更加糟糕,使她的全部世界被封锁,甚至连其朝思暮想都无法触及。
更糟糕的是,艾米丽还不得不忍受一个深恶痛绝的绝密,但最终,在小镇居民们的渗透下,关于艾米丽的秘密也慢慢浮出了水面,小说结束的时候,艾米丽究竟是用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支付了代价,还是以某种求死的友情洒脱的到底成未可知。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用一个苦难的少女艾米丽的故事,对英雄主义和爱情的一次再次探讨,让我们进入艾米丽无法跨越的牢笼,更是让我们理解她不能承受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也看到了艾米丽赴死坚持到最后,赢得自由的英勇牺牲,而在最后,艾米丽的秘密,却成为了艾米丽永远的伙伴,也深深融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小说中艾米丽的这一段经历,展现了作家给与人生深思的状态,他试图突出艾米丽曾一度坚强与孤独的宏大仪式,还有她曾以愤怒与悲伤来抗争有偏见的社会外在文化。
他进一步指出,尽管人们费尽心机介入艾米丽的世界,但最后,艾米丽仍然站立在某个难以表达的世界中,就像一朵玫瑰一样,在经历风雨的洗礼后,艾米丽的骄傲与挚爱依然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永不凋零。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启发读者直至今天仍在反思,却仍旧无法确定小说里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比如,艾米丽是怎样承受了这一切的折磨?最后,她到底做出了什么选择?艾米丽强颜欢笑以维持下去,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活着的每一刻的珍贵,也让人明白到,在一个被遗忘的世界里,人总是不得不自强,继续活下去,最终,她站在乐观与悲哀的路口,把守着一份绝密的爱情,这份爱情,给了她勇气,让她走到终点。
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探析
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探析1. 引言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入揭示南方历史及种族问题而被广泛赞誉。
本文将通过分析福克纳的几部代表作品,探讨其中所涉及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
2. 南方历史背景在探究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历史和种族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南方地区的历史背景。
作为美国内战前奴隶制度盛行地区,南方社会面临着种族紧张、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
3. 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历史描绘3.1 《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南方为背景,以底层白人家庭和黑人家庭之间的冲突为主线。
福克纳通过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方社会中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问题。
3.2 《荒原》《荒原》以美国南方一个架空县城为背景,讲述了该地区几个世代人物的故事。
福克纳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南方历史中种族矛盾和黑人社群日常生活的细节。
3.3 《光与噪音》这部小说以南方废墟为背景,描绘了战后南方社会的困境和变迁。
福克纳通过揭示主人公家族内部的种族问题,呈现了当时社会中种族认同和社会地位带来的紧张关系。
4. 福克纳作品中的种族问题探究4.1 白人至上主义思想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塑造的许多角色都具有白人至上主义思想,他们将自身认同建立在对其他种族的剥削和压制之上。
福克纳透过这些角色来反映并批判当时南方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4.2 黑人生活状况的揭示福克纳小说中经常描述黑人社区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种族不平等和社会边缘化带来的困境。
他通过真实细腻地刻画黑人角色的命运,深刻地表达出对种族问题的担忧和呼吁。
4.3 种族融合与对话的设想福克纳小说中也存在一些富有洞察力的角色或情节,展示了种族融合与对话可能带来的积极变化。
这些形象和情节为后来南方种族关系发展提供了启示,并成为今天讨论种族问题时值得参考的资源。
5. 结论福克纳小说中所涉及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是对当时社会现象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南方文化解读1. 引言1.1 概述在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他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南方地区的文化风貌。
通过对家族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的解析,本文将深入探讨福克纳如何将南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作品中,探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全文内容,明确文章的目标;其次,介绍南方地区概况和南方文化特点,并探究威廉·福克纳与南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接着,简要介绍《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的情节背景和主要人物;随后,在第四部分详细解读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包括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制度、土地与家园的象征意义以及家族衰落和社会变革冲突性描写;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威廉·福克纳作品和南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提出了对其他类似主题作品研究的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中涉及到的南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解读,探寻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南方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通过此次解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方文化在福克纳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为类似主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2. 南方文化背景:2.1 南方地区概况:南方地区指的是美国的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亚拉巴马州、阿肯色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和弗吉尼亚州。
这些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闻名于世。
2.2 南方文化特点:南方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家庭价值观念:在南方文化中,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通常非常紧密,而且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和家族荣誉。
婚姻和子女关系在南方文化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2) 强调社会礼仪和传统:南方人民注重彬彬有礼和绅士风度,并对礼貌与尊重给予高度重视。
红字故事简介
红字故事简介
红字故事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小说,被誉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南方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和悲伤的家庭故事,以及主人公哈金斯的成长与遭遇。
故事的主要背景是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小镇,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社区中,传统和信仰是他们生活的中心。
主人公哈金斯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他的童年充满了挫折和苦难。
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在小说中,哈金斯经历了许多挣扎和磨难,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命运,还要应对家庭的困境和社会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和敌人,经历了爱情和友情的考验,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与此同时,红字故事也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种种问题,如种族歧视、贫富差距、家庭暴力等。
通过哈金斯的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红字故事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小说,它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生命的真谛,体会人性的美好和悲哀。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启示录,它将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和对人性的复杂描绘而著称。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挣扎、欲望和救赎的灵魂世界。
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往往深受其所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喧哗与骚动》中,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落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班吉作为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他无法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只能依靠本能和直觉去感受。
这种纯真而又脆弱的心理状态,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中人们普遍的无助和迷茫。
而在《我弥留之际》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成员在送葬途中所展现出的各种心理。
安斯·本德仑的自私和冷漠,朱厄尔的冲动和倔强,以及瓦达曼的幼稚和困惑,每个人的心理都被福克纳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艰难的旅途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也有一些微弱的闪光点在黑暗中闪烁。
比如朱厄尔对母亲的那份深沉的爱,尽管他的表达方式有些极端,但这种爱却是真挚而强烈的。
福克纳对人性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灵魂的深处。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他通过多个叙述者的视角,拼凑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欲望、嫉妒如何扭曲了人性,导致了家族的悲剧。
托马斯·萨特本为了建立自己的王国,不择手段,牺牲了亲情和爱情。
他的野心和贪婪最终将他自己和整个家族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传统的南方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和压抑。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她生活在过去的荣耀和传统的束缚中,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她的爱情被扼杀,心理逐渐扭曲,最终以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个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挣扎。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人性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心理状态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而这些行为和选择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人性。
福克纳及其《喧嚣与骚动》课件
5
这一年10月7日,他的《喧嚣与 骚动》出版。
这两部小说构成了福克纳神话 王国——“约克纳帕塔法”的两道最 引人注目的风景。
6
约瑟夫·布洛特那在《二十世纪 美国文学》中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 塔法世系小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7
杰生是福克纳正式出版的长篇小 说中的第一个工商势力的代表人物。 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是恶的化 身,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人类所有 的丑恶。
他的性格充分反映了正值衰朽残 年的美国南方庄园主阶级最后一代的 心态与特征。
18
杰生是一个“新南方”的代表人物, 他是从康普生家族和萨托利斯家族演 变到斯诺普斯家族的一个过渡性的人 物,在他身上体现了福克纳这样的观 点:
14
15
《喧哗与骚动》封面
《喧嚣与骚动》 ( 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
凯蒂: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和关键 人物,在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凯 蒂在小说中是“美”的象征,对于凯 蒂的重要地位,福克纳曾经说过 “ 对我来说,她就是美,是我的心肝宝 贝。”在凯蒂身上,体现着福克纳的 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他对人性美的赞
12
福克纳所运用的琐碎的意识片 断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具有某 种内在的联系,福克纳通过叙述角 色的频繁转换,把各个人物的意识、 思绪、感觉和记忆绵延成一个复杂 的整体。
13
❖ 二、《喧嚣与骚动》 ❖ 长篇小说《喧嚣与骚动》
(1929)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品, 是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作品标题 的来源、讲述的故事、主题和所 运用的艺术手法。
我对这本书最有感情,总是撇不开, 忘不了,尽管用尽了功夫写,总是写 不好。我真想重新再写一遍,不过恐 怕还是写不好”。
福克纳作品介绍
Background
The Sound and the Fury is a novel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author William Faulkner. It employs a number of narrative styles, including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Published in 1929, The Sound and the Fury was Faulkner's fourth novel, and was not immediately successful. In 1931, however, when Faulkner's sixth novel, Sanctuary, was published—a sensationalist story, which Faulkner later claimed was written only for money—The Sound and the Fury also became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and Faulkner began to receive critical attention.
Quentin Compson III
the oldest Compson child: passionate and neurotic, he commits suicide as the tragic culmination of the damaging influence of his father‘s nihilistic philosophy and his inability to cope with his sister’s sexual promiscuity. And the novel leading up his suici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tistic Technique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he interior monologue: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human consciousness Yoknapatawpha county 约克纳帕塔法世 系 (Local Colorism 乡土文学)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Disruption of time sequence Symbolism and mythological and biblical allusion Technical experimentation
《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1951) 1930年代中,为了赚钱他出版了低俗小说类型的《圣 殿》(Sanctuary)。其中邪恶、堕落腐败的主题(伴 随浓厚的南方哥特风格)在今日仍然影响着通俗文学。 此书续作《修女安魂曲》是他唯一出版的戏剧 《寓言》(A Fable )(1954) 《掠夺者》(The Reivers)(1962)
Southern renaissance
It was the reinvigoration of American Southern literature that began in the 1920s and 1930s with the appearance of writers By 1920’s, a literary movement known as 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emerged. There was a domination of southern literature for at least 4 decades in America literature.
Katherine Anne Porter,
Allen Tate, Tennessee Williams, Robert Penn Warren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Southern literature can be defined as literature about the South, written by authors who were raised in the South. --- Characteristic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are: a.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sense of community, and religion. b. The importance of time and place, exploration of the past, sense of human limitation (moral dilemma). c. The use of southern voice and dialect. Most of the novels are written as a Southerner actually speaks. Many books also describe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the southern town.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南方呈现出文化、文学上的空前 繁荣,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学 者、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甚至连风靡世界的爵士音 乐也产生于此时的南方。
Southern renaissance
Representatives:
William Faulkner,
Caroline Gordon, Elizabeth Madox Roberts,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 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 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 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 诗化和音乐 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 化 或作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 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则运用 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
人物的意识流表现不出任何规律和次序。其意识一 般只能在一个问题/一种事物上作短暂逗留,头脑中 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而被取代;眼 前任何一种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断人物的 思路,激发新的思绪与浮想,释放一连串的印象和 感触。
自由联想
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 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 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 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 用这类手法。对这一手法采用最多的意 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 伍尔芙和威 廉· 福克纳。
《塔门》(Pylon)(1935) 《押沙龙,押沙龙! 》(Absalom, Absalom!) (1936) 通过几个人的叙述与分析来表现庄园主托马斯·萨德 本的盛衰史。该作具有史诗结构和浓郁的悲剧气氛。 Short Story collection: The Unvanquished, 《不败者》(1938) 《野棕榈》(If I Forget Thee Jerusalem (The Wild Palms/Old Man))(1939) Trilogy of the Snopes family商人家庭三部曲 The Hamlet (1940) 《村子》 The Town (1957) 《小镇》 The Mansion (1959)《大宅》 《去吧,摩西》(Go Down, Moses)(1942) 《闯入坟墓的人》(Intruder in the Dust)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 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 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 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 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 《寻找失去的时间》(一译《追忆似水年华》)中 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 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 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 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Major themes in Faulkner’s Works
1. history and race He explains the present by examining the past, by telling the stories of several generations of family to show how history changes life. He was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cks and whites, especial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people who were of the mixed race of black and white, unacceptable to both races. 2. Deterioration 堕落 3. Conflicts between generations, classes, races, man and environment 4. Horror, violence and the abnormal
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福克纳
Contents
1.Southern Literature 2. Major Works 3.Artistic Techniqulorism
Southern Literature
埃杜阿· 杜雅尔丹 (1861~1949)
19世纪末,法国作家埃杜 阿· 杜雅尔丹发表了小说《被 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因始终 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 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 意识流文学的奠基者是马塞 尔· 普鲁斯特。他是20世纪法 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意识流文 学的先驱与大师。 其代表作七卷本长篇小 说《追忆似水年华》实 践了作者“主观真实论” 的艺术观,是“单纯型” 意识流文学的范本。这 部作品为意识流文学打 下了发展的基础。
William Faulkner
I. Major Works
19 novels and 4 volumes of short stories (75), two volumes of poetry WF’s works are regarded as the summit of Southern literature. The Yoknapatawpha saga (“约克纳帕托法世 系”小说) the rise and fall of southern aristocratic families: the Compsons(康普生 家族), the Sartorises(沙多里斯家族), The Sutpens, the McCaslins, the Snopeses
The South:
Virginia Kentucky Nor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Georgia Florida Alabama Tennessee Mississippi Louisiana Arkansas Texas
Major themes of Southern Literature:
The belief in the heroism and morality of the South's "Lost Cause" was a driving force in Southern literature between the Civil War and WWI. The Southern Renaissance changed this by addressing three major themes in their works: 1)the burden of history. 2) the South's conservative culture, 3)the South's troubled history Family, history, the land, religion, guilt, identity, death, the search for the redemptive meaning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