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宁波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情况极其严峻,就业难已经不仅是个人的生存问题,同时对家庭、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人才的浪费,教育资源的浪费,社会的稳定等。所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势在必行。
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其就业现状及问题,找到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政府、社会学校及市场层面找出相关对策,可以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使大学应届生就业得到保证。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1)教育的因素
泰希勒(Teichler),克姆(Kehm,1995)对高等教育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对高等教育和就业之间关系的争论反映了这样的趋势:功利主义观点与将功利主义意图变为战略行为的、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并存。大学应当对学生的教育切合劳动市场的需求,在扩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机构之间的协调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科根(Kogan,1988)指出人们习惯于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为经济领域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负责,相反,对于大量高等教育毕业生对经济结构、传统的劳动力市场部门和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的内容可能产生的影响却很少研究,而这种影响无疑构成了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重要内容。这种观点认为就业问题是市场劳动力部门与高等教育机构之间不断协调关系才能够改善的。不是单方面努力就可以解决的。
(2)过于注重就业是文凭的重要性
布劳格(Blaug,1972)指出: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期望通过文凭信号识别出雇员能力的高低,教育与收入之间正相关的普遍性是现代社会科学最显着的发现,也是少数几条适合分析所有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准则之一。这也反映了目前市场的状况,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大量文凭,证书而忽略了社会能力的提高,造成就业困难。
国内的研究现状
(1)从加强就业指导方面
郭慧娟, 韩媛媛(2010)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提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有其客观上的原因, 比如: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小企业数量太少; 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部分地区保护主义严重; 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难题; 高校的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影响; 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等。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主要有: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 大学生专业能力下降; 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等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差,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也是重要原因。认为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使综合素质提升,以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在择业方面选择条件相对优越的东部大城市无可厚非。只从大学生自身调整并不妥,缩小各地区待遇的差距才是解决就业地区集中的根本途径。
(2)从市场角度分析
邢亮,王芳(2003)在《从市场视角“透析”大学生就业难》认为:可以由教育部牵头, 委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把已建立起来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将各省市收集的用人信息和毕业生生源信息输入到全国的就业信息网, 将各部门、各地区举办的供需见面会通过信息网络的沟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最广阔、最实用的信息平台。这样就可以建立市场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库。有利于市场与就业者之间的信息获取,由于地区间人才流动存在很多不便,加上统计量巨大,所以在全国实行有很大的困难。
(3)政府因素
郭平,颜烨弘,黄凌子,席鹏辉(2010)在《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分析及建议》认为政府要着力缩小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体制内部门和体制外部门之间、高利润行业和低利润行业之间的就业环境差异。其中,中央政府应统筹全局,通过转移支付、政策优惠、价格补贴等手段。积极促进落后地区落后行业的发展,并努力消除因制度缺陷而产生的就业环境不公。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推出符合当地的就业促进政策,促进就业环境公平。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大量就业地集中问题,人员的过于集中,便会造成相对就业困难。
(4)大学生自身因素
李欣(2007)于《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中提出: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既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评价,又能对社会有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拥有长远的目光,不能因为眼
前的不利和挫折而错误的认识自己,对就业造成压力。
王素霞(2006)在《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中认为: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出现, 与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理性分析, 职业意识淡漠有相当大的关系。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 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潜力如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等都了解甚少, 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也缺乏思考和规划。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 就极易出现求职时的盲目性以及跟风现象。因此, 大学生应有就业危机感, 要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通过心理咨询等途径学会理智地分析自己, 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形成自己的职业锚, 找准自己的求职方向, 为成功求职做好知识、能力、智慧、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 力争找好、找对第一份工作, 为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第一块基石。现在大学生盲目求职现象严重,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长远的工作计划。不能盲目跟风,急于求成。
郭绚霞(2009)在《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途径》中指出: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他将很难被社会接纳。所以,引导大学生在求职之前,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目前,用人单位喜欢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知识宽广,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拥有健康体魄的大学生。大学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期间,有意识、有方向、有目标,培养、打造自己,为未来就业做准备,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就业力。这个观点对于长期在校园,不接触社会。以至于毕业以后不知所措,就业困难的广大大学生群体来说非常现实,应当在学校就开始提升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对市场的适应性,才有助于以后的就业。
3.参考文献
[1]郭慧娟,韩媛媛.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