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渔歌教案
卡农-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卡农-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9f780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6.png)
卡农-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卡农的音乐结构和基本概念;2.分析卡农中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3.掌握卡农的弹奏技巧;4.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5.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艺术追求。
二、教学准备1.聆听卡农音乐录音和观看演出视频;2.一架键盘乐器或吉他等弹奏工具;3.讲解卡农的音乐结构和基本概念的PPT;4.分发卡农乐谱双声部音乐笔记本;5.学生评估表。
三、教学内容1. 卡农的概念和结构卡农最初是一种古老的声乐形式。
后来,它被应用于器乐和合唱。
卡农的结构由两个或更多个声部组成,每个声部播放相同或相似的音乐主题,但是它们的音高和演奏时间略有不同。
这种双声部结构是卡农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2. 卡农的旋律和节奏在卡农中,各声部的旋律和节奏都非常重要。
对于两个声部,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主题,旋律和节奏。
它们的旋律和节奏相似,但是它们的演奏时间略有不同。
在卡农中,不一定要使用相同的旋律或节奏,但是它们需要相似或相同,以形成和谐的整体。
3. 卡农的弹奏技巧在卡农的演奏中,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技巧。
比如,要掌握双手同时演奏两个不同的声部,或者在一个自动伴奏上演奏卡农两个声部。
4. 卡农的表演要求在演奏卡农时,不仅要掌握技巧,还要注意表演。
要让卡农声部之间产生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掌握卡农的基本要素——旋律和节奏,并注意调整乐曲的音量,并协调各声部之间的过渡,使音乐更加流畅,表现更加完美。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向学生介绍卡农的背景和演奏特点;2.播放旋律清晰响亮的卡农录音,让学生对卡农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环节1.运用PPT向学生介绍卡农的音乐结构和基本概念;2.讲解卡农两个声部在旋律和节奏上的差异及和谐关系。
3. 演奏环节1.通过演示演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卡农的弹奏技巧;2.引导学生分析并模仿卡农的两个声部的演奏。
4. 练习环节1.分发双声部卡农音乐笔记本,让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卡农的演奏;2.在学生自主演奏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渔歌巴乌独奏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渔歌巴乌独奏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2615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1.png)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渔歌巴乌独奏曲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渔歌巴乌独奏曲教学
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认知巴乌的形状、结构、演奏形式和声音特色。
2学情分析
这个时代的学生比较倾向于流行音乐,对一些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的很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本课的设计中运用了视频。
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做到用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
时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运用乐器实物展示,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产生好奇的心理,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比如从节奏、速度等方面)准确表达乐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融入到乐曲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欣赏一首民间音乐—《渔歌》。
活动2【讲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乐曲采用云南红河自治州彝族、哈尼族民间音乐音调,描述了美丽富饶的红河地区及人民的幸福生活,抒发了人们的欢乐心情。
全曲由引子、渔歌、欢唱、跳月、渔歌、尾声六部分组成。
欣赏乐曲《渔歌》。
渔歌教案初中音乐
![渔歌教案初中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746ee0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8.png)
渔歌教案初中音乐课程类型:初中音乐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渔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 通过学习《渔歌》,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演唱《渔歌》。
2. 了解中国渔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渔歌》的音准和节奏。
2. 中国渔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渔歌》的乐谱和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渔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渔歌的美妙旋律。
2. 引导学生讨论渔歌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渔歌》乐谱,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歌曲。
2. 重点讲解《渔歌》的音准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3. 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了解渔歌文化(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渔歌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渔歌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探讨渔歌在民间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演唱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纠正发音和演唱技巧上的问题。
2. 学生自主练习,加强音准和节奏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渔歌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渔歌的喜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复习《渔歌》的乐谱,加强演唱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发到班级群内,互相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渔歌》,使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加强渔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为学生带来更多美好的音乐体验。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487e1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9.png)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升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造能力;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将涵盖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音乐赏析:介绍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2. 唱歌技巧: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呼吸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3. 手鼓演奏:研究使用手鼓演奏简单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4. 合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集体音乐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5.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2. 示范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正确的歌唱、演奏等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音乐任务和活动;4. 创造性研究法: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评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现和完成的作业等;2. 测试评估:通过定期的测试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应用水平;3. 演出评估:对学生在合唱、合奏等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估;4. 创作评估:对学生个人或小组音乐创作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学计划将需要以下资源:1. 教科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2.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和示范演示;3. 手鼓:用于教学手鼓演奏;4. 音乐创作工具:如乐器、乐谱等。
六、教学安排根据本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教学安排如下:1. 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XX周;2. 每节课时长约XX分钟;3. 每六周进行一次小测验,共计X次;4. 每学期进行一次音乐演出活动。
渔歌引子伴奏音乐教案反思
![渔歌引子伴奏音乐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38a19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b.png)
渔歌引子伴奏音乐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渔歌引子伴奏音乐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奏渔歌引子伴奏音乐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奏渔歌引子伴奏音乐,培养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教案步骤:1. 引入:- 通过播放一段渔歌引子伴奏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向学生介绍渔歌引子伴奏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 介绍渔歌引子伴奏音乐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如节奏感、和弦演奏、音色掌握等。
- 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演奏方式,并解释每个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合作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段渔歌引子伴奏音乐。
-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演奏出正确的伴奏音乐。
-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4. 反思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合作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案。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5.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渔歌引子伴奏音乐技巧应用到其他音乐作品中。
-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音乐,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主要围绕渔歌引子伴奏音乐展开,通过引入、知识点讲解、合作练习、反思讨论和总结等步骤,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渔歌引子伴奏音乐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施教案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渔歌引子伴奏音乐背景的理解,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其次,我应该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d4ad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5.png)
冀版初中音乐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冀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声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谱、唱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2. 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 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感受。
二、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15分钟)1. 教师讲解音阶、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音乐理论。
三、学习民族音乐(20分钟)1. 教师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一首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结构和演奏方式。
四、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民族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音乐理论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学习民族音乐的成果。
二、深入学习民族音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跟随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
三、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集体演奏、合唱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谈谈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感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音乐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 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4.欣赏 渔歌 巴乌独奏曲 (共13张PPT)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4.欣赏 渔歌 巴乌独奏曲 (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ddf6477cd184254a353516.png)
象脚鼓 :是傣族的重 要民间乐器。因鼓身 形似象脚而得名。广 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 奏。
《渔歌》
• 乐曲采用云南红河自治州彝 族、哈尼族民间音乐音调,描 述了美丽富饶的红河地区及人 民的幸福生活,抒发了人们的 欢乐心情。
• 全曲由引子、渔歌、欢唱、 跳月、渔歌、尾声六部分组成。
巴乌 彝族、苗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 吹奏乐器。管身竹制或木制。
总结
渔歌
1 引子: 自由 舒缓 2 渔歌: 轻盈 摇荡 3 欢唱: 欢快 热烈 4 跳月: 欢快 跳跃 5 渔歌: 主中下游一 带,所以又称为南胡。 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 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 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 受。
唢呐:(汉族)又名 喇叭,在木制的锥形管 上开八孔,管的上端装 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 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 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 器。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是少数民 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 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 的民族节日。
整体欣赏 渔 歌
闭上眼睛聆听整首乐曲,想象每一段音乐所 描绘的情景。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渔歌》 的感受。
温馨提示:比如唱歌、跳舞、写诗、画画等
课后活动
1、你能说出下列乐器的名称吗?它们各 是我国哪些民族的乐器?
葫芦丝: 又名 “葫芦箫”,傣、 彝、阿昌等我国少 数民族的吹奏乐器
热瓦普: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 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
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72771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a.png)
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1. 引言1.1 概述本文是关于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的详细介绍。
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叙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简要描述文章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确保每个内容都得到充分涵盖。
然后,第三部分将分析课程难点,并提供相应策略以应对这些难点。
紧接着,第四部分将设计评估方式,并给出实施方案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如何调整教学进度和建立反馈机制,确保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改进。
1.3 目的本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份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促进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课程的有效开展。
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实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
同时,通过评估方式设计和建立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与辅导。
总之,本教学计划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方法与策略,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冀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2.1 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民间音乐、合唱表演、声乐训练和西洋乐器介绍。
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培养其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具体的内容安排如下:- 单元一:民间音乐- 学习中国传统民歌,并了解其特点和起源;- 学会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并进行合唱表演。
- 单元二:合唱表演- 学习各种合唱形式,如二部合唱、三部合唱等;- 掌握歌曲的节奏与各声部的分工,并进行小组合唱表演。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4.欣赏渔歌巴乌独奏曲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4.欣赏渔歌巴乌独奏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fbd87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f.png)
• 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 人在互诉欣悦,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 、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 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巴乌和葫芦丝的区分
• 巴乌的音色比较浑厚低沉一点,葫芦则轻柔 飘逸一些。
两个部分。
全曲分析:
全曲由晨曦、渔歌主题、欢唱、主题再现、跳月、主题再现、远去7个片段 组成 ,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字幕,通过凝听运用不同方法分析音乐。
•
•
•
•
•
•
•
• • • • 引子 •晨
•曦 • •
中板
A
渔 歌 主 题
1——晨曦 2——渔歌主题 3——欢唱 4——主题再现 5——跳月 6——主题再现 7——远去
作者 严铁明 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演奏 家、作曲家。
严铁明作曲的《渔歌》,基本音调采自 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曲调清 新优美,展现了红河两岸风光秀丽的景象, 和渔民们一天快乐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表达 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这首曲子是巴乌独奏曲中最负盛名的一 首。
在欣赏之前,请同学们辨认两样乐器。
本主题只再
现一次,那
就不是回旋
曲式了。
总结分析全曲
• 问题:这首曲子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 ?
总结分析全曲
• 这首曲子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利用 时间使这首曲子成为一首叙事性的器乐曲 。
• 哪位同学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描述一下这首 曲子讲的故事?
总结分析全曲
•
这首曲子从旭日东升到渔民们开始一
天的劳作,再到劳动间歇载歌载舞的演唱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3.欣赏牧歌说课课件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3.欣赏牧歌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13e82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d.png)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 感受草原的广阔之美。
教学难点: 划分歌曲的曲式结构:引子+A(主 题)+A1+A2+尾声
在整个作品中的作 对音乐的分析鉴赏能
用?(老师引导和 分组讨论)
力,。
长调民歌
“长调”是蒙古民歌的一种。 流行于蒙古牧区。曲调高亢广 阔,节奏悠久徐缓,情绪热情 奔放,同时兼有了音乐的华彩 性和抒情性。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荣列”人类口头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实践活动:主动参与,丰富课堂实践活动
片,展示草原的广阔美 丽)
1、如果你是作曲者,你 怎样用合唱中的四个声部 来描画草原美景呢?(分
学生成为分析作品的主要 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 想像力。问题2的目的
2、作品中描画颜色的字 壮美广阔和草原人民安详
词,是怎样用音乐来体现 幸福的生活。感受多声部
教 唱《牧歌》,
唱分类、人声分类及无伴奏合唱定义, 作者简介。初步感受草原之美。
学 思考问题1、演
环 节 二
唱情势与之前
有什么不同?2、 合唱 混声合唱
歌曲中有乐器
同声合唱
男声合唱 女声合唱
伴奏吗?听完之
童声合唱
后有什么感受? 在合唱的各种情势中, 这种完全不使用乐器 伴奏的纯人声合唱情势,称为无伴奏合唱。
力实现艺术能力和人文修养综 合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 了一些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具 备了简单的欣赏能力。那如 何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 审美能力和音乐鉴别能力, 为后期的音习打下坚实的基 础就显得格外重要。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eecf4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6.png)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研究,让学生能够:- 掌握音乐基本概念和音乐常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本概念:音高、音调、节奏等2. 音乐常识:音乐符号、乐器等3. 音乐鉴赏: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音乐表演:学生通过研究歌曲、合唱等方式进行音乐表演5. 协作与创新:通过合作研究、创作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音乐视频、听音乐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合唱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个别辅导法: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特点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个人表演能力- 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表达能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学的核心环节,本教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看音乐视频,研究音乐基本概念2. 合作研究,进行合唱和其他形式的音乐表演3. 听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评论和观点,进行音乐鉴赏讨论4. 学生个人表演,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和表达能力5. 学生创作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教学评价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了多种教学评价方式:1. 学生个人音乐演奏或表演评价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评论3. 学生参与合作研究和创作的表现评价4. 集体合作评价,评估小组合作研究的效果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 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材2. 音乐视频和音乐作品3. 乐器、麦克风等音乐表演设备4. 学生个人乐器或其他音乐器材以上即为《冀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冀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冀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9ca6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6.png)
冀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课程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七年级学生研究和掌握下册音乐课程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研究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学会简单的乐器演奏和歌唱技巧- 发展音乐创造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本教案覆盖下册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以下主题: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量、音色、节奏等2. 音乐形式:乐曲、歌曲、舞曲等3. 音乐风格: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等4. 音乐欣赏:研究欣赏各种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达方式5. 乐器演奏:研究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并参与合奏活动6. 声乐训练:研究基本的歌唱技巧,培养声乐表达能力7. 音乐创作:通过简单的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听课欣赏: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的美妙3.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研究和演奏音乐作品4. 创造表达: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象力5. 评估反馈:通过观察和检测,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案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练册:冀少版七年级音乐下全册2. 音乐CD和音频设备:播放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奏3. 乐器:提供学生练和演奏所需的乐器4. PPT和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和演示示范教学安排本教案建议按照以下安排进行教学:1. 第一课:音乐的基本要素2. 第二课:音乐形式和风格介绍3. 第三课:音乐欣赏和评价4. 第四课:乐器演奏和合奏5. 第五课:声乐训练和歌唱技巧6. 第六课:音乐创作和表达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本教案建议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3. 演奏和演唱:评估学生的乐器演奏和歌唱表现4.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并给予评价和建议以上是本教案的大致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下册音乐课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卡农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卡农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d5af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4.png)
卡农歌-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卡农歌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2.能够清晰地演唱卡农歌。
3.能够分辨出卡农歌的声部。
4.能够理解卡农歌的旋律特点。
5.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6.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卡农歌的声部分析和演唱。
2.卡农歌的旋律特点和音乐表现。
教学难点1.分辨和演唱不同声部的卡农歌。
2.理解和表现卡农歌的音乐表现。
三、课堂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5分钟)介绍卡农歌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为后续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二:分组学唱(20分钟)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组分别学习不同的卡农歌声部。
要求学生学会自己声部的歌词和旋律,并尽可能清晰地演唱出来。
活动三:合唱练习(20分钟)将小组成员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合唱团队。
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演唱卡农歌,注意各声部的协调和平衡,力求演唱得清新动听。
活动四:细节讲解(15分钟)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卡农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
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领悟卡农歌的音乐表现,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活动五:合唱展示(10分钟)由学生代表团队进行合唱展示,展示过程中重点展现各声部的协调和演唱效果。
同时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卡农歌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难点,老师不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卡农歌的演唱技巧和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设计中,要细心周到,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渔歌》教案
![《渔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7f9afaaeaad1f346933fc4.png)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渔歌,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激情。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柔美淳朴风格特点教学难点: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课型:本课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法: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一)曲目介绍:《渔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一首巴乌独奏曲,展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巴乌介绍: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
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
当地彝语叫“及菲里莫”,哈尼语叫“梅巴”。
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
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
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称为双眼巴乌。
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
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
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
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
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吹奏。
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
常用巴马来演奏情歌。
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
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
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葫芦丝的低音(三)巴乌名字传说: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民间流传着关于巴乌的—个古老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哈尼族有—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
音乐教案 渔歌
![音乐教案 渔歌](https://img.taocdn.com/s3/m/53497a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3.png)
音乐教案渔歌教案标题:音乐教案-渔歌教学目标:1. 了解渔歌的起源和特点;2. 听取并欣赏渔歌的演唱;3. 学习演唱渔歌的基本技巧;4.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渔歌音频或视频;2. 渔歌歌词;3. 音乐播放器;4. 音乐乐谱。
教学准备:1. 播放设备的准备;2. 渔歌的歌词打印或投影。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一段渔歌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渔歌的特点和韵律;2. 引导学生思考渔歌的起源和演唱场景。
欣赏渔歌演唱:1. 播放一段渔歌演唱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聆听;2. 引导学生关注演唱者的嗓音特点、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学生可以自由欣赏,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学习渔歌的基本技巧:1. 分发渔歌歌词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一起听歌;2. 引导学生注意歌词中的重音、节奏和情感表达;3. 教师演示正确的发音和演唱技巧;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渔歌的演唱;5. 每个小组轮流演唱渔歌,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巩固与拓展:1. 学生自由发挥,利用所学技巧进行渔歌的表演;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伴奏乐器,为渔歌伴奏;3.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渔歌歌词,表达个人感受。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对学生的演唱技巧、发音准确性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估;3. 学生自评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渔歌演唱者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渔歌的艺术魅力;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校内演出,展示他们学习渔歌的成果。
注意事项:1. 确保音频或视频的质量良好,以便学生准确听辨;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教学内容。
渔歌 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渔歌 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3b20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8.png)
渔歌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引言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一直以来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开始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演奏中,为西方音乐注入了一些独特的中国色彩。
其中,以渔歌巴乌独奏曲为例,这种曲子融合了中国民间音乐风格,深受广大钢琴学习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冀少版七年级下册钢琴教材中的渔歌巴乌独奏曲进行钢琴教学。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简单旋律的听力、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手指协调能力和钢琴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了解教学过程1. 了解曲子的背景和起源在开始教学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渔歌巴乌独奏曲的背景和起源。
这是一首富有浓郁中国民俗风情的曲子,它来源于山东半岛的海滨地区。
曲子朴实无华、流畅优美,旋律简单易学,是很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曲子。
2. 学习曲子的基本情况•曲子名称:渔歌巴乌独奏曲•谱号:G大调•节数:2/4•排练速度:120-140BPM左右3. 学习左手谱子左手的谱子分为基础部分和变换部分。
在教学时,可先教授学生左手基础部分的练习方法,然后再在基础部分的基础上,教授变换部分的演奏方法。
左手基础部分:G | G | G G | G G左手变换部分:C | CD |E D C | C4. 学习右手谱子右手也分为基础部分和变换部分。
先让学生熟悉基础部分的演奏方法,再逐步教授变换部分。
右手基础部分:G G | A B B | A G F# | G右手变换部分:A B B | A G F# | G F# G | A5. 整合左右手演奏在学生熟练掌握左右手各自的谱子后,再让他们开始整合左右手的演奏。
在合练时,可以注意到曲子的起承转合,在音符节奏上多加练习。
6. 表现技巧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些钢琴演奏的表现技巧。
例如,在演奏曲子时可以注意节奏的变化、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以及弱强音的处理等等。
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演奏乐感和表现力。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钢琴老师需要注意掌握好时间以及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渔歌 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渔歌 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2fa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4.png)
渔歌巴乌独奏曲-冀少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节课是钢琴课练习部分的教案,学习曲目为《渔歌巴乌独奏曲》。
该曲目为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是教材中较为经典的曲目之一,属于较为高级的钢琴曲目。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乐曲的节奏、速度和情感。
2.学生能够正确演奏乐曲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
3.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养成正确、规范的练习习惯和练习方法。
4.学生能够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1.乐曲分析渔歌巴乌独奏曲属于流行音乐,流畅的旋律,动感的节奏,充满活力和情感。
该曲主旋律清晰,由部分简短的音符组成,旋律朗朗上口。
伴奏部分主要以断奏的方式衬托主旋律,增强整首歌曲的活力和韵律感。
2.演奏练习(1)音高准确学生可以利用通常的练习方法来强化每个音符的音高准确性。
练习时,可以将乐曲分解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练习多次,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音符的速度和力度。
(2)节奏稳定渔歌巴乌独奏曲的节奏韵律感很强,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注意细节。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逐步提高练习的速度,重点强化每个音符的准确性和同步性。
(3)强化手指控制在弹奏主旋律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地分配两只手的弹奏部位,使伴奏部分既能够清晰地听到,又能够与主旋律相互衬托。
因此,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强化手指的控制能力,并提高演奏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四、教学方法1.先听后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学生乐器所学的《渔歌巴乌独奏曲》,让学生先了解曲目的演奏风格、旋律和韵律等基本信息。
在熟悉基本信息后,学生可以开始练习。
2.分教练习教师可以针对乐曲的每个部分进行分教练习,如主旋律、伴奏和节奏等。
让学生学习和强化练习每个部分的技巧和细节,最终将它们整合起来演奏整首歌曲。
3.多次演奏在练习的过程中,建议学生多次演奏同一段乐曲,以便逐步完善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渔歌》说课稿(七年级)
![《渔歌》说课稿(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5d1cef2287c24028915fc3b4.png)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渔歌》,本课位于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节课在本册书,本单元的地位很特殊,它是唯一一篇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篇目。
它能够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激发学生挖掘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法:在本科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音乐视听欣赏与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情:本堂课面对的是初中八年级、并且对音乐有一定了解程度的学生,但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还比较陌生的学生。
所以,需要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的柔美淳朴的特点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巴乌、葫芦丝的几种常用演奏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和挖掘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一)曲目介绍:《渔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一首巴乌独奏曲,展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巴乌介绍:巴乌、葫芦丝。
让学生对该乐器的构造、音色有所了解。
(三)有关巴乌名字传说:(四)让学生回答巴乌葫芦丝擅长表现哪些生活场面和情感?以此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
1欣赏《渔歌》并回答表现了什么情绪?2教师演奏该乐曲中的三段音乐,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情绪?让学生明白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答:(1)段:热烈欢快(2)段:轻盈舒展(3)段:活泼跳荡3欣赏《欢乐的泼水节》并回答表现了什么?总之:把巴乌、葫芦丝主要擅长于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场面,节日欢庆气氛和场面以及青年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等等。
5了解巴乌、葫芦丝的一些常用技巧:答:有吐音、虚指颤音、滑音、打音、叠音、颤音、气振音等等。
6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了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巴乌、葫芦丝所演奏的音乐,让我们领略到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民族音乐柔美淳朴的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到音乐旋律变化中力度、速度、节奏等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南海渔歌》教学设计
![《南海渔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c0f0e3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3.png)
《南海渔歌》教学设计I. 课程背景和目标《南海渔歌》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一,它富有情感,旋律优美动人。
通过学习《南海渔歌》,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南海渔歌》的特点和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II. 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介绍《南海渔歌》的背景和特点- 学习《南海渔歌》的歌词和旋律- 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表演2. 教学方法- 听音乐介绍: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南海渔歌》的背景和特点。
- 唱歌练习: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南海渔歌》的歌词和旋律,并进行加深记忆和练习。
- 小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指导下自由发挥,编排表演形式来展示歌曲的意境和内涵。
-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南海渔歌》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III. 教学流程1. 引入(10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南海渔歌》的背景和特点。
- 播放一段《南海渔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2. 学唱歌词和旋律(20分钟)- 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表达的感情。
- 教师教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跟读,注意音准和节奏。
3. 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表演(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进行演唱,并自由发挥,增添动作和舞蹈。
- 每个小组依次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
4. 总结讨论(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南海渔歌》的体验和感受。
- 学生分享自己在小组表演中的经验,并对其他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
IV. 教学评估1. 个人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渔歌,让学生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激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柔美淳朴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音乐旋律中变化的力度、速度、节奏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问:这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曲目介绍:
《渔歌》是采用哈尼族、彝族民间音乐素材写成的一首巴乌独奏曲,展现了彝族,哈尼族人民绚丽多彩的生活场景。
(二)巴乌介绍:
巴乌,属竹管铜簧乐器,簧为舌形,是彝族、哈尼族、傣族、佤族、布朗族、苗族等族吹奏乐器。
巴乌是流行在中国西南地区彝、苗、哈尼等族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指孔(前七后一),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
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
巴乌流行于云南省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贵州省黔东南和黔南等地。
在民间以单管者为主,亦有双管合并而成者,称为双眼巴乌。
传统演奏方式均为直吹。
常用音域多不超过八度。
巴乌的音色非常地柔美悦耳,很像一对钟情的恋人在窃窃私语,低诉衷肠,所以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三、欣赏《渔歌》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巴乌所演奏的音乐,让我们领略到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柔美淳朴的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到音乐旋律变化中力度、速度、节奏等与塑造音乐形象的关系。
希望们同学关注并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为挖掘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请同学们搜集几首自己所喜欢的巴乌音乐,并说说喜爱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