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期望
•职业选择
•职业工作能力
•职业工作能力开发
•自我事业发展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的成功
职业期望
职业期望,又称职业意向,是劳动者对某项职业的向往,也就是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1)职业期望来自劳动者个体方面的行为;(2)职业期望不是空想、幻想,而是劳动者的一种主动追求,是劳动者将自身的兴趣、价值观、能力等与社会需要、社会就业机会不断协调,力求实现的个人目标;(4)职业期望不同于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职业地位的反映,是社会的人们对某种职业的权力、工资、晋升机会、发展前景、工作条件等社会地位资源情况,,亦即社会地位高低的主观评价。其含义完全有别于职业期望,二者不可混淆。同时,二者也有联系,劳动者个体所追求和希望从事的职业,当然多时社会声望高的职业。
职业期望直接反映着每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每种职业有各自特性。不同人对职业特性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和取向,这就是所谓的职业价值观。萨柏曾经将职业价值观或职业取向概括为15种类型:(1)助人;(2)美学;(3)创造;(4)智力刺激;(5)独立;(6)成就感;(7)声望;(8)管理;(9)经济报酬;(10)安全;(11)环境优美;(12)与上级的关系;(13)社交;(14)多样化;(15)生活方式。
日本NHK广播舆论调查所在职业调查中选择和设计了7个价值取向:(1)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职业;(2)助人、为社会服务的职业;(3)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的职业;(4)受人尊敬的职业;(5)能赚钱的职业;(6)虽平凡,但有固定收入的职业;(7)若不为人所用,就自谋职业。人们的职业期望常常由几种价值取向所左右,但居主导地位
的职业价值取向对职业期望起决定作用。
职业选择
所谓职业选择,是劳动者依照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使自身能力素质和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职业选择与职业期望有密切联系,职业期望得以实现,职业选择是第一步。需要明确:(1)劳动者是职业选择主体,是择业行为能动的主导方面,各种职业则是被选择的客体。(2)尽管劳动者是择业主体,但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进行选择。一则受到劳动者不能也不可能有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兴趣的限制;二则各项职业由于有各自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又不相同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必须受到各种职业对劳动者能力有相应的特定要求的制约。(3)职业选择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自动择业的过程,同时又是职业选择劳动者的过程,它是劳动者与职业岗位互相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
职业工作能力
能力,是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的先决条件,是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主观条件。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总要有一定能力作保证。没有任何能力,根本谈不到进入职业工作,
对个人来讲也就无所谓职业生涯而言。
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的能力,亦即职业工作能力。它包含有两大方面能力:体能、智能,具体化为5大能力要素:体力、智力、知识、技能、人际交往。如下图:
体能是劳动者从事一定职业工作必备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劳动者进行劳动的体力,特别是劳动负荷承载能力及其恢复疲劳和体力的能力,一向为人们所重视,这是能否从事职业工作的物质基础条件。
劳动者具备了基础的体能条件后,智能是其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智能因素中,智力能力是第一位的,有高智力水平,才会有高度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智力能力同知识、技能及人际交往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智力能力高低,主要通过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诸方面能力大小体现出来。观察力,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初始条件和门户。注意力,即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务的集中或指向能力。它往往是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保证劳动安全的重要因素。记忆力,是人们对已经历过的事务进行识别、保持、承认和回忆的能力。这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事业的必要因素。思维力,是对事物的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乃智力机构的核心。想象力,是人对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再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创造力,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这是高质量完成职业工作任务,推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
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所掌握的有关职业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它分为一般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知识。一般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经验知识。专业知识,是某一业务或学科领域专门化、系统化、深入化、精细化、先进化的理论和经验。操作知识是具体劳动或直接操作职业工作运行的经验。一个好的职业工作者,三方面的知识皆应有之。技能,是人们通过训练所获取的熟练化、规范化的动作洗礼或思维系列,是劳动者实际操作、动手,作用于生产资料,生产预期产品的能力。一般技能,是劳动者一般都具有的、最基本的、通用的技能。特殊技能,是指具有专门化、特殊化的熟练技巧和动作与思维能力。职业技能,是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工作所具有的熟练化、规范化的该项职业技巧、动作或思维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由5方面构成:(1)人际感受能力。指对他人的感情、动机、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自己言行影响他人程度的感受能力。(2)人事记忆力。是记忆交往对象个体特征,以及交往情景、交往内容的能力。总之,是记忆与交往对象及其交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的能力。(3)人际理解力。即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能力。(4)人际想象力。从对方的地位、处境、立场思考问题,评价对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5)风度和表达力。这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外在表现。指与人交际的举止、作派、谈吐、风度,以及针织、友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5方面能力的综合,构成一个人的交往能力。
劳动者一旦形成职业工作能力,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也会变化的。职业工作能力的变化一般会有三种情况:
1、强化。通过长期的某种职业工作,积累丰富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受教育,智力、知识、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大大提高。
2、弱化。有绝对弱化和相对弱化之分。绝对弱化,常常由于自身条件变化导致职业工作能力下降。相对弱化,指在劳动者的职业工作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设备更新、工艺技术复杂化等外在客观条件变更,导致劳动者职业工作能力相对下降。知识老化、技能过时均系此种弱化。
3、转化。即职业工作能力方向发生转移。这种转化多以原职业工作能力为基础,转移之相关联、相近似或相交叉的职业。完成转化以后,职业工作能力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原有职业工作能力衰退;(2)原有能力得以维持;(3)强化,增加新的职业工作能力,形成“一专多能”、“多面手”的更高层次的职业工作能力。
职业工作能力开发
1、增强实力。学习当然是根本措施。首先,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进入组织之后,千万不要停止对学历的追求,尤其是低等或较低文化水平者更是如此。学历标志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追求学历,是扩大知识面、增加新知识,甚至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这是任何一项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进入组织内的雇员要据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