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XXXX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一线员工

离职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题目关于一线职工离职的文献综述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关于一线职工离职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加,中国的制造业依据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得以非常迅速的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观念的改变,劳动者的稳定性越来越差、流动性越来越大,近几年过高的流动率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学者的重视。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以“员工离职”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记录1084条,可见员工离职问题已经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很大关注。

本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员工流失相关管理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员工离职的概念、国内外员工离职的各种经典理论模型,以及国内外关于如何降低员工流动率的措施等进行系统地概括与总结。

二、主题部分

(一)一线职工离职相关概念

由于国内学者对“turnover”一词的翻译不同,在进行论述时,如没有特殊说明,“员工流失”与“员工离职”的概念是一致的。国内学者谢晋宇对企业员工流失的定义是:“一个从企业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作为企业成员的关系的过程。”这个定义表明员工与企业是劳资关系并且员工处于企业组织的种种关系之中,最后,这种中断是一个过程[1]。所谓一线员工,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关于规范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切实提高一线职工工资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一线职工分行业、分通用岗位进行界定,本文的制造业一线员工一般指除企业经营管理者、部门经理、车间主任(或相当于该级别的中层管理人员)之外的,从事生产制造任务的在职职工[2]。

(二)职工离职及与其相关的经典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马斯洛假设每个人内部都存在着以下5种需要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任何一种需要基本得满足后,下一个要就成为主导需要[3]。如图所示,个体顺着需要层次阶梯前进。从激励的观点来看,这种理论认为,虽然不存在完全获得满足的需要,但那些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4]。

生理需要

图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虽然马斯洛层次理论自提出到现在已经经过很多年了,但职工离职的心理原因分析可能会参考到这个理论,夯实论文理论基础。所以,如果要激励某个员工,根据该理论你需要知道他现在处于需要层次的哪个水平,然后去满足这些需要及更高层次的需要[5]。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定义为较低层次的需要,把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要定义较高层次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外部使人得到满足。降低职工流失率,提高职工满意度的关键就是根据其不同的需求依次满足[6]。

2、勒温(Lewin)的环境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场论的创始人,他根据物理学中的场强函数,他提出了一种描述系统,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相关函数关系式如下:

B=f(P,e)= f(L,S)

该式中,f代表某个函数关系;B代表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P代表个人的内部动力;e为组织环境的刺激;ls代表着个体的生活空间(LsP)。将函数关系式运用在组织环境中可以说明在个人绩效的影响因素中,组织环境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个人往往对环境无能为力,在无法变得更好地情况下,只有换环境,这就造成了员工流失。因此勒温认为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个人能力和条件相关,而且

与所处环境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环境在人员的流失上占据一定的作用。在中国民营制

造企业当中,如果员工处于—个不良的环境之中,例如工作条件差、领导任人唯亲、知识和人才得不到尊重等,即使自我能力和条件不错,也很难发挥足够的个人能力,

取得相应的报酬。这样的话,员工个人难以凭借自身力量改变环境,只能是离开这个环境,形成员工流失[7]。

3、马奇和西蒙模型

马奇和西蒙(March & Simon)的“参与者决定”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决定员工感觉到的流出的合理性得因素

该模型是提出的比较早且影响比较大的关于雇员流失的总体模型。它又由两个部分模型组成,一个模型分析的是感觉到的从企业中流出的合理性(图2),其中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对企业间流动的可能性的估计是两个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另一个模型是关于员工感觉到的从企业中流出的容易性(图3),其中员工所能够看到的企业的数量、他们胜任的职位的可获得性以及他们愿意接受这些职位的程度这几个因素是该模型中的决定因素[8]。

图3 决定员工感觉到的流出的容易程度的因素

在马奇和西蒙模型中提到了工作满意度及对流出的估计。工作满意度是学术界普遍讨论的一个话题,而浙江沿海的中小民营制造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问题一直突出,该模型对职工离职的分析具有很大的参考性。

4、普莱斯模型

Price系列模型最版本建立于1977年,这里我们研究其在2000年最新最有代表性的Price-Mueller(2000)模型,其主要建立在整体离职理论之上,它假设员工是带着一定期望进入组织的;假设员工和组织之间存在收益交换,组织对员工的种种回报用于交换员工的服务;假设员工追求净收益最大化。加入多个收益和成本存在,员工会权衡成本能和收益以获得最大净收益。Price-Mueller(2000)模型中有4类和离职相关的变量环境变量、个体变量、结构变量和过程变量,这些变量统称为“离职风险变量”[9]。

Price-Mueller(2000)模型中环境变量有两个:亲属责任(kinship responsibility)和机会(opportunity)。社会学研究中强调亲属责任的重要性,price认为由于保持当前的雇用状态是实现对亲属责任的重要途径,因此亲属责任将减少离职。

模型中个体变量有三个,分别为一般培训(general training)、工作参与度(job involvement)和积极/消极感情(positive/negative affectivity)。

模型中7个外生变量是结构化变量:自主权(autonomy)、分配公平性(distributive justice)、工作压力(job stress)、薪酬(pay)、晋升机会(promotional chances)、工作单调性(routinization)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模型假设这些结构化变量都通过对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度的影响来间接影响力离职,正负作用在图5中相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